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1
[摘要]民族团结问题与高校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地提升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从课程建设、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计划等多个维度来进行入手,从而不断地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工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民族意识的提升,为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将重点以甘肃省的高校为例来展开分析,对其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展开研究,并深入地对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指明有效的思路。只有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民族团结、维系社会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体系;甘肃省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容和文化符号,这共同构成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主体。同时,不同的民族文化碰撞、思想交流,这个过程是彼此融合互相促进的过程,同时其中也存在了一定的民族对抗性,造成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处理好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对于不断实现民族教育发展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是国家和社会得以不断进步的基石。将民族团结问题融合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中去,从基本的保障机制入手来分析,并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指明思路和建议。
一、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
民族团结问题是社会的焦点问题,从根本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促进国家的繁荣。将民族团结教育工程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去,能够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进步和提升,从而来不断地促进民族团结、民族交流与发展,提升了高校教育质量和效果。对于甘肃省来说,民族团结问题一直成为高校、社会等各个方面重点关注的话题,通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从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教学,以此来不断地促进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完善,从而来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就甘肃省为例,将民族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与高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广泛地与教学课堂、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教学效果。为此,甘肃省政府充分贯彻并落实了《关于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市、区)的意见》和《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来进行宣传教育,以民族团结为核心,为促进民族繁荣创造良好的条件。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将民族团结精神深入贯彻到教育实践之中去,从而来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与校园文化有机统一起来,这对于不断构建完整化的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完整性,筑牢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二、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机制研究
对于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来说,必须要以有效的教育机制来作为保证和支持,从教育制度、物质支持、思想渗透等三个方面来加以渗透,这样能够有效保证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的顺利实践,促进教学体系与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整合,这对于不断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成果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是社会发展和民族繁荣的基石和坚实保障。
(一)强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保障
强化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保障,是推动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机制建设的重要层面。首先,将民族团结问题落实到高校教育管理层面,通过建立专职的民族团结教育管理部门来对此进行研究,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内容、民族思想、民族哲学、民族宗教等问题来进行深入的研讨,从而来制定有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其次,可以成立以少数民族学生为核心的学生组织,从而来促进他们进行有效地学习、思考和交流等,促进民族文化的有效整合。最后,建立有效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进一步地促使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提升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效果。比如,可以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先进班集体活动等,来进一步地促进民族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优秀的班集体进行表扬,从而有效的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成果。
(二)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
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有效的物质支持,是顺利完成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提升教学成效的本质要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内容多种多样、习俗也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实现对于不同少数民族文化的尊重是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第一步,也是至为关键的一步。比如,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饮食需要,必须要充分地做好食堂和餐厅管理,将少数民族文化放到首位来给予尊重;同时,对于少数民族的节日来说,可以专门举行相关的文化活动。要实现以上这些方面,就必须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为之提供可能。
(三)加快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渗透
将民族团结教育思想渗透到高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提升师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实现他们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统一,这对于不断推动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有无比重要意义。第一,将“五爱”、“五观”、“四个认同”等思想落实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思想中去,深入地贯彻爱国主义,强化中国梦的理念和认识,不断地强化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来更好地实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第二,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最新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的有机统一,能够在根本上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效果,从而维护整个社会大局的稳定性。
三、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思路研究
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需要将高校各个方面的能量和要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来从根本上提升民族团结教育成果,为学生民族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应该从教育资源整合、教育方式、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教育实践、网络推广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有效地研究,从而来从根本上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完善与成熟。
(一)资源整合,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注入力量
资源整合,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课堂注入力量,实现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丰富性。第一,将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哲学水平和政治素质。将民族团结问题落实到思想和哲学教育中去,深入开展马列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路教育活动,认识到民族团结问题对于我国历史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从而来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第二,积极地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增设关于民族团结理论政策、民族团结形势等方面课程的开设,从而在根本上来提升民族团结教育课堂质量和效果。以爱国主义、民族认同为核心来进行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从而来强化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为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教学需要来有效选择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形式,以文艺、交际、节庆等为题材来进行活动举办,不断地提升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效果。第一,积极地举行文艺类节目,充分地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精品的节目内容,塑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增强不同民族之间师生、生生的互动,比如可以通过民族文化讨论小组的组建来进一步地对具体的沟通和实践,加深彼此的了解,从而来实现民族文化的有效互动,第三,高校可以以具体的节日作为突破口来进行活动的举行,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对于民族文化有更深了解,还能够提升自我精神品位。
(三)积极举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实践活动
积极举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实践活动,突出其实践价值,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空间。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积极地组织全校的师生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到少数民族生活过程中去,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增强个人的民族文化认同。同时,还可以积极组织支教活动,对于不同少数民族文化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自身民族素质的提升。通过实践活动的开设,能够在根本上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这对于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
结语
加快民族地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对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秩序、促进国家繁荣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意义,将民族团结教育问题与高校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效果,深化教学实践的顺利开展。具体到教学体系构建中去,通过实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课堂资源整合、实现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方式的改革和转变、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举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程实践活动、拓展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网络推广平台,以此来努力地促进民族团结教育工程体系的构建,从而加快民族团结的顺利进行,从根本上来维系社会的稳定和民族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瑞.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3(1):103-107.
[2]马钟范.当前民族地区高校构建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体系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5(5):149-153.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2
活动目的: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和提高中小学生民族民族团结意识,构建和谐校园,制定雄先中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活动时间:2018年12月15日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对象:全体师生
活动内容:
1、跳一段民族团结舞蹈。要求组织幼儿园学生跳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歌舞,开展民族歌舞进校园教育活动。各校充分利用课间操、音乐课等时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学唱、学跳、演唱活动,将民族歌舞引进校园、引进课堂、引进课外活动。
2、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学唱民族歌曲,增进民族师生的相互交融和鱼水之情;教育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3、看一部民族团结电教片。要求三年级观看民族团结教育电教片,进一步提高学校师生共同关注民族团结、描绘民族团结、参与民族团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进一步坚定师生团结一致,共同建设美好校园的信心和决心。
4、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四年级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 通过举行座谈会的形式积极研究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探讨做好学校民族团结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利用座谈会积极化解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存在影响民族团结的矛盾苗头,切实维护学校各民族学生团结稳定。
5、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组织五年级充分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召开“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座谈会。通过召开座谈会使学校学生进一步明辨是非,统一思想,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理念,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为我校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6、办一期民族团结主题板报或墙报。六年级发动全体师生参与,组织安排班级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大力宣传民族团结精神,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到校园中。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发挥各自优点,做到主题突出,内容充实,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将自己的才华展示在黑板报或板报设计中。
7、读一本民族团结题材的好书。七年级为学生推荐民族团结的好书,增长学生的民族知识,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平等、和睦相处。
8、组织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作文或演讲比赛。八年级开展民族团结为主题的作文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激发学生读书和写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促使教师加强对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3
小学“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信息简报
为了加强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13日下午xxxxxxxxx小学利用周一班队会时间,各班队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队会。各班主任精心设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们各尽其才,有真挚感人的故事讲述,有满怀激情的诗歌朗诵......通过朗诵、讲故事等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体验式活动,在体验中领悟和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团结意识。
此次主题班会主题突出,寓教于乐。班会活动中,大家积极、主动参与,教育气氛浓厚,使师生们收到了一次很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在班会活动中更深入人心。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4
职业院校中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途径过于单一,内容也不丰富,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活动的载体和途径单一。目前,职业院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以座谈会为载体进行教育,导致载体过分单一,学生对教育方式缺乏兴趣。其次在内容方面,主要由教师在上面讲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以及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和案例,再让学生进行交流,最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进而完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样的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育效果较差。
2.职业院校关于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挑战
2.1学生的民族意识在逐步增强。
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学生在共同的学习生活过程中,互相学习吸纳对方优秀文化。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由于社会发展差距逐步拉大及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边缘化趋势等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民族意识在逐步增强,主要表现为更加关注民族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更加关心本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保护,以及其他各项合法权益的保障等[1]。这就给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开展实践活动,需要全面照顾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情感,以及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并且需要做到具体和全面,如果出现一点误差,容易影响到民族团结,不利于职业院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2.2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很多学生从互联网上与其他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亲密的交流,进而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有利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团结[2]。但是互联网的发达也有其弊端,很多散布影响民族团结的言论在网上传播得非常快,影响到职业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这也给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带来困难,影响到职业院校的安定和团结。
2.3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趋于复杂化。
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中,影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因素愈来愈复杂,影响到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利于职业院校的良好发展。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受到利益等方面的影响,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少数民族虽然在政治权利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因素,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仍然相对滞后,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学生存在一些看法,影响到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第二,少数民族的学生来自于不同的民族,他们的生活习惯及文化传统、价值观等都存在着一定差异,如果教育活动做得不完美,也容易影响到活动开展的效果。
3.对策分析
3.1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需要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
在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和途径上,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内容需要丰富。首先,在活动的形式上,可以采用文艺晚会的方式,通过少数民族学生表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节目,起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另外,可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开展一些工益项目,帮助老人,扶持弱小,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比赛,如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等等。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彼此增进了解,增强民族团结。在内容方面,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学习唱少数民族的歌曲,与学生交流少数民族的传说、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等,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助于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促进职业院校发展。
3.2发挥校园媒体宣传作用,拓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的渠道。
校园媒体是各个职业院校的宣传中心,能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国家政策,以及学校活动等信息。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在加快,职业院校发展,尤其是硬件设备的更新,更显现出职业院校的进步。职业院校应有效地利用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报刊等宣传媒体,充分开展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例如,可以通过校园网络,传达民族团结教育的信息,宣传民族统一共同发展。以提建议的形式在校园网络搭建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提出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建议和策略;通过校园橱窗宣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活动,定期举行征文比赛,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对征文进行评比,将优秀的征文展示到校园橱窗,为其他同学拓展更多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要有效利用学校的广播,让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听觉上的民族团结教育,可以在校园播放一些有关民族团结的音乐,如《爱我中华》、《七子之歌》、《团结就是力量》等,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朗读民族团结教育的文章,如《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民族团结》等,从听觉上给学生灌输民族团结的思想。另外,组建一些校园文艺活动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也有较好的效果,如组织学生联欢表演、举行大型音乐舞蹈会(其中要有多数少数民族的舞蹈)等,多多体现民族团结的活动理念。通过大型专题讲座宣传我国56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众多民族的形成、民族的发展史等,广泛宣传为我国伟作出贡献的一些少数民族人物的事迹,彰显典范的感染力。校园媒体的宣传方式可以多种多种,但是在宣传中要以“民族团结”为核心,才能显示出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校园网络、橱窗、广播、报刊等是校园媒体主要的宣传渠道,实践证明,通过多种宣传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民族团结精神,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感,凸显出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多民族团结、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
3.3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各民族的文化都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将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荟萃到职业院校中,也是职业院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荟萃到一起,发挥各自己特色的教育作用,开展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体现各民族的特色。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学生中评选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院系共同搭建活动平台;组织民族知识文化竞赛,组织以民族团结作为主体的讲座,民族知识辩论赛等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各民族学生之间彼此交流、彼此了解。另外,开展学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物古迹、民族先进人物事迹展示会、民族博物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体现民族团结教育,加深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促进学生养成民族之间团结的思想。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5
[关键词]渗透;民族团结;美文美景;人物形象;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6-0021-01
小学语文教材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动人的意境,时时刻刻给我们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卷,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挖掘和整理好素材,通过阅读、写作、朗诵等方式,领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其中的氛围,并以主人翁的姿态融入民族团结教育中去。
一、以美文美景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蕴含各民族团结的美文。有《巩乃斯的马》《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这些课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作者对民族地区优美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感情。例如,《草原》一文中有令人感叹和陶醉的美景,不仅描绘了蒙古草原旖旎风光,而且表现了蒙汉人民紧密团结、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这恰好是牧区学生最能切身感受的素材。通过假期的亲身体验,草原之美在学生心中形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这一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去感受民族团结之美。为此,我采用“画中有画、动静结合”的形式,制作了表现民族大团结的经典歌曲《爱我中华》的录像片断,插播在草原的背景图上来升华这一主题,时时刻刻让学生感知民族团结带给我们的幸福和美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眼看着好看的画面,耳听着动听的歌曲,而且让学生感受到各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二、以人物形象渗透民族团结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诸多对历史发展起卓越作用的人物,学生在情感上喜欢接近,在行动中容易认同,这些素材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我这样展开教学:首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课前搜集与傣族泼水节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学生小组的自我展示导入新课。小组展示既有精美的图片素材,又有学生的手工制作。其中有一个小组制作了简短的小视频,并配有小组自编自演的舞蹈。再次,我着重讲解与傣族人民泼水的场景,和学生一起体验当时人们的幸福与快乐,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和各族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化民族团结教育于无声,从而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三、以阅读感悟激发民族团结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课文都是文学作品的精华,需要学生投入情感去阅读、去感悟,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共鸣,和作者进行交流。阅读的过程不仅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是对文章内涵的进一步领悟。民族地区学校有着诸多民族团结教育的鲜活素材,教师可以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知识与优秀的民族文化结合在一起,达到掌握知识和情感升华的双赢。例如,教学《草原》时,教师通过范读、领读、集体跟读、重点精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感知作者情感。同时,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读课文,课堂上洋溢着一片琅琅的读书声,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思想上受到感染,内心得到体验,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四、以语文活动培养民族团结情感
同一班级里有不同的少数民族,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良好平台。因此,我的语文活动课总是立足于牧区实际,从裕固族自治县的县情出发,以民族团结为核心,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活动。例如,开设了民族文化课,通过学习《裕固家园》一书,让学生了解民族政策、民族概况、民族风俗等,特别是通过当前时期和历史时期的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当前幸福生活的信心,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同时,我立足牧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利用手抄报、民族歌舞表演、民间流传故事我来讲、民族文化知识课前五分钟展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服饰、习俗等内容,从不同角度营造民族团结教育的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感悟到: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另外,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结合学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辟了“民族画廊”,分期介绍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历史、现状及风俗习惯,利用板报、语文活动课向学生介绍少数民主的风俗习惯、民族政策等。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促使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为坚定的信念,又把民族F结的种子播撒在学生的心田,让民族团结之花历久弥新。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范文6
关键词:民族团结 班级文化 意识培养
班级文化作为班级内部的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形式,其也归属于校园文化,是对学生思想素质进行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班级文化就是要将班级内学生的思想达成一致性的统一原则,对其作风以及行为准则都有着一定的约束性。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将民族团结教育意识更好的融入到班级文化之中。班级作为学生主要生活学习的场所,在这一场所构建的文化氛围,也是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接受程度。[1]
一、民族团结教育通过班级文化构建的作用
1.教育作用
班级文化是具有一定的环境教育力的,具有一定的渗透力以及感染力。通过班风以及学风还有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的形式,对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方面都是有所影响的。因此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班级文化的构建中,也是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认识的。我班有8名回族学生,1名壮族学生,31名汉族学生。我通过对班级环境的构建,对教室进行美化,从而感染学生的思想活动,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比如在班级的板报和四周墙壁的宣传栏中,结合文明礼貌教育,介绍各族的见面礼仪;结合省少数民族运动会的举行,介绍一些少数民族运动项目;结合学校的美术节,张贴各族的建筑特色图片、各族的服饰……从不同的侧面介绍各民族的风情,孩子们看到不同民族的特色,感受到民族团结,才能使各民族和平共存,和谐发展。
2.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通过将师生以及同学之间的利益,在理想以及追求上达成统一,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也可以更好的将对民族文化进行渗透。对班级文化在规范方面的重要表现主要还有对组织形式的构建。在以往教育过程中,青少年在对民族团结的意识方面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的,教育形式过于单一以及陈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青少年对民族团结意识的与时俱进的认识。但是通过班级文化的构建对学生民族文化的意识也是有着一定规范作用的。通过定期班会的形式,将最具时效性的有关民族方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渗透,从而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比如说对不同民族禁忌文化的讲解,避免不同民族的学生之间发生不必要的误会。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让全体同学充分讨论和发表意见,制定了如“尊重各族同学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各族同学和睦相处,团结上进,语言要文明,不打骂、侮辱同学”……通过班级中一些班级制度的设立,也可以起到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以及监督的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
3.构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班级文化在构建过程中是有着比较强的民族凝聚力的。班级中的成员通过在空间范围内对班级特色的构建形成班级独具特色的文化。班级文化就是使班级内所有人员具有比较统一的价值观,对民族文化进行教育最关键的就是对凝聚力的构建。将班级中所有成员的利益同班级集体利益加以联系,从而充分体现出集体教育优势。在全校性的活动中,融入班级文化的特色,对学校文化的构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将班级潜在整体优势发挥最大作用。如,学校进行的校运会,在进场仪式时,我班学生,手拿花束,身穿着各族儿童的服饰,伴随着音乐欢快地进场,观众们马上被感染,全场的气氛立即沸腾。在亲子活动中,我班邀请家长与孩子一同进行“竹竿舞”“板鞋”等民族运动,充分体现我班民族团结的特色。最终,我班在校运会上的表现,获一等奖,孩子们都为之而兴奋和欢呼。通过班级形象的塑造从而增强班级内所有成员的责任心,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其间通过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渗透对民族文化的教育,也有助于将这种文化教育形式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4.对思想进行导向的作用
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也将师生利益充分进行统一。班级文化统一和谐的建设过程中,对学生在思想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上都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构建,可以充分的对学生行为进行制约以及规范。班级文化重要的体现价值也是在对目标的追求,将民族文化统一的思想作为班级中重要的价值理念进行构建,可以有效的对学生思想进行导向,从而培养学生信念以及力量的形成,从而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在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思想特点,定期组织一些可以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的活动,对其思想进行引导。比如说可以组织一些有关民族团结方面的书籍的阅读,或是相关内容电影的播放。
二、对班级文化在民族教育方面构建的对策
1.班级中物质文化方面的建设
对班级文化构建中对物质文化的构建,也是最具直接的表现形式,是对班级精神直观的体现。对民族团结意识的构建,也可以通过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直接建设的形式,加强对学生生活环境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多方面的培养,对班集体中成员凝聚力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班级体构建的基础条件。
对班级物质文化进行建设的过程应该是在班级初期形成时就开展进行的。班级内和谐的物质文化建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班级氛围中,将班级文化氛围营造出家的氛围,在班级内部形成具有和谐统一的氛围,将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以及信任程度加以提升,从而将民族团结意识融入到对学生精神的构建中去,增进班级内学生之间相互的协作以及了解,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3]
2.对班级文化制度进行构建
在班级体构建过程中,比较重要的建设条件之一就是对制度进行构建,通过班级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班级制度在进行建立过程中,也是可以将民族团结统一的民主平等作为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制度的设定,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引导。通过班级讨论形式对班级制度进行构建,在班级中建立班训以及惩奖方面制度进行构建。通过对班级制度进行构建的过程,使得学生形成具有内化的班级共同追求目标,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去执行,同时对自我行为进行规范以及管理。
结语
当代中国青少年是有着比较好的素质以及精神面貌的,对其进行民族团结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对班级文化的构建也是直接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最佳形式,在班级环境构建的过程中,融入对民族团结方面内容的构建,可以有效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在班级文化进行构建过程中,也是有着比较强的社会文化构建价值的。在进行班级文化构建过程中有着对学生积极思想的导向作用,将一些社会中存在的不利思想加以转化,转变成积极有力的因素。充分的将民族统一团结精神的构建融合到对学生思想文化的建设中去,这也是班级文化重要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段锡民.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深化民族团结教育[J]. 中国民族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