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1

一、经济全球化是对会计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随着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的经营成果需要通过经济核算进行比较。但是,按着各国不同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核算方法,最终所产生的利润有很大的差距。1993年德国奔驰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如果按德国的会计核算方法编制财务报表,盈利615万马克;如果按美国的会计核算方法编制会计报表,则亏损1893万马克,相差2454万马克。这个数字使人们非常震惊,如果各国按着不同的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利润的差距就如此庞大,可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有多么重要。当今世界电信、网络、信息已经全球化了,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达不到国际化,有可能会影响外资的引入。

我国加入了WTO,就是国际组织的一员。世界上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采购,全球范围内的产品销售,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例如,一家小公司在法国设计,在印度生产,在北美销售,进行全球贸易,这些跨国公司就要通过会计报表进行分析公司的经营状况。国际贸易的扩大,资本市场的开发,外资银行的进入,国际结算业务的产生,这些都意味着公司要按照国际惯例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公司开始投资于海外,国外企业也在大量进入中国。会计国际化是跨国公司的必然产物,为满足投资者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提出及时可靠的经济信息,对投资者的风险必须加以识别和控制,躲避其中的风险,实现最大限度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以较少的投入,取得更大利润和产出。

在世界上无论相距多么远,资本总流向哪些欢迎它的地方,总会流向哪些更多利益、更多产出的地方。跨国公司的延伸形成了世界市场运行机制,使市场的边界从国界走向世界。资本的一体化使资源形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重新配制。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激烈竞争变动的经营环境,现代企业管理已开始进入战略中心的时代。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贸易自由化,没有贸易壁垒的买卖自由化。2、金融全球化,即银行资本的国际融通,外国银行也进入了中国。3、投资全球化,各国企业根据市场及资源配置的需要相互投资。4、生产要素的全球化流动,人才不能收藏,因为技和功用则进不用则退,21世纪是经营人才的世纪,人才也在自由流动着。由于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和文化的交流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世界市场运行机制,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所以说,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一体化。

二、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会计国际化

“会计”被称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因此,由于经济全球化,迫切要求会计语言的规范和统一。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如果会计的核算不统一,肯定给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麻烦。无论公司的规模大小,无论你在哪个国家经营业务,都要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通过财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比较。那么,这个信息的传递者就是会计。在可能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信息要尽量地减少差异的不可比性,减少不必要的分歧,通过沟通、协商、规范、统一使大家都能够认可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加强信息的可比性。

会计国际化是指国际间会计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时的趋同化、标准化、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和同质性。会计的国际化主要是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用具体规则为导向,也可以用基本原则为导向,欧洲的会计准则是以基本原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我国的会计准则也是以基本原则为导向的制定方法。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选择的是以基本原则为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方法。

三、我国会计沿革

我国会计的产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最早是古人的留结绳记事,相继产生跛行账、天地合账、龙门账、连环账、四柱清册等。会计数千年相继产生于埃及、巴比伦等不同的国家,我国也是最早产生会计的国家之一。

从核算方法上来讲,我国实行三种复式记账方法:1、借贷记账方法,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来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资金占用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2、增减记账法,它是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两类科目同增同减,同类科目有增有减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3、收付记账法,它是以“收付”为记账符号,以现金为主导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同收同付、有收有付的记账规则。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作为复式记账理论的基础记账方法,是各国共同遵守的记账方法。

我国会计包括三个部分:(一)会计准则,它是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所做出的原则上的规定。(二)会计制度,它是对会计要素所做的操作性规定。(三)专业核算方法,它是对特殊行业所做出的会计规范和规定。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以数字为基础,以算盘计算器为工具,生产着各种记账凭证。从会计资料开始,经过审核、编制出记账凭证、登记入账、最后编制出各种财务报表。它是一套很严紧的工作,要做到账款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编报及时。如果稍有疏忽,就会搞得你前功尽弃从头再来。所以说,借贷记账法、基本会计假设、稳健性原则,这是历史会计核算时的必然选择。

我国会计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有计划经济体制中的统收统支、统负盈亏、企业基金制、自负盈亏,等等。1992年后制定和实施了“两则两制”: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新行业会计制度、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这“两则两制”标志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标志着我国向会计国际化迈进。会计的信息化使这场会计改革向纵深发展。会计作为一个包含着对经济活动的确认、计量、报告与分析环节在内的信息系统,经证明有效的会计信息是改变资本的配置效果,公开的会计信息披露,提高买卖双方所获信息的对称性。

会计的国际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即在修订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使会计信息在世界范围内有可比性和有效性。(二)会计实务国际化,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我国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过的路,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我国会计也是很成功的典范,但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也要充分注意影响会计国际化的因素。

四、影响我国会计国际化因素分析

1、会计职业能力判断有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会计的特点:财政政策决定财务制度,财务制度决定财务的确认、计量核算。会计人员仅仅是按财务制度的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如果制度没有规定的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有许多会计人员思维制度化,框框主义相当严重。因为,对一些会计业务按会计要素进行审核、判断、制证、记录、登记账簿、核算,财务报告自然就生成了。对于会计比着葫芦画瓢的办法,距离市场经营条件下的职业判断能力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急不可待。

2、思维方式上的偏异。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1)过分强调中国特色,即过分看重会计作为特殊属性的社会属性,而忽视了会计属性的一般属性,即技术属性,也就是共性的一面,因此对会计国际化进程产生一定影响。(2)过分地“崇洋”,认为西方的东西一切都好,不加消化地吸收,脱离社会实践,一切照抄照搬一些外国的东西,这就会欲速则不达。

五、用经济全球化理念,推动会计国际化实践

市场经济突破了时空界限,形成了全球性的统一大市场,会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会计国际化是指国际间的会计处理趋同化。趋同化是方向并不等于相同化,允许存有差异。会计标准化的实质是各国的利益之争,使效益高的会计制度替换效益低的会计制度,要考虑到会计的国际化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比例,还要考虑到国家的发展背景、传统和经济环境。会计国际化并不是硬性要求各国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而是充分重视各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等。但是,要求各国企业对外提出的财务报告在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我们要在会计改革中求发展,在会计规范中求前进。会计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应当努力创造具有先进性的会计理论,这种理论体系能为会计学界所理解并接受,对推动会计国际化发展有积极作用。

一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具有既要听从管理当局的指示又要受委托人责任的双重身份,常常把自己置于各种利益之争的漩涡中去,要保持客观公正,没有良好的道德决策能力是不行的。

1、会计人员要不断地进行再教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关键时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高素质人才的支撑。目前看来,会计人员供大于求,但高层次的会计人员供不应求。知识经济时代国与国之间不再是自然资源和资本的竞争,而是人与人的竞争,即劳动者的体能、智能、知识、技能等的竞争。这些人有着很高的职业判断能力,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能赢得公众的信任,明确会计工作的权利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明确会计行为的主体,明确会计人员从业的恰当地位,明确会计的违法和法律责任。高级财务管理人员不但要精通会计、审计,还要懂得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常言说得好: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会计人员还要掌握外语知识和计算机应用。在思想上要有全局观念,还得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这些都是会计人员应该做到的。要做到这些,就得不断地学习,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出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和国际会计人才。

2、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应遵循会计职业道德标准。在履行财务工作中应当懂得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道德准则是财经法规、财会政策、财务制度所不能代替的。非法行为肯定不道德,但合法行为可能也存在着不道德问题。常言说,合理不合法,合法不合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表现为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讲究信誉、保守秘密、精通业务、诚心服务。

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去

1、及时将我国会计核算的特殊要求反映到国际会计准则制度中去。保留中国特色,认真研究我国转型经济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程度。我们既不能全盘照抄国际会计准则,也不能全盘否认,要吸取国外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并将我国特有的高效会计处理技能与会计核算方法加以总结并推广,争取得到会计同行的认可和赞同,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

2、积极加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组织。由国际会计组织组织各方对某些会计问题通过研究、协商,达成共识,这些共识由国际会计准则定下来,供各国共同实施。我国早于1998年5月就正式加入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O)。

3、熟悉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国际贸易,就必须了解分析外国公司的经营业务、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还要看懂外国公司的会计报表,熟悉企业经营的全过程,懂得财务政策、财经法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会计服务公司;绩效提升

会计服务公司是经过工商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会计记账、报税、财务咨询等业务的会计事务所等机构,这些机构接受中小企业的委托,代其办理会计、税务、审计等业务的。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扶持创新创业政策的引导和大数据智能化的大发展以及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创办自己的公司,尤其以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为多见。这些公司在启步阶段往往规模小业务简单,员工一般为个位数,为了节约成本和需求专业服务,找会计服务公司是最佳选择。

一、会计服务公司的优势

会计服务公司利用自己的专业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专业的服务,推动了它们的发展和壮大,为我们的创新创业大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会计服务公司的优势一般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准入较低根据我国《记账管理办法》的第四条规定:申请记账资格的机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为依法设立的企业;专职从业人员不少于3名;主管记账业务的负责人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不少于三年,且为专职从业人员;有健全的记账业务内部规范。记账机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会计类专业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独立处理基本会计业务,并由记账机构自主评价认定。根据上述规定,会计服务公司准入的要求并不算高。近年来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后,只要具备一定会计基础知识的人都可以从事会计工作,所以一般一个会计师撑场就可以成立一家会计服务公司了。在产业园区、高校附近商务区,常见的会计服务公司是在某个会计教师的带领下,会计专业学生参与一起提供会计服务。

(二)服务较全会计服务公司作为一个专业的团队,及时了解最新的会计和财税政策,能够较好地解决财税问题,降低财务风险,较好地应对各种机构的监督检查。在公司负责人的指导下,开展较全面的业务,主要有:代办公司营业执照,提供注册地址、记账报税、变更注销转让等一条龙服务;记账,涉税事务,财务审计,汇算清缴,整理旧账,解决税务疑难;出具验资报告、评估报告、审计报告;年检,年报,财务咨询等。业务基本涉及方方面面,甚至有些公司可以提供业主需要的个性化服务。

(三)费用较低会计服务公司的收费是较低的,小规模公司记账费用200-300元/月,一般纳税人公司视业务规模500-800元/月,有时还有付一年送两个月的活动。一般的小公司年费2-3千元,而请一个专业的会计人员而增加的基本工资、五险一金、福利费、食宿费用、差旅费、工伤等,至少在四万以上,是会计服务费用的十倍以上。所以从成本角度考虑,中小企业将会计业务外包是很好的选择。这也是近些年会计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的重要原因。

二、会计服务公司运营中的问题

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准入门槛和收取费用又较低,会计服务公司面临竞争压力很大,在其运营中一般存在下列四个问题:

(一)内部制度不完善较多的会计服务公司自己本身是一家小公司,从业人员少于10人,公司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执业流程不明确,记账人员账务处理随意性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给公司留下隐患,带来经营风险。由于会计服务公司的准入门槛和收费都较低,所以一直竞争很激烈,为了在这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会计服务公司有时会压低价格或者提供没有保障的服务,甚至提供违规违法的服务,从而给自身发展和整个行业带来不利。

(二)执业风险大会计服务公司的执业风险有来自公司内部也有来自公司外部的。来自内部的风险主要表现有:一是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存在缺陷,如记账工作的流程没有严格的规定,一人独自处理20-30家中小企业的账务。工作人员的协作与分工不能发挥良好效果,工作结果的审核不完善等。由此会导致会计服务质量的监控不到位,容易导致业务违规风险。二是会计服务人员素质的风险,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考证后,会计从业人员不一定接受过会计专业教育,不一定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这些都会导致经营风险。来自外部的风险主要表现有:一是税务方面的危险,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少交税不交税,往往要求账上利润为亏损。同时有些企业刚好相反,明明亏损,为了贷款或者其他目的,要求账上做到盈利。这些就产生了假账问题,为会计行业和国家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二是来自委托企业违法经营的风险,有些企业就相当于皮包公司,本身就是在进行违法的行为来赚钱和洗钱,为这样的公司记账就会被连累,有些企业在运营中存在一些违法行为,这样的企业会通过向客户提供虚假的资料来骗得客户的信任,使客户相信其不真实的经济业务,记账机构却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会计服务公司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执业道德等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会计人员是有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证的,在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但这些人员的个特点就是工资要求高。会计服务公司的负责人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以招实习生的名义让在校生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来做账,他们年轻没经验而且流动性强,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入职的时候只是有几个老会计带着做几家账就上岗了。他们工资要求低,但能力较差,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对委托企业拿来的凭证不审核,不核对,随意记账,致使会计信息失真,同样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会计服务公司人员只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原始凭证等会计资料,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财务报告,完成合同中约定的任务,没有进行财务分析,把有利于企业发展的会计信息整理好并向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会计资料不完善有的中小企业对会计核算不重视,会计资料记录的不完全,没有按照规定填制或取得会计原始凭证和其他资料,向会计服务公司提供虚假的、不完整的会计资料,尤其是年底和年初,发票一大堆。有的公司是老板加员工就是一人,而这一人又同时开了多家公司。有的老板是任何消费全要求走公司账上,有时又把公司名称搞错。到了会计服务公司人员手上就是五花八门的发票了,如消费鲜花、纸尿裤、化妆品、餐饮、汽油等,甚至还有不是公司员工人的火车票、机票。现在允许使用自行从税务部门打印的发票后,有的公司没有留意,提供两份一模一样的发票,但不同月份提供,增加了会计服务公司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收费较低,会计服务公司为了更好拓展业务一般租住在较多公司集中的商务楼内。这些场租费贵,为了节约成本,一般租的面积有限,每年每月收集整理的会计资料的堆积存放就成了问题。

三、提高会计服务公司的绩效

(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任何一家公司要长远发展肯定要有完善的管理体制,会计服务公司也是如此。1.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再小的会计服务公司也必须有健全的公司管理体制,包括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业务流程制度等,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使每一员工都能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职责和权利义务,保证公司的良好运营,能够上下齐心主动面对竞争,通过竞争总结自身的不足并积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在运营中重点完善并严谨执行奖惩制度,分配更合理公平,形成激励效果,调动内部资源,使员工主动提高自己,更好地进行工作。加强内部宣传风险意识,追求工作质量,坚守行业道德,拒绝违法行为,维护良好形象。2.制定并完善质量监管制度。首先要和委托方的中小企业良好沟通,建立专门的对接人员制度,保证每月及时高质量的提供原始凭证。其次会计服务公司内部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制度,每家公司账至少要过两人的手,及时发现账务质量问题。而不能一人负责制30多家,独人负责核算。最后合作双方要互相配合,财务信息需要认真核对,如人员流动而导致社保变更等问题都要及时沟通,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高质,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财务分析。

(二)加强执业风险的防范会计服务公司应当非常清楚自身具有的权利以及需要完成的义务,在工作过程中有意识地维护自身的利益,使风险受到控制,防止责任出现不应有的转移,应该在合法全规的前提下为委托方寻求最大的利益。记账机构接到业务,需要和委托企业两者之间形成严格的合同规范,要做到手续齐全,在承担的责任方面需要划分得足够仔细和清楚。另外,在完成工作的时候应当严格执行应当承担的义务,对于记账的工作应该担起应有的责任。《记账管理办法》在书面和法律上把记账中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清楚的划分,那么记账机构就需要按照规定办事,合理合法地完成记账工作,这样也就能有效的防范执业的风险。

(三)提高会计服务人员的素质会计服务公司是主题是提供会计专业的服务,人员是机构及行业发展的主心骨,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机构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应努力提高会计服务人员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等,从而提高本会计服务公司的整体水平,在行业中有立足之地。1.首先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全休会计服务人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要把诚信放在首位,为服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要建立行业发展体系明确权责义务关系,对机构的执业标准进行规范,还要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记账会计服务人员应该有强烈法律意识。不仅有优秀的会计专业知识,更要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水平。杜绝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严格履行法定的职责,坚持原则,树立正确价值观,强化职业道德意识,以保证会计工作质量,对委托单位负责,对国家负责。2.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机构自身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经常学习新知识,弥补不足,提高业务能力以及整体素质。上岗前的培训可以注重实际的业务操作,进行考核确保能够胜任工作。老员工主要是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新的法规。可以定期举办专业比赛,通过奖励激发员工的学习欲望。会计服务行业更多的是综合,要与时俱进地为客户提供更加高端的服务。在“互联网+”背景下,会计服务行业的发展要合理的应用互联网工具,不断创新发展形式和发展理念。

(四)完善会计资料的保管首先是委托方的中小企业要保证及时高质量地提供原始凭证,中小企业内部设人专门或者兼职负责这项事务,将本企业的原始凭证收集在一起。有的老板一人开多家公司,而这些公司又是委托不同的会计服务公司的,一旦交错给别的会计服务公司了,再交换会增加人力和财力成本,而有的会计服务人员直接把不符合本企业的发票就扔了,造成浪费和会计信息不符事实。委托方一般按照约定每月上旬提交原始凭证。其次会计服务公司认真审核原始凭证,及时完成会计凭证和会计报告,整理好进项税额抵扣联等。每月每年及时整理存放,历年的可以及时办好交接手续。还有在“互联网+”背景下,可以使用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等技术,采用云储存等,方便客户可以通过云端及时传输会计凭证等,机构可以随时整理电子凭证,然后上传到云数据中心。通过云服务的方式,各方主体都能够通过云端进相关信息的查询和办理与之相关的业务。

四、结论

内部管理制度、执业风险、人员素质等都是当前时期很多会计服务机构要面临的问题,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会计服务水平。当前社会较快发展,会计服务行业需要更加注重时展的趋势,提供专业的全面的合法的会计服务,以优质服务推动本行业良序的发展并追求更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彦文.记账机构的风险与防范[J].中外企业家,2016(12):82-83.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3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开发; 融资

旅游资源开发是一种“投入高、产出高”的经济活动,需要强大的资金作后盾,资金是目前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资金短缺,导致很多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形式单一。缺乏资金也使得众多旅游资源尚处在“闺中”,有待开发。这就需要我们更新观念、采取新机制构建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体系,实现资金拥有者与旅游开发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

一、旅游资源开发融资的影响因素

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过程中,必须对融资活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遵循一定的融资原则,才能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并最终实现融资目标。

(一)融资成本

所谓融资成本是指在融资活动中所需支付的各种代价,具体包括融资费用和使用费用两项内容。旅游资源开发在融资过程中,必须从两方面来考虑融资成本。一是考虑资金市场的成本。融资成本是资金市场(包括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供求状况作用的结果。二是在资金市场供求关系一定的情况下,考虑各种融资方式间融资成本的差异,选择那些融资成本相对较低的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效益,实现财务目标。

(二)融资风险

它是指旅游资源开发在负债融资方式下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债务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和压力。显然,资本融资不存在直接意义上的融资风险问题,因为它无须还本付息;而对于负债资金融资则另当别论。融资成本与融资风险是相对应的,由于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则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风险相对较高;反之,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则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风险相对较低。因此,对于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管理来说,合理的管理原则是,在融资风险一定情况下使融资成本最低,或者在融资成本一定的情况下,其相对融资风险最小。

(三)投资项目及其收益能力

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过程,不应是盲目的。如果没有相应的投资项目,那么事先的融资行为则是徒劳无益的。除此以外,投资项目还从以下几方面影响旅游资源开发融资活动:第一,投资项目所需资金量决定融资量。第二,投资进度直接影响融资计划和资金到位时间安排。第三,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能力决定旅游资源开发融资渠道与融资方式的选择。这是因为,如果资金的未来收益能力越高,则可选择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的面就越宽;反之,如果资金的未来收益能力越低,则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及融资方式的面也就越窄。

(四)融资的社会效应

有些旅游资源开发在融资时非常注重由于融资对旅游资源开发市场形象树立的积极作用,即融资后的社会效应问题。如果不考虑融资本身对旅游资源开发的收益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单就旅游资源开发融资行为的市场效用而言,直接融资行为所面对的是金融市场,旅游资源开发直接进入市场,无疑比间接的银行信用方式的效应要大得多。

(五)融资时机

旅游资源开发对融资时机的把握主要取决于市场预期,包括利率预期与资金供应总量预期等内容。如果预期利率上升而筹集暂时不用的资金,相对于以后的高利率融资在经济上也许是合算的,反之则相反;同样对于融资总量的把握也是如此,它要借助于资金的可得性与未来投资机会的关系。

二、旅游资源开发融资面临的问题

(一)外部障碍分析

1.国家宏观货币调控政策仍然趋紧。为了防止通货膨胀,近年来,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性货币调控政策对投资、物价进行控制。其中,央行出台了一系列的紧缩型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六次加息、十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动用特别存款等。

2.银行借款观念没有彻底转变。现在的一些银行,特别是一些大型银行的身份虽然已经转变为股份制,但是观念没有彻底转变,部分银行,特别是大型股份银行未能立足长远,培育发展市场观念。部分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限上收,以旅游资源开发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贷比例”,贷款供应缺口明显加大。同时,银行一般都以土地、房产等有形资产作抵押,尤其是旅游资源开发多为租赁经营,因而不好抵押;旅游资源开发担保机构少,担保资产单一,寻保困难,银行信贷支持严重不足。

3.直接融资市场体系不健全。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的直接融资方式可分为权益性融资、负债性融资、风险投资及资产证券化等。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普遍不具有现行证券管理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和投资回报,基本上被拒于证券市场之外。旅游资源开发的定向募集资金往往变成乱集资,成为金融秩序混乱和金融风险的同义语,受到严厉的限制。服务于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融资多渠道尚未建立,旅游资源开发在资本市场处于缺位状态。

(二)内部障碍分析

1.财务管理不规范。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多数不是按照《公司法》来设立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管理粗放加剧了其生产和经营上的风险,也引起了运作不规范、市场竞争力弱、资产质量差、破产率高等一系列问题。这无疑降低了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的放贷热情和信心,特别是财务制度建设方面随意性较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每发放一笔贷款都担心风险太大、责任太重,不愿也不敢发放贷款,从而加大了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融资的困难。因此,银行就会将旅游资源开发列为重点信贷风险防范。

2.信用观念淡薄。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商业银行,但是旅游资源开发的还贷问题是商业银行心中永远的痛。旅游资源开发到期贷款不还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现象较普遍,逃废银行债务严重,导致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群体信用缺失,信用等级低;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内部治理机构和控制机制不健全,银行贷款所需的证账表管理混乱、不全或不实,普遍存在法人资产与自然人资产没有严格区分的现象,当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抽逃企业资产时有发生而且很难控制,贷款的保证往往得不到落实等都是银行不愿意贷款给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的原因。

3.抵押担保不足。抵押担保是目前最主要的贷款方式,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近年来,各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只有极少数能在授信度内享受信用贷款。而旅游资源开发企业不动产规模普遍较小,难以提供足值的抵押。同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替别人作保,效益一般或太差的企业,银行又不认同其担保资格。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融资对策建议

(一)设立旅游资源开发投资担保公司

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商业银行的借款一般都要有抵押品和担保企业。抵押品可以是不动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也可以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时,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权处置抵押品,以保证其贷款安全;然而不少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申请贷款时,不能提供有效担保和抵押不落实,如只能提供景区、景点作抵押。一些旅游企业虽符合贷款条件,但审批程序复杂,影响贷款。为克服旅游开发信贷融资难的问题,建议政府成立以政府为背景、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参股的旅游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专门从事对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的信用担保业务,设立旅游投资担保公司,简化程序、扩大贷款规模,使企业更加容易获得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和预付款。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更新观念,使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的应收账款、存贷、股票、债券以及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使用权等都可以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的抵押品。

(二)利用中小板市场发行股票融资

主板市场股票融资要求高、难度大,旅游资源开发企业一般不具备在主板市场发行股票的条件。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应积极利用中小板市场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股票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自有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发行股票进行融资没有固定股息负担,不用偿还本金,筹资风险小,能够增加公司的信誉,而且筹资限制较少。所以,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应积极研究中小板的特点和上市要求,做好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准备。中小板主要是为规模不大的中小型、高风险、高科技、高成长的中小公司融资上市服务。旅游资源开发产业是目前国家重点支持和扶持的产业,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规模不大的特点。因此,中小板市场将成为旅游开发企业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

(三)以私募发行方式进行债券融资

私募债券融资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债权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募集资金,形式多样,取决于当事人之间的约定,如向投资银行贷款,获得风险借款等。如果旅游开发企业要通过公募发行方式进行债券融资,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证监会等政府有关部门对公开发行的债券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严格规定企业准入资格和条件、融资程序、信息披露、监管等一系列事项。相比之下,私募融资方式比较灵活,条件比较宽松,基本上可以说,只要符合法规,当事人之间完全可以通过商谈,个案性地约定各种各样的融资条件和方式。利用私募发行方式进行债券融资是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筹资的重要途径。如果旅游资源开发企业有较高的成长性,或者可以向投资者证明其在将来会具有高成长性,可以积极尝试采用私募方式进行融资。如果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认为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有相当高的吸引力,则可发行普通的、无附加条件的债券;如果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认为企业在投资者心目中不具有吸引力,则可发行有附加条件的债券,如可转换债券等。以私募发行方式进行债券融资的优点主要是债券成本低,与股票筹资相比,债息在所得税前支付,从而具有节税功能,成本也相对较低,可利用财务杠杆作用为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带来杠杆效益。

(四)以旅游开发项目吸收直接投资

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应积极推出适应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项目,采用项目融资的方式来筹集旅游项目开发所需资金。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应以旅游开发项目形式吸收国家、其他企业、个人和外商等直接投入资金。吸收直接投资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可以是吸收现金投资。吸收现金投资是酒店吸收直接投资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这是因为,现金具有比其他出资方式所筹资金在使用上的更大灵活性特点,它既可用于购置资产,又可用于费用支付,也可以是吸收实物资产投资,还可以是吸收无形资产投资。吸收直接投资是我国大多数旅游资源开发企业筹集资本金的主要方式。它能提高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对外负债的能力。吸收直接投资方式与股票筹资相比,其履行的法律程序相对简单,从而筹资速度相对较快。从宏观看,吸收直接投资有利于资产组合与资产结构调整,从而为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规模调整提供客观的物质基础。

(五)增强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自身融资能力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难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必须集中精力谋求自身发展。政府和银行只能为旅游资源开发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的服务,但无论是银行信贷、政府扶持,还是直接融资,都要求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自身具备一定的条件。旅游资源开发企业不能消极地等待,而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走出融资难的困境。要解决这个问题,旅游资源开发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企业组织形式,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规范企业财务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为旅游资源开发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索杨,孙中伟,王晓东.我国景点建设项目融资的方式与模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2] 李艳红.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3).

[3] 王丽娅.企业融资理论与实务[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 来逢波,张存明.我国旅游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特区经济,2006(4).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4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安全

电网企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国有企业,其资金管理具有范围广、流量大、环节多的特点,国家电网企业、南方电网企业的年收人过万亿元,各省网公司年收人少的过百亿元、大的近千亿元,资金安全问题对于各个电网企业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问题。

一、资金安全性的基本概念

资金安全性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在狭义上,资金安全性指的是资产的安全性,即存量资金的安全性。所谓资产安全性,是指资产能够正常周转,价值不发生减损。在广义上,资金安全性除了资产安全性之外,还应包括流量资金安全性和增量资金安全性。流量资金安全性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入、流出能够按照预期的流量、流速和程序进行,不发生损耗之状况;增量资金安全性是指企业的增量资金(主要是企业事先安排的银行贷款等资金筹措事项带来的新增资金)能按预期进入企业,维持企业的再生产的持续进行。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电费收缴的风险。电力供应覆盖面广、层级分散、环节较多,电费收缴也涉及千家万户。目前,我国城镇供电的电费收缴主要通过基层电网企业的营业点以及电网企业委托的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收取,农村供电的电费收缴则以农电工上门收取为主。从电费收缴渠道来看,由于部分商业银行结算系统不能支持资金每日自动上缴,导致城镇居民电费资金归集不够及时,出现一定的资金分散沉淀现象,资金安全存在风险。同时,农村电费上门收取的方式较为落后,人工成本较高,资金及时上交存在难度。(2)资金筹集的风险。资金筹集的风险表现为企业不遵守资本市场运作和资金筹集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和实施机制。从目前的情况看,确实有部分电网企业在筹集资金时基本不考虑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客观需要,没有认真分析企业资金结构和承受能力,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缺乏科学的预测,对资金筹集的安全性造成了一定的风险。(3)生产经营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包括生产、销售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必然会有一系列资金收支活动与之相适合。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资金收支业务频繁,受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因素等的影响深刻,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资金安全问题,将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可能造成生产经营过程的中断。电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资金安全造成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资金预算体系,不计成本、没有计划的盲目采购,成本开支混乱,成本支出和收益不对称,经济行为没有严格规范的合同制约,财务风险管理及分析考核机制不完善等。(4)企业投资的风险。投资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电网基建投资规模仍持续增长。电网企业投资过程中资金安全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盲目投资,不量力而行、不讲究投资效益。特别是,在对外投资过程中不注重研究被投资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没有相应制定投资风险控制策略等。由于缺乏投资过程中资金安全的防范机制,部分电网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时难免缺乏长远考虑和战略规划,片面强调投资数量的扩张,没有科学合理评价自身经济实力和融资能力,造成了投资风险的发生。

三、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1)稳健管理原则。稳健是资金管理的首要要求,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应首先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保值。作为南方电网企业属下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应严格遵守《南方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案》、《南方电网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以及《资金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等统一的制度规范,规范资金收支业务操作,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流动性与效益型的平衡最优。(2)集中管理原则。集中管理原则主要体现企业资金管理的集权思想,确保企业可以迅速有效控制全部资金,并使资金的保存与运用达到最优化状态。集中管理原则是适应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其原因:一是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大、资金运作要求高,迫切需要统一管理、统一调度。二是尽管资金分散管理能使下属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所造成的资金沉淀与周期性闲置不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省级电网企业应采取资金集中管控原则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的集中收缴、集中支付、集中融资、集中调度以及统一运作,有机协调母公司与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规模效益,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3)标准管理原则。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保证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应该走标准化管理的路线,具体包括规范的基础环境设置、执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资金管理运作机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等。(4)成本效益原则。成本和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应重点考虑的基本问题。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内部各种制度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提高效益,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同样也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从企业成本范畴来看,企业资金安全的成本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资金安全制度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以及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等,而效益主要是资金管理获取的经济效益以及资金风险水平降低而减少的损失等。

四、完善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实施全方位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来源是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从企业面临的资金安全风险来源来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种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因此,企业既要研究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又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通过调整和健全管理机制来适应防范和化解资金安全风险。首先,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外部环境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外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使企业的财务目标难以实现。电网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主动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适时调整资金安全管理政策和资金安全管理方法,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系统。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因此,电网企业一方面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减少因资金风险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最后,要健全完善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资金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系统是为完善资金安全防控制机制而不断调整完善的系统。电网企业要根据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使之成为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2)建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隶属于企业的管理体制,而健全完善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也是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型控制机制和制度,日益成为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按照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纷纷通过成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在资金管理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电网企业作为我国现代企业集团的代表,要首先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收支都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之中,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有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益。(3)加强资金安全自我控制措施。资金安全风险自我防控,特别是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安全管控,是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工作。首先,要强化现金开支范围管理。为防范现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要合理确定库存现金额度,各分公司、子公司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对于超过范围或限额的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其次,要定期进行银行存款对账。电网企业要按规定进行银行存款转账支付,做好资余支付审批、复核工作,避免资金支付错误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严格进行定期核对银行账务工作,并经对账人员外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最后,要强化账户月末资金存放管理。为降低全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集中与安全管理效率,省网公司应对各子公司银行账户余额实行限额管理,根据各公司业务实际核定每个银行账户的最高存款余额,超过核定的最高存款余额的,按时汇划到省网公司指定的集中账户。(4)加强资金支付安全控制措施。资金支付是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强化资金支付计划管理。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严格执行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制度,积极贯彻“以业务计划为基础,现金流管理为核心”的预算理念,强化资金支付的合理、真实与安全。其次,要严格资金支付审核、审批流程。电网企业资金支付安全与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严格的审核、审批权限是密不可分的,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制订严格的资金支付业务流程,加强资金支付申请、审批、复核等各环节安全管控,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最后,要加强资金支付稽核工作。资金支付稽核是电网企业会计人员依照有关的法规、制度、规定对企业内部所进行的资金支付环节进行专业审核、复查和监督,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资金安全管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有机结合。实施资金支付稽核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核算工作的纰漏,提升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发现资金支付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防范企业资金支付风险。(5)加强投资安全管理措施。“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各电网企业的基建投资建设增幅在逐年扩大,投资资金管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为提高投资资金效益,应对投资资金从项目立项至资金回收做好全过程管理。首先,要做好项目投资的立项决策。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将投资集中于电网主业建设,并从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融资方案、还款来源等角度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保证项目投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要加强投资资金实时监控。电网企业应对投资资金相关账户实施监控,强化对贷款发放账户和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确保电网投资资金提款与支付,保证与贷款同比例的资本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最后,要加强电网项目资金收益率考核。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建立投资考核机制,重点分析审查建设项目预期收益、现金流量、财务风险以及投资收益等经济效益指标,减小公司系统低收益甚至无效投资,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干胜道,郭敏.我国企业资金安全控制问题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2]贺俊娥,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理初探[J].云南电业.2011(9)

[3]梁敏杰,苏文卿,梁锦辉.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会计之友.2012(4)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5

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一

《高级财务管理》是我们会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由张延波老师主编,课程中心内容主要是企业集团相关的财务管理策略与政策以及如何规范集团财务决策与控制而进行的全面系统研究。其具体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与成败因素

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体现为资源的聚集整合性与管理的协同性以及由此复合而生成的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阶层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加入集团,取得成员资格,必须首先以承认集团的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服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接受管理总部的统一领导为前提,否则就不能被接纳为成员企业。

企业集团的成败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两条管理控制线依存互动,构成了企业集团生命力的保障与成功的基础。

二、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母公司或管理总部要想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贯彻实施,必须能够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保持有效的控制权为前提。在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制的企业集团里,控制权研究的实质是产权结构或股权结构。在有关股权配置方面,母公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与确保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彼此间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同时,母公司欲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一个基本前提是,母公司必须是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包括绝对第一大股东与相对第一大股东两种不同的情形。而不同情形的第一大股东身份,控制权的稳定性、遭受的权力制衡程度以及资本杠杆效应也就各不相同。

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当局或集团总部为界定各方面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关系,规范理财行为所确立的基本制度,简称财务体制,包括财务组织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三个主要方面。

三、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的目标定位必须依托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结构规划;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也不相同。1、初创期财务战略定位:在集团初创阶段财务实力相对较为脆弱,为了更好地聚合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应保持稳健原则。初创期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稳健与一体化。2、发展期财务战略定位:应当采取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3、成熟期财务战略定位:由于市场份额较大地位相对稳定,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应当采取激进的筹资、扎实的成本控制、高股利、现金性分配战略。4、调整期财务战略定位:采取财务资源集中、高负债率筹资、高支付率分配战略。

四、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和投资政策

预算控制不仅以市场预测为基础,而且更进一步针对预测的结果及其可能的风险事先制定相宜的应对措施,从而使预算本身便具有了一种主动的反风险的机制特征。透过预算控制的循环过程,企业集团将日益发现诸多裨益的取得已不单纯地源于预算编制本身,而更主要地来自预算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因此不得不在强化沟通与协调过程寻得的答案。

投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目标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财务标准等基本内容。

五、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政策

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竞争风险日趋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一个企业集团能否拥有先进的、高科技含量的固定资产,直接就意味着是否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企业集团还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一旦投资形成,便意味着该设备的技术性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停滞于当前水平上,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的冲击下,其原有的技术领先优势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甚至沦为劣势地位。为此,要求企业集团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可创新观念,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新技术性能,以持续技术领先优势推动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因而,关注技术进步,鼓励并融通财力支持成员企业加速机器设备等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是企业集团制定内部折旧政策必须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

六、企业集团无形资产投资政策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品牌、技术专利、专营特许权、商誉等。作为一种特殊资本,无形资产主要地表现在观念形态上──存在的非实体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是企业进军市场的旗帜,和竞争制胜的王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哪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拥有了驰名商标、品牌,也就意味着居于了竞争的优势,对市场空间的扩大和占有率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当今的国际社会业已进入了一个知识与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能否在培育、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成为企业集团及其竞争对手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

七、企业集团融资政策与管理策略

融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规划,并确保投资政策及其目标的贯彻与实现,而确定的集团融资活动的基本规范与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投资需要,是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指导原则。要求总部在融资政策的制定上,必须以推动投资政策的贯彻实施为着眼点。应当在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根据与集团核心能力、主导产业或业务相关的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与财务标准的基本规范,通过计划的形式,对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等的融资规模、配置结构、融资方式以及时间进度等事先做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

依据融资政策以及目标资本结构规划,管理总部必须将未来计划期内融资的总规模、来源性质、期限结构、时间进度等通过预算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对必需的融资成本、风险以及质量特征实现加以规范,然后通过预算的细化,对融资活动进行具体的落实并控制实施。

八、企业集团纳税计划与股利政策

纳税是企业取得并保持法人资格与权利地位的先决条件。纳税计划不能以利用法律的纰漏为着眼点,更不能以偷逃税款为手段,而应当从法律意识出发,将税收的杠杆导向功能引入企业集团的管理理念与经营机制,实现集团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筹资与投资活动的合理规划以及收益、成本、风险的最佳匹配。

股利政策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在遵循股东财富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税后利润在股利派发与企业留存彼此间的分割关系问题。在有关股利政策是否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认识上,分为股利无关理论与相关理论两种。现金股利是企业以现金方式支付的股利。在现金股利的决策上,除了需要考虑上述一般因素的影响外,还必须密切结合企业自由现金流量状况来进行。股票股利是企业将股利折成股票而向股东进行分配的形式。股票股利一般是经由无偿赠送红股,即留存收益转赠资本的途径实现的。严格地讲,那种通过资本公积金转赠资本而赠与股东的股票不属于股利分配的范畴。

母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不能只是单纯地站在母公司自身及其股东的立场,还必须同时兼顾子公司等成员企业的利益期望,必须协调处理好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等相互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不仅如此,作为集团的管理总部,母公司还必须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即管理战略角度,对集团整体的股利政策进行统一规划,以规范各成员企业的收益分配行为能够建立在有利于整体战略目标不断推进的框架结构范畴之内。

通过对《高级财务管理》的学习,使我着重掌握到如何运用会计政策与财务管理策略把财务管理与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明白了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构成财务利益主体之间的责、权、利的划分,以及采取什么手段实现相互间的制衡。

然而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模式是企业财富创造的基础和保障;财务管理则是在既定的治理模式下,财务管理者为实现财务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这是财富创造的源泉和动力,它们两者间的联结点在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层次。

企业集团的董事会作为一个整体在集团的财务战略管理上完成的是批准和监控功能,总经理等高层执行人员则是注重于财务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各个层次完全融入到整个财务战略管理的全过程。

那么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在战略层次上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企业集团治理主体的形成及选择对财务战略导向具有决定性的作用;②企业集团治理主体的安排将影响财务战略主体的动力;③财务战略从其与环境的关系上可以分为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和内向管理型财务战略,财务战略主体通过不断的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选择和实施,可以达到局部调整财务治理结构的目的,而外向交易型财务战略的开展又依赖于企业可利用的财务市场治理机制,内向管理型财务战略则是基础和保障;④在组织结构上,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构成企业财务管理的决策层,总经理等高级执行人员则是决策层和下层人员的联系纽带;⑤企业集团治理和财务管理的系统化关系可以概括为在企业层次上,企业集团治理作为基本构架规定了财务管理的导向和原则。但在具体的操作层次上,财务管理的微观活动在日积月累的作用下,会对企业集团治理起到调整的作用。正如钱德勒所说:当管理上协调比市场机制的协调能带来更大的生产力,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利润时,现代多单位的工商企业就会取代传统的小公司。

我们应该知道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相关利益主体不仅是一种经济关系,而且这种经济关系都是通过契约纽带连接起来的,要使契约有效,当出现财务契约预期的情况时要明确谁有决策权,这就是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对权力配置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所有权同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是在既定所有权前提下安排的,所有权形式不同,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中的权力配置也不相同。如在股权集中情况下,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中的所有权决定控制权或者说所有权同控制权结合较紧,而在股权高度分散的情况下,所有权同控制权相分离。

二是企业内部剩余控制权的配置。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对股东、董事和经理人员之间配置剩余控制权,股东拥有最终控制权,董事和经理分享剩余控制权。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者财务与经营者财务问题,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各自的权、责、利界区,形成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制衡关系,确保财务制度的有效运行。

如果企业只拥有权益资本,则经理人员承担破产风险的机会比较小,企业即使经营业绩差些,也不会有财务违约情况,从而形成不了对企业经理人员的压力。但是,若在企业资本结构中融入了债务资金,一方面可约束经理人员将现金用于盈利能力较差的投资或低效率的扩张行为,另一方面,偿债的压力致使经理人员为了避免清算失去权力而设法提高资本收益率。正是由于债务资金的这些作用,所以债权人的权益保护倍受关注,尽管各国的债权人保护制度不同,但对企业注资份额较大的债权人来说,都会采取积极的干预策略,来制约经理的行为。

作为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实现的前提:界定清晰的财务主体,建立激励约束相容机制;由于公司内部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经理人员的机会主义与偷懒行为,损害了股东的利益。在财务方面主要表现有:利用虚假财务信息,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财务决策,加大股东的投资风险;运用股东对经理人员日常财务经营决策不得干涉的要求,经理人员通过增加其在职消费或与其他人进行合谋行为谋取自身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或者因作出错误的财务决策,以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些行为,将会制约分层财务决策机制的顺利实施,为此,必要通过在公司内部建立激励约束相容机制,协调各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由此可见,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构成了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主要内容,它们之间各司其职,互相制衡。其中,财务战略决策权掌握在股东会和董事会,日常财务决策权和财务执行权掌握在经理人员手中,而财务监督权在公司内部则是分散配置的。

所以建立健全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有利于提高公司财务决策效率,完善公司企业集团治理结构,加速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设。它对于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创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的财产所有者缺位、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不分,就是因为没有构筑合理的产权结构;企业财务经理人员出现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以及内部人控制等现象,就是因为没有对财务经理人员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包括报酬激励约束、控制权激励与约束、声誉激励与约束、市场激励与约束等主要机制;而企业内部财务决策失效甚至失误,就是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分层财务决策机制,包括财务战略决策与财务战术决策机制,集权型、分权型、集权分权结合型等权力配置模式。

因此企业财务制度创新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高效、富有活力、激励约束相容的企业集团治理结构。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在企业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对具体经济业务只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对《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理论结合实际,分析运用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才能把财务工作做得更好。

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二

本学期我们财务管理专业在马德林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获益匪浅。

由于马老师在国外学习第七周才回来,所以我们的课程也是从第七周正式开始。前面几周,我们都在好奇高级财务管理到底是一门怎样的课程,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马老师循序渐进地慢慢走近神秘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老师将这门复杂的课程学习内容用最简单明了的案例教授给我们,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下面谈谈我个人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对财务控制的进一步认识财务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是运用特定的方法、措施和程序,通过规范化的控制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现就财务控制的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财务控制必须以确保单位经营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的。财务控制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有助于实现公司经营方针和目标,他既是工作中的实时监控手段,也是评价标准;二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三是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财务控制的局限性:良好的财务控制虽然能够达到上述目标,但无论控制的设计和运行多么完善,它都无法消除其本身固有的局限,为此必须对这些局限性加以研究和预防。局限性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局限;二是财务控制人员由于判断错误、忽略控制程序或人为作假等原因,导致财务控制失灵;三是管理人员的行政干预,致使建立的财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二、CFO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公司经营管理环境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CFO(首席财务官)更多地参与公司战略规划,预算的编制与实施,业绩管理,重大购并等重要领域活动,他们作为CEO(首席执行官)的真正合作伙伴,列入高层管理者的行列。新形势下CFO的作用和技能的变化是建立在企业管理环境变化的基础上。

在现代企业中,CFO应具有全局和未来意识,积极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以往的企业管理是将企业的活动分成多种职能如生产、财务、市场营销等,对不同的职能实行不同的管理,即所谓的职能管理,这种职能管理使得传统的财务总监的工作局限于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企业财务部门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不熟悉也不关注。而战略管理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根据企业总体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管理的是企业总体的活动,所追求的是企业总体效果及长远利益。企业战略管理涉及到大量的资源配置问题,有些资源要在企业内部进行调整,或者从企业外部进行筹集,财务总监应具有对企业的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的能力,同时,在未来迅速变化和竞争性的环境中,还应经常考虑对未来的变化采取预应性的措施,对年度预算作必要的调整,以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

现代企业的CFO还应具有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企业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成果的不确定性。随着企业参与市场的程度不断加深,市场机会越多,风险也就越大。影响企业财务经营成果的因素可分为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即企业财务风险由市场风险和非市场风险组成。市场风险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以及产品销售市场等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交易对手的信用、企业内部管理、交易法律合同等风险。随着高新技术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企业在研究开发投资项目方面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大,发展的机会增多,要求管理者有更多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创新性。新形势下的CFO要从传统的财务工作中脱离出来,要有敢于揭示会计数据背后的问题和风险的勇气,要报喜也要报忧,同时也要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和解决公司的问题和隐患,避免公司错失经营发展中的良机。

此外,CFO必须具有团队工作的能力,处理好与CEO合作与监督的关系。传统的财务总监的工作重点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上,由会计工作的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CFO已进入公司的决策层,参与公司对外投资、资金使用的调度、贷款担保、资产重组等重大经营决策活动,在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FO利用自己的专业经验、分析能力、所拥有的信息优势和特殊组织地位,在多功能的团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FO的职能和作用要得到很好的发挥,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处理好与CEO之间的合作与监督的关系。CFO首先应该是CEO的得力助手与合作伙伴,在日常管理中表现为上下级关系,在涉及到重大决策需要与董事会或股东沟通时,CFO则成为CEO的合作伙伴。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保持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并加强合作。

三、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与成败因素企业集团最大的优势体现为资源的聚集整合性与管理的协同性以及由此复合而生成的集团整体的竞争优势。作为管理总部的母公司必须能够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并通过集团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制定,为集团整体及其各阶层成员企业的协调有序运行确立行为的规范与准则;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加入集团,取得成员资格,必须首先以承认集团的组织章程、发展战略、管理政策、管理制度,服从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接受管理总部的统一领导为前提,否则就不能被接纳为成员企业。企业集团的成败因素在于能否确立起两条交互融合的生命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发展线与高效率的管理控制线。两条管理控制线依存互动,构成了企业集团生命力的保障与成功的基础。

四、企业集团治理结构与财务管理体制

企业集团母公司或管理总部要想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进行有效的治理,确保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贯彻实施,必须能够对子公司等成员企业保持有效的控制权为前提。在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制的企业集团里,控制权研究的实质是产权结构或股权结构。在有关股权配置方面,母公司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充分发挥资本杠杆效应与确保对子公司的有效控制。彼此间存在着一个度的把握。同时,母公司欲对子公司实施有效的控制,一个基本前提是,母公司必须是子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包括绝对第一大股东与相对第一大股东两种不同的情形。而不同情形的第一大股东身份,控制权的稳定性、遭受的权力制衡程度以及资本杠杆效应也就各不相同。财务管理体制是企业管理当局或集团总部为界定各方面财务管理的责权利关系,规范理财行为所确立的基本制度,简称财务体制,包括财务组织制度、财务决策制度、财务控制制度三个主要方面。

五、企业集团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的目标定位必须依托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结构规划;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财务战略实施策略也不相同。1、初创期财务战略定位:在集团初创阶段财务实力相对较为脆弱,为了更好地聚合资源并发挥财务整合优势,应保持稳健原则。初创期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稳健与一体化。2、发展期财务战略定位:应当采取稳固发展型的财务战略。3、成熟期财务战略定位:由于市场份额较大地位相对稳定,经营风险相对较低,应当采取激进的筹资、扎实的成本控制、高股利、现金性分配战略。4、调整期财务战略定位:采取财务资源集中、高负债率筹资、高支付率分配战略。

六、企业集团预算控制和投资政策

预算控制不仅以市场预测为基础,而且更进一步针对预测的结果及其可能的风险事先制定相宜的应对措施,从而使预算本身便具有了一种主动的反风险的机制特征。透过预算控制的循环过程,企业集团将日益发现诸多裨益的取得已不单纯地源于预算编制本身,而更主要地来自预算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问题以及因此不得不在强化沟通与协调过程寻得的答案。投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目标规划,而对集团整体及各成员企业的投资及其管理行为所确立的基本规范与判断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财务标准等基本内容。

七、企业集团固定资产投资政策

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竞争风险日趋激烈的当今经济社会,一个企业集团能否拥有先进的、高科技含量的固定资产,直接就意味着是否占据了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同时企业集团还必须明确的是,即使是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一旦投资形成,便意味着该设备的技术性能在未来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始终停滞于当前水平上,在技术革命不断进步的冲击下,其原有的技术领先优势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衰减,甚至沦为劣势地位。为此,要求企业集团必须树立危机意识可创新观念,不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更新技术性能,以持续技术领先优势推动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因而,关注技术进步,鼓励并融通财力支持成员企业加速机器设备等经营性固定资产的更新换代,是企业集团制定内部折旧政策必须考虑的一个首要因素。

八、企业集团无形资产投资政策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品牌、技术专利、专营特许权、商誉等。作为一种特殊资本,无形资产主要地表现在观念形态上──存在的非实体性。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是企业进军市场的旗帜,和竞争制胜的王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哪个企业或企业集团拥有了驰名商标、品牌,也就意味着居于了竞争的优势,对市场空间的扩大和占有率的提高发挥着巨大的功效。

当今的国际社会业已进入了一个知识与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能否在培育、创造和创新的过程中,切实有效地维护自身的知识产权与技术专利,成为企业集团及其竞争对手保持并扩大竞争优势的关键。

九、企业集团融资政策与管理策略融资政策是管理总部基于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规划,并确保投资政策及其目标的贯彻与实现,而确定的集团融资活动的基本规范与取向标准,是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满足投资需要,是企业集团融资管理的指导原则。要求总部在融资政策的制定上,必须以推动投资政策的贯彻实施为着眼点。应当在集团战略发展结构的总体框架下,根据与集团核心能力、主导产业或业务相关的投资领域、投资方式、质量标准与财务标准的基本规范,通过计划的形式,对集团整体及子公司等的融资规模、配置结构、融资方式以及时间进度等事先做出统筹规划与协调安排,从而在政策上保障融资与投资的协调匹配。依据融资政策以及目标资本结构规划,管理总部必须将未来计划期内融资的总规模、来源性质、期限结构、时间进度等通过预算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对必需的融资成本、风险以及质量特征实现加以规范,然后通过预算的细化,对融资活动进行具体的落实并控制实施。

十、团队合作的收获

整体上来说,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上课形式很好,不像别的课程都是老师一个人讲,这门课老师和同学都上去讲。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刻的学习,学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来。

而且通过小组合作,我们每个人也学到了很多,比如说团队合作能力,与别人交流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收获了深厚的友谊。以上只是能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这门课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的也许更多。我觉得学习任何课程,那些一开始没有认识到的收获可能在以后的人生中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总之,学习了《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真的是受益匪浅。

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心得三

在这一学期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习当中,老师将这门复杂的课程学习内容用最简单明了的案例教授给我们,使我们从各个角度了解了财务管理这门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内容方面对这学期的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总结.

高级财务管理这门课一共通过5个案例分析来讲解企业5种情况,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紧缩,破产重组,公司并购,私募股权融资。

企业战略目标让我们明白了,一个伟大的企业都具有一个伟大的战略目标。

企业紧缩告诉我们企业在体积臃肿效率低下或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需要实施紧缩政策或出售部分资产换取运作资金,如:首旅集团旗下的中国康辉旅行社的MBO

企业在没有认识到自身臃肿,扩张的满目,效率的底下,资金紧张等,且没实施有效的紧缩政策那么破产重组将是我们的下个课题。如:五谷道场的盲目扩张至使企业资金链断裂,后通过破产重组最终度过难关。

小公司规模财务制度范文6

节能服务市场潜力无限

节能,在当前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具有重要而紧迫的意义。它既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缓解当前能源供应紧张压力的重要手段。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节能早已作为一种产业被开发,而开发的市场主体则是众多的节能服务公司。这是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的专业化企业,公司的一切节能服务都以市场化方式来运作。自20世纪70 年代中期石油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就逐步形成了这种节能服务的市场化机制,俗称“合同能源管理”。其基本运作模式是: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能源用户签订节能项目合同,由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投资、设计、施工、监测和管理等专业化、一条龙服务,能源用户利用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支付服务费用及设备改造成本。也就是说,原本由能源用户进行的节能改造工程可以外包给节能公司承担,能源用户坐享节能改造和技术进步成果;节能公司把“节能”当作有利可图的投资,靠实施节能项目和开拓节能市场不断发展。双方在节能中分享利润的同时,客观上也提升了全社会的节能降耗水平。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节能服务已经成为一项新兴产业。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节能服务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不过,中国当前正在掀起的声势浩大的节能降耗行动却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2006 年8月23日, 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将“合同能源管理”确定为节能领域重点推广模式,这预示着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化步伐即将加速。今年4 月10 日,国家发改委再次了《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今后5 年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开局,其中规划将“节能和环保”列为重要的一项,要求“十一五”期间年均节能率达到4.4%,同时对能源行业、主要耗能产品和耗能设备的降耗指标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节能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意味着许多节能工程都要陆续上马,而这无疑将为节能服务市场带来巨大的商机。

中外企业争食节能服务“蛋糕”

面对节能服务这块“大蛋糕”,嗅觉灵敏的国外节能服务公司开始纷纷涌入中国,企图在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上分一杯羹。一时间,节能服务市场硝烟滚滚,中外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

最近,ABB 公司在百年庆典上宣布,“未来,在增效节能领域,希望中国成为ABB 最大的市场。”目前,ABB 正在对广东进行增效节能方面的培训,之后,其将与电力、化工、建筑材料、钢铁、纺织、纸浆和造纸这六大行业进行合作,提升这些行业的能源使用效率。

西门子很早也即其合作伙伴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同时也为中国政府提出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提供支持。

而在ABB 和西门子之前,较早进入中国节能市场的国外品牌还有美国的英福特、英国的保瓦博士(POWERBOSS)、荷兰的飞利浦等等;随后,美国霍尼韦尔、日本日立等公司也开始强势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

面对外资节能巨头来势汹汹的势头,国内的节能公司毫不示弱,开始与外资企业展开积极的争夺。据中国节能协会统计,我国本土的节能服务公司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从2002 年的不到10家增长到目前的近200 家。就当前来看,这些企业大多活跃在建筑领域,如贵州的汇通华城、杭州的华电能源等,在工业领域也涌现出了一批颇具竞争力的节能服务公司如北京神雾、东营胜动等。此外,在交通领域和其它相关服务领域,节能服务公司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而在这些节能企业中,主要以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为主。事实上,相对于其它行业,国内节能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是特别大,这为国内节能民营企业后来居上提供了可能性,也成为国内民营企业频打创新牌的内在动力。然而,民企在节能服务市场这种“一枝独秀”的状况自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20% 的约束性指标之后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国有企业甚至是央字号国企,如中国集装箱集团公司等也开始纷纷跻身节能服务市场,与众多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对此,业内专家已经指出,受国内节能商机的吸引,今后中外节能服务公司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发展障碍仍在

对于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有专家认为,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的大规模进驻,节能服务行业必然面临着洗牌,一部分有实力的公司会越做越强,发展自身品牌,部分小公司则会被国外公司吞掉,甚至被淘汰出局。此外,还有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国外的节能服务公司带着巨额资金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的节能市场,在有关城市及区域的冷热规划和城市的节能降耗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区域供冷、供热等事关城市、企业能源需求的生命线项目,我们就会过分地依赖国外企业的资金与技术,这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个能源战略问题。因此,他们呼吁国家尽快成立能源机构,结束目前能源管理分散的局面,以解决目前在节能降耗方面多头管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