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1
二、数据库课程在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分析
1.地位及其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融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通信工程、信息安全以及公安管理等专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网络安全管理与执法人员。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数据库同样应该成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教授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管理,结合当前技术发展前沿,讲授数据库原理及其应用,对完善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库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后续的网络犯罪现场勘查与取证、电子物证分析、网络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技术、恶意代码分析、数据挖掘等课程提供基础。
2.信息时代数据管理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公安信息资源以数据形式存在,而数据驱动警务变革成为现代警务发展趋势,这对整个公安工作提供了机遇、提出了挑战,使数据库管理、维护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全球网络化使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联系无所不在,促成了数据的爆发式增长,数字世界疆域扩大和数据内容纵深发展,数据挖掘等非传统手段的使用能力,极大地体现了公安战斗力的强弱。其次,数据间各种联系对公安工作蕴藏着巨大价值,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挖掘将为公安工作提供巨大助力,极大地影响着公安工作模式。第三,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中,网上“打、防、管、控”办案,网络犯罪现场勘验,发现、收集、固定、保全电子数据证据和分析检验,开展网络犯罪案件侦查、情报研判工作,也都离不开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
3“. 互联网+”时代的公安工作新特色。简单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XX传统行业=互联网XX行业”,对于公安工作“互联网+”意味着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入公安工作中,要求公安工作者转变思想,顺应信息化潮流。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以互联网、行业网为基础搭建了云计算大数据平台,整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形成数据资源池,围绕这些数据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应用系统,以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其中,数据的有效性是公安应用成效的核心。
三、公安工作数据库应用能力需求分析
数据库是可以表示信息的数据仓库,在数据库中可对这些数据按照组、列规则存放,并对其进行安全、规范、去冗余等集成化管理,最重要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几乎超过任何一门语言处理能力。理解数据库存储原理和应用是数据处理相关工作之必备能力,也是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人员的必备能力。数据库课程是培养数据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对象信息素养的有力工具。为使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有必要将该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能力需要结合起来,创新改革教学方法,输出满足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1.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开设的数据库技术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利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工程实践性,通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在该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存在若干不足。
(1)教学内容方面。该课程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设计范式)、关系代数和集合运算数学理论基础、结构化查询语言等,内容繁杂且有较大跨度,但实验实训中实际结合的案例少,导致课程与实际解决问题脱节。
(2)教学方式方面。课程内容繁杂导致理论学习较困难,而学生具有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二者相比,学生提出理论知识多且不好学,这说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适应该课程。
(3)考核方式方面。数据库课程兼具强理论性和强实践性特点,导致传统的考核方式反映不出真正的掌握情况。
2.以培养能力为核心进行数据库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了提升数据库课程教学质量,解决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向导,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工作。
(1)调研并确定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在调研阶段,主要依据学院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对数据库技术需求进行调研分析,结合数据库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从我院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传授数据库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写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围绕着上述不同层次目标,从简单到复杂递进构建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可将网络安全与执法的数据库课程分为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大二阶段进行《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教学内容为结合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学习。之后,可在大三或大二下学期开设《数据库应用实践》课程,具体学习内容为开发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实践掌握数据库应用技术,达到毕业后在工作中能够迅速上手的教学目标。
(3)设计教学方案并落实教学。根据数据库教学内容及课程性质,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教学在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及提高综合素质方面尤为重要。依照课程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分析,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验和工程实践两部分。课程实验目标、内容和方案主要是针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吸收设置,工程实践教学则为培养创新能力而设置,要求学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参与到实际问题解决中,了解前沿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在实战演练中将锻炼和提高能力。
(4)实践总结并改进方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解中进行代码分析,利用演示加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用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和能力,在实践中通过动手解决实际问题来培养和锻炼学生,实现三个层次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加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测试课程学习效果。根据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善。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职业化;发展路径
职业化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市场经济体制中的行业结构,这意味着各行各业的就业岗位也发生了实质上的改变,使职业化改革成立经济发展的必要工作。职业化改革还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结构,丰富了专业课程,复杂了专业课程设置,最为明显的专业设置有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所以职业化改革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影响很大,影响着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及专业发展等。同时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为适应职业化改革,还在专业教师、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与职业改革相关的研究。
一、以职业化发展方向作为旅游酒店管理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
(一)课程体系职业化构建要素
在职业化改革环境下,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同时具备多项职业化课程构建要素,这样才能使构建出来的专业课程体系符合社会职业要求及需求。这要求高校在设置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时要将社会岗位实际需求、旅游行业实际发展、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相结合,构建实践性、职业性较强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高校专业教师要提高对课程体系职业化构建要素的关注,如实验课程、实训课程及实习基地等实践性较强的职业化构建课程要素。
(二)要以职业化发展作为科学性课程的设置要求
是否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及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取决于专业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职业化发展就是实现课程设置科学性的关键途径,所以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要以职业化发展作为课程设置要求及目的,这样有利于校园教育走向社会实践、走向市场经济发展,使专业课程实践性提高,实现实践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这要求高校要全面性加强专业课程实践性,以理论专业知识引导实践能力培养,将学生培养成社会实践性人才从,以此提高学生就业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课程职业发展过程中,要注意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的协调与结合,以此保证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在平衡,使课程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及实践性,实现课程职业化发展的目的。
二、职业化改革有利于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技能性发展
(一)职业知识的作用性推动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的外化发展
职业化改革使各种职业都具有专门的职业知识,这些知识使该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技能性。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生存于职业化社会环境下,专业课程设置的很多方面都深受职业化的影响,其中职业知识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影响最深,在实际专业课程教育中应用职业知识,可以将专业知识发展成R导寄芨觯并且受到知识教育的学生,其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相比较传统的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来说,更具有教学实践意义。这要求专业教师要根据专业教学实际要求,将职业知识应用到专业知识教学中,实现专业知识技能化和职业化。
(二)职业实践性及具体性促使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
职业化改革下的各种职业岗位都具有专门的知识及技能,且每一项职业知识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具体性,这决定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在职业化改革环境下,会全面向职业化、实践化及具体化方向发展,使该专业学生越来越具有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这要求高校根据专业性特征,专业目的及专业范围开展专业实践性、社会性活动,实现理论知识技能实践化。足以体现职业实践性及具体性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化及实际化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加快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理论知识的深层渗透速度,有效提高专业人才的社会实际应用能力,是专业知识全面发展产生的重要保障。
三、注重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推动人才发展面向职业化
(一)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来发挥教师职业导向的作用
专业教师职业化发展是职业化改革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重要影响,职业化后的专业教师,其实践能力、职业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高,使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成为专业人才职业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以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以此实现教师对学生职业化发展的导向作用。这要求高校要做到以下几点工作:第一,根据教师教学现状及特点,构建具有针对性和统一的性的培养制度;第二,完善教师职业化教学能力考核制度,并制定职业化发展新目标;第三,实现专业教师知识理论研究向职业导向作用转变,使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的职业导向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从上面三点可以看出教师职业发展对人才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性,且这些重要性体现在管理政策及制度等的全面加强,实现高等教育职业化转型。
(二)加强理论性职业能力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化发展
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理论性职业能力发展,只有理论性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发展,才能实现教学职业化分,这需要高校做到:第一,补充专业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及社会应用,在实践中挖掘职业化人才,引导和培养职业化人才;第二,根据专业教师实际及社会发展现状,进行两者之间的协调工作,实现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互转换,促使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这是提高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专业性、实践性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职业化改革使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转型成一门专业性高、实践性高及职业性高的专业,有效提高该专业的就业率和职业能力,满足了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及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冬.职业化改革对高校旅游酒店管理专业教育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157-159.
[2]李力,沈雅雯.我国旅游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析[J].旅游论坛,2011,01:120-126.
[3]王华,王金叶.基于职业能力的酒店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优化[J].教育与职业,2014,32:142-144.
[4]赵峰英.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类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餐饮、客房教学为例[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79-81.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3
一、数控英语教学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1.学生英语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生英语基础大多比较差,学习动力不充足,厌学情绪严重,学习积极性不高,认为英语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很少,学好英语无关紧要。因此培养学生学英语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难度很大。
2.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
大多数学校把数控英语当成一门理论课来组织教学,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理论色彩较强,超过了学生的接受水平,再加上教学内容很少涉及实践内容,对学生能力提高作用不明显。
3.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
教学中基本上以教师的讲解为主,主要进行英语词语讲解等语言技巧方面的训练。大多数英语教学没能很好地将数控专业知识技能与英语知识能力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水平,难以取得理想的数控英语教学效果。
二、数控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数控机床在我国机械制造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现代工业生产中采用的产品设计图样、质量标准、操作流程等大多数是英语;制造业中多数由计算机控制机器设备,设备的操作程序、命令绝大多数是英文,操作提示也是英语;机器设备运行设计、工艺、分析、模拟的各种计算机软件绝大多数是用英语编制的。因此,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学生在具体工作中离不开英语。
新形势下的工作岗位需要学生能够创造性地把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与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所以,要让学生明确数控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端正英语学习态度,提高英语学习效率,使学生在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掌握专业技术。只有这样,职业学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数控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途径
1.改革教学内容,实现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坚持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将数控英语的教学内容整合成机床操作面板、报警信息、常见数控专业术语三大模块,结合专业知识进行英语教学,让学生提高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增强专业英语知识能力,学到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文化。
2.改革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教学要坚持讲用结合、以用为主,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英语课上讲数控机床结构时,要在实习场地上进行课堂教学,使机床部件和功能与英语单词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实训基地,了解普通机床、零件的名称,熟悉数控机床、操作面板等,建立实物与英语的联系,通过实践使学生掌握重要的数控英语词汇,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改革考核方式,实现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
充分发挥数控英语的课程考核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同时发挥职业技能鉴定的导向作用,在省、市组织的技能大赛中、在各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中,考试项目可增加用数控专业英语解答的内容,让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体系考核形成合力,共同服务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4.改进教学手段,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进行数控英语教学,有利于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表现性,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并配上英文说明,利用多媒体进行放映,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觉产生强烈的学习冲动,提升英语水平。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会计专业 统计教学 问题 对策
一、中职会计专业统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中职会计专业统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在于师生双方。
首先,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普遍认为,统计是会计专业的选修课,可学可不学,因此从思想上不重视。另外,中职学校学生知识底子较薄,尤其是数学基础不好,而统计教学中,公式多且计算有一定难度,学生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重,缺乏学习信心,学习兴趣不浓。其次,从事中职会计专业统计教学的教师,一般是数学或统计学教师,对会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了解,因此统计学教师的教学与会计专业相分离,无法真正引领学生认识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重要性。
二、中职会计专业统计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在中职会计专业统计教学中,从学生层面,我们应加强思想认识,明确重要性;从教师层面,我们要注重补充统计学和会计专业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使会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衔接,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1.明确重要性
(1)统计学在会计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很多计算方法的原理来源于统计学,是统计知识在会计各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会计主干课程中,都或多或少用到了统计知识。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统计知识在会计各专业课程中的应用,从而明确其重要性,以此激励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门课程,端正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统计知识,那么会计学中比较复杂的计算,也就不再困难了。
(2)统计知识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现今,会计职业领域的内涵正在发生变化,如一些大企业的收银员岗位已经纳入会计部门管辖,一些小企业的出纳、会计岗位同时要兼做文员、仓库管理员等。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年龄、知识和技能特点,决定了他们可以直接胜任的岗位特点是具有较为简单的专业知识,对技能和职业道德要求高,岗前培训时间较短。因此,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收银、统计、仓管、文员等。统计、仓管等,这就意味着,学好统计知识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讲日益重要。
2.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统计教学内容,大多参照统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对于会计专业来讲,主要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一些项目进行精准核算。因此,开发会计专业的统计课程校本教材,及时更新统计教学内容,使会计专业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密切衔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
(1)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教学中渗入会计要素、会计报表(见下表)。统计指标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等。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时期总量指标和时点总量指标。时期总量指标可相加,大小与时间长短相关;时点总量指标不能相加。
在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教学过程中,渗入基础会计课程中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其金额和会计报表编制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为透彻,掌握起来也就更为牢固了。这样,统计知识在会计专业的应用地位也就能凸显出来了,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统计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统计课堂教学效率。
(2)平均指标计算教学中渗入存货计价方法、销售预测。在统计教学中,平均指标的计算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会计专业课程中应用也极为普遍。如财务会计课程中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就是应用统计平均指标的计算原理,即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管理会计课程的销售预测也是算术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的应用。
(3)标志变异指标教学中渗入投资风险价值。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标志变异指标较为抽象,指标多,计算量大;在会计教学过程中,投资风险概念抽象,投资风险价值的计算需要应用到平均数、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等统计指标。所以,在标志变异指标教学过程中,渗入投资风险价值计算,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学生就能较为清晰地理解这一知识难点。
(4)统计指数教学中渗入成本差异计算。统计指数用来表明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对比的现象在不同时期相对变动程度,其作用在于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变动的方向和程度,分析在受多因素影响的现象的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法的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渗入管理会计课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在标准成本差异教学过程中,计算公式多,学生熟记公式并正确运用的难度大。运用统计指数,深入理解标准成本差异计算分析的原理,按成本项目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将成本差异分解为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归纳总结,简化记忆公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
总之,会计专业课程中遍布统计知识的应用。在统计教学过程中,要结合会计专业课程,优化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在学好统计学的基础上,让统计知识更好地服务于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会计专业的统计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统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应用统计方法解决会计核算中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会计专业的统计教学更应该注重统计应用和案例教学,注重学生统计计算方法的掌握和统计分析能力的培养。在统计教学中,我们应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的能力,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采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统计教学应改进传统的教学手段,适当采用现代化的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把统计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加强信息技术手段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如多媒体课件、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等。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的统计教学应结合会计专业自身特点,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和传递,注重对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塑造,更新知识结构,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增强学习统计知识的兴趣,深刻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学到真正能指导实践的现代化统计知识。
参考文献:
[1]娄庆松,杨静.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黄书田,刘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王华.统计学在会计专业中的教学创新[J].学园,2010(18).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5
中职学校是培养和提高人才职业素质的重要场所。在素质教育提高、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时代,中职学生在加强文化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教育,就更更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身心、社会需求等方面出发。以某知识点为主题,满足不同层次的中职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需要,发展中职学生智力因素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养。
一、从中职教师人文教育素养开始培养,从而全体教师人文教育观念。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中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教育。许多职业学校师资队伍的状况还不能令人满意,人文知识不扎实,主要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综合素质不高知识面不宽广;相对忽视甚至轻视对学生的人文知识的教育与积累,都一味的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作为青年教师存在着思想认识短浅、人文素质意识不足问题,因为他们中很多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在学校层面面对青年教师的筛选也是仅仅重视自身专业素质与学术成就,反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方面。要深层次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整体人文素质,充分发挥他们的“言传身教”作用。
中职教师要努力拓宽知识面,要充分看到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重要性。要终身受教,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特别要学习经典原著。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在经典原著中,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基础。并且,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要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形成了结构,任何事物才能产生效能。很多知识在脑子里,不成结构,是没有什么作用的。这种结构必须是敞开式的,以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二、重视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基础。
在我国教育体系里中职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非智力因素对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重要性。非智力因素不仅能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还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陶冶人的高尚生活情趣,造就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才能确保所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或综合能力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现今社会对全面人才的要求是:具备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坚强的意志能力。非智力因素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关键性作用。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毕业年龄偏小,如果没有好的非智力因素,上面所列举的能力就比较薄弱。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非常关键的。
三、中职教师人文素养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深远影响
成将非智力因素称为“EQ”,即情商。中职学生非智力指学生的动机兴趣、气质情感、意志以及理想勤奋程度、良好习惯等。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偏低,可归结为主要是由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不高造成,而他们的智力因素则不应是主要的因素。对于一个中职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才是其成人成才的基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将自身的人文素要贯穿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中。所以,我们要想改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差的现状,就必须加强对中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首先,中职教师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中职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育技能、 创新意识。使自己在教学中能依靠自己的专业知识、人文底蕴和教育技巧来赢得中职学生的认同和模仿,使中职学生主动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人格,默化地接收人文教育。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乐于学习。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可以根据专业的情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目的和社会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强化内驱力,增强自制力。要不断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其次,中职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文素养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成就教育。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学生的人格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
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石油地质专业;学生技能;训练;管理
石油地质专业中学生技能训练与管理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培养、实践课程的整体引入,能巧妙的推动学生的整体知识能力,并为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呈现出更多的力量支持,形成学生在石油地质方面的专业技能运用。
一、简述石油地质专业教学中的整体现状与存在问题
1、理念更新不及时
在石油地质专业教学中,由于地质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围绕石油地质专业特点,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能力,但是,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个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处于一定的机械化教学模式,对于石油地质专业的理念更新不及时,对于注水、酸化压裂、固井质量、套管材质、套管伸缩等是引发地质因素产生破坏性地应力等知识只有感性认识,没有结合学生实践知识训练,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不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2、实践课程的随意性
在石油地质专业的教学中,认识与方法的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随着专业课程实践课程的整体需要,尤其是石油地质专业具有明显的单科性和验证性,在某些教学环节中自主思维不足,训练方法也相对落后,在实践课程中,缺少综合性、研究性教学实践,缺少创新性思维引导,新技术、新方法(如数字化地球,遥感技术等)的应用还未实质性的纳入实践教学体系,并与传统方法密切结合进行教学方法的训练,对于地层水、泥浆、土壤、油气等因素与石油开采以及地质教学存在一定的脱节,影响学生整体技能的形成。
二、分析技能训练在石油地质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1、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在当前资源开采专业知识人才培养中,石油地质专业人才越来越缺乏,资源开发、地质灾害、能源技术等多方面的技能培训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在石油地质专业的技能训练,强化学生的试验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整体融入,包括新思想、新理论、新思路、新技术的教学,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钻井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都是石油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表现之一,譬如,在围绕钻井新技术新装备的教学管理上,针对喷射钻井技术装备上,尽管井底水功率已达到1.16kW/cm2(10马力/平方英寸)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62kW/cm2(14马力/平方英寸),远远超过0.64kW/cm2(5.5马力/平方英寸),这些知识点的技能培训,能为学生进行实地开采提供有力的知识与技能服务。
2、社会需求与学生主体的融合
当前的地质科学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国际化的资源开发模式,地球科学从静态到动态,从运动学到力学,从地球表层到深部挖掘,石油地质的专业发展成为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培养知识面宽、能力掌握强、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石油地质专业学生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性的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开设素质课程,从而培养石油地质专业学生基本的价值理念,在个人生存技术、专业知识结构等方面凸显出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以及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需要的各方面人才,为社会信息化、产业化、知识化、专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需求提供厚实的职业教育知识。
三、探讨强化石油地质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与管理的有效方式
1、突出学生主体,激活内在能力
在石油地质专业的技能培训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培养方式,并围绕教学实践需要,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手段,融入多媒体教学,将石油开采、地质实情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形成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围绕石油地质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中心,面向国内外石油地质专业的技能训练,优化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技能、创新科研、野外实践等多方面的教学平台,并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分层次、模块化的参与实验教学,形成新形势下复合型和创新型能源地质与工程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2、强化实验专业课程教学,激活教学资源
在石油地质专业教学中,要强化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课程运用模式,让学生在了解石油地质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围绕石油地质技能培养,展开各项综合实践教学活动,将专业基础知识与综合实验教学形成和谐的发展模式,并突出石油地质专业中学生个性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等,因材施教,并采用分层次教学、多模块教学、实验教学等方式,形成技能培训的多样化,将石油地质专业中的每一项知识点通过实验改革链接起来,鼓励个性化的自主实验和个性化学习,让学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资源运用中形成整体的管理,为高校石油地质专业技能培训提供优质的服务体系。
3、更新教学内容,全面优化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技能培训与管理,注重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更新与改进。根据石油地质与工程相关专业实验教学内容统计,不断调整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与海相碳酸盐岩、盆地深层、深水领域、复合叠合盆地、前陆盆地、低渗特低渗非常规油气藏(含煤层气)勘探开发等有关的实验仪器和实验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及时向教学实验转化,提高综合设计型和创新型实验项目的比例。例如,储层特征及渗流模拟实验室利用新近引进的轴共聚焦系统,设计微观吼道三维结构观测实验,极大地提高学生实验课程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既体验了自然界的神奇,又了解高温低压状态下天然气与水的相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