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实践课方案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1

我校校园内有一个农科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块“班田”,那是学生的乐园。在这个乐园里,到处活跃着学生的身影,他们喜欢自己动手种植各类蔬菜,学生把这个农科实践基地亲切地称之为“开心菜园”。看着亲手栽种的菜苗慢慢长大,直到采摘,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的这种自主实践意识得益于我校“创建农科教育特色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的确立和学校承担市级规划课题《农科实践基地效能开发“点”的探索和实践》的研究。

课题的研究和学校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强烈的内心需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不正是我们开展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的契机吗?于是,在师生的共同商议下,我们决定开展以《开心菜园漫游记》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主动去观察各种蔬菜的生长特征、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的具体目标:

1.在种植劳动中,获得主动参与的劳动体验,认识一些蔬菜的生长特征,了解这些蔬菜的营养价值、食用疗效及科学合理的食用方法。

2.学生经历动手实践、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过程,能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和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适合年级:

适合在3~6年级学生中开展此活动。

活动时长:

活动总时长为1~2个月,其中课内为3~5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资料,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并设计研究记录表格、评价表格等。

2.学生收集资料,了解哪种蔬菜容易种植、哪种蔬菜生长周期短、当季蔬菜有哪些等,或与家人交流,分享他们种菜的经验或知识。

活动的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立子课题,共商方案(课内2~3课时)

1.谈话激趣,引发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在“班田”里种了很多蔬菜,对于蔬菜,你最想了解些什么呢?

预设:蔬菜的种类、蔬菜的种植、蔬菜的营养、蔬菜的食用方法等。

2.交流互动,确立子课题。

(1)讨论交流,确定活动研究的内容。

(2)建立课题小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A.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专题、兴趣爱好、特长等组成活动小组,并根据专题内容给自己组取个名字,一共确定了四个子课题小组,即“小巧手”种植组、“亮眼睛”观察组、“大喇叭”宣传组、“大嘴巴”美食组。

B.自主推荐组长,完成小组分工。

3.成立小组,制订方案。

(1)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小组的研究方案。

(2)学生交流课题方案,师指导完善。

A.小组介绍自己的课题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出建议。

C.教师指导完善。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小组研究方案。

师先出示学生各小组初步设计的活动方案,让全班学生一起寻找问题,再提示学生思考修改的方法。通过集体商讨,各组学生对方案进行二次修改,对活动的方式做了补充,还对原先的活动分工和活动步骤做了相应的变动。

第二阶段:开展活动,跟进指导(课外2~3周)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预定方案开展实践活动。

2.师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

(1)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小组的研究内容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

(2)学生推荐代表请教各个学科教师。

(3)指导学生写好活动日记。

3.活动实施,邀请指导老师参与,做好活动记录。

(1)测量种植地的面积。

(2)开展蔬菜种植活动。

(3)给蔬菜施肥。

(4)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情况。

第三阶段:整理资料,展示交流(用时一周)

1.各小组成员对活动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筛选、研究。

2.分小组以各自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1)“大喇叭”宣传组:进行有关蔬菜的营养、食用功效介绍的童谣朗诵。

(2)“亮眼睛”观察组:调查有关蔬菜的食用功效,制作蔬菜名片,在宣传窗、黑板报展出。

(3)“小巧手”种植组:带领外校老师一起走进“开心菜园”参观,采摘蔬菜。

(4)“大嘴巴”美食组:小组成员在父母的指导下,人人学会做一道菜,开展炒菜品尝会。

学生从家里带来各种调味品,利用农科实践基地内的锅灶自己动手,从菜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按照蔬菜的营养搭配学会了炒菜。然后小组代表向大家介绍推荐他们组的劳动成果,大家一起品尝菜肴。

3.各组成员谈活动时遇到的困难、克服方法和收获、体会,形式自主。

(1)童谣朗诵《蔬菜歌》。

(2)展示制作的蔬菜名片。

(3)带领外校老师参观开心菜园。

(4)炒菜品尝会。

第四阶段:有效评价,激励进步(课内1~2课时)

1.每组根据组员的表现评选出两名活动之星。

2.分组填写活动评价表,采取互评、自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评选出最佳的活动小组。(附评价表)

《开心菜园漫游记》最佳活动小组评价表

[评价标准\&“小巧手”

种植组\&“亮眼睛”

观察组\&“大喇叭”

宣传组\&“大嘴巴”

美食组\&参与态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劳动实践\&\&\&\&\&]

学生活动方面的评价:

1.通过活动是否了解蔬菜方面的知识。

2.是否将平时的蔬菜种植行为转变为有思考、有质疑的自主探究行为。

3.是否形成一定的查找、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实践探究活动,是否增强环境意识,养成从自己做起、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5.是否促进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6.是否养成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7.综合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一定的发展。

8.是否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通过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

9.是否培养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和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情感。

10.通过实践活动,是否对所获得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学会欣赏别人。

……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2

一、 群策群力确定课题与制定计划

“探索植物里的奥秘——蔬菜种植”这一课题确定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想开展活动了。可是,究竟该怎样来开展呢?于是,大家议论纷纷,七嘴八舌的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有的竟回家问父母。最后,大家决定先写一份计划书。最后,在我的指导下,有种植组的组长起草了一份计划,并在各组讨论,获得了通过。就这样我们开始了我们的活动。 下面是我们的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了解一些蔬菜的种植方法,了解一些蔬菜的生长情况。

2. 通过小组配合协作的集体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种植成果有喜悦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3. 学习一些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观察、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种植蔬菜方面的劳动技能。

活动重难点:

学习一些查找、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学会观察、发现、解决问题;培养种植蔬菜方面的劳动技能。

活动过程:

1、准备阶段(3月)

主要工作:

参观考查种植园,定名称,制定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组织参观种植园,让学生用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开展)

开展认识蔬果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种植园的积极性。

(开展别开生面的叶画制作和种子画活动)

ƒ实地考察,平整土地。

2、实施阶段(4月——10月)

主要工作:请辅导员指导种植、培育方法。

班级开展大蒜、小葱、辣椒、西红柿、茄子、白菜、韭

菜等蔬菜种植实践。

种植成果交流会,开展多种形式的种植成果展示活动。 3、总结阶段(11

——12月)

主要工作:完成各项成果资料整理工作;展示种植活动和各项活动开展的成果。

二、

课程实践中我与学生的体验

(一) 综合实践让我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关键在于要突出学生主体。当然,要在活动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积极性,必须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有效指导。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课程,因而,必须突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学生主动积极的实践和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如果离开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会沦为认知性的课程了。

(二) 种植中我们 “丰收”啦!

学生们经过一周的观察、访问、查找资料,掌握了一些种植蔬菜的知识,一切准备就绪,学生们就兴致勃勃地开始挖地、种菜、浇水、拔草、施肥、精心照料,认真记录、总结。经过辛勤劳动,同学们都获得了“丰收”。

1. 与他人合作,我真快乐!

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们积极地配合,互相的帮忙,在种植大葱和辣椒的时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不一会儿功夫,就把自己心爱的田地播种完了,看着大家的融洽合作完成地种植,一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了。

2. 勤于观察,发现问题。

当开始种植土豆的时候,大家就发现了一个小问题,土豆的芽子是朝上还是朝下呢?当同学们仔细观察土豆的芽是网上长得时候,就毫不犹豫的思考出了答案。

3. 观察记录。

学生们在种植大蒜的过程中,细心的发现了大蒜的两种种植方法,既可以在土壤中培育,又可以在水中进行培育。而且同学们都写出了详细的生长记录。无论是从方法上还是从观察的角度来讲,都有了一次飞跃的进步。

4. 劳动最有滋味。

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都感到了快乐和幸福,自己种的菜丰收了,心里由衷的高兴。总想用最快活的方式展示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他们排练了一个《甩葱舞》,准备要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在全校展示出他们最有滋味的劳动果实。

三、 我的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搜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他们不断地有所发现、思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遵循“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形成解释,总结成果”研究程序,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

反思我的的综合实践工作,我想有成功也有不足!

成功之处是:

1、

激发了学生对综合实践的巨大热情。

2、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3

【关键词】活动课 方案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024-02

活动课作为以体验活动为重要方式的新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接受。近年来,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掀起,政治活动课的快速发展大大推进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创新。我们政治课教师还要认真细致的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设计。我认为,要完成一节高效的政治活动课,在活动课方案设计时应该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一、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原则

政治活动课的内容源于生活,又服务与学生生活。学生的认知观深受时代环境的影响,这必然要求活动课方案设计要结合社会现象,填补注意课程教学与社会现象的“真空带”,要把政治学科课程中无法体现,课标对学生所要求,但必须体现时代特征的生活素材融入活动课设计的内容,从而紧贴生活气息,紧随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

活动课设计的内容既紧密联系教材,体现学科特点,又要富有一定的探讨价值,重视多学科之间知识的借鉴与运用,尽最大可能调动学生在活动课上从时事、热点中汲取新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让学生达到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目的。如在设计“搜集关于思想道德建设的名言警句”活动方案时,我要求把能体现当今道德前沿的网络语整理出来。

二、整合学科内容,丰富知识体系的原则

在政治活动课方案设计时,要认识到思想政治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因素,必然要融合各学科的功能。考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与纵向贯通,要打破独立的思想政治学科单一知识结构,把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教育融入到政治课的活动设计,政治活动课教学过程就是充满激情与认知以及情感升华的过程。这样可以创造快乐和谐课堂效果,保证了学生活力的激发,如在设计“创建绿色环保学校”活动方案时,与学校组织的“三门峡沿黄污染调查”环保活动相结合,通过摄影黄河风光、展示黄河两岸风情及黄河古道史,效果较好。不难看出,政治活动课设计只要融合多学科的内容和视点,定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三、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持久动力学习的原则

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是政治活动课成败的关键,政治活动课方案设计的目标、题目、内容、形式、情境等都要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求知欲望。

首先,活动课设计的内容必须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渴求欲为基础,打破政治课学习抽象的束缚,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活动课的兴趣。再有,活动课形式设计还要依据从学生好模仿、好表演的特点,培养兴趣。最后,在活动课设计方案时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

四、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原则

活动课是台大“戏”,这台“戏”要在教师的“导演”和“服务”下,让学生自己排练、“演出”。政治活动课的核心和主旨就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机会。活动课设计方案这本“剧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设计活动课方案时,要让学生发挥自由的空间。如我在设计“让生活充满情趣”活动课的方案时,设计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准备一件作品。展示音乐的同学可以将便于携带的乐器带到教室,学生展示才华后,让其介绍自己情趣的培养过程,以及这种兴趣爱好对自己的成长和学习的影响。整个课堂把学生的学习潜能开发出来了,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五、注重体验实践,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为原则

新课标明确要求政治课要坚持实践性的原则。政治活动课的设计更是让学生融入了生活的体验,感受了时代的气息,以培养学生积极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设计活动课方案时,尽最大限度在阅读、叙说、访谈、调查、社会考察等内容设计中为学生搭设多种实践机会。如在 “参观古代建筑”活动方案设计中,要求学生周末分组到三门峡宝轮寺塔参观感受,在活动课时,教师把搜集到的代表中国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古建筑影像资料甚至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古建筑信息,既彰显了中国古代优秀的建筑文化,又让学生体会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这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活动。

六、注重全员参与,尊重个体为原则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4

【关键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地方高校;实践教学

1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具有知识性、政策性、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能从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具体工作,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等管理工作,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都要由受过系统教育的劳动保障专业人才完成,同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也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目前,我国专业化的劳动保障人才缺口较大。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该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大体分为三类:一是,进入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科研活动,这类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二是,进入劳动和社会保障政府部门及其他公共管理部门,成为各级政府公务员。三是,进入企事业单位人事部门或人力资源部门从事具体业务工作。从1998年我国开设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以来,培养了大批该专业毕业生,为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前我国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操作方面还存在很大缺陷,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不能很快胜任工作,究其原因在于学校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完善。

2原因分析

2.1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当前地方高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实践课程开设过少,实践学时过少。此外,地方高校一般将各种实践教学列入教学计划中,但是对于实践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监督、实践效果的评估等往往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制度作支撑,较主观、随意,并且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较陈旧。在课程开设方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的介绍。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都是具体某省市的社会保障管理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方面的阐述,教师在授课时或者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或者根本不讲授,只是讲授理论部分。

2.2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近年来学校对教师的招聘普遍重视学历,近年来招聘的教师多是年轻没有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但缺乏实践经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工作经历,也没有实践经验;一些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急需的课程,师资更是严重缺乏,如社会保险精算等。经历了几年的扩招,高校普遍存在教师短缺的现象。当前人们只看到大学教师工资高,待遇好,工作清闲,却不了解上好一门课要付出多少精力。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这样的观点,认为高校的老师是太多了而不是太少了。人们对扩招后师生比例认识不足,大家都知道扩招后学生增加了多少,却没有多少人关注同时老师增加了多少。我国的高校生师比例比国外高出很多。在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我国705所高校平均生师比为16.60︰1,地方高校形式更为严峻。相比较而言,欧美发达国家的生师比要低得多,例如美国11所著名大学生师比平均为6.7:1。一名成熟的教师约需要六年的讲课经验,一些落后地区的地方性大学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流向大城市,导致学校在短时间内较难找到优秀的或者合适的教师人选,大量的课程压在其他教师身上,一名教师承担多门课程,负担过重,导致教师无暇在实践上花心思,下功夫。

2.3缺乏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方面的实训软件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实训软件往往偏重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缺乏专业特色。很多高校误以想当然的认为该专业不需要实验室,在实训室的建设和实训软件的开发引进上不愿投资。另外,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实践基地数量少、接收能力有限;关系不稳定,缺少可控性;方向单一,选择范围狭窄,内容重复等问题。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2.4重科研,轻教学的高校管理制度

当前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学校和教师关注拿多少项目,发表多少篇论文,导致教师无心恋战教学,理论课教学相对较简单,上完课就离开,自身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被忽视。这主要和当前的高校制度导向有关,教师只要有了科研项目、发表了高层次学术论文就有了就会顺利的通过评职称,受到学校的重视,导致教师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科研上,对于教学本身敷衍塞责,更谈不上搞好实践教学了。

3对策与建议

3.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工作,许多高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过于草率,没有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而是简单的将任务交给某位教师去完成,结果导致培养方案目标不科学具体,课程体系不合理。地方高校培养的人才应为地方服务,但是由于事前没有经过深入的市场调研,无法把握地方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样制定出来的人才培养方案势必存在很多问题,诸如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毋庸置疑,按照此种方案培养出来的人才也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3.2改革高校教师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一些高校存在的教师教学任务过重的情况,学校应通过大力引进人才、留住人才,降低生师比,减轻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确保教师有足够精力投放在实践教学上。对于高校教师而言,除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与一定的研究能力,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当前许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对学历有明确的要求,而对实践经验方面大都没有要求。面对这种局面,高校应完善教师聘任制度,加大实践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为了激发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积极性,学校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应增加实践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标准。除此之外,在教师职称评定方面也应加大实践教学经历在此中所占的比重。

3.3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校应加强现有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鼓励骨干教师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如安排教师在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实习锻炼,提高其业务能力;鼓励老师参加劳动保障部门的政策讨论相关的会议,鼓励教师参加国家的有关职业资格的培训考试等。此外,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地方高校还可聘请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经办机构从业人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担任本专业学生的各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或兼职授课教师,建设专兼职相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3.4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为培养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在课程设置中需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可引导教师在授课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现场观摩法等,让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从执行层面了解实务知识,从而更好服务于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领域。同时,应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3.5建设实践教学平台

劳动与社会保障领域的实际业务工作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因此打造实践教学平台非常重要。为此,高校应建立劳动保障业务模拟实验室,引进诸如“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和实验我国劳动保障体系结构和运作模式,在实验室中开展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方面的实训操作,以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能力,更加真实、形象地消化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5

一、当前劳技课堂教学现状

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标示着我们国家的教育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高度。而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新的教学理念,导致劳动与技术课程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机制,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取向,同时,又对我们广大的劳技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进一步的要求。

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只给学生观看图片,而不帮助学生完成对形体形状的抽象和重组,在大脑中对该形状不能形成形状知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学生的大脑中对某形状尚未形成形突现之前,就进行逻辑推理教学,效果也不理想。最为凸显出来的是制作类的效果图不佳的现象。如五年级上册第27页的“投石机”效果图。(如图1)

方案一 方案二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服务。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学生对书中教材所呈现的信息并不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合理有效地优化课堂

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及动手操作的兴趣是每个老师都要探讨的课题。

二、CAD三维建模技术应用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指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在设计中通常要用计算机对不同方案进行大量的计算、分析和比较,以决定最优方案;各种设计信息,不论是数字的、文字的或图形的,都能存放在计算机的内存或外存里,并能快速地检索;设计人员通常用草图开始设计,将草图变为工作图的繁重工作可以交给计算机完成;由计算机自动产生的设计结果,可以快速作出图形,使设计人员及时对设计作出判断和修改;利用计算机可以进行与图形的编辑、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有关的图形数据加工工作。自1950 年诞生以来,已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建筑、化工、航空航天以及能源交通等相关领域。随着产品设计效率的飞速提高,现已将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M)和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及计算机辅助测试(CAT)融于一体。

CAD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90%的企业均使用,它来做辅助设计,在世界上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现代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如施工图)、电子、冶金、化工等设计制图;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也室内装潢设计;航空、航海图;服装设计与裁剪;印刷排版。

三、CAD三维建模技术与劳技课堂结合

如把这样的CAD三维建模技术融合于当前的劳技教学中会出现怎么样的场景呢?如图2,经过CAD技术Iventor软件三维仿真建模后的效果图更为逼真。同时还可以达到图3的效果。

图 2虚拟爆炸图 图 3虚拟装配图

没有拆装的动画效果,有些学生想象不出某些结构或者功能。经过CAD三维仿真建模,我们可以达到动画灵动的效果。在这整个探究的学习方式,很自然地让学习者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唤醒、开掘、提升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此,进行了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旨在利用“CAD三维仿真建模”的应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态度;促使学生更积极、主动、有效的学习。使教师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学科进行的整合,形成有效应用CAD三维仿真建模的方法、对策。从而服务于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四、CAD三维建模技术与劳技课堂结合的作用

劳动实践课方案范文6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真“研究”;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小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假“研究”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克服、改进这些假“研究”现象,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所必须。为此,我们从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进行论述,以求寻找克服假“研究”教学现象的对策。

一、有的放矢

打靶得有靶子,得对准靶子。同理,研究性学习也必须有问题,必须针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问题没有针对性地研究,自然就是一种假“研究”。有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心活动,但始终不见有研究的迹象。比如有位教师组织四年级学生感受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制品,组织选择学包春卷。教师先PPT展示包春卷所需的主要材料,再让学生观察各小组桌上摆放着的备料,组织学生们认一认,说一说有哪些材料。各小组都安排了一位家长当师傅,指导学生包春卷。同学们忙活开了,教室像沸腾的开水。不一会儿,大家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呼雀跃。有的同学拿到隔壁教室,跟其他班的同学交换劳动成果;还有的同学送到教师办公室,请老师们一起品尝。这个活动组织得很有意义,但是如果深度观察,便会发现,执教者忽略了在活动中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光有活动,没有研究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只动了手,而没有动脑。执教者只有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眼光来组织这个活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位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劳动技术教育。

问题意识,其实儿童天生有之。特别是小学生常有问不完的“什么”。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但也有学生可能提不出问题,需要老师激发;可能提出的问题层次不一,需要整合;可能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需要调整。这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比如包春卷这个活动可以指导学生从社会方面提出研究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包春卷?有哪些历史故事?春卷与清明节的关系是什么?从劳动技术方面提出问题:包春卷需要哪些材料?除了包成卷状,还可以包成什么形状?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提出研究问题:一个人大概要吃几条春卷?估计一盆材料可以包几条春卷?另外还可以从食品卫生的角度提出研究问题,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总之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美食文化、学科知识、食品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产生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地“研究”。另外研究的问题也要有针对性,这是需要老师指导的。比如上述案例中有个别学生可能提出要研究包春卷的材料各自什么价格,郑成功有哪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家乡生产哪些粮食作物……这些明显偏离了活动主题,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纠正,才能使学生的研究有针对性。

二、有法可依

研究性学习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科学研究是讲究研究方法的,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等,还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比如某老师组织六年级学生进行以“汽车”为主题的研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并制作成PPT汇报课件。内容很丰富,基本上网罗了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但问及这么多张的幻灯片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你从这些汽车标志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却说不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网罗来的资料,看似成果很丰硕,似乎都在做深度“研究”。细看便知,这些资料只是一堆未经冶炼的“矿石”而已,学生只不过充当资料的“搬运工”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研究。在学生收集到诸多的资料后,教师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汽车品牌标志进行分类,对标志的含义进行解释,对标志的美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对学生最喜欢的标志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只有根据老师指点的方法,进行一轮轮的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地走进“研究”天地,掌握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

三、有条不紊

研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费吹灰之力,一蹴而就的研究,一定不是真“研究”。研究需要一个过程,甚至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工程。研究实施之前,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制订初步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虽然还会随着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适时调整与修订计划,整个研究过程都应该按计划行事,做到有条不紊。学生研究性学习亦然。制订一套好的研究活动实施方案,既能对研究活动起到主导作用,又能使活动收到预期效果。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没有制订整体的指导方案,也没有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活动方案,导致行事草率,教师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无所作为,或者任意作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情而不能有效处置。

制订研究活动方案,教师方面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彰显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在活动方案的拟订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把生活中的情景具体化到活动之中,活动的诸多环节都要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安排。学生方面要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教师要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进行多元化的制订研究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性、团队精神和自我规划能力。

研究活动过程要按计划实施,才能使研究有条不紊。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求,进行活动的分组、角色安排等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效地把活动中的观察发现、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把学生们的活动成果一一收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为学生们很好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开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通过这样有条不紊的研究活动实施,学生的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真正地进入“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