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媒体营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新媒体营销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1

一、手机媒体在校园文化媒体建设中的紧迫性

手机新媒体是指依靠无线通信、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发送及接收文字、图像、视音频等各类信息的移动信息终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内容、信息展示平台、信息传播者、信息受众之间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进行信息传播的新媒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新媒体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感性群体的大学生,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对时尚潮流有着高度的敏感,手机新媒体可以让他们随时通过手机短信、微信、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搜索等方式获取信息。

未来,高校手机媒体将构成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主旋律。今后将是中国网络传播技术更成熟、传播手段更丰富、传播设备更普及的新时代。特别是以4G手机投放为代表着网络终端设备的趋大众化,接收和传输信息的便捷化,是对传统信息传播方式的颠覆。我们应当进一步高度重视手机媒体的影响力,充分利用其作为公共管理系统的有效工具。

二、手机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趋势

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跨地域传播等特性。手机媒体还具有高度的移动性与便携性,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受众资源极其丰富,多媒体传播,私密性、整合性、同步和异步传播有机统一,传播者和受众高度融合等优势。

手机作为新兴媒体的一种,正以其飞速的发展影响着我们,手机传媒已经无处不在。从个人来讲,手机作为媒体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形影不离,一方面我们用手机交流、获取信息、传递信息,通过社区或是微博、微信交流思想,传递情感,手机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获取信息与社交的平台。今天,新媒体成了同学们民意的聚集地,学校下情上达的渠道一向不够畅通,拥有话语权的也是少数人,手机新媒体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发出声音的重要甚至唯一渠道,同学们通过手机新媒体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手机媒体的这种快速发展,必然会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不好的内容与坏的影响,这就需要监管。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但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容易被腐朽消极的价值观麻醉,动摇对正确信仰的追求。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手机媒体的监管方面,并没有一套行之有效或是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这个行业还需要培养与完善。及早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确定手机媒体相关的服务提供者与基础服务运营者的责权利,相信手机新媒体的明天会更好。

三、手机媒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

手机媒体的应用创新不是传统媒体模式向新媒体的改良,而是给予手机媒体的重新构建。手机媒体不同于任何一类媒体,它是软硬件的结合,是内容与运营的结合;它既不是简单的新闻媒体,也不是纯粹的营销网络,更不是简单的移动通讯,而是我们高校生活的一部分。要实现手机媒体的应用创新,建议围绕以下三方面来着手。

其一,加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者对于手机媒体的认识和新技术的熟练掌握、运用。高校是先进文化技术吸收、传播的主阵地,高校师生对于新事物和新技术的接收速度和程度相对于普通大众更加迅速、更加迫切,也更加深人,因此,如果校园文化建设中新闻宣传这类依赖于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工作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及时的跟新传播手段,那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价值,也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这一点应该是创新工作的关键。

其二,把握好大学生对新兴事物的接收需求,把握好大家的所思所想,尽量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新闻传播方式不断创新,赋予其更多的灵活性。这就要求?{校新闻宣传工作者要随时保持对新事物的敏感性,并且不断解放思想,及时更新观念,跟上受众的需求,充分运行手机媒体技术开辟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视角;高校英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一、高校英语教育发展现状

(1)教育得到优化。英语教育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而是需要运用不一样的教学途径,才有助于教育的发展进步。高校英语教学也是一样,正在逐渐优化教学,让英语教学展现出不一样的面貌。其中,高校英语教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方式的多样化,如会在教学中增加自主探究的部分以及教学目的方面会更加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点等,都是高校英语教育与初高中教育所不同的地方。这都体现出了高校英语教学的优化。[1](2)课堂教学松散。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尽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到不一样的英语学习感受。也是由于这种教育思想的存在,学生不可避免地存在英语教学并不重要的观念,在教学中注意力不够集中。大学英语教学课堂比较松散,是教学中的不良现象,需要得到解决。(3)学习质量低下。英语教学习追求积累,这是英语教育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实现优良教学目标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但是,从整体上来讲,在大学英语的学习中,许多学生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成效,学习质量非常低下。

二、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创新发展的必要性

(1)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积极学习是学生取得自我进步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坚持的原则。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能否战胜困难,是学生能否在学习上取得根本性进步的关键所在。(2)提高教育质量。从新媒体视角出发,创新英语教育,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改善教育现状为重点。如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新思想的引入等,在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才是英语教育水平提高的最好方式。创新教育不管是对于教育还是对于学生来讲,都有着巨大的积极意义。[2](3)优化课堂氛围。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有序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有序的配合,才能够保证英语教学的质量。尽管新媒体视角下的教学会有所不同,但是并不代表教师的作用有所减弱。教师是教授知识的主体,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两者相互配合,构成了完整的英语课堂。总体来讲,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英语教学需要通过突出学生、改变教学氛围,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要真正以学生为重点,通过分组讨论、学习,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形成合作意识。

三、新媒体视角下高校英语教育创新发展路径

(1)利用自媒体。英语教学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在媒体环境下,不断开拓教学方式,如利用自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教师可以在网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样也有助于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自媒体中,学生和教师能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这种教学方式突破地域限制,非常便捷与自由,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问题。对一些争议比较严重的话题,教师能够统一作出回答,解答学生的疑惑。(2)播放视频。创新高校英语教育,就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审视英语教育,在教育中加入时代性的元素,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其中,在英语教学中播放视频,能够创新教育的形式。这也是让学生拥有新的学习体验、加强英语教学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如在学习新视野英语第三版第一单元“Goingtocollege”时,可以通过播放美国学生上大学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进行书本知识的学习,通过视频的观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中的知识,加深对文章的理解。(3)优化教学资源。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不能一味利用传统教学方式,否则会导致学生学习上的疲劳。高校英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让他们自主进行知识的学习。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优化教学资源,这是教师需要重点做好的工作。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构建完整的知识点,结合书本知识、网络资源、视频资源等,优化教学方式,结合优秀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高校英语教育。此外,应当融入有特色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英语教学更加核心、精练,真正创新英语教育。

参考文献:

[1]黄金花.新媒体时代高校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2):69-70.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3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197-02

“新媒体”在当今社会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新媒体以其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快捷的传播速度得到人们的广泛应用,更是得到爱“尝鲜”的高校学生的青睐,融入他们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而对于高校学生工作来说,新媒体更像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高校学生工作应该从新媒体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方面入手,争取先机,从容应对挑战。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特征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本文对“新媒体”的界定采用匡文波在《“新媒体”的概念辨析》一文中所提到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提出的概念,但也并不是指时兴的媒体,严谨地说,应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数字化”和“互动性”是它的基本特征。那么,它又有哪些特征吸引了广大高校学生对它“爱不释手”呢?

1.多样性。现今的“数字化互动式新媒体”形态众多,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能够满足高校学生不一样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2.便携性。新媒体更多地以应用程序的形式存在于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中。广大高校学生接触新媒体的能力强、速度快,又渴望了解国内外新鲜事物、参与其中讨论交流,随着电脑、手机等便携终端的普及,他们能随时随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利用新媒体。

3.平等性。新媒体依托于互联网这个虚拟环境,不同于大学校园里的面对面的生活环境,在新媒体环境里,每个学生不论姓名、年龄和专业都可以自由平等地交流和展示自我,交流双方从形式和心态上都能达到某种平等和互信,也能弥补一些学生在真实环境中的不平等感。

4.即时互动性。网络的飞速发展、4G时代的来临都让交流变成了动一动手指、几秒钟就能完成的事情,这给渴望展现自我、热衷新鲜事物的高校学生带来了极大的吸引力。

二、新媒体给高校学生群体带来的变化

新媒体的多样性、便携性、平等性和即时互动性决定了它能够渗透进高校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一些变化。

1.新媒体让高校学生和教师“平起平坐”。改变高校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方式是新媒体给高校学生带来的最重要的变化。新媒体出现之前,教师似乎“高高在上”,难以触碰,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主要发生在课堂上和教师的办公室里,以面对面交流为主。而现在,新媒体的平等性和即时互动性拉近了学生和教师的距离,面对面交流成为了他们交流中很小的一部分,通过网络运用新媒体工具来互动成为了主要的形式。学生可以随意在教师的微博、微信信息下评论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QQ和微信向学生各类信息,了解学生动态。

2.新媒体让高校学生“足不出户”。新媒体出现之后,高校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得多种多样起来,内容也丰富多彩。原本需要走出去才能完成的事情现在足不出户也可以完成了。吃饭可以网上订外卖,交友可以用微信、QQ,想父母了可以用网络视频通话,购物有淘宝等各类网购网站供选择,了解新闻时事有各类新闻网站和客户端。另一方面,新媒体无形中增大了学生与外界的距离,学生沉迷于应用各种新媒体工具中,整日足不出户,原本丰富的课余生活变成终日窝在寝室与手机和电脑为伴,沟通能力和交际能力逐日丧失。

3.新媒体让高校学生“自我陶醉”。各种新媒体工具让高校学生参加社会讨论、表达个人看法变得十分容易了,高校学生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言论,如微博评论、贴吧跟帖、文章评论转载、QQ个性签名、微信朋友圈等,他们也通过这种方式行使着一个社会人的权利。然而,过于宽松的言论自由导致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膨胀,他们自我陶醉,经不起商量,听不进劝告;另一方面,网络鱼龙混杂,这些“键盘侠”们很容易被误导,迷失方向。

三、新媒体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的影响

1.工作平台的扩展,对学生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要求提高。新媒体让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平台得到扩展,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更多了,对学生工作者的要求也成比例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工作者能有时间和精力应对新媒体平台中各种与学生相关的信息,如学生的交流申请、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等。其次,要求学生工作者能够熟练应用多种新媒体工具,合时宜地利用它们进行学生工作,QQ、微信、微博等都要玩得转。另外,还要求学生工作者能够进行舆情分析,发现舆论导向。信息时代下,学生工作者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已然成为专业素质中的一种,对这种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

2.工作外延的扩大给学生工作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学生活动的范围从现实生活中延伸到网络虚拟环境中,而且呈现出更多地偏向网络虚拟环境“一边倒”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学生工作的内容也因此被拓宽,除了利用新媒体与学生沟通交流,督促学生合理使用新媒体工具,号召学生走出网络,提升面对面的交际能力也成为了当下学生工作的一部分。

3.工作环境的改变使学生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增大。新媒体大环境下,学生的言论自由权得到了充分尊重,尤其是“90后”,一出生就生活在漫无边际的网络环境里,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十分强烈,学生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已经很大,学生工作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受到挑战;加之新媒体环境下各种资讯如海洋般汹涌而来,学生们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一次又一次被颠覆,使他们的价值观难以聚焦形成,在无形中增大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

四、高校学生工作的应对策略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了新媒体对学生工作带来的影响,也开始在利用新媒体构建信息网络和信息平台,但出现了“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部分学生工作者不在新媒体内容上下功夫,无法吸引学生关注,不能引起学生共鸣,利用了新媒体工具却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可从工作技巧、工作方法和监管机制三方面入手,推进新媒体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1.提升新媒体工作技巧,开拓学生工作新阵地。新媒体时代下,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提升新媒体工作技巧势在必行。提升新媒体工作技巧的第一步是要了解和熟悉时下学生中流行的新媒体工具,明晰每种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技巧,如哪种工具更适合事务性通知、哪种工具更适合征求意见、哪种工具更适合快速分享等。在每次前进行信息分类,对号入座。其次是要掌握利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技巧,可以借助哪几种新媒体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等。最后,学生工作者需要学习传播理论方面的专业知识,要掌握对新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技巧,收放自如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

2.创新新媒体工作方法,实现学生工作O2O新路径。创新新媒体工作方法是在新媒体平台自我定位明晰的基础上,利用学生对新媒体工具“爱不释手”这一特点,在内容、话语和团队构建上进行创新,以实现对学生“线上引导、线下教育”(O2O―Online to Offline),以号召更多的青年学生走下网路、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强调重视受众的地位,受众决定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因此,在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设计方面,要从学生的新媒体使用和接收习惯出发,设计合理的内容时机、频率、数量、内容等。在话语策略方面,要在把牢政治和法律底线的基础上,用鲜活、生动、赋有青春特色的语言赢取学生的青睐。

新媒体团队构建上,必须从“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组成专业的、分工明确的、数量稳定的、责任心强的工作团队,三个层面互为支撑,注重对团队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传播理论培训,以做好“把关人”、说好“两面理”。

3.健全舆情监管机制,优化学生工作舆情环境。在“学校―学院―班级”三个层面的新媒体团队中,须有专人负责新媒体舆情监管,加强社会公德和相关法律的宣传,做好舆情引导;定时对各类新媒体工具中围绕学校学院热点问题的学生动态进行分析,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对于突发事件早作舆情处理预案,尽量做到公开透明;完善校内舆情奖惩机制,让更多的学生学会理性发声。只有加强舆情监管,才能让学生处于一个正面的、正能量的舆论环境中,才能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才能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增加知识、增长才干,才能让新媒体成为学生工作的新阵地、新平台。

参考文献:

[1]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66-69.

[2]黄理漓.网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J].教育管理,2015,(2):206.

[3]张蕾.论新媒体的特点及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264-265.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5):47-50.

[5]翟屿潼.新媒体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工作[J].新闻战线,2015,(7):118-119.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4

传媒的发展在信息时代显得尤其重要,网络媒体和一些电子媒介的繁荣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地球村”的概念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观念,人们通过网络、电视、各种形式的印刷品来获取广告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相互沟通和交流,从而节省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广告是以向人们传递信息为目的的,所以“认知”就成为广告的首要目标。为了被人认知,广告设计师利用巧妙的视觉语言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表现就成了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广告的必由之路。据某项科学测验的结果表明,现在普通人凝视一个广告的时间一般只在一秒钟以内,也就是说,一个广告的生命很可能在这短短的瞬间就结束了。这个测试结果从某方面显示出广告的设计质量扼住了销售的命脉。广告的设计能否打动观众,在第一时间直接、准确地把广告信息和主题传播给消费者,其创意的视觉图像是至关重要的。在广告传播的过程中,视觉语言的传达对于情感或形象具有直观的表现力。人们都说这个时代是读图的时代,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为广告中视觉语言的表现开辟了更新、更自由的空间,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广告的视觉传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时代效应,作为一个广告设计师,必须要在充分分析和把握新时期广告视觉特点的基础上,大胆表现,勇于创新。

现代视觉的竞争

传统的信息传达是通过文字语言来传播的,但这种初级的传播方式对于信息量极度膨胀的当代社会来说,已经远远不够了。而且,这种交流手段由于其自身表现形式的局限,已难以吸引现代受众的注意。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演进,视觉传达形式和现代媒介的日益丰富,运用视觉语言图像进行信息的传达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文字语言。各种形式的广告告诉我们,过去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办法把“酒”装到一个“好坛子”里,再把它从深巷子里“推”出来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由于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国外的一些广告企业以外资、合资及其他各种合作方式相继在中国投资、发展,他们在带来先进的广告设计理念和经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残酷的市场竞争。市场的繁荣,城市的节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人们对于某个广告关注的时间越来越有限,也越来越追新求变。市场的竞争使广告产业不断发展,视觉语言清晰、直指主题、并可容纳更多信息含量的视觉图像应运而生,特别是多媒体手段的参与,生成了先进的图像效果,强化了广告视觉语言的表现力,为视觉图像的设计拓展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都表明视觉竞争时代的来临。

多元化的视觉观念

自上世纪80年代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开始,广告视觉传达逐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开始由平面、静态化的形态向立体、空间化的多元化方向转变。以传统媒体为中心的广告活动方式,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在不断扩大。新时期的广告主要是以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数字互动媒体和户外媒体这四种形式进行信息传播的。

当今广告印刷行业发展的新焦点是数字印刷技术,这种印刷把印前、印刷和印后融为一体,打破了传统印刷在时间和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成为一种“销售后再生产”的生产方式,而且,它还可以针对个性化的需要进行生产。运用这种数字印刷,广告的视觉表达方式得以更加自由、灵活、多变。

广播、电视广告本身就因其表现力丰富而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再加上网络的渗透更加如虎添翼,随心所欲、变化无穷的广告创意带给消费者丰富的感官享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紧接着,网络广告、多媒体互动广告等新媒体广告也以新的视觉传播方式相继出现。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飞跃,新的视觉观念极大地丰富了广告的视觉表现范围,广告主和设计师运用多种语言形式来传达广告的诉求,不断挑战着自身创意能力的极限。同时,由于对新的尖端科学技术的迷恋,也导致了人们不同以往的心理状态、价值取向及审美意识,这一切都确定了广告视觉传达新的发展趋向,并进一步促进其沿着一条更加不同于以往的道路探索下去。

传达者与受众互动

和其他设计一样,广告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也应该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广告主在整个广告行为中始终都要理清思路,找好定位,建立好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首先,消费者是广告的受众,是潜在的顾客,是“上帝”, 广告主和广告设计者应该“讨好”消费者。“投其所好”是当代广告视觉表现的切入点。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和消费群存在自身个体的差异,如性格、受教育程度、年龄、爱好的不同,他们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个性化消费越来越明显地成为一种消费现象。在运用不同媒体进行广告视觉传达表现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广告受众的个性化要求和视觉习惯,使其被广大受众喜欢和接受是广告效果充满视觉魅力的关键。可见,广告的策划和设计应该建立在有针对性、深入细致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人量体裁衣地去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进行市场定位和创意表现。

其次,在广告的视觉传达方面,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和受众的沟通”。作为传达者,我们常常不自觉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没有很好地照顾到受众的接受心理,从而使这个传达活动以一个不平等的方式来进行,硬性、直接地传递给对方一些信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无法达到预期的广告效果。真正的传达一定要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上,传达者和被传达者通过信息传达实现互动和沟通,进而各取所需,双方都能得到满足。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消费,市场的成败关乎广告传达者的设计生命。设计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真正地从消费者的利益角度出发,其作品才真实、感人,能真正打动观众,使消费者能够在选择正确商品的同时,对该商品及其品牌产生良好印象和情感信赖。

再次,作为视觉艺术之一的平面广告,文字、图形、色彩是其构成的三大要素,也是广告设计师表达思想的武器。文字的说明力、图形的吸引力和色彩的感染力可以把一幅广告的用意充分表达出来。现代多媒体的介入更丰富了广告的视觉表现语言。传达者必须尽到“无声销售员”的职责,通过视觉语言的合理设计,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更有利于受众视觉接受的区域,使受众在其引导下完成认识商品的全过程。这是建立和消费者互动的最好途径。

视觉传达的全球化

视觉语言在完成其基本的传达功能之外还具有国际性。理想的视觉传达甚至是可以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直接通过创意的视觉图形表述的。不同年龄、民族、地域、国籍的人依靠巧妙的、纯粹的视觉语言进行无声的交流,这些创意的视觉传达图像跨越了语言的障碍和文化的差异,有效地完成了传达者和受众的互动,它在消除人们彼此间障碍的同时,使语言信息和思维意识通过视觉的传达得以快速识别和传播。随着广告媒介的发展进步,视觉传达表现的全球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人类文明从结绳记事那天起,就开始运用视觉图像来传达。而几千年后的今天,视觉传达所表现出的新的景象是我们从来也想象不出的,这一切都是科技带来的神话。在视觉传达领域的各个角落,数字信息这个词扑面而来,它与广告的各种媒体相结合并呈现出多姿的形态。视觉传达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广告中,一方面作为最有效的传达形式,成为沟通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它正以其独特的韵味和形式,以超越民族、文化、地域的视觉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情感,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社会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经济全球化、地球村、个性化与数字化生存的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成为一种潮流。在多种新媒体的作用下,广告的视觉传达效能越来越大地显示出来,在完成信息传达这一基本功能的同时,追求着自身的功能质量,并将其发挥到极致。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5

在当前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新媒体凭借着它高效、便捷的特点进入人们的视野。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时间、空间,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新的模式与方法。但是,高校新媒体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它为我们学习生活等方面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在本次的调查研究中,我们针对高校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1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的概念最早是由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长戈尔德马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他在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的报告中,他把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等到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罗斯托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多次使用“新媒体”一词,由此,“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流行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就目前而言,新媒体在我国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学科理论研究和实际社会实践。不论是其理论性方面还是应用性方面都已经深入而且广泛的深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了,新媒体会最终扎根于人民生活,也借助生活各个方面使得新媒体存在、发展和不断创新改革其旧有的思维方式体系。尽管新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出镜率越来越高,但是在各学科不断发展中人们对新媒体的认识理解各有不同,从而导致人们对新媒体的内涵、定义并不能有一个表达清晰、指向明确的表述。在研究任何事物之前,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首先明确该事物的内涵定义才能更利于该研究目的的实现和计划的指定实施,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界定出新媒体的概念,准确把握新媒体这一词的内海以及其所带来的可能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媒体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站游戏、博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其中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当属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本文中所涉及的新媒体也主要指网络媒体和涉及媒体。手机集电视、报纸、广播、互联网这四类媒体的属性和功能于一体,同时还具有其他媒体不具有的独一无二性,所以被称为第五媒体。

2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为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情况,我们于2015年7月对陕西省的12所高校的1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的学校:渭南师范学院,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邮电大学,西安文理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科技大学)。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1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3%。问卷统计分析全部采用SPSS15.0英文版进行定量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广泛使用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具体情况如下:

2.1新媒体的使用类型

调查结果如表所示,85.4%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网络媒体包括新闻网站、网络视频、博客、微博、QQ等,88.2%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媒体包括微信、短信、飞信、手机报、手机游戏等,15.2%的受访大学生经常使用新型电视媒体数字电视、移动电视。

新媒体的出现让大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其所使用的媒介各有不同。其中手机媒体包括微信、短信、飞信、手机报、手机游戏等最受欢迎,其次是各个网站。手机媒体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手机比较方便快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遍,手机媒体在学生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有各种手机APP的多样化,也为大学生带来无尽的乐趣。

2.2新媒体的作用

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在受访大学生中,有76.17%的人认为新媒体的使用丰富了学习资源,有85.49%的人认为新媒体提供了多样的学习方式,有62.54%人认为这种新的方式增加了与人学习交流的机会,此外,还有34.45%的人觉得新媒体还有其他的作用:比如可以展示自我、消磨时间等。

本研究的启示主要有:

由于新媒体在如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对高校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如何创造出新的教育模式应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从理念上的创新,教育者应当了解并且能够从思想上对于新媒体教育模式的认可,并且能够与时俱进,了解到新媒体教育在时代的重要地位,明白其深刻的时代性。二是从实践方面对于新媒体教学方式的支持与把握,通过了解学习新媒体从而将其与教学课堂结合起来,能够做到更方便、快捷。把握当代主流的文化教育,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更新时代的教育从而向主流教育趋势靠拢。

3高校新媒体对大学生学习的消极影响

当代是是一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更迭变化。新媒体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模式和学习方法,新媒体提供的大量资源给学习带来了更大更新的平台,但由于信息的复杂多样,从而给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Ю戳松羁痰母谋洌网络的飞速发展,已经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多个方面,新媒体凭借其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媒体的替代和传统文化体制进行的一次革新。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31次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18岁到29岁的人群占到了30.4%,在新媒体的用户中,大学生居多,并且大学生人数还在逐年不断的增加,这也充分说明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使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新媒体将对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不只是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更甚之,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而对于拓展视野,影响思维方式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媒体的发展远远不只是对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样带来的也有对传统文化以及社会秩序的冲击,甚至于价值观念的颠覆。而由于新媒体以网络为主要代表,而网络具有其很大的自由度和开放性,所以提供的信息良莠不齐,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比较少,因此对这些信息的判断不能做到准确合理,从而引发的大学生三观形成,也为社会主义人才建设带来了难度。高校作为科学文化的制高点,思想政治的起源点,由于其特殊性会优先受到信息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冲击。。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当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现状的分析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分析,据此提出培养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提高大学生新媒体素养的教育对策和途径。

4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规范:政府应该提出各种政策,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加强网络市场监管规范化建设,推进“依法管网”。

(2)学校需要加强引导,青年大学生远离不良信息。因为网络的普遍,有很多不良信息随之传播,这些因素对于有些自控能力弱的大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要对大学生加强引导教育。

(3)加大市场对高校新媒体的宣传力度。继续完善发展新媒体中的积极因素,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高效性,便捷性特点,为当前大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当代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有选择性的进行筛选信息。因新媒体为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并不系统完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市鲇加大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规范统一其发展模式,借鉴传统教育中的优点,纳入新媒体的发展中去,一点点慢慢丰富完善新媒体,使其能够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资源。

(4)相关部门应规范改善在网络与数字化信息高速发展背景下的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与学习方式。在新媒体特点优势越来越明显的当今世界,人生在享受新媒体带的便利性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被其因不规范方式而传播出的不良文化所影响。高校新媒体在诸多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多青年群体的追捧,究其原因,是新媒体所具有的时效性传播特点与当代青年大学生所需的高速信息更迭需求不谋而合。不同于传统媒体文化信息呆板、乏闷的传播方式,新媒体更多的让大学生们逃离出这样一种刻板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在拥有更多自由选择权和更多学习方式渠道的天地中,高校新媒体的大学生用户们在体验了这样一种交往和学习方式后,更多的偏爱于新媒体。因此,可以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手段,大力发展中外优秀文化,让新媒体的大学生使用者们在潜移默化中正确对网络文化的认识,学会辨识纷杂网络信息中的优劣文化,提高对现实文化以网络文化的接纳和认可度。我们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交往方式与新媒体的交往方式,寻找到一条适合于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交往与学习方式,使其既能被广大青年大学生所接受认可,又避免了新媒体中的不良信息。

(5)新媒体的发展不应该以取代传统媒体为目标,而是应该对传统媒体的创新与改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方面,多元化”发展传统教育的思想理念以及教学信息技术。灌输式和单一的课堂教学仅仅以学生和老师围绕展开与社会及外界的接触很少,而新媒体技术则可以改变这一现状。另一方面来说,传统的教师教育团队掌握着教育经验和学生信息,因此合理的结合与互相补长则可以为大学生的学习进行极大的帮助。

(6)要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媒介分析判断能力与应用能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并应用大众传播媒介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各个媒介的批判能力,使其能够充分的利用网络媒介完善自我,提高自身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新媒体的理解不够全面,媒介素养比较欠缺,比如对新媒体的相关知识不够了解,媒介判断能力欠缺,利用新媒介学习的水平有待提高,自律意识薄弱等。新媒体的多样性使得自控能力差的学生对其功能的学习有所差异,比如不用来学习而是打游戏等。

(7)要培养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学习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它的使用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减少他们思考的几率,所以大学生要有效利用新媒体,但要学会思考,不要把它当作一种为自己提供一切的东西。

(8)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在各大高校普遍,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应用学校的广播站、电视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报、网站,学生论坛,手机等媒体,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运用新媒体学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新媒体的性质、特点及运作流程,掌握信息的传播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应用新媒体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闫志琴.新媒体―给自主学习插上会飞的翅膀[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214.

[2]张向阳.对学习方法的几点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04(11):2224.

[3]向浩.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媒介依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

[4]王芳芳.手机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J].速度(上旬),2015.

[5]李江燕.微博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研究[G].华中师范大学,2013.

[6]侯晓舟.新媒体技术对大学英语学习的影响[J].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

[7]石晋阳,陈刚.新媒体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

[8]张亚焙.新媒体对网络自主学习影响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

高校新媒体营销范文6

关键词 新媒体 英语人才培养 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正视新媒体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的影响

受盲目扩大招生、市场需求及英语专业自身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曾经广受追捧的英语专业,近几年来出现了供大于求、就业竞争激烈的局面。在认识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后,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大环境的变化对其进行相应的变革势在必行。根据2013年7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和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到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91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64亿。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是学生群体,占比为26.8%,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网民达到10.9%。①以互联网络和手机APP为主要途径的新媒体对我国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必将产生巨大影响。

1.1 新媒体交互性改变传统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传统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由于知识传播和获取手段的缺乏和滞后,学生只能通过课本、磁带、光盘上的固有内容进行学习,而语言的培养需要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运用英语交际时出现问题。“1998年,美国Loyola大学副教授 Elliot King提出,‘交互性’这一概念至少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指用户在网络上获得信息时,可以有更多的自,即他们可以自己控制何时以何种方式获得何种信息;另一方面,指信息的提供者与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指用户的反馈。这意味着受众对网上信息具有选择权和迅速反馈的能力”。②新媒体的交互性对于传统知识传播和获取缺乏交互的问题进行了彻底的改变。“交互性”特点使得高校在进行英语人才培养时可以将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依照个人发展需求,主动寻求和选择所需要的知识信息,并利用新媒体提供的平台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这是对传统单向性传输知识的教育模式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1.2 新媒体信息多元化促进教育信息多元化

新媒体的信息多元化可以给予受众主体以开放自由的交流方式和空间,并使受众主体对信息的传播进行广泛性的参与。新媒体在传播影响力方面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媒体单一性、强势性的特点,使受众主体具有宽松的获取、交流、参与的途径和空间,并且可以及时得到反馈。新媒体信息多元化的特点对于高校英语人才的培养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信息的多元化可以使学生在宽松的条件下面对丰富、充盈的知识信息,并可以得到积极的交流机会和自由开放的交流空间,这无疑是对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多样、高效、主动的培养平台;另一方面,在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和适用性,学生可能无法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分类、筛选、分层的加工,反而导致某些知识在获取、接收、运用方面出现问题。面对积极的方面,高校英语人才培养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发挥信息多元化的特点,但同时也不能全面否定传统教学培养模式,也要发挥教师指导、课本知识传播等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性作用。

1.3 新媒体大众化对人才培养的辅助作用

社交网络服务是新媒体大众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当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面对社交网络这一平台时,应充分利用这一交际平台的快速、实时、信息畅通等特点来促进培养模式的改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往往忽略学习主体的意见和建议,甚至无视学生的诉求。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甚至逐渐丧失学习积极性。通过新媒体大众化的特点和社交网络的优势,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与教师的交流将不仅局限于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运用情况,从而形成教、学双赢的局面。

2 新媒体环境下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升

2.1 新媒体英语人才培养平台统筹建设

英语人才培养需要大量的英语知识资源,新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丰富、及时的知识信息,但由于其分层、筛选等方面的劣势,高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有专门人员或学科负责人对新媒体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组织和整合,形成学、教、问、辅、导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新媒体人才培养的新格局。此外,由于英语人才的特点必须要接触西方英语国家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新媒体的平台又具有信息多样性特点,因此,在通过新媒体搭建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平台时要重视网络舆情的管理。王怀民2010年在《中国教育报》上指出“高校网友的重要特征是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网络舆情也因此表现出政治参与兴趣高、维权意愿强烈、立场激烈等特点。”③故而,在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特点的同时,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力度。

2.2 新媒体平台下教师作用的提升

利用新媒体为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搭建创新性平台,不仅要了解新媒体的特点,而且要拥有具备操作、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人员。这需要广大高校英语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和教学手段,而且要具备使用和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辅助、答疑等方面工作的技能。高校英语专业应定期邀请计算机方面的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最新的新媒体发展动向,成为学生网络学习交流的权威。

2.3 英语人才新媒体培养平台资源的整合和延伸

新媒体技术为受众提供了全新的知识信息获取、传播平台,但是同时这些知识信息也来源于现实世界,是现实世界知识信息的整合和延伸。在进行英语人才培养时要清楚认识新媒体提供的知识信息是具有现实世界背景和根源的,目前的新媒体技术也是将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进行了整合和延伸,甚至将其在新媒体平台上虚拟实现。这就需要在英语人才培养中关注新媒体知识信息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原则。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高校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中,能够更好地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以人才强省为导向的多元化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JRS-2013-3010)和2013年河北省保定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保定市青少年英语教育语用模块化研究”(课题编号:20130200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第 3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OL].http://.cn/201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