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1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是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的一个新专业。该专业整合了原专业目录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国际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等专业,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较大的专业覆盖范围,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根据《全国高等学校土建类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主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工程管理专业》(以下简称:《专业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本专业应设置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组,采用基础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的结构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四个方向。国内开设本专业的高校根据自身教学资源及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课程体系各有偏重,有的细分了专业方向,还有并未做专业方向的细分。

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

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特色在于培养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宽广的知识面,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学生,为相关工程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但是通过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回访和网络资料的收集,我们发现在施工现场管理相关的工作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同时在工程相关领域具体经营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与工商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学生相比优势也不明显。从课程体系定位的角度来分析,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与相近专业相比并无明显的差异性,这样就使工程管理专业在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处于尴尬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满足《专业基本要求》对课程体系构建具体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各自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细化和特色定位。

2.课程体系的内容松散,结构生硬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技术、经济与管理相结合,跨学科性的专业。其理论基础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全面性,还应保证很强的系统性、连贯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的理论教学需两个或多个院系共同承担,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容易造成各类课程自成系统,缺乏联系融合的情况,使原有四大平台课程简单合并,缺乏进一步的系统优化。加之各类课程的内容性质、知识特征、学习方法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使教学和学习环节增加了障碍和难度,最终对完成培养目标造成不良影响。

3.实践环节教学设置不合理

实践教学是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内容,是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联系融合的必要环节。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在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实践教学时间较短。由于理论课程设置缺乏优化,理论课程教学重复现象严重,从而压缩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同时,由于有些院校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限制了实践教学课程的开设。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作出新的规定,本科应届毕业生大学四年内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使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较短的问题更加突出。二是实践教学的内容相对孤立,系统性不强。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根据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一对一设置,比如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课程实训对应《工程经济学》、招标投标文件编制实训对应《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装饰装修工程造价实训对应《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等。在这种情况下,实践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相对孤立,相互联系被削弱,整体性差,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处于一种事倍功半的状态。

三、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1.对理论课程进行梳理优化

(1)根据院校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按照“技术是基础,管理是核心,经济是目的,法律是保证”的总体思路构建的。在此前提下,各个院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条件和人才市场需求状况,通过合理调整各个平台课时的比例,对课程体系进行特色定位。工科院校特别是以建筑为特色的工科院校应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为主干学科,课程设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别是建筑工程,即人才定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类院校可以偏重于道桥工程管理;水利水电特色院校可偏重于水利工程管理;而一些财经类院校的工程管理则偏重于房地产经营管理和基本建设管理等。对于全国及地方各重点院校,由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在课程体系构建中应加强基础课程特别是管理类基础课程的比重,为学生职业生涯提供厚实的拓展基础。对于地方性普通院校,应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定位依据,对专业课程进行细分定位,逐步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特色,如造价管理、房地产评估、国际工程管理等。

(2)对课程体系中的四个平台课程组进行梳理和优化。

在四个平台课程组中应首先确立工程技术课程的基础地位。工程管理专业与其他管理类专业相比具有技术性强的特点,工程技术知识是工程管理人员了解管理对象,进而实施管理行为的基础,离开基本的工程技术知识,工程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在经济、管理以及法律等三个平台课程的设置中,除需开设《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以及《法律基础》等理论性课程外,大量的课程应是与工程管理紧密相关并带有专业技术性的交叉课程,如《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程经济》、《运筹学》、《建筑法规》等,增加四个平台课程组的横向联系。

从整体的角度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如《工程项目管理》、《建筑施工组织》及《工程进度管理》三门课程中均包含工程网络计划技术的内容应合并在《工程项目管理》中讲授。《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工程定额原理》三门课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积计算的内容应合并在《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中讲授。

(3)根据建筑市场的发展趋势对方向性课程进行及时调整。

工程管理工作是建设领域的一个先导性工作,对该领域的转型性和政策性的变革反应也最为敏感。因此,我们在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应紧随建筑市场的发展,做出适时性、前瞻性的调整。以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为例,该领域计价模式的变革对整个造价管理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筑企业迫切的要求建立“企业定额管理体系”,这样就会对定额编制和管理人才有一个趋势性的需求。因此,在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应增加《定额原理》、《定额生成软件操作实训》等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拓展学生的就业面,增加学生对专业发展的适应能力。

2.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调整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机房或专业模拟实验室利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如PrimaveraProjectPlanner、MicrosoftOfficeproject等)、工程造价软件(广联达、神机妙算等)对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的全过程进行模拟;二是通过一系列的实习来获得感性、直接的认识并获得第一手实践资料。根据以上两个方面,学生的能力培养应该通过认识实习、课程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4个阶段来实现。对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构建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2

关键词:给水工程管线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ZHANGJingHANYi-chen

(CNPC Northeast Refining & Chemical Engineering Co. Ltd. Jilin Design Institute, Jilin132002,China)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its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or not directly related to industry, agriculture, business and every aspect of the citizens’ life, so it should be taken extra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I will talk about two aspects of my opinions: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engineering, for communication, so as to continuously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municipal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Key words: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Pipeline desig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城市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城市供水系统,而市政给水工程规划设计则是良好供水系统的重要关节点。近几年,城市居民数量激增,生活水平提升,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迅猛,用水需求量急剧增加,这对城市给水系统的调配能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与研究。

1科学设计市政给水工程

1.1管线设计

设置工程名、管线平面设计、标高设计、平面标注、纵断面图和节点详图设计是市政管线给水设计的几个重要步骤。

1.1.1管线平面设计

管线平面设计需要熟练掌握该工程的设计软件,根据软件提供的各种指示命令,首先完成管线的平面布置设计,定义道路桩号,准确定位阀门井和消火栓井,选择相应的管代号和管材,根据提示命令进一步完成水管线的布置。其次,在准备核定管线节点位置后,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布置阀门井,室外消火栓等。第三,选择规格一致的管道,定义管径规格。第四,在软件中对管线的位置进行整理与修改。最后,对管线中的各个阀门井和节点进行统一或逐个编号。

1.1.2管线标高设计

管线标高设计需要从地面标高和管线标高两方面入手,设计软件中对两种标高的确定方式有多种。其中地面标高多采用路标高计算,这种方式比较严格,即根据道路中心地面标高及其到管线处的高差或横坡等参数定义节点。管线标高一般采用管中心埋深定标高的方式,然后采用控制点定标高的方式,根据管道长度计算出管道各端点的标高。

1.2工程造价控制

1.2.1项目决策阶段的控制要点

给水项目的前期投资估算和工程造价管理是否准确直接关系到后期施工的实际建设。市政给水工程因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区域环境不同、施工条件差异大、资金数字庞大等因素要求决策方务必要对项目的合理性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一项科学严谨的可行性方案,为决策层提供一个准确判断。

1.2.2工程设计阶段的控制要点

造价核算人员应积极与项目设计人员保持联系,互相配合,让设计人员积极参与到造价管理当中。同时,项目组需要设计人员树立现代经济核算理念,不仅要做到积极参与造价管理,而且还要对施工各个阶段进行监督,一旦发现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应该及时沟通,确定需要更改后,再次与造价管理人员核实,重新计算该部分的成本费用,要对增减情况做出详细准确记录。

1.2.3控制好招投标环节

给水工程工期庞大,环境复杂,突发性状况较多,这些不可预见性的因素对投标单位要求非常严格,更需要招标方秉着认真负责公平公正的态度做好招标工作。首先,认真核实投标单位的资质,坚决杜绝转包或分包现象发生。其次,认真考察投标单位的综合实力,如人力资源、施工设备、技术水平、资金状况、社会信誉等硬性条件。最后,招标方要兼顾招投双方的利益,同时双方根据各自情况科学合理进行工程报价,做到公开透明公正,这也有利于达到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利益的目标。

1.2.4工程实施阶段的控制

工程实施阶段是实现项目价值的最主要阶段,许多书面上的东西要变成实体而运作,这个阶段工期长,过程繁缛,要落实到每一步,每一细节,所以对这个阶段造价控制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1.2.5竣工结算阶段的控制

工程接近尾声后,根据建设单位提交最后的造价清单,包括施工期间出现的一些材料替换、设计调整以及合同条款中包含的各项费用和出现违约费用等,要认真核实审查,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审计工程最后的总金额,防止重复计算或高估冒算。

2市政给水工程合理施工与管理

2.1施工的准备工作

从组织人员方面讲,落实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工程监理人员落实到位。从施工环境方面讲,在施工前一定做好线路现场排查工作,熟悉了解施工场地周边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对地上地下的障碍物要有所统计标注,避免施工时发生事故。从施工过程方面讲,首先,根据掌握的施工场地资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其次,设计图纸一定要做到最后会审,进行图纸技术交底;第三,施工要严格遵守工期及程序。第四,做好原材料的筛选工作。第五,生产部门也要做好信用计划,经由总部审核通过后,物资部门再做统一发放。最后,动工前一定要根据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及精度要求,对所提供数据和资料的准确性再次进行深入核查。

2.2施工中质量监督与技术保障

2.2.1做好施工质量监督工作

完善组织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责任制,必须做到专人专管,责任落实到个人,对每一道工序做到严格把关。各个工种的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做好施工记录和技术交底,真正做到“三检”联合的检验评定工作,即自检、专检、联检。

另外,项目经理要组织人员做好现场施工安全检查工作,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组织工人定期学习《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做好排查工作,一经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上报处理。

2.2.2做好技术保证工作

技术力量的强弱除了需要优秀的各工种技术人员,同时也需要先进的施工设备。施工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技术人员如果能够联合管理人员,做好设计文件和图纸的核对和测量等重要工作,将会成为技术工作的坚实后盾。同时,各部门应协调配合,有效合理地组织施工,做好施工保证工作,落实施工内部监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如期完成施工。

3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的给水工程 ,成为居民生活、工、农、商发展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如何建设出高质量的城市给水工程,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造价成本,完善的管理措施,先进的技术保障等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我们要严格遵守,保证质量,打造出一流的给水工程。

参考文献:

[1]张锦兵.罗安达市给水工程设计与施工[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06).

[2]雷立婷.浅谈市政工程造价控制[J].科学之友,2010(21).

[3]李志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的探析[J].水务世界 ,2009(6).

作者简介: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3

针对于公司的以上情况,公司的领导董相良先生决定对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管理改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工具。该公司针对与仓储物品莫名丢失的问题,于2005年引进了摄像头等监控设备(虽然耗资数万,收效起效却不是很明显)。该公司又于2006年11月中旬购置了电脑等信息设备,并准备于2007年6月份左右上马一套针对于该公司可行的企业管理系统(也就是我们的这项课题)。

该公司的生产组织情况采用的似乎还是大锅饭的组织手段,人员分工并不明确,一辆车进来了,由管理者进行调配,管理者在的时候效率还算可以,当管理者忙不过来的时候,便会使工作人员互相推拖,导致工作效率的大大降低。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必然导致了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懒散等恶习,令企业失去客户、失去勃勃的生机。

安顺公司的运营模式为典型的进销存模式,由公司向各配件生产厂家递交订货单,而后各公司将生产产成品运送到公司库房,最后由距离仓库100米左右的前台门市部(接待室、柜台)或公司内的汽车修理车间进行出售。

企业信息化程度过低是该公司的最大薄弱区,该公司甚至在2005年11月之前连台电脑都没有,当时唯一的信息化工具就是电话了。该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等命令的下达靠的就是一根电话线,当然有时候也会用“白条”进行日常管理及运营命令的下达,甚至有的时候采用的是口头传达形式。

5、实习体会

首先,我要感谢安顺公司的董相良先生给予了我们这次珍贵的实习机会,让我们可以将我们所学的所有知识用于实际的生活之中,并且令我们在实习的过程中体味到了书本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更让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中所接触不到的东西(包括开车和简单的汽车故障的排除和维修,呵呵)。

其次,在这次实习中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如果不是管理过于粗放,责权不够明晰,这家安顺汽车修理公司只怕早已经是飞黄腾达了,又怎么会只抱着这几百万的资产在原地踏步呢?雄厚的实力、先进的流水线设备、优秀的员工,几乎所有的优秀条件都集于一身,却只因为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不够合理而导致了公司在发展上的原地踏步。在我们实习的时候,董相良先生曾经不止一次的抱怨过,他说道:“不知道怎么搞的,帐务核对每次都有合不上的地方,少说差个几块、几十块,多了那就没准了,几百块的时候都是有的,仓库里的东西也经常是到够着去用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早已经没有货了,到时候车(要进行维修的车)要在车间仓库停个大半天,活计也要耽误大半天,要修的进不来,要干的干不了,这一天天下来损失可是很大的。”确实,在我们实习的工程中我们也发现,安顺汽车修配公司的进货没有个计划,有时候货物在仓库造成了积压,有时候又会出现董相良先生刚才所说的货物到用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没有货者数目不够的情况,这样就产生了重复采购和小批量等不科学的采购方法,而这种不科学的采购方法又会增加采购成本的增加,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采购资金的大量浪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导致了公司竞争力的下降,虽然公司规模较大,共有8条重型车修理线,1个轿车修理专用车间(滦县雷庄地区车况轿车少,重型车多),但是试问,这样的管理,这样的“薄利”,只怕就是比尔盖茨也回天乏术啊。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4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工程质量

0.前言

园林工程施工项目高效管理不仅能使给项目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也能给一个城市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管理,不但可以促进项目和企业的良性发展,而且能推动整个园林业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施工管理水平高低,决定着这个项目质量的好坏和盈利的多少,只有严抓管理,才能使整个工程顺利有效地运行。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现状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是施工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由于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政策倾向而大力发展起来,但是却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1.1施工队伍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

园林工程项目涉及建筑科学、生物科学、工艺美术科学、传统风水学和经济管理科学等多学科和绿化栽植、假山、园路、造地型、给排水等多项内容,这就需要多种人才相互配合,但目前我国园林施工队伍中成员较为单一,且协调性较差,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脱节,沟通不充分。

1.2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

施工现场工作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几个阶段。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管理欠缺,经常存在施工准备不充分,施工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而拖延工期,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工程返工等现象。

1.3工序质量管理不严格

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因为苗木质量、未对苗木和土壤进行有效处理壤和植物未进行有效处理或者后期养护不到位等使园林植物成活率低,从而影响园林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2.园林施工管理要点

2.1组织好图纸会审与设计交底工作

园林工程施工图纸施工之前进行会审并定稿,尽量避免在施工过程中更改图纸。在施工前应进行设计交底,设计单位应该向施工单位详细讲解其设计意图、设计理念以及施工要求,施工单位人员则应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力求领会该设计的整体构思以及详细施工要求,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图纸施工。但是,园林工程施工又具有创意性,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要始终密切联系,及时沟通,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从而使设计规划更为完善。

2.2开展好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

园林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领域,因而,在施工中通常就需要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相互配合。在施工过程中要统筹规划,相互协调,落实好施工组织,从而使施工顺利进行。园林工程的施工组织主要应有以下几方面:在获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及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按照设计要求做好该工程概预算,做好专业施工队伍、施工材料、施工机械、常用工具、施工场地、施工人员饮食和住宿、项目部办公场地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进行合理规划,依据施工工期组织好材料、施工设备、安排施工人员进入;对于施工现场,要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同时应设想好可能遇到的突况;最后,施工队伍需涵盖全面,确定单项工程负责人,根据各施工阶段所需的人员安排人员入场时间。

3.园林施工管理的科学方法措施

我国的园林企业由于企业管理松散落后,施工现场管理不力,发展受到限制。园林工程项目中往往由于计划性不强,操作不规范,停工返工率高,从而造成成本高、浪费严重、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归结于施工现场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松散。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加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的园林施工管理队伍存在着许多问题,园林工程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支专业技术过硬、肯吃苦、不怕累的管理队伍。园林工程是一个涉及到多学科的项目,因而,园林施工管理人员要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相关的多个学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但目前我国许多园林施工都是由项目管理人员兼任,这些人由于某些知识和能力的欠缺,势必无法有效管理园林施工,最终园林项目变成了单纯的建筑项目,失去了园林项目本该具有的特色。作为园林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修和培训,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涵养,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项目核心管理人员还必须执有相关的国家执业注册资格证书。

3.2完善施工队伍的结构,培养高素质的施工团队

园林施工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工作,这就要求设计者及施工人员要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既不能把园林建设简单地看成一般的工程建设,也不能仅仅将其看成是栽树种草,园林施工是一个多项内容复合的复杂性建设,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要比普通的施工人员更高。园林工程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施工人员参加岗前培训,让他们明白园林工程施工的特殊性并且深入理解设计图纸,以便在施工中能够按照设计图纸顺利进行施工。此外,还要让施工人员明白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到权责分明,各施其责,严格按照要求和施工图纸施工,并且及时与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沟通,不断完善工程设计,从而达到最佳的施工效果。

3.3严格掌控现场管理,切实把关工序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施工现场管理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项目的质量、成本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一定要精于细微,细节决定成败,往往一个很小的细节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者和施工人员都要经常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和反馈,认真地剖析我们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优点加以发扬,找出不足,加以克服和改正,从而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

在园林项目施工进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切实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同时还要考虑到项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从而保证工程的质量。比如,在工序时间安排上,要特别注意安排好绿化施工过程的实施时间,注意考虑不同植物所适合的种植季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因地制宜地选择好栽种的品种要适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在后续的养护阶段,要做好园林的浇灌、修剪工作,以求得绿化效果的最佳化,保证工程质量。

4.总结

园林工程建设属于建筑建设,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建筑建设,它比一般的建筑设计要复杂得多,它是集建筑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生物学、美学、园林科学于一身的综合学科。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它必然比一般的建筑建设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园林工程施工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更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现场施工指导能力以及综合管理协调能力,以工程合同为纽带,以设计图纸为蓝图,在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把园林工程的技术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尽量缩短工期,节约建筑成本,建设出集经济、美观、实用于一体的园林工程。目前我国园林工程管理与建设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人才水平的提高,未来的园林设计和施工管理水平必然会大大提高,中国的园林工程必然会日益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中富.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管理及控制措施[J].中国园艺文摘.2010(8).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5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学科建设 专业建设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0-122-02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项基本职能,而高校这三项基本职能需要通过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来实现。反映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高低的则是专业建设水平,学科是“源”,专业是“流”,学科是专业的灵魂,专业是学科的载体,高水平的学科衍生高起点的本科专业,也决定了高水平的本科教学。重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协同发展,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并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谋求学校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和优势的一项重要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具有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基础学科与领域的拓展性、理论研究与应用的结合等区别于其他管理学科的特征,因此,该学科与本科专业的协调发展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科资源的优化和教育体系的完善,而且还对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进而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发展概况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管理科学从定性分析趋向定量化研究,从宏观研究逐步深入到微观研究,使管理科学与工程成为一门实证学科。本学科主要从事管理理论的应用研究,其发展趋势是以管理科学为基础,以多学科知识为支撑,利用现代化手段和技术,解决管理中的科学决策及风险研究、管理实践中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管理的绩效研究、管理的战略研究等。

20世纪中期在中国管理学界建立与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到今天该学科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完善,目前我国有200余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根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调整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见,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所属专业是由原工学、理学、经济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门类调整组合而成,因此目前我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专业设置与分类情况也比较复杂,学科之间的界定、区分并不十分清晰,经、管、文、理、工等学科门类的院校均开设有本属于管理和工学学科门类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二、学科与本科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高校在学科与本科专业建设的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割裂开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建设过程中分别立项、分开论证、分部门管理等,尽管有时也要求共建共享,但由于是各自独立实施,很难实现融合,尤其像管理科学与工程这中专业分类复杂的学科,以上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1.高校管理体制及历史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一直处在调整之中,有的院校虽然根据1998年新的专业目录改变了专业名称,但专业培养目标和内容并没有本质的变化,专业设置也仍然保留在原来院系中。另外,国家对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以一纸文件进行规定,而对于这些高等院校是否具备开设专业的条件以及其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关键指标,却缺乏必要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即使有监管制度,也是教育行政的监管,而没有体现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和监督。

2.学科与专业建设成效失衡。学科建设在内容上更加突出科学研究,而专业建设在内容上更加突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在发展过程中有追求自身的发展、专注科学研究而淡化人才培养职能的倾向。学科建设的成效、成果显性较强,自然更容易得到关注和重视,专业建设的成效更多地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具有隐性和滞后性,在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便产生了重学科建设,轻专业建设和将两者区别对待的现象。

以上问题存在于当前大多数学科与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不否认学科建设是站在学科前沿,关注知识的创新和发现,重视高水平的成果,它直接关系学校的声誉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应看到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正视现实中存在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问题的同时,更要从战略高度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坚定实施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策略。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模式探索

笔者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当前学科与专业建设中的共性问题,探索该学科与本科专业的协调发展模式。

1.树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协协调发展既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保障,也是高校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教学原则,更应是高校的一个基本理念。只有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互相支撑、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推进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所以,高校必须树立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理念。

2.构建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的组织体系。一个具有活力的、能有效促进学科与专业之间相互协调与相互支撑的组织环境,对于学科专业协调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为适应高校学科发展的总目标,促进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这个组织环境应该是“学校―学院(学科群)”组织结构。这种组织以相近学科群和相似专业组织到一个学院,同时以学院为组织实体,对教师和学科群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改变目前条块分割、分散办学的局面,有利于相关学科资源的共享。

3.创建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制度环境。建立富有激励性的学科专业发展制度,促进正激励,抑制负激励,是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与本科专业建设协同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还要创造优越的科研环境和教学环境等,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动力。

4.加强专业的特色化。专业特色在本质上就是学科特色,专业的特色化可促进学科知识的丰富与发展。实现专业特色化的主要途径在于专业教师依据一定的学科方向开设相应的本科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科前沿动态、发现学科问题、拓展新的学科方向,联合师、生深入开展学科研究,通过教学促进学科研究、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来形成专业的特色基础。此外,通过有特色的专业教学培养专业学生的学科方法、学科思维,达到学科的知识创新,也是专业促进学科知识丰富与发展的途径。

5.完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评价机制。自我评估是高校自我调整、自我建设学科和专业的“催化剂”,如果不进行自我评估,学校就不会发现学科的问题。对高校来说,随着知识的创新、市场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变化、人才队伍的老龄化、人才的流失、学科专业课程基础设施的老化,一个优势的学科专业、一门优秀的课程也有可能变成一个弱势的学科专业课程,如果不及时发现,就得不到重点建设和投入,从而赶不上社会经济对学科专业建设的变化与要求,因此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自我评估制度。建立和完善自我评估的长效机制,使自我评估逐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存在天然的联系,两者的良性互动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两者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大多数院校提高办学水平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作为多学科交叉而形成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更需要建立促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协同的新模式,进而实现该学科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目标。

[本文为黑龙江科技学院教学研究项目“我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与本科专业协调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文章。]

参考文献:

1.鲍嵘.学科制度的源起及走向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2002(04)

2.孙卫军.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01)

3.汪应洛.当代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与创新[J].管理学报,2005(01)

4.梅锦春,黄爱华.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

5.齐二石.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战略研究[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工科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6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1概述

报告强调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内涵式发展有利于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明要大力推动校企合作及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以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为导向的导师责任制及项目资助制,鼓励在产学研模式下推行“双导师制”。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研究生是地产、设计院、施工公司、高校等单位的人才输入来源,此类单位对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探索适合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方向)学科特性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办法及长效机制是大学、企业、科研机构自身发展的需求,对提高建设管理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创新力及实践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术型硕士,在不同学校的不同院系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工程管理二级学科为例,该学科培养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全过程管理与决策的研究型、应用型、综合性人才。“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以工程与管理因素相结合,培养掌握工程理论与管理办法,具有协调组织项目全过程管理决策能力的综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与实践应用结合度较高。3实践基地建设现存问题3.1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目前大部分高校对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高,使得研究生对工程实践的了解及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企业对人才与技术的真实需求被忽略。

3.2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缺乏成熟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缺乏可借鉴的科学有效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成功经验。

3.3政校企协作程度较低

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主体协同推进,缺一不可。但因缺乏利益链与职责链的统筹机制,导致三方主体存在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得研究生实践基地存在投入不足、数量不多、合作浮于表面、配套政策法规不到位的现状。

4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该模式是以项目为引领的实践基地建设模式,将硕士3年培养期分为第1年与第2年~第3年两阶段进行培养。研究生第一年由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见习两个部分组成。校内理论学了常规必修课及选修课外,加入企业专家讲座,深入了解各类建设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方向、企业各岗位工作内容及目前遇到的技术难题等;并加入名校学者讲座,深入了解本专业目前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校外见习包含校外企业见习及校外研究所见习,通过到校外企业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企业工作实践有一个大体认知;通过到校外研究所参观、交谈,了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对在研究所工作实践有大体了解。通过第一年的了解,结合第一年的在校成绩及两种模式可容纳人数,按成绩排名依次选择在硕士培养第2年初加入“模式一:科学研究型”或“模式二:专业技能型”。

4.1“科学研究型”模式

“科学研究型”模式由校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师联合校外研究所专家共同组建导师团队,建立校内实践基地。科研项目特别是高水平项目的研究过程可以有效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塑造实用型、复合型人才。该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与学生的潜能,导师团队的构建能够推动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实现总体效能最大化。该模式由校外研究所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制定以项目为中心的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前期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及兴趣申请课题,后期结合项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所需研究技能制定每个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校内实践基地可通过构建腾讯会议、QQ群、优学院等功能互补的多维互动平台,在平台中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进行“屏对屏”的教学与互动[1],指导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等项目研究工作,协助培养研究生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通过项目的实操不仅可以锻炼研究生科研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而且能开阔视野,增进与行业专家的交流,了解本领域发展最新成果[2]。

4.2“专业技能型”模式

“专业技能型”模式通过高校与企业开展充分合作并确定研究课题,由研究生与导师共同开展研究。每名研究生由一名校内导师提供理论指导,由一名校外导师提供实践指导,在校内、校外建立双基地,共同进行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课题的来源可通过向企业的技术人员征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碰到的技术难题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通过研究生在企业实践中自主发现制约部门或企业效益提升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征集到的问题在校内实践基地进行分析,提出拟立项课题建议,报企业技术负责人与行政负责人,最后由企业根据需要确定课题,再以横向科研项目的形式交由研究生及校内外导师共同研发,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及经济价值[3]。研究生的研究课题确定后,由校内外导师结合课题需要的实践技能、企业需求人才的能力素质制定研究生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4]。对于学位论文,校内实践基地的校内导师着重论文的理论升华,把握论文的写作规范与理论深度,校外实践基地的校外企业导师着重论文的工程应用价值,指导学生的论文与实践过程紧密结合[5]。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又要突出研究生的研究型特性,在项目研究的实施过程中,研究生不仅可以通过实际探索得到具有实践价值的可作为学位论文课题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结合工程实际的专业实践经历。

5研究生实践基地长效机制

5.1政校企合作方面

实践基地长效运行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研究所)共同维持、协同推进,为使三方对实践基地建设拥有长足动力,需考虑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合作关系与互动机制。

5.2科研项目及研究生管理方面

实践基地实行规范化管理是研究生实践基地稳定长效运行的基石,规范化管理需要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在规章制度中首先应明确高校、企业(研究所)、导师、研究生在校内、校外实践基地所应承担的职责和拥有的权力,再者需明确成果产权的归属、研究生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安全保障措施、项目经费的来源及使用办法等。

5.3评价考核方面

评价考核是对导师、研究生、实践基地运行成果的检验,评价得到的反馈有利于制定详细的改善措施。对研究生的评价由校内外导师对学生实践情况进行评级并附书面意见,评价结果影响研究生评奖评优。对校内外导师的评价通过对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法进行,评价结果可作为导师续聘、绩效考评的部分参照。对实践基地整体的评价由研究生及导师对项目实施效果、运维管理科学性等通过问卷调研、访谈法进行信息收集并形成总结报告作为基地进一步改进的参照。

5.4服务管理方面

在服务管理方面,分为学术指导管理及行政管理两部分。学术指导部分由校内外导师组成,负责密切关注研究进展,提出指导意见。行政管理部分在校外实践基地(企业)由专人负责,在人事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为研究生在企业顺利实践保驾护航。

5.5信息交流方面

在信息交流方面,校内外导师与研究生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定期就研究情况及培养心得进行交流,交流过程由记录员进行记录,使校内外导师统一思想的同时把控研究方向与进度。

6结语

借鉴三螺旋理论进行实践基地建设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实践基地建设复合源动力,可进一步探索结合三螺旋理论核心思想的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具体实施对策。在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要着重建立健全对于基地建设状况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复盘和改进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研究生培养更能适应时代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洪强,翁孝卿,罗惠华,等.疫情背景下《毕业实习》线上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1(7):95-98.

[2]邵永健,毛小勇,赵宝成,等.土木工程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20(3):161-164.

[3]邵永健,李国建,毛小勇,等.土木工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1):232-234.

[4]范小红,许斌,马海龙.校企联合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