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1

一、项目介绍与范围说明

(一)相关背景2001年,IASB与FASB同时将业绩报告问题提上日程,并各自启动了相关项目。2004年,双方达成共识,联合推进该项目,推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同一致。2004年4月,他们给该项目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阶段(Phase A)提出(address)关于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组成部分和列报期间的意见;第二阶段(Phase B)将关注与列报相关的更基本的问题,以及财务报表中列报的信息,包括每张主要财务报表中信息的汇总和分解,对总计(totals)和小计(subtotals)的定义,重新考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直接法和间接法的使用;第三阶段(Phase c)将提出关于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中关于中期财务报表列报和展示的意见。IASB和FASB在2005年12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讨(deliberations),该讨论稿提出了第二阶段的问题。

(二)项目目的这一联合项目的目的在于建立指导财务报表信息组织和列报的准则。理事会(IASB&FASB)的目标是提高财务报表信息的有用性,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提高作为资本提供者(capital providers)的决策水平。

(三)项目范围理事会在讨论稿中提到的建议将适用于除了以下实体的其他所有实体:非营利性实体;属于IASB即将推出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私人实体范围内的实体;非公共实体;属于IAS(国际会计准则)第26号退休金基金的会计与报告或SFAS(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35号养老金计划会计的福利计划。

二、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与原则

(一)财务报表列报的目标财务报告的一般目的是向现有的和潜在的股权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作为资本提供者决策有用的信息;实体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以及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管理层是否有效履行其受托责任。财务报告应当提供实体的经济资源(资产)和对这些资产的索取权(其债务和股本)有关的信息。财务报告还应提供有关交易、其他事件和情况的变化可能对实体的经济资源和对资产的索取权产生影响的信息。同时理事会重申权责发生制会计在列报财务信息的重要性,并提出财务报表列报的三个目标,即信息应以如下方式在财务报表呈现:描绘一个实体经营活动相互关联的财务图景;进行信息分解,有助于评估一个实体未来现金流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估一个实体在其到期时兑现财务承诺以及投资业务机会的能力。相互关联目标。实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提供可以描绘其经营活动相互关联的财务图景的信息。信息分解的目标。实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以一种有助于评估未来现金流数额、时间和不确定的方式来进行信息分类。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目标。实体应该在财务报表中以有助于报表使用者评估一个实体在其到期时兑现财务承诺以及投资业务机会的能力的方式来呈现信息。

(二)财务报表列报原则及其相关应用指南呈现相互关联的一套财务报表。为了呈现相互关联的一套财务报表,实体必须协调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单列项目、其描述以及顺序。将信息细化为部分和类别。一个实体应该将创造价值的方式与其筹资来支持经营(筹资活动)的方式分开:一个实体应进一步将营业活动的信息区分为经营活动的信息和投资活动的信息:一个实体应基于筹资的来源将营业活动的筹资独立。此外,来自非所有者的资金(及其变化)信息与来自所有者的资金(及其变化)信息应该分开。一个实体应该将终止经营的信息与持续经营部分以及筹资活动的信息分开;一个实体应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将所得税与所有其他信息分开。在全面收益表中,一个实体应将所得税费用(收入)从持续经营活动的收入(营业活动的总收入或其亏损和筹资活动)中分离。按照IFRS和GAAP的规定,一个实体与终止经营业务或者其他全面收益项目有关的所得税费用(收入)在全面收益表或者附注中列报。如果所得税费用或收入与所有者作为所有者的能力有关,它将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将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列报,而非全面收益表。一个实体在具体编报时,其部分和类别的顺序可以与下表不一致,只要自身每张财务报表的部分和类别顺序一样。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没有包括进来是因为其不包含其他报表所需要的部分和类别。财务报表的分类规则一览表如表1所示。列报有意义的小计。一个实体应该在财务状况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列报小计、每部分以及每部分里类别的相关名称。如果有助于实现理解财务状况及其变动。并且三张报表之间能一致,那么一个实体可以列报额外的小计和部分或类别。

(三)信息分为部分和类别一个实体应该按最能反映资产和负债使用情况将其归为营业部分或者筹资部分。该讨论稿将其视为管理层角度(management approach)的分类。一个拥有多个报告分部的实体,应按照资产和负债在报告分部的使用情况划分部分。尽管一个实体从管理角度将资产和负债分为营业和筹资部分,但在鉴定所得税部分、终止经营部分以及所有者权益部分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时应该参照目前的准则。为了保持各报表间的相互关联,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所属的部分和类别应与财务状况表中的分类一致,即财务状况表中资产和负债的分类决定了其他两张表的分类。一个实体应该将与所有者作为所有者能力有关的变动列报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

定义部分和类别。营业部分应包括管理层认为作为可持续营业活动一部分的资产和负债以及这些资产负债的变动。一般营业部分包括与顾客、供应商和员工交易有关的资产和负债。因为这些交易通常与实体创造价值的活动直接相关。营业部分的经营类别包括管理层认为与实体经营核心目的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实体将经营资产和负债用于获得主要收入和产生主要支出的活动。所有经营资产和负债的变动都要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类别列报(除非目前的准则要求这一变动确认为其他全面收益)。营业部分的投资类别,如果存在的话,应该包括管理层认为不与实体经营核心目的相关的资产和负债。如果一个实体无法清楚地鉴定资产和负债与经营、投资还是筹资活动有关,那么实体应该假设其与经营活动相关。所有者的全部权益变动要在所有者权益变动

表中列报,非所有者的全部权益变动要在全面收益表中列报。终止经营部分应该包括与IFRS和GAAP所定义的终止经营有关的所有资产和负债。终止经营的所有资产和负债的变动都要在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终止经营部分列报。财务状况表中的所得税部分应该包括所有当期和递延的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一个实体应该将与这些资产和负债有关的现金流在现金流量表的所得税部分列报。一个实体可能将部分所得税费用和收益在全面收益表的终止经营或者其他全面收益中列报而非所得税部分,这需与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一致。

信息按部分和类别进行分类和分离的基础。理事会建议的财务报表采用该种分类方式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管理层)一般独立于资本结构来分析实体的业绩。要求实体将财务报表中有关如何获得资金相关的数额信息与如何使用资金创造价值相关的数额信息分开,这样可以帮助使用者进行分析。分类原则将会产生下列结果:一张将营业资产和负债(由经营资产负债与投资资产和负债组成)与筹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区分的财务状况表;一张将营业活动的收入(由经营活动的收入和投资活动的收入组成)与筹资活动的收入区分的全面收益表。将资产和负债按照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进行归集将引起财务状况表形式的大变动。财务状况表不再按照要素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而是按照其功能的部分和类别分类。按照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来分别列报资产和负债可以清楚地看出管理层用于营业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净资产。这种变动以及由此引起的全面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于营业互动和筹资活动的区分更方便使用者计算各项活动的重要财务比率。

定义筹资部分。所有者权益。权益是实体整体筹资的一部分,权益工具越来越可以与多种形式的债务工具互换。另外,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通常关注实体整体的筹资能力,考虑这些因素就应该将权益项目作为筹资资产和负债部分。财务状况表中所有者筹资和向非所有者筹资的分离可以帮助使用者理解实体代表所有者使用的净资产,因为所有者筹资部分的总计即净资产的总计。负债。理事会开始时欲将所有的负债都包括在筹资部分,尽管概念上所有的负债都是实体活动的资金来源,但理事会注意到如果负债具有不同功能,将其全归为筹资部分会局限信息的有用性。例如,应付账款可能用来支持库存采购(经营职能),而长期债务可能用来为营业并购筹资(筹资职能)。另外,一些负债,如发出商品的义务,很明确是源自实体的经营活动,将其鉴定为筹资功能就会误导。理事会建议管理层应该灵活地鉴定哪些负债应该归人筹资部分。司库资产(treasury assets)。理事会决定一个实体应该将司库资产在筹资部分列报而非营业部分,具体而言,是作为从筹资负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类别。

定义营业部分。为了提供实体营业信息的透明度,理事会建议将营业部分进一步分为两种类别:经营和投资。经营和投资类别的区分基于“核心”和“非核心”活动的概念。理事会的初步意见是根据管理层对核心经营资产负债的分类比一个狭义且规定的关于经营和投资的范围更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现金分类。理事会的初步意见是现金等价物不应与现金以同种形式列报。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正因为其流动性,实体通常以集中的方式管理现金,尽管实体与实体间管理的集中程度有所差异。

终止经营活动。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表示他们使用实体经营活动的业绩信息来评估未来现金流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这种评估意味着使用者会区别对待终止经营和持续经营的信息,包括利润、现金流等,因为他们对未来现金流的影响是不同的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要求实体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终止经营活动。因此,理事会关于将终止经营与持续经营区分的建议与目前的列报准则一致。

所得税收人。理事会建议将所得税资产、负债和现金流在财务状况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某个独立的部分进行列报,但建议保持所得税在全面收益表中的分配。

四是在报告分部层次上的分类。如果一个实体在实体层次上分类资产负债,实体的所有报告分部都需以同样的形式进行资产负债分类。

五是金融服务实体的应用。理事会希望金融服务实体将其众多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例如,现金、银行贷款和银行透支)分类为经营类别,即使他们具有筹资的性质。相反,不提供金融服务的制造业实体可能会将以下内容鉴定为筹资资产和筹资负债类:现金,银行贷款,银行透支,债券和其他债务的交易,以及有关的累积利息以及对这些项目进行套期保值的金融工具。

三、目标含义与每张财务报表的原则

(一)财务状况表列报资产和负债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的信息。一个实体应在财务状况表中将已分类为经营、投资、筹资资产和负债类别的资产和负债(除与终止经营有关),再按长期和短期进行分类,除非基于流动性的信息更相关。基于流动性的列报,一个实体应按流动性增加或减少的方式排序,同时需要在财务报表附注列报短期合同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所有实体都要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列报长期合同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短期资产或负债是指报告日期离合同到期日、预计日期在一年之内的资产或负债。换言之,区分是基于短的合同期限和预计变现或清算日期,否则,资产或负债是长期的。递延税资产和负债应根据SFAS第109号所得税会计所规定的分为短期或长期,现有财务状况表的分类将如何发生改变。IAS1提出排除按流动性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的分类财务状况表比按流动性对资产负债进行分类的分类财务状况表更可靠和相关。IAS1还表明,对于在可确定的经营周期内不供应货物或服务的实体按照流动性顺序来列报更具有相关性。因此,理事会的建议将不会改变执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体的做法。GAAP并不要求一个实体提供分类的财务状况表。但如果实体愿意分类,它也提供了关于如何资产和负债划分为流动和非流动的指导。尽管理事会关于提供分类财务状况表而非按流动性对资产负债进行列报更能提供有用信息的建议将会改变GAAP,但对于执行GAAP的实体的具体操作影响不大,因为除了金融服务实体大部分其他实体都编制分类的财务状况表。金融服务实体一般按流动性顺序列报资产和负债。参考目前相应资产负债的分类(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来划分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短期或长期将改变适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体的做法。IASI第56段禁止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分类为流动类。在财务状况表中列报现金。现金等价物应该和其他短期投资一样的方式分类和列报。实体不应在财务状况表中将证券列报为现金的一部分。不同计量基础的相似资产和负债的分解。实体应该将采用不同计量基础的相似资产和负债进行分解,并在资产负债表中不同的行中列报。总资产和总负债。一个实体应该在财务状况表或报表附注中披露总资产和总负债的信息。如果一个实体对其资产和负债按长短期进行了分类,那么应该在财务状况表或报表附注中披露短期资产、短期负债、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小计。

(二)全面收益表一张单独的全面收益表。实体应该在一张单独的全面收益表中列报全面收益及其组成部分。其他全面收益的项目应该在和其他部分(营业或者筹资)同样显著的部分列报。全面收益表应该列报该期间利润或损失或者净收益的信息;全面收益表也应该列报该期间全面收益的信息。除了对合并报表的子公司(在国际财务报表准则中还包括按比例合并的合资企业)外币折算调整项目外。其他全面收益部分的项目都要在全面收益表中确认和提示。它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资产和筹资负债等哪部分相关。全面收益的利润或损失或净收益部分。理事会建议全面收益表应该继续列报指定为利润或损失(IFRS的意见)或净收益(GAAP的主张)的全面收益部分的小计。利润或损失或净收益是营业、筹资、持续经营部分及其相关所得税的总计。全面收益的其他全面收益组成部分。理事会建议实体应该明确或提示其他全面收益项目与(或者将与)财务状况表中的类别相关。这样有助于使用者理解:财务状况表与全面收益表之间的关系;潜在的未来重分类调整到未来全面收益表中按利润或损失或净收益列报所对应的部分和类别。分解收入和费用项目。实体应该将经营、投资、筹资资产和筹资负债类别的收入和费用在全面收益中按功能分解到能提高预测实体未来现金流量有用的程度。在全面收益表中分配所得税。实体应该应用现有的关于所得税分配和列报的准则。这意味着所得税费用和收益将在除所得税部分外的其他部分列报,包括终止经营与其他全面收益部分。SFAS109要求将所得税费用和收益在持续经营、终止经营、非正常项目、其他全面收益、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项目内分配。IAS12有类似的要求。IAS1和SFAS130指出可以以净额法或者总额法列报。所得税部分是持续经营的所得税,建议模式的其他全面收益和终止经营采用净额法。

(三)现金流量表对现金流量表中类别的改变。目前的现金流量表也包括三类活动――经营、投资、筹资。但建议模式的三类活动与现有分类不同,因为建议模式是基于相关资产和负债的列别分类。差异主要存在于经营资产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GAAP(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IFR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鉴定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可能在建议模式中被归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建议模型中的“现金”不包括现金等价物,需要对现有现金流量表的期初和期余额进行调整。分解现金收入和支出。现金收入和支出的分类应遵循报表相互关联的原则,要求直接法列报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四)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与修改后的IAS 1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要求一样,形式和内容都与目前的财务报表一样。

四、会计报表附注

(一)分类会计政策作为一项会计政策,实体应该解释将资产负债分类为经营、投资、筹资资产和筹资负债类别的基础以及分类基础的任何变化。包括营业类型与使用者了解管理层角度的营业,应指出基于报告分部的分类。

(二)与流动性和财务灵活性目标相关的信息营业周期――营业周期超过一年的实体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描述营业周期合同到期明细表――在财务状况表中按流动性顺序列报资产负债的实体应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短期合同资产和负债的到期日信息。

(三)非现金活动的信息实体必须在附注中披露与重大的非现金项目相关的信息,除非该信息在其他地方提供。实体可以用陈述式披露或明细表汇总披露方式,如果一项交易涉及现金和非现金,应该明确各部分。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 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

中图分类号: F0

1 资本结构概念探讨

资本结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企业全部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不仅包括企业的长期资本,而且还包括各种短期资本,即包括流动负债在内的全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其实质是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右方所有项目之间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因此,广义的资本结构也被称为财务结构。而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长期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例如长期负债、优先股、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之间的比例关系。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于企业采用不同的筹资方式而形成的。尽管企业的筹资方式很多,但从性质上来说只有两大类:(1)权益资本;(2)债务资本。通常情况下,企业都采用二者组合的资本结构。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结构的实质就是研究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比例构成,或债务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例构成问题。

与资本结构相对应的另一个概念是资产结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资产结构是指资产负债表左方各项目之间以及它们同企业总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资产结构,一方面是筹资活动的结果,如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可以表现为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等;另一方面又是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结果,如固定资产、存货、证券投资和无形资产等。而资本结构所反映的主要是筹资活动。资产是资本的表现形式,资产结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影响到企业的财务风险,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的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为取得最佳的资本运用效果而对长期债务和所有者权益构成比例进行最佳的组合。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证券市场为中心,反映不同投资主体权益和风险的股票、债券筹资己成为企业筹资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建立现代企业 制度的基本要求。通过证券市场进行债券和股票融资是现代企业筹资的两大途径,它们均以付出相应的经济代价,承担一定的风险为前提。如何确定资本结构,不仅决定着企业所付出代价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它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资本预算和融资决策,影响企业价值的大小。因此,确定最佳资本结构是现代企业更好进行资本筹集和运用的关键,是企业是否具有长远发展前途的决定性因素,是现代筹资管理的核心内容。

2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根源

2.1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比例过高、负债严重;(2)经股份制改造后的上市公司重股轻债,偏爱采用单一的权益资本融资,造成了企业的效率损失;(3)企业资本结构单一,缺乏弹性。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因素,严重制约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首先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负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债务资本数量大,负债比率高。

②债务资本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平衡。

③资产盈利率低,不良债务多。

其次企业资本结构来源单一,资本结构缺乏灵活性。

最后企业资本结构中负债过多,权益资本过低,使企业经营风险过大。

2.2 国有企业过渡负债的根源

我国国有企业的过渡负债,就开始形成的时间来说,基本上是8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是在清产核资中发现并引起广泛关注的。造成国有企业过渡负债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改革措施不规范。②企业预算软约束。③银行贷款软约束。④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低,盈利水平差、缺乏自我积累能力。⑤融资体制改革滞后。

3 解决我国企业资本结构存在问题的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即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国有经济体制制约的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杜绝此类问题的重复发生,必须从国有经济体制到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改革。这是一个巨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总的思路是:客观上,改革不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国有经济体制,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产权市场;主观上要深化企业改革,使企业成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真正的企业,建立和完善资本结构优化机制,以硬化预算约束,杜绝企业过度负债和害怕负债的体制条件。区别不同情况,分层次、多途径、多方式、循序渐近、积极稳妥地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3.1 从总体上改革国有经济管理体制

国有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政府从盈利性、竞争性的产业领域退出来,从非公共产品的生产领域退出来;二是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创造出分散的、独立的产权主体。我国原有不合理的经济体制之所以能够形成,从根本上讲,就是因全民所有制采取了国家所有制的形式。要使政府从非公共产品领域中退出来,只要全民所有制不再采取国有制形式就行了。全民所有制不采取国有形式,首先意味着现有的国有经济必须一分为二:把所有现代国家共有的本来意义的国有制和社会主义国家特有的全民所有制分离开来;把以赋税为基础的财政性资产和以资本增殖为基础的资本性资产分离开来;把非盈利性、非竞争性产业和盈利性、竞争性产业分离开来。

3.2 建立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机制

建立起一种企业能够对自身资本结构进行经常性地不断优化的机制,以硬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约束,使企业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通过建立起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机制,可以硬化预算约束,杜绝企业过度负债或害怕负债的体制条件。从分配上解决企业普遍存在的效率低,不适应市场竞争的困难局面。资本结构的优化机制是硬约束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本质内容。

3.3 完善和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

解决国有企业债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本市场 (首先是初级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过程。什么是资本市扬?所谓资本市场就是把货币作为资本来让渡的交易关系。在资本市场上交易的对象是作为资本的货币,而不是一般商品。要形成资本市场,一方面,必须有资本所有者,而且他们愿意让渡;另一方面,必须有资本的需求者,而且必须有使资本增殖的动机和能力。必须适当减少间接融资,增加直接融资,从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来说,很可能要从间接融资为主过渡到直接融资为主,利息率或资本的购买价格就必须由市场来调节。

应当指出的是:资本市场的培育不能只追求形式,不能在不合理的国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内培育资本市场。不少人主张通过增加居民对国有企业的直接融资(包括发行股票和企业债券)、培育机构投资者、扩大二级市场等措施培育资本市场,并把资本市场的培育和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结合起来。这个思路本身是完全合乎逻辑的,但前提是国有经济体制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3.4 对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坚决实行破产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负债;资本;经营;优势;风险

一、概述企业负债经营

(一)负债经营的概念

从会计学上来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经济责任。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来弥补企业本身资金的不足,从而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然而,借来的资金是要还的,如果经营不当也会使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当中,甚至使企业破产,因此这种经营方式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不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负债经营也成为现代企业普遍使用的经营策略。因此,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负债经营的分类

1.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负债按其偿还期限的长短不同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企业须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交税费、应付账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长期负债,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的偿还期超过一年或长于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的债务。按照筹资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按照偿还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定期偿还的长期负债和分期偿还的长期负债。

2.借款性负债和自发性负债

负债按其形成的不同可分为借款性负债和自发性负债。借款性负债,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有意识地主动增加的负债,如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等形成的负债。自发性负债,是指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而自动形成和增加的负债,如应交税金、应付福利费、应付工资、和其他应付款等。

3.实有负债和或有负债

负债按其是否具有可分为实有负债和或有负债。实有负债,是指事实上已经发生,企业必定要承担偿还义务。如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或有负债,是指其最终结果如何尚难确定,可能是要企业偿还的真正债务,也可能不是企业的债务。如为其它企业担保等。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

1.财务杠杆效应

债经营能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增加企业的额外收益。企业向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是固定的。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效应在财务管理中被称之为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剩余的资金获取更多的利润。

2.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

负债经营可以快速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当前社会,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困扰我国企业发展的严重阻碍,因此弥补资金短缺就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弥补资金短缺问题我国许多企业就采用了负债经营的策略,快速有效的增强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从而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使本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节税作用

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负债利息应计入财务费用,并在所得税前扣除,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节税作用一般是所得税,而所得税是在年末才缴纳的,并且是依据企业在一年当中所产生的利润计算的,即使在季度汇缴的先缴纳了一部分所得税,但在进行年末汇缴时,可以申请退税或者申请抵扣下年税款的。因此产生了节税作用,从而增加权益资本的收益。

4.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

对于投资者来说,债权性投资的收益率固定,能到期收回本金,企业采用借入资本方式筹资,一般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但付出的资本成本较低,企业采用权益资本方式筹资,一般要承担较小的风险,但付出的资本成本较高,对于企业来说,负债筹资的资金成本低于权益资金筹资的资本成本。

(四)企业负债经营的风险

1.财务杠杆的负效应

财务杠杆效应的正作用能有效地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大幅度下滑。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不顺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利息的固定性,在企业资本收益率下降时,负债就会给企业增加了压力,使企业产生无力偿还债务,其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甚至会为负值,从而会导致企业破产。

2.资金短缺无力偿还债务

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企业筹资债务,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在经营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不能偿还的风险,甚至会导致破产,如果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不断恶化,或者企业资金运作不当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企业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还会使企业破产。

3.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在企业经营不利的情况下,企业将面临资金短缺,无法偿还债务的风险,而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还会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当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得不到好转,或者企业资金运作不当等一系列负面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企业的负债率升高,当超过允许范围内,负债的比率越高,股票风险就越大,其价格必然会下降。

二、概述企业资本经营

(一)资本经营的概念

在经济学意义上,资本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而资本经营是指以资本增值最大化为根本目的,以价值管理为特征,通过企业的全部资本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对企业全部资本进行有效运营的一种运营方式。

(二)资本经营的分类

1.无形资本经营

无形资本经营,是指企业对所拥有的各种无形资本进行运筹和策划,通过无形资本的价值来实现企业的整体价值的增值的资本经营方式。在如今的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当中,无形资本的地位日益加重,企业逐渐认识无形资本的作用,如何高效的运用无形资本的价值,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知识资本经营

知识资本经营,是指在企业的资本经营过程中,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和转让知识,整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知识资本,借助企业外部的知识资源创造出具有自身竞争优势的经营模式。在当今社会,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资本经营对于企业来说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资本经营的特点

1.资本经营具有流动性

资本经营的流动性,资本是可以增值的,资本的不利用对于企业来说是浪费的,也就是企业的一种损失,对于拥有时间价值的资本来说,同样的在某一时间的资本一定比同样在未来某一时间的资本拥有更高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单一货币与未来的单一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单一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单一货币可供消费,从而体现了资本经营的流动性。

2.资本经营具有增值性

资本经营的增值性,资本的流动与重组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本的价值,资本是有时间价值的,同样的在某一时间的资本一定比同样在未来某一时间的资本拥有更高的价值。资本经营的增值性是企业资本经营的本质要求,企业的资本运动,是资本参与企业再生产过程并不断变换其形式,参与在产品转变为产成品价值形成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使劳动者的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物化劳动相结合,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

3.资本经营具有不确定性

资本经营的不确定性,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利益并存,无论是什么样的经营模式都是存在风险的不确定性的,企业要做的只是将风险降到最低或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当企业需要做出决策时,企业的经营者就必须认真地考虑资本的增值性、流动性以及不确定性,风险与利益共存,因此,企业的经营者应该从实际出发,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企业经营者要尽最大的可能将资本经营的风险性分散,只有把的资本分散出去,同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实现股权多元化,优化资本结构来增强资本的抗风险的能力,从而将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三、负债经营和资本经营

(一)负债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区别

1.概念的不同

从会计学上来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经济责任。负债经营是指企业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融资租赁和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来弥补企业本身资金的不足,从而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方式。

在经济学意义上,资本指的是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在金融学和会计领域,资本通常用来代表金融财富,特别是用于经商、兴办企业的金融资产。资本也可作为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

2.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不同

负债经营的特点是可以快速地聚集资金,来弥补企业资金的不足,增强企业本身的经济实力,使企业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来实现利益最大化,而资本经营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资本具有增值性,以企业本身的资本进行经营,以优化配置和生产结构为目的,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

(二)负债经营和资本经营的联系

负债经营和资本经营都是相对于企业寻求发展,实现本公司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营策略。虽然两者的概念不同,但是又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负债是需要企业在未来某一确定的时间内偿还的债务,负债的出现是由于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相互分类所产生的。

资本则是由企业的所有人出资所形成的,在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上是以股东资本的形式出现的,而资本往往包含股东资本和债权资本。主要表现在:(1)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企业经营不善,造成资金短缺现象的出现。(2)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往往会遇到以货币形式存在的闲置资本,在适当的条件下,前者由于资金短缺的不足可以从后者拥有闲置资本的手中直接或间接地借入,从而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这样就形成了借贷关系。无论是企业的负债经营还是资本经营,它们只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经营方式,其实它们本质上都是企业的财务行为,二者都与企业的财务活动有关,都是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选择经营方式的时候,应考虑资本经营和负债经营两者优势与风险相结合,因此企业的经营这在选择经营方式的时候必须要使负债经营和资本经营遵循适当的条件,企业不能全部选择负债经营,也必然不能全部选择资本经营,也只有两者在适当的条件下,企业才能实现其筹资管理的目标: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上述指标选择财务风险低、筹资费用低的筹资方式,以相对较低的筹资成本和相对较小的筹资风险,来获取同样多的或者相对较多的资金,企业才能良性的发展,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尚海真,吕素昌.“浅谈企业负债经营的利弊[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9(10)

[2]周丽丹.“企业负债经营探析[期刊论文]”,《科技创业月刊》2005(8)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现代企业 长期负债 或有负债 会计处理

现代企业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常常需要扩建厂房、增添设备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往往通过一定的筹资方式,来获取所需资金。企业所筹集到的资金形成所有者权益和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须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笔者仅就现代企业长期负债与或有负债的特征与会计处理问题谈点浅见

一、长期负债与或有负债的特征

1.长期负债的内涵与特征

长期负债是指偿还期在一年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企业需要的这些长期资金,其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由企业内部形成资本的积累;二是从企业外部筹资。由于通过企业内部积累形成较大的资本额,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企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一渠道尽管筹资风险较小,但可能因时间较长造成企业商机的丧失。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可能选择从外部筹资,从外部筹资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形成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所需要的大量资本。

长期负债除了具有负债的一般特性外,还具有债务偿还期限长、债务金额大等特点。在股份公司,举债与增发股票筹资相比较,其优越性主要有:(1)举债不影响企业的股权结构,能保证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避免股权分散。(2)举债的成本通常较低,而且还能达到节税功效.(3)举债能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因为作为提供长期资金的债权人只能按固定利率得到利息,而企业在运用这部分资金所获得的投资报酬率在高于长期负债的固定利率时,企业在支付了固定的利息后剩余利益全部归股东所有,从而提高股东的投资报酬率,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2.或有负债的内涵与特征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或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或有负债包括两类义务:一是潜在义务,即其结果如何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来证实。二是特殊的现时义务,即该现时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者该现时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这里“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指该项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不超过50%(含50%)的概率;“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是指该现时义务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金额”难以预计。因此,特殊的现时义务通常是指某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地计量。

或有负债与负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负债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而或有负债则是指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或指不完全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现时义务。或有负债作为一种特定的现时义务,由于其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金额不能可靠地予以计量,因而它不能在表内予以确认。但是,或有负债与负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部分交叉,其交叉的部分是指符合负债定义但未能在资产负债表内确认的负债。产品质量保证、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等或有事项,如果与这些或有事项相关的义务不能满足负债确认条件的,则应作为或有负债处理。

二、长期负债与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

1.长期负债的会计处理

从国际会计惯例来看,长期负债一般根据长期资金筹措方式的不同分为应付公司债券和长期应付票据两类。应付公司债券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面向社会公众筹措长期资金的主要方式;而长期应付票据则是企业向某一债权人,如向某一财团、银行等,筹措大笔资金时采取的方式。

我国会计实务中,长期负债的处理,主要根据借款的期限、用途等的不同,有的予以资本化,计入资产的价值,有的则予以费用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具体是:属于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计入购入资产的价值,而对于交付使用后所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属于企业流动负债性质的应计利息支出等借款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与资产的价值无关;属于企业筹建期间发生的,并与筹建期间形成的固定资产无关的借款费用,应计入开办费,作为递延资产项目,属于清算期间发生的借款费用,应计入清算损益。

2.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

我国或有事项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应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按规定,企业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或有负债。或有负债披露的基本原则是,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一般不予披露;但是,对于经常发生或对企业的财务状和经营成果有较大影响的或有负债,即使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极小,也应予以披露,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获得足够充分和详细的信息。企业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应披露如下或有负债: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对于应予以披露的或有负债,企业应分类披露如下内容:(1)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2)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估计,应说明理由);(3)获得补偿的可能性。对于在涉及未决诉讼、仲裁的情况下,若披露上述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会对企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则企业无需披露这些信息,但应披露该未决诉讼、仲裁的形成原因。

参考文献:

[1]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5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本质上,低碳经济就是一种追求高经济效益,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理念。

企业的财务活动是通过对资金进行筹集、投入、分配等环节,以支持企业经营活动得以正常运转的一系列资金运转活动。可以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的财务政策是否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的全局的利益,决定了企业未来的走势。低碳财务管理,即是以实现节能减排为目的,通过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以支持企业进行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理财活动。

有人认为,低碳经济具体就是对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的配置、利用的约束,但是它和企业的理财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正如前文所说,财务活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一个企业是否能实现全面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还受到财务活动的“低碳”程度的影响。也就是说,低碳理念对企业的理财行为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要求。只有在财务策略中合理融入低碳理念,才能给企业的低碳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尤其是对不可再生资源有较强依附性的企业,势必以此作为目标来规划自身的财务活动。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企业制定财务政策的思路

(一)企业的财务筹资策略 主要包括:

(1)重新审视财务融资渠道与资本市场,改进融资方式,提高企业筹资能力。随着“十二五”时代的到来,国内大力提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开创科学发展局面。节能减排的发展任务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政府在未来一段时间必然加大对这方面的投入。在此,低碳经济得到一次绝好的发展时机。企业应该把握住“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机会,利用国家针对低碳经济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带来的便利,如吸收国家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或是享受金融机构带来优惠贷款条件,选择资本成本更低的、筹资效益更高的融资来源。同时,企业可以考虑增置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即筹集到资金专门投资于购置满足低碳要求的机器、设备、技术,最终达到资源环境建设的目的的项目。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一方面可以解决企业建设一整套低能耗、低污染的生产经营系统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向公众传达了资金使用方向的信息,有助于企业树立起保护环境,对社会负责的形象,进而提升企业价值,实现企业低碳经济的目标。

(2)拓宽企业的融资范围,实现筹资重心的转移。如何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自主创新是一个出路,而实现创新还必须有一定的人才和技术基础。所以企业在融资、投资时,必须转化思路,积极开阔技术、人才来源的渠道。传统意义上的筹资活动重视对财务资本、有形资产的筹措。而在新时代下融资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企业在金融资本上的需求,更应该考虑企业对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需要。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制度的变革,是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的决定力量。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中,企业之所以如此注重金融资本的筹集,是希望借此扩大生产规模,通过投入的增加来提高产出。但在知识经济成为主流的现代,高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方式只会被高效率低成本低碳型生产方式所取代。那么,一个企业如何转变成低碳型的生产方式,最终还是要依赖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优秀的人才。这些资源是可再生的,可重复利用的。人力、知识资源的投入往往带来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所以,企业的筹资重点应该转变到对知识、人才的筹集上。

(3)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偿债能力,适时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在现阶段,低碳产业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投入,而且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应该谨慎选择资金来源。在众多融资方式中,债务筹资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债务比重的增加,会使平均资本成本趋于降低,同时加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因为低碳项目的投资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特点。在低碳产业的这些特征下,财务杠杆的作用就表现的特别明显,企业一旦出现亏损,债务负担就很容易被放大,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所以,企业在制定融资战略时,不能盲目选择债务筹资的形式,应综合考虑风险与资本成本后进行合理选择,提高企业筹资灵活性。一定要认真衡量自身的偿债水平,比较不同方案的筹资效益,选择资本成本和风险最小化的筹资结构,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里的资本结构,不再局限于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比例关系,它们属于金融资本内部的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可以定义为不同资本形式、不同资本主体、不同时间长度及不同层次的各种资本成份构成的动态组合。广义的资本结构还包括财务资本与知识资本,人力资本等无形资本的比例上。在创新成为发展源泉的前提下优化资本结构,企业可以通过在经营过程中运用融资、投资的手段,使各类资本达到最优化组合,实现企业知识资本利用率最大化的目的。

(4)企业应合理规划筹资活动的方案,使筹资活动与投资活动在时间上相配合,减少因为时间过早或滞后而带来的资源浪费。在低碳经济下,知识资源与人力资源显得格外重要。而这些无形资产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时效性。科学技术迅速更新换代,人才资源更是容易流失。随着时间的变化,它们具有比有形资产更宽阔的价格浮动空间。另外,摊销无形资产,支付人力薪酬,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所以企业在筹资时一定要注意到筹集到的资本的时间价值。

(二)企业的财务投资策略 主要表现在:

(1)完善财务投资的基本原则。传统企业为了实现获利、增加企业价值的投资目标,提出了安全性、流通性、收益性三个基本原则。在低碳条件的约束下,企业还应该增加一条社会责任原则。顾名思义,社会责任原则是指,企业的投资活动应该考虑其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技术、制度的创新和改革,使能源消耗最小化,避免给环境造成破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回避与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的项目。同时在评价收益时,还有纳入对环境带来的成本。对于现有的大多数企业中,社会责任的实现往往意味着超额成本,一般情况下,企业追求社会责任,可能是以收益的降低为代价。但是在完成向低碳的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后,即建立起系统的完整的节能生产体制后,社会责任的实现是可以同收益同相增长的。

(2)理性选择投资方向,顾及企业的长期利益。企业的投资按投资的方向可以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企业对内投资应该把重点放在知识资本和人才资本的积累和扩展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开阔多种能源,建立清洁、高效、持久的能源生产体系。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可以考虑新兴产业的金融资产投资。企业对外金融性资产投资通常都具有高风险性的特点,所以,企业的投资是必须建立在对这些金融产品的收益性、风险。流通等指标的有效评估上。投资于这些新兴产业的金融产品,一方面,这些新兴产业具有高收益、高发展潜力的特点,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拥有可观的经济收益,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科技的发展,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准备。

(3)构建低碳约束下投资方案评价体系。对投资方案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出投资项目的生存能力和盈利能力,一次判断投资项目是否可行、是否有投资的价值。现有的企业一般通过折现现金流量发、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就可以比较出一个方案的优劣。但是,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企业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首要目标,评价项目能否实现企业的环境效益,是否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低碳历程有无贡献、贡献度大小等。

(三)企业的利润分配策略 主要表现在:

(1)扩大对低碳项目的资金积累。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留存收益,可以从企业总的利润留存中提取,但是区别于一般的留存收益。低碳项目具有高风险的特点。通过企业利润分配过程中对低碳化项目资金的积累,可以减少企业的外部融资,特别是债务融资的需要,合理规避偿债风险。

(2)实现以人为本的分配政策,在分配过程中体现人力资本的地位。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原则即是要保证各方的权益。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随着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创造的贡献率不断增大,在利益分配过程中,企业应该强化对人力资源的重视程度。在此,企业有个重要的问题即是如何留住人才、招揽人才。通过扩大其分配比重,可以体现人力资本的主导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同时调动已有人员的创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发掘企业的发展潜力,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利益。

(3)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保证企业实现低碳化的项目资金能够正常周转。企业可以设立实现低碳化的专项筹资项目。但是,为了鼓励股东加入低碳化项目,仅凭激起股东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不可靠的,企业还可以考虑赋予股东在利益分配上的优先权,如在分配股利时,把低碳化项目的股票放在和优先股相同的顺序上,以减轻股东的投资风险,激起股东投资于低碳化项目的兴趣,落实低碳化的项目资金的可靠来源。

三、结论

总之,企业要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谋得生存和发展,就得把低碳的理念合理融入企业的运作中去,随着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调整企业整个运行机制,使之适应低碳化的要求,而在这些活动中,最基本的就是做到财务活动的低碳化。以低碳的财务管理带动整个企业的节能减排。

权益筹资和债务筹资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 管理

一、财务风险的涵义及其产生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及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通常表现为:产品出现积压,销售额出现非正常下降;现金流量不足,企业不能及时偿还到期债务;现金大浮下降,而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大幅度上升;原材料成本上升,销售利润连续下滑;产生大额的或有负债;过度的贷款,让企业支付利息成为一种沉重的负担,并使企业从银行贷款的能力降低。

财务风险产生于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三大方面。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分为经营风险、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三类。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动,经营方式的改变或经营决策的失误等所产生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由于负债筹资引起、且仅由主权资本承担的附加风险。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投资风险是指投资项目不能达到预期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下,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既有企业外部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如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及企业内人、财、物内部环境的复杂性,市场价格的不稳定性,供求关系的多样性等都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

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防范企业财务风险的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观念

企业各部门、各人员,特别是企业的决策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管理人员要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具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要具有对财务风险的敏感的、准确的职业判断能力,及时、准确地估计和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并能对具体环境下的风险作出判断和提出解决方案。

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抓住关键控制点,正确防范财务风险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设,建立健全授权控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会计记录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对未决诉讼、担保业务等潜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监控。

3.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努力降低经营风险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调整资金及资产结构,减少和降低不合理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

(1)货币资金控制。货币资金管理不善,会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闲置,是资源上的浪费,增加了资金占用成本;资金不足,则会导致企业无法应付经营急需的资金,引发流动性危机。因此,在合理确定企业资金需要量,改善资本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企业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周转灵活。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信用交易的存在使得企业应收账款的比例难以降低。应收账款控制不严,会造成企业资金的流失。要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与控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应收账款体系,注重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谨慎签订合同,定期分析账龄,紧密跟踪应收账款的还款情况,合理制定收款政策,控制风险,减少坏账损失。

(3)实物资产控制。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都很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而对实物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等)的管理却重视不够。于是,实物资产控制这一环节也就成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对于存货,在保证生产和销售顺利进行的同时使存货总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调查、总结已有的经验,运用存货管理中的最佳订货批量模型来确定存货量,以减少损失。对于固定资产,要制定完整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合理计提折旧及各项准备。同时,要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明确各部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各负其责,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晰明了,减少企业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财务风险。

4.选取合适的投资组合,提高投资收益,规避投资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指出投资多样化可以分散风险。增加投资组合中资产的种类,组合的风险将会不断降低,而收益不会降低,仍是个别资产的加权平均值。但是,必须明确资产多样化应有一个度的控制,过多的投资项目,只会导致更大的风险。它需要管理者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一定量相关程度不高的投资项目。

5.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适度负债经营 ,降低筹资风险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容易导致过高的财务风险。因此,规避负债筹资引发的财务风险是解决企业财务危机最关键的一环。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二大类:一是股东、出资人的投资。二是借入的资金。

利用普通股筹资企业没有还本的压力。但是普通股筹资过多企业不能获得杠杆利益,而债务筹资过多又会加重企业负担。因此,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关键就取决于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构成比例。企业应根据其发展规划和偿还能力确定举债的适度规模与最佳时间。举债规模也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安排。长短期债务各有利弊,短期负债的流动性较强、风险较大、成本低,长期负债与之相反。它们的筹资速度、筹资成本、筹资风险以及借款时企业所受的限制均有区别。企业筹资不仅有债务筹资和权益筹资,还有许多筹资方式可以选择。合理安排各种筹资方式所占的比重,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除了上述几点,企业还应注意增强经营者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建立起完善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

财务风险作为一种危机信号,能够全面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经常进行财务分析,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并进行及时、正确的财务风险决策。针对上述财务风险的原因,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风险情况,采用正确的风险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控制计划,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当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及时发现风险,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化解危机,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