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科技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1
长波理论是研究和分析国际经济发展长周期波动的成因和演变规律的重要视角,本文试着就经济长波与创新周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周期性机理进行分析。
(一)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由周期性的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是不连续和不均衡的,它体现为繁荣和萧条的交替进行。由此,长波周期缘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经济的长周期性波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所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以周期性波动的形式呈现的,而这种周期性波动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联系,周期的产生是因为创新不是均匀地出现而是以集群形式出现。同时,经济长波经历的时间跨度也内在地由技术创新的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决定,当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速度加快时,经济长波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可能随之缩短。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往往是作为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先导,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体包括产业组织的演进、市场结构的变迁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熊彼特关于经济长波起因的解释,是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及其应用和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轮“长波”的标志的,从而使经济长波周期呈现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四个阶段。雅各布?J?范?杜因在其《创新随时间的波动》(1986)一文中考察了截止1973年的经济长波,总结了前三波的各个阶段以及第四波的前两个阶段的主导技术创新及其历时时段(表1所示)。陈漓高、齐俊妍(2004)在其《技术进步与经济波动:以美国为例的分析》(2004)一文中通过对二战结束以来美、日、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波动,并着重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状况与经济波动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第四轮长波的后两个发展阶段,描述了以汽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第四轮经济长波(1948~1991),并认为在经济下降期孕育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可能会推动经济进入又一轮长波,明确提出正在经历的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第五轮经济长波的存在及其第一阶段(繁荣期)开始的时间为1991年。另外,熊彼特还指出每一次经济长波都会产生新兴产业,并且其中的一些新兴产业最终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传统产业受技术创新影响进行大量的改进创新,从而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升级。每一次经济长波和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呼应。技术创新推动着新兴产业发展,一旦出现某个新兴产业,高额的利润会诱导大量资本的投入,驱使企业家的需求大量增加,投资紧随而至,新兴产业将急剧发展。而技术创新在关联产业间的扩散、流动,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联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战略和发展新能源技术,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化“危”为“机”,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以此发动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欧盟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欧盟各国积极响应,如英国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全欧洲到2020年降低30%的减排,2050年降低60%的减排总体目标;法国考虑创造“零碳经济”;瑞典大力推行“环保车计划”;德国将环保技术产业确定为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丹麦则在全球率先建成了绿色能源模式,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典范。日本也重点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7月29日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致力于以长期目标指导低碳经济发展。印度作为又一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也努力通过国家计划统领低碳经济发展,印度于2008年6月30日《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确定到2017年将实施8个国家计划。中国也于2009年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在加紧部署和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许多省市的地方性规划早已纷纷出台,且选定了重点发展领域。应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计划的调整和筹划适应了经济周期变化的需要,有可能推动世界经济真正走向复苏和新一轮的繁荣。
(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周期性机理卡萝塔?佩蕾丝(CarlotaPerez,2002)在其着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针对学术界对金融与技术间关系问题的忽略,指出了金融资本在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技术革命—金融泡沫—崩溃—黄金时代—政治动乱”这样的顺序大约每半个世纪重来一次,形成一个周期。两百年来这样的技术创新已经发生过五次,产生了五个经济长周期。[4]7-16在佩蕾丝看来,在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后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制度创新以及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作用中间,存在着如下的一个阶段序列:一次产业革命的序列开始,即新产业资本的产生(技术革命爆发期)金融资本对新旧产业资本的投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狂热阶段)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反思、调整、治理,导致经济和社会制度创新(转折点)金融与产业资本在新的制度支持下的合理的生产应用(协同阶段)市场饱和与技术成熟,埋下新的金融危机的种子(成熟期)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开始,金融资本投向新技术(技术革命爆发期)。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有循环论的意味,卡萝塔?佩蕾丝认为,在过去二百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经历过五次这样的产业革命长波周期,其中“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增长的节奏和方向”[4]13。而且,技术革命或新兴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会导致经济社会出现极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在由技术创新引发的经济社会的重大演变和革新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关键角色。它首先支持了技术创新的发展,继而加剧了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制度领域之间的不协调,而这些不协调可能引发冲突的产生和放大。当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建立起来后,金融创新又成为技术创新进入展开期的推动力。一场技术创新即将结束,金融创新又会对催生下一场技术创新产生重要作用。佩蕾丝将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演化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两个时期是导入期和展开期,各含两个阶段。导入期的两个阶段是爆发阶段和狂热阶段,展开期的两个阶段是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介于两者之间会有一个转折点。如此划分,整个技术变革周期就由爆发、狂热、协同和成熟四个阶段构成。爆发阶段是技术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旧的技术经济范式已经衰败,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开始形成。伴随着新兴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新产品、新产业呈爆炸性增长特征,此时,金融资本开始介入,金融资本成为促进技术革命的新的风险资本。狂热阶段是金融的时代。在这个阶段,金融资本主宰着技术革命不断引导新范式深入地传播,对新兴技术体系、新兴产业过度融资,出现大量金融资本追逐技术资本,产生资本市场狂热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疯狂现象,并进而出现泡沫破裂和狂热衰退现象。协同阶段是生产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技术开始缓慢走向成熟的商业化和产业化,金融也受到必要的干预和规制,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形成愉悦的联姻,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形成相对的协同和一致性的成长。成熟阶段是孕育的时代。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饱和,技术创新的潜力逐步耗尽,技术革命的动力逐渐衰竭,技术创新的收益不断递减;产业接近成熟,利润率下降,使得宏观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进入持续的萧条和衰退周期。此时,金融资本开始退出并寻求新的机会,因而,这个阶段也成为新的核心技术、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的酝酿和培育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由于两者创新主体不一致(金融资本集团与科技生产者)所带来的问题,如创新收益分配不一致、创新激励不充分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周期性机理和趋势性特征,这需要探讨由于创新主体不同所引发的创新主体效用最大化问题。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演化博弈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相关假设和观点,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生产者与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探寻促进两者结合的制度框架与政策安排。模型假定条件如下:(1)设θ表示创新主体对创新资源的投入程度,θ∈[0,1],θ=1时表示创新主体完全投入创新资源,为理想状态下的状态;θ=0时表示创新主体完全不投入创新资源。因此,在金融创新主体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互动过程中,θ值一般为正,且数值不断上升。(2)设Δr表示创新收益,它表示在科技创新收益外溢的条件下,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占优策略,也即Δr要受到θ的约束,同时Δr越大,表示金融资本集团对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越大。此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科技生产者可以根据最优策略选择达到效用最大化UP*,最优策略选择为θ*;金融资本集团地方政府最大效用为Uf*,最优策略选择为Δr*。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科技生产者可以通过多回合了解金融资本集团的行为特征,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同时金融资本集团也可以通过这一博弈过程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生产者与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效用最大化,实现激励相容。这一动态博弈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科技生产者与金融资本集团推动创新融合的路径选择:在科技生产者行动决策θt的基础上,金融资本集团总是会有一个占优行动策略Δrt,Δrt中表现出了金融资本集团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机制———Δrt中带有金融资本集团内部各成员对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在Δrt的基础上,科技生产者会在下一期行为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占优策略进行修改,在不断推进θ值下降的动因下,科技生产者同时也考虑到了金融资本集团对相关制度创新的诉求,这一诉求在模型中被涵盖到Δrt当中并通过金融资本集团的策略反应出来。因此,科技生产者根据Δrt制定下一期行动策略θt+1,由此不断演化下去,多次博弈在这一机制下,在实现科技生产者与金融资本集团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供给,推动整个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整体变迁。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2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 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分析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优势分析。第一,河北省具有良好的地域优势。河北省属于北方大省,是北京的南大门,又紧挨着天津,属于京津冀都市圈的范畴。地处北京和天津的众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为周围的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第二,河北省具有较强的政策优势。目前,国家为河北省提供了宽松的发展环境和一定的政策扶持。如我国“中部崛起”的宏伟战略、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等,都为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而政府部门出台的若干扶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40多项法规,也为河北科技企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近年来,支持在河北地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成果累计111项,省财政资金投入高达3.1亿元。
第三,河北省还具有良好的科技环境优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科技投入的逐年增加,河北省科技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不仅表现在高科技企业数量的扩张上,更表现在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和科技产出的不断扩大。目前,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1861家,实现利税141.7亿元,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
河北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劣势分析
第一,地方经济发达程度不够。近年来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在全国范围内依然处于中下等水平,而且比全国平均经济发展水平还低。以2013年为例,河北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86万元,低于全国4.18万元的平均线。经济的落后制约了河北对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吸引和集聚能力,也制约了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环境的发展。
第二,地方政府扶持力度有待加大。目前,河北地方政府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优惠政策还不够,相关的法规和优惠措施执行不到位,需要进一步落实。一方面,高科技企业新产品研发、销售收益的不确定性高于一般企业,特别在初创期投入大、回报低,损失概率大,特别需要政府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但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有限,而且资金注入采取单一拨付形式,受益面不广,政策引导效应不明显。同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税收优惠、获取创业基金、得到政府担保方面都无法与国有大中企业相比,待遇差别很大。另一方面,大多数金融机构尚没有评估、管理、补偿、考核科技贷款的专门职能部门,发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时面临较高的风险,而且它与补偿商业银行的科技贷款的损失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难以提高。
第三,资金来源渠道较少、信贷资金供给不足。目前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自有资金,外筹资金比较困难。由于科技型企业具有投入高、风险大特性,且没有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类抵押品,很难满足银行贷款条件。尽管一些银行为科技型企业开辟了绿色通道,提供了一些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但是由于科技创新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银行自身的收益来说,他们并不会把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放在首要位置,银行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的信贷资金严重不足。金融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小,针对科技企业的新型金融产品开发很难及时跟上,但金融机构所承担的贷款风险却很大。导致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市场需求。
第四,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市场发育缓慢。受目前法规的限制,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通过中小企业板、创业板进行直接融资。目前大多数科技型企业公司治理不完善,距离上市融资的标准差距较大。主板、创业板上市门槛高、费用高,,企业依靠直接融资渠道融资比较困难。如企业申报发行债券时,净资产规模必须达到7至8亿元以上,一般企业难以达到这个条件。而风险投资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主要投资资金需求量小、风险低、回报快的项目,很难满足科技产业对资金长期、大量的需求。河北省企业缺乏与海外资本市场沟通渠道,海外上市融资难度较大。此外,科技保险市场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的保险机构只有火灾、运输等保险业务,无法满足企业进行科技研发过程中风险转移的需要。在企业投融资过程中,保险公司也不能为其提供融资担保和保障。
第五,信用担保和征信体系不健全。河北省信用担保和征信体系不健全也制约了科技金融的纵深发展。目前的信用担保机构面临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狭窄、管理不完善等困境。目前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的只有政策性担保公司或少量大规模担保公司。市场上的担保公司虽然数量较多,但大多为个人消费贷款提供担保,大型企业较大规模融资得不到担保。地方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公司,存在着管理不善、受政府干预较大等制约因素。因此,目前没有形成商业银行与担保公司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局面。此外,目前银行对企业的信用查询只能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一条途径,很难掌握企业负责人的实际财务状况和信用水平,且许多中小企业不珍惜自身信用记录,弄虚作假时常存在,社会信用环境恶劣。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机遇。河北省是重要的环渤海经济区,是京津冀一体化中重要的省份。近年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河北省地方经济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十二五”期间,河北省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第二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整体实力和地位比以前提高。地方金融业发展迅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经营业绩良好,金融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提升。河北省经济、金融业发展潜力大、投融资环境不断改善,科技事业进步明显。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与我国发达省份特别是北京、天津相比,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的挑战主要是地方经济水平相对滞后、金融服务不到位、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不够完善。目前河北省虽然出台了《商业银行法》、《证券法》、《担保法》等一系列金融法规,但这些法规较为笼统。一些具体的法规如《关于积极开展科技信贷的通知》等,主要适用于大型科技型企业,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法律保障和支持不足。此外,河北省信用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不强,造假账现象依然存在。银行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在市场行为中拖欠款项、合同违约的事件时有发生。相关信用法规不健全。河北尚没有信用采集、评估、管理的专业化法律法规,特别是信用信息的技术标准和使用没有统一规范。
优化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
科技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科技贷款、科技财政拨款、科技民间资本创业风险投资、科技金融资金支持体系为优化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银行和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社会中介机构、民间资本持有者等多个层面应共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图1),从政策体制、投融资环境、金融产品创新、法制环境保障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科技金融发展。
图1:科技金融体系图:资金结构视角
第一,政府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财政资金投入和税收优惠力度。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出台财政、税收等政策,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更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改变财政资金单一投入的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融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外国资本等社会资本向科技事业投入。商业银行向科技机构提供一定额度的科技贷款后,政府则采用向科技贷款配套贴息的方式进行资金支持。对于科技贷款增长较快的商业银行应给予奖励,引导、支持银行贷款向科技型企业倾斜,不断完善科技贷款增长的奖励机制。应设立专项资金来补偿科技风险,以弥补商业银行科技信贷款的损失,实现企业、银行和政府三方对风险的共担。要加强对高新技术园区的管理和引导,鼓励高新科术园区的创新与改革。
第二,政府增加科技投入,提升科技产出效益,打造科技人才队伍。政府应不断增加R&D投入,积极支持具有市场潜力、前景好科技企业和项目,重点提升科技金融产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任用和培养、引进的制度,不断提高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应建立优质科技人才专家库,打造高新科技园等,以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促进河北省科技发展。
第三,金融机构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应学习美国硅谷银行的经验设立科技支行,如光谷科技银行、科技金融集团等,创新科技金融机构。科学发展无担保的信贷方式,充分利用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着力打造网络化的无担保信贷。商业银行应为科技企业创新贷款品种,如企业成长贷款、农业科技信贷、无形资产质押信贷、联保贷款、小微企业创业贷款等。鼓励银行为企业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来量身打造不同的金融产品,提供便捷的融资服务。同时应鼓励政策性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第四,培育资本市场,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借鉴美国经验,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巨大资金支持。我国目前应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提供专项资金,引导、推进科技型企业上市。不仅要培育主板市场,而且要大力培育创业板市场,力争为初创期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机会。对于成长迅速、市场前景好的科技企业应给予特别政策扶持,不仅为其提供财政资金补贴,而且应优先为其提供项目用地,实行价格优惠措施。建立拟上市科技型企业储备库,有计划地对这些企业进行重点资助和辅导,推进其进入资本市场并挂牌交易。对上市后备企业,金融机构应加大支持力度,并优先支持资金需求合理、上市时间表明确的拟上市企业。
第五,风险投资机构成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建立风险资本退出机制。发挥河北国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引导作用,吸引国内外实力雄厚的优质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投资机构等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对于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应重点加强创业投资资本的扶持。风险投资机构应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求,不断创新风险投资产品,提供创业基金、风险投资补助基金等,为科技型企业补充资金供给。同时,为实现收益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应完善风险资本退出路径。风险资本可以选择以下退出路径:在市场公开转让股票收回企业风险投资;创业者自己继续保留创业企业的股份,变风险投资为长期投资(图2)。鼓励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并壮大河北省产权交易市场。
图2 :风险资本循环流程图
第六,发展科技保险,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保障机制。保险机构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发行科技风险巨灾债券、建立科技再保险体系等形式分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也可以“全参与”模式或“半参与”模式直接或间接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活动。鼓励保险机构在科技企业融资过程中采用多种模式进行融资保障机制创新。一是采用担保型模式。企业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保费,作为担保费用。保险公司依此为企业担保,企业从银行获得科技贷款的便利条件。如果企业申请的银行贷款违约,保险公司向银行理赔部分贷款,作为保险赔偿金。二是采用再保险模式。该模式的关键是政府出资建立信用保险基金。企业向担保公司请求担保后,担保机构为了分散风险,向信用保险基金进行再保险。获批后担保公司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银行为企业发放科技贷款。担保公司从而有效地将科技贷款的风险分摊给了信用保险基金。
第七,科技型企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体系,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充分发挥科技型企业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大科技创新和力度和深度,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应整合科技型企业、社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确立科研方向,降低科研成本,提高科研效率,为社会提供发展潜力巨大、未来市场竞争力强的科技产品,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产出效益。政府应投资设立产学研投资基金,为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搭建桥梁,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目标
第八,优化信用环境,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建立健全社会中介机构体系,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市场化的中介服务职能。重点发展科技评估机构、评估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公司、担保公司、律师事务所、券商分支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应发挥科技孵化、降低金融风险作用,为科技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政府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河北省应该打造科技咨询和评估机构,提升对科技项目评估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提高企业孵化器的组织、管理水平与创业孵化能力。目前,河北省已有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公司,今后应进行准确的业务定位,构建适合河北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孵化模式。此外,河北省应着力打造优良的信用环境,加快社会化、权威性信用评级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强化企业、公民信用意识,在公众中在形成守信奖励、失信惩罚的社会风气。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3
背景:
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常态化
2006年以来,根据文化部的统一部署,作为江西省首批试点城市,吉安市认真贯彻中央惠农政策,按照“政府出资、市场运作、乡镇搭台、农民看戏”的方式,率先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组织乡镇文体活动等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文化广播局系统对此项工作进行与效益挂钩的年度专项考核。据统计,吉安市5年来共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资金5699万元,全市213个乡镇的2511个行政村“月月有电影、季季有演出、年年有展览”已成为常态。
工作:搭牢平台勤“唱戏”
上门搭平台。吉安市中支多次上门与市政府、财政、文化广播、电影公司等部门加强汇报和沟通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在每场电影放映前,金融机构自带DVD,对人民币反假、国债、银行卡、征信、农村信贷产品等影像资料进行公益放映;随同送戏下乡,400余个民间艺术表演队一同开展光盘赠送、散发资料等活动;在每场演出中安排主持人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穿插讲解人民币识假等相关知识;在600余个农家书屋、2000多个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进行购买保险、投资理财等宣传展示,形成了良好稳固的合作机制与平台,力求使金融知识与技能成为农民的终身“好贴士”。
下乡搞公映。2010年,人民银行下发了经国务院反假办审定的反假光盘《去伪存真》,就普通百姓最易接受的人民币白水印、变色油墨数字、凹凸手感线等显著特征进行重点介绍,使农民迅速掌握反假技能。吉安市中支组织金融机构先后30余次自带DVD机放映此片及其他视频资料,并现场开办“农村金融知识技能速成学校”,惠及13个县、81个乡镇、近1000个行政村的百余万人,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
进校解难题。吉安市中支主动加强与井冈山大学的合作,积极探索解决片源制式转换问题,力求将人民币反假、支付结算等视频转换为数字电影,进入电影队片源库,展示给广大农民,目前相关工作进展顺利。
随队送展览。吉安市中支借助文广系统送戏下乡以及民间艺术表演队、农家书屋、文化室开放日之机,组织全市金融机构随同开展人民币反假、贷款条件及申请流程、购买保险等综合性宣传展示活动。累计开展此类活动46次,参与农民达到20余万人。
成效:“联合演出”遍地花开
政府推动模式新。“地方政府+人民银行+财政局+文化广播局+金融机构”的新型常态模式基本形成后,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宣传实现了从人民银行(金融系统)单打独斗式的“一家独唱”,向群策群力“联合演出”的实质转变,解决了以前金融宣传联动机制不到位等尴尬和难题,以政府为主导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宣传“动车”遍乡村。按各县同时进行、每月每个行政村一场电影的播放频率,一个月内就能在全市所有行政村轮放一遍金融系列电影。在这种“地毯式”“全覆盖式”的宣传下,务农农民95%以上能够现场接受宣传,受益群众较以前增长79%,广大农民对金融公益宣传的认知度大幅提高,大大增强了面对面宣传的力度、速度和频率,使有限的摆摊设点变成遍地开花。
良性循环“链”不断。宣传资料的制式转换问题解决后,全市电影公司可同时在广大农村开展放映。这样,金融系统为电影公司不断提供百姓喜闻乐见的新片源,宣传成本比原来节约了65%左右。
长效机制治“顽症”。传统的宣传多半是在乡镇集市摆摊设点,虽然也有成效,但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联动反应机制不全、辐射面不宽等原因,宣传的整体效果和农民实际受益并不理想。搭上“三项活动”的“动车”后,宣传人员少、精力投入有限、经费不足、频率不高等诸多矛盾一一解决,拓展了思路,拓宽了渠道,形成了长效机制,更顺应了金融知识宣传应向广大边远农村延伸的现实需求。
启发:期待高位全面推动
搭建稳固权威的高位平台势在必行。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文化“三项活动”已全面铺开,因此,建议发挥国务院反假办和各级政府反假组织的权威主导作用,组织财政、文化广播、金融、公检法、工商等反假成员系统,在全国层面由上到下建立起“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地方职能部门”的农村反假货币网络体系,在广大农村开展反假电影公益放映活动。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4
关键词:国际金融学,特色课程,教学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资本及其他要素流动日益自由化的时代,国际金融正经历着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国际金融机构越来越庞大,国际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资本的国际流动越来越频繁,金融危机的国际传染效应越来越强,这些都使得国际金融的内容发生了或正在发生变化。在新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作为经济、金融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的《国际金融学》也应与时俱进,寻求符合时展要求的课程定位,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和研究国际金融学的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力争把该课程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核心课程,培养出具有全球视角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
1、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思路
国际金融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国际金融的理论体系和内容。围绕教学目的,我们提出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思路:处理好经典理论和前沿发展的关系,在基础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大前沿性知识内容、案例讨论性内容和实践性内容,力争做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重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力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先进的现代化的教育辅助平台,力争实现全部课程资源上网,最终使国际金融学呈现出全面性、新颖性、前沿性和信息化的特色。
2、国际金融特色课程建设具体方案
(1)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我国对外经济交易与往来的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性,将国际金融基础知识与实务操作通过两大模块展现出来。其中,基础知识模块包括:国际收支、外汇和汇率、外汇管理与汇率制度、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等;实务操作模块包括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管理等。在实务操作部分,增加外汇交易模拟教学环节,增强学生未来从事相关国际金融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不但使教学实施具有整体性,而且还强调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学以致用的能力,即能够将国际金融基本知识在现实经济的企业、金融、投融资、服务与管理等实际岗位工作中直接运用。
(2)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为了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适当增加校外专家讲座、案例教学、模拟交易等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丰富课堂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金融知识,培养学生具备国际金融实务操作的基本技能,塑造理论和应用兼备型人才。
针对国际金融基础知识模块的教学,可以灵活运用案例式教学。该种方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师生、学生之间双向和多向互动,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1]。例如,《国际金融学》中有一节,讲述汇率变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可以引用“日元贬值对日本汽车业的影响”的案例,用以说明由于汇率变动影响日、美进出口,从而影响两国的贸易收支。为了讲清利率变动和外汇投机对汇率的影响,可以讲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案例。在讲述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容时,可以例举 “2009年的迪拜债务危机”等,增强教学的现实感,提高学生的兴趣。除了针对某一知识点采用案例教学法,还可以针对多个知识点采用大案例教学法[2],即结合当前的经济和社会热点问题,选择选择一个能涵盖本节、本章或各个章节主要内容和知识要点的“大案例”,比如“美国次贷危机”,该案例涉及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金融创新等知识,通过该案例的讨论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达到融合贯通,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式教学也是理论知识讲授的有益补充。对于国际金融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如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等,让同学们自行收集资料,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组派代表上台讲演,然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提问,最后由教师评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针对国际金融实务模块,可以采用理论讲解与校内实验室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讲解让学生掌握国际金融实务的基本原理,形成理性认识;通过实验室模拟操作、校外实训基地参观考察等方式,模拟外汇交易、各类银行国际业务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兴趣,使学生深入了解和熟练掌握远期外汇、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的交易方式、不同外汇风险的内容及其防范方法、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国际投融资方式的具体操作,为日后从事涉外金融及其他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学生对国际金融实务的感性认识。
(3)教学资源网络化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是90后,电脑、手机等网络通讯设备基本普及。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使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知识,更渴求课本外知识。由于国际金融学知识体系广,内容多,完全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学习,为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我们将致力于互动式的网上教学系统建设,力争实现全部教学资源上网。第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发国际金融学网络资源平台。第二,组织教学团队开发本课程教学PPT 、案例库、习题集及其参考答案等相关或配套教学资料,并将这些教学资源放入教学网站中,实现资源共享。第三,对课程教学进行录像,并将教学录像公开在网站中,方便学生自学。第四,建立与本课程相关的视频链接,提供金融的主流网址,使比如一些专家学者就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访谈,耶鲁大学的相关内容的教学视频等等,通过这些视频或网站,可以使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 Internet 及时了解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动态以及国际金融的最新信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帮助他们更深刻的理解现实国际金融活动。此外,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在线测试、论题研讨等。
3、结束语
经济金融的全球化、信息化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资金融通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国际金融学》课程建设,使之凸显出时代特色,培育出满足现实需要的国际金融人才,尚需要深入探索。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等方面探讨了《国际金融学》特色课程建设,提出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实验模拟教学等)、教学资源网络化的构想,希望对国际金融人才培养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5
关键词 金融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调查;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346-03
Investigation on Financial Support for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LI Xiu-ho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
Abstract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essential factor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and finance is the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his surve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analyze existing problems,try to find solutions,so a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e and technology,promote the overall level of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Key words financial support;agriculture;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transformation;investigation
农业科技进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1-10]。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同样离不开金融的支持[11-18]。该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支持的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对策,以期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水平[19-28]。
1 调查概况
该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回收率达94%。回收问卷中有效问卷144份,有效率达76.6%。调查对象包括高校及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农业基地及农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多种对象。调查涉及的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内蒙、陕西、宁夏、甘肃、四川、广东、广西、贵州、福建、云南、海南,共计16个省市及自治区。调查问卷的来源主要为高校和科研单位18份,占12.5%;农技推广部门12份,占8.33%;涉农企业29份,占20.14%;农业基地及农业合作组织19份,占13.19%;农户42份,占29.17%;其他来源的问卷24份,占16.67%。
(1)资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所起的作用。认为非常重要的占70.14%(101份),重要的占27.78%(40份),一般占2.08%(3份)。
(2)金融支持对解决资金问题所起的作用。认为非常重要的占61.11%(88份),重要的占35.42%(51份),一般占3.47%(5份)。
(3)目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得到的金融支持占总投资的比例。占比为0的达16.67%(24份),0~10的达14.58%(21份),10~20的达15.97%(23份),20~30的达22.22%(32份),30~40的达16.67%(24份),40~50的达5.56%(8份),50~60的达4.86%(7份),60~70的达1.39%(2份),70~80的达0.69%(1份),80以上达1.39%(2份)。
(4)在所处转化阶段哪种金融方式更重要。选择金融机构贷款的占85.42%(123份),选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占79.86%(115份),选择小额贷款公司的占70.14%(101份),选择发行股票的占61.11%(88份),选择发行债券的占62.5%(90份),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的占76.39%(110份),选择其他民间借贷的占68.75%(99份),选择其他方式的占21.53%(31份)。从各方式的重要程度来看,有76.39%的受访者把金融机构贷款列入前3位(110份);有74.31%的受访者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列入前3位(107份);有41.67%的受访者把小贷公司列入前3位(60份);有5.56%的受访者把发行股票列入前3位(8份);有4.17%的受访者把发行债券列入前3位(6份);28.47%的受访者把向亲朋好友借款列入前3位(41份);有18.75%的受访者把其它民间借贷列入前3位(27份)。各金融方式中,排在头等重要位置的,按占比大小依次是:金融机构贷款占45.83%(66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占29.17%(42份);亲朋好友借款占13.19%(19份);小贷公司占9.03%(13份);其他金融方式占1.39%(2份);发债和民间借贷各占0.69%(各1份)。
(5)目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已得到的金融支持。选择金融机构贷款的占72.92%(105份),选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占67.36%(97份),选择小额贷款公司的占57.64%(83份),选择发行股票的占42.36%(61份),选择发行债券的占43.06%(62份),选择向亲朋好友借款的占65.28%(94份),选择其他民间借贷的占58.33%(84份),选择其他方式的占25.69%(37份)。从各方式的重要程度来看,有59.72%的受访者把金融机构贷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均列入前3位(各86份);有35.42%的受访者把小贷公司列入前3位(51份);有4.17%的受访者把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均列入前3位(各6份);37.5%的受访者把亲朋好友借款列入前3位(54份);有28.47%的受访者把其他民间借贷列入前3位(41份)。各金融方式中,排在头等重要位置的,按占比大小依次是:金融机构贷款占36.11%(52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占27.08%(39份);向亲朋好友借款占16.67%(24份);小贷公司占6.94%(10份);民间借贷占5.56%(8份);其他金融方式占6.94%(10份);发行债券占0.69%(1份)。
(6)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有哪些金融机构参与。72.22%的受访者选择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104份),49.31%的受访者选择了信用社(71份),31.94%的受访者选择了村镇银行(46份),30.56%的受访者选择了保险公司(44家),27.08%的受访者选择了小额贷款公司(39份),25.69%的受访者选择了邮政储蓄银行(37份),5.5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它金融方式(8家)。
(7)目前当地存在的金融机构。农业银行的占85.42%(123份),信用社的占79.86%(115份),邮政储蓄银行的占69.44%(100份),保险公司的占53.47%(77份),小额贷款公司的占36.81%(53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占36.11%(52份),村镇银行的占27.08%(39份),其他的占2.78%(4份)。
(9)认为当地的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健全。很健全的占5.55%(8份),健全的占26.39%(38份),一般的占45.14%(65份),不健全的占15.28%(22份),很不健全的占7.64%(11份)。
(9)对民间借贷的依赖程度。很强的占8.33%(12份),强的占5.56%(8份),一般的占52.78%(76份),不强的占27.08%(39份),不清楚的占6.25%(9份)。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支持的现状
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支持作用重要
调查结果中涉及资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比例高达97.92%;而金融支持对解决资金问题所发挥的作用,认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比例高达96.53%。可见,金融支持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2.2 金融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支持作用尚存很大空间
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目前金融支持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总投资中的占比还处在较低水平。有效问卷中,有69.44%的比例是金融支持低于总投资的30%,而低于总投资50%的占比更高达91.67%。上述比例表明,金融的资金融通功能尚未充分发挥,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所发挥的作用受到局限,未来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尚有很大空间。
2.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金融意识还有待提升
调查问卷中,认为哪种金融方式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重要,选择金融机构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比例均超过了70%;从各种方式的重要程度来看,将金融机构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列入前3位的问卷比例分别为76.39%、74.31%和41.67%,而仅有5.56%和4.17%的受访者将股票和债券列入前3位。这些数据表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金融意识还存在误区,对间接融资方式有了普遍认识,但对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还相当缺乏了解,整体金融意识有待提升。
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间接融资仍是目前主要的金融支持方式
调查问卷中涉及已得到的金融支持方式,选择金融机构贷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和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问卷比例分别为72.92%、67.36%和57.64%,超过或接近6成;从各方式的重要程度看,有59.72%的受访者将金融机构贷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列入前3位,而仅有4.17%的受访者将发行股票和债券列入前3位;另外,排在头等重要位置的依然是金融机构贷款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这些情况说明,间接融资方式已然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支持的绝对重要方式,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作用甚微。
2.5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政策性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仍是主力
调查问卷中涉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应有哪些金融机构参与,有72.22%的受访者均选择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和农业银行,有49.31%的受访者选择了信用社,还有超过3成的受访者选择了保险公司。可见,从对社会公众的影响力来看,政策性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力军。
2.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调查问卷中涉及哪种金融方式更重要,选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的比例分别为79.86%和70.14%;而将这2种方式列入前3位的比例分别为74.31%和41.67%。这表明随着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加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贷公司的长足发展使其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调查问卷中涉及已得到的金融支持,选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和小贷公司贷款的比例分别为67.36%和57.64%;将这2种方式列入前3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59.72%和35.42%。这表明近几年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已经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尤其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有59.72%的受访者将其列入前3位重要方式,这一比例与金融机构贷款持平,其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已然不容忽视。
2.7 民间资本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潜在力量
调查问卷中,涉及哪种金融方式重要,选择亲朋好友借款和其他民间借贷的比例分别为76.39%和68.75%;从各种方式的重要程度看,将亲朋好友借款和其他民间借贷列入前3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28.47%和18.75%;而按头等重要位置分,亲朋好友借款在7种金融方式中位列3位。可见,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民间借贷是满足其融资需求的主要方式之一。
而调查问卷中涉及已得到的金融支持,选择亲朋好友借款和其他民间借贷的比例分别为65.28%和58.33%;从各种方式的重要程度看,将上述2种方式列入前3位的受访者比例分别为37.5%和28.47%;若按头等重要程度分,有16.67%的比例选择了亲朋好友借款,有5.56%的比例选择了其他民间借贷,二者比例合计22.23%,这一比例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仅相差4.85个百分点,这表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金融的实际支持,民间资本是一股潜在的力量。这一结论从调查问卷中涉及对民间借贷依赖程度上同样可以获得:问卷显示,对民间借贷依赖程度选择不强的比例不到3成,总体依赖程度超过了6成。
2.8 农村金融体系还有待完善
关于当地存在的金融机构,调查问卷中选择各类金融机构的比例分别为:农业银行85.42%、信用社79.86%、邮政储蓄银行69.44%、保险公司53.47%、小额贷款公司36.81%、政策性金融机构36.11%、村镇银行27.08%。而关于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是否健全,选择健全和很健全的合计为31.94%、选择一般的为45.14%、选择不健全和很不健全的为22.92%。上述数据表明,当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仍以传统的金融机构为主,农村金融体系尚存在完善空间。
3 建议
根据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转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观念,将研究视角从科技领域进一步拓展到金融领域,促进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水平。二是发展金融媒体业,加强对科技金融的宣传,提升公众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金融意识。三是建立专业性的科技合作银行,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专门服务。四是强化直接融资,实现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齐头并进。五是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充分调动和利用民间资本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4 参考文献
[1] 朱娟.我国金融生态文献综述[J].科技经济市场,2010(1):46-47.
[2] 王二虎.农村金融生态三维四元结构模型的构建[J].特区经济,2010(12):170-171.
[3] 王新其,许幸声,张建明,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48-50.
[4] 刘璇华,李冉.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分析[J].工业工程,2010(12):28-32.
[5] 贺朝晖.区域金融生态评估方法比较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1):83-87.
[6] 贾敬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与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7] 潘鸿.中国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业发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8] 胡瑞法,黄季焜.中国农业科技体系发展与改革:政策评估与建议[J].科学与社会,2011(3):23,41-47.
[9] 张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运行机制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14.
[10] 胡钢.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11] 王秀果,谢俊良.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J].河北农业科学,2008(8):157-159.
[12] 程洪兵.农业科技产业化与农业科技企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3] 郑洪波;崔和瑞.中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模式比较及借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20-22.
[14] 吴霞霜.农业科技贷款业务的初步实践与展望[J].经营管理,2009(5):39-41.
[15] 郭新明.金融需要大力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J].西部金融,2012(1):14-17.
[16] 吕冰;李铭.风险投资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413-414.
[17] 张文棋,黄跃东,郭慧文,等.金融支持福建农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56-59.
[18] 阚紫康.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理论与经验[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19] 孙翯,李凌云.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状况分析—基于层次分析法牟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4):135-141.
[20]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0)[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21] 巴红静,管伟军.我国农村信贷资金外流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09(12):68-72.
[22] 中国人民银行小额信贷专题组.2010/2011小额信贷通讯合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3] 何虹.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吉林金融研究,2012(4):55-58.
[24] 易猛.对金融机构支持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经济,2012(5):132-133.
[25] 王东.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以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为例].改革与战略,2011(10):100-102.
[26] 张文棋,宋国林,张小芹,等.构建提高福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金融支持体系的设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04-110.
金融科技计划范文6
今年2月的《经济学人》杂志,宣称中国正在引领金融科技。中国在这方面成绩斐然,已是国际金融、投资界的共识。西方记者、咨询公司、投资基金纷纷惊叹,在中国的大城市,无须钱包,通行无阻;消费、支付、借贷、理财,一部智能手机足矣。曾几何时,外资大银行笑谈如何占领中国市场份额,如今他们却担忧阿里巴巴、百度、腾讯、京东等中国科技巨头以及众多新兴金融科技企业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国金融科技的成功极具示范性作用,为金融互联网化、金融普惠(financial inclusion)以及相关基础设施(如移动支付网络)的筹建带来了希望。中国金融科技冲出国门,势不可当。盟友、伙伴、对手都在观望中国。
换言之,金融科技可以改变现有格局。
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正在加速。据央行统计,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28.7%。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人民币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不过,美元依然稳居世界贸易货币之首。更何况,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依然按美元计价。“一带一路”国家与中国签署能源、资源协定,若一直以美元计价及交割,人民币进一步国际化仍然会受到制约。
可幸的是,今年5月的《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实践与中国的贡献》明确提出“扩大本币互换与跨境结算”,“建立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为境内外金融机构从事人民币业务提供服务”。金融科技与“一带一路”两大历史洪流汇合,正好为人民币国际化由量变到质变提供了契机。
今年6月CIPS二期上线无疑是巨大的里程碑,从此人民币具备自身的跨境支付系统。由于是全新打造,CIPS具备后发优势,可以借鉴金融科技的前沿手法。一般而言,跨境系统分两大部分:信息系统与清算系统。本文将会就这两部分阐述现有体系的运作,然后介绍金融科技的前沿手法与CIPS的潜在Y合点。 现有跨境支付的痛点
信息系统是跨境支付的基础。大家熟悉的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就是国际跨境支付的标杆。其实,SWIFT不负责支付、清算与结算。SWIFT传送的是反洗钱、反恐等风控与支付信息,而其核心是一套信息规则。各大国际银行都依循SWIFT的规则传送信息,所以每家大银行都至少有一个SWIFT代码,用以在SWIFT网络上传送信息。没有SWIFT代码,不在网络上的小银行只能通过银行完成转账。
SWIFT自身由其会员银行共同拥有,但其管理权则在比利时总部。在地缘政治的压力下,总部一般会向美国政府妥协。例如,美国宣布经济制裁,伊朗银行就不允许对接SWIFT,国际资金链马上断裂。反观中国,某个邻国建反导弹系统,我们可以不去旅游,可以拒绝人家百货公司,可以禁止其演员来中国演戏,却没有办法关掉他们的国际支付体系。目前只有美国能办到。
SWIFT与银行体系基本构成现有的跨境支付体系的主要部分。支付宝、微信做国际转账,离不开这个体系。中国的银行跨境汇款,也逃不开这个体系。
不过,此体系已渐露疲态。重重的银行中介环节,导致跨境支付普遍缓慢,且费用高昂。根据一份2016年的国际问卷,67%的受访者采用传统银行跨境支付,但 63%对其汇款速度不满。若考虑到问卷样本并未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包括众多“一带一路”国家,不满情绪可能更严重。
因此,国际间众多金融科技初创公司希望解决此痛点,如TransferWise、WorldRemit等等。这类公司大部分针对个人用户,通过UX和点对点技术减少中介环节以及高昂的手续费。然而,其最底层的转账仍然依赖SWIFT与银行。企业之间的转账由于金额更大,安全要求更高,就更难以摆脱原有体系。 金融科技潜在颠覆性
理论上,若有金融科技公司编制一套全新的信息规则与系统,只要各银行愿意参与,新的信息系统可以替代SWIFT,或至少足以与其抗衡。但实际上,基于各种原因(包括地缘政治压力),很少有银行愿意这样做。故此,单纯以编制全新信息规则与系统的商业模式很难成立。若要吸引用户摆脱原有的跨境支付信息系统,金融科技公司则必须提供更彻底的颠覆,直接吸取用户。换言之,金融科技公司必须连同清算系统一起颠覆。
目前为止,最有可能承担此颠覆使命的是区块链技术。
现有的跨境清算的最基本原则是,两家不同国别的银行分别相互开户。例如,中国的工商银行在美国的花旗银行有美元账户,而美国的花旗银行在中国的工商银行也有人民币账户。如此,则工商与花旗银行之间可以直接转换美元与人民币。在整个现有跨境清算体系中,美元具有独特地位。首先,90%以上的跨境美元清算通过两个系统:Fedwire以及CHIPS。前者由美联储提供,后者由参与银行共同享有。两者均受美国政府监察。其次,国际间很多货币难以直接大批量兑换,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货币。例如,印尼盾与阿联酋迪拉姆就没法直接大批量兑换。银行的一般做法是,首先换成美元,然后再换成标的货币。由于美元清算基本上全面受美国政府监察,通过美元作为中介货币换汇也能让美国政府直接或间接监察。
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基本绕过这一系列问题。再以印尼盾与阿联酋迪拉姆为例,最简单直接的做法就是首先将印尼盾换成比特币,再换成阿联酋迪拉姆。由于比特币自身的加密技术,除非兑换双方愿意公开,否则没有第三方可以监察此交易。显然,比特币的特征带来很大的监管挑战,技术自身的稳定性亦备受质疑。因此,不同的金融科技公司如Ripple提供比特币以外的不同区块链方案,但其核心技术都依赖虚拟货币。
值得注意的是,区块链方案同时解决信息与清算系统的问题,因为区块链自身就是分布、加密以及无可篡改的记账系统,汇款信息自动在区块链上纪录,而无须另外设立信息规则。若需要反洗钱等信息,直接在区块链协议中要求录入即可。同时,由于清算由虚拟货币取代,基本完全摆脱现有银行体系。
不过,任何区块链方案的致命弱点在于虚拟货币自身并无属性。一旦发生流动性危机或其他突发事件,则无最终出借人兑付。目前各国业界的区块链联盟于此尚无对策,而这恰恰是人民币与CIPS的机遇。
目前CIPS的运行仍依赖银行模式。上文已经提到,银行模式容易产生叠床架屋式的重重中介环节,降低效率又推高费用。区块链方案正好弥补此弊。由于CIPS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其区块链方案可以使用一种虚拟化、加密的离岸人民币,可以同时解决虚拟货币自身属问题。
当然,颠覆性技术需要循序渐进落实。CIPS可考虑先从信息方面入手,让参与银行、银行等全部通过区块链形式接入。由于CIPS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初创公司,商业模式上对短期盈利压力较低,而可以考虑更长远的战略利益,包括:
1.信息安全――加密性可以防止信息泄露、篡改等。
2.信息共享――由于区块链不能任意删改记账历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可以迅速按自身体制及发展情况建立地区性反洗钱、反欺诈等黑名单。
3.接受小额支付――CIPS第二期仍以大额支付为主,但广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及中小企业更迫切需求小额支付,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在别国工作换汇、电商贸易等。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可以在有效成本的前提下,允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享受到人民币金融基建的便利。
4.降低中介成本――CIPS区块链方案可以让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等非银行机构对接,避免叠床架屋式的重重中介环节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