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的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团结的意识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1

一、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地域性

不同的民族部落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文化是教育之源,因此,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往往是扎根于这些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之中,并不断吸收其养分和精华的。相关部门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体现其浓厚的地域色彩。

(二)分散性

自秦以来,我国版图虽然发生过演变,但是各族人民相互之间的交往、流动却从未中断。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流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居住格局。这种分散式的居住格局势必会造成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散落在各处,难以真正建立起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新资源观。

(三)传承性

从维系族群的归属和生存终极意义来看,各民族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成员共同认可的共识,并通过习俗、节日、代际之间的言语口授等将这些共识世代相传。在众多的共识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各民族最为重要的共识教育之一。实践中,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是世代相传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各异而已。因此,传承性是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通俗性

通俗性作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最鲜明、最广泛的特征,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价值选择、少数民族习俗、节日、服饰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潜在载体;其二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特有的生活化特征,如妈祖文化,妈祖短暂的一生虽然未曾留下任何著作和思想体系,但是其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成为沿海人民心中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1〕。可见,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蕴藏在现实而鲜活的生活细节之中。

二、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保护意识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缺乏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没能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更加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也未形成与使用者良性互动的整合模式,致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其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未能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本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认同感。

(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

长久以来,有些学校在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安排教育实践活动和编写相关教材时,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未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将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事实上,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里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是相关部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关部门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落后、各自为政等问题,这就使得其在整合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序协作、默契配合的良性局面,造成不少珍贵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至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需要相互配合的共建单位协作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确定整合目标,在整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三、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

形成的各种因素都得到有效激发资源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类型,涉及两个主体对资源的看法和态度,即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和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笔者认为,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是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事实上,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也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落脚点就在于民族地区非资源整合人员和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能否跟得上。因此,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首先,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亲和的服务技能。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既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险的精神,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切入点,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专业、务实的服务,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其次,要重视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议程设置、普及共识等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提升民族地区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

(二)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且价值巨大,然而在加强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中,忽视民族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2〕。因此,我们要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尊重民族差异,从该地区受教育者的生存环境和特有文化出发,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首先,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具有特殊性,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脱离出来,开设单独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定期举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要鼓励、动员更多的民族地区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主体的资源意识。其次,我们要树立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先进典型,并要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可推行、可普及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以强化人们的资源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对整合效果较好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奖励,以保证这种整合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三)积极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2

学校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工作方案,确立了依托初中历史中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及政治课中的《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等课程内容开展初中课堂民族团结教育。高中民族团结教育主要围绕《思想政治》中的《处理民族团结的关系: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宗教政策》、《我们的民族精神》、《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等课程内容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高一还专门配备了《民族常识》专用课本,纳入历史和政治课教学。各学科老师立足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民意识培养,努力挖掘并发挥学科民族团结教育功能,使课堂教学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

中学不同年级的政治与历史课中均有民族团结的专题内容,基本形成了民族团结的基本教材体系,其课程安排按课时要求设置,是比较合理的。《民族常识》专用课本可作为学生学习“民族团结教育”知识的必要补充,按照学生自读与教师选讲的原则进行。我校结合与五顷塬接壤且有一定数量的回族学生实际,通过调研了解并结合国家民族政策开发了《XX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现正处于试行的阶段。学校尚没有开展过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专题优质课评比,历史、政治优质课评选时有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例参与,没有设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的课题。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其它形式、途径与方法

我校每学期都举办以“温暖社会、关注老人”为主题的赴五顷塬回族敬老院的慰问演出活动,并开展以卫生清洁和关爱回族老人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会,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定期带领学生参观故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

三、政策机制保障情况

学校尚没有专门聘请民族团结教育顾问,也没有参加过有关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培训,目前还没有民族团结教育课专业的教师。民族团结教育教学内容一直都纳入相应的考试范围,也是考试的重要考点。教育行政部门一直都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督导评估工作,对我校主要是看校园文化建设是否有民族团结的主题,回族学生教育权利是否有保障,民族习惯是否得到尊重等;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办公经费,回民学生的清真灶建设经费来自于统战部的专项经费。民族团结校外宣传主要通过标语宣传和文艺演出宣传,效果较好,特别是文艺演出,受到社会好评。

四、建议采用高质量的的系列专题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3

关键词: 内地新疆高中班 英语教学 民族团结

一、内地新疆高中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当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不仅关系到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关系到民族团结。我们学校自2000年以来一直承办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对于内高班学生来说,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教育工作。科学地解读当代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与意义,准确把握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是我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长期化、规范化的前提。

(一)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

关于民族团结的主要含义是指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睦相处,互助合作和联合奋斗。尽管对于“民族团结”的科学内涵,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共同点:首先,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到不同历史阶段,民族团结的目标、内容和形式都是不同的;其次,民族团结的产生和形成是需要有条件的,要有一致的各民族之间根本利益和目标,有一致的各民族在实现共同利益和目标过程中的协作等;再次,民族团结要求各民族人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这个内涵意义尤其适合于内地新疆高中班。

(二)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

在内高班英语教学中,学生是主体。国家与学校致力于培养建设国家、建设新疆的有用人才,国家制定了适应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目的是维护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睦。

1.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民族团结、实现人与人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都是重要内容。在统一的国家中,在平等的基础上,各民族通过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实现彼此的和谐发展,这正是民族团结对于和谐社会的体现。

另外,民族团结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首先,我国历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且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这就要求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其次,民族自治地区蕴藏着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处理好这层关系;最后,影响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和谐的负面因素存在的长期性,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和境外分裂势力的长期存在,给民族关系的和谐与社会和谐带来了威胁。通过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基本知识教育、民族团结政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民族团结观,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2.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铺垫

内高班学生应当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努力使自己成为建设新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建设的接班人。通过一系列的民族团结教育,能够加强内高班学生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教育,从而认识到当前民族团结的书面来之不易,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通过深入的民族政策讲解,帮助内高班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在处理民族关系时的科学措施,进而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决定。因此,把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始终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是培养新疆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

二、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围绕民族关系中的热点问题,本校有效地开展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得到显著增强,实现校园的和谐与稳定,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然而,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为教育方法不合适等。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校往往把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仅仅视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忽视作为教育活动最重要的一块。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目标的认定只有兼顾这两个方面,才能体现出科学性,才能实现民族团结教育的导向价值。

另外,教育教学方法不适合内高班学生。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要取得实效,教育者必须不断结合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形式的发展,在方法或手段上加以创新。目前,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表明,在方法的选取上,我们存在缺乏创新的问题,导致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方法呈现滞后性。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需要有理论的教育和引导,但更需要发自内心的价值认同。教育者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选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应当在不同方式的基础上,设计出明确的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三、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学生的来源日益多样化。据笔者调查,目前本校的领导和教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产生了自我淡化民族团结教育的不良倾向。具体地讲,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本校部分老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不够,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教育的效果不理想;二是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往往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并负责,导致这些教育者不能够真正地将民族团结教育结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进行;三是有些教育者认为不必哉姑褡逋沤峤逃。这些错误认识导致教育者自我淡化学生民族团结教育,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学生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教材建设呈现滞后性。

在不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逐渐发现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依然存在着滞后性。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家明确要求民族学校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而对于其他性质的学校没有做明确的规定。因此,很多其他学校在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建设方面显得相对滞后,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少涉及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内高班的民族团结教育已经由教育部与国家民委联合编写了相应的教育教材,如果缺乏统一标准的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那么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会没有具体可供参考的范本,这就会使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形势变得艰辛。

(二)内高班学生对民族团结教育认识不统一。

近年来,教育部加大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力度,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内高班学生的英语课上增加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尽管有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民族团结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组织实施者和领导管理者之间认识的不统一。往往是教育部门对内高班学生民族团结教育高度地重视,可到了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当中,却不能执行到位;其次是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不统一;最后是学校内部不同的教师对于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不统一。

四、对内高班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

鉴于以上对于内高班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知对内高班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校的内高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对民族问题的独立思考意识和判断能力,尊重不同民族学生的文化传统和习俗,培养学生热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应从这些学生抓起,对他们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是必要的。这种必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高班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以本校的调查为例,新区一中是苏州唯一一所内地新疆高中班的承办学校,肩负着培养新疆的建设者、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学校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交往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发挥了两地学生了解和交流的桥梁作用,为促进两地学生之间和睦相处及相互学习提供了条件。同时我们应看到其存在的不足,不同民族学生共同生活,难免会在民族文化方面产生差异,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多哉沽降匮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法,民族知识的获取大部分是通过课堂教学得来的。教师应该站在一定高度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民族团结的观念,从理论上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讲授,潜移默化地渗透民族知识。除此以外,学校也应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可以开发出适合本校特点的教材,以此进行民族知识的普及与教育。

另外,除了以课堂为主要方式的知识传授外,学校的民族团结还体现为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能够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展缘拿褡逋沤峤逃具有时效性和集中性。

(二)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应该多样化。

在承办内高班教育教学任务的学校里,汉族学生与少数民族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样的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必要的,班级与班级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方式,具体表现为开展联谊活动、举行节日欢庆会、互学语言等。另外,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习惯、信仰不尽相同,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也是重要的方面,而文化上的共同取向则是各民族共有的,所以各个班级应该以文化为导向,围绕民族文化展曰疃,最终形成以教师带动班级,以班级带动学校的模式,只有这样,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才能真正有效实施起来。

五、加强内高班学生英语教学中民族团结教育的策略

本校教育承担着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笔者深刻意识到应该将民族团结教育应用于教学实践,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一)密切关注现实,实施启发教学。

当今社会一直在强调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关注现实。任何事情、任何理论如果脱离了现实,那么探究就毫无意义了。对于高中英语教材来说,可能很多人认为与民族团结的关联性不大,其实只要我们有心,很多文章、很多话题都是可以关联到民族团结上来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主线,整合教材,在整体感知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启发学生,使学生产生共鸣,最终达到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详细分析来看,将民族团结教育寓于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与时俱进地关注学生的发展,让课堂充满智慧,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师,具有自己的教学特色,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二)真正注重实际,确保教学得法。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儿童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个体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等形式,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的知识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也就是说,如果教师讲解的内容不能和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完全理解新知识,所以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

对英语教材中体现民族团结的知识点或者与民族团结相关联的知识,我们要深入浅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用对话、故事、表演等形式给学生讲解,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入本课内容,学生也容易接受,这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的就会更好地达到。

(三)切实创设情境,充分联系现实。

对于英语课堂而言,创设情境就是要将学生引入一定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情境适应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传统课堂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教育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即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学习。情境课程应用于整个教育领域,对于英语学科来说,情境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它的一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有利于适时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开展,一举两得。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考虑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样教育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教育也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更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联系学生的学习环境,拓展新疆历史的发展,使学生明确自古以来新疆就和汉族地区进行友好交流,这种传统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从而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树立起要为民族之间的团结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勒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立辉,王艳.论民族团结教育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57-58.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4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心理;运用

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14-02

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是实现“民族整合”与“民族国家建设”的重要途径。经过近三十年的推动,可以说,我国的民族团结教育在增进各民族间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认同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我们也看到,只注重理论与政策宣讲的民族团结教育存在形式单一、内容虚化与效果流于形式等弊病,在活动形式与手法不当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受众的心理抗拒,并且在实际效果上无意识地造成民族之间的心理隔膜与心理冲突。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与运用民族心理学相关理论建构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重视民族心理的必要性

民族心理是全民族成员在共同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所产生的共同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民族心理包括民族认知、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性格、能力、自我意识和民族的社会心理等基本内容。民族心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稳定性,其一旦形成,就会通过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如生活习俗、道德行为、生产行为、交往方式等得以表现。我们认为,民族团结实质上是民族间和谐互动、建构良好族际关系的过程与结果,其作为多民族社会一种重要的族际交往方式与结果深受民族心理的作用与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布林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之时,他会处于一种动机唤醒状态,这种状态驱使个体去试图恢复他的自由。这种动机状态是人们对其行为自由减少的一种反应,也就是一种反作用力,布林称之为‘心理抗拒’”。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抗拒时,可能会产生这样几种效果:(1)被禁止或可能被禁止的自由行为的吸引力反而增强;(2)直接从事该自由行为;(3)通过暗示来恢复自由;(4)敌意和攻击性情感。布林认为,人们产生心理抗拒以后,将会影响态度的转变,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方面。布林的心理感应抗拒理论告诉人们,如果宣传说服不当,要求人们不准这样、不准那样,使人们产生了自由或自由感被剥夺和侵犯的感觉,非但不会转变态度,而且会产生心理抗拒和逆反心理。因此,在我国,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一种在国家层面上推动的社会事业,在具体工作中聚焦民族心理,建构民族团结的心理基础,预防因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民族心理抗拒现象的发生是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与研究的重要途径。

二、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民族心理因素

1.民族意识。民族意识是民族族体产生与族际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动,是民族心理的核心内容,是民族认同感、归属感、自尊心、自豪感、凝聚力的集中表现。具体来说,“民族意识是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的自主性、独立性、整体性等诸方面及个体的民族相属性的认知结果,民族意识是认知结果或者心理经验在一定条件下的部分再现。这种认知结果指导着各个民族成员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方式”。从民族意识产生的根源看,社会环境的多民族分布、民族文化的差异、民族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地缘因素的影响、突发事件的应变等都是民族意识产生的条件。但是,从民族意识心理经验发生的本源看,它主要起因于人们对自身所属民族的认同和对他民族的辨异的认知过程和心理体验结果,即差异性的存在或者差异性对待是民族意识产生的最终源泉。民族作为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文化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避免狭隘民族意识的产生,我们认为必须承认客观差异性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避免对受众差异性对待是基本前提,即对民族团结对象族体属性和族体地位的认可,持公正平等的教育态度,力求让受众理解民族的共生属性及逻辑结构,在承认差异性的基础上,实现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避免民族团结成为针对少数民族或者汉族一方的教育才是民族团结心理的坚实基础。正如查尔斯·泰勒所指出的:“如果得不到他人的承认,或者只是得到他人扭曲的承认,也会对我们的认同构成显著的影响。”其“对人造成的伤害,成为一种压迫形式,它能够把人囚禁在虚假的、被扭曲和被贬损的存在方式之中”。

2.民族认知方式差异。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认知主体本身的价值、情感、人格以及其他外在的社会文化都会对人的认知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从人的心理结构讲,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总是建立在一定心理结构——即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具有不同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个体或团体如不同的民族团体,无疑会具有独特的认知方式”。因此,虽然人类群体本身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性,但是在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因素的直接作用下,人们在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上又具有文化上的差异性,这也决定了不同民族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性。所以要使民族成员接受某种事物或理念,就必须分析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我们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也必须分析不同民族认知方式的差异,采用灵活的方式和手段,使民族团结理念纳入不同民族认知框架内,并成为族际交往过程中交往态度的自觉选择。

3.宗教心理。宗教作为一种建立在对某种神性物信仰基础上的文化体系,其最大的特征在于其可以在信徒心理上形成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是伴随着净化、升腾和自我慰藉的内心感受和精神体验,其包含了多重精神功能,它既有抚平人们对于未来世界的迷茫而产生的焦虑,同时也因神性物的神圣性、思想的稳定性、目标的崇高性、行动的积极性、心理的认同性和感情的亲近性等特征对信徒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调节,而宗教的心理调节功能使宗教跨越其本身的范畴对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每个领域的不同层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为民族的形成提供了强大的黏合力,它使许多民族、文化以及群体得以有效的整合,正如戴维·波普诺所指出的:“除家庭之外,没有任何别的设置能像宗教那样,有效地帮助人们解答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也没有一种设置能够像宗教那样成功地创造出一种强烈的忠诚感和参与感。”因此,我们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认识不同民族宗教心理的差异,在尊重民族与宗教情感的基础上,寻求不同宗教在交往理念上的契合点,在不同群体间构建一种对和谐交往的忠诚感与参与感,从而将宗教资源作为社会资本引入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充分利用宗教在凝聚人心、整合社会、稳定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民族心理学理论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1.涵化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涵化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加拿大心理学家J.W.Berry认为:“完整的涵化概念应综合概括两个或两个以上文化群体成员因接触而发生文化和心理两类变化的双重过程。该概念应包括两个维度:一是在文化层面或群体层面上的涵化,即文化接触之群体在社会结构、经济基础和政治组织等方面发生变迁;一是在心理层面或个体层面上的涵化,即卷入文化接触之个体在言谈、衣着、饮食等方面的行为、价值观念、态度乃至认同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卷入涵化的民族群体的认同包括两个维度,一是保持本群体传统文化的倾向;二是参与主流社会活动与主流文化群体交流的倾向。Berry认为“这两个维度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对某种文化的高认同并不意味者对其他文化的认同就低”。涵化策略是个体基于对自己群体文化和其他群体文化之喜好而对涵化互动所持的态度倾向,以及在应对日常跨文化实践中反应出的行为方式。Berry区分出了四种不同的涵化策略,即整合、同化、分离和边缘化。在四种策略中,“‘整合’策略优于‘分离’,‘分离’策略优于‘同化’策略,而‘同化’策略又比‘边缘化’策略好。”

文化涵化心理的分析视角与民族团结教育较为相关的是,在心理维度上,民族群体对涵化过程和涵化策略的态度;在行为倾向上,不同民族群体接触时社会行为的改变。我们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就需要引导民族群体健全民族文化涵化意识,而其中Berry提出的整合策略——引导民族群体在重视保持自己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尊重与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同时兼顾国家认同——无疑是最优途径。从我国以往的历史经验族际交往的原则出发,中国有一种体现和谐涵化的深厚传统,那就是“和而不同”思想,即在对待文化差异方面,追求一种既尊重多样性,又追求和谐共生的理想境界,这意味着保持自己的特色并积极参与到更为宏观的整合当中。正如先生在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2000年中期会议上所言:“文化的自我认识、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和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共生理念以及达到‘天下大同’的途径,这是中国传统的经验里所一直强调的‘和而不同’思想的反映。”而且,健全的涵化意识,可以有效调节民族认同、族际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使三者和谐共生。

2.接触理论与民族团结教育。20世纪5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罗宾·威廉姆斯对美国不同地区的四个城镇的社会接触与民族态度做了调查,调查表明:民族之间的偏见与接触成反比,即个人接触越多,冲突就越少(偏见、歧视、敌意等)。由此推及的相互依存的观点则从历史、现实的资料出发,指出种族间的暴力很少会在相互依存已经变成制度化的地方爆发。相关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接触理论。接触理论认为“对抗的社会群体(文化认同、语言、信念、肤色、国籍等)中的个人之间更多的接触倾向于消弱他们相互所具有的消极刻板印象,并减少其相互反感与不相容,从而通过使人们相互间更愿意平等的交往来改善群体间的关系。简言之,更多的接触意味着更少的民族或文化冲突”。

在我国,由于传统社会跨地域和跨阶层的流动与交流相对较少,很多民族间交往与文化互动大多停留在表层,或者是“印象”层面,这就造成不同民族间文化认知与理解的浅薄,甚至存在民族之间的文化偏见和文化定势。在一定情况下,还会造成民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正如有学者指出的:“不同的文化在价值观和信仰方面的重大差别,和在社交上传递同一种感情或态度时所使用的方式上的差别,都足以造成族际冲突。”因此,我们认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我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深化民族交往的广度与深度,积极推进民族之间的文化认知与文化对话是必由之路。正如格罗斯所指出的:“种族与宗教上的排它与孤立,不能促进社会进步、创造出更伟大的新文明,相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往、联系、对话和互相影响才是促进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伟大杠杆。”

3.民族发展意识与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在多民族构成的国家内,由于民族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各民族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心理诉求与心理倾向。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是民族共同体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民族生产与生活的积极性源泉。在族际交往中,这种心理诉求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以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存在正反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民族发展意识与发展心理能够激发民族群体的进取意识和凝聚民族群体的力量,为本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在非科学利益观的主导和非法势力的诱导下,民族的发展意识与发展心理很可能演变为狭隘的利益观和导致整个民族群体被剥夺心理的产生,这对于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和民族社会的稳定会造成难以逆转的困难。在影响民族关系发展的诸因素中,因民族发展差距与发展心理得不到满足而缘起的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矛盾、摩擦增多的民族问题也是影响当代我国民族团结事业的重要因素。正如许多西方社会学家所认为的那样:“在一定程度上民族矛盾的实质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那些被认为与种族、民族有关的特征,往往更直接地与阶级、区域和其他社会条件有关。”因此,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一定要顺应民族的发展意识与发展需要,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使各民族在互惠互利、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和谐共生。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5

根据集团公司《XXX发《2017年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实施方案》的通知》(宁XX党字﹝2017﹞34号)文件要求,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四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促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XX”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XX运营服务工作,分公司全体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狠抓民族团结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民族团结之花在我校处处开放。现将2017年度分公司民族团结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使教育活动深入人心 

为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分公司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及时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周密安排部署,突出“抓学习、求团结、树典型、结对子、思稳定、求发展”的主题,使教育活动富有成效。分公司党总支通过召开民族团结工作会议、专题学习会议、制作民族团结展板、到联点帮扶村发放宣传彩页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二、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团活动日”“双帮”活动为载体,不断把民主团结教育活动推向 

分公司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团活动日”为载体,寓民族团结教育于党员学习教育之中。2017年5月17日分公司组织管理岗职工到青海省民族团结教育基地-青海省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2017年5月23日上午,四分公司党总支书记张明带领分公司五级管理岗党员一行18人到湟源县波航乡下台村开展节前双帮入户慰问活动,此次慰问活动,分公司不仅为困难群众带去了自筹的过节食品,还为下台村的困难群众进行了普法、民族团结和安全常识教育,并为村民们发放了普法、民族团结、安全常识宣传单,逐一向村民们讲解了普法、民族团结和安全常识知识内容,耐心的回答村民们提出的每一个疑问;2017年5月26日组织全体党员民族团结专题学习动员会,由党支部书记向全体党员进行党的民族团结政策理论知识和涉藏维稳思想进行宣传教育;分公司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全体管理岗职工切实增强“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五个维护”意识,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基础,充分认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民族团结进步的思想深深地扎根于管理岗职工的心中,自觉维护祖国 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西宁XX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开展困难帮扶活动,增进各民族的交融 

分公司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困难职工帮扶活动和双帮活动。深入帮扶困难职工,困难群众,切切实实为职工,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完善分公司困难职工帮扶档案,加强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力度;对精准扶贫帮扶村湟源县波航乡下台村9户贫困群众爱心捐款及发放慰问品。 为困难职工组织开展爱心捐款活动;组织职工参加《青海省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减轻职工个人医疗负担,解决了因患重大疾病给员工家庭生活带来的沉重负担;慰问生病住院职工和慰问亡故亲属;为丰富各族职工支业余生活,4月20日组建四分公司合唱队,积极倡导分公司各族职工在歌声中工作,在工作中唱歌,陶冶心情,释放压力,努力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工作氛围。合唱队的组建不仅可以让各族职工们学习到演唱技巧,更可以丰富各族职工们业务生活,成为职工们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各族职工积极进取、勇于拼搏的团队精神,促进分公司民族团结建设

通过一系列长期性的活动开展,使分公司民族团结蔚然成风,少数民族和汉族职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分公司的营运、安全服务工作。今后分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一如继往地将民族团结教育推向深入,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民族团结的意识范文6

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的 “金种子”在各民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校园精彩绽放,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民族团结案例资料,提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案例一

“和不同民族的同学天天生活、学习在一起,朝夕相处, 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珍视这来之不易的民族大团结。”这是州教育局举办全州中小学师生“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手抄报、征文评选活动时,东乡县幸福学校的学生们在自己作品中展现的内容,字里行间表达出了他们对于“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愿景。

在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活动,是我州教育系统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州教育系统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爱国主义与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争做民族团结的传授者和践行者,不断筑牢中 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加强机关干部职工对民族理论政策的教育学习,使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成为民族团结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监督者, 州教育局在办公楼醒目位置制作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画报,向各科室发送“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宣传画, 在LED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民族团结宣传标语和民族政策, 并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和全州教职工参加线上“临夏州首届民族政策法规知识网络有奖答题活动” 。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民族团结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动形式,做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工作,使民族团结意识深深植根于学生们的心间。在校园中开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栏、办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黑板报;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手拉手、交朋友”活动, 各民族师生相互畅谈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礼仪礼节,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让民族团结的 “金种子”在各民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民族团结教育之花在校园精彩绽放,铸牢了我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基石。

案例二

x月x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民路街道新城社区和新民西街社区联合邀请了80余名社区女性居民、结对亲戚和环卫工人等,举办了“巾帼心向党·爱传千万家”庆祝“三八妇女节”主题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好了插花用的原材料和工具。在听了花艺师的步骤和要领讲解后,居民们兴致勃勃地学起了插花,在花艺师的逐个指导下,信封花篮、手提花篮一步一步地成型了。

据新城社区党总支书记毋启瑜介绍,社区提出举行这一活动后,新民西街社区就和他们取得了联系,就这样两个社区合在一起搞起了活动。

据介绍,此次活动两个社区购买了插花、花篮和工具共计5000余元,可制作110个花篮。

案例三

“老哥,我们来看你们了。”2月23日早上,排祖拉·艾比布拉刚从新疆且末县回到库尔勒市,就带着家人来到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喀拉墩村,看望结亲户王福来和他的老伴儿李想。

一见面,两家人的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老哥,过年忙,没顾上来看你们,都好吧?”“好呢,放心,你来回跑也辛苦!”过年没能团聚的一家人围坐在桌子旁,一边吃着花生,一边聊家常。

排祖拉曾经是王福来的房东,现在他们是结对亲戚,更是情同手足的好兄弟。排祖拉今年57岁,是一名长途汽车司机,每天往返于库尔勒市和且末县之间,他的妻子努尔依马尼·达吾提是一名环卫工人。

王福来说:“排祖拉夫妇的收入并不高,不但要抚养两个孩子,还要赡养体弱多病的母亲,平时来看我们还总给我们带礼品,太谢谢他们了!”

今年68岁的王福来夫妇,xx年前随女儿一家从河南来到喀拉墩村,租住在排祖拉家。“刚来的时候,因为年纪大,好多工作都干不了,我就在工地上搬砖,收入不稳定。”王福来告诉笔者。

“排祖拉家做好吃的,都会给我们端一些过来。前年和去年,我和老伴儿先后受伤,他们就把房租免了。”李想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家人的感情越来越深,王福来和排祖拉更以兄弟相称。

20xx年,排祖拉要在自家果园里盖房子,王福来夫妇就停下手中的活儿,到果园帮着搬砖、运沙子、做饭,忙前忙后。“房子盖好了,我们没时间过去,老哥就帮着看房子。电卡、水卡我也交给了他们,有他们在,我们很放心。”努尔依马尼说。

回忆起两年前的车祸,王福来哽咽着说:“老伴儿因车祸进了医院,可我手头没有钱,无奈之下,我想到了排祖拉。排祖拉得到消息马上赶到医院,及时交上了医疗费。住院期间,排祖拉忙前忙后;出院后,排祖拉更是一天跑几趟,送饭、送药,照顾了一个多月,直到老伴康复。”

20xx年9月,两家人在村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结成了亲戚。他们常来常往,更是亲上加亲。

今年,排祖拉一家打算陪王福来夫妇回一趟老家,“我和媳妇商量好了,全部车费我们出,陪老人回去看看。”排祖拉说。

喀拉墩村村干部阿布来提·买合木提说,他们的故事影响了村里的各族群众,越来越多的村民说,要像他们一样,和自己的结亲户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案例四

“妈妈,您身体还好吧?明天我休假,回去看看您……”2月24日下午,忙完手头的工作,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局干部徐海亮拿起电话,打给远在140公里外的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牛圈子沟村的哈萨克族妈妈卡孜帕。

今年45岁的徐海亮出生在牛圈子沟村的一个兽医家庭,从事兽医工作的父亲徐万生与牧民巴旦一家关系甚好,谁家有了喜事或困难,两家人都要坐在一起商议,朴素的民族情谊在两个家庭中“生根开花”。

徐海亮小时候,家里买的小羊羔都交给巴旦照料,家里想改善伙食,做些肉食时,就从巴旦家里拿。巴旦家的孩子多,粮食不够吃,徐万生就将自家的米面分出一些给他们送去。尽管当时巴旦和爱人卡孜帕有了3个儿子,但看到年幼的徐海亮可爱活泼,还是动了认亲的心思。两家人还为此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哈萨克族认亲仪式,自此,徐海亮有了一个响亮的哈萨克族名字“木萨”。一年秋天,徐海亮出了荨麻疹,巴旦夫妇格外上心,听说山里有治疗荨麻疹的草药后,夫妇俩骑马进山四处寻找,带回了对症的草药。

40多年过去了,如今,徐海亮的父亲徐万生和干爸巴旦都相继去世,而两家的情谊却一直延续了下来。一有空,徐海亮就会带着家人去看望卡孜帕一家。从2011年开始,连续8年为老人送去冬季燃煤。

如今,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平时虽然都忙于工作,可两家人一直相处得十分和睦。逢年过节,两家人都要在一起吃团圆饭。“卡孜帕是我的姐姐,我们姐妹俩经常唠嗑,现在我们就希望两家的这份亲情一直延续下去。”徐海亮的母亲张秀香说。

让徐海亮感动的是,这几年每到春节,卡孜帕都让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小儿子带上一只羊去徐海亮家看望。“用我们哈萨克族最尊贵的礼节,延续我们之间的亲情。”今年72岁的卡孜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