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1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系统设置;优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U29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系统前期设置的优化和建议
1.1 优化工程筹划
轨道交通表现在交通与土地使用互相结合,交通与经济互相适应,交通与环境互相协调,交通与社会互相促进,以及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的紧密衔接。地铁车站是轨道交通中非常复杂的一种建筑物,它的设计往往以规划阶段就应予考虑。比如车站和线路的敷设形式、换乘方式、接驳点的位置等。对轨道工程及以后的运营效果、服务水平、经济效益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也关系到未来工程的可实施性。地铁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周期长、施工难度大、投资费用高、改造难度大等因素,使得车站形式及换乘点的设置在路网规划时,就应该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尽量避免留下难以弥补的失误。才能使轨道交通具备人性化、捷运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基本特征,提供“畅达、安全、舒适、清洁”的交通服务。
1.2 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在项目的设计阶段就应创新理念,从系统规划、人性化设计和科学管理三个层面进行方案设计。对车辆段,广州地铁从3号线开始就不再重复以往“一线一段(车辆段)”的建设模式,而是根据车辆检修的不同层次,担当车辆厂架修的车辆段和仅承担车辆定修等的停车场经过统一筹划和集中设置。对主变电站,以后广州轨道交通将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基本网络中的10条线路受电点通过规划优化后,只需建设10座110Kv 变电站就可以满足要求,与分线建设时减少6座以上。通过优化设计,减少了车辆段和主变电站的设置数量,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了工程造价,有利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但110 KV 变电站的设置位置、安全隐患、噪音、辐射对周围环境影响,还需进行广泛比较研究。广州地铁3号线缆塘变电站设置在番禺区人烟稀少的地方,是典型个案。
1.3 体现“以人为本”,完善车站功能设施
(1) 随着社会进步,关爱残疾人、方便残疾人出行的理念己经深植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每个车站都相应设置残疾人专用电梯、残疾人专用通道,以及铺设方便盲人行走的盲道,都已经付诸现实。
(2) 导向标识系统规范化。为避免以往单线建设中运营服务标识不规范的现象,满足乘客信息化、人性化的服务要求,广州地铁设计总体明确了导向标识系统布置方案,要求各站设计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如导向标示符号、设置位置、设置数量等都有具体要求。这在换乘站引导客流十分重要。
(3) 设置自动监视及自动报警系统: 为了保证地铁的安全运行,每个地铁车站都装备监测及自动报警系统(Fire Alarm System,FAS)。FAS对于确保地铁的安全以及正常运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地铁各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FAS系统保护的具体对象是全线车站、主变电所、车辆段及通信信号楼。地铁FAS 系统是一个高度可靠的系统,接线简单,组网灵活,容易维修和扩展。指挥控制中心(OCC)有全线示意图,能监控全线的报警情况。它能对每个车站上的所有消防安全设施进行扫描,搜检,在连续不断地进行基础分类后,便可确认这些设备的特征、位置,所处的形式与工作状况。
(4) 每个车站都具备无线电通讯设备和有线通讯紧急电话,车站工作人员和地铁司机可通过无线系统或有线电话向控制中心传递事态信息; 还有站台内的CCTV 视频传输系统。车站内应装设全方位的监视器,实时收集站内各方位视频信息,不能出现有地铁发生火灾、爆炸、毒气而控制中心不知情的情况。列车上还配备有紧急报警按钮,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事件时,乘客可迅速按压此按钮通知司机。
(5) 车站装修防火材料: 每个地铁车站内装修材料均采用阻燃材料,如地面石材、墙面搪瓷钢板、铝合金吊顶,还有钢质防火门、铁制风管、欧文斯保温材料,均从本质上减低了火灾发生机遇,确保地铁运营安全正常。
(6) 自发光疏散指示安装: 地铁发生意外导致紧急断电,在突如其来得黑暗状态下人员极易发生混乱,造成伤亡。在断电情况下能持续提高光源十分关键。自发光疏散指示系统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些安全标志在完全失去光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利用自身的蓄能发光,以便乘客在漆黑一片中找到逃生的方向。
1.4 优化施工工艺,降低车站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1) 地铁车站大都设置在人流密集的闹市区,车站施工对市区交通、周围居民都有影响。在车站设计时如何考虑施工工艺,如大力推广管线非开挖技术和逆筑法、盖挖法等施工方法,压缩施工作业面以及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道路的占用,从而降低对交通的影响。是必须注意的。根据广州地铁车站施工经验,可以做到明挖车站施工占用道路控制在2年以内,盖挖或逆做法影响交通控制在l年以内。
(2) 加强施工期间的交通管理措施。与交通管理和研究部门制定交通疏解的相关对策和实施方案,如调整局部道路网络布局、地区交通渠化、加大交通管制力度等,以分流交通、疏解交通,减少施工区域交通矛盾。
1.5 新技术、新装备在车站机电设备安装中的推广应用
(1) 屏蔽门: 屏蔽门的成功安装,不仅使车站的空调能源消耗有效地减低了30%,平均每天可节约约35 万度电,取得了明显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效果。同时由于大大减少了空调机组的装机容量,使地下机房的总面积减缩50%,从而也极大地减少了土建投资。两相比较,因建设屏蔽门而增加的投资不出三年便可全部省回,而其继续产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将会是长达百年。但有效减低屏蔽门设置、安装工程费用和产品国有化,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2) 刚性接触网: 柔性接触网因金属疲劳而导致安全事故,且在没有任何先兆、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会突然发生。因此日常检修、维护保养的工作量非常大,这是一种典型的“ 平买贵用” 模式。与柔性网比,刚性网不仅大大改善了地铁列车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更大的效益在于: 一个国产刚性网的全新行业被培育成长起来,这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市民乘客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而言,可说是功德无量。
2、轨道交通建设的建议
2.1 对于准备新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要在做好轨道交通路网的同时,对轨道交通路网的车辆段、主变电站、换乘节点车站、集中制冷站要深入研究。充分、合理地考虑这些设施的布局和预留,对于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地质、城市管线对地铁车站的建设有重大影响。在以后的轨道交通物探中,相信随着物探设备的不断改进,从业人员经验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物探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物探资料一定会给线路设计提供更强有力的保障。建议建立有桩建筑、地下管线等资料库,可允许地铁建设利用时使用。
2.3 地铁轨行区限界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丝毫马虎。车站设备布置和管线系统设计时,应特别标明轨行区限界,现场施工时应根据情况结合所选用的材料设备的特性,复核轨行区各管线的位置,必须非常清楚本专业设备管线安装的界线,避免设备安装超界现象,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结束语
总之,轨道交通工程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专业门类复杂的大型的市政设施。只有从根本上了解机电系统设置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对以后轨道交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浅谈设备安装工程功能的源头控制[J].安徽建筑,2007(0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土地控制规划 综合先进性 国产化 骨干交通 思考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及城市机动化的高速发展期,在城镇化和机动化的双重作用下,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发挥的瓶颈。而且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无论是城市日常出行总量,还是出行距离都将大幅增长,城市交通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自1998年以来,伴随着车辆及机电设备国产化政策的实施,我国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正逐渐进入一个建设高峰时期,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计划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这其中有8个城市,12条线路,总长达310km正在建设之中。另据初步统计,自2005年至2010年,全国还将建设500-600km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可以说,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热度日益升温。
尽管在过去近40年的建设历程中,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从前期规划、设计研究、产品制造、施工安装、咨询监理,到建设管理、运营管理、投资融资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技术上的进步。但笔者认为:面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冷静思考。现就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阐述个人观点,供同行参考。
一、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土地控制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局限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而且在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发展上也将起到重要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节约土地资源,维持城市中心区活力,引导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土地开发等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
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要有土地控制规划作支持。在线网规划完成之后,对线路、车站、车场、附属设施的用地进行规划控制,给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沿线的土地使用性质进行调整,使大容量交通方式引入后,对周边土地的发展起到刺激和引导作用。另外,加强沿线土地控制,将有利于沿线土地升值部分能转化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去。
目前一些城市在编制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时,不重视与城市土地控制的衔接,造成两者相互脱节,缺乏联系,甚至是相互抵触的。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在实施时,沿线的土地已经规划他用,或已经批出,这样致使建造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来的土地增值往往直接给了土地开发商。
在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城市轨道交通,而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经济效益又不佳的情况下,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来的沿线土地升值却没有回馈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而,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同时,必须搞好城市土地控制规划,并加强沿线土地资源控制,以便对沿线土地能够很好地开发和利用,继而把土地升值资源转换成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本,又投入到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促使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良性循环。
二、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之骨干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快速、安全、准时、环保,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周期长、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机动性差,这些特点决定了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骨干交通。正因为如此,我国城市交通技术政策进行了这样的规定:以公共交通为主,在大城市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综合运输体系。
为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首先必须处理好与其他交通形式的衔接,这包括:公共交通、铁路、出租汽车、自行车和私家车。尤其是应该处理好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与协调。其具体措施包括:一是站点的调整: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及出入口位置,增加、改移或调整公交站点的位置。二是公交线路的调整: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敷设,调整地面公共交通线路走向,尽量减少与城市轨道交通平行的公交线路,同时加强为城市轨道交通输送和分解客流,避免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形成客流竞争关系。总之,城市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应该是相互补充、协调共处。只有公共交通等其他交通形式与城市轨道交通相配套,才能发挥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交通作用。
遗憾的是,目前许多城市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时,过分倚重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而缺乏系统网络的概念。这表现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重工期、轻配套工程,使城市轨道交通的初期客流达不到预测量,从而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效益。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线在新建成后的若干年内,尤其在网络没有形成前,只达到一条中运量的普通公交线的运能,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另外,为使城市轨道交通发挥出骨干作用,还必须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线网规划。因为线网不合理,比如线路走向不合适或换乘不方便等,就会造成没有客流、缺少客流、或不吸引客流,客流量小、运量小,就谈不上城市轨道交通的骨干作用。因而,结合城市的总体客运需求,合理布置线网,是发挥城市轨道交通骨干作用的必要条件。
合理票价也是充分发挥交通骨干作用的有效措施。应结合城市具体情况,研究票价对客运量影响。公共交通便捷,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合理运用票价的经济调节作用,解决好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能力与客运需求的矛盾,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处于主导地位。
三、 科学合理的工期与施工方法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投资大、工期长、专业多、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从客流预测到系统设计、施工安装及设备调试,都需要一个合理的周期。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以土建施工为主导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因而其土建施工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效率和经济合理性。
与一般的工业与民用建设项目相比,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因投资大、系统复杂,建设周期往往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涉及规划、市政、电力、环保等许多方面,建设管理关系比较复杂,加上受政策、环境、技术等风险因素影响较大,因而有些项目需要更长时间。这样,为了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在认真分析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如果不顾科学管理,追求宣传效应,一味压缩合理工期,势必会造成不良后果。要打造一个精品工程,科学合理的建设周期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各城市都在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对施工力量的需求是很大的,而有经验的有水平的施工队伍就那么多,因此,在选择施工方法时,需要结合施工队伍及施工环境情况等多方面考虑。比如,一条街几个车站,有一个明挖施工,其它几个站暗挖就没有多大的必要,车站附属设施如出入口、风亭施工时对地面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诚然,在地面交通复杂、地下管网密集的地域,暗挖施工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但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审慎选择。“地面静悄悄,地下热闹闹”,过分夸大了暗挖施工的优点。事实上,对于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地质状况,暗挖车站的造价、工期几乎超出同等规模明挖施工的一倍,而且潜在的安全风险也很大。
与世界上100多年地铁建设史相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还不算长,但我国的施工技术却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还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当然,在选择施工方法时也不能为先进而先进,必须考虑有无必要,必须考虑风险成本。
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的交通现状已十分糟糕,迫切需要建设大运量的城市轨道交通,以缓解日益严重的居民出行难的问题。然而大规模地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众多工地又会给本已不堪重负的城市基础设施雪上加霜,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方法。
四、 先进的设备需要先进的管理
目前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许多城市都希望建造世界上“最”先进的系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攀比现象。为提高技术与服务水平,追求先进,本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对先进性必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先进是相对的,不同价值取向对先进性的评价就有不同的标准。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今天很先进的东西,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成为落后的。比如各种自动化系统中所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在设备采购招标时,其配置往往是当时最高的。但等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刚刚过去不到1年时间,更先进的型号又推出来了。再比如车辆控制技术,前些年GTO逆变器控制技术刚刚推出时,许多项目不惜花高价也要上,但好景不长IGBT逆变器控制技术随后又推出来了,2000年许多项目还在争论是上先进的IGBT还上经济的GTO,这几年IPM控制技术又摆在了我们面前。所以,所谓先进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某项单一技术上,我们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摸高”。否则,我们将为了获得暂时先进的,而付出高昂投资的代价。
另外,要讲究综合先进。一个安全、快捷、乘客运量大、行车间隔小、票价低廉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就应该是一个综合先进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我们许多人都参观过莫斯科地铁。莫斯科地铁,由于建设年代早,所用的单项技术并不先进,甚至没有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而且还在使用变阻控制的车辆。然而,每天乘客高达900万,票价只有7戈比,发车间隔达到了90秒,承担了莫斯科城市客运量的45%。从这个效果看,莫斯科地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系统。事实上,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地铁系统,与莫斯科地铁系统有许多类似之处。这些系统由于建设年代比较早,所用的设备用现在的标准衡量都很落后,但整个地铁系统却在城市交通中发挥着骨干作用。
再者,应该意识到先进的管理比先进的设备更重要。任何先进的设备,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都会在短期内被更先进的设备所取代。单一设备的先进及单项技术的先进都是短暂的,而先进的管理却可以长期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任何先进的设备,只有通过先进的管理才能发挥其先进的作用。甚至不先进的设备,通过先进有效的管理,也可以起到先进设备的作用,上面介绍的莫斯科地铁,就属于这种情况。因而,先进的管理比先进的设备更重要。我们学习国外先进地铁时,学习其设备先进的同时,更应该学习其管理先进。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先进性不是取决于某个子系统的先进,而是决定于系统中最薄弱环节。而这些最薄弱环节往往还不是车辆与设备本身。众所周知,北京地铁一线与环线,是在非常困难的年代独立自主研制建造的,所用车辆设备基本是国产的,现已成功运营了30多年。而80年代之后我国各城市新建的线路,所用的车辆、机电设备很多都是引进的,在当时都是一流的,有的也已运营了近10年,但其主要指标都还没有超过或刚刚达到北京地铁一、二期工程的水准,如每公里载客量,总运量,发车间隔等。随着北京地铁八通线的建成运营,北京地铁每公里职工数也将创一个新低。这种现象至少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能的完全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且取决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网络形成需要20~30年的时间,与此同时,机电设备的寿命周期也差不多这个时间,所以合理选择适用的技术是非常有意义和迫切需要我们面对的一个问题。另外,引进的先进设备之所以没有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整个系统中的某些薄弱环节限制了这些先进设备的发挥。
五、 降低建设成本是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先决条件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巨大,往往是一个城市中最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京、沪、穗前几年修建地铁的综合造价,平均每公里超过了6亿元人民币,如此高的造价,是多数大城市的经济难以承受的,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持续发展。不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问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划就难以实现。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居高不下,笔者以为是指导思想使然。首先给城市轨道交通定位是什么?是“国力、市力”的综合体现,还是一种大运量的城市骨干交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应以解决交通需求为目的,不要以豪华、档次为目标。建设部81号文件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建设标准和工程造价高,是当前影响城轨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我国,城轨交通建设必须坚持按照安全、可靠、实用、经济和先进的次序原则,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标准和规模。高标准、高成本的项目要严格控制。
如何降低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的造价?除了通过提高规划、设计和施工水平,合理选择线路敷设方式、车站形式和换乘方式,采用科学的运营组织模式等措施,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以外,资源共享、社会化配套也是降低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传统的思维定式,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致使有些城市在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时,每条线都有独立使用的车辆段、控制中心、主变电站等“小而全”的系统。以车辆段为例,一个车辆段的维修工艺设备,往往需要几千万的投资,有些几百万元一台的设备仅仅服务于一条线路,根本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力,有些厂房车间也如此。如今发达国家已经将一些可利用社会资源服务的功能从地铁中分离出来。我国一些城市也已将地铁中一些后勤服务功能实现了社会化,并已经起到了显著效果。有条件的城市可以进一步尝试扩大资源共享,并推进社会化服务。显然,这是一条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好路子。
另外,降低建设成本需要进行投融资机制及工程项目管理改革。目前各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基本属于政府行为,由于建设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不独立承担债权债务,缺乏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观愿望(没有市场的压力)。只有当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方真正成为市场运作的主体时,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才会趋于理性。 因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融资模式及建设管理模式,应继续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并尝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这也是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
六、 国产化是强国之路
可以预计,未来的20年,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市场。笔者日前考察了某大国的车辆制造厂,所见所闻触目惊心,许多国际知名的车辆及设备制造厂的产量不及产能的一半,在造的产品不是为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就是为中国大陆建造的车辆或者电机与逆变器等主要设备,本国的用户少的可怜。毫无疑问,他们的眼睛正紧盯着中国这一巨大的市场。
目前在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车辆及主要机电设备,许多是从国外进口的,国家花巨资最终拉动了外国企业,解决了人家的就业压力。建了我国地铁,富了国外企业,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实。
上世纪80年代,有些城市由于大量使用了外国政府贷款,所以在车辆及设备系统的选择上受到很大限制,现如今许多城市基本上是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资金在建造城市轨道交通,因而设备选型完全可以按我们自己的意愿进行。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车辆及设备国产化的道路。
国产化工作,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基本政策,推行车辆及设备国产化的意义在于,加大民族工业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快民族工业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步伐,提升民族工业的技术水平与制造能力,增加民族工业的经济活力与经济效益,强化民族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以及相关地区的经济腾飞。同时,可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运营成本,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业持续发展。
国产化工作的具体步骤可以是:先引狼入室、然后与狼共舞,最终将狼赶走。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我国一定会形成一个系统完整、专业齐全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与机电设备的研究、开发、试验、制造的民族工业结构。冷战过后的各国关系,经济合作与竞争将成为主导,从这个角度看,国产化之路实际是强国富民之路!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技术 发展战略
Abstract: In the coming twenty years, the 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speed of our country would have been the fastest all-time. It is vital to constitute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adaptable in the situation of China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for a health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The authors attend the compil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the part content of the national middle-long d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egic planning research.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out the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of our country preliminarily based on the policy, industrials, and technologies etc., through the inspe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Keywords: urban rail transi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tratagem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经济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历史,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影响,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方法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企业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 技术发展趋势
2.1 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 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 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 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开展研发
1) 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应用于日本,目前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策略
3.1 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 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 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 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 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 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 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 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8) 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网络规划
1) 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 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 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经济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 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 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 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 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方法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影响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 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4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施工过程;安全问题;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及管理具有相当强的专业性,其设备构成较为复杂,加上城市轨道交通承载的客流人数较多,需要在其施工组织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因此,分析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中出现的不全因素,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1 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通过将车辆固定于导轨上,借助轮轨,针对客流人群采取的客运交通方式的统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建设速度较快。如南京轨道交通,现阶段建设里程已经突破了400km,拟建城市数量也在逐步扩展中。城市轨道交通管理涵盖了施工组织、客流分析预测、运输、车站组织、轨道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要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尤其需要在其施工组织阶段强化施工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的安全高效。
2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其成因
2.1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阶段存在质量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与其他施工活动相比,其工程量更大,各项施工要求更高,应注意施工质量的控制。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施工中较易出现前期统筹工作开展不力,施工活动中盲目赶超工期等现象,施工质量难以保证[1]。如在前期筹备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建设许可,但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常出现施工在前,许可在后的情况,一方面施工组织不完备,施工图纸设计不周等现象较多,给施工安全构成了隐患;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介入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加大了施工建设的质量风险。
2.2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理单位监管力度不强
在城市轨道施工中,相关的监理人员对施工质量管理较为松懈,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查制度进行巡检,出现了监管漏洞;另一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监理人员也呈现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特点,无法全面到位地指出施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整改及停工通知下发不及时,对出现问题的责任追究不力,不报或谎报等现象较普遍。
2.3 城市轨道施工建设阶段人为因素的制约影响
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规模上虽然不断扩展,但在设计中存在设计不够专业、工程勘察不够仔细、设计方案盲目套用、创新性不足等问题[2]。一方面设计方对城市轨道交通专项建设没有及时开展专家论证,对建设风险评估不足;另一方面施工方没有对施工建设区域地质状况加以详细勘察,导致施工方案中的相关施工措施与实际地质状况不符,极易引发施工安全事故。
此外,在城市轨道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人为疏忽,如施工流程的不规范,施工过程的监理空岗,安全风险评估及预防措施的缺失等,都会导致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处于不安全状态。
2.4 城市轨道建设应急管理方法针对性不强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大部分属于室外建设施工,不可避免会遭受到各类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环境因素影响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因素上。如大风、强降雨、暴雪等恶劣天气影响了施工建设的进度,另一方面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露天轨道线路构成影响,增大城市轨道施工及运行的风险。在应对这种不利施工环境条件时,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应急方案制定针对性不强,没有形成系统的应急管理方法。
3 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模式的相关对策
3.1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施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我国已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从原有的理论研究步入了具体实施阶段,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效。但从整体上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工程规划及施工中存在较多问题。要保证我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平稳运行,首先需要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城市发展情况及实际建设环境对城市轨道建设进行论证,避免出现盲目建设的情况。在施工环节,施工单位要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复杂性,做好质量控制管理,通过规范有序的施工制度,提高工程建设质量,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
3.2 识别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类安全隐患及风险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应对各类安全隐患加以识别,将风险识别范围扩大到以下几方面:第一,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区域的地质地貌;第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各个分项工程;第三,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设施设备;第四,设备的日常管理及定期维护;第五,城市轨道交通各部位工作人员及乘客;第六,施工建设及运行环节紧急状况的预测。在确定出各类安全隐患及风险易发节点后,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漏洞,实行预防和处理相结合,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程序,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减少或消除各类风险隐患要素[3]。
3.3 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在目标及其方案的制定上,应侧重建设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勘察方、设计方、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部门的责任加以明确,对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考察,确保各部位充分履行其质量控制职责。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运营各职能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安全管理目标和具体实施程序,对目标的执行情况加以考核。例如,我省政府颁布实施的有关市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中,就将施工建设方作为施工质量及安全管理控制的首要责任主体,有效提高了建设企业安全管理意识和施工建设质量。
3.4 实行更全面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管理责任机制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建设及管理中出现的责任意识不强,施工质量欠佳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受到企业管理和具体施工项目管理相分离这一现象的制约 [4]。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应发挥其调控作用,可以将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质量与相应的企业信用评分挂钩,在工程的招标及投标环节予以体现,从而督促施工建设方强化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意识,主动自觉地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及现场管理中的各项安全施工措施,达到消除施工安全隐患,提高施工质量。
3.5 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上,应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制定出城市轨道交通应急计划,计划中应包含应急处理实施单位、应急处理岗位、人员的职责、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方案,各部门的紧急联系号码等。(2)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系统的设施设备,如紧急通信系统、消防设施设备、应急照明系统,紧急状态下的隔离阀、开断闸系统,紧急逃生装备等。
4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专业性、复杂性,导致其在施工及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应注意做好施工建设的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及应急管理模式,以此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宁.城市轨道交通勘察施工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对策研究[J].房地产导刊,2014,(30):314.
[2] 孙康健.对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技术要点和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4,(24):25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5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土地;客流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特点
我国地铁建设起步较晚,1971年第一条地铁在北京建成,后来开通环城线,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带动了经济的发展,1990年北京地铁客运量已经占了城市总交通量的10%。1984年天津地铁正式建成,投运了7.4公里。在80年代,上海规划了7条线路组成的地铁网络,90年代初期开通一号线,截至2014年,上海共有15条线路投入运营。
改革开放以来,轨道建设逐渐成为当前建设的重点。据统计,国内共有43个城市已将地铁投入运营。到2013年底,包括新开通地铁的郑州、无锡累计有23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还有11个城市正在筹划中。
在经济发展的驱动下,我国轨道建设逐渐趋向多元化,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要求注重交通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保证技术的可行性,完善轨道交通发展的各项技术和经济政策,引导轨道建设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协调互动不够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同城市发展最为密切的交通方式,能够引导和支持城市发展,优化布局结构,其规划属于城市规划的专项规划。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具
有运输量大、不可逆和修建期长等特征,其规划理念和方法与传统道路系统规划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现有的大部分规划成果往往偏重于其交通属性,而对其与城市其他要素的关系考虑不够,还没有准确把握其与城市整体发展的互动作用原理,造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不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目标同城市总体发展目标出现偏离的现象时有发生,使城市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二)对城轨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认识不够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广泛,不仅仅局限于线网规划,完整的规划体系应包含从交通策略的制定和评价,到网络规划、枢纽布局、制式选择,再到实施层面的土地规划控制等整个过程。除要考虑自身系统的线路、枢纽、车辆间的协调外,还需考虑同城市其他系统间的和谐发展。
(三)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客流量误差偏大
客流预测的可信度是困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偏见也大都源于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实。我国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客流转移法,现在普遍采用“四阶段法”,但每个城市对于“四阶段法”的理解不同,按照该方法建立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模型都有一定的不同。
三、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方法
(一)制定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原则 1、按照线路的服务功能等级不同分为市域线、市区线、局域线
按照运量的大小分为重型大运量的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系统;按照封闭形式分为混合交通、半封闭、全封闭线路;为满足不同等级的交通服务,车站分为大型枢纽站、一般换乘车站和一般车站;根据客流的要求选择不同的车辆类型,目前我国规范规定:有a、b、c三种车型。 2、依据城市的出行特征来确定线网的结构形式
经过科学的客流预测,分区域测算出城市中的主要交通走廊,是从市区-市郊的放射形出行、还是穿越市中心的穿越形出行;是优先考虑线路走向,还是先锚固住车站的站位;多种设计思路组合运用可构造出不同的线网结构形式。但无论以哪种思路为出发点来设计的结构形式都需要用客流预测来验证其适用性,并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后,再进行测试,直到其合理为止。 3、对线网中线路和车站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可行性研究,分析并选取最优方案。 4、对于大型公交枢纽,我们应当根据枢纽站周边的环境条件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对此区域的土地规划、预留发展和客流预测进行深入的研究,合理确定枢纽站的规模。并且优化其易达性,方便乘客进入车站或与其他交通模式的换乘(地面公交、出租车、自行车、步行),从而使其更有效地吸引客流。
(二)强化与城市一体化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在支撑城市用地布局和引导城市拓展方面与道路交通存在很大差异。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有一种
内在强烈的互动关系,在有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下,会形成一种明显区别于无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布局和形态,最终形成“轨道交通城市”和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的“轨道-公交社区”。
(三)建立以城轨交通为骨干的综合交通体系
随着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骨干地位的确立,基于传统道路规划思想的综合交通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应不断革新,建立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共同协调的综合交通体系;重视重大交通枢纽和换乘枢纽的规划选址,以枢纽为媒介,串联各种交通系统,实现综合交通的一体化衔接;城市轨道交通作为“站到站”的出行模式,在高效的同时也缺乏灵活性,应深化出行链方式模型,保证同其他方式的换乘空间和效率,实现整个出行链的效率最优。
香港地铁被称为国内最具人性化的地铁,最大的特点就是换乘方便,乘客换乘地铁只需到对面站台乘车即可。香港地铁建设速度虽然不快,但是每条线路在施工之前都经过严密的评估,空间很大,很多地铁直接通往商场,给乘客带来很多便利。为了将地铁的便捷性发挥到极致,很多街区和地铁是连在一起的,将综合规划和设计能力结合起来,此设计理念令人感叹。
针对当前地铁发展的整体趋势,要求在建设中注重借鉴国外地铁建设和港铁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地铁发展路线,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对物业的开发、管理、以及租金等各种因素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力求提升地铁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深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互动
应挖掘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的深层规律,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对城市用地的影响、线路及车站周边的用地开发模式及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也应注重其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建筑和节点的考虑,强化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规划控制及综合开发利用。
港铁模式,世界上最赚钱的地铁公司,港铁由于很大一块收益来源于上盖物业和周边土地经营与开发,物业开发、建设成本。港铁在近30年来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可盈利的城市交通轨道。香港地铁建设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地铁和房地产结合的经营管理模式。
(五)寻求适合城市特征的客流预测方法
客流预测的本质是把握城市的出行特征,每个城市的出行特征各不相同,这个特征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出行模式,在一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城市的出行特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寻求适合我国城市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就是要寻求我国不同城市内在的出行特征;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成长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强化对出行链方式及个体出行特征的预测分析;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立不同城市的交通数据库;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建立预测模型并开发预测软件系统。
结语
综上,轨道交通建设中,首先要做好线网规划工作,这是进行其他工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对于轨道交通的全局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详细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充分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做好轨道交通的设计和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及规划范文6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对策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9年以后,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教授指出:“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1000多公里。预计到2016年,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近30个,运营里程将突破2400公里,总投资近1万亿元”。“未来我国的城市圈将逐渐形成城市中心区采用地铁、轻轨,城区与郊区及卫星城间采用市域铁路,即‘内轨外铁’布局模式,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
2. 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问题
目前,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仍比较缺乏,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诸多问题。
2.1 投资和运营成本巨大,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投资大及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公里至数百公里 ,每公里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涉及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巨额的前期投入往往给当地政府带来过大的财政负担。
运营过程收支难以平衡,投资回收慢,贷款压力大。目前世界上除香港地铁外,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需靠政府财政补贴。以北京为例,由于实行地铁月票及相关的福利政策,市政府每年需拿出上亿元资金对地铁公司进行补贴。在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方式是“政府出资+贷款”的模式,基本是政府以注册资金的形式投资,沿线各区以建设项目的动拆迁工程折算出资,资金缺口以银行贷款解决。这种资金筹措方式限于政府财政的能力。除上海的地铁1号线、2号线以外,项目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股权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一般为4∶6,如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项目、M7线项目,实际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这一资本结构形成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高负债经营的基本特点。
2.2 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客流量误差偏大
客流预测的可信度是困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偏见也大都源于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实。我国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客流转移法,现在普遍采用“四阶段法”,但每个城市对于“四阶段法”的理解不同,按照该方法建立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模型都有一定的不同。其中,交通分配模型大部分采用国外的~些参数,与我国城市的发展状态和交通出行特征具有较大的不同,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与现实相差较大。如2010 年的客流预测表明,广州新城和黄阁以北的早高峰区间客流断面不大,均在每小时9000人次以下,说明沿线客流增长仍需要一定时间培育,否则会有客流少、运营效益不佳的风险。没有客流会造成资源浪费,有客流而缺少运营车辆,同样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许多城市的地铁站十分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足够的运营车辆,致使行车间隔时间过长。
2.3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不协调
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对此体现得更加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刺激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征的不同又影响土地开发的强度和利用模式。事实上,以往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关系规律缺乏认识,未能很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发展,有的线路为降低造价,选择了城市部分原有国铁线路,但沿线用地性质多为工厂,保证不了充足的客流,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3. 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3.1 积极探讨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建立专项基金,喂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法规,适当扩大外资渠道,可以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等各种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三是积极鼓励项目业主多渠道筹资,项目业主应有较强的融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条件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也是可以筹措资金的。。同时,利用沿线权益增加资金来源,如对轨道交通项目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经营,通过土地升值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另外,通过招标转让地铁站等市政设施发展权,可以将项目的重要工程如车站等设施交由发展商建设;用拍卖站名、地名等方式也可以募集海内外的资金;沿线广告也有不少的收入,等等。
3.2 寻求适合城市特征的客流预测方法
客流预测的本质是把握城市的出行特征,每个城市的出行特征各不相同。这个特征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出行模式,在一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城市的出行特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寻求适合我国城市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就是要寻求我国不同城市内在的出行特征;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成长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强化对出行链方式及个体出行特征的预测分析;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立不同城市的交通数据库;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建立预测模型并开发预测软件系统。
3.3 深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互动
应挖掘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的深层规律,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对城市用地的影响、线路及车站周边的用地开发模式及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也应注重其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建筑和节点的考虑,强化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规划控制及综合开发利用。
4. 结论
总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还是一项新兴事业,在其建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几个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几个建议如拓宽融资渠道,寻求合适的客流预测方法及深化城市轨道与土地的互动等。希望能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焰,单连龙.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J ].城市轨道交通研 究,2004 (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