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专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1
战略性新兴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吉林省的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10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占GDP比重20%以上。安徽省的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飞速发展,预计年产值可突破6000亿元,年均增长率40%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5%。
服务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15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提高4个百分点。福建省的专项规划提出,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2%,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文化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文化产业“十二五”规划设定的产值目标是“五年倍增”,年均增速14.9%。浙江省“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5%以上,文化服务业占比达到45%以上的目标。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2
一、充分认识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重大意义
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是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转型工作涉及全县各方面,贯穿“十二五”,事关全局和长远。转型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抓手。制定和完善转型规划是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首要工作和重要基础,编制和实施好这一规划,对于纵深推进我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发展生态化,打造经济繁荣、开明开放的活力,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绿色、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幸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号)精神,结合县中长期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规划的先导和引领作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转型为突破口,以接续替代产业培育壮大、城市功能转型、人才结构转变、民生改善为重点,着力优化经济结构,着力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着力拓展延伸产业链,着力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就业、居住、医疗、社保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对接。我县转型期处于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我省建设湖生态经济区、海西经济区、落实“十二五”新的发展要求等重大举措的关键时期,转型规划的编制要以国家关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为依据,符合国家及省级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并与相关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相衔接。
2、深入研究,科学论证。转型规划必须认真做好基础调查、信息搜集、前期研究以及纳入规划重大项目的论证,前期研究必须达到一定深度。要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审议并报上级审查等方式,提高规划编制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3、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转型规划要与我县中长期发展战略相结合,体现转型特色,突出重点,实现有限目标,着力解决我县因资源枯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明确定位、目标、战略、任务、保障措施等重点内容。在做好转型规划的同时,把编制重点专项规划放到重要位置,形成功能清晰、衔接协调的规划体系。
三、规划体系和规划期
(一)规划体系
县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体系由转型规划和13个重点专项规划组成。
(二)规划期
规划期共五年,即年—年,展望到年。重点专项规划的规划期原则上与总体规划同步,有的可结合实际,灵活确定。
四、规划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前期调研
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在全面分析我县转型期发展环境和现状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对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重点对转型定位和发展目标、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城市建设、水土资源、能源、矿产资源、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政策支持等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部门、本领域清晰的转型基本思路。
(二)强化规划功能
转型规划是推进转型的纲领性文件,要加强规划的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要在突出特色和规划内容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我县转型发展战略、目标、城市功能和产业发展定位;明确转型方向和转型途径;确定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接续替代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明确城市功能区划和空间区域发展布局,明确公共服务、生态环境整治、资源保护等改善民生、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相应配套政策措施。
(三)做好专项规划
重点专项规划的编制要按照转型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和原则,深化和落实转型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并依据本领域的特点,提出量化指标,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和特色。
(四)加强重大项目论证
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前国家政策,研究提出和完善一批关系全局、意义深远、带动作用强、体现转型主题的重大转型项目;每一个重点专项规划必须有与之配套的重大项目库,为做深做实专项规划打好基础。
(五)衔接相关规划
转型规划要与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县城和乡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与省、市相关规划相衔接。各重点专项规划要与转型规划和省、市相关规划相衔接。重点是部分领域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与手段、重大基础设施布局、重要资源开发、区域发展方向等。通过有效衔接,确保规划体系功能清晰、相互配合。
五、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转型规划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从年1月开始,年4月提交《规划》文本(讨论稿),年5月形成最终稿。具体分为五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年1月1日—年2月15日)。全面启动和布置规划编制工作,县各相关部门开展前期调研,就课题组调研收集基础资料、形成相关调研文字材料,拟定和安排课题组实地考察、座谈等调研事项。
2、集中调研阶段(年2月16日—年2月29日)。编制课题组到实地调研,县各相关部门按职责范围提交基础资料,介绍基本情况和转型初步意见,并做好接待工作。同时,县各相关部门在进一步开展调研基础上,形成和完善转型专项规划纲要。
3、形成规划思路阶段(年3月1日—年3月15日)。课题组在前期调研和分析研究全县相关部门转型基本思路的基础上,形成转型规划基本思路。
4、形成规划初稿阶段(年3月16日—年4月30日)。3月31日前,形成各专项规划。3月16日—4月10日,县转型办组织对课题组提交的规划基本思路进行充分讨论,就重点问题与课题组充分交换意见,课题组形成转型规划初稿。4月11日—4月30日,县转型办通过召开座谈会、热线电话、短信、传真、电子邮件、来函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5、咨询论证和送审阶段(年5月1日—年5月31日)。县转型办组织对转型规划初稿进行审议咨询,包括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审议,省转型规划专家组论证,最后形成转型规划送审稿。
六、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转型规划编制工作在县转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县转型办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提出转型规划编制方案和意见;组织和衔接转型规划的资料收集、前期调研课题、课题组实地考察;组织策划和凝炼支撑规划的重大项目;组织规划征求意见和评审论证;组织、协调、指导重点专项规划编制。
承担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任务的部门,要相应成立转型规划编制工作班子,落实必要工作经费,高质量地完成编制工作任务;其他涉及转型规划编制工作的部门,应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二)责任分工
1、转型规划
由县转型办负责,县相关部门参与。
2、13个重点专项规划
(1)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县发改委
(2)工业产业转型专项规划:县工信局
(3)物流业发展规划:县交通运输局
(4)经济转型国土(矿产)规划:县国土局、县矿管局
(5)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县商务局
(6)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县文广局
(7)教育发展规划:县教育局
(8)经济转型农业示范建设规划:县农粮局
(9)林业生态建设规划:县林业局
(10)城市转型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规划:县环保局
(11)旅游发展规划:县旅游局
(12)城市新区转型发展规划:县城乡规划建设局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3
一、规划的重点内容和相互间的关系
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定目标”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主导内容是确定近远期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明确需要重点建设的项目列表,规定项目一经确定,严格进行更改。其他规划均要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准,不需要另行界定。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和坐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突出体现对建设定用地规模、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等指标的刚性约束。建设用地、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等规模必须以土地规划为准。综合协调农用地、建设用地和其他土地等三大地类的结构和布局,解决各地类“放哪里”的坐标定位问题。
3.城乡总体规划----“定布局”
城乡总体规划发挥宏观战略分析的优势,领衔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具体确定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内部各项用地比例和空间布局。具体解决“放什么”的用地布局问题。
4.各类专项规划----“定方向”
各类专项规划主要是依据地区的产业、资源现状,提出未来发展的思路、重点打造的方向,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则是不能违背“三大规划”。
关于规划的问题,要从规划体系的角度去加以完善。总体上讲,规划体系大体可以分为三大块,一块是发展规划,一块是专项规划,还有一块是空间规划。发展规划主要是各级政府授权各级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五年发展规划纲要。专项规划是发展规划的细化,包括发改委和其他政府各个部门编制的行业规划、事业规划,等等。第三块包括建设部门抓的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或谓城乡规划,国土部门抓的土地利用规划,发改部门抓的区域规划,这些规划合在一起叫做空间规划。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发展规划处于统领地位,由它确定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管“干什么”的;专项规划明确一个一个领域、一个一个行业怎么去干,是管“怎么干”的;空间规划是解决空间布局和管制问题的,是管“哪里干”的。三大规划有机统一,这就是我们的规划体系。
二、当前各类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
当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三规合一”,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合为一体。2004年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2008年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均提出了“三规合一”的相关要求。《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对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关系作出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应当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城乡规划法》第五条提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但如何依据、如何衔接依然是目前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问题。
多年的规划实践表明,我国当前的空间规划体系突出地存在着城乡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缺乏有效衔接的弊端,在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往往多个政府部门都有规划引导和控制要求,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管理上的混乱和建设成本的增加,这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三规”之间在工作目标、空间范畴、技术标准、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交叉和矛盾。住建主管的城市规划最具有技术和管理实力,但它属于专业管理部门,城市规划在综合作用的发挥上受到较大制约。发改委具有综合协调社会经济发展职能,但其空间规划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以耕地保护为主要约束条件的单一目标规划体系,难以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各项用地供需之间的综合协调作用。
三、盱眙规划的基本现状
就盱眙的规划实际情况来看,主要有:
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五年纲要。该规划由县发改委牵头编制,目前正在执行的是“十二五规划”,从2011年至2015年,是重点针对产业发展布局的规划。同时,着手考虑“十三五规划”。
二是城乡规划。该规划由县住建局牵头负责编制,盱眙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旨在恢复盱眙县城区山水生态风貌。规划通过有机疏解老城区人口,改善城区住房条件,优化城区生活空间;控制城区建筑高度,凸显盱眙山水城市风貌特色,将“山、水、城”融为一体;完善城区文化、旅游服务设施,充分展示盱眙地方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三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该规划由县国土局牵头编制,规划期限是2006年到2020年,该规划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上级下达的各项规划指标,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力争在规划基期年内确保各类项目用地的需求。
其他的还有各类产业规划、行业规划、特色园区规划等,这些都是各职能部门牵头负责编制,是比较专业、单一的规划。
四、对规划整合的建议
1.构建领导机制体系。县级政府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专家库,负责对全县所有的规划编制进行指导、审查。建议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位分管县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县直各职能部门,并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日常工作。
2. 重点重抓关键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三大重点规划是地区规划的核心,规划的水平和层次必须要高。建议对此三大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聘请资质水平较高的咨询机构参与编制,之后县政府组织专家反复论证。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4
围绕“三产兴县”战略,按照“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统筹发展”的思路,高标准制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等重点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并实施,着力解决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关键性问题,形成符合我县城市功能要求、体现资源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推动我县服务业经济发展。
二、突出重点,以旅游业为主导统筹发展。
科学规划旅游环线。切实抓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景区景点的整体打造,推动旅游业由单一观光向休闲度假、参与体验转型,实现联动发展。大力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加快旅游饭店、特色旅游商业街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整体旅游环境。
三、整合资源,加速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是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快传统物流运输产业的改造,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加速推进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县物流园区,推动我县物流产业快速发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更新观念,积极推进电子商务业发展。
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着力发展电子商务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升全县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电子商务应用水平,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
五、突出特色,大力推动健康养生业发展。
打造中国竹、文化强县的目标,大力发展竹、文化产业。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积极发展健康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5
一、充分认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
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有利于从决策层面上防止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从源头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充分认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意义,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和谐富裕新宁夏的高度,以当前“十二五”规划及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出台为契机,切实搞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全面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一)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在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有关规划、区域流域开发建设等综合性规划过程中,要同步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说明。在编制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以及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时,应当在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形成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和说明。环境影响报告书和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由规划编制机关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按照《条例》规定编制,并与规划草案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二)加强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区域、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把区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关键点,进行科学评价。要严格规范各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编制,把园区布局、产业结构和主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重点。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行业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果,要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评文件的前置条件,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三)做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工作。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的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审查规划时一并进行。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审批的专项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区环境保护厅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进行审查。除化工、制药、印染、皮革、酿造、造纸、冶金、建材、焦炭等重污染行业发展规划环评及项目所在开发区、工业园区的规划环评由区环境保护厅负责组织审查外,其它市、县(区)级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市级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组织审查。
三、抓紧确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规划目录
区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农牧厅、林业局、旅游局等部门要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于年月底前将编制的“十二五”综合性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具体目录报送区环境保护厅。区环境保护厅根据有关规定,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编制情况,确定需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目录。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也要按上述要求,做好本辖区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录确定工作。
四、开展对重点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检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以辖区内现有的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为重点,对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没有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者已经编制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但因规划的范围、产业定位、布局、规模等已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修编规划的,要在年月底前全面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将有关情况书面报告区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区环境保护厅。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或已批准实施但因规划修编而未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园区),各地环保部门不予受理审批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旅游专项规划范文6
【关键词】温泉旅游规划发展战略温泉旅游项目开发温泉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Q178.5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规划背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原本以土地经济为主的经济格局存在越来越多争议,转变经济格局,发展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
2009年国务院41号文件将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休闲旅游市场爆发,进入国民休闲时代,大连逐渐成为东北及环渤海地区休闲后花园。2010年辽宁省提出建设“中国温泉旅游第一大省”和大连全面推进全域城市化战略,全域旅游已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种的背景下制定的,大连编制了第一个全域性温泉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二、规划思路
规划首先在总结大连温泉资源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国内外温泉旅游态势。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温泉资源开发案例,确定符合大连实际的总体定位及功能定位。其次,规划大连温泉旅游产业空间,系统布局温泉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同时围绕“滨海”和“温泉”两大主题,延伸旅游产业链条,策划温泉旅游项目,并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
最终为大连温泉旅游产业向特色、全面、科学发展,提供指导性纲领。
三、现状分析
截止2011年12月,大连辖区内已发现的温泉有47处,其中自涌泉25处、井眼(钻井)22处,已开发15处,正在规划建设32处。近期(2012年内)拟打井20口。资源总量合计达2000万亿焦耳,日出水量3万吨,属于我国东北部地热田分布较为集中地区。
1.大连温泉具有较高医疗价值,开发条件良好
大连地区各地热田水无色透明,以重碳酸型、氯化钠型为主,水温38-73℃,以中高温、中温温泉为主,水温大于42度的温泉资源占70%以上。温泉富含偏硅酸、锶、氟、碳酸、锂等主要有益成分,具有防止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病、治疗皮肤病、风湿痛、美容养颜等功效,医疗价值较高,开发条件良好。
2.温泉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北聚南散、北泉南井”的特征
北部地区属于岩浆岩-构造型,多为自流泉,是浅部地热型,主要分布在瓦房店市的龙门汤、普兰店市的安波和俭汤、庄河市的步云山等区域,其密度较大。南部地区属于地热增温梯度异常型,是深部地热型,主要分布在大连市的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中山区星海湾绿山、高新园区小平岛、旅顺老铁山、甘井子华南广场等地,密度较小。
3.温泉资源与山地、森林、河流、海滨、文化、乡村等多种资源组合良好,可开发养生、运动、度假等温泉旅游组合产品
大连近现代史上形成的多元文化特征,为大连地区植入外来温泉文化、打造异域风情温泉小镇奠定了基础。北部温泉资源质量出众,与山、水、林、生态等资源组合良好,开发潜力大,南部温泉资源与都市、滨海、文化等组合良好。
4.温泉资源承载力较大
依照休闲型、文化型消费标准,按人均日消耗400升温泉水测算,目前全市日出水量3万吨,日可接待游客7.5万人次,年可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开发海水热浴将提高大连温泉旅游的承载力。
5.存在问题
温泉旅游开发虽然已经有一定基础,但是存在一些需要改善的问题。一是多数温泉产品规划起点不高,配套设施匮乏。二是温泉旅游聚集区龙头产品的经济拉动作用不足,营销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三是温泉企业人才匮乏,管理和服务水平亟待提高。四是温泉资源开发粗放,资源保护机制不完备。
四、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战略
温泉旅游开发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原则,注重整体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产业集群战略
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温泉旅游聚集区和温泉小镇,延伸温泉产业链,推动温泉产业与避暑、度假、田园、康体、会议、运动、观光、文化、娱乐、节庆、购物、饮食、科普等产业融合发展。
3.品质提升战略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开发模式,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服务、高水平管理,着力提升温泉文化附加值,形成多元文化的开发理念。
4.政府主导战略
将温泉资源收归国有,以资源撬动市场,强化政府规划引导,避免盲目性、同质化,避免资源的浪费,实现大连温泉旅游的跨越式发展。
五、温泉旅游项目开发
首先是根据温泉资源的分布特征和开发潜力,提出了“温泉走廊”的概念,并界定温泉旅游聚集区和温泉小镇的内涵,使温泉资源从空间和功能上实现因地制宜和多样化地开发利用。温泉走廊将完善“温泉、滑雪、养生、会议、田园”等泛温泉旅游产业链,形成一系列的温泉小镇、田园度假、观光农业、度假酒店等,
打造成为大连温泉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带动大连北部经济发展的引擎。
其次是温泉旅游主题方面,提出具有大连特色的“海温泉”理念,并延伸温泉文化内涵,使温泉旅游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结合大连温泉资源特征,开发一批海水热浴、盐温泉等特色滨海温泉项目。
同时策划 “大连八汤”,成为大连温泉旅游文化的象征符号。 “大连八汤”,即龙门汤、安波汤、俭汤、步云汤、长乐汤、暖水汤、蓉花汤、太平汤,分别赋予鱼跃龙门、安波公主、俭德君子、平步青云、知命长乐、春江水暖、出水芙蓉、岁岁太平等主题内涵,
另外,温泉开发结合地方特色,重份挖掘特色文化,丰富到温泉旅游项目中,是旅游项目丰富多彩。
六、温泉资源保护
1.温泉旅游产品开发初期的环保举措
各地区要根据温泉资源的总量以及市场情况,科学的确定开采量和产品规模,适度建设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最大限度的对温泉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效保护,杜绝盲目过度开发。杜绝温泉旅游项目污染饮用水水体,禁止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内开发温泉旅游活动。
2.温泉旅游产品在建设中的环保举措
减少施工机械噪声污染,建筑垃圾需及时处理,施工期间尽量选用烟气量较少的机械和车辆,减少尾气污染,进出工地的车辆限制行驶路线及速度。
3.温泉旅游产品在经营运营中的环保举措
严格进行系统监测和科学分析,了解资源的变化规律,为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管理和调整开采量提供依据,确保温泉旅游开发在温泉资源承载力范围内。要采用污水、废水分流系统,建设地热废水回收处理设施,加强对温泉废水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
七、小结
这次规划是大连首次围绕温泉所制定的专项规划,实现了规划、旅游、经济等多学科交融,在全市域范围内统筹、全盘考虑温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研究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对大连的温泉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辽宁冰雪温泉旅游分布图【J】 今日辽宁 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