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1

首先,在新形势下,民营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年收入大于300万元或拥有300张床位的医疗单位绝大部分没有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及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在医院管理意识中,没有将财务内部审计作为财务内部管理的一部分内容,忽视会计审计对医院的重要作用。即便有的医院设置了这一岗位也是没有独立行使对内部审计职能,对一些违章操作也是听之任之,使得医院的财务内部管理漏洞大,安全系数低。其次,财务内部审计人员的基本素质低,不能满足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公正性和客观性及专业技能的要求都存在较大的距离,严重影响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和工作效率。

2加强民营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途径分析

民营医院要体现为社会服务,赢得大众的口碑,体现出民营医院的独特魅力,在医院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高民营医院的整体效益,做到有制可循,有章可依。

2.1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发挥审计职能作用

民营医院常常认为是自己的单位,只要盈利维持就达到目的。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认为可有可无,造成整个医院的良好控制环境基础缺失,会计、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强化管理层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度,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积淀医院环境,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监督医院的经济行为,严格审批医院的各项开支,保护医院的资产不外流,各个部门的沟通信息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下来,民营医院的整体竞争力就会得到充分地壮大。

2.2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努力学习新的财务制度及审计的相关知识,对民营医院的实际工作情况予以了解熟悉,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计算机的操作运用,充分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端正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态度,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对内部审计的结果负责,公正、客观地评价医院的经济利益。

2.3规范内部审计取证及审计流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

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取证是基础、也是关键的步骤。全面、真实的原始材料,是内部审计准确无误地定论出民营医院评价结果的保证。内部审计不但要参照会计账簿的内容,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加以抽查考核,防止内部会计对事项的隐瞒或篡改,对经济业务的处理不规范或钻空子等问题,避免出现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取证过程不全面、不真实。

3结束语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2

摘 要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财务管理是在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深化改革,医疗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对保证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提高医院整体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需加强的职能及创新的方向。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思路创新

随着新医改方案的推进,全民医保制度框架的初步建成,医院核算业务和财务管理职能的不断扩展,使得停留在传统管理层面上的财务管理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和政府部门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的要求。在政策环境不断更新的今天,只有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法、优化财务运行流程、预警及防范财务风险、疏通各种操作流程,才能使财务管理在医院运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医院的社会效益最大化,使医院运行成本最优化。

一、新制度下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拓展

结合国内外医院财务管理、大型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公立医院改革和新制度的要求,对医院财务职能拓展得出如下启示。

1.政策研究的先行者

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等政府部门对医院的经营进行监管,维护医疗行业的秩序,并为医院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及服务。在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作为医院决策层的重要成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把握政策背景及监管尺度。

2.管理手段的创新者

公立医院作为国有事业单位,所有的经济行为必须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下进行。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财务人员按照谨慎性原则,用较为接近的财务政策执行了审核工作。为了事业更好的发展,希望通过对政策的研读、分析,了解制度中未禁止的行为,探索出一些管理方法,适应新的经济业务,且维护财务管理的严肃性。

3.预算管理的倡导者

为简化审批流程,医院财务管理应当将财务审批流程前置,即在医院年度预算编制及成本控制方面精细预测、严格审批,做好事前预测,事中决策和监管,事后评价。

4.成本核算的主导者

公立医院改革中,要求医院加强对病人医药费用的控制,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医院要将这项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使成本控制成为医院约束医疗行为过程的重要抓手,同时使成本核算成为政府为医疗服务项目定价的基础、成为政府完善医院财政补偿和医保第三方付费机制的重要依据。

5.阳光财务的执行者

随着政府部门对公立医院的监管力度加强,公众对医院财务收支关注度的提高,公立医院作为国家“民生”问题的一个窗口,它的经济运行状况、各类财务数据及指标都将以不同的方式公开。在新修订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也引入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即医院的财务报表每年都将接受中介机构的审计和监督。这一要求预示着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更加严谨、规范、透明,更加真实完整的披露医院财务管理和经济运行信息。

二、新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路创新

1.成本管理:从科室成本核算发展为全方位的成本管控

新制度对医院成本管理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分摊的流程、成本范围、成本分析及控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的核算体系。各级医院的财务部门为了完善成本管控职能,需要设立相应的成本管理部门,配置相应的人员,搭建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运用科学丰富的财务分析方法及手段,将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组成完整的图像,呈现在决策者面前,为他们做出管理决策提供财务策略。

2.预算管理:从收支预算到现金流预算,从科目预算到经济事项预算

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规定:“国家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为了满足新制度的预算管理要求,医院在预算编制方面除了按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编制收支预算外,还需要包括资本性支出在内的现金流量预算;同时,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除了按照会计科目编制收支预算外,还需按照具体实施的经济事项编制项目预算。在预算审批、执行、调整等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院内制度,提高预算执行力和严肃性。

3.财务风险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指标和健全风险防范体系

随着医改的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开放,民营、外资及合资办医不断兴起,现实及潜在的竞争风险不断变化,造成医疗市场环境出现诸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形成医疗市场财务风险。同时,国家财政对医院投入不足、医疗服务定价不合理、医疗保险结算方式繁琐、结算款到账滞后、医院垫付大量资金等因素导致公立医院正常经济运行受到影响,形成了医院的政策财务风险。

4.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

新制度对医院财务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条件的公立医院以新财务会计制度施行为契机,加大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以财务制度的要求为核心,搭建或优化医院的信息化平台,明确信息化管理的内控要求,进而全面实现财务管理手段的网络化、信息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三、结语

医院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医院管理及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随着我国新医改方案的深入推进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全面施行,医院管理层需要进一步重视广大财务人员参与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广大财务人员也需要不断拓展财务管理职能,创新财务思路,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应起到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卫生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制度讲解.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3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对策

财务风险由于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医院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产生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可见,财务风险虽然是一种客观经济现象,但是积极的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是可以化解和规避的。由此,医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可以尽量的降低财务风险的破坏性,提高医院的效益。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起因

1.外部因素。其一,来自国际竞争的压力加大。我国加入WTO后,医疗市场逐步放开,民营、外资和合资医疗机构陆续兴办,现实或潜在的竞争策略变化,给医院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其二,来自国内同行的压力加大。国家医疗卫生改革逐步深入,卫生补偿机制进行了重大调整,药品利润空间逐步压缩,医疗定价不合理等境况都对医院收支结余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医院建设自筹资金比例过高等。其三,来自服务对象的压力加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医疗消费需求日益提高,疾病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这使得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是否符合患者需求,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也给医院财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2.内部因素。其一,在筹资环节上,主要表现为负债总量过度、负债结构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其二,在投资环节上,目前不少医院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和更新时,缺乏投资项目的效益分析评价,可行性分析,流于形式,缺乏科学的依据和方法,导致盲目购置,造成资金浪费等形成的风险。其三,使用资金环节中,为了日常业务活动的需要,医院要购置药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物资等,这部分业务花费在医院流动资产中占很大的比例,各类物资购进比例、采购计划、周转情况等产生的风险。其四,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系统存在严重弊端,缺乏内部监督机制。医院规模异常扩大,业务迅速扩张,而收入远未达到预期效果。

3.人员因素。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的客观性认识不足。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财务人员对财务制度和规定置若罔闻,对人员间互相控制和制约的流程不了解、不重视,思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旧观念,一旦出现利用管理上的漏洞舞弊的现象,则会给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是必要的,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医院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二、防范医院财务风险的对策

1.医院应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风险预警控制系统的建立对医院确定长期发展思路意义重大。财务风险预警控制系统是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中潜在的财务风险和财务管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它贯穿于医院经济活动全过程,通过对管理对象分别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以财务报表、预算指标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为依据,采用数学模型、比例分析等一般方法,达到整体控制风险的目的。下列指标常被用来判断医院的财务状况是否处于危险情况:(1)流动比率。该指标是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指标,流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关系,是流动性的决定因素。从财务观点看,流动资产高于流动负债,表示企业有偿债能力。但是,流动比率过高,就可能出现资金呆滞,造成资金的闲置浪费。(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为变现性较高的流动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药品、库存物资、在加工材料加药品进销差价。 (3)资产负债率。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 (4)业务自给率(业务自给率一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支出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自我供血的能力。(5)债务基金比率(债务基金比率一负债总额/基金总额×100%)。该指标说明医院发展基金和更新改造基金的能力。

2.医院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财务制度。财务制度是根本,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医院没有财务制度,那它的财务管理将是一盘散沙。财务制度要根据《会计准则》及《财务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制定,在此基础上,要符合专科医院的实际情况,体现出其自身特点。制度的制定要进行充分的讨论,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容易改变,可以说,制度的确定为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提供了主要依据;同时,制度务必贯彻执行,否则就成为花瓶,起不到任何作用。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规程,用制度强化管理。如在财务部门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内部牵制、稽核、原始记录管理、计量验收、财产清查、财务收支审支审批、成本核算、财务会计分析等制度,并切实贯彻执行,从而防范财务风险。树品牌形象、创优质服务、及时掌握现代医疗技术,使用疗效好、痛苦少、费用低的优效治疗方法、满足患者医疗保健的需求。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明确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目标。医院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应符合医院的财务目标,而医院的财务目标又要依据医院目标。由于医院的运营目标是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等卫生资源,取得最优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目标是通过财务风险成本的最小化来实现医院价值的。实行全过程的财务风险管理。从每个理财环节入手,建立健全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控制、财务处理的风险防范机制。

4.医院要加强审计监督。审计监督是一个控制和防范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医院可以采用内部、外部审计并用的办法。外部审计可以监督医院财务运行情况,减少财务人员营私舞弊的可能性,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可以对医院各项财务指标关联对比,找出财务工作中的弊病,通过对成本、利润、资产、负债等方面的审计,医院可以加强财务控制,最终防范并降低财务风险。对会计业务质量及财务监督实行标准化管理,会计业务质量标准化管理就是要对会计工作流程及每个财会岗位制定量化的质量考核标准,定期对会计业务质量进行标准化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年度考核成绩和职称聘任挂钩,把经济性会计业务质量考核作为财务监督的主要内容。充分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尤其要加强对财务活动的事中控制和事后稽核。事中控制需要通过具体的复核的岗位来实现,重点是对预算、定额、合同的执行、资金的收付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把关、审核。稽核检查则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监督,更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稽核检查要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控制工作规范》进行。通过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检查,在医院财务活动的关键环节或岗位建立安全防范屏障,杜绝和有效防范岗位舞弊和违法、违纪现象发生

5.加强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以人为本,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越好越能较好的适应改革发展的新要求,从而医院财务管理能得到更好的实现。笔者认为应建立财务人员考评体系,对于一名财务人员上岗之前应进行专业知识测试和岗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在岗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以适应新时期新要求,对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人员应再集中进行培训,同时要实行薪金与考核成绩、工作业绩挂钩。必要时,要加强相关人员的自学能力,为提高素质的员工提供物质和精神激励。医院内部要定期举办有院领导参加的关于财务知识培训 讲座,让医院领导和行政管理人员懂财务知识,看懂财务报表,让大家共同参与,合理规范地管理好医院的资金,同时要全面提升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抓好财会人员的后继教育,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写作、计算操作及运用能力,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财务分析能力,及时发现财务风险征兆,为领导及时提供决策信息,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结论

面对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要生存并发展壮大,就要求财务管理部门根据预警指标敏感应对医院财务风险,及时做出诊断。医院财务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能否正常的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医院领导决策层就可以及时施行必要的内、外科“手术”,及时化解财务危机,减少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确保医院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正确的认识这个问题,自上而下的从意识层面到制度层面,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医院提高优质服务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4

(一)财务管理风险的含义和特征

对医院的财务管理来讲其主要就是实施筹资以及投资等相关资金运作情况,在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在实施中都会产生相关的风险,对这些风险的总称就是医院财务风险。由于相关不确定风险的存在,在一定意义上会造成预期的收益没有实际的财务收益多,并且差距也很大,医院所受到的损失也就越大。

(二)医院财务管理风险控制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医院科学决策。在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和管理中首先就需要做好财务决策的科学化以及合理性,其不但能够将财务管理风险降低,并且还能够对管理当中的相关错误进行减少。甚至还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将医院的廉政工作进行推进,从而对医院财务决策的有效性提升。

2.有助于确保各项财务制度落到实处。我国的相关法律发挥对于财务管理的常态化作为其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当中落实度不高,所产生的效率也很低,所以,对相关制度的落实。比如,对审计制度的完善。还有财务管理机制的制衡,都能够对财务管理有效的落实到位。

二、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

(一)外部因素

1.政策风险。随着当前医疗市场化,国外的相关医疗机构逐渐在我国发展起来。其次,对于一些民营医院来讲,其带来了一些优惠政策,使得其具有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这样就会给公立医院带来一些压力。第三,采用公开招标以及集中采购的方式,这样就将医院的利润有效压缩,并且就对医院的结余产生影响。

2.行业风险。由于医院自身的公益性,使得其和单纯的盈利性企业有着一定的区别。并且因为自身的特征使得其风险比较普遍,比如,人道主义救援以及医患关系等都会使得医院产生呆账以及坏账的积累。还有,职工医保以及新农合等医疗报销的覆盖,使得医院自身所垫付的资金回款风险也加大。

3.经营风险。主要体现在医院经营当中所存在的问题,由于医院自身的公益性特征需要能够为患者提供低费用以及质量高的服务,这样就对医院自身的收益有着一定的影响,并且运营成本也会增加。然而由于医疗资金的缺少,医疗服务也是由政府定价,这样就使得公立医院只是依赖着政府的财政拨款实施运营,这样就在一定意义上使得医院自身的公益性有着影响。

(二)内部因素

1.醫院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缺乏认识。只要存在财务活动就会产生财务风险,大部分医院现阶段只是加强医院的服务质量的重视,对于医院财务风险的意识比较缺乏。

2.缺乏风险管理措施。现阶段由于医患关系比较大,造成很多医院对精力都有效的投入到实际的医疗事业当中,对于医院的医疗风险以及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缺少思考,并且使得财务风险当中的资源配置不合格,对于财务风险管理体系缺少相应的完善,其制度也不够完善。

3.医院财务筹资策略不合理。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很多农村偏远地区的人也进城看病,造成医院的患者增多,出现看病难问题,并且政府对于医院的资金补助也不是很多,医院在实际的发展中往往需要进行资金的周转,这就需以收费质押权的方式进行向银行进行贷款,这样医院就会产生很多债务,其自身的筹资风险也就会加大。

4.资金回收不安全。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扩大,并且城镇职工医保以及新农合的应用,给人们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是就是这种政策的实施使得医院自身的财务负担加重,使得医保部门很难及时向医院进行医保费用的阶段,尤其是对于一些医保总额预付等制度的实行,造成医院的资金回收以及资金周转能力下降。

三、应对医院财务管理风险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医院各项财务制度并不断完善

控制财务风险的基础就是加强对于科学制度的完善,医院需要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财务要求进行对其活动有效规范,医院的相关财务人员也需要按照会计法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对于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规范,以此确保能够有法可依。

(二)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并不断完善

医院需要不断强化自身财务风险预警能力的控制,在对财务活动进行开展之前,需要在实际的监管体系内部,以此来对规章制度的完善性进行形成,同时应用科学有效的方式对医院有关科室和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以此确保医院预算目标能够实现,从而有效的强化医院的实际管理水平,对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能力进行提升。

(三)对库存加强处理及催收应收款

在实际的采购当中,医院需要采用采购的科学性以及按照实际所需进行采购等措施。在这当中,首先就需要对库存药品以及以来器械最大值实施确定,尤其是需要对药品的库存等实际存货数量实施制定,从而避免由于价格因素导致的影响,以此来实现由于存货的管理不当所导致的风险的存在。除此之外,还需要强化企业的存货管理方式,应用款项回收以及欠费责任实施对于欠费的有效管理,使得一些很难回收的还账等在一定意义上能够使得核销降低。并且医院还需要对投资理性实施,按照市场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在当前社会竞争环境中,和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对资金合理利用。以此来使得医院的效率提升,并且将其成本降低。

(四)提高财务人员道德修养及整体业务素质

在医院的财务风险管理中,需要积极的加强人员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使得财务风险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效提升,加强自身风险防御能力,在这当中,财务人员需要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进行有效认识,并且还需要对整体的管理团队的重视性进行认识,定期对人员实施考核,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更加规范。并且强化人员财务的法律意识的提升,对相关的法制意识进行提升。需要对财务工作当中的相关法律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尤其是需要对于其中所存在的风险意识有效强化。使得在产生风险之后能够采用相关的法律工具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5

关键词:新医改;全面预算管理;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考核

一、医院全面预算的发展历程

全面预算管理最初在西方国家的企业中应用,并为企业提高效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欧美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较早的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管理的重要性并逐步应用于医院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重视。我国医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最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预算主要是为了财政拨款,预算只有医院总预算且编制简单。80年代后期,国家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额管理,差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模式,开始实施全额预算管理,但此时医院预算管理并未得到重视。90年代末期,国家颁布了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采取“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开始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家的医改意见中多次提到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目前全面预算管理已成为医改及公立医院治理结构改革的重要方面。

二、三级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全面预算是根据医院战略规划、经营目标对医院现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规划医院经营活动的计划,是医院内部管理的核心。三级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明确医院经营目标、协调科室关系、评价科室业绩、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及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面预算管理是对医院经营目标和战略规划的分解、细化

通过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等一定时期的医院预算管理,将医院长期目标分解,再通过将预算目标分解到科室,使医院各部门的行动方向一致,最终使医院达成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提高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

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就是对医院经营活动的资源需求以及现有资源的使用计划过程。全面预算是医院资源配置及规划的第一步,根据医院面临的经营环境及战略规划,科学合理编制预算,能够使医院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避免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三)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通过预算执行、评价、分析、考核奖惩等一系列过程,使科室权责明确,调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医院经营管理,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此外,全面预算管理要求各科室相互协调、合作才能完成医院的总体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各部门能够相互合作,提高工作效率。

三、三级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现状

(一)新的医改及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意见、通知,要求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2006年6月,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试行)》的通知中提到,县级以上政府办医疗机构要实施预算控制,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管理制度。单位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此后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医改政策、措施,均要求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二)三级公立医院面临经营管理变革

1.国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及医保支付制度。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财政补助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具体为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提高医护人员劳务性收入,降低政府补助比例,其余由医院通过合理降低经营成本补偿,医院只有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合理控制医疗成本,才能实现收支平衡,经营稳定。

2.国家加强基层医院医疗卫生建设。新医改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使卫生资源逐步向基层倾斜,对三级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医院较为不利,大型医院在早期发展阶段不断投入医疗设备、人力资源及相应的配套设施,以满足急剧增长的患者需求,当病患向基层流动后,医疗收入对成本投入的补偿能力逐步减少。实施全面预算,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对三级医院尤为重要。

3.国家鼓励民营医院发展。提供优惠政策,鼓励民营医院设立,逐步形成多元办医格局。民营医院参与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并逐步扩大,对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三级公立医院的经营业务影响较大。

(三)三级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实施不尽如人意

虽然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但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却不尽如人意。主要是由于几下几点原因:

1.全面预算管理理念还未深入医院。目前医院较为重视业务量的发展,医护、行政人员均将业务发展视为医院绩效最核心的方面,大多数公立医院不太重视成本控制,对全面预算在医院管理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医院全面预算大多流于形式。

2.三级公立医院缺乏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人才。公立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医院本身对全面预算管理方面人才的引入及培养不太重视,虽然新医改要求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医院经营效益,但大多数公立医院短期内全面预算管理人才还是比较缺乏。

3.三级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由于市场需求长期缺乏,加之公立医院本身实施全面预算管理还不太成熟,很少有比较成熟完善的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即使有一些企业针对医院开发了相应的预算管理系统,也多是不完整的,比如有一些医院购买材料预算管理系统,其实算不上真正的预算系统,还有一些医院购买的预算系统只有预算编制系统,没有预算执行、反馈、分析、考核、评价等模块,算不上完整的预算管理系统。

四、三级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议

(一)设立全面预算管理组织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医院经营的方方面面[4],因此要设立预算组织,统筹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一般应设立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统管医院的预算工作,院长担任主任,可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算管理委员会还应包括财务、审计、采购、后勤、人事及各个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可以及时解决预算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规定了医院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分析、考核等具体规则,使全面预算管理有章可循。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要根据医院内外环境的变化随时修订,确保预算管理制度能够切实可行并保障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三)全员参与

全面预算管理贯穿了医院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因此需要全员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各负其责,通过各部门、科室、项目的有机结合,减少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负面影响,使医院整体效益达到最佳。

(四)合理的预算编制程序及方法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要求整合医院资源,要有科学合理的编制程序及方法,提高预算编制效率和预算编制准确性、可行性。三级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采取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滚动预算等方法相结合编制预算。编制预算除了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同时也要结合医院、科室经营环境的变化。

(五)有效的监控及考核措施

预算监控要全面、及时,可以采取科室、归口部门、财务部门、预算管理委员会等多层次控制,以便根据预算执行情况调整预算,也可以积累经验,提高下次预算的准确度。预算控制还可以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对医院各项经营活动进行有效控制。除了有效的监控,三级公立医院还应加强对预算执行结果的分析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科室绩效。通过绩效考核,确保预算管理的顺利实施。预算绩效考核要坚持以预算目标为基准,要根据各责任主体的不同权限进行考核,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责任主体,以保证全年预算目标的实现,此外,针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例外事项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纳入责任主体的考核范围。

(六)有条件的开展

预算信息化三级公立医院业务量大,科室、项目多,医院全面预算所涉及经营活动数据量大,加之不同的业务预算需要采取不同的程序方法,依靠财务部门手工编制预算显得较为吃力。因此三级公立医院应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通过信息化,可以提高全面预算编制效率,提高预算信息共享,并能实时监控全面预算执行情况,从而强化预算控制力度。但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需要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首先医院要对内部现有预算流程进行梳理,只有当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并有一定的经验之后实施预算管理信息化才较为可行。比较忌讳的是照搬其他医院的信息系统,因为每个医院都有自己的经营特点,套用其他医院的预算系统,可能会对医院预算管理工作造成负面影响。

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是提高三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的重点工作,新医改中的多项文件也要求公立医院要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提高医院收支平衡、控制成本,但由于目前三级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都处在摸索阶段,有些医院还没有对全面预算管理对医院经营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普及,因此我国公立医院尤其是三级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各医院都在探索适合医院管理的预算管理模式,三级公立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财参考文献:

[1]徐元元,田立启,侯常敏,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2]卫生部财务规划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

[3]徐元元,田立启,侯常敏,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

[4]陈世强.浅议医院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总会计师,2010,80(3):118-119.

民营医院财务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管理

随着医改制度的逐渐深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医院必须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新的医疗服务环境。有效地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投入,实行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医疗成本核算概念

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相关规定,医院成本核算是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形成的成本所进行的核算。对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所发生的劳务费、业务费、公务费、原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管理费等费用的消耗情况、支出和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核算。

二、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现状

随着医院注重经济管理,医院的就医环境得到了改善,医院条件也得到了完善。医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相对于迅速发展的医疗市场,医院成本管理相对滞后,材料物资价格的上涨,加大医院成本负担,同时,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使医院加强成本管理更加迫切。我国医院成本核算与管理的现状如下:

1.医院经济核算责任制与成本管理不能有效结合,卫生资源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医院职工还未完全认识到节约成本的重要性,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效率低下,发展落后,某些大中型医疗设备的购置,加大成本投入,使医院成本支出增加。

2.财政对医院资金补偿不到位,医院自有资金短缺,医院依赖借贷负担致使利息支出增加,加大了医院成本费用。医院财务管理不完善,患者就医流动性较大,使医院收入流失,造成成本费用增加。医院注重经济收入、医疗质量考核而忽视了对成本考核的重视。3.医院间竞争激烈,使其业务量下降,同时人员耗费增加,导致医院成本加大。先进的医疗科技,以及新药品、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使医院医疗服务成本增加。同时,患者需求更好的医院住院条件、就诊条件等使医疗服务成本增加。

三、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意义

医疗市场发展的趋势使医院深化成本核算成为必然。我国医疗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使私立、民营医院进入医疗市场,给医院间带来发展竞争压力,加强医院成本管理更是医院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及时采取降低医院成本的措施及方法,才是保证不被医疗市场淘汰。因此,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和管理,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保证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1.医院加强成本核算管理,深化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增强职工节约成本意识,广泛调动职工的积极主动性,节省费用支出,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向集约质量型医院转变,完善激励机制,为医院分配制度、奖惩机制奠定基础;医院逐步走向项目成本、诊次成本、单病种成本的核算道路。对于医院拓宽筹资渠道,健全和完善医院补偿机制,正确处理医院及患者的关系有长远帮助。

2.医院日常医疗活动,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成本的支出合理,对于医院节约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通过成本核算,规范支出管理,降低成本费用,控制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减少医院浪费,使医院的支出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同时为经营决策者提供经济效益分析依据,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3.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使医院成本得到节约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在医疗市场开放的前提下,?医院通过控制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医院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患者看病时间短、诊疗快、效果好满足了医患双方的共同需求,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合理节约医疗成本使医院和病人之间实现了双赢。

四、开展医院成本核算工作

1.调研是基础,成本核算的政策制定涉及全方面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为成本核算工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准备工作,大量的前期调研工作必不可少。因此,要通过学习其他医院的先进管理技术,广泛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吸取其先进的管理经验,再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并上报院务会议讨论,确定医院成本核算的试行办法。

2.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医院领导负责制。建立统一的工作小组,形成领导合力,安排统筹相关工作,协调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要求各有关科室和部门辅助协调,认真配合相关工作的完成。全院形成高度统一的紧密联系共同体,克服困难,形成凝聚力。

3.广泛宣传,强化培训做好成本核算工作,提高全院职工参与重视意识。在全院范围内强化成本核算知识的普及,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特别对于中层干部进行强化培训,让他们首先掌握成本核算的方法,为成本核算工作的普及和顺利推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分步实施、统一规划,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长久且合适的实施计划,分步骤实施完成。可以先在临床科室试点实行,取得经验后再在医技及其他科室和部门推开,安全可靠且有利于医院稳定长期发展。

5.按照《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制度要求,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找到方法解决问题,使成本核算的过程不断完善和合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调整成本核算实施办法,与医院发展管理相呼应,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医疗体系。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医院发展道路上,强化医院成本核算管理,才能使医院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道路上要不断探索经验,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逐步走向以变动成本和病种成本为导向的成本核算模式。

作者:王冠楠 单位: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财经处

参考文献:

[1]赵存现,李景波.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重庆医学,2007(1)

[2]周文贞,秦永芳,陈英.医院成本核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