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1
论文摘要:管理科学研究中的学术规范问题已受到广泛关注。明确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构成与其分析框架是规范研究中的核心。通过与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的类比,从逻辑、范式、类型三维视角建立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与分析框架,从学术创新、学术编撰、学术评价角度阐明了管理学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过程规范、学术表达规范的基本内容、分析规范与特征。
0引言
近年来,学术规范与学术规范体系的建立已经受到整个学术界的关注。在对学术规范问题探讨过程中,建立整个学术规范体系、从更高的层面、从更广阔的领域正视学术规范问题在学术界已形成共识。然而,学术规范问题的界定必然涉及学术规范体系。国内史学研究领域似乎对学术规范的问题有较早的介人以及深人的研究。在2002年4月召开的“史学期刊发展研讨会”上,对学术规范体系作了如下陈述:“学术规范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它包括学术研究规范、学术道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和学术写作的技术规范等四个方面。学术研究规范包括学术价值观取向、思维方式、指导思想、理论方法、选题指向等方面,是学术规范的最深层次;学术道德规范,包括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科学诚实的研究态度,将把握学术史的发展作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等;学术批评规范,是专门就如何开展学术批评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学术写作的技术规范,是简单的技术层面的东西,是科研成果表述方式的规范化。这是国内基于史学研究对学术规范探索的完整阐述。学术规范的研究也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学术规范导论》《学术规范读本》等对学术规范的研究成果,以学术规范研究规范著作的问世以及《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颁布为标志,奠定了学术规范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
追溯管理科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管理学研究的先驱十分关注管理学的规范研究,已经深人地探索了管理学的范式问题,分析了管理科学规范性研究蕴涵着管理的科学性、逻辑性、结构化及信度、效度评价等内容。应该说,管理学的规范研究有着较好的范式与传统。但应该看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管理研究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失范”现象,这些“失范”现象使管理学研究中需要思考管理学规范研究体系的重建问题。本文在目前学术规范研究成果集成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学规范研究的分析框架,阐明管理学规范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通过逻辑、范式、类型三维视角建立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与分析框架,从学术创新、学术编撰、学术评价角度阐明管理学学术道德规范、学术过程规范、学术表达规范的基本内容、分析规范的特征。本研究对于推进管理科学的规范研究、建立和完善规范研究体系有重要意义。
1管理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
1.1管理学学术规范体系的系统工程方法论分析
1.1.1霍尔(a. d hall)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
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d hall )1969年所提出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为大型工程分析与决策提供了统一的思想方法,在许多对象系统分析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一分析方法将研究对象描绘成展示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内容的三维(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结构图。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这一方法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一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框架也是解决其他类型的重要参考范式。
1.1.2基于霍尔(a.d hall)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的管理学学术规范体系
显然,比较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管理学学术规范体系与之有许多相近之处。基于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可以从研究维度、各维度的主要内容,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等不同方面对管理学术规范体系进行类比研究。以下是两种体系主要部分的类比,见表。
由表1的类比可知,管理学学科体系是一个由多元要素组成的具有层次性的系统。霍尔的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对于管理学学术规范体系在目标维、阶段维、步骤维、知识维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系统工程方法论体系是完全可以用于解决管理学科体系的规范性研究。
1.2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分析框架
一项完整的管理科学学术活动首先有众多学术活动主体的参与;其次,管理科学学术活动一定在一个特定的学术环境中;再者,管理科学学术活动必然有一个从学术活动起始到学术活动结束以及继续发挥作用的循环往复过程。涉及众多要素,由于这些要素各有不同的归属,在管理科学学术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比如一项管理科学学术活动,可以按照不同的特征将其要素分为不同的维度。
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框架是多项完整的管理科学学术活动的概括和提炼。显然每一项管理科学学术活动都经历一个起始、发展、终结的过程,它是在一定的时间坐标中完成的,因而时间维度的存在是必然的。另一方面,这一管理科学学术活动具有学术共同体所共有的学科规范,即“范式”(paradigm)或“学科基质”(disciplinarymatrix ),在这些学科规范的基础上,各学科在长期管理科学学术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学术规范即一定学术系统中的逻辑范式。这是学术规范体系中的逻辑范式维。与时间维组成了一定的学术规范体系平面。我们知道,不同的学
科体系所形成的学术规范是有差异的,也就是说,按学科的不同形成学术规范体系的另一视界,即学术规范体系的知识维。从而我们看到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如图1。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框架从三个相互独立的视角表征其规范体系,这些包括方法论逻辑、范式、类型。由于每一个视角表征整体学术规范体系都体现出某种局限性,只有从多维角度能够更全面表征学术规范体系。
一项管理科学学术活动首先是一个从活动起始、活动进展到活动过程完成几个主要环节,从而体现出持续性、过程性,这是管理科学学术活动所具备的时间维度,这些管理科学学术活动体现一定的生命周期。因而这些过程包括问题阐述、研究假设与设计、文献收集与分析、结论与理论阐释。在这里,管理科学学术活动的规范体现为一定的结构性、一定范围内的程式,这种程式在一般管理科学学术活动范围内是必要的;另一方面,在管理科学学术活动的每一个阶段都要遵守一定的学术规范,这些包括学术研究道德、研究过程、研究表达三个主要内容,这是学术规范体系的逻辑维,体现学术规范的不同侧面,表明规范的全过程;显然,学术规范体系在不同的学科体系中有不同的内容框架。因此,学术规范体系有一重要的侧面即类型维。体现不同学术研究内容对其的影响。这些类型包括:学术创新、学术编撰与学术评价。因此,从三维视角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科学研究规范的内容。
2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从方法论逻辑维、范式维、学术类型维,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管理科学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其涉及内容细化,可得到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以下对管理科学学术活动过程中类型维学术创新、学术编撰、学术评价三种类型分别进行分析,从而确立学术规范体系的一般内容。
2.1管理科学学术创新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一般管理科学学术创新是指在管理科学学术共同体内的主要学术活动,是以人类知识宝库中增加新的知识元素为目标。其主要是在继承、消化既有管理知识体系和管理科学学术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管理学科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基于承继、结合、开拓的不同过程提出的新论点、新见解、新材料、新理论、新方法,从而达到丰富和深化人们对研究对象的演变规律及本质的认识。按照管理科学学术规范的体系框架,管理科学学术创新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如表2。
2.2管理科学学术编撰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管理科学学术编撰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可以在以上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如表3。管理科学学术编撰是指对已有管理学科领域现有成果进行鉴定、评价、综述或总结。其在管理科学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中起着展示学术动态、阐明管理科学学术研究趋向、确立本领域学术研究定位的作用。虽然管理科学的创新并没有使学术成果有明显增加,但对学术发展的意义不容忽视。随着当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学术研究的系统化、规范化,目前,管理科学学术成果海量增加、管理科学学术研究的门类与学术形式全面拓展。因而,给学术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更新、不同学派观点的梳理、学术成果价值的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对研究成果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评价、分类,分析其重要程度、应用价值、归属领域,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做出评述,进而进行总结,作为新的知识体系,将更为便捷、更有指导意义提供给使用与研究者。比如多数工具书的编纂也属此类工作,编纂者在文献的梳理过程中,需要对现有全部相关成果进行鉴定和分类,并将它们概括并凝练为简明和完整的文字。显然,这种编撰的过程和结果是重要的学术过程,需要遵循规范的学术研究标准。按照道德规范、过程规范、内涵与表达规范及科学问题设定、设计与假设、文献、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与理论阐述可以对管理科学学术编撰类型作深人的探析,见表3。
2.3管理科学学术评价学术规范体系的基本内容
管理科学学术评价是同行学者对评价对象是否符合一定学术标准及符合程度做出权威判断的学术活动。在当今社会不断重视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的宏观环境下,管理科学学术评价正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管理科学学术视角看,这一领域学术
评价具有界定性、权威性与导向性作用。目前,管理科学学术评价效应的主流是积极的。学术评价在学术活动中发挥着鼓励学术创新、引领学术发展方向、规范和控制学术行为、引导学术研究资源分配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术评价“失范”现象,学术评价过程中的负面效应也是明显的,在大量的学术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学术资源的不合理与不公正分配,学术成果评价的失衡、失准,行政权力、不正当竞争介人学术资源分配过程,因而造成学术质量下降与学术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从而污染圣洁的学术殿堂、滋生学术腐败。可见,推进学术评价的规范化是极为重要的。
管理科学学术评价的主要要素与内容包括学术评价主体与客体、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评价过程、学术评价方法四个方面。
(1)管理科学学术评价的主体与客体。学术评价主体指学术评价过程的实施者,主要是针对评价客体所选择的具备一定评价能力与水平的评价者对评价对象进行直接或间接地评估,确定评价对象的综合能力及水平的价值判断。主要包括学术共同体、学术组织、个体学者等。学术评价的客体是指学术评价的主要对象,主要涉及国家与组织学术实力、学术规划与计划、学术项目、学术人员的学术水平、学术能力、学术成效的评价。
(2)管理科学学术评价标准。学术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客观、公正、公开性。对于从事管理科学学术活动的主体及学术成果评价应以学术价值或社会效益为基本标准,对基础研究成果的评价,应以学术积累和学术创新为主要尺度,对应用研究成果的评价,应注重其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对于理论成果一般侧重于是否揭示了客观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研究成果所提供的对客观现象更准确、更符合实际的认知结论,表明这些对知识积累和知识创新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
(3)管理科学学术评价过程。学术评价过程是指学术评价活动中评价主体与评价实施组织按一定程序规范进行计划、组织与实施,达到评价过程的客观、公开与公正。
(4)管理科学学术评价方法。学术评价方法是指学术评价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应用的具体工具、方法。是评价主体为达到对评价对象的客观公正评价所采取的不同评价方式与评价定式。
按照学术规范的三维度范式表述,对于学术评价规范,在范式维与方法论逻辑维,其基本内容如表4。
3结论与讨论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2
目前,各高校经管类《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
(l)理论到理论的方式,该方法以老师的系统理论知识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对信息系统的感性及理性认识,多数觉得理论过于拙象、空洞,缺乏学习兴趣,实践效果不佳。
(2)案例教学法,该法以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为主,但是现有信息系统的案例多数是国外企业案例,学生无法获得更深入的素材,不能与自己的专业知识融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讨论效果大打折扣。
(3)实验教学法,该方法以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为授课重点,容易偏离课程目标。同时,该方法仅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程序设计课程,对于经管类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这些教学方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导致教师教的“很累”,学生学得“无趣”的现象普遍存在。2微信与管理信息系统教学2.1微信在教学管理的应用现状
微信是中国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在微信基础上增加的微信开放平台,可以实现与特定对象在图片、语音和文字等多种手段实现全方位的交流和互动。
近年来,多数高校教师在不断探索利用微信平台改善现有教学模式,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提高教学效率。吴荣娣(2014)以《装配与工艺》课程为例分析微信与传统教学结合的方式,构建微信支持下的组合式学习模式;郑伟(2016)绪合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学习特点阐述了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殷彬燕,张军花,蔡文智,姚艳(2016)结合微信平台系统论述了适时教学模式在护理培训课程中的应用;朱强,徐瑞鸿,戴钢书(2016)探讨了微信对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信息化教学的促进作用,并详细论述了微信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应用的具体模式。各学者在探讨微信与传统教学的结合方式的过程中,都肯定了微信在促进教学互动、整合课内课外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方面的积极作用。2.2微信对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促进作用2.2.1利用微信平台推送教学资源,拓展教学内容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管理信息系统囊括的知识非常丰富,当前的授课多会受到教材、课时等因素的限制,授课内容多侧重一般理论,其应用拓展及新知识无法深入讲解。基于微信平台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同步推送关联知识,延伸了教学空间,拓展了教学内容。2.2.2 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微信平台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上网、玩手机的特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通过微信平台作品,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通过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形式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促进教学的沟通,可以有效改善传统教学模式“教与学相脱节”的不足。3微信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玩手机、发微信、微博的现状,用微信平台来辅助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来推送预习知识,案例材料等内容,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上课效率。在学习平台上教学资源之后,教师全面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下面以“科达电脑外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课程为例介绍微信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过程中的应用。3.1课前
(l)实验情景介绍。给大家简要介绍用EXCEL开发一个小型系统的任务要求,明确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情景。
(2)实验内容及实验要求。综合提出实验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完成实验的思路和方法。例如在“科达电脑外部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内容有:①使用Excel软件保存数据、按使用者要求对数据进行处理输出信息的方法;②利用Excel查询、统计、输出、宏、打印等功能,能较好地使用Excel软件开发信息系统为管理服务;③在设置及使用宏的过程中如何确保自己录用的宏命令能够正常运行,在不同版本的软件中应该如何进行设置。
(3)实验材料推送:利用微信平台推送利用EXCEL来录制、制定、应用宏命令的课件,让学生提前熟悉实验方法。3.2课中
在实验课程中,学生依据实验要求及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教师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有针对的性的给出解决方案,并且实时的在微信平台或班级的微信群里上进行,让大家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3.3课后
教师根据学生窦验的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将实验做得好的同学的作业放在微信平台上给大家分享,结合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分析,让大家掌握正确的实验完成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在微信平台或微信群里进行沟通和交流学习。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3
关键词科学;电子;工程;管理;技术;信息;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emphasis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real lif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modern project management.
Keywords science; electronic; engineering; management; technology; in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主要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工具,计算机在的功能作用已经被广泛的认可,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中,越加被各方所重视。它是是一种经常都会更新换代的先进管理工具,在建筑工程的项目管理与造价管理以及施工管理等工作中产生了非常重大的作用,是相关工程管理部门处理问题的先进手段。
1、电子信息化工程管理的特点
从传统的管理方式转变为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单纯的购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施,并目_使用它们。如果已经决定实施电子信息化管理项目,那就一定要对它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了解,科学合理解决管理者,工作方法以及工作对象还有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
1)管理方法、制度与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配合
全部的电子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都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管理模式而设计出来的。假如使用了一项比较先进的电子信息化工程管理系统,可是实际的运营管理方法是落伍的,陈旧的,或者说尽管使用先进管理方法,可是与之相联系的统计管理不匹配,又或是缺少合适的工程管理人员,最终不但没有实现预计效果,相反有可能会导致人们对先进的工程管理系统形成错误的认识。
2)信息的非实时性
建筑工程项目电子信息化系统并不是一项实时系统,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变化,并非马上自动记录到计算机里的,Ifu是在事情发生后通过人工输入其中的。所以,输入的顺序和实际信息产生的顺序有可能被混淆。
3)原始信息的重要性
除了才开始设定的数据信息有效性,计算机通常情况下是没有办法检查这些输入数据的,而对十那些人为伪造的数据信息更是难以分辨。所以,一定要有完备的原始信息数据收集规范,形成输入数据信息的核查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属十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中每个部分,不但要紧密联系又要遵循不一样的规律各种各样的目的要求。所以,电子信息化技术来实现。,要对数量庞大的信息进行处置,来满足对建筑工程完成有效的管理,一定要通过电子信息化技术来实现。
2、电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功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脑力劳动,它主要的工作目的是依照建筑工程建设工作的实践经验,协调处理各个方面的要求,把各个种类的项目资源分配到恰当的环境与时间节点之中,并目_实施动态的调整,通过经济合理的方式来完成预定目的。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功能主要有下面几点:
1)完成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电子信息化系统运用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数据,它最大的优势是确保了数据的共享。这些管理数据的共享可以使建筑工程管理企业在企业内部采用相同的标准。现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运用有效的搜索方法,从几百万的数据中找到特别指定的数据,这个过程只要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实现了。
2)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项目资料数据能够动态的将指定的准确性内容直接提交给项目管理人员,防范了人为因素所带来的种种缺点,有效的防止了对实际状况的错误判定与时间上的拖延。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带来诸多不便。电子信息技术可以对工程项目实施模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把同样的一个项目模拟进行几千次,由此而得出了统计信息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有效实施决策管理。
3)完成数据的通信
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与网络技术,能够完成工程管理人员之间的信息通信与,使用网络技术与公用传讯方式还可以进行企业总部与建设施工现场,供货商与各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完成远程的数据管理。
3、深化转变、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3.1、强化控制、加深理解
提高企业骨干、管理者对电子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由于思想意识的偏差一些建筑企业管理者认为全面运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施企业施工管理只不过就是购买一些计算机硬件设备搭建一个企业互联网平台及施工数据管理系统并对系统实施必要的维护管理即可以实现施工企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了这样的观点显然是不正确的,只能称之为表象.肤浅的电子信息化建设因此要加强管理者对电子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力度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切实让他们体会电子信息技术为施工企业创造的巨大附加价值财郭口企业依据电子信息化资源的有效管理能正确的把握市场定位及走向依据系统的辅助决策支持采取正确的投资行为,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成为行业的先驱与佼佼卷企业开展电子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其服务管理的水书生产发展的提升程度因此在施工管理实践中我们只有依据科学的电子信息技术制定合理的发展规戈构建完备的业务流程、创立科学的施工管理组织结构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体系才能使传统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得到充分的变革,使施工企业之间管理部门与下属部门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通过合理的电子信息技术使电子信息交换更具实时性高效性、共享性。当然在强化管理者重视电子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对企业技术骨干的激励培训,使他们切实成为电子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3.2、依据企业施工管理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战略目标
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全面应用包括自动化的电子信息收集、处理与转化;网络化的电子信息查阅、传递与加工集成化的分析与多媒体技术管理科学化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控制系统化的电子信息管理与完善控制等因此施工企业只有根据电子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结合具体的施工管理特点来源于实际的制定切实可行的一体化、战略化目标,合理的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施统二高效的管理,逐步建立完氰全面的各类施工管理电子信息系统才能最终使施工企业的电子信息化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3.3、广泛建立基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共享平台及网上办公系统
面对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规模建设项目成为施工企业的主要建设对象,而这些项目往往涉及到众多的国内外工程文件,包括进度安排、审核标准、图纸、设计变更等,其中包含的电子信息量之大、涉及面之是我们无法估量的倘若一味的采用纸质文件传输方式,势必会给工程项目电子信息的横向管理及实时纵向沟通耀加大量的冗余环节,使多层次的交流方式导致电子信息误差率的提升,使低效、高成本的运营给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只有充分的利用电子信息化技术在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切实构建建筑企业电子信息化共享平台及网上办公系统才能真正简化电子信息传递的复杂环节,使纸质文件退出建筑施工管理的历史舞台并促进电子信息化的共享建设成为建筑施工管理的有力工具另外我们还应切实扩大建筑施工企业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亩断日用自动化办公系统推进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的全面开展。
结束语
目前,我国已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电子信息时代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引进高新信了息不仅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工程建设管理、施工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提高了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业务往来的速度进而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方杰;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趋势与对第.科技资讯2011(02)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4
一、案例教学的特征
在教学中使用案例最早是在美国的大学中。美国的哈佛管理学院的研究人员们最先认识到,管理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而案例教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管理类学科的教学要求,现实上要求必须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辅助。相较于过去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有以下特点:
1)从单方传递信息变为双方传递信息。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学生对只是吸收和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是在对教学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中逐步实现的。所以,这种教学形式就在客观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知识,使学生对理论和实践内容掌握的更加准确和深入。
2)接受者的地位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案例教学将学生摆在了主动地位。对于案例的理解和分析,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并且对已经学到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这就必然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过程也变得活泼又去而充满了趣味性。
3)培养方向由知识变为能力。管理类学科的本质是应用于实践的,价值就在于实用。如果学科教学重知识而轻能力,那无疑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同时,案例教学提醒了我们知识与能力之间并不存在一定的必然联系。因此,案例教学无疑是能力培养中最直接的方法。
二、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对管理类学科的理解难度不在表面,乍看并不复杂。但是,如果依靠理论知识去在实际的管理岗位上处理实际问题是不能胜任的。案例教学只是向学生描述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带任何其他色彩以及结论。当学生在对案例进行评价时,就会立即反应出过去的知识积累,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学员对实践经验的交流与借鉴
在管理类学科尤其是对大学生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存在明显的优势。案例不仅能对未来的实际工作起到启示作用,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的运用案例,由于针对的事件十分集中,情节又十分具体,才能在讨论中把人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过来,才能把经验与现实事件对上号,并且归纳出大量的成功和挫败的作法。
三、案例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教学案例的格式要规范
案例的编写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为了达到让教学环节更具吸引力和启发性的要求,帮助学生思考,除了遵循写作编写的普遍规律之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具备关联性。紧跟理论和授课重点、难点以及社会热点问题选取素材,授课的思路要坚持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回到抽象,使案例发生与授课想通。加深学院的感受。
2)案例要具备真实性。教师虚构的案例很难达到教学的标准,容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情绪。一方面,要立足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选择日常生活工作中发生的实例;同时,表述要立足事实,要严谨精确,数据准确,真实有效。
3)案例的选择要创新。对于教学案例的更新要及时,适时淘汰老旧过时的案例。个别案例中所描述的故事虽然是过去发生的,但也要根据教学和时代的要求赋予新的内涵;要紧密联系学科前沿,大量选取能够反映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实例。
(二)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要依照程序
虽然这种新的教学形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授课形式,但决不意味着是散漫的教学,因此要严格的执行教学规范。尽管管理类学科的教学形式可以多样化,教学程序必须要严格执行。主要有以下环节:
1)审读案例。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审读案例。它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先要仔细审视和阅读案例,审读时还要注意做好笔记。同时,还需要准备大量资料,列出大纲,以便在后续的讨论发言时为自己的论点提供有力的依据。阅读案例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开始,决不能轻视。由于很多应用于教学的实例涉及广泛,内容交错复杂,一些案例看字面上的内容比较简单,但其实内涵很深,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只有认真的对案例进行阅读才能使学生深入的理解案例。
2)分析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尽管对于案例的分析是要求学生给予案例一个最终的定义,但最终判断的质量来源于对问题的分析。学生要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之中,对问题的分析见解是否深刻也对学生理论知识是否扎实的一个考量。由于案例中所描述的事件大都比较复杂,因此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决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绝不可以仅仅依靠经验或者是猜测,而应从表象到实质进行分析,逐步的进行分析筛除,一步步缩小诱因范围。这样的分析才能有理有结,增强说服力。
3)消除问题。这种教学形式的重要环节就是消除问题。它要求学生身临其境的进入角色,依照给定的时间,清楚明了地表述自己所想要表现的观点。因此,应当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职称观点的理由,在而且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过程,学生陈述后随即展开讨论。
(三)对教师的教学素养进行标准化要求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5
教学档案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种教学评价手段曾受到欧美教育界的普遍推崇,国外学者也曾把教学档案的评价作用运用到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目前,国外学者对英语教学档案的研究已经由传统的纸质档案上升到网络环境下的电子教学档案。而且,国外的研究大都聚焦在教学档案的反思和评价功能上。在我国,许多研究者也认为教学档案是反思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评价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力工具[1]10。因为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师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的记载,汇集了教师的自我剖析以及同事、领导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材料,也是教师反思教学和完善教学的经验总结。查阅中国知网得知,从2001年到2012年篇名中含有教学档案的期刊论文共1224篇,但同一时间内篇名中含有英语教学档案的文章只有三篇。这足以说明,我国业内对教学档案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但针对英语教学档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当今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英语已成为世界各国推动国际化的一种重要媒介,随着我国教育的改革发展,英语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学的最基础科目之一。因此,本文将探讨在网络环境下创新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以期对高校的英语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优势
随着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电子教学档案应运而生。在继承传统纸质教学档案的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基础上,电子教学档案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高校教师教学的相关材料,比如电子文档、演示文稿、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网页等,依托网络新媒介平台全球化、多元化、即时传播和随时互动的特性,以其灵活便捷和功能强大,势必成为高校教学档案的新模型,受到师生的追捧。电子教学档案没固定格式,每个学校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总体而言,根据教学档案的功能分为两大类:教学改进型和教学评价型。电子教学档案的内容包括教学工作的阶段性评价、总体工作评价、教案、课件、教学成果集、作业批改情况、集体备课情况、听课情况、进修情况等。相对传统的纸质教学档案而言,电子教学档案更容易保存和携带,更便于教师对教学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顺应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需求。
1.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打破时空限制,便于存储和携带。电子教学档案多为word文档、excel表格、PPT演示文稿、音视频资料甚至网页,容量大,所占空间小,延长了教学档案的保存时间和保存范围。如果将教学档案存储在邮件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做成精美的网页,就更不必担心教学档案的保存空间和时间的问题[2]14。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随机打开浏览,便于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的进度和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补充。
2.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便于交流和监管。只要有电脑和网络,英语教师间可以随时随地互相查阅彼此的教学档案,学习对方的教学经验,吸取对方的教训,促进彼此教学技能的提高。学生也可以参与进来,查阅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及时和英语老师沟通。这样,老师间,师生间的交流就非常便利,英语老师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资源共享;老师和学生也可以沟通有无,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感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使教学档案真正成为辅助英语教学的工具。二级学院和学校的领导也可以随机打开电脑上网查阅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整理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远程进行监督检查。
3.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功能强大,灵活便捷。英语教学档案中少不了音频和视频资料,以往的传统纸质教学档案难以长期保存磁带或光盘中的音频和视频资料,而电子教学档案弥补了纸质教学档案的不足,再多的音频视频资料,也可以复制粘贴保存在电脑中或上传到网络中,其他老师和学生可以随时收听观看。英语教学教案、课件、教学心得,也可以供学生们和同事们学习。学生们参加的与英语有关的竞赛,演出的视频等,上传到网络中可以供大家共享学习,也为参赛同学更加努力学习英语增添了动力。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利用
目前的文献研究表明,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实行电子教学档案,业内对电子教学档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评价功能上。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电子教学档案的模式和功能一定会更加广泛和多元。
1.提高高校英语教师的电子档案信息意识。英语教学档案信息复杂,教师在整理教学档案的时候需要具备一定的档案知识和管理技术。学校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对网络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师的教学档案的归档工作进行教育和培训,学习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知识。二级学院和学校要不定期上网查阅和检查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归档情况,激发英语老师整理英语教学档案的积极性和责任心,督促英语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意教学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杜绝抽查档案时临时突击,编造资料的情况发现。
2.制定英语教学档案的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和国家档案局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意见》和《归档文件整体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因地制宜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以制度来约束教学档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设立高校英语教学档案的评比制度,奖惩结合,尤其是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档案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方式,如何科学合理地监管指导是高校档案工作需要认真思考的难题。笔者认为,高校英语电子教学档案的收集要与学校的教学计划同步进行,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是三个关键时期。另外,高校英语教师也要注意平时教学资料数字化信息的积累。
管理科学的应用范文6
关键词: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1引言
财务管理学科的出现非常晚,长期以来财务管理学都是一门分支学科,从属于其他学科。直到二十世纪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财务管理学才逐渐的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的效率成为了最大的衡量因素,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掌握消化更多的知识是每位老师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在财务管理学这种专业性强、涉及内容广的学科,在教学模式和对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上有更多值得探索、可以改进的地方,因此翻转课堂因为其开放、积极的特点成为了教学手段的首要选项。本文就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浅谈几点看法。
2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简述
微课程即微型视频课程,狭义的理解来说就是一种时间较短的包含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小视频,视频一般为5到15分钟左右,针对性的聚焦于某个知识点的详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完成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例如:知识点讲解的视频,在学习风险价值这节知识点时,除了对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到风险价值是在一定的置信水平下,某一金融资产在未来待定时间内的最大可能损失。还要可以选择利用小视频的演示,构建内部模型向学生们展示它的计量方法和计算步骤。翻转课堂简单的理解就是老师和学生身份的呼唤,以此来进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利用老师分享的教学资料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了解财务管理知识点的定义和其适用范围。在课堂上学生继承老师的身份,参与和同学的互动,包括对知识点的解释、探究、提问等。在翻转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了颠覆,知识的传授从课上转移到了课前,且由学生自己查询获得。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老师讲课,课后练习”的模式转变为学生和老师平等交流,学生和学生共同学习的模式。由于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答疑,所以会督促他们在课前对不懂的地方研究钻研,这样使得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进一步的增强,在课堂中知识得到了延伸,效率得到了提高,也拓展了学生思维。这一点和新时代的财务管理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需要网络环境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支撑。随着教育行业的洗牌,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得势不可挡,就财务管理学科而言,给予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在给课堂带来颠覆性的改革。根据相关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微型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潜力巨大,在多个试点学校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微课程模式最大程度的解决了目前国内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局面,将优秀教师的教育内容向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输送,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应有的接受知识的机会。但由于微课程模式起步较晚,对于微课程教学方法和应用缺乏理论支持,为了保证在微课程视角下的翻转课堂发展顺利,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其应用方法和模式的研究上。
3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财务管理是旨在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的T型人才。使他们能够在财务、金融管理、科研教学方面从事工作。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同理论需要密切联系的学科,而目前国内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仍然是高校,课堂教学仍然是主要的教育手段,这就意味着财务管理的教育存在先天缺陷,因为财务管理专业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堂教学对专业知识的培养可以起到基础作用,但是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微乎其微,只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财务管理水平。只有在动态的金融环境和不同的财务情境中才能锻炼出学生的资金管理能力、对各种金融情况的敏感度以及资本运作能力。但是动态的财务情境在高校的环境中难以搭建,真正的实践课程应该在丰富多样的财务实践活动中完成,这也是为了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才。目前高校在财务管理教学的任务中,逐渐的打开校门贴近生活,寻求与政府、企业的合作,但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当大学生开始实践之时,仅仅是一个只具备书本知识的新人,这样在实践单位工作的层次和深度还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的实现联合培养的目的,这样培养的结果也只是学生空有工作经验但是对专业金融问题的分析处理能力却并没有显著提高,在教育部出台的指导意见中明确的提出了“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见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建立培养目标协同、教师队伍协同、教育资源共享协同、管机制协同,加强高校教师与实务部门专家双向交流。”财务管理专业不同于其他课程,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社会各界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但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高校对带财务管理实践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大幅度的强化。其次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定与实际的实施匹配性差,财务管理专业会受到当前社会经济金融环境的实时影响,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快,但是很多时候所制定的实践教学体系却出现明显的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实践教学的偏差,影响到了学生培养的质量。再者是管理机制的不足,扁平的学校机制或许以及难以适应如今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就算学校培养出了合格的财务管理专业人员,但他是否有足够的综合能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对于综合金融环境的分析能力、对于过去金融环境的总结能力和对于未来金融环境的预测能力,以及他本身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当行业出现新问题需要交叉人才时他的学习能力。这些都是衡量因素,因此,如果扁平化的实践教育体系得不到优化,那么很难适应如今的就业局势。
4微课视角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财务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对于将微课、翻转课堂以及财务管理教学结合,首先在于创新科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财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需要混合型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和严密逻辑。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模式,避免在课堂中照本宣科的诵读课本,比如在学习项目投资的现金流量分析时,在老师的课堂讲解之后,学生要学会运用微课程来对知识进行扩充,观看网络微课程,进一步总结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模式可以强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让他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其次,不单纯依靠课本知识,采用多媒体设备、借助教具、充分利用相关的财务管理实例或者进行试验等方法来辅助翻转课堂。比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时,可以同计算机进行结合,通过专业模拟软件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虚拟投资,熟悉证券投资的流程和环境,感受投资的风险与收益问题。之后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相互相互交流学习的成果,并且进行讨论,交流自己所学到的,这样可以对知识有深化的理解,并且通过不同思路的信息交流,可以让学生养成以多种角度看待金融问题的良好习惯,这在他们今后从事金融工作有裨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与生活实践相连,财务管理课程从生活中来,又将运用到生活中去,只有将生活实践和课程本身紧紧相连,这门课程才有意义。比如在学习资金管理时,可以有学生自发的联系与学校有合作的金融企业,在学校的组织下进入公司学习关于资金管理、资金运营、收益的提升以及风险的规避等相关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