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研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科研计划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1

【关键词】科研训练;实践;创新

0 引言

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创新教育,结合时代需要培养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具有创新知识、创新原理和创新技术的创新人才,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宗旨。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早在1969年,美国MIT就创立了“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1995年清华大学在其数学建模等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作为我国首项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8年浙江大学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试行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该计划吸引了一百多名学生参加了七十多个研究项目。近年来,SRTP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改革本科生教学模式的重要举措[1-3]。本文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为例,简要介绍我院学生科研训练开展情况,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可行性建议。

1 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的目的与意义

高校开展SRTP主要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供大学生科研训练的机会,吸引一部分优秀而有天赋的学生尽早进入科研领域,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前沿,为深入研究做准备;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配合因材施教,突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营造教学相长的学术研究氛围。

SRTP是科研和学习的结合体,开展SRTP的关键是让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学习中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在听讲中学习,在课堂中学习。而在SRTP的过程中,各种训练不但没有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而是成为组成教学的有机部分。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设计方案,结合各种条件和设备开展研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并最终内化为一种研究态度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一种研究能力和品质[4-5]。

2 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

对大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体现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为确保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效、顺利地开展,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六个方面来保证实施过程的有序性。

(1)通知工作。学校学院下发相关文件至各个班级和相关教师,做好申请申报书的通知工作,鼓励学有余力或对科研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与。

(2)立项阶段。由学生自由组队并自主联系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学习状况和兴趣取向,对选题进行初步分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项目进行初步规划,最后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科研项目申报,并确立项目的负责人。

(3)评审阶段。由学工办组织专家对上报的所有项目进行公开、公平地评审,并公示入围资助的项目,进入到科研训练的实施阶段。

(4)实施条件。除了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外,学院需向学生提供必备的研究条件,包括理论书籍、计算机以及相应的实验设备,以保证学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

(5)信息反馈。研究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明确的分工,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潜能、对项目展开研究,期间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研究的进展情况,讨论、分析、解决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并做好总结工作与下一步研究计划。

(6)项目结题。学生根据研究开展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的进度,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研究成果,包括实物、论文、研究报告等,由学工办组织老师对项目进行统一答辩,做出成绩的评定。学校学院在此基础上遴选部分优秀项目(成果)进一步资助扶持,为省级、国家各种技能、竞赛做准备。

经过上述流程,多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团队协作能够顺利的完成项目,并从中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在信息反馈和汇报过程中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其中不乏优秀学生通过科研训练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从某种程度为学生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基于上述科研训练,我院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近三年来,获得省级科研资助项目18项,校级科研资助项目40项,校级实验室开放资助项目36项,学生先后公开35篇,申请授权专利12项。

3 科研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通过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独立研究科研项目,运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发挥了个人的创造力,锻炼了主动学习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科学研究的氛围,但是在训练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若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会影响训练的顺利开展,阻碍计划的进一步推行。以下是科研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够。学生是SRTP受训的主体,指导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而实际情况是部分学生一出现问题就寻找教师解决,没有经过自己充足的思考,失去了挖掘自身潜能的机会,背离了科研训练的初衷。

(2)实践与理论脱节。一些参加科研项目的学生认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研究工作没有实际的联系,因而不能较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有效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科研条件受限。学校投入的科研经费比较有限,而且有些实验室的条件也相对简陋,使得很多具体的试验不能够在有限时间段内顺利开展,个别学生还会因实验仪器的精密度不够,得到误差较大的实验结果,严重影响了项目的结题。

(4)研究互动性不足。团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还存在很多不足,没有进行及时沟通和信息的反馈,使得研究工作的进度不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地发展,影响了项目的结题验收。

(5)管理、奖励机制不健全。由于不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得少数学生得到资助后发现自己没能力或没时间去开展工作,于是申请退出或直接放弃项目,加重了团队中其他组员的工作量,也打乱了科研的进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打上了折扣。

4 对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建议

针对科研训练过程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做好总结反思工作,以下是提出的几点建议来改善出现的问题。

(1)提高教育水平,加强教学改革。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改善考试方式,增设综合性的实验和课程设计,创造优良的学习和实践环境。在学模式下,探索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营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的宽松氛围,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爱好发展。

(2)加强思想教育。因为学生总是认为课堂所学的并不能应用于实践中,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错过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时光,而让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可使得他们认识到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离不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鼓励学生重新认识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3)鼓励学生自主立项。学生选研究项目总是听取指导教师的意见,而老师提供的项目有时不是很适合学生。难度过大,容易打击本科生参加科研的积极性,难度过小,达不到科研训练的目的。因此,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对立项进行充分了解。鼓励学生自主立项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4)加大经费资助,扩大学生受益面。较为充足的经费既可以保证科研的顺利开展,又可以吸收更多勤于思考、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到科研中去,扩充整个科研团队的队伍,提升科研团队的素质。

(5)将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相结合。本科生在高年级的时候比较适合参加科研训练,而此阶段的学生又忙于做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使得学生精力易分散,影响了科研训练的完成进度。如果适合的科研训练可以代替毕业论文,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参与科研训练的同时,既提高了科研能力又可以有成果作为毕业论文材料,一举两得。

5 结束语

培养地方高校理工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目的之一,而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拥有了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经过后续努力可逐渐成为民族科技进步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耿新,陈心浩.搭建科研训练平台培养实践创新人才[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3):50-51.

[2]白文苑.大学生科研训练: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社科纵横,2011,26(2):161-162.

[3]彭安,向本琼,等.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J].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2010(2):75-79.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2

1.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不强根据高校的相关抽样调查,虽然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了解的人员占45%,但是能进一步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执法过程,以及利用法律武器和手段保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发明创造和合法权益的不足10%。这种淡薄的知识产权意识致使目前高校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流失已成为普遍现象。另外,大学生对专利保护的申请认识不足,高校对大学生的新发明和新创造向来都是重视奖励,但是却忽视了对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2.高校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较高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成本是多方面的,它主要有知识产权的开发、取得、交易、使用和诉讼等方面的活动给个人或单位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在我国,尤其是高校,对科技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的成本较高,知识产权的所有人若对产权进行相关的处理,则需要支付相当高的经济成本以及相当长的时间成本。若要在我国申请相关的专利,申请的过程较为繁琐,而且每个过程都会花费一定的费用,另外,科技创新成果的专利审批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少则一年,多则三年。专利的过高专利费用及过长申请时间抑制了科研人员从事技术发明和创造的积极性。

3.知识产权权属不清知识产权控制的核心是权利人控制他人利用其成果的保护。在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的环节中,激励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影响科技成果产出的数量、质量及转化进程。我国专利法规定,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权利归属于雇主,这不仅使得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专利归属于雇主,而且发明创新成果专利的申请人也是雇主。虽然职务发明创新成果的发明人也能享受到专利效益的分配权利,但是在实际中,各高校都在强调专利是归属于高校单位所有,而没用相应的激励制度以回应专利发明人。仅强调专利的归属权而不注重专利利益的分配权,其结果导致发明人将职务发明非职务化,以规避法律的约束,使得高校非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远高于职务发明专利申请的比例,造成重大发明少、专利的技术层次和实施率、高校职务发明比率都较低的现象。

二、对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

1.政府层面(1)发展高校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要想将大学生科技成果中的知识产权进行很好的转化,就要在高校中搭建相应的转化平台,建立一系列严格的资产评估体系。有了这种评估系统,才能有效地保护大学生的知识产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2)加大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国企业赞助的高校科研经费比例很少,绝大多数经费是由政府赞助的,而且经费的额度也有限。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科研投入经费的额度已超过了3%,而我国的科研经费的比例不到2%,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一般水平。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其本质上也是对社会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动力的保护,其结果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是把科技成果能够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主要途径,使得科研成果的价值能够得到应有的体现。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大对专利保护的投入力度。

2.高校层面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存在巨大的浪费和损失。高校作为专利知识产权管理的主体,承担着社会服务的功能,有责任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高校应加快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将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1)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核心。高校在知识产权管理中,针对老师涉及对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科技成果的考核。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成果科研管理来说,应将专利的转化环节纳入高校科研管理的职能中。(2)培养知识产权全过程的保护理念。在高校的科研过程中,学校的相关领导、项目的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都应有较强的保护意识。一项科研从申请立项到完成计划直至转化到实际生产后,中间的每一个过程都应纳入知识产权的范畴,因此,高校应将知识产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科技管理的各个环节。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3

【Abstract】The innovation training program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rain innovative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Hubei Minzu Universi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tudents as research object, introduces the basis of college innovation base and innovation projects in science. In five years of experience, we had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e 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enhancing th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encouraging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innovation projects, and promot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基地;实践能力

【Key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base; practical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6-0059-03

1 理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开展现状及实施效果分析

自2009年以来,我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文件,对项目申报与评审、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激励政策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年成立了数理基础科学等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将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施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基地为其提供物质基础,对学生进行技术与技能培训,创新项目为创新基地提供项目资金。经过师生们数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①创新项目参与者呈现多样化趋势;

②立项的创新项目数量与质量逐步提高;

③依托创新基地实现了创新项目的管理;

④创新项目的申报受国家和学校政策的影响较大;

⑤理工科项目带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联系较密切。

2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5年来,依托创新基地良好的基础条件,理学院的创新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也不能忽视存在的各种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于项目实施环节的分析

创新项目的开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包含了项目宣传、选题立项、中期检查、结题和成果转化四个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设。

第一,项目宣传。我校一般每年3月在办公网站和教务群公布创新项目的申报通知,组织项目申报工作,但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学校对创新项目的宣传力度和硬件设施支持力度不够。宣传方式单一,可借助的信息平台少。学生申报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足,动员效果不明显。

第二,选题立项。选题要具有前沿性或前景价值,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但部分学生的选题比较单一,依赖于指导老师拟定的题目。还有些学生急功近利、研究缺乏深度,选定题目后,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导致后期进行不下去。

第三,中期检查。我校教务处要求上报项目中期检查进度,检查不合格的项目给予警告和通报,对于超出期限的目要求尽快完成,否则撤项。但目前存在只注重目标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的现象。中期检查流于形式,监督不到位。第四,结题和成果转化。学生提交结题报告书,指导教师对项目组给出全面评定,学院分管副院长签署审查意见,然后由教务处组织评审并核定创新学分。优秀的结题论文可参加省级大学生科研成果奖的申报,转化为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但项目经费报账较困难,程序复杂,往往老师或学生还要贴补材料费等,积极性降低,继而影响以后的项目申报。

2.2 对于立项项目的分析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4

关键词:实验细化;实验迁移;仪器选择;化学生活化

大容量、快节奏、高密度的课堂教学,表面上似乎提高了课堂效率,而实际上,会使一些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跟不上,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结果是欲速则不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中让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口,通过自主、合作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自我、肯定自我,达到提升自我的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学习的快乐、倾听的快乐。

一、实验细化,培养学生思考兴趣

九年级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对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进行授课,让大胆、自愿的学生到讲台上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此时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实验图,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比如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答:水槽、集气瓶、吸管、玻璃片、学生在吹气等,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展示一个空的水杯:

问:里面有多少空气?

答:满的。

又展示一个装有半杯水的水杯:

问:里面有多少空气?

答:水上面那部分的体积就是空气的体积。

最后展示一个装满水的水杯:

问:现在水杯中还有多少空气?

答:几乎没有空气了,里面充满了水。

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用什么方法可以赶走水杯或者容器中的空气,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死记硬背,这对后来用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有一定的铺垫作用。

让学生再看第二和第三幅图:

问: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在水中盖上玻璃片还是取出水面后再盖上玻璃片?

答:水中。

问:为什么?

答:防止空气进入。

问:生活中我们水杯装满水后不盖瓶盖,倒放水会怎样?

答:水会洒出。

问: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为什么正放在桌面?

答:防止气体逸出。

……

这一层层的推想使学生逐渐思考收集气体的方法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这个时候再追问如何收集早晨操场的空气,学生会很快给出正确答案。这样的引导花费时间虽然长,却给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课题中收集氧气的方法作了铺垫,达到了学习的高效。这种课堂的效果不会在本节课立刻显现,它是一个过程,用前面的铺垫化简了后面的难点,使学生在练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

二、分析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净化水的实验重点强调过滤操作,但在做题时会涉及净化效果的高低,在上课时不能简单地只强调过滤,还要涉及一些潜在的思考。首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其次展示实验现象:

小组一:水变得清澈。

小组二:水变得清澈,但是有颜色。

小组三:水变得清澈,但是有异味。

小组四:水变得清澈,但是既有颜色,又有异味。

问:观察过滤后的水和滤纸上的残留物,思考过滤操作除去水中的哪些杂质?

答:除去了不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还在水中。

点评:正确,那如何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呢?

答:在水中加入活性炭,然后再过滤。

点评:回答得很好,可是过滤的时间较长,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能将活性炭固定住就好了,再让水经过活性炭。

点评:回答得很完美,你们如果能动手做出这样一个装置就更加完美了,你们可以课后思考着做一个。

展示一支事先已经装好活性炭的注射器,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这样能激发学生改进实验的兴趣。

三、巧选实验器材和药品

现在有一种化学叫绿色化学,也有一种实验叫微型实验,注意节约,减小环境的污染,但是课本中的化学实验最好不要用替代仪器和微型实验。课堂验最好使用规范、常用的仪器,使学生思维规范化,取代仪器最好在兴趣实验或“变废为宝”中出现,增强学生的思维转换意识。微型实验虽然能减少污染、节约药品,但课本实验的目的是学生能观察得更仔细,用规范的实验操作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保持实验的可观性。

药品的添加也要重点强调,否则学生只会简简单单地把药品混合。如,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时,学生可能只观察到药品的混合,没有想到药品的添加有先后顺序,引导的时候,为了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可以引用生活中的常识,如,在小河中扔一块小石头,这时有什么现象?学生思考后会回答水会溅出,再问当固体和液体混合时先后顺序是什么?学生很自然地回答:先放固体,后放液体。组装仪器也是一样的道理,用引导生活中建筑楼房和生活中的习惯性,引导学生掌握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生活化,更感受到学习化学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总之,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化学以实验为基础,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严格要求实验操作,讲解实验要领,使相关实验生活化,训练学生培养化学思维,以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不知不觉中轻松提高自身能力,达到课堂效率的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感觉不到恐惧,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性和耐心。智慧的启迪、情感的激发、知识的生成、技能的形成、方法的获得,都需要这种过程的浸润,课堂是生态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自己能发言的课堂,让课堂在化学实验中变身为师生争辩的课堂、有学习兴趣的课堂、轻松愉悦学习的生态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04-02

一、财政学本科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思维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

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

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

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2004)。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

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个性化财政学本科大学生的具体方法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J].江西教育科研,2004,(5).

[2]李亦菲.个性化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8,(3).

[3]高慧娟.经济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其实现方式研究[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4).

大学生科研计划范文6

摘 要 腰部损伤是一种慢性损伤,在高校游泳专项学生中的发病规律目前尚不清楚,也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华南师范大学游泳专项大一到大四的53名学生进行腰部损伤发病情况的调查。针对腰肌劳损病症,采用冷热交替法对腰肌劳损学生进行治疗。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冷热交替治疗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腰肌功能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游泳专项 腰部损伤 冷热交替疗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第一阶段以华南师范大学游泳专项的5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就读期间腰部损伤的发病情况,在第二阶段以调查出的慢性腰肌劳损患者为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针对研究目的,共发放53份问卷。收回53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率为100%。其中8名同学患有腰部损伤,3名为腰肌劳损。

2.冷热交替治疗

利用冷热交替按摩方法给3名腰部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冷热交替治疗时,用装有0°碎冰块的冰袋直接接触患部皮肤,在患部冷按摩5分钟。热疗时,用70°热沙袋放在患部外敷5分钟。冷热反复交替,中间不间隔时间,共治疗30分钟。

二、研究结果

(一)腰部损伤的发病率

在调查的53名学生中,共8名学生有腰部损伤。腰部损伤的比率较大,占所有调查者的15.09%。其中2008级有2个,占本年级调查人数的15.38%。2009级有3个,占15.78%。2010级有2个,占18.18%。2011级占25%。

(二)腰部损伤的性质及状况

8名有腰部损伤的学生,有3名都是患有慢性腰肌劳损,占有腰部损伤的37.5%。其中2008级占1个,2010级占2个,均为现患损伤。另外有3名患有急性损伤,2008级有一个患有急性腰肌拉伤,2009级有1个为急性腰骶关节损伤,另一个为急性腰肌拉伤,其他2人诊断不明,均为既往损伤。

(三)腰部损伤与训练方式的关系

8名学生腰部损伤所参加的运动分别是水上训练游蛙泳、蝶泳时以及陆上训练做杠铃器械下蹲起跳、徒手腰腹肌柔韧性练习、抗阻拉力练习时,这五项都是常用腰部发力的项目。

(四)腰部损伤与主项泳姿之间的关系

8名有腰部损伤的学生的主项泳姿分别有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其中蝶泳跟蛙泳占得比例比较大,各占有腰部损伤的8名学生人数的37.5%。而仰泳跟自由泳占得比例比较小,各占12.5%。3名腰肌劳损患者的主项泳姿其中有两人为蝶泳,一人为自由泳。

(五)运动之前选择热身方式

有腰部损伤的8名学生其中仅有3个人采取了热身方式,分别是慢跑、伸展运动、针对专项运动的低强度练习,各占有腰部损伤的8名学生人数的12.5%。居然有5个人运动之前一般不做热身,所占比例大,占62.5%。

(六)运动后消除疲劳的方法

有腰部损伤的8名学生运动后,其中4个人采取消除疲劳的方法有整理活动、按摩,各占有腰部损伤的8名学生人数的12.5%。剩下的4个人没有采取什么方法,占50%。

(七)腰部损伤的原因

8名受试者中因准备活动问题、技术动作错误、运动后整理活动不充分的各占25%,所占比例较大。运动量过大、腰部柔韧性差的比例较小占12.5%。

三、分析与讨论

(一)腰部损伤致伤因素分析

1.准备活动问题

在运动前准备活动不充分和忽视准备运动是导致腰部损伤的原因之一。水中的温度一般都较体温低,如果在没有热好身的情况下贸然下水,很容易引起肌肉遇冷收缩,这时做大范围的关节运动或者做剧烈的运动,很容易拉伤,影响正常的训练。

2.技术动作错误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正确的技术动作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从而减少损伤。

3.过度疲劳致劳损

因训练安排不当,长期大量专项训练过多,过度的疲劳,会造成身体的机能下降,肌肉肌腱的韧性降低,运动时会容易拉伤。

4.腰背部力量不足

分布在每个脊椎附件上的短小的骶棘肌群所组成的腰背伸肌的肌力远不及丰厚的腹侧屈肌肌力,出现伤病必然破坏这种动力性平衡,使骶棘肌群承受过多的负荷。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华南师范大学游泳专项学生腰部损伤的主要原因为准备活动不足、技术动作错误、肌力不平衡和运动后整理活动不充分。

2.冷热交替疗法能显著减轻腰部损伤患者的疼痛、提高腰肌机能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由此表明,冷热交替疗法是治疗腰部损伤的一种好方法。

(二)建议

1.注意正确技术的掌握,在思想上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正确性。要注重科学系统的训练,合理安排负荷。

2.游泳专项的学生应加强腰背部的力量训练,使肌力平衡。

3.在运动前必须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于腰部损伤的患者应尽快采用冷热交替方法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杨新,周天华.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65-66.

[2] 张波等.腰肌劳损的综合治疗及预防[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7.26(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