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1
1 各种主要筹资方式比较与分析
1.1 普通股筹资优缺点。优点: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普通股是否分红、分红多少都直接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同时公司管理层也有决定分红多少的权利;有利于增强公司的信誉,企业筹集大量权益资本就会使企业的信誉增强风险降低,各种财务指标向有利方向转化;筹资风险小,由于普通股没有定期支付股利的规定,即使公司出现短暂的现金流不足也不致使公司一泻千里;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以一定程度抵消通货膨胀的影响,因此普通股容易吸收资金。
缺点:资金成本高。资金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国际上股票的股利较利息而言一般都较高,同时筹资费率也远远高于其他筹资方式,这就造成资金成本率自然很高。而如果不是固定股利率则还在上述公式后再加上一个年固定股利增长率,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股权筹资的资金成本;容易分散公司控制权;新股东分享公司未发行新股前累计的盈余,盈余会降低普通股每股净收益,从而可能引起股价下跌。
1.2 企业债券筹资优缺点。优点:资金成本低。据公式,资金成本率=固定股利或利息\[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在债券筹资中一方面债券利息较低另一方面筹资费率也较低,所以资金成本低于股权筹资;且可以获得财务杠杆利益。且不分散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调整资本结构,当发行各种可转换债时,筹集的资本可由债权资本转化为股权资本,有助于企业优化资本结构。
缺点:财务风险较高。由于债券筹资存在固定利息且到期须如数偿还,负责公司将面临巨大的信誉风险;限制条件较多,公司发行债券必须符合证监会的各种限制条件才可以上市交易;筹资数量有限,在制定债券筹资伊始就必须制定筹资总额,且不能随意变更。
1.3 银行借款的优缺点。优点:不分散公司控制权,筹资费用较低。由于银行借款所需手续远少于发行证券,所以筹资费用较低;资金成本较低,银行借款利息低筹资费用低;有一定的还款弹性,当借款到期,借款人与银行可根据实际情况商讨延期还款,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缺点:风险大。虽然银行借款有一定的弹性,但是这种弹性是有限度的,到达最后期限的时候就必须偿还,这就给企业造成短时期还款的压力,容易形成较大风险。
1.4 差异分析。综上,在国际上,上市公司结合各筹资方式的筹资成本及难以程度和其他因素为各种筹资方式排序,结果如下:内部留存收益筹资>银行借款>债券筹资>股权融资
但是据OECD 《非金融企业财务报表》的融资顺序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我国完全违背了上述国际筹资惯例,这是由我国的特殊环境及管理理念所造成的。
3 我国上市公司偏爱股权融资的原因分析
3.1 公司上市的信号作用。在中国由于公司众多,且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并不完善,短时间内想要全部上市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证监会只有限定条件优先批准各方面情况较好的企业上市交易。这样致使如果能够上市就说明该公司各方面较优秀,所以各家公司才会花大力气上市交易。
相反,在国外,由于资本市场已经足够成熟,若公司想要发行股票引进新股东中有三种情况:一是公司缺少资金又不能够通过债权融资时;二是当公司价值被高估时;三是该公司前景不被看好时。这三种情况下发行股票均会使股价下跌。所以国外公司并不会盲目追求上市而上市。
3.2 成本相对较低。前述股权筹资成本应该是很高的,为什么此处又说成本相对较低,两者是否矛盾呢?当然不是!由于前面假定公司股利支付率是正常水平,但是在中国2000年以前,上市公司是不发放股利的,也就是说股利发放率近似0,既然这样那么股权融资的成本就大大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低于债券融资利率也低于银行借款利率,这也是众多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趋之若鹜的最大原因。
3.3 股权融资是软约束,不会造成管理层的压力。如前所述,普通股是否分红、分红多少都直接取决于公司的业绩,同时公司管理层也有决定分红对少的权利。而公司如果债务融资,不仅会使管理层面临还本付息的压力,而且会提高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的风险。
3.4 股权融资可以获得大量的资金,扩大管理者手中的资源,扩大寻租的范围。股权融资的资金没有数量限制,一般都可获得巨资金,当公司管理层获得大量资金时,他们可以寻找适当的机会投资提升企业经营业绩。
综上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对于股权偏好是由我国的特殊环境和特定时期决定的,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并不容易,必须在不断完善制度的同时加强公司意识的培养才能使上市公司向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明.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会计之友,2006年第12期下
[2] 许晓峰.筹资与投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8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融资成本 融资风险 融资方式 选择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079-02
一、基本概念
融资方式即企业融资的渠道,从来源上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内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以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形成的资金作为资金来源。外部融资是指从企业外部获得资金,它按照融资中产权关系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权益性融资和债务性融资。权益性融资主要指股票融资,它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企业无须还本付息,被视为企业的永久性资本。债务性融资包括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商业信用等,它构成企业的负债,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但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它是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根源。
融资成本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分离的产物,实质上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企业融资成本实际上包括两部分:即资金筹集费和资金使用费。资金筹集费是企业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资金使用费是指企业因使用资金而向其提供者支付的报酬,如股票融资向股东支付股息、红利,发行债券和借款支付的利息,使用租入资产支付的租金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融资成本的含义仅仅只是企业融资的财务成本,或称显性成本。
除了财务成本外,企业融资还存在机会成本,或称隐性成本。每一种资金可以有多种用途,将一种资金使用于某一种用途,就放弃了用于其他各种用途的“机会”,也就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这些收益中的最高值就是机会成本。我们在分析企业融资成本时,机会成本也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分析企业自有资金的成本时,机会成本是关键。
风险,一般泛指遭受各种损失的可能性。风险是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或者说某一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财务的角度来说,风险就是企业无法达到预期报酬,或企业未来价值损失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人们如果能对未来情况作出准确估计,则无风险。对未来情况估计的精确程度越高,风险就越小;反之,风险越大。企业融资风险不过是一般风险的更具体的风险形态,它是指由于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而带来的企业未来价值损失的可能性。不同的融资方式,融资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如股权融资的风险是企业控制权的改变或丧失;而债务融资的风险主要是破产风险,即企业无法支付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
二、不同融资方式的优缺点
1.留存收益融资。留存收益是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形成的,其所有权属于股东。股东将这部分未分派的税后利润留存于企业,实质上是对企业追加投资。
优点: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可以保证公司对资本的最低需要。作为公司内部融资是无偿使用的,没有固定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支付多少,视公司有无盈利和经营需要而定,因此筹资风险较小。不需考虑筹资费用。
缺点:留存收益融资成本较高。公司留存收益可以视同普通股股东对企业的再投资,其资本成本则表现为投资机会成本。因此,从留存收益中取得的报酬,至少应该不少于股东在其他可供选择的同样风险的投资机会上取得的报酬。公司留存收益不像债券利息那样可以作为费用在税前列支,因而不具有抵税作用。过多的留存收益会减少股利支付,会引起一些依靠股利维持生活的股东的反对。
2.股权融资。主要指普通股融资,即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无特别权利的股票来筹集资金。
优点:与留存收益一样,普通股筹资没有偿还期限,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公司可以循环再循环的不断利用,筹资风险较小。普通股筹资的资本是公司最基本的资金来源,反映了公司实力,可为债权人提供保障,增强公司的举债能力。由于普通股的预期收益较高,并可一定程度地抵销通货膨胀的影响(通常在通货膨胀期间,不动产升值时,普通股也随之升值),因此普通股筹资容易吸收资金。
缺点:普通股的融资成本最高。与留存收益一样,普通股的资本成本也表现为投资者的机会成本;不具有抵税作用。普通股的发行程序复杂、审批期长,时间成本和财务成本相对其他融资要高。普通股的融资风险主要来自于股权结构改变而导致的企业控制权变化,严重时会出现企业控制权的丧失。如在股权相对较集中的情况下,股东采取“以手投票”的方式行使股东权时,股权结构的改变会导致企业决策机制和经营战略的变化,从而使企业原有股东的利益受影响;在股权相对分散的情况下,小股东采取“以脚投票”的方式行使股东权时,会促发证券市场上的“恶意收购”,这不但会使企业原有股东利益受影响,还会使企业的现有经营者的利益也会面临极大的危险。在普通股融资的情况下,企业的市场价值会在很大程度上受证券市场股价波动的影响,从而带来企业经营风险。
3.银行贷款融资。银行是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与债券融资相比,银行贷款融资的优点:手续简单,筹资速度快,借款弹性大。借款时企业与银行直接交涉,有关条件可以谈判确定;用款期间发生变动,亦可与银行再协商。融资成本较低。借款利率一般低于权益利率和债券利率,且借款属于直接筹资,筹资费用有无较小。
缺点:长期借款的限制性条款较多,制约着借款的使用。短期借款要在短期内归还,特别是在带有诸多附加条件的情况下,更使筹资风险加剧。
4.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表示发债企业和投资人之间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债券持有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但有权按期收回约定的本息。在企业破产清算时,债权人优先于股东享有对企业剩余财产的索取权。企业债券与股票一样,同属有价证券,可以自由转让。
优点:与银行贷款融资相比,债券融资筹资对象广,市场大。与权益筹资相比,债券筹资筹资成本低,不会改变企业的控制权。
缺点:与银行贷款融资相比,债券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与权益筹资相比,债券筹资有还本付息的压力,筹资风险大。
5.商业信用融资。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常见的信贷关系。商业信用的形式主要有:应付账款、预收货款和应付票据。
优点:方便及时,容易取得。对于多数企业来说,商业信用是一种持续性的信贷形势,且无需正式办理筹资手续。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或使用不带息票据,商业信用没有筹资成本。
缺点: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个别企业商品数量和规模的影响,商业信用方向的局限性。一般是由卖方提供给买方,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期限的局限性。受生产和商品流转周期的限制,一般只能是短期信用。商业信用授信对象的局限性。一般局限在企业之间。若企业长期欠账不还,则会信誉恶化,日后招致苛刻的信誉条件。
三、融资方式的选择策略
1.遵循先“内部融资”后“外部融资”的优序理论。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优序理论”,企业融资的首选是企业的内部资金,主要是指企业留存的税后利润;在内部融资不足时,再进行外部融资。而在外部融资时,先选择低风险类型的债务融资,后选择发行新的股票。
采用这种顺序选择融资方式的原因有以下三点:内部融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最小、使用灵活自主,可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负债比率尤其是高风险债务比率的提高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企业的股权融资偏好易导致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一些公司将筹集的股权资金投向自身并不熟悉且投资收益率并不高的项目,有的上市公司甚至随意改变其招股说明书上的资金用途,并且不能保证改变用途后的资金使用的获利能力。在企业经营业绩没有较大提升的前景下,进行新的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的经营业绩,降低每股收益。此外,在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趋向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企业股权再融资的门槛会提高,再融资成本会增加。比如,2008年8月22日,证监会就再融资公司的分红出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申请再融资时的分红比例,要求《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确定的再融资公司最近3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同时,随着投资者的不断成熟,对企业股票的选择也会趋向理性,可能导致股权融资方式没有以前那样畅通了。
目前,我国多数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是将发行股票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其次考虑债务融资,最后是内部融资。这种融资顺序易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财务杠杆作用弱化,助推股权融资偏好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就不同融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绩效做过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配股融资对企业的息税前利润呈负相关性,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正相关性。配股融资对企业息税前利润呈负相关性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中配股资金的相当部分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归还贷款,甚至存入银行获利息。净资产收益率的要求,要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企业在资产负债率并不高的情况下,这种用高成本资金代替低成本资金的行为,并不符合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而较明显的表现为对负债融资到期还本付息这种硬约束的厌恶。
这些现象说明,我国企业在选择企业融资方式时,并没有很好地权衡融资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融资的效率不高。有的企业甚至是根本没有融资成本和风险的意识,只要能暂时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毫不在乎融资成本与风险。因此企业很容易受到市场竞争的冲击,影响资本的效率和收益状况,甚至造成成本浪费,使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2.考虑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并考虑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融资方式。
(1)考虑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的宏观经济状况,在经济增速较快时期,企业为了跟上经济增长的速度,需要筹集资金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存货、人员等,企业一般可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或向银行借款等融资方式获得所需资金;在经济增速开始出现放缓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降低,一般应逐渐收缩债务融资规模,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
(2)考虑融资成本。由于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资金成本,为了以较低的融资成本取得所需资金,企业自然应分析和比较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的高低,尽量选择资金成本低的融资方式及融资组合。融资成本越低,融资收益越好。
(3)考虑融资风险。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各不相同,一般而言,债务融资方式因其必须定期还本付息,因此可能产生不能偿付的风险,融资风险较大。而股权融资方式由于不存在还本付息的风险,因而融资风险小。企业若采用了债务筹资方式,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一旦当企业的息税前利润下降时,税后利润及每股收益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美国几大投资银行的相继破产,就是与滥用财务杠杆、无视融资方式的风险控制有关。因此,企业务必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融资方式的风险程度选择适合的融资方式。
(4)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总的来说,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财务状况越好,变现能力越强,就越有能力承担财务风险。当企业的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资金利息率的情况下,负债越多,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就越高,对企业发展及权益资本所有者就越有利。因此,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上升、发展前景良好时,债务筹资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当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财务状况每况愈下,发展前景欠佳时期,企业应尽量少用债务融资方式,以规避财务风险。当然,盈利能力较强且具有股本扩张能力的企业,若有条件通过新发或增发股票方式筹集资金,则可用股权融资或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两者兼而有之的融资方式筹集资金。
(5)考虑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若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进出行业也比较容易,且整个行业的获利能力呈下降趋势时,则应考虑用股权融资,慎用债务融资。企业所处行业的竞争程度较低,进出行业也较困难,且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未来几年能快速增长时,则可考虑增加负债比例,获得财务杠杆利益。
(6)考虑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资本结构。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较高的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慢,要求有较多的权益资金等长期资金做后盾;而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的企业,其资金周转速度快,可以较多地依赖流动负债筹集资金。
为保持较佳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高的企业应降低负债比例,改用股权筹资;资产负债率较低、财务较保守的企业,在遇合适投资机会时,可适度加大负债,分享财务杠杆利益,完善资本结构。
(7)考虑企业的控制权。发行普通股会稀释企业的控制权,可能使控制权旁落他人,而债务筹资一般不影响或很少影响控制权问题。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选择融资方式。
(8)考虑利率、税率的变动。如果目前利率较低,但预测以后可能上升,那么企业可通过发行长期债券筹集资金,从而在若干年内将利率固定在较低的水平上。反之,若目前利率较高,企业可通过流动负债或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以规避财务风险。
就税率来说,由于企业利用债务资金可以获得减税利益,因此,所得税税率越高,债务筹资的减税利益就越多。此时,企业可优先考虑债务融资;反之,债务筹资的减税利益就越少。此时,企业可考虑股权融资。
总而言之,各种融资方式都有相应的融资成本和风险,融资方式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全面分析和权衡融资成本与风险的关系,综合考虑影响融资方式选择的多种因素,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使企业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马国芬.略论企业融资的风险防控[J].价格月刊,2006(7)
2.林毅夫.中小企业融资出路在何方[J].科技创业,2004(7)
3.刘淑莲.企业融资方式与结构[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李勇.初探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关系[J].上海会计,2006(1)
5.郝蔡志,荣高媛.试论股份有限公司融资渠道的选择[J].经济师,2007(9)
6.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企业 筹资风险 风险控制
筹资风险即在筹资活动中,企业因受资金供需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影响,或者在筹资来源结构、期限结构、币种结构等因素作用下,而产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
一、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遇到的筹资风险类型
根据成因的不同,现代企业筹资风险被划分为此三大类别。
现金性筹资风险即在特定时点上,企业因现金流量出现负数所导致无法按期支付债务的风险,从本质上来讲,此种风险实则是一种因现金流入的期间结构与债务的还款期限之间不相匹配所造成的支付风险。再加上由于受到会计处理采取权责发生制的影响,使得企业当期收入大于支出时,并不意味着企业出现现金流入,则现金性筹资风险和企业收支是否盈余并无直接、必然的关系。那么,企业现金预算安排不当或执行不力等情况,便是现金性筹资风险产生的根源所在,至于企业在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数量结构上所采用不恰当的安排,则也是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遭遇现金性筹资风险的另一原因。
收支性筹资风险即在收不抵支或净收益减少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企业收不抵支即相当于其经营亏损以及净资产总量减少,进而必须承担不合理性费用,换言之,企业经营不善,致使营业利润难以支付到期利息费用,则公司股东收益消失,乃至股东权益不得不用以支付债务本息,或者企业陷入破产倒闭的境地。具体而言,企业经营中所承担不合理性举债费用主要在于企业负债规模过大、利息费用支出过高,使企业财务杠杆系数猛增;筹资方式选取不恰当,造成企业额外筹资费用增加、应得利益减少、筹资风险增大;资本结构失当,使企业收益受损、筹资风险增大。则理财不当导致的支付风险和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营业利润下降、净资产总量减少等局面,共同诱发了收支性筹资风险。
外部环境影响性筹资风险即在国家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金融市场波动、利率、汇率的走势等因素影响下,企业所面临的筹资风险。此种风险,主要是企业经营管理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结果。
二、现代企业实施筹资风险控制的现存问题
首先,在筹资方式的选择上,目前国内企业所选筹资方式种类较多,比如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不同的筹资方式有其独特的优缺点,这对企业来说,其必须总体把握、深入分析、理性决策、综合使用筹资方式,才能够真正规避、弱化筹资风险。一般情况下,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其性质属于负债筹资,即企业必须固定时间内偿还固定的利息及本金,则企业必然在还本付息时还须担负相应的资金压力;发行股票属于权益筹资,其优点在于无需增加企业负债即能筹得大量资金、降低资金成本,但缺点则在于企业决策层会丧失一定的掌控作用,甚至会因所持股份减少而失去自身控股权;融资租赁、商业信用等筹资方式则不在企业常用的筹资方式行列。那么,在实际运用中,多数企业会因为对不同筹资方式缺乏必要性了解,使得内部资金成本过高、企业应得利润锐减,最终有碍于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并诱发较大的筹资风险。
其次,在资本结构设置上,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侧重于负债筹资,则其资本结构上主要以负债部分居多、权益部分较少,这势必会增加企业风险、弱化企业偿付能力以及合理利用资金能力。虽然负债筹资从理论上能够增加企业财务杠杆利益,未上市企业也能以上市发行股票的方式筹得资金,任何方式下的筹资都同时会带来相应的风险。但目前看来,多数企业在选取筹资方式时并未进行相关分析,使得资金筹资时对自身资本结构毫无判断,对某种筹资方式使用后会作用于企业自身资本结构的影响更加缺少应有的判断,或者说是企业筹资前未经必性筹资决策分析,则致使企业资本结构常会出现其诸多不合理现象。
最后,银行贷款控制乏力。负债筹资是绝大多数企业通常采取的筹资方式,银行贷款又是最主要的负债筹资类型,则银行贷款始终是国内企业筹集资金的有力手段。但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在以银行贷款方式筹措资金时或者是贷款规模过大或者是贷款利息率过高,前者会造成企业向从银行贷款过多,则远远超出自身偿付能力而形成极大的还款压力,后者则会因为银行贷款利息率决定着该项筹资的资金成本,而在利息率升高、资金成本变大的情况下,企业担负着极大的付息压力和较高的财务风险。
三、现代企业筹资风险控制完善的有效措施
优化资本结构。现代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应该是其在能接受的最大筹资风险以内,使总资本成本最低的资本结构,其中,最大筹资风险以负债比例表示,即当企业仅有权益资本而无债务资本时,即使没有筹资风险,但只要总资本成本较高,则其收益便不能最大化;当债务资本过多时,即使企业总资本成本有效降低、收益明显增加,其筹资风险仍旧随之加大。从这一意义上分析,现代企业应权衡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使内部具有一个最优资本结构,在恰当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相互配合下,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提高资产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及债务总额共同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偿还能力,则企业应按照自身经营所需和企业生产实际特点,确定流动资产规模,或者以有效措施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在具体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企业应合理地设定理想性现金余额,并提升资产质量,同时要强化内部管理,稳步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水平。
革新风险观念。风险和收益并存,这是现代企业在其经营管理中应树立的正确风险观念,只有强化风险意识,才能促进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的提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时,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总可能会造成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的偏离,则为了能够更好地预防、规避筹资风险,企业便须未雨绸缪,以比较分析的方法认真分析风险成因、衡量风险的程度,并选取择最佳方案,以较小的风险获得较大的效益。唯有如此,企业才得以保持自身优势,努力化解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目标。
恰当选取融资策略。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如果有资金需求,企业最宜选取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策略,即内源融资为先、外源融资在后,外部融资时债务融资为先、股权融资在后。企业自有资本的充足情况,是现代企业盈利能力强弱、获得现金能力高低的最佳体现,则企业自有资本越充足,其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各种财务风险的能力即越强,而且自有资本增加时,企业筹资弹性也会增大。所以,在我国市场机制逐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会遇到越来越多的融资方式,企业只有恰当选取融资方式,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才真正有可能把握住绝佳的融资和发展机会。
四、企业筹资风险控制与投资风险相对的案例分析
企业筹资成本费用过高是由于债务规模过大,债务利率过高引起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如果决策失误,管理措施不当,则促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三联商社就是一个反面的教材,银行利率不定期的提高,引起三联商社筹资成本费用提高,导致筹资风险控制失当。2003年7月18日,三联商社通过重组郑百文借壳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家电流通业专业家电连锁上市公司。虽然赶在了连锁企业的最前面,但三联集团却是在巨大的时间、金钱代价下,完成重组郑百文这个资本难题。但是当三联集团想要卖出持股变现时,三联商社的股价却开始逐月下跌。三联商社上市后,业绩持续下降,公司公布的2006年度年报显示其净利润同比下降95.1%,通过上例可以看出企业的筹资风险与投资风险相对。
由此可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本是现代企业筹措资金的主要目的,但如果企业进行的项目投资无法达到预期效益和效果,并对企业获利水平及偿债能力带来风险性影响,则企业筹资行为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相反,若企业决策正确、管理有效,则投资有效,进而使企业得以实现其经营目标。那么,企业筹资过程应该是管理者实践投资渠道拓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者须谨着重实行外投资决策控制和分析,并对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可行性研究,否则,盲目性投资只会对企业经济活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总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风险管理必须将筹资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置于首要环节和关键位置。
参考文献:
[1]傅晓敏. 筹资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 青海社会科学,2008;5
[2]吕智娟. 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的策略研究. 才可研究,2009;8
[3]卢南峰. 浅谈企业筹资风险及其控制. 财会通讯,2008;9
[4]赵西梅. 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应对筹资风险. 中国集体经济,2009;10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4
一、为什么要研究负债资金的结构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负债中各种负债数量比例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短期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例关系。因此,负债结构问题,实际上是短期负债在全部负债中所占的比例关系问题。笔者认为,在研究企业资金结构时,不能忽略短期负债资金问题,这是因为:
1.短期负债影响企业价值。短期负债属于企业风险最大的融资方式,但也是资金成本最低的筹资方式,因此,短期负债比例的高低,必然会影响企业价值。研究资金结构就是要通过分析各种资金之间的比率关系,揭示财务风险与资金成本是否达到均衡。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随着资金市场和各种融资工具的发展,短期债务资金由于其可转换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便于企业资金结构的调整。因此,判断企业是否拥有最佳资金结构,已不能完全依靠长期负债资金和权益资金的比例关系,必须考虑短期负债的影响。
2.短期负债中的大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反对将短期负债纳入资金结构研究范畴的人通常认为,短期负债完全是波动的,没有任何规律可循。我们认为,在一个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短期负债中的大部分具有经常占用性和一定的稳定性。例如,工业企业最低的原材料储备、在产品储备和商业企业中存货最低储备等占用的资金,虽然采用短期负债方式筹集资金,但一般都是短期资金长期占用。一笔短期资金不断循环使用,也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纳入资金结构进行研究。
3.短期负债的偿还问题。从短期负债的偿还顺序可以看出,企业首先要偿还短期负债,其次才是长期负债,而长期负债在其到期之前要转化为短期负债,与已有的短期负债一起构成企业在短期内需要偿还的负债总额,形成企业的偿债压力。所以,企业在分析财务风险时,要充分考虑短期负债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从实践上来看,企业所偿还的均是短期债务,因为长期债务在转化为短期债务后才面临偿还问题。我国目前企业偿债能力较弱,主要是短期负债过度所致。这与理论上不注意研究负债结构有直接关系。
二、长、短期负债优缺点的分析
当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关系一定时,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的比例就成为此消彼长的关系。现分析长期负债结构。
1.资金成本。一般而言,长期负债的成本比短期负债的成本高。这是因为:①长期负债的利息率要高于短期负债的利息率。②长期负债缺少弹性。企业取得长期负债,在债务期间内,即使没有资金需求,也不易提前归还,只好继续支付利息。但如果使用短期负债,当生产经营紧缩,企业资金需要减少时,企业可以逐渐偿还债务,减少利息支出。
2.财务风险。一般来说,短期负债的财务风险比长期负债的财务风险高,这是因为:①短期负债到期日近,容易出现不能按时偿还本金的风险。②短期负债在利息成本方面也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利用短期负债筹集资金,必须不断更新债务,此次借款到期以后,下次借款的利息为多少是不确定的。金融市场上的短期负债的利息率就很不稳定。
3.难易程度。一般而言,短期负债的取得比较容易、迅速,而长期负债的取得却比较难,花费的时间也比较多。这是因为,债权人在提供长期资金时,往往承担较大的财务风险,一般都要对借款的企业进行详细的信用评估,有时还要求以一定的资产做抵押。
三、影响负债结构的基本因素
在企业负债总额一定的情况下,究竟安排多少流动负债、多少长期负债,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1.销售状况。如果企业销售稳定增长,便会提供稳定的现金流量,以便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反之,如果企业销售处于萎缩状态或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则大量借入短期债务就要承担较大风险。因此,销售稳定增长的企业可以较多地利用短期负债,而销售大幅度波动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
2.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对负债结构会产生重要影响。一般而言,长期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应少利用短期负债,多利用长期负债或发行股票筹资;反之,流动资产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则可更多地利用流动负债来筹集资金。
3.行业特点。各行业的经营特点不同,企业负债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利用流动负债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存货和应收账款,这两项流动资产的占用水平主要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如美国矿产行业流动负债占总资金的比重为15.5%,而批发行业为47.1%。
4.企业规模。经营规模对企业负债结构有重要影响,在金融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大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少,小企业的流动负债较多。大企业因其规模大、信誉好,可以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以较低的成本筹集长期资金,因而,利用流动负债较少。
5.利率状况。当长期负债的利率和短期负债的利率相差较少时,企业一般较多地利用长期负债,较少使用流动负债;反之,当长期负债的利率远远高于短期负债利率时,则会促使企业较多地利用流动负债,以便降低资金成本。
四、负债结构的确定
1.确定负债结构的基本假设。在研究负债结构时,为了顺利地进行分析,我们可作如下假设:①利用短期负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报酬;②利用短期负债会增加企业风险;③企业资金总额一定,负债与权益的比例已经确定;④企业的营业现金流量可以准确预测。上述假设中的前两项假设说明在财务风险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利用短期负债。第三项假设排除了负债结构与资金总量、负债与权益结构同时变动的可能性,有利于简化分析过程。第四项假设说明的是现金流量的可预测性,因为企业的短期负债最终要通过营业现金流量来偿还,如果现金流量无法预测,我们便无法确定负债的结构。
2.传统分析方法的缺陷。在中外财务管理中,一般都是通过一定的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对比来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和流动负债水平是否合理。例如,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流动比率,通过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进行对比计算速动比率,并根据这两项比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以及流动负债的水平是否合理。笔者认为,采用上述指标来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这种分析思路存在一些问题:①这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没有把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考虑进来。②这是一种被动的分析方法,当企业无力偿债时被迫出售流动资产以便还债,实际上这种资产的出售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
3.充分考虑现金流量的作用,合理确定企业的负债结构。企业的短期负债最终由企业经营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偿还,以现金流量为基础来确定企业的流动负债水平是合理的。在确定企业负债结构时,只要使企业在一个年度内需要归还的负债小于或等于该期间企业的营业净现金流量,这样,即使在该年度内企业发生筹资困难,也能保证用营业产生的现金流量来归还到期债务,即能够保证有足够的偿债能力。这种以企业营业净现金流量为基础来保证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方法,是从动态上保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以流动资产、速动资产等从静态上来保证更客观、更可信。
当然,由于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强,在实际确定负债结构时,可以将流动资产与现金流量结合起来使用。这样,确定负债结构便有如下三种计算基础:一是以流动资产为基础;二是以营业净现金流量为计算基础;三是将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结合起来作为计算基础。当把二者结合在一起时,又可细分为如下几种方法:①简单最低限额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低于流动资产或营业净现金流量中较低者。②简单最高限额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超过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中的较高者。③加权平均法。在采用此种方法时,流动负债不能超过流动资产和营业净现金流量的加权平均数(权数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此时确定流动负债的计算公式为:流动负债=流动资产×b+营业净现金流量×(1-b)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词:现金并购 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
一、现金并购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方式
现金并购融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现金并购融资按资金的来源不同一般可分为两大类融资方式,即内源融资方式和外源融资方式。内源融资是指从企业内部开辟资金来源,筹措所需资金。但由于并购活动所需的资金数额往往是非常巨大的,而企业内部资金毕竟是有限的,利用并购企业的营运资金流进行融资对于并购企业而言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一般不作为企业并购融资的主要方式。
现金并购中应用较多的融资方式是外源融资,指企业从外边有开辟资金来源,向企业以外的经济主体筹措资金。外源融资作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对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资本的收益具有直接作用。
二、不同融资方式的风险分析
1.债务性融资风险。采取债务性融资的企业,可能出现不能按时支付利息、到期不能归还本金的风险。另外负债具有财务杠杆的作用,当投资报酬率高于利率时,就能提高股东的收益。反之,就会降低股东收益,甚至危及股东资本,因此债务性融资还包括使普通股收益变动的风险。债务性融资因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刚性很强,筹资风险最大。
2.普通股融资风险。权益性融资不存在还本付息,故无财务风险。但筹资使用不当,会降低普通股收益,因此存在使股东收益变动的风险。如果完全使用股票进行交易,主要会涉及两个因素。首先是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交易期间可能会引起股东每股盈余被稀释。第二个因素是使用股票交易可能使投资者认为是并购企业的股票价格高于其价值的信号。这两种可能就能解释为什么使用股票融资不如使用债务融资的交易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股票价值更为有利。
3.优先股融资风险。优先股股东对公司的资产与盈余拥有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受偿的权利,并取得固定的股息,具有债券者的特征。在正常经营的环境下,运用优先股筹集长期资金来源不会构成企业的财务风险,而避免财务风险的代价则表现为有限股的股息要在税后利润中支付,从而失去所得税的抵减效应。
三、中国现金并购中融资风险问题的防范措施
1.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
要制定正确的融资决策,必须考虑到企业现有的资本结构和融资后的资本结构的变动,—方面尽量利用债务资本的财务杠杆利益,另—方面又要尽量避免债务资本带来的财务风险。
(1)债务融资方式。采用债务融资方式,很可能导致企业权益负债率过高,使权益资本的风险增大,从而可能会对股票的价格产生负面的影响,这就使得并购企业希望是用债务融资避免股权价值稀释的愿望相违背。因此,在利用债务融资方式时,并购融资企业应当特别重视在杠杆利益发挥与负债比率升高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
(2)权益融资方式。采用权益性融资方式,由于股权数额的增加,将有可能会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影响这种情况发生与否的因素主要在于支付给被并购企业股票的数量与这部分股票能为合并后企业增加的盈利的价值比较。另一方面,权益融资中除了要关注EPS与市盈率等指标的影响以外,还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企业控制权的分散程度的影响,必须合理设定一个可以放弃的股权数额的限额,以避免控制权又落入他人之手的风险。
2.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通过将不同的融资渠道相结合,做到内外兼顾,以确保目标企业一经评估确定,即可实施并购行为,顺利推进重组和整合。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各类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
(1)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优化融资结构必须是在融资方式选择的基础上,将融资风险与成本综合考虑。
(2)以优先债务、从属债务和股权部分形成的倒三角图形可以扼要地说明融资的结构安排。在倒三角的并购融资安排中,最上层为优先债务,第二层为从属债务,最后是优先股和普通股。对于企业来说融资成本由上到下越来越高,而风险由下到上越来越大。因此,不同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也是由上到下逐渐减少。这样的结构安排,对于整个并购融资项目而言是比较稳健的,使得资金成本尽量减少,融资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合理确定融资结构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既要将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筹资成本进行比较,也要对三者分别分析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这个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入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3.合理规划并购融资的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一般指企业筹集和使用长期资金而付出的代价,它包括资金筹集费和资金占用费两部分。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管理是实现并购融资优化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确定完融资类型后,企业应进一步根据金融市场变化趋势,运用金融工程技术,通过融资方案专业设计,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4.借鉴杠杆收购融资
尽管杠杆收购具有高风险性,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其具有高收益性。它的强势财务杠杆效应,能带来极高的股权回报率,使之成为一种颇为有效的融资方式。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状况的限制,杠杆收购在我国还不具备条件。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并购融资方式还很有限,债务融资仍是主要的方式之一,许多并购融资活动中债务比例都比较高,因此,借鉴杠杆收购融资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辉.股权分置条件下的并购动机与绩效变化之关系.现代财经,2006,(5).
[2]张琰,崔瑛.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规避探析.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5).
[3]黄丽萍.企业并购的财务动因分析.财会通讯,2006,(5).
债务性筹资的优缺点范文6
关键词:筹资风险;表现形式;影响因素;防范与应对
中图分类号:F540.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对企业筹资风险来说,其含义是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由于使用借入资金引起收益发生变动的可能性,或引起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如何控制和规避企业筹资风险十分必要。
二、企业筹资风险表现形式
1)支付能力下降的风险。它是指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的能力。该风险从产生的原因上可分为两类:①资金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特定的时点上,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是一种个别风险,表现为某项债务或某一时点的债务不能及时偿还,它对企业以后各期的筹资影响不大。又是一种支付风险,与企业收支是否盈余无直接关系,是由于理财不当引起的,表现为财务收支计划与实际不符合而出现支付危机,或是由于资本结构安排不当而引起的。②收支性筹资风险。指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如果企业收不抵支取发生亏损,将减少企业净资产,从而减少作为偿债保障的资产总量。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这是整体风险,对全部债务的偿还都要产生不利的影响。不仅源于理财不当,且源于经营不当。
2)自有资金经济效益不稳定的风险。借款利息随着借入资金的增加而增加,从而导致费用总水平的上升。在企业税息前资金利润率下降或者借款利率超过税息前资金利润率时,自有资金利润率就会以更快的速度降低,甚至发生亏损。这是一种由于借款而可能使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的风险。
三、影响因素
1)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经营状况的好坏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至于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影响一时不能作出完全肯定回答。如出现经营风险,经济效益下降,在借入资金较多时,将产生还款付息压力;如出现亏损,有可能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经营状况良好,获利能力较强时,资金利润率大于借入资金的成本率,企业借入资金可以提高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反之,借入资金会使企业自有资金利润率下降。
2)借入资金期限结构。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往往在较长的时间具有周期波动性。生产经营规模与投资扩大时,需求资金增大;在生产出现萎缩与投资减少时,需求资金减少,有可能出现资金闲置。因此,企业借入资金的多少及其期限结构,如果没有与企业生产经营的周期波动很好地相适应,就会出现不合理的安排而引起某一时点的偿债高峰,或某一时点过多的资金闲置。
3)利率变化。利率变化对筹资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不恰当的时间或用不恰当的筹资方式筹集了资金,使筹资成本水平提高,企业蒙受损失。例如在当前利率水平偏高而利率将要在不久即会调低时,仍以较高利率水平筹集了资金,而在利率调低后就要负担较高的利息。
4)汇率变动。其产生的风险,是指企业在涉外经济活动中,由于外汇汇率的变动,使其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价值涨跌所蒙受的损失。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复杂多变,汇率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其风险对企业筹集外汇资金后的债务偿还能力具有较大影响。
5)通货膨胀。指因货币供应量过多而造成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持续的通货膨胀,将使企业资金需求不断膨胀,资金供给持续发生短缺,货币性资金不断贬值,实物性资金相对升值,资金成本不断升高。这给企业筹资带来诸多隐患,若决策不当,会带来重大损失。
6)企业信誉。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树立的企业形象。若声誉好,在社会上有较高的信誉,在筹资时,渠道就宽,方式灵活,资金成本就低,风险较低;反之,成本就较高,风险就大。另外,市场风险、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对企业筹资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四、筹资风险的防范与应对
1、遵循收益风险均衡原则,正确认识和评价筹资风险
激烈的市场经济,企业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追求风险,勇于承担风险并善于分散风险,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收益与风险同在。获取收益是企业经营的基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由未来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所引起,是与获取收益相伴随的一种客观现象。企业要获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可以说风险中包括收益,挑战中存在机遇。而遵循风险收益的均衡原则,则是要求企业不能只顾追求收益,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在进行财务管理必须对每一项具体财务活动,全面分析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要求来决定采取某种行动,在实践中趋利避害,赢得更多的收益。
财务活动中,低风险只能获得低收益,高风险才能得到高收益。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受益者来说,都要求受益与风险相适应,风险越大,则要求受益也越高。只是不同的经营者对风险的态度有所不同;有人宁愿稳妥不愿冒险;有人则甘愿冒险以图谋求巨利。无论何种心态对待,都应对决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权衡,以便选择最有利的方案。特别要注重把风险大、收益高的项目,同风险小、收益低的项目,适当地搭配起来,使风险与收益均衡,做到既降低风险,又能得到较高的收益。经营管理者应树立风险决策观念,理智化地化风险为机遇,在危急中找对策,以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筹资风险管理,努力化解筹资风险
1)保持负债规模的适度性。只要企业负债经营,就存在筹资风险,而且其大小与企业借入资金的多少成正比。所以,合理确定借款额度,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是控制筹资风险的关键所在。在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借款的数额要依据投资环境、项目选择、市场前景等因素来确定。投资环境好,市场前景乐观,项目变现能力强,投资报酬率高,举债规模可适当扩大;反之,不宜扩大。负债规模的确定,还应考虑借入资金利率的变动趋势。一般在企业资金利率或投资收益一定的条件下,利率调高,对企业不利,应削减举债规模;反之,可适当扩大举债规模。
2)保持负债结构的合理性。其负债结构,是指企业借入资金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债源结构等。它是适度性的前提,只有结构合理的负债规模才是适度的,才有利于回避、分散筹资风险。对短期、中期、长期负债要均衡安排,并保持适当比例。企业借款期限要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如果期限太长,可能会造成长期资金短期使用,利率太高;反之,则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无力偿还负债。再者,长、短期负债比例必须与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结构比例相适应,要通过预测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控制短期负债额度,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款高峰的过早出现。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选择不同期限的筹资方式。若是生产经营中长期的资金需求,就用长期负债方式来融资;季节性、临时性等原因引起的短期资金需求,最好用短期负债来解决,使资金的占用时间与负债的偿还期限基本一致。这既可降低企业丧失偿债能力的风险,又使借入资金能够得到高效利用。负债利率结构安排要有利于减少利率风险,降低企业实际利率。利率结构是指长期固定利率借款与浮动利率借款的比例关系。若资金市场上利率有上升趋势,采用浮动利率借款将会面临利率风险。筹资一笔长期项目的资金,仅用固定利率借款也是不明智的。固定利率借款虽然可减少利率风险,但缺少灵活性;浮动利率借款比较灵活,可以提前还款。所以,不宜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率,而应当从降低企业利息负担的角度出发,保持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适度比例。
选择适当的借入资金渠道和方式,保持债源结构的合理性。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借入资金。不同的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资金成本也高低有别,且也具有不同的筹资风险。商业信用比较容易取得,也不必对付出任何代价,但只能在短期内使用,无力偿还的风险太大。银行借款与发行债券相比,一是限制条件较少,容易筹集;二是筹资速度也较快。用于增添小型设备,增加适量库存,或用于扩大商业信用规模时,以银行借款方式为好。若企业所需资金额度大、期限长,以发行企业债券筹资为好,因为社会资金市场实力雄厚,且大额度筹资成本相对较低。各种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分别有其优缺点,企业必须注意债源结构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才能趋利避害,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
3)增强筹资方式的可转换性,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各种筹资方式的风险大小不同,其筹资方式之间的转换能力也不同,可从一种方式转换为另一种方式的能力,以避免或减轻风险。通常短期筹资方式的转换能力强,但由于期限短,若风险太大,可以及时采用其他方式筹资;长期筹资方式转换较为困难。长期筹资中,如果合同中规定可以通过一定手续进行转换,则风险也相对小些。另外,企业筹资还应广开渠道,不能过多地依赖于一个或几个筹集资金渠道,应进行多元化筹资,这也可增强转换能力,降低筹资风险。
3、财务风险机制要建立健全,并优化宏观风险控制环境
要努力构建高效的财务风险机制,并加强对财务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企业在进行某一筹资方案决策时,在考虑可能获得的利益同时,还要兼顾其风险。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定性、定量分析,制定富有弹性和留有余地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发生意外时能够有效地应付;在进行的筹资活动中,企业应时刻监督筹资活动的相应进程及风险状况,根据出现的偏差及时调整筹资活动,以有效地阻止不利事态的发展,并将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筹资活动之后,以风险分析资料为依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用来指导未来的筹资风险管理行为及其活动。
五、结语
企业建立健全相适应风险机制运行的体制、政策和法律保障体系,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迫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从国家政策层面上,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风险机制的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法律层面上,要将风险行为活动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为风险机制的运行提供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从优化企业筹资环境层面上,需要建立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公平的税收制度环境和健全的金融体制环境,并将企业筹资纳入法律化、规范化轨道,这才有利于企业对筹资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才有相应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