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1

关键词:供电专项规划;变电所;用电需求预测;电压等级;开闭所;电缆排管;节能;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

中图分类号:U223 文献标识码:A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解决城南新区安居佳苑小区的外部供电问题,按照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对市政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市政府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对该小区的外部供电系统进行方案策划。

1.2编制依据

1)供电公司于2013年07月19日提交的《市城南新区10kV配网线路建设及负荷调整》方案设计委托书;

2)供电公司、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3年08月编制的《市区"十二五"供电专项规划(修编)》;

3)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11月编制的《市区供电专项规划(2011-2020) 克白城镇组群》。

4)市规划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于2011年06月编制的《城南新居住区电力系统建设工程》。

6)执行的标准规范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2007)

(3)《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DL/T5221-2005)

(4)《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T 50293-1999)

(5)《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50065-2011)

1.3 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某区南部新城区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城南新区内安居佳苑小区、家居建材城、绿色佳苑及工程教育基地等在建或拟建项目的供电问题,按照城南新区开发建设对市政系统工程的要求,根据某市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对城南新区内各在建或拟建项目的外部供电系统进行方案策划。

在某市城南新区内的目前建有4座变电所:220kV区域变电所、枢纽110kV变电所、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其中220kV区域变电所、枢纽110kV变电所主要承担向某市电网110kV电能输送的功能,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负责向用户提供6kV配电电源,但胜利35kV变电所和W101 35kV变电所6kV侧出线已无出线柜位且均已满负荷运行。

因此,在某市城南新区内在建或拟建4座变电所:二、四区110kV变电所、西南区域110kV变电所、四2区35kV变电所以及数控中心35kV变电所,用以以满足城南新区内在建或拟建项目的用电需求。

从二、四区110kV变电所出10kV供电电缆敷设至安居佳苑小区,满足该小区以及家居建材城用电需求。

1.4 建设范围

本方案策划适用于城南新区安居佳苑小区的外部供电系统建设,供电电源电缆引至安居佳苑小区建设用地的红线外,并设置10kV开闭所。安居佳苑小区内部的供配电系统已由该项目的开发商另行建设,不包含在本工程中。

2安居佳苑小区概述

2.1 小区规模概述

总建筑面积120.7万平方米,用地面积162.74万平方米。住宅户数总计10072户,区内的教育、商业、公共建筑等均分期建设。

目前小区内的B、D组团1274套住房(2012年开工建设),已于2013年9月30日交付住户使用。1所中学已竣工,6座换热站已投产运行。

计划2013年11月30日,安居佳苑小区要交房住户3985户,商业面积3.5万平方米(139户)。2014年8-10月份,要交房住宅4690户(2013年开工)。2014年,安居佳苑小区计划新开工住宅1863户,商业16.1万平方米(640户),地下车库6.16万平方米(当年交工3.86万平方米)。2015年计划交房住宅1863户,地下车库2.3万平方米。预计近两年小区内将开工建设的公建项目有:小学(计划2014年开工),幼儿园2个(计划2014年开工),7000个车位的机械化停车库,社区中心、派出所、居家养老中心、居委会4个;退休站4个;换热站10座。

3电力负荷

根据安居佳苑小区方案及施工图设计文件,并结合本市住宅、公共设施实际用电负荷情况进行测算,小区总计算负荷约13.48MW,负荷等级主要为二、三级,一级负荷约2.6MW,用电电压等级为10/0.4/0.22kV。负荷统计详见负荷统计表3-1。

表3-1

序号 用电负荷名称 建筑面积

(万m2) 用电指标

(W/ ㎡) 额定负荷

(MW)

1 居住建筑 116.9 30 35.07

2 配套公建 24.0329 30 7.2

3 地下建筑 4.7840 10 0.478

4 中学 11.0 20 2.2

总计 156.7169 44.948

根据上表计算可得出用电总额定负荷为ΣPe=44.948MW,取需要系数Kx=0.3,可得出规划区域内总计算负荷∑Pjs=13.48MW。

4外部供电方案

根据城南新区规划及城市发供电专项规划,安居佳苑小区位于二、四区110kV变电站的供电范围内。

2011年,安居佳苑小区已开工建设,前期经济适用住房(6000套)将于2013年底完工交付使用,由于二、四区110kV变电站建设周期较长,因此安居佳苑小区前期住房用电由胜利变引接,采用ZB-YJV22-8.7/15kV 3×240电缆引至安居佳苑小区内建设的2座3150kVA6/10kV升压开闭所,给安居佳苑小区前期住房供电。此部分的工程量已在另外项目中立项,不含在本次工程中。

二、四区110kV变电站建成后,从变电站引4路10kV电源至安居佳苑小区建设红线外,设2座10kV开闭所,给小区供电。本次工程新建10kV开闭所均为单母线分段接线形式,2路电源引自同一个变电所中不同的两段10kV母线,平时采用分段开关断开运行。

电源电缆采用ZB-YJV22-8.7/15kV 3×240,沿胜利路西侧的电缆隧道(2.0×2.1m)、南环路南侧的电缆排管(2层,每层3根)已建电缆沟敷设,电缆总长度约9.6km。电缆隧道、电缆排管在其他项目中立项建设,不包括在本工程中。

二、四区变建成后,已建的2座3150kVA 6/10kV升压开闭所改作安居佳苑小区内一级负荷的备用电源,以小区内一级负荷的供电需求。

新建家居建材城与安居佳苑小区仅隔1条南环路南北相邻,鉴于安居佳苑以及家居建材城用电负荷在今后几年中呈现逐步增加的状态,短期内无法达到最高用电负荷,预计只能达到计算负荷的30%,本着节约能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的原则,将南环路以南建设的家居建材城用电电源也引接自安居佳苑小区本次工程新建设的2座10kV开闭所,以满足家居建材城用电需求。家居建材城电源电缆、电缆隧道、电缆排管在其他项目中立项建设,不包括在本工程中。

5主要设备选型

10kV开闭所采用内设带真空负荷开关环网柜的箱式产品。

6节能

主要能耗设施为10kV电缆线路等。

节能措施:10kV电缆线路沿道路网架或规划道路网架敷设,因此选择线路路径最短、走向最合理的排管或电缆隧道敷设;电缆截面充分考虑了今后负荷增长的需求。

7消防

存在火灾危险性的设施: 10kV电缆线路、10kV开闭所等。在明火、雷电、电气火花等火灾诱因隐患存在条件下,具有相应的火灾危险,为电气火灾,火灾分类为E类。

安全控制措施:根据生产性质、发生雷击可能性和后果,10kV开闭所利用金属本体做防雷设施,内部装设避雷器,并设环形接地装置,接地电阻R≤10Ω;电缆选用交联阻燃聚乙烯电力电缆及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以杜绝火灾隐患;采用消防车现场灭火,依托的机动消防力量为市区消防大队,消防车能在规定的时间抵达。

8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措施:所有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产生粉尘、有毒气体及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配电母线严格按计算选型,按计算电流放大一级,消除动热稳定对环境带来的噪声影响;电缆排管及电缆隧道沿道路网架或规划道路网架建设,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9职业安全

职业安全措施: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穿电缆钢管等均可靠接地;新建开闭所设有带电危险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误入造成危险,所有电气设备金属外壳、穿线钢管均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

10职业卫生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2

关键词: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04-02

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城乡规划专业在培养专业人才方面逐渐得到重视,城乡规划专业人才主要分为人文地理类和工程应用类,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培养目标是以应用型人才为主,设置的课程以建筑设计及规划设计类课程为主。“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一门知识面广、工程应用性强,具有课程内容专业跨度大的特点,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有: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热力工程、燃气工程、通信工程、防灾及环卫等工程规划。城市工程规划应用在不同规划层面(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属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是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的基本条件,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依据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以我校五年制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大纲及培养目标为指导,在我校城乡规划专业2017级培养计划重新修订前提下,依托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综合改革对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核心课之一,是我校城乡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内容属于城乡规划专业的专项规划部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城市工程系统中的各R倒婊,为后续的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专项规划奠定基础。“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基本内容是讲述六大管线工程规划(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燃气、供热)及城市防灾、环卫工程规划,因此该门课程具有专业方向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本课程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学习掌握工程系统规划中三大主体内容,即各专项工程规划设计容量规模、各专项工程设施布局规划及六大管线敷设规划,并且能将工程规划内容运用到不同规划层面的规划设计中。“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不够紧密。我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点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具有实践应用能力,而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学生对工程规划分析实践应用能力缺乏的问题,在教学中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我校“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在大三开设,前期学习的相关课程有城市规划概论、城市规划原理,后期开设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等课程,该课程是学生较早学习的专业方向课,学时为56课时。我校针对目前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分散、课程设置的学期联系不紧密问题,进行了2017级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及教学计划调节工作。在此次教学计划调整中,将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时数进行调整,由原来56学时的理论教学课程,调整为理论教学40学时,实践教学16学时,在总学时、总学分未变的前提下,压缩理论教学学时为实践教学学时,提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二、理论教学改革

1.教学内容优化。由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内容跨专业方向多,学生对该课程内容的掌握有一定难度。在教学改革中,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优化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该课程自身的内容体系建立,另一方面是该课程在城乡规划课程群体系建设中内容体系构建。在课程的教学内容优化中要与其他课程进行协调,注重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衔接,明确课程主干内容,将基础理论的讲授与规划设计实践培养相结合,在授课过程中增加规划案例讲解,贯穿“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工程规划应用能力。“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内容讲授中需对各专项规划内容结合城市规划的层面进行知识点分类整理,不仅仅是进行分专业讲授,即需要结合总体规划层面和详细规划层面(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工程规划课程内容优化,有利于学生在城乡规划中对专业知识点的学习与掌握。同时随着城市发展建设,在工程规划方面出现了新的理论及应用知识内容,如针对我国城市内涝现象和排水问题,2014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指导我国城镇排水防涝系统的建设,住建部2016年3月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且规定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也可单独编制。学生还应对工程规划的发展趋势及理论应用进行了解、学习和掌握,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国家工程规划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规范进行教学内容的补充、完善与更新。

2.教学案例与素材库建设。“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一门工程应用性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学生在学习后能将各种工程(如城市给水、城市排水、城市供电等专业)运用到城市规划专业中,而不仅仅是研究不同的工程专业内容。因此在课程讲授过程中需要有丰富的教学案例及素材库进行支撑,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案例与素材库的建设应结合工程规划的专业及城乡规划特色构建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各种专业工程量的预测;第二部分为地上可见的各种工程设施布局规划;第三部分为地下不可见的各种工程管线规划设计。通过案例库和素材库的建设,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并进行跨学科专业内容整合优化。

三、实践教学改革

城乡规划专业“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胜任不同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工作的意义重大,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适应日益发展的城乡规划专业需求,因此应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部分完成是通过采取设计类课程、工程案例及项目驱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实践机会与能力。以课程设计为基础、以工程案例为手段、以项目驱动为切入口,在课程群内形成教师团队与学生团队相结合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及辅导。培养学生相互沟通与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工程规划应用实践能力。

四、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为了提高学生工程规划应用实践能力,进行了研究性教学模式探索,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结合城乡规划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专项规划设计应用,将学生独立学习与团体创新结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和精神,同时提供本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互动学习的途径。

2.考核方式改革。考核方式是检查学生对课程学习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传统的考核(期末考试)形式单一,对于工程实践应用性强的“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学习内容的考核仅用单一的试卷形式存在缺陷。在考核方式改革过程中,探索了由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期末考试)向形成性评价(50%)与终结性评价(50%)考核的转变,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作业(10%)、平时考勤(10%)、课后小组实践调研(20%)、课后小组实践设计(10%)。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调动了学生对该门课程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考核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的综合能力。

五、结语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结合课程教学计划及城乡规划专业培养方案修改,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和城乡规划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进行探索。在教学改革中,理论教学改革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以我校的信息化教学为突破口,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加大教学改革的手段,实现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教学改革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践教学改革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单一的课堂教授方式,增加团队的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模式,为城乡规划专业培B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洪伟.关于《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程教学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04):26-27.

[2]夏宏嘉,姜云.城市工程系统规划动态深化式教学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13,(19):228-230.

[3]李妙伶.市政工程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82-183.

[4]白云,郑艺鸿,张远兵,谢晶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广东化工,2016,(02):148.

[5]郭炎,唐鑫磊.城乡规划转型背景下的教学改革应对[J].教育现代化,2016,(33):88-90.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3

关键词:电力规划 达标对策 探讨

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近年来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用电情况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电力市场从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同时电力市场开发的潜力还很大。随着“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改革,我国的电力工业即将步入商业化运营,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电力规划工作,意义重大。

城市电力工程规划,如作为一项专项规划,应由供电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联合编制,该专项规划内容充实、全面和专业性强,但是要作为总体规划中的一个单项,则不必如此;否则将导致电力规划在总规说明中页数过半,喧宾夺主。总规中的电力规划只要将专项规划中的事关城市建设大局的重要部分纳入总体规划即可,即主要是必须在城市规划中预留足够的电力设施建设用地,预留足够的高压走廊,并在电力负荷预测中采用适当的预测指标和方法,为电网的远期发展留足余地。

城市的电力规划应根据城市的建设规模、发展形态、规划负荷密度及原有供电设施基础来规划城网结构,合理确定电压等级,以达到以下目标。

1.结构合理:各级电压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网结线应力求简化,对现有的电网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调整和扩建。

2.供电可靠:送电网应能满足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不断加强电网结构,增强互通能力,以防止大面积停电;配电网应做到接线灵活,以保障设备维修及线路维护状态下不影响大部分或全部用户的用电。

3.适应性强:电网各环节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规划期限内负荷有变化和满足负荷增加的需要,其结构应尽可能保持规划期限内基本不变,以减少经济损失。

基于上述的规划原则和以往所做的电力规划,对城市电力规划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对城市电力规划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城市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只有把基础资料收集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才能够对城市供电现状有较充分的了解,为下一步对负荷预测的准确性以及电网的改造和规划打下良好的基础。供电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近5年来城市用电分类统计表(分为市政用电、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

2.近5年来城市供(用)电量统计表(应包括5年来城市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以及每年的最大负荷)。

3.城市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

4.城市电网地理结线图(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中应明确标注现状35KV以上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以及地理走向),详细规划还应注意确定高压铁塔坐标,有些高压线路因年代久远和局部调整,没有坐标,则应与有关部门商量补测,笔者就曾在规划中遇到此类问题。

5.当地供电部门对本市(县)电网的一些发展规划构思和今后一定期限内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二、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就是对城市电网的特点及用电特点进行分析,预测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的负荷增长情况。

需求预测是电力规划的主要依据,它为电力规划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其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规划工作的优劣。如果预测的需求滞后于实际需求,将会导致供电负荷紧张,甚至造成拉闸限电。但如果预测的需求过度超前于实际需求,则系统利用率太低,将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可见,科学、准确的电力需求预测不仅对于电力企业有经济效益,而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密切关系。

1.产值单耗法。产值单耗法是电量预测的主要方法,适用于三大产业用电量及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的预测。此方法分析各年度产值单耗变化率,充分考虑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变化、技术进步、电气化水平、节电潜力,参考国内外先进产值单耗,预测各产业产值单耗,计算高、中、低经济水平时相应的需电量。经济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

2.GNP综合电耗法。GNP综合电耗反映了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电量,是一个综合的能耗指标。在一定时期内,GNP综合电耗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当已知历史上各年的GNP综合电耗G1,G2,…,Gn时,可以首先按Gi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运用回归技术、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灰色系统法等手段,预测未来年份的GNP综合电耗Gi(i>n)。然后,以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值GNPi(i>n)为基础,按下式预测未来的用电量:Ei=GNPi×Gi(i>n)此方法要求首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预测。

3.横向比较法。通过分析与本国、本地区国民(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工业产品结构、人口、面积、气象条件等相似的国内外地区情况,对比过去和现在的用电相应值来预测将来值。

4.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法是考虑到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间综合平衡的电量预测方法,着重分析和研究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根据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做预测。

5.外推法。外推法即年平均增长率法。用外推法进行负荷预测就要从供电基础资料入手,把本市(县)近5年来的用电量和最大负荷进行统计,计算出负荷的年平均增长率。从而推算未来一定期限内(近期规划按5年计,远期规划按20年计)负荷的增长情况。

6.综合用电水平法。综合用电水平法也是常用的一种负荷预测方法。综合用电水平法是根据未来一定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来推算负荷的增长情况。按照以往所做的一些城市电力规划,目前在广西人均综合用电水平约为0.5KW/人,近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0.8KW/人,远期规划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按1KW/人计。根据以上的人均综合用电水平乘以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的人口规模,即可得出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城市用电负荷。

7.负荷密度法。负荷密度预测法首先根据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经济发展目标以及电力规划目标,将待预测区域划分成多个功能区,然后对每个功能区用负荷密度法进行预测,最后相加得到总的用电量预测值,一般负荷宜选用负荷密度法。

三、供电电源规划

为了提高城市供电的可靠性,城市配电网的供电安全应满足N-1准则,以防止大面积停电,城市的电力规划应实现多电源供电方式。一般应有两个向电网直接供电的电源,即200千伏﹑110千伏变电站或地区发电厂。

四、高压走廊的预留

城市电力规划中高压走廊的预留问题应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城市用电规划中没有给电力规划预留高压走廊,则给今后规划的高压输电线路的架设带来很大的困难,使投资回报的周期加长。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4

一、建立健全电网建设和电网安全工作领导协调机制

(一)切实加强对电网建设与电网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电网建设和电网安全工作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电建办”)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建立领导组工作例会制度,负责协调和推进电网规划、项目前期和输变配电建设等工作任务。

(二)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机制。市电建办负责做好主配网电力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控制性详规的衔接工作,合理规划布局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路径。各县、市、区政府和市开发区应定期向市供电部门提供招商引资项目、用电量较大的项目落点布局情况,市供电部门依据项目布局情况制定电网规划和项目供电方案,对上做好电网建设项目申报,并向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通报电网投资计划。

二、扎实做好电网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一)加强电网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的衔接

1.坚持把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依据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超前谋划电网建设布局。市供电部门要加强与城乡规划部门的联系,组织编制电网近期和中长期专项规划,并做好滚动修订工作,报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地现有规划应充分考虑中长期电网规划、电网建设选址用地及线路走廊,及时对原规划进行动态调整。

2.严格电网规划管理。各地要依法保护规划确定的变电站站址用地和输配电线路走廊,原则上不得擅自占用或变动。各类区域(含园区)控制性详规对中远期规划的变电站站址用地应落实到具体坐标,并根据出线情况在道路旁留足架空线和电缆通道。新建道路电力管道应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城市核心区域和各级开发区在规划设计时应适当超前预留变电站站址用地和输配电架空(电缆)进出线专用走廊(走廊下方应为空地或低矮绿化地),保证后续用电负荷增长需求。

3.加强新建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的建设管理。市城乡规划、住房与城乡建设、财政和供电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认真落实《市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市城乡规划部门要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窗口,受理新建住宅小区供电规划审批。

(二)加快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

1.各级规划或建设部门对变电站站址、线路路径批复前应核对规划,一经批复后,不得随意变更所批复的站址、路径。在城市规划区道路上新建线路,应根据不同电压等级采用同杆双回或同杆四回,杆塔采用钢管塔或水泥杆。线路确需电缆入地的,其所涉及的配套费用应在批复前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落实;涉及线路迁改,在批复前需由所在地政府落实配套补偿费用;重大问题报市电网建设和电网安全工作领导组研究,市电建办协调督办。

2.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以外的站址,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供电部门每年10月份前上报次年电网基建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负责落实项目用地指标;对未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变电站建设项目,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做好总体规划的调整工作。

3.在电网建设前期和项目实施中,各级规划、国土资源、住房与城乡建设、水务、文物、林业、军分区、人防、交通、通信(含电信、移动、联通等)、气象等部门和单位应依法受理,并及时办理相关前期工作审批手续,书面回复项目可研及初设阶段征求意见函,并及时提供项目可研、初设阶段需要的有关资料、数据和工程预算等,尽量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三、优化电网工程建设环境

(一)各级人民政府、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其拆迁管理部门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做好变电站站址的征地拆迁,搞好征迁对象的宣传安置工作,供电部门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承担拆迁补偿费用,保证电网建设顺利进行。

(二)新建电力架空线路路径要尽量避免跨越房屋。确需跨越房屋的,供电部门要按照电力行业国家标准保证安全距离;无法满足安全距离的,由属地政府或开发区依法予以拆除,供电部门根据有关政策规定承担拆迁补偿费用。

(三)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规划范围内变电站站址征地和线路走廊拆迁的管理。对违规违章建房、突击植树等行为,属地政府要依法予以无偿清除。

(四)在新建、扩建或改建道路、桥梁、涵洞等工程时,由供电部门提出需求,规划部门审核合理性并同步规划,建设单位会同供电部门同步按规划落实线路走廊或建设电缆排管。

四、落实电网建设优惠政策

(一)电网建设是关系地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公用基础设施工程,随电费征收的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主要作为电力建设的配套资金使用,具体安排到重点项目,由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二)电网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变电站、输变电工程等电网建设项目免收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经营服务性收费按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下限执行。

(三)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对疑似文物点、遗迹遗存进行勘探、调查或发掘的,文物部门应免收地下文物勘探费。

(四)因电力施工对城市道路挖掘造成损坏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组织修复,供电部门按施工定额支付修复费用。

(五)因电力项目需要占用城市绿化地带进行施工的,免收由此发生的相关行政事业性费用。对绿化地带造成损坏的,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组织修复,供电部门按施工定额支付修复费用。

(六)电力线路走廊(包括塔基、电杆、拉线)建设,只对塔基按立柱出土向外放0.5米计算面积作一次性经济补偿,其它不予征地补偿。

(七)电力线路采取高跨方式跨越厂房(宅基地)时,按线路投影面积计算,即按不高于房屋拆迁标准的10%进行补偿。

(八)因电力线路施工造成村级道路损坏的,由供电部门负责按原标准进行修复。

(九)因电力线路施工占用临时便道的补偿,其青苗补偿标准按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十)因电力线路施工需要砍伐树木的,按非林地零星树木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属地政府负责做好林木砍伐的协调工作。

五、保障电网安全运行

(一)加强目标考核管理。坚持将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考评依据之一。

(二)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力度,对变电站周边和输配电线路走廊下(电力设施保护区域内)的树木、违章建筑、违章施工及其它危及电网安全的隐患,要依法进行整治。林业、供电部门要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置换树种活动,减少“线树”隐患,实现“线树和谐”。对危及电力设施安全运行的施工行为,由供电部门向施工作业单位送达安全告知书,未办理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作业许可证的,应立即停工,并办理相关行政许可审批手续;对已办理行政许可审批手续的,由供电部门应与施工单位签订《电力设施保护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职责和施工安全措施,施工单位违约时供电部门可中止施工供电,对所造成的电力设施损坏由施工单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三)加强供电安全管理。市经济与信息化委要负责制定电力用户安全用电的公共标准,适当提高电网公共安全接口设备的标准,确保电网供电安全可靠。供电部门要加强对各发、供、用电单位的用电安全检查,特别是高危企业和重点单位的安全用电隐患治理,防范各类用电安全事故;对存在的问题,由市经济与信息化、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保证电网整体安全。

(四)加强公共场所安全用电。全市公共场所及重要位置的用电设施、供电方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新用户,供电部门不予供电。市经济与信息化、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对不满足供电安全要求的责令限期整改。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5

一、规划的理念

在整体的设计与思路当中,重点突出以下理念:

1、融合渗透,共建城市生态景观

会龙山公园及其周边区域是益阳市市区的绿肺之一,是城市景观生态中的特大型斑块。本规划在充分考虑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与共它专项规划的基础上,通过相关规划的支持与协调,依据景观生态学与景观美学的原理,注重其与秀峰湖公园、裴公亭公园、滨江绿带、白鹿寺等的有机结合。通过与这些景观元素,以及周边道路、湿地、绿地、公共空间系统等零散分布的绿色斑块与廊道有机配合的融合渗透,使会龙山生态公园与其它景观元素一起,构建了益阳市城市的整体生态网络,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也使得益阳市的城市景观面貌得到了大幅的改进,并为打造益阳市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生态建园,修复山水生态景观

会龙山公园内具备真山真水的生态景观格局,但受人为因素的影响,现有山水的生态格局破坏严重。规划试图通过绿地的自然化,建设用地的生态恢复、湿地保护、自然山林保留地划定、以及人工野生动植物栖地创建等,对会龙山内的山水实施生态恢复工程,以保持自然过程的整体性与连续性,形成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相协调一体的生态景观风貌。

3、有机更新,构建森林系统景观

大量运用与栽植乡土树种,研究和借鉴区域植被的演替历史,利用“潜在植被”型论对公园内的植物群落进行有机更新。通过对自然植物群落的保护与人工植物群落的运用,,实现植物群落的调整和增加,以达到植物群落的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植物群落形成一定规模后,实施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公园最终成为与益阳市城市定位相匹配的生态森林,形成具有综合生态环境利益的近自然生态型森林生态系统,

4、延续文脉,梳理文化生态景观

结合益阳市的城市历史与文化,注意益阳市有记忆和文化的城市精神的发掘,特别是要延续会龙山公园作为湘中佛教圣地的文脉,打造以白鹿寺为中心的佛文化生态。通过对历史人文景观的挖掘与利用,丰富了会龙山公园的生态文化内涵,提高了绿地的内涵性与外延性,能为湘中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规划的原则

1、继承历史原则:继承历史,挖掘历史古迹、弘扬佛教文化;

2、以人为本的原则:优化益阳中心城区人文环境;

3、地方性原则:突出地方特色,展现乡土风采;

4、整体规划原则:统一布局,分期建设,逐步发展;

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同步,由市城建投资公司对公园周边地区500米范围内用地进行控制,并作出控制性详细规划;

6、规模控制原则:重视区内生态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分析,确定合理的日游人数量和环境容量。

三、规划的目标与定位

益阳市会龙山生态公园是以保护或营建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和自我演替能力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以保留或模仿地域性自然生境来建构主要环境,提供与自然生态过程相和谐的,集游览、休憩、实践等为一体活动的城市园林,是以宗教文化、游憩文化为载体,类自然的森林生态与文化生态有机融合,景观优美,配套齐全的城市型生态休闲公园。

四规划功能分区与布局规划

一、规划的原则

1、统一规划

建立系统的整体的会龙山公园,充分利用现状有利条件,进行功能布局、交通系统、绿化系统、景区布置规划,克服现状空间单一,旅游项目少,景观不够丰富等不足。增加自然山林景区的活动内容,开发山地活动项目。

2、地形地貌的处理

地形坡度在2.5%-5%之间的用地,主要是园区坡地部分,适合于年老体弱的游人和儿童活动,同时也可根据需要安排游人可集散、可以漫步观光的活动景区,如镜塘碧波、儿童乐园、百花深处等景区。

地形坡度在6%-25%之间的用地,地形变化丰富,适宜安排动感强、地形景观变化多的项目,适合于青壮年的游览需求,如银城揽胜等。

地形坡度在25%~50%之间的用地,坡度较陡,适合于安排登山类活动。如园区大部分山区,增加登山道。

3、水体

水是公园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也将为会龙山公园注入活力。会龙山公园独特的地理环境为水景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规划中根据地形特点和旅游项目需要,借鉴和布局了两处水体:一是滨江景区通过滨江风光带与资江山水掩映,相得益彰。二是境内有三眼塘湖塘水面,水面清澈澄碧,山间还有其他堰塘数处,同时根据地形地貌结合花香人家、儿童乐园和桃花谷布置了两处与三眼塘相连的狭长水面。为保护良好水质,规划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利用水体不同水位差,使用水闸、水泵等使水体循环活动,通过使用生物方法过滤水中杂质,净化水体,以及安置必要的污水排放系统。

4、植被

植被是公园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公园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公园四季变幻的色彩。在尽量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乡土植被的基础上,注重乔、灌、草多层次和色彩搭配,在植被不足的地方补植本土品种的常绿阔叶、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形成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者有机结合的乡土植物生态群落。

五道路交通与竖向规划

一、道路交通规划

1、外部交通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距城市中心(桃花仑)不到2公里,距益阳火车站4公里,距长途汽车站1公里,市内有多趟公共汽车到达,外部交通极其便利。周边主要城市道路有会龙路、栖霞路、云树路、花乡路和滨江路。尽最大可能保护自然山体,规划调整滨江路性质和道路红线宽度,以后主要作为公园内部的园路来修建,红线宽度控制在9米―11米。

2、内部交通

将规划区内道路分为三个等级。

一级园路(公园机动车道),机动车辆可以行驶的线路,建议宽度控制在5 - 6米以内。

二级园路(公园主游道),作为整个规划区最重要的旅游线路,连通各主要景区及景点。并利用索道将三大不同主题的功能区连通。建议宽度控制在3 - 4米以内。

三级园路(公园次游道),作为整个规划区旅游线路的补充,完善整个旅游交通体系,将一些小景点与主游道串联起来。建议宽度控制在2米以内。

天桥:公园景区之间因高差较大,为了便于游客在会龙路两边、云树路两边各景点之间游览,规划搭建天桥,连接相邻山体,桥面宽4米,具有景观和交通双重功能。

3、公园出入口规划

根据公园内部道路与外界城市的联系,公园共设有5处出入口、4处次出入口,并利用主登山口来完善公园限制性管理需要。其中主出入口主要设在会龙路(滨水景区南入口、佛教人文景区东入口)、栖霞路(佛教人文景区东入口)、云树路(自然山林景区东入口)、花乡路(自然山林景区南入口)、次入口主要设在滨江路(滨水景区北入口、滨水景区东入口),会龙路(佛教人文景区北入口),沿益灰铁路规划道路(自然山林景区西入口)。规划建议将滨江区完全开放予公众,这样一来将会减少公园的出入口数目,便于未来公园管理。

4、停车场规划

规划区内以步行为主,原则上车辆限制进入管制区域,故在公园主要出入口附近以及一级园路附近均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并要求均为树冠覆盖率不低于80%的生态环保停车场。

5、配电设施

(1)配电变压器选型原则:为了减少低压线路的损耗,变压器采用小容量多布点的原则,变压器单台最大容量不超过1250KVA。

变压器选用低耗节能产品,结线组别为D.Yn11的干式变压器,负荷率控制在75~85%。

(2)变配电房的位置结合配网接线模式和作用具体选定,并考虑到运输方便和留有消防通道,设计满足防火、防震、防潮的各项要求。环网点配电房所选的开关设备均应具备自动化接口、配置直流电源和操作机构。

6、电缆线路与敷设方式

(1)导线敷设方式:高低压配电干线在室外均采用直埋方式,统一敷设在道路的东侧和南侧,电缆应敷设于不少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并覆盖宽度不小于电缆两侧各50mm的混凝土保护板,控制电缆穿U-PVC管埋地,与电力电缆同侧敷设。

(2)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造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符合规范《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中表5.条的要求。

7、道路照明配电

益阳市会龙山公园内的大部分公园路灯均采用庭院灯,每盏灯间隔为15-20米,高度3米左右,绿化草地可采用草坪灯,1.5米宽的爬山道路采用路灯,光源为钠灯,灯杆间距可为40米左右。

灯杆间距可根据道路的转弯或分支作适当的调整距离。

路灯照明的电源由专用变电所提供电源,变电所采用光控或时控方式对其路灯照明实行自动控制。道路照明线路沿道路边500mm敷设,埋深不少于0.7米,过道路均需敷穿SC70钢管保护,埋深不少于0.7米。

电力工程专项规划范文6

1、规划指导思想

1.1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职能、作用,促进和完善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1.2以“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建设园林城市。

1.3将名城保护放在区域生态环境与城市综合建设中考虑,协调处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1.4继承、发扬城市历史文脉,加强城市文化灵魂建设。

2、方案构思

是我国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界文化名人司马迁的故乡。素有“文史之乡”的美称,因此,本次规划重点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来构思总体规划方案。主要突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2.1名城保护与区域环境建设相结合

城区北靠梁山,东临黄河,南有水,处于坡、阶、台地的混合地带,地形高差起伏较大。老城区(名城)位于现城区南部韩塬之下,与新城区高差七十余米,韩塬成为老城区北部的天然屏障。整个城区工业污染大,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协。因此,本次规划必须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确定以绿化保名城,以名城促绿化的发展思路,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发展目标。

2.2结合名城保护,合理确定城市发展方向

在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了保护老城另建新城的发展思路,城市向北上韩塬发展,对名城的保护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次规划也从产业结构、城市景观、布局形态等多方面考虑到名城保护工作,确定了夸铁路向北发展的思路,形成城市三个特色显明的发展时段。

2.3继承发扬历史文化内涵

市具有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特征突出,对城市的建设、发展影响甚大。规划中应给以继承发扬,通过强调城市文化氛围的建设,加强城市文化灵魂的塑造,来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2.4将名城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市虽在努力加大投资力度,但资金还是相对短缺,对名城的保护工作影响甚大。因此,为了更利于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必须将保护与开发相结合,走以名城养名城的发展路子,充分利用名城的文化、艺术、结构等多方面的价值,发展旅游与科研等项目,为名城保护创造更多的资金,同时带动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3、方案简介

3.1道路系统规划

结合现状道路系统及地形地貌形成三横三竖一环”的道路网骨架。三横三竖主要解决城内内部交通问题,并满足城市景观方面的要求。一环主要分流城内的交通及解决城区货运交通,减少车辆对名城及城区的影响。

3.2功能分区将中心城区用地分为四大功能区,即古城区、象山区、新区和道北区,分别承担城市的商业、行政、文化、居住、旅游等主要功能,其中古城区主要承担传统文化、商贸、旅游及居住功能,主要突出古城的文化特性。

3.3绿化系统规划结合市的地形条件及城市形态,提出创建园林城市的规划目标。确定了以绿地保古城,以古城促环境的建设方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一圈两带多点”的绿化系统,主要立足于名城绿化环境的改善来保护名城。

3.4景观系统规划规划中对城市的整体景观也作了详细安排。整个城区规划了4条景观大道,依据金塔及古城风貌设计八个景观节点,多条视线走廊,在保护名城景观的同时,形成完整的城市景观群,反映城市不同时期的建设风貌。

4、后记市总体规划涉及名城保护、城市形态选择、生态环境治理等多个方面,以上仅从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关系方面,提出了我们的思路与方法,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参考。市总规文中插图由同志提供参加设计的人员同志规划构思:市总体规划,应着重体现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特点,围绕名城,确定产业结构体系,及城市空间形态。经分析研究,形成了发掘市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构思;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创建山、水、城、人相统一的园林城市的规划构思。空间布置:结合现状发展及功能分区,形成“一城三区”(即:芝川镇区、中心城区、龙门区)的空间结构,中心城区形成四大功能区及三横三竖的路网骨架,合理的解决了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创新与特点:

1、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加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2、将名城保护放在大生态环境中考虑,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点。

3、围绕名城保护,形成城市新的产业结构及空间形态。

4、城市设计中,形成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城市特色风貌,充分考虑了将来信息时代对城市的影响。

5、协调处理了城市发展、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更好地贯彻、落实省、市[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充分发挥市区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使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规划。第2条规划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其实施细则

2.3《文物保护法》

2.4《土地管理法》

2.5国家、省、市“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

2.6《市国土资源》及其它专项资料、规划成果2.7《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龙门——司马迁祠墓风景名胜旅游规划》

2.8市政府关于总体规划编制要点。

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

3.1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明确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职能和作用,规划世纪城市蓝图,促进和完善城市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环境是生产力”的观点,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生态环境可接受的经济体系,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3.3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结合地形、地貌及环境,建设园林城市。

3.4在保护好老城的基础上,发掘老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体现城市文化品味。

3.5适应市场经济和动态发展需求,形成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开放系统,使规划更具有预见性和应变能力。

3.6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管理,高质量环境的原则。

3.7珍惜和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挖掘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进步。第4条规划年限近期2001—2005年,为期5年;远期2006—2020年,为期15年。

第二章城镇体系规划

第5条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1战略思想加快经济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确保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2战略目标国民经济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GDP年均增长近期达到9%,远期达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远期三产比值达到10.3∶39.3∶50.4;城市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改善,更加适宜于人民生产和生活。

5.3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为多层次的、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多层次的产业结构体系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该建立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柱、资金密集型产业适度发展的产业结构体系。环保型的产业结构体系指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应积极发展以下产业:清洁型的能源工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信息产业和教育科研产业。

5.4支柱产业能源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花椒产业、商贸服务业。

第6条总人口和城市化目标总人口目标:近期为40.0万;中期为42.0万;远期为45.0万。城市化目标:近期为42.5%;中期为48%;远期为60—62%。

第7条市域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7.1道路交通:2005年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2020年达到12平方米;城市公交:出租车辆运营实现网络化,并与流量大体平衡。

7.2供水:小城镇普遍建起独立经营自来水设施,到2020年建制市人均最高日综合用水量达450升,建制镇达300升。

7.3排水排污:2005年城镇排水满足基本要求,服务面积达到70%以上,2020年城镇逐步形成雨污分流的管网化的排水系统,服务面积达90%,城市污水处理能力90%以上。

7.4城镇绿化:2005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面积为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12%;2020年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以上,覆盖率达到15%。

7.5能源供应:2005年,市区集中联片供热普及率达40%,到2020年,供热普及率达60%。

第8条空间结构

8.1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为:一条主轴加两条副轴形成的“π”字型发展格局。一条主轴指108国道沿线,两条副轴指韩宜公路、韩雷公路沿线。

8.2城市的空间结构为:“一城三区”,一城即市;三区即中心城区、龙门区、芝川区。

第9条城镇经济区

9.1北部经济区:以龙门区为中心,带动发展。产业发展方向:以能源工业为主的相关产业、旅游业。

9.2中部经济区: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带动发展。产业发展方向:综合加工业、旅游业。

9.3南部经济区:以芝川区为中心,带动发展。产业发展方向: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业。

第10条功能引导

10.1中心城区:市域中心,强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加强发展环保型的、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培育和扶植教育科研产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和信息产业。

10.2龙门区:片区中心,是城市的工业区,以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工业为主。

10.3芝川区:片区中心,以旅游、商贸功能为主。

10.4其它城镇的功能定位:西庄为商贸型;桑树坪为工矿、商贸型;昝村为旅游、商贸型;夏阳为商贸型;芝阳为农副产品加工、商贸型;林源为集贸、旅游型;薛峰为集贸、旅游型。

第11条规模结构

11.1Ⅰ级城镇:市区,人口为27.0万,包括中心城区、龙门区、芝川区。

11.2Ⅱ级城镇:桑树坪,人口规模为1—2万。

11.3Ⅲ级城镇:芝阳、西庄,人口规模为0.6—1万。

11.4Ⅳ级城镇:昝村、夏阳、林源、薛峰,人口规模为<0.6万。

第三章城市规划范围、性质和规模

第12条规划区范围和规划用地范围

12.1规划区范围:中心城区,东至黄河,西至乡,北至村景区以北100米,南至夏阳镇;龙门区,东至黄河东岸,西至龙门镇域西界,北至凿开河北面山脊线,南至大池埝镇域的白矾河;芝川区,东至黄河东岸,西至芝川镇区,北至芝川镇域北界,南至魏长城南100米;薛峰水库。总面积为274.57平方公里。

12.2规划用地范围:中心城区,东至黄河西岸,西至一电厂,北至小曲沟,南至水河南岸,面积为46.22平方公里;龙门区,东至黄河西岸,西至龙门西北庄,北至龙门渚北村,南至大池埝镇的大前村、李村,面积20.89平方公里。总面积为67.11平方公里。

第13条城市发展目标建设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中等园林城市。

第14条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对传统产业的选择性替代和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旅游服务业;培养和扶植教育科研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和信息产业。

第15条城市性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省关中东北部的中心城市,以发展旅游、科教、商贸、能源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园林城市。

第16条城市规模16.1城市人口规模近期为16.5万;中期为19.0万;远期为25.0万。16.2远期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6.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5.6平方米/人。其中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9.0平方公里,人均为100平方米/人;龙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7.4平方公里,人均为123.3平方米/人。

第四章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及工程规划

第17条布局原则

17.1协调处理好城市发展带来的城市结构、功能布局、生态环境等诸多矛盾。

17.2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旅游发展间的关系。

17.3利用山、水、城之间的关系,形成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园林城市。

17.4组织好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成为区域货物流通中心和交通枢纽。

17.5综合治理城市污染,合理组织各类用地。

17.6构建城市未来发展框架,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17.7继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塑造城市文化灵魂。

第18条城市形态形成“一城三区六片”的城市形态。

18.1一城:指市。

18.2三区:指中心城区,龙门区,芝川区。

18.3六片:指老城区、新城区、道北区、象山区、龙门区、芝川区。

第19条功能结构中心城区采用集中式布局,形成“一轴三心四片区”的城市结构。

19.1一轴:指黄河大街发展轴。

19.2三心:指新城区以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等为主的城市主中心和老城区文化中心,道北区文化娱乐、商贸两个副中心。

19.3四片:指以居住、旅游、传统文化为主的老城区;以行政办公、商贸金融、居住、旅游服务等为主的新城区;以工业、仓储、居住、文化娱乐、商贸等为主的道北区;以科研、居住为主的象山区。

第20条居住用地

20.1集中开发建设六大居住区,以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居住园区为目标;逐步改造现有居住区。

20.2规划居住面积513公顷,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7.0平方米。

第21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在新城区设市级行政中心,在道北区设市级管理中心,规划用地面积45.6公顷。

第22条商业金融业用地将金城大街建设成具有明清传统风格的商业步行街;在新城区设市级商贸中心,布置2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规划面积79.8公顷。

第23条文化娱乐用地在道北区规划市级文化娱乐中心,设置影城、文化宫、科技中心、俱乐部等,规划面积13.3公顷。

第24条教育科研用地在新城区东北角布置中专等教育用地,在象山区布置科研用地,规划面积87.4公顷。

第25条体育用地规划保留新城区体育中心,在道北区建一运动中心,规划面积15.2公顷。

第26条医疗卫生用地规划保留现状医院,新增市级医院2所,区级医院3所,疗养院1所,规划用地面积17.1公顷。

第27条工业用地保留现状新城区内一类工业用地,搬迁老城区内工业用地及焦化厂、水泥厂、洗煤厂、电石厂等现状污染工业。在道北区和新城区分别规划一、二类工业区和高新产业园区。规划总用地121.6公顷。

第28条仓储用地集中道北区北端公路附近布置仓储用地,规划用地面积38.0公顷。

第29条对外交通用地保留火车站及北部汽车站,新增一个客运站和一个货运站,将火车站货物场区迁到马沟渠煤矿。规划总用地72.2公顷。

第30条特殊用地保留原特殊用地第31条绿化系统规划。

31.1指导思想:以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山川秀美”工程为契机,以人为本,搞好大环境的绿化建设,将城市建设融入绿色环境中,形成公园中的城市,实现城市园林化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充分结合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古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创造自身的园林特色。

31.2区域生态保育规划:建设梁山山川秀美工程,加大北部龙门风景区和南部司马迁祠墓风景区的建设力度,沿黄河形成200米左右宽的林带和大面积生态农业区,形成市半开放式的绿化生态保育体系。

31.3绿化格局:形成包围、分割、渗透、大中小配套、点线面结合、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环境优美的“一圈两带多点”的城市格局绿化。

31.1一圈:指沿城市环线、沿河、沿高速路及沿沟、山形成的绿化圈。

31.2两带:指沿西侯铁路两侧的绿化带和台地两侧的绿化带。

31.3多点:指市内的多处绿地。

31.4南部建立景观农业区。

31.4绿地分类布局绿地共分五类,即: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绿色景观控制区。

31.4.1公园绿地分为两类,一类为公园,依服务半径和总体规划功能要求均衡分布,共规划23个,其中综合性公园11个,植物园1个,儿童公园1个,风景名胜公园2个,游乐公园1个,烈士陵园1个,专类公园6个;另一类为开敞型绿地,在城市的许多地方规划有绿化广场、块状绿地(小游园),带状绿地(带状游园)等。

31.4.2生产绿地保留现状苗圃,在城市西部另开发三块苗圃用地。

31.4.3防护绿地建设韩塬塬坡,小曲沟和水河两岸、西侯铁路沿线、城东高速公路两侧及黄河西岸防护绿地。

31.4.4附属绿地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

31.4.5绿色空间控制区。包括:三山公园、黄河公园及城南景观农业区。

31.5树种规划遵循“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新品种”、“选择适应性强树种”的原则。骨干树种为:雪松、圆柏、悬铃木、国槐、栾树、合欢、连翘。

31.6绿地指标公园绿地总面积468.7公顷,人均24.7平方米。生产绿地总面积71.9公顷,占规划用地面积的3.8%。防护绿地为46.4公顷,人均2.4平方米。绿色空间控制区2330.5公顷。

第32条道路交通规划

32.1铁路:西侯铁路城区段近期可保留原有铁路,远期规划沿小曲沟以南从城区北部通过。进行西侯铁路的扩能改造工程,加强铁路配套设施建设,将火车站堆煤场迁至马沟渠煤矿,修通通往象山新井的铁路专用线。

32.2公路:实现西禹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形成由北环路、西环路、南环路、秦晋大道组成的过境交通环线。

32.3城市道路规划规划城区道路为棋盘式结构,主干道为:龙门大街、黄河大街、盘河路、兴韩路、太史大街、乔南路,红线宽度40—60米;次干道为:金塔路、巍山路、烟泉路、桢州大街、青年路、劳动路,红线宽度25—40米;支路红线宽度20米。

32.4城市广场保留现状广场,新增设广场5处,规划广场面积共76000平方米。

32.5停车场规划停车场7处,面积共计152000平方米。

32.6汽车站废除南关汽车站,保留渭南地区客运站,规划在火车站南侧放一客运站,在环北路北侧放一货运站。

32.7道路广场规划指标规划道路54条,总长度127980米,道路广场面积266.8公顷,人均14.04平方米,占建设用地的14.04%,路网密度6.74公里/平方公里。

32.8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规划至2020年,使市公交水平达到中等城市的水平,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出租汽车、中小巴等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公交网络系统。规划公共汽车拥有量160辆,出租车250—300辆。确定公交站场2座,总面积3.52公顷,开通城区线路4条,远郊线路2条。

第33条给水工程规划

33.1用水量预测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近期350L/P·d,远期450L/P·d,近期总用水量4.20×104m3/d,远期用水量8.55×104m3/d。

33.2供水水源薛峰水源5×104m3/d;象山380岩溶水2×104m3/d,黄河史代村漫滩地下水2×104m3/d。

33.3水厂设置现状水厂由2×104m3/d扩建到5×104m3/d;象山水厂建成2×104m3/d,黄河水厂建成2×104m3/d。

33.4供水系统并联分区分压供水

33.5水源保护薛峰水库依照国家地表水源保护的相关规定执行,象山水源、黄河水源遵照国家地下水保护的相关规定。

第34条排水工程规划

34.1排水体制新城区、道北区施行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象山区、老城区施行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

34.2污水量近期按用水量的80%计算,污水量为3.36×104m3/d,远期按用水量的85%计,污水量为7.27×104m3/d。

34.3污水处理厂老城区、象山区设一污水厂,位于水河畔,占地0.8ha,处理规模为1×104m3/d;新城区、道北区设一污水厂,位于现状排水口南侧,规模为6×104m3/d,占地4ha;均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方式。

34.4污水排放系统采用分区污水排放系统,新城区、道北区采用雨污分流制,老城区、象山区采用雨污合流制。

34.5雨水系统2700×(1+1.4Lgp)暴雨强度公式选用q=(升/秒·公顷)(t+17)0.88城区设6个雨水出口,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第35条电力工程规划

35.1市中心城区负荷预测采用与用地相关的综合密度指标法估算规划区各期的用电量及负荷,结果与年均增长率相互校验。预测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密度指标分别取2000千瓦/平方公里和8000千瓦/平方公里。预计近期负荷为2.16万千瓦,年用电0.98亿千瓦时,远期为㺏.2万千瓦,年用电6.1亿千瓦时。

35.2规划期内二电厂将建成发电,该电厂位于市域北部,市龙门区东南侧。规划一期工程安装发电机组容量120(2×60)万千瓦,规划总容量为240(4×60)万千瓦,一期工程电力经4回330千伏输电线路送出,分别引至渭南330千伏变电站、西高明330千伏变电站及规划建设的330千伏变电站。

35.3规划新建330千伏变电站1座(330千伏变电站),规划推荐站址位于市中心城区与龙门区之间西庄镇东北侧。330千伏变按3台主变压器(3×125000-3×150000千伏安)规划,占地6—7公顷。变电站的电源将由一电厂和二电厂各提供一回330千伏电源线。330千伏变设330千伏、110千伏2个主电压等级。近期330千伏变在负荷不大时初装2台主变以提高电源变的供电可靠性,远期3台主变总容量为375000-450000千伏安,110千伏侧出线12回左右。

35.4加强高压配电网的结构,市中心城区新、老城区的高压配电等级为110千伏,以330千伏变和一电厂为中心组网。负荷中心区的110千伏级变电站均应有双回路电源线供电。

35.5增加高压配电变电站的布点,近期拟新建110千伏夏阳变电站,夏阳变选址位于中心城区南侧夏阳镇;远期规划预留3处110千伏城市专用变电站用地(北郊变、西郊变、南郊变)全户内式或半户内式独立建设,每处占地3000-5000平方米。

35.6规划区内5座110千伏变电站将均由双路电源供电:①马村变电源引自一电厂和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引至变、西郊变;②北郊变由330千伏变电站引来双回110千伏电源,110千伏出线引至变、南郊变;③变电源由马村变和北郊变引接;④西郊变电源引自一电厂,110千伏出线引至马村变、夏阳变;⑤南郊变电源由北郊变引接,110千伏出线经夏阳变、西郊变接至一电厂。

35.7随着负荷密度增高,城网改造不断推进、深化,110千伏变的单台主变容量可增至3.15-4万千伏安,各现状站均按双主变配置,新建站可考虑预留第三台主变位置。

35.8中心城区新、老城区内的中压配电网等级为10千伏,现状6千伏线路全部拆除。10千伏中压配网的目标网为地下电缆环网。由110千伏变引出的大容量电缆结合开关站(开闭所)构成,相邻110千伏变10千伏侧应有较强联系,使10千伏环有双侧电源特点。

35.9㺣千伏及以上新建线路在规划建成区内宜采用地下电缆形式。现状35千伏及以上线路在建成区内的应按规划安排,相对集中布置在预留或已有走廊内。建成区的35千伏及以上线路采用架空形式,设置高压走廊。高压走廊内宜作为农田或绿地,但不应种植高大乔木,严禁违章构筑物侵入保护范围内。走廊宽度及环境要求应符合有关法律和规程规范要求。

35.10建成区内的各级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两旁,与电信线路分侧布置,新建电力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东侧或北侧。原有的城市配网随总体规划的实施作相应调整、更新、改造。中压配电线路宜由架空逐步向地下过渡。

35.11规划期内应逐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提高优质能源(如电力、燃气等)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普及、扩大用电领域的同时,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市政商贸等用户应注意高效用电,引进和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设备。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城市建设应认真考虑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

35.12加大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规划期内10千伏用户的可靠率达到99.99%以上。

第36条电信工程

36.1市中心城区电信市话用户预测采用与居住人口相关的普及指标法。预计近、远期市话普及率(主线)分别达23-30%和50-55%。主线用户分别达2.76-3.6万户和9.5-10.45万户,总交换容量应分别达到3-4万门和11-12万门。

36.2以电信局为中心,管道电缆为骨干通道,光环网和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电信传输网将是规划期内电信有线网的主导模式。

36.3中心城区设中心局1处(电信局),电信端局2处(北城、招商)及配套的光接入交换点,总容量应达到11-12万门。

36.4对外通信系统采用多通路(京太西光缆、渭南本地网北光环),多方式(光缆、微波、卫星),以光缆为主,辅以微波线路,力争建立卫星通信系统。长途业务电路总带宽分别达到近期384兆比/秒,远期1024兆比/秒。

36.5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电信服务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支柱,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业务。规划依据电信通信基本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的总体目标,结合当前全国、全省,特别是电信发展的新形势,加快网络建设,进一步优化网络配置,兴建智能网络、IP电话网络、数据通信网络,不断提高传输带度,实现接入网光缆数字化、宽带化,建成覆盖全市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

36.6市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三网合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把话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在同一网中实现。普及光缆线路,建成市区光纤传输网系统,容量以2.5G配置,主环光缆芯线以48芯,支环光缆芯线以24芯。中继线全部采用光缆,用户配线在条件许可时也应分阶段向光缆过渡。

36.7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新建路由中心城区设置于道路西侧或南侧,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线路应积极向地下过渡、隐蔽敷设,干线全部采用埋地管道形式。

36.8规划区内的无线电空域及频率资源应由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由无线电监测站提供服务,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并为用户提供技术保证。

36.9中心城区内无线电通信设施本着统筹共建、合理利用频率资源的原则。原则上不新建独家专用网。合理利用高层建筑屋顶平台设立天线,严格限制独立铁塔天线,并注意铁塔设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36.10建立良好的空域环境,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应严格控制大功率的无线电发信设备,对居民集中区超过0.1千瓦,缓冲区超过0.2千瓦的无线电发信设备要严加限制。

36.11工业、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广播电视发射台、电信中心、地面卫星接收站等敏感区及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

第37条邮政规划

37.1新近建成的邮政中心局,位于中心城区西南侧,是全市邮件集中处理的枢纽,担负各类邮件的分拣、封发、经转和发运。

37.2规划近期将完成各级中心的信息交换和营业窗口电子化。邮资票据系统的联网,建成“绿卡”工程和“185”特快跟踪查询系统,建成全市邮运定位系统,建成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的邮政计算机网和高效率的邮政运输网。

37.3中心城区应配套建设邮政支局(所)、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水平。

第38条广播电视规划

38.1有线电视网为网、台合一,以制作、播出和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为主,又可开展其它综合业务的宽带双向系统。

38.2规划期内将实现有线电视全省联网,进一步提高传输带宽(干线2.5G,用户端550M),增加覆盖率,保证传输质量,实现“三网合一”的交互式多业务服务。传输通道在中心城区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通道中统一安排。

38.3有线电视前端:建立高质量、高可靠的模拟广播、电视信号的收集、处理、调剂前端,建立具有光—电转换处理能力的光传输中心。

38.4主干网采用光同步数字超干传输环网(SDH),用一个大SDH网把各组团连接起来。子端以下宽带接入网采用HFC网络,HFC网络吸收了光纤和电缆的优点,网络既有大容量,又能同时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可将现有的CATV和电信业务综合在一起。

38.5城区内网络结构采用易于“自愈合”的环状光缆、星状光缆为主干传输网,通过光节点向用户配线。近期每个光节点带2000左右用户,每个光节点分配两芯光纤,分别用于上、下行信号传输。

38.6广播电视中心、市委、市政府、体育馆等市区大型活动场所规划预留一定数量的光纤,用以传输本系统及电视电话会议的音、视频信号。

38.7节目的制作播出:初期建成以非线性系统为基础的自动化多频道广播电视播出控制中心,逐步发展为信息交换的交互枢纽。建立数据广播中心,开展多种数据传输及通讯等交互服务。广播、电视的新闻、综艺节目实现直播,并发展现场制作及直播,同时发展远地电视会议、购物、医疗、教育等综合业务。节目制作、播出尽快向数字化、电脑媒体非线性现场系统转化。

38.8线路敷设: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线路一般沿主要道路敷设,中心城区东西向道路敷设在南侧,南北向道路敷设在西侧,宜采用地埋方式敷设,在同一道路上有电信线路敷设时应尽量与电信线路同沟敷设。

第39条供热工程规划

39.1热负荷计算:采暖热负荷计算采用面积热指标法。民用建筑平面综合热指标为60W/m2,工业建筑热指标为110W/m2,热化系数为0.6。规划期末,热负荷总量为182MW。

39.2供热方案:三个供热区有三种热源,供热Ⅰ区采用热电厂集中供热;供热Ⅱ区为区域锅炉房集中供热;供热Ⅲ区为联片锅炉房供热。老城区为家用天然气采暖炉分户式供热。

39.3供热系统:供热Ⅰ区和供热Ⅱ区采用两级热网系统,一级热网采用130/180℃高温热水,二级热网采用95/70℃低温热水,供热Ⅲ区采用95/70℃低温热水。

39.4敷设方式:管网原则上采用直埋,过城市主要道路采用半通行地沟方式。

第40条燃气规划

40.1气源:近期采用城市北部焦化厂的焦炉煤气,远期采用西气东输的天然气。

40.2用气量计算:分为3部分。居民生活用气采用耗热定额法,公共福利用户及不可预见用气量采用估算法。耗热定额为3350万大卡/人·年,气化率为0.9,用气量总计为3327.66万立方米/年。

40.3规划方案:规划期末,市的天然气可从禹门引入,在城市北边原焦炉煤气厂处设门站及中高压调压站,管道以环状布置。

40.4输配系统:城市供气压力为0.4MPa,管道以直埋方式敷设。

第41条环境保护规划

41.1规划目标:近期主要治理大气污染源;远期结合现有规划全面开展环境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及生态,从根本上解决好环境问题。

41.2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措施

41.2.1改变能源结构和燃烧设备,采用先进烟气净化技术,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41.2.2节约用水,改进生产工艺,尽量减少废水排放量;保护水源,并加强城市水源地水质监测工作。

41.2.3通过加强管理和组织车辆分流,解决交通噪声污染。

41.2.4建设城市垃圾厂,并结合环卫专项规划,解决固废污染。

41.2.5城郊防护林及城区绿化并举,形成多层次绿化体系。

41.2.6有计划地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并采取密闭运输,保护矿区植被等措施,减缓矿区生态的破坏。

41.2.7象山矿采取旋风除尘,管道输煤,污废水处理,煤矸石排入指定场所等措施,阻止煤尘扩散。

第42条环卫设施规划

42.1规划目标:在进行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同时,完善环卫设施,把建设成一个整洁文明的现代化城市。

42.2规划措施要点:在市区主要生活及商业干道每隔30—100米设置果皮箱;规划20座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布置公厕70座以上;在西北部山地沟壑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

第43条防洪工程规划

43.1防洪标准:城区内河流按五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山洪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标准设防。

43.2水河:最小控制河宽20米,维修加固、加高培厚现状河堤,新建河堤11170米,讯前清淤;薛峰水库:除险加固。

43.3山洪防治:以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依据城区地形,修建排洪沟渠,对西山山坡进行绿化。

第44条消防规划

44.1原则: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44.2城区设2个消防站,每站配备3—5辆消防车。

44.3消火栓沿道路两侧设置,两栓间距不大于120米。

44.4拓宽宅间距,老城区适当设置消防通道,各类新建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

第45条抗震规划

45.1抗震规划的指导思想是:预作准备、减少损失。

45.2防御目标是:提高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地震灾害。

45.3设防标准按7度设防裂度考虑,重要建筑提高一级。

45.4抗震规划要点:注重生命线工程建设;防止次生灾害对震后城市的危害;对金城区文物古建要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

第五章龙门区用地布局及工程规划

第46条居住用地

46.1集中建设四大居住片区,以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居住小区为目标,并逐步改造或搬迁现有居住区。

46.2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55.0公顷,人均25.8平方米。

第47条行政办公用地规划保留现状用地,在区政府以南予留行政办公用地,总用地面积15.6公顷。

第48条商业金融业用地保留现状商业、金融用地,在玉镜大街和禹门大街交汇处规划商业中心;保留现状3个市场,在商贸中心和下峪口村各规划一个综合市场,规划商业金融面积33公顷。

第49条文化娱乐用地保留矿山路南侧文化娱乐用地,在玉镜大街南布置市民活动中心、展览馆等设施,规划面积3.6公顷。

第50条体育用地规划在西环线以东、玉镜大街南布置体育中心,面积17.4公顷。

第51条医疗卫生用地规划扩大原医疗卫生用地规模,面积2.4公顷。

第52条工业用地保留原工业用地,在东北角增加一片工业用地,面积300公顷。

第53条仓储用地保留铁路西仓储用地,在铁路东新增一片仓储用地,规划面积20.4公顷。

第54条绿地系统规划

54.1指导思想依托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借助山川秀美工程建设的机遇,大力改善龙门区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大城市内部的绿地建设,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

54.2规划格局西部形成山体林地,东部建设黄河沿岸200米宽防护林,南部形成白矾河水土保持林,结合龙门区周围的农田和经济林,形成绿色的包围圈;城市内部沿铁路和道路形成十字形的两条防护绿地,贯通四边。

54.3绿地分类布局城区内部共规划公园4个,其中综合性公园3个,儿童公园1个;规划广场和块状游园两处;在城区南部规划生产绿地1处;沿环城公路两侧规划50米宽的安全卫生防护林带。

54.4绿地指标公园绿地78.0公顷,人均13平方米。总绿地面积93.0公顷,人均15.5平方米。生产绿地面积为6.5公顷,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的1%。不足部分可从城市中心区苗圃调苗。

第55条道路交通工程规划

55.1尽快进行西侯铁路的扩能改造工程;将西禹公路龙门段改为沿规划的梁山路、西环路通过。

55.2根据龙门区的自然地形特点及交通运输的流量、流向等要求,本次规划龙门区内的道路网为棋盘式结构。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主干道红线宽度30—40米;次干道红线宽度24米;支路红线宽度20米。

55.3规划共设广场3处,面积20000平方米;在区内设汽车站1座,面积16000平方米;规划设停车场3处,面积48000平方米;在西禹公路沿线设加油站两座。

55.4规划道路18条,总长度37340米,道路面积80.40公顷,人均道路面积13.40平方米/人,道路面积占城市建设总用地的10.86%,路网密度5.05公里/平方公里。

第56条给水工程规划

56.1用水量预测:人均综合用水指标近期200L/P·d,远期300L/P·d;近期总用水量900m3/d,远期18000m3/d。

56.2供水水源:近期水源地位于南、北下峪口村水源地,远期水源地位于滩桥南段。

56.3水厂:镇区内配水厂一座,近期日处理水量为10000m3/d,远期为20000m3/d。

56.4供水系统:形成环网为主的供水管网。

56.5水源保护:遵照国家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规定。

第57条排水工程规划

57.1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57.2污水量:近、远期取用水量的80%,近期污水量7200m3/d,远期污水量14400m3/d。

57.3污水厂设置:在二电厂东侧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水量14000m3/d,占地1.2ha,采用二级生化处理。

57.4雨水系统:暴雨公式2700×(1+1.4Lgp)q=1/s·ha;雨水就近排入水体。(t+17)0.88

第58条电力工程规划

58.1预测近期(2005年)、远期(2020年)密度指标分别取2000千瓦/平方公里和8000千瓦/平方公里。预计近期负荷为1.08万千瓦,年用电0.49亿千瓦时,远期为م.92万千瓦,年用电2.36亿千瓦时。

58.2规划一期工程安装发电机组容量120(2×60)万千瓦,规划总容量为240(4×60)万千瓦,一期工程电力经4回330千伏输电线路送出,分别引至渭南330千伏变电站、西高明330千伏变电站及规划建设的330千伏变电站。

58.3规划新建330千伏变电站1座(330千伏变电站),规划推荐站址位于市中心城区与龙门区之间西庄镇东北侧(详见中心城区文本)。

58.4加强高压配电网的结构,市龙门区的高压配电等级为110千伏,以330千伏变和一电厂为中心组网。负荷中心区的110千伏级变电站均应有双回路电源线供电。

58.5增加高压配电变电站的布点,近期拟新建110千伏龙门变电站,龙门变选址位于龙门区西南侧,户外式独立建设,占地5000-6000平方米。龙门变的建成将有效地改善龙门区配网结构,提高供电质量,并满足远期容量增长需求。

58.6规划区内2座110千伏变电站将均由双路电源供电:龙门变电源引自一电厂和33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出线引至龙门变;②龙门变电源由龙门变和330千伏变电站(变至龙门变110千伏线T接)引接。

58.7110千伏变的单台主变容量可增至3.15-4万千伏安,各现状站均按双主变配置,新建站可考虑预留第三台主变位置。

58.8龙门区内的中压配电网等级由6千伏向10千伏过渡,逐步淘汰6千伏等级。10千伏中压配网的目标网为地下电缆环网。由110千伏变引出的大容量电缆结合开关站(开闭所)构成,相邻110千伏变10千伏侧应有较强联系,使10千伏环有双侧电源特点。

58.935千伏及以上新建线路在规划建成区内宜采用地下电缆形式。现状35千伏及以上线路在建成区内的应按规划安排,相对集中布置在预留或已有走廊内。建成区的35千伏及以上线路采用架空形式,设置高压走廊。

58.10建成区内的各级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两旁,与电信线路分侧布置,新建电力线路原则上敷设于道路东侧或南侧。原有的城市配网随总体规划的实施作相应调整、更新、改造。中压配电线路宜由架空逐步向地下过渡。

58.11规划期内应逐步实现能源结构优化,提高优质能源(如电力、燃气等)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在普及、扩大用电领域的同时,居民生活、企业生产、市政商贸等用户应注意高效用电,引进和采用行之有效的技术、设备。提高居民的节能意识,城市建设应认真考虑优化能源结构,节能降耗。

58.12加大城市电网建设和改造力度,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规划期内10千伏用户的可靠率达到99.99%以上。

第59条电信工程

59.1预计近、远期市话普及率(主线)分别达20-30%和50-55%。主线用户分别达0.9-1.3万户和3-3.3万户,总交换容量应分别达到1.2-1.5万门和3.5-4万门。

59.2以电信局为中心,管道电缆为骨干通道,光环网和光接入为主要组网方式的电信传输网将是规划期内电信有线网的主导模式。

59.3龙门区电信端局1处:龙门电信端局及配套的光接入交换点,总容量应达到3.5-4万门。

59.4龙门区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将向“三网合一”的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方向发展,建立一个高质量、高速度、多业务、高度自动化的网络。把话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在同一网中实现。普及光缆线路,建成市区光纤传输网系统,容量以2.5G配置,主环光缆芯线以48芯,支环光缆芯线以24芯。中继线全部采用光缆,用户配线在条件许可时也应分阶段向光缆过渡。

59.5建成区内的信号传输通道统一规划,新建路应设置于道路西侧或北侧,与电力线路分侧布置。线路应积极向地下过渡、隐蔽敷设,干线全部采用埋地管道形式。

59.6规划区内的无线电空域及频率资源应由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由无线电监测站提供服务,维护好空中电波秩序并为用户提供技术保证。

59.7龙门区区内无线电通信设施本着统筹共建、合理利用频率资源的原则。原则上不新建独家专用网。合理利用高层建筑屋顶平台设立天线,严格限制独立铁塔天线,并注意铁塔设置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59.8建立良好的空域环境,防止电磁辐射污染。应严格控制大功率的无线电发信设备,对居民集中区超过0.1千瓦,缓冲区超过0.2千瓦的无线电发信设备要严加限制。

59.9工业、医疗设备、电气化运输系统、高压电力线等产生的电磁辐射,必须符合国家规定,不得对无线电业务产生有害干扰。重点保护好广播电视发射台、电信中心、地面卫星接收站等敏感区及居民集中区的空域环境。

第60条邮政规划

60.1新近建成的邮政中心局,位于中心市区西南侧,是全市邮件集中处理的枢纽,担负各类邮件的分拣、封发、经转和发运。

60.2规划近期将完成各级中心的信息交换和营业窗口电子化。邮资票据系统的联网,建成“绿卡”工程和“185”特快跟踪查询系统,建成全市邮运定位系统,建成集服务、生产、管理、决策功能于一体的邮政计算机网和高效率的邮政运输网。

60.3下峪口区应配套建设邮政支局(所)、电话亭、报刊零售点等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点,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管理水平。

第61条广播电视规划

61.1有线电视网为网、台合一,以制作、播出和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为主,又可开展其它综合业务的宽带双向系统。

61.2规划期内将实现有线电视全省联网,进一步提高传输带宽(干线2.5G,用户端550M),增加覆盖率,保证传输质量,实现“三网合一”的交互式多业务服务。传输通道在下峪口区内的通信网及对外网通道中统一安排。

61.3下峪口区内网络结构采用易于“自愈合”的环状光缆、星状光缆为主干传输网,通过光节点向用户配线。近期每个光节点带2000左右用户,每个光节点分配两芯光纤,分别用于上、下行信号传输。

61.4线路敷设:规划区内有线电视线路一般沿主要道路敷设,下峪口区东西向道路敷设在北侧,南北向道路敷设在西侧,宜采用地埋方式敷设,在同一道路上有电信线路敷设时应尽量与电信线路同沟敷设。

第62条供热工程规划

62.1采暖热负荷计算:采暖热负荷计算采用面积指标法,民用热指标为60W/m2,工业热指标为100W/m2,热化率为0.6,热负荷总量为135MW,工业热负荷为58.7MW,民用热负荷为74.3MW。

62.2规划方案:采用联片锅炉房供热,热煤为95/70℃低温热水,锅炉房燃料用焦炉煤气。

第63条燃气规划

63.1用气量计算:分四部分,即:居民生活用气、采暖锅炉用气、公共福利用气及不可预见用气,用气总量为9334.4万立方米/年,气化率为0.9。63.2规划方案:气源采用韩焦集团的焦炉煤气,输配系统采用中压B级,供气压力为0.2MPa。管道以直埋方式敷设。

第64条防洪工程规划

64.1防洪标准:黄河、涧沟河、白矾河采用二十年一遇洪水设防,山洪采用十年一遇洪水设防。

64.2黄河:下峪口段控制河宽至少3公里,采用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加固河堤。

64.3白矾河:整治河道。

64.4涧沟河:全面整治,加大泄洪断面。

第65条环境保护

65.1环境分区根据用地布局确定5个单元。

65.2污染综合防治措施65.2.1大气环境保护主要以淘汰高耗能生产工艺、改进燃料结构和加强植树造林为主。

65.2.2水环境保护主要依靠污染源废水达标排放和市政设施完善为主。

65.2.3固体废弃物以推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处理为主。

第66条环卫设施规划按照总体规划中中心城区的要求,结合下峪口实际设置水厕5座,小型垃圾收集转运站5座,并采用卫生填埋。第67条消防规划

67.1规划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67.2设消防站1座,配置3—5辆消防车。

第六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68条指导思想突出优势,保证重点;分期分批,立足长远;以保为主,全面兼顾;以绿地保名城,以名城促环境。

第69条保护内容保护规划的重点放在南司马、中古城、北龙门及党家村地区。司马迁祠墓地区:河渎神碑、禹王庙、三圣庙、彰耀寺、魏长城、原芝川西门外遗址、原芝川南门外遗址、龙门寨遗址、芝川镇遗址、挟荔宫遗址、芝川古城镇遗址、司马祖茔、张士佩墓、三义墓、九处古建筑、夏阳古渡、芝水桥。古城保护区:总面积62.24公顷,主要保护古城区“完整的古城风貌”,重点在一条大街(金城大街)、一个古建筑群(文庙——东营庙——城隍庙)、一批民居和巷道。古城区环境协调区总用地约5.04平方公里。龙门地区,主要包括:龙门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的错开河、观音洞、玉镜岩、梯子崖、相工坪等。党家村地区,主要包括:党家村、解老寨的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组成的村寨以及法王寺、普照寺等文物保护单位。

第70条名城保护的措施

70.1司马迁祠墓区采取保护和开发并举的方针,组织内容、发掘题材、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在开发中寻求保护。

70.2古城保护区主要采取以绿地保古城,以名城保环境的方针,使绿色城市环境和名城保护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70.3北部龙门地区在重点保护自然景观和残存的人文古迹上,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70.4党家村、解老寨、法王寺、普照寺等主要保护现有的规划建设格局和建筑形式,加大旅游开发力度,在开发中保护。

第七章旅游规划第71条旅游规划

71.1旅游功能分区:全市共分为四个旅游功能区,即:历史文化名城综合游览区;司马迁祠墓旅游区;党家村民居旅游区;黄河龙门自然风景旅游区。

71.2旅游线路规划

71.2.1司马迁祠墓——徐村太史故里——古城

71.2.2大禹庙——普照寺——党家村

71.2.3黄河龙门——壶口

第八章郊区规划

第72条郊区规划

72.1郊区范围:包括两区六镇一乡,即:新城办、金城办、夏阳镇、镇、昝村镇、西庄镇、龙门镇、芝川镇的全部和板桥的一部分。

72.2芝川、夏阳、金城、、西庄、昝村建设蔬菜基地;在畜牧业上,抓好肉牛、瘦肉型猪、笼养鸡的建设;积极开发兔业、水产等养殖业;在黄河滩涂区建设渔业基地。

第九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73条规划原则

73.1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重点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为建设现代化的园林城市打好基础。

73.2重点建设和完善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发展新区,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73.3保护老城,降低密度,优化老城内的用地结构。

73.4合理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合理组织对外交通,减少城市污染。

73.5依据旅游规划,积极进行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及服务设施的建设。

第74条近期建设重点

74.1近期以新区东片(原招商区)的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同时完成老城区用地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外环和台地的绿化工作。

74.2名城保护近期完成城隍庙、文庙、东营庙的保护工作,完成烈士陵园、周围山体、南门广场的绿化建设工作。

74.3下峪口区建成紫峰街南北两片居住区,建设紫峰街南商贸中心、公共绿地,建设紫峰街与禹门大街处的城市广场,改造、治理原有几片工业小区。

74.4完成环城路涧南路口至焦化厂段道路工程。近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汇总表类别编号项目名称规模投资估算(万元)道路及广场1南环路57708302西环路14907153紫云路7303504东峙路16053855盘河路19659406太史大街东段8606207环城东路10395米3864给排水工程1污水处理厂5000m3/d16002现状水厂扩建3000m3/d15003给水管道21000m6304污水管道20000m6005雨水管道18000m720燃气供热1供热工程87302燃气工程6195防洪工程1水河左岸河堤3150m7802涧沟河整治工程2000m300环卫设施垃圾收集及转运系统100合计28259

第十章规划实施措施及政策建议

第75条加强城市规划法的建设。

第76条加强城市规划的行政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