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1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而在课堂教学的美术学科中又蕴含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结合当今课程改革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日常学习活动之中。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优化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感召力,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因此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积极创造。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1.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以人道、平等、民主作为基础,具有爱的品格。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爱护学生,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人感和独立性的需要。在课堂活动中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首先,我根据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要求,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学生是有尊严、有思想、有潜力的人,绝不只是装知识的容器。学生正处于不断发展、成熟之中,他们需要尊重、理解、鼓励。我们不仅要以自己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智慧,还要用自己的情感和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情感和人格。我们表现出的态度、讲话的语气必须和蔼可亲,避免使用“你看我画”、“我画给你看”之类的命令式、灌输式的口吻,而要坚持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例如:“请继续画。”“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请看看我示范。”“我想做一点改动。”“这样修改是不是更好看?”等等。提问学生时,一定不忘了说“请××同学回答。”“请坐下。”等,学生答对了一定记得及时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平时基础差的同学或不爱回答问题的同学,更需略带夸张地给予鼓励。对答错的问题,及时更正的同时,辅以激励的语言,做到尊重学生,如“你的创意非常好。”“你的色彩很漂亮。”“你考虑得很全面。”“你的图形画得非常美。”等等,拉近师生情感上的距离,增加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其次,平时闲暇时间尽量多与学生接触,面对面地交流沟通,倾听诉说,关注想法,一起布置文化宿舍、文明教室,分享喜悦,解决一些学习美术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最后,利用作业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感受思维过程,适时给予一定的点评。如:“这样会更好吗。”“你的色彩有点花了。”“你的构图有点散。”“你在画画方面很有天分。”等等,这种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学习过程,用爱支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心灵充满阳光。

2.积极塑造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的精神力量,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环境的重要因素。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知识,还学做人;学生崇高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响。学生不信赖教师,就不会爱学这门课程,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崇高的道德修养,来源于深厚的知识积累,来源于优良的性格品质。一位遇到困难不低头,笑口常开、积极进取的老师,一定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

(1)课堂上要保持愉悦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教师保持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确有这样的感受:当我面带笑容走进教室时,学生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流露出一种幸福和友善的情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整个课堂其乐融融。当我带着负面情绪走进教室时,学生无精打采,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昏昏欲睡,甚至有的趴到桌子上睡着了,经过这样的体验,我再也不允许自己以负面情绪走进课堂,即使身体不适。现在每次宣布下课时,总有同学说:“怎么这么快!”老师的心境往往就是学生在不同的课堂表现不同的原因。

(2)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

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功能,幽默在保持心理健康上有独特的功效,它可以放松紧张的心理,释放被压抑的情绪,缓解人际关系,摆脱尴尬的困境,减轻焦虑,消除误会。比如: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昏昏欲睡,老师发现后并未板着面孔批评,而是从一则故事说开去。他说:“英国著名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才睡觉,并说:‘我的觉有一半是在汽车上睡的。’我看,有的学生的觉可能有一半会在教室里睡。温斯顿・丘吉尔被人称为‘一只勇猛的狮子’。我看,现在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今后也可能成为‘一只勇猛的狮子’。”这位老师幽默的语言,说得想打瞌睡的那位学生笑了。然后老师上课,大家都全神贯注听讲了。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幽默,可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能引人思考,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积极愉悦的感觉,减弱或抵消一部分紧张和疲劳,营造使师生双方心情舒畅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3)养成终身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

现在社会发展快,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他们的思想波动较大,对他们来说每天都很新奇。他们总是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希望老师能理解他们,和他们产生共鸣。为此,我们应该有开放的心态、广泛的爱好、丰富的知识、创造性的思维。为此,我经常去阅览室阅读《中国美术教育》、《美术报》、《思维与智慧》、《读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演讲与口才》、《意林》等。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科技博览”一些好的电视节目,做读书笔记,通过网络向一些名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等。尽可能多地涉猎各种知识,了解社会、了解新生事物,与学生积极交流,提高个人魅力。

二、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挖掘美术教材蕴含的心理教学内容

教材中有许多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

1.用美术故事激励学生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画家,创作了《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圣安娜》等传世作品。关于达・芬奇小时候练习画蛋的故事,大家可能都耳熟能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要下一番苦功不可,耐得寂寞。现在及以后的学习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告诉学生不要被暂时的艰难吓倒,在艰难枯燥中挖掘积极的一面,再坚持一下,就会找到通向胜利之路。老师要达・芬奇反复练习画蛋,就是要严格地训练他用眼睛细致观察,用手准确描绘,手眼一致的能力,从而达到以后不论画什么都得心应手的境界。中外美术史中类似这样的故事不计其数,每一幅名画和画家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会激励学生百折不挠,培养面对各种挫折良好的心理。再如中国古代书法家智永是王羲之第五子王徽之的后代。他是严守家法的大书法家,习字很刻苦。他住在吴兴永欣寺,几十年不下楼,临了八百多本《千字文》,给江东诸寺,各送一本。用废的笔,堆起来像冢一样。“退笔成冢”的典故就是从这儿来的。张芝刻苦练习书法的精神,历史上已传为佳话。“临池学书,池水尽墨”,后人称书法为“临池”,即来源于此。这些美术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感染学生遇到问题勇敢面对,勇于拼搏,坚持自己的目标,实现理想,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前进。

2.借美术人文知识熏陶学生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美术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英国心理学家斯宾塞曾说:“没有油画、雕塑、音乐、诗歌,以及各种自然美所引起的情感,人生乐趣便失去了一半,这就会给各种疾病的入侵洞开了门户。”远古的美术作品,如古希腊神像、印第安人的图腾和埃及法老的陵墓,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和宗教色彩,而被人们当做防病去邪、吉祥平安的护身符。尼罗河畔胡夫金字塔宏伟的形体和三角形的稳定造型,曾给千百万埃及的奴隶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慑。因此我努力挖掘美术教材人文的蕴意,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产生学习美术愉悦的心理刺激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理解美术文化,形素养;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拓宽发展空间,帮助规划人生。正是人文精神使得形式化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变得具有生命力,并与社会发生最大限度的关联,赋予美术本体最大的价值。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善于引导。在发现与领略中展现美,在体验与感悟中欣赏美,在追求与创造中实践美,使学生获得美感,进而对美术产生强烈而丰富的情感,浓厚而持久的兴趣。

3.引导学生历经挫折获得成功体验

美术教学从本质上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进取精神出发,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独特的体验,获得成功的体验。如:在绘画创作中,寻找最佳的构图及最合适的绘画形式,在否定自己的同时不断创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创新,发挥想象自己构图,看看有多少种画法。再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作用创作一幅作品……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且可以培养合作与创新意识。他们经历了挫折的过程体验,增强了心理承受力。我们认为,在美术教学中只要教育者努力帮助学生成功,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成功,如开设美术兴趣小组,定期开设美术讲座,定期举办艺术节、文化教室和宿舍评比活动,参与各级的绘画、设计比赛、文明风采大赛等活动,就会使他们逐步达到成功的教育目的,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学生学习的特点决定了美术学科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广大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新型人才中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美术学科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给学生营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环境;帮助学生愉快地适应学习环境;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取得学习成功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9.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

[3]焦向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明出版社出版,2008,9.

[4]中国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主办,2008,10.

[5]B.A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2

论文摘要:社会经济的转型,致使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们对于美术教育的认识,直接导致美术教育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影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因此,社会各界都应正确认识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影响,认真领会美术教育的目标,切实将美术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而对于服务于一线的美术教师来说,可从以下几点,循序渐进让学生了解美术、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获得整体素质的提高:动之以“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入认识美的规律、美的原理;情理并进,相辅相成,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美术技法的同时,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美作品。

《中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初中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大纲还强调:通过美术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等能力。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美术教育自然而然就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现实中,出于各种原因,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仍旧达不到预期目的。这主要是源于对于美术教育的目标认识不清,直接导致美术教育的政策无法落到实处。在现代社会中,成人对于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波及到孩子,使得本是最具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美术教育被扭曲。有些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各种非理性期待,蜂拥而至。以盈利为目的的比赛,以及仅以技能技法为基础的培训等,致使学生绘画中迎合和模仿的现象比比皆是。曾几何时,美术失去了它的情感色彩。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经济的转型,致使功利主义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影响着美术教育发展。

因此,社会各界都应正确认识社会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影响,认真领会美术教育的目标,切实将美术教育的政策落到实处。而对于服务于一线的美术教师来说,笔者认为他们可从以下几点循序渐进让学生了解美术、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动之以“情”,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美术教育是美育的一部分。美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即情感性。情感具有感染力,它可以扩散、泛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倾注师爱,叩开学生感情的大门。美术教师应该利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通过各种美的形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升华。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美的情感教育。如果一个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积极和愉快的体验,他就会希望重复这种体验,期盼下一次的美术活动。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与情。”足见情感对教育的重要性。例如,在设计初中美术第十三册《面具的设计制作》一课时,教师可以搜集大量古今中外关于面具的图片资料给学生欣赏,这些面具来自不同的时代、地域和民族,它们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相信肯定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紧接着,如果老师再向同学们展示下具体实物,这样学生就会对面具有一个具体的感受,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兴趣。但是这个时候,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具体面具的制作示范,那么学生参与设计的兴趣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激发。此时教师再加以启示,引导和鼓励学生触类旁通,大胆选用各种材料,适当增加制作工序,教他们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面具,学生就不会再胆怯、乏味,更多的是浓浓的兴趣,课堂的气氛也会好起来,做出的面具作品必将是出乎意料的精彩。紧接着的第二节课,教师可以把课题取名为《面具嘉年华》,请学生展示其制作的面具。学生的热情会更加高涨,他们戴着自己制作的面具,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表演小品、舞蹈、歌唱,用特殊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美术作品。这样的一堂课结束后学生会从这一节课上获得很多,他们会喜欢上这样的美术课。通过寓教于乐的教学,使学生既悦目悦耳又悦心悦意,在求美、创美过程中更能体验更高层次的悦志悦神,实在是一举多得。在美术教育中,要注重从情感、审美、创造中启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强调以情感人,让学生的情感在艺术知识、兴趣、创造互动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全面的满足,从而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

二、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入认识美的规律、美的原理

美术十分注重技巧,它的技法有着较大含量的科学性。例如,透视学原理、解剖学原理、色彩学原理都是美术技法形成的重要前提。教师通过美术理论教育,可以让学生在美学基础、美术基本理论、美术史常识与文化以及对美术作品的欣赏与鉴评等方面获得系统教育。如此一来,学生才能深入学习生活中美的规律以及美的原理,并以之为创作基础,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例如,“教师在手工课上除了要教会学生动手做东西,更要让学生做的东西具有审美性。素描教学是最重技术性的,但在传授素描方法时,我们始终都要想到,变化与统一所构成的美的因素。我们要考虑画面构成的美,画面黑白灰的协调与变化所形成的美,画面点线面所构成的美等等。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审美能力及时得到提高。”[1]

但是在美术教育中也不能只注重临摹,单纯注重技巧技法的训练,应注重情理并进,相辅相成,否则学生会被套上许多框框,创造力受到极大抑制。

三、情理并进,相辅相成,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美术技法的同时,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美作品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既要符合美的规律,又要以情感动人。在作品中,情与理是交相辉映、相辅相成的。而且,美术是独特的人文社会学科,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人的本性很本能地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像宗教一样,美术是可以叩开一个人心灵的媒介物,美术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一个人的信仰、情感、个性。将情感剥离,单纯依靠技法来进行美术创作,创作出的也只能是教条的呆滞产物。因为作品中所表现出的美术思维是断断续续的,如同死水一般,毫无生气和内涵。须知,创作是以真情为前提,虚假而没有生活真实为基础的美术作品是缺少魅力的。确实,孩子们所画的符号就是他们传达个体情感的最好语言。心中没有情,笔下怎么会有情?笔下没有情,画出的画就会沦为一张空洞的,引不起人丰富的内心共鸣的“彩纸”。 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用真情实感体味我们生活的世界,去(下转第177页)(上接第176页)品评优秀作品中的情感传承,去创造感人之深的美术作品。有时创造一幅充满情绪的画或一尊雕塑,比用词语描写这种情绪更令人满意。因此,要想做出一件好的作品,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与技法,还要有真实情感。

同样的,学生仅依靠感觉与经验进行美术创作,而缺乏理性思考,那么,创作出的只能是杂乱无章且没有说服力的作品。因此,美术教师应着重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做到情理并进,相辅相成,在掌握娴熟技法的同时,创作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美作品。“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或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2]

社会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孩子在今天获得高水平的综合素质教养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心愿。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都有着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术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的美术教育都是以掌握技术、知识作为衡量标准。原有的那种灌输式、技能式的教育已经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学生的需要。随之而来的整合教育、愉快教育等等给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果我们将正确认识后的美术引入校园,走进课堂,那么它所体现出的教育价值定会给我们一个崭新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顾平. 美术教育学导论——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程. 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2] 尹少淳. 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3

1贴近学生日常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这就需要培养每个同学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来感受美的事物,体会美,欣赏美,表现美。大自然是一切美的创造者,而我们又是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中的生物,那么大自然中的田地,山野,花园就都是给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另一个拓展课堂。美术是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学科,因此,中学美术的教育一定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运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感受其中的美术意境以及美的真正含义,从而学会在生活中感受美并创造美。利用户外的天然课堂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注重其发散思维的培养,长期下来,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关注每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他们用心去感受事物的能力,并营造良好的情境去组织教学。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进而完成对学生美育的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全面的发展。

2从教学实际出发,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的这个核心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紧贴教学主题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将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出与教学完美的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和审美的意识,锻炼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包含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些目标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应尽量的体现出来。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应尽量符合中学美术的教学特点,教学导入、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要与轻松愉悦的氛围融洽的融合并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这种积极地课堂氛围中能够快速的进入教师教学内容的指导与讲述并开始积极地关注教学内容,那么在这种自身积极主动的投入中就能够迅速并准确地掌握正确的教学内容,从而产生积极地情感的体验,最终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激发。教师是教育活动中的一个角色。教师角色不只是向学生传授某方面的课本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实际以及教育目标、要求,在特定的环境中采用特定的教学方法,通过特定的途径来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师职业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同样中学美术教师也是如此。中学美术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不单单是学生的老师,更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排忧解难的朋友。教师要具有足够的耐心指导学生和对学生足够的宽容。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误区。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这也要求教师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创造。在实际地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强烈与否很大程度上在于课堂气氛的好坏。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幽默性的语言和动作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语言应注意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只有做到全方位的设计才能在中学美术的教学工作中真正的促进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曹瑞峰 单位:保定市涞源县第一中学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4

1.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知觉能力,促进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从开发智力的意义方面考虑,美术教育发展了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每个人的视觉是不一样的,同一个物体给不同学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同样的物体,不同的人去感受,去画,会出现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在表现手法上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美术流派。美术教育中学生的视知觉能力是其它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也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审美的收益,而且,直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美术教育可以提高视知觉能力。在提高视知觉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通过美术教育来发展学生视知觉能力的观察力,记忆力等。本身也就促进了其智力的发展。

2.对学生想象力、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创造力

想象力是指在人脑中对以往形成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能力,爱因斯坦就曾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想象力赋予事物以千姿百态,例如,看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会使人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敦厚俭朴的传统美德。听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会使人想起中国人民不畏、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对周围进行观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经过想象和构图,从而创作出新的作品来。美术教育通过诱导和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在学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观赏美景、鉴赏字画,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从而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力有所提高。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是智力的成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创造不出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最终目的。从世界科技史来看,那些惠及全球的科学成果,正是创造者艺术素质与科学素质相统一、审美追求与科学追求的相结合,达芬奇的美术与科学的结合,令人信服地印证了美术教育对人的创造力的诱导和激励、启发作用。因此在美术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和创造力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3.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

在美术学习中,创作一幅美术的画面,决不是以画的像为最高标准,而是要求学生在掌握比例、透视、结构的前提下,去高度的概括对象的形象特征,体现出画面的精神特征,使它形成一种具有体积感、具有蓬松质感的头发。因此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理解、概括、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二、智力的开发途径

我们要想使美术教育开发学生智力的目的真正实施,必须改变对美术教育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认识而在开发学生的智力上下功夫。使美术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重视基础教育与知识应用,提高理解和创造能力

美术教学中学习透视、解剖、构图、色彩、鉴赏、美术史及各种美术技法理论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操作性活动的基本技能,增强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目的在于使其应用于欣赏、写生、创作和设计等艺术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

2.重视风格的多样化,促使形象思维转化

美术的形式是多样的,各种形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形式的不同是一种正常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创作风格各异的作品。因此重视风格不同,采取多样形式是提高学生智力因素的重要条件。

3.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5

【关键词】 输入理论;多媒体教学;英语;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偏重于教学者的“教”,“口――粉笔――教科书”就组成了一个封闭的教学过程。面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固化,使得很多学生往往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阅读英语文章或者是记单词上,这样既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不利于他们以后的英语学习,认为学英语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学习过程。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平衡语言学习的输入与输出。关于输入理论,各语言学家有着各自的理论:Robert Ellis对输入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他指出只有当学习者获得二语输入时才是二语习得,该输入的形式可能是在自然的环境中浸泡,或者是正式的教学输入;Chomsky强调语言的习得机制,轻视语言环境的作用,认为输入只是充当激活该机制的引发物;Krashen认为“二语习得依赖可理解的输入,然后学习者的内部加工机制才能工作”;Long则强调“互动性的输入比非互动性的输入更为重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发展,单靠教学者单枪匹马的“输入”工作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学生日益开阔的视野和诉求,因此,将多媒体融入大学英语教学显然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为弥补传统外语教学的不足应运而生的。

一、输入理论与英语学习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的“语言输入说”(Input Hypothesis)对于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影响最为广泛。Krashen认为促成语言习得的发生应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为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足够量的可理解输入;二是学习者本身应具有内在的可加工语言输入的机制。根据这一观点,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是语言习得的首要条件,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可能促成语言习得的发生[1]。

Krashen的理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认为语言输入包括“刺激”和“反应”两个要素;输入材料提供了“刺激”,学习者产生“反应”。因此,获得有效“刺激”是语言习得的关键;其次,认为学习者是“巨大的引发剂”(grand initiator),输入信息起到“扳机”的作用,用来触发学习者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引发剂”是习得关键;最后,认为语言习得是通过学习者思维能力和周围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三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输入与语言习得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语言输入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第一个方面被认为是其它两方面内容的基础。

在外语学习环境中,语言输入同样是第一位的,也是促进语言学得发生的基础。英语学习的输入环节在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理论上来看,输入的途径主要有视觉输入和听觉输入。采用视觉输入时,主要是通过“阅读或观看”;采用听觉输入时则主要是“听”。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输入方式主要是“听”、“阅读”和“看”(指的是看短片、视频资料)。英语学习的四个方面“听”、“说”、“读”、“写”相辅相成,融会贯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渠道,就能够接受知识约65%[2]。因此,为了不至于感到乏味,同时减少疲劳,英语学习者可采用多种输入方式并用,交换使用输入途径,从而产生新鲜感,长时间维持学习兴趣,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二、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与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概念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3]。

狭义上,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4](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

多媒体教学模式独特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多媒体技术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传统的英语教学被称为“哑巴”英语,不仅仅是指学生没办法开口说英语,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指整个教学环境的无声而导致的枯燥乏味。在引入了多媒体教学后,英语学习的课堂生动起来,因为多媒体(声音、文字、视频、音乐等的结合)设置了一种语言情境,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而感官的调动就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记忆能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真实的英语情景交流[5]。多媒体教学正是将枯燥的学习材料具体化、形象化、真实化,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了英语“教”与“学”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和自主性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其内在潜能。

2、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个别化成为可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技术连接互联网,一个知识点,如果学生错过或者没有弄清楚,他可以借助网络。传统教学局限于教师自身,那就有很大的人为主观因素了。现在,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有利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增强。

因此,这种全新的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课堂,扩充了书本知识,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开放、轻松、自由并极具个性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们可以选择自学模式,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也可以相互协作、广泛讨论,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6]。

多媒体教学从一定意义上弥补了传统英语教学的缺憾,因为它用声音、图像等手段将传统英语教学重新包装,丰富了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的“输入”环节。

三、多媒体教学与英语学习输入的关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操纵者,也是学习进度的控制者,语言学习者没有选择学习进度的自由。而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声音、图像、文字、人物、动画一体化界面加大感官刺激,使得教学变得形象化,立体化和生动化,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记忆,提高学习效率[7]。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相应提高,而多媒体教学具有“快节奏、高密度、大容量”的特点,在多媒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者把情景、课文图片、课文朗读、板书要点、课后习题和参考答案等设计成声像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感性材料,切实增加了语言的输出量。

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语言基础以及语言习得速度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语言输入和相应的学习进度,这使得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同时,教学者应该认真分析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在深入研究教材的情况下,注重课本内容与文化背景相结合,不能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分依赖而导致课文主要内容的缺失,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

四、结语

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不仅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更有赖于语言材料的趣味性、生动性。运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学生的“听”和“看”。以图、文、像并茂的输入增强了输入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始终保持有高昂的情绪和饱满的精神,在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目前,“视”、“听”手段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在“输入”主导性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内化研究,以丰富这一有效、先进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London:Longmen,1985.

[2] 张茜.浅谈多媒体辅助下大学英语教学[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3] 王俊波.浅谈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J]. 安徽文学,2009(8).

[4] 韩睿,尹衍林,浅谈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鸡西大学学报,2009(8).

[5] 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的实验报告[J]. 外语界,2004(4). 32-39.

[6] 陈蕾.试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

[7] 晏晓蓉,陈佳.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

美术教育教学理论范文6

【关键词】职教 多媒体 病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7-325-02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给予扶持职业学校的优惠政策,大批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读,我校招生人数由2005年的800多人上升到至今近3000人。虽然进校人数量不断上升,但学生素质普遍偏低。做过调查,一个班级60名学生,很少学生是自愿报名来学医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长强制送进学校。进校第一学期学解剖组胚学、生理学等课程,等到第二学期学病理学时,相当一部分同学原来学过的知识此时已忘得差不多了。《病理学》是医学基础课与临床课间的桥梁学科,主要根据患病时病变器官、组织在肉眼及镜下的形态变化来描述疾病。因此,上课时需要大量的图片资料,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病理学课堂与实验的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与教学的实践,淡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 制作优质的课件,是教学的关键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课件制作应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对象与目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文字描述要简洁、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合理设置同一页面内文字的字数、字体,文字颜色与背景颜色要对比鲜明;病变图片要典型,有代表性;重点突出,难点明确。图片、声像、动画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避免滥用造成课件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课件质量影响教学效果,部分病理学教师缺乏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课件质量较差,直接把课本的文字和图片进行翻版,缺乏改革与创新。部分教师制作好了课件以后,“一劳永逸”,不分专业年级,不论学生特点,一概照用不误,缺乏更新,缺乏因材施教。极少数教师甚至借用他人制作的课件授课,对课件内容不熟悉,授课过程照本宣科。以上种种情况,都会极大地影响教学效果。

课件必须充分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脚本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亲自创作。设计课件时应该自然的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不仅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又让学生容易接受。

2 深化课堂与实验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质量

2.1 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及主体效应 教育学理论认为,在革新课堂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1],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及主体效应始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 老师一面要操作电脑,一面要组织教学,老师关注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的削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相对会少一些,所以上课时老师要提醒自己注意教学中情意目标。如:授课时避免总站在多媒体展台前,不操作机器时要走到学生中去,讲课时眼睛注视学生,用心和学生进行交流,授课的语音不仅要准确,更要抑扬顿挫、做到优美动听,富于感染力。面带微笑地授课不仅能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感受,也能松弛自己的心情。讲授时应多采用启发性语言,向学生提出设问,使学生带着疑问学习,必要时可下讲台去检查辅导,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2.2 突出教学重点,促进教学内容的消化与吸收 病理学是从形态改变上认识疾病,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要以图像带动文字,图片要典型,文字要简洁,重点要突出,具体内容要注重口头讲解,分析透彻每个病变,切忌“图片堆积,走马观灯”,更忌“繁杂冰冷的文字”。例如:讲解组织坏死的镜下观时,利用图片播放顺序的功能,边讲解边用箭头表明细胞核的变化,形象的图片直观明了,简洁的文字变得更生动,易于理解记忆。

2.3 “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学生主动性的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problem-Besd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穿插启发性问题,运用引趣、设疑、比较、联想等方法剌激与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老师不能“满堂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学生才会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3]。例如在讲解肝硬化时, 先对学过的知识提出问题,正常肝的形态结构?(展示正常肝肉眼,镜下图片)引导学生积极回顾,然后再讲肝硬化的形态改变(展示病变图片), 正常与病变对比鲜明,记忆深刻。在讲解临床与病理联系时,先引入临床病例,从症状和体征入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假如你是医生,大叶性肺炎患者为何出现咳嗽、咳铁锈色痰、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学生通过症状和体征,反向思维大叶性肺炎患者相应器官的形态及功能的改变。在使学生所学的病理知识得到升华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思维。

2.4 “病例图案引导”,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品质,这种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可以利用的。如果按教科书的顺序照本宣科地机械播放课件内容,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更不愿开动脑思考。在讲解某些章节疾病时,以临床病例的图案作引导。例如讲授DIC章节时,先放DIC的病人图片,针对病人的瘀斑(广泛出血)、血压下降、休克等临床表现,展开DIC的病因学、发病学、及临床病理联系的讲解,并组织临床病理讨论会。又如“一个骨折病人猝死之迷”。患者左踝骨粉碎性骨折,在行手术复位及钢针固定,住院第三天出现左下肢显著肿胀,第五天突然口吐白沫,全身抽搐,随后心跳呼吸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鉴定(图片展示病变)。教师用生动的语言、灵活的手势、丰富的表情、通过层层设疑,不断的启发诱导,一点一点地把思维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5 多媒体实验教学,重在检测 病理实验课的大部分内容是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为强化形态学认识疾病加深印象,对病变典型的重要病理切片常要求学生镜下绘图。为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制作出与实验室标本(大体及镜下切片)相适应、风格统一的实验课件,并编写与之配套的实验报告册。然而,课前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分析图片或幻灯图像作引导,启发学生独立观察标本显得十分必要。课后整理资料,总结分析实验报告,评定镜下绘图成绩。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励他们的进取心,应拉开档次有利更好地反映其真实水平,用五级记分法(优、良好、较好、及格和不合要求五个级别)较好。对镜下绘图的病理实验报告作好准确评定,且将成绩比例记入学科总分中,能起到⑴促使学生进一步重视实验教学,认真观察标本切片。⑵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分与能”的关系,使他们在学习动向上进行自我调节平衡,主动向“能”方向(用眼能看,提笔能写,张口能说,动手能作)锻炼,使观察、辨别、描述和操作诸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使整个学习质量,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

3 及时测评,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起到规范教学的作用。每次课后,应及时测评。测评有问答、判断、选择等形式,记分纳入学生成绩,并穿插在多媒体教学整个过程中,一是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起到吸引学生课堂上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素质教育来看,单一试卷考试将改革为形式多样的考核。如通过试卷考试、与学生交流、实验报告、观察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相互评价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将学员教学活动全过程纳入考核,逐渐地由过去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4 深入调查,反馈信息

对2009级护理、影技专业科任班级的学生针对课件、课堂与实验教学等方面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份,当场收回问卷980份,其中有970人给予满意或十分满意的答卷(占95%);对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作出了较高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优点:

1.课件制作,设计好,有特色

2.形式多样,多方面刺激,启发思维,效率高,接受快

3.简洁明了,条理清楚,利干记忆

4.图片逼真,直观易懂,使书本知识不再抽象难记

5.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减轻负担

6.举例生动,调动思维,学以致用

7.实验教学,结合标本,印象深刻

建议

1.多媒体上课人数不超过120人较好

2.设计多媒体教室室内光线要暗,没有教室回声

注:均按学生在调查问卷上所写原语摘录整理

多媒体教学给较为刻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带来了活力,研究表明,多媒体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并且大多数学生客观反映多媒体教学能激发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要克服多媒体教学的不足,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

参考文献

[1] 秦小云,曾思恩,陆明深.多媒体技术在医学形态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 16(3):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