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专项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景区专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景区专项规划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以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为抓手,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构建“视野前瞻、定位准确、系统完善、管理科学、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规划指导建设原则。围绕当前建设重点,编制一批科学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规划,指导城乡建设有序开展。

2、坚持适应形势发展原则。根据新的发展形势,对已有规划抓紧修订、补充和完善,对未编规划抓紧启动编制。

3、坚持即期长远结合原则。编制一批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和前瞻性的规划,增强规划的引导性。

4、坚持规划联动衔接原则。城镇规划编制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城市、县、镇总体规划

按照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完善城市、县和建制镇总体规划,为城镇建设提供更合理的框架结构、更充裕的发展空间和更科学的规划指引。**年完成市和四县总体规划(含近期建设规划)、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以及2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修订,**年底前全面完成建制镇总体规划修订工作。

近期工作重点:

1、修编《**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用地功能布局,统筹**排市域交通、供电、防洪等重大基础设施,对旅游、生态、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等提出规划指引原则。同步完成未来5年的“近期建设规划”及近期建设区的控规编制工作。

2、修编“四县总体规划(**-**)”。依据《**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四县总体规划修编。歙县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为总体定位,突出“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并举;休宁县以“与中心城区同城化”为原则,做好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同步完成“近期建设规划”,开展近期建设区域的控规编制;黟县围绕西递、宏村等重要节点,依托文化遗产密集区的资源优势,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祁门县以“新城”开发建设为主要载体,重点开发建设新城区,同步改造提升老城区。

3、修订建制镇总体规划。根据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全面修订全市建制镇总体规划,以20个特色镇为重点(名单附后),突出发展特色和优势,做好镇区规模拓展和镇域村庄协调建设,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指引。

4、编制南部城镇群发展战略规划。立足区域经济一体化,明确重点发展区域,统筹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形成以**中心城区(含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为核心,休宁海阳组团、歙县徽城组团为两翼“一加二”的空间结构框架,统筹南部城镇群协调发展,为**市城市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二)城乡重点发展建设区域规划

围绕“十大工程”建设,服务即期建设需要,在**年底前完成一批重要区域、重点项目的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为开发建设提供翔实的规划依据。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可延至**年底前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由各区县政府自行划定范围,分区域、分阶段组织编制。

近期工作重点:

1、编制《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在《**风景区总体规划》指导下,以服务**景区为目标,按照“四门洞开,山上山下互动”的总体要求,处理好景区与周边汤口镇、谭家桥镇、耿城镇、焦村镇、三口镇和洋湖林场区域之间的关系,尽快编制完成“**景区外部交通专项规划”和“环**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带动并加快“五镇一场”建设,提升**景区及周边城镇接待能力和容量,形成以**风景区为中心的“大**、大联动、大旅游”格局。

2、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按照规划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27平方公里的规模,通过编制高铁**站站前区综合规划,实现站前区枢纽交通与市域和市区交通的“无缝”衔接。按照商贸旅游、商务办公、文体娱乐和高品质居住区的功能定位,编制站前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站前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依据。

3、编制《新**江综合开发工程规划》。制定西起桃花岛,东至花山景区的新**江综合开发规划。以老街区域为核心,改造提升老城区沿江风貌,完善滨江旅游服务功能,编制三江口、桃花岛和江心洲三个主要节点周边的详细规划建设方案。以花山谜窟为核心,拓展城市空间,丰富新型旅游业态,新增城镇建设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旅游休闲度假区。

4、完善《太平湖风景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国际一流滨湖旅游度假区的要求,以加快环湖区建设为主题,以环湖公路为主线,拓展环湖区建设用地规模,完善太平湖总体规划内容,为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提供空间,为太平湖的大发展、大跨越提供规划依据,年接待能力从80万人次提升到200万人次以上。

5、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围绕正街整治、小巷开发、滨江改造和配套,修订完善《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整治规划》,完成老街区域交通协调规划研究工作和小街小巷保护与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导则。深化《歙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在府衙修复、斗山街改造、渔梁坝开发和练江改造等方面做到详细规划的深度。以“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为抓手,以西递、宏村、唐模、棠樾、呈坎、黄村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村落为重点,修订和完善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村)和其它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按照一个新村(解决村民的居住问题,疏解古村落的保护压力)、一批项目(提升旅游接待水平,丰富旅游服务业态)、一套设施(道路交通、消防供水、污水排放)的要求,完善和拓展开发利用篇章。

6、编制和完善重点建设区域详细规划。根据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尽快完成详细规划的编制、调整完善工作。近期重点完善和编制雨润商务度假区、茶博园、新徽天地旅游度假区、黎阳老街改造、徽文化艺术长廊、东**旅游小镇、太平湖SPG项目、金盆湾旅游度假区、**北驿度假区、奇墅湖旅游度假村、新**医药博物园、纳尼亚小镇等一批用地面积在1000亩左右的重大旅游休闲、文化产业项目详细规划。同时按照整合教育资源的要求,抓紧编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规划。

7、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区别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在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旅游道路沿线和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生态、徽韵”原则;景区景点周边按照“建设新村、配套功能”原则;城郊按照“集约用地、风貌整治”原则,结合“村庄清洁工程”,编制村庄建设规划。

(三)城乡发展重要支撑专项规划

保障发展需要,在**年底前,加快完成一批重要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提升城市承载力和综合竞争力。

近期工作重点:

1、编制**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交通”的要求,结合高铁建设,尽快完成高铁站站前区综合交通规划,确保高速铁路与城市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抓紧做好**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规划、全市公路网和旅游公路网发展规划,尽快形成以高铁**站为核心、高速公路为骨架、等级道路为脉络、县乡公路为延伸的市域道路交通体系。

2、编制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按照服务“大旅游”的要求,编制自驾车旅游服务专项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全市自驾游服务中心”,在各区县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区”,在景区景点周边规划建设“自驾游服务接待点”,通过三级体系建设,构建自驾游配套服务网络。修编**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抓好乡村旅游全市统筹,完成乡村旅游的规划布点和用地布局,促进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3、修订和完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按照服务“园区建设”的要求,抓紧完成全市各经济园区总体规划修订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园区发展建设提供依据。按照园区集中、产业积聚的发展思路,着力扩大园区规模,**经济开发区原则上按照20平方公里规模进行建设;区县园区通过整合资源,盘活土地,结合发展条件,适当拓展规模。在现有园区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要求,在全市统筹**排2-3个新的园区。

(四)城乡环境风貌整治规划

针对需要重点整治环境风貌的节点、路段和区域,按照“突出特色,提升品位”的要求,在**年底前,编制完成环境风貌整治和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塑造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新面貌。

近期工作重点:1、编制城市重要节点改造规划。中心城区按照“拓展和内涵提升”的要求,完成高速公路率水桥区域、草市—篁墩区域、汤屯高速公路出口区域环境风貌整治改造详细规划,同时启动仙人洞路整体改造详细规划,完成建成区的“城中村”改造、拆迁**置区和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各区县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选择若干“重要路段、重要节点、重要出入口”区域,完成一批改造提升和环境整治项目规划,通过环境整治和整体改造,迅速改善城市面貌。

2、编制特色风貌规划。以“整体要有规划,群体要有美感,单体要有特色”和“瘦、透、秀”的总体要求,制定城乡特色风貌控制导则和新农村民居建设标准图集,分类指导各地建设。编制完成城市(区县城)亮化规划,提升亮化的品位和档次。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委、市政府成立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专门机构,抓紧做好规划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工作,制定具体的规划编制方案和工作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

2、加大投入,做好资金保障供给。城市、县、镇总体规划等要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主导作用,各级政府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加大财政投入。同时各项目业主要将规划编制经费纳入项目开发建设的总投资,保障资金供给,确保各项规划编制任务的完成。

3、开放市场,提高规划编制水平。充分引入竞争机制,拓展视野,开门规划,加强与国际接轨,开放搞活规划编制设计市场。广泛借助“外脑”、引进“外智”,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的编制水平。加强前期论证和调研,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真正做到高质量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实施。

4、狠抓落实,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各区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要上下联动、各司其责,共同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建立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其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目标管理和督查督办,对工作进展快、任务完成好的给予表彰奖励,对行动缓慢、任务完成差的,给予通报批评。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2

关键词:旅游规划;环境影响;探讨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相关概念

1.1、旅游规划

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旅游规划提出较为统一的概念,“旅游规划”、“旅游专项规划”、“旅游总体规划”、“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等概念笼笼统统,叫法不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将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划分为综合性规划和专项性规划两类,专项性规划又可分为指导性和非指导性两种,其中指导性专项规划是以发展战略为主要内容的规划。根据《条例》中的分类,旅游规划属于非指导性专项规划。按照旅游规划的对象、任务、范围等方面来区分,旅游规划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见图1。

图1 旅游规划类型

目前研究中所提到的旅游规划即指城市旅游发展规划,它是确定旅游业在城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发展目标,对实现该目标做出整体性部署的一个规范性框架。旅游规划通过分析旅游业发展历史,旅游资源拥有状况和发展条件,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规划布局和特色旅游产品,统筹安排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项体系,引导城市旅游事业在规划期限内稳健、持续地发展,利于处理好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等全局性关系。

1.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PEIA)属于战略环境评价(SEA)内容的一部分,是指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拟议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

2、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性

(1)旅游规划环评的对象性

旅游规划环评的对象是规划所针对的城市旅游系统。城市旅游系统由需求系统、中介系统和供给系统组成。由于城市的特殊功能性,城市旅游需求系统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本市所辖范围内的居民,二是外来游客,也括国内游客和入境游客。城市旅游中介系统主要为负责旅游市场营销,提升城市形象的旅游企事业单位。城市旅游供给系统主要包括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支持保障系统。在旅游规划环评中,主要通过对需求系统和供给系统的分析评价,以确定该规划是否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旅游规划环评的综合性

旅游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和环境这一复合系统,在规划环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规划实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可能将评价范围局限于狭义上的生态环境,而应当拓展到整个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因而评价内容应具有综合性。

(3)旅游规划环评的复杂性

旅游规划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涉及到城建、规划、交通运输、文物保护、文化、农林、环保、水利、工商等众多部门,与其他类型的规划相比,涉及因素复杂,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大。因此,在进行旅游规划环评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规划本身同城市规划、交通运输规划、环保规划、水利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各方面规划的协调性。在环评的公众参与部分,应尽可能地邀请各相关部门的参与,协调各方意见。

(4)旅游规划环评的不确定性

旅游规划作为指导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并不包括项目具体实施的内容,规划是一种框架性、方向性的指导,内容广泛却无具体针对性,且规划本身也可能随着时间的行进,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变化而变动,因此,旅游规划环评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无法像项目环评一样有着具体的目标,确定的分析资料,旅游规划环评只能在一个大而不确定的框架下进行各项工作,这也给规划环评本身带来了困难。

(5)旅游规划环评的时限性

城市旅游发展规划一般分为近期规划(3—5年)、中期规划(5—10年)、长期规划(10—20年),不同的规划年限,对环境影响的程度不同,评价的时间范围也就不同,时间越长,规划实施产生的累积环境影响就越显著,因此,旅游规划环评中如何对累积环境影响进行评价,需要重点关注。

3、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某市植物资源种类繁多,共有1350种,分属149科,其中木本植物350多种(包括21个变种),草本植物1000余种。其中栽培植物756种,野生植物377种,主要以人工和次生植被为主,东、西部现状建设幵发强度小,植物相对丰富,区域内没有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例如济南市动物主要是北方常见物种,东、西部现状建设开发强度小,动植物相对丰富。陆地脊椎动物174种,其中鸟类14个目,39科,146种;两栖爬行类3个目,4科,10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0种,植物12种。

3.2、主要旅游区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多数3A级及以上景区生态环境较好,环保措施较为完备,并配备有专业人员保持景区整洁卫生,但仍有部分旅游景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主要为:(1)位于市区的景点环境质量受城市自身的影响较大,位于郊区的景区缺少专业的环境保护和废水、固体废物收集处理抬施;(2)景区在管理中资源节约利用意识不高,存在新鲜水资源消耗量大的问题;(3)部分旅游建设项目缺少环境影响评价手续;(4)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产生环境污染;(5)游客环境意识淡薄,景区缺乏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引导和管理,导致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

3.3、规划实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市扬尘、燃煤和机动车尾气造成的环境空气污染及水体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生态环境污染等形势依旧严峻;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生态用地被大量挤占;水资源短缺;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需要完善。

4、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为保护全市的生态环境,并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要求严格旅游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推行区域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合理控制游客接待量,积极开展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幵发与保护过程以及科学的环境管理,通过以上措施预防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在旅游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监督执行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而的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减少旅游垃圾总产生量,同时提升旅游业管理水平,加大对游客的环保宣传力度,减少不文明游览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济南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作为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应对生态环境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中心城区应严格控制工程建设规模及强度,景区内人造景观与服务设施的性质、布局、规模、体量等应与自然景观相协调,不得建设降低景观相容性或破坏景观的项目,景区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落尖各项环保抬施,加强对旅游区、旅游项目幵发建设施工期间的环境监管,防止因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湿地旅游幵发项目中应注重改善湿地的生态功能,对生态用水缺乏的况地生态环境,采取适当工程措施,进行生态恢复。

(2)东、西部地区应制定合理的游客容置,严格控制和合理分散各流量,减轻对景区土壤的持续大规模探踏;在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合理设置步道、娱乐、休闲设施等,引导游客在适宜路线范围内活动;严格控制项目的开发建设内容并及时做好生态修复。

(3)南部山区要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的有关规定,禁止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幵展旅游活动;在景区建设过程中禁止各类破坏生态的行为;通过制订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强防火监测和警报工作;借鉴其它同类生态旅游管理经验,通过管理人员和导游人员引导旅游者自觉地保护旅游地的生态环境,规范游客的旅游活动。

(4)北部地区应通过科学管理,加强对旅游区施工期及运营期内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污染的控制;对在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已遭到破坏的区域,应人工种植速生林木,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强地绿化,增大植被覆盖度;严禁建设与风景区性质无关的项目和设施,新建项目及设施应严格进行建筑规模、强度及内容的控制,并不得成片建设,尤其是不得改变游务设施区的用地性质,开发商业住宅,防止影响景观价值,避免出现城市化现象。

参考文献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3

关键词: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10013803

1 引言

风景名胜区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之一是保护培育国土、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因而在绝大多数风景区规划中,特别是在总体规划阶段,均把保护培育的内容作为一项重要的专项规划来做。风景区保护培育规划是对需要保育的对象与因素实施系统控制和具体安排。使被保护的对象与因素能长期存在下去,或能在被利用中得到保护,或在保护条件下能被合理利用,或在保护培育中能使其价值得到增强。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一般采用分类保护与分级保护并用的方式。分级保护是依据保护对象的种类及其属性特征,并按土地利用方式来划分出相应类别的保护区。在同一个类型的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便于识别和管理,便于和其他规划分区相衔接。而分类保护是以保护对象的价值和级别特征为主要依据,结合土地利用方式而划分出相应级别的保护区。在同一级别保护区内,其保护原则和措施应基本一致。

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北部,北与河南省新县相邻,南接本县七里坪镇,东西二侧分别与麻城,大悟相邻。风景名胜区对外联系以七里坪镇为重要节点,距红安县城33km,属大别山系,连绵数十里,主峰海拔817m,整个风景区的面积约122km2。由桐子冲、香山湖、香炉山、陆儿庵、九焰山、天台山主峰等组成。风景区范围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热、水资源丰富。

2 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2.1 保护区划分

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采用分类保护与分级保护并用的方式。其中分类保护分史迹景观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生态保护区、风景游赏区、田园风光区,并划定了保护地带。分级保护有一级、二级、三级3个等级,并另设风景区保护地带。

2.2 分类保护

2.2.1 史迹景观保护区

(1)保护对象包括天台寺、九焰峰古兵寨、医院、红25军军部旧址等景源;文物古迹周边的山形水系、地貌和植被、古道路、桥涵及其它相关设施;区内的古村落。

(2)保护措施分为史迹保护区内,除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外,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设施,严格限制机动车辆进入。按照环境容量合理控制游人规模,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不得新建居民住宅,严格限制改建,有条件的应按规划逐步外迁,加强生态绿化建设。

2.2.2 自然景观保护区

史迹景观保护区以外的游览地区,以保护自然景观为主。总占地面积8.01km2。该区域具有较高的自然美学、生物多样性、科研和生态价值。

(1)保护对象包括区内自然山体、植被、动物、泉、潭、瀑布、溪涧、岩石等。

(2)保护措施。该区内严禁开山采石、挖掘药材等破坏自然环境和不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为;该区严格限制与风景游赏无关的设施建设,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逐步淘汰自然放牧。

2.2.3 生态保护区

游览区以外的山林地区,其范围与景观培育与恢复区一致,主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总面积35.43km2。该区域具有较高的生态和自然资源价值,应保持该地区的生态完整性并培育自然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

(1)保护对象包括自然山体、动、植物资源、水体及岩石等。

(2)保护措施。该区以保护山体水系、森林植被及其它动植物资源为主,禁止一切破坏景观、破坏地形地貌以及自然植被的活动。控制人为活动对物种资源和林地环境的破坏;加强林地环境及植物资源的管理,限制药材和其他经济植物种类的采挖。培育和恢复被破坏的山体和植被,保持水土、保护动物。严格控制区内村落建设。禁止开展对自然环境不利的生产与经营活动,尤其要禁止易产生面源污染的商业行为。

2.2.4 风景游赏区

(1)保护对象包括景点、景群、景区等各级风景结构单元和风景游赏对象的集中地。

(2)保护措施。宜安排各种游览观光项目,应分级调控游人规模、游览设施的分布及机动交通的进入。

2.2.5 田园风光保护区

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密集区。除开展游览、休闲等活动的区域外,平原区仍然保留了部分农田及居民点,主要保护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历史风貌,总用地面积4.46km2。该区内以居住和发展生态农业为主。

(1)保护对象包括田园景观、耕地、民俗风情、地方建筑风貌。

(2)保护措施。农业种植要符合该地区历史风貌,以果树种植为主,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搞建设,不得引进对风景名胜区有影响的产业。农民居住建筑风格要突出地方特色,与风景名胜区整体环境风貌协调。

2.2.6 保护地带

考虑到地区对风景名胜区的环境影响,特结合行政界线、山脊线、及道路轴线划定保护地带,总面积58km2。该区重点保护整体环境风貌与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在上述前提下根据“保护性开发”的原则进行建设。保护地带内应保持山体地形地貌的完整性,严禁开山采石,培育和恢复山体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农村居民点建设活动不得破坏风景资源。城镇建设区内应控制城镇规模,控制环境污染,新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分析与评价。

2.3 分级保护

3 结语

在保护培育规划中,应针对风景区的具体情况、保护对象的级别、风景区所在地域的条件、择伏选择分类或分级保护,或者以一种为主和另一各为辅的两者并用方法,形成分类之中有分级或分级中又有分类的综合分区,使保护培育、开发利用、经营管理三者各得其所,并有机结合起来。红安天台山七里坪风景名胜区初步采用分级保护和分类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希望能在发展中得到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使整个景区能够和谐发展,并且保护培育方式能够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祖群.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7(4):75~78.

[2]谢凝高.国家风景名胜区功能的发展及其保护利用[J].中国园林,2002(4):16~20.

[3]Bao Jigang.Tourism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Beijing : Chinas Tourism Publishing House,2003.

[4] 蔡碧凡.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及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3):269~271.

[5] 吴章文.森林游憩区保健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3,25(2):63~67.

[6] 杨 锐.LAC理论:解决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矛盾的新思路[J].中国园林,2003(3):19~21.

[7] 魏 民.试论风景名胜资源的价值[J].中国园林,2003(3):25~28.

[8] 王仰麟,杨新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旅游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1999,21(1):37~43.

[9]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Research on Protection and Cultination Planing of Scenic Spots

―A Case Study of Qiliping Scenic Spots of Tiantaishan

Chen Fangming,Zhang Liming,Zheng Fanni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bei University ,Wuhan 430062 ,China)

Abstract:The scenic spots planningprovides fundamental premise and guidance, and is the foundationofprotection、using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 . The planning of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on is one of themostimportant contents ofthe overall planning of scenic spots , and also a special plan aiming to protect the scenic resources. Based on several on-site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 deep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and cultivation planning of Qiliping scenic site of Tiantaishan, and provides basis for protection this scenic area.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4

2008年5月以来,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矛盾,市发改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发改委的关心指导下,在市各有关部门及县(市、区)、景区、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围绕“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全面落实中央、省、市的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现述职如下: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去年以来,委领导班子按照“保增长、调结构、扩内需”的要求,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二、在当参谋、出主意方面塑造主动。一是抓规划。目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总体规划已纳入国家审批程序,即将作为国家战略予以实施,为推进我市全面融入工作,按照产业对接、项目对接、政策对接的要求,我委提出了**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初步设想,我市已初步被确定为鄱阳湖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区域物流中心和道教文化生态旅游城市。认真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的中期评估工作,编制了《2009—2011年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二期建设》等专项规划。二是抓调研。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加强了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十多篇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文章,其中,《如何在完善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价格改革三十年的成就与经验》等3篇文章在全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上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三是抓预测。坚持每月每季分析监测经济走势。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加强了对经济发展中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研究,面对铜价大幅下跌、铜企业生产困难的形势,我委多次组织相关人员深入企业调研、座谈,及时收集反映和帮助解决铜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铜产业发展的建议。

第四、在管物价、保民生方面塑造主动。一是加强价格监管。加强了居民消费价格走势的监测与分析,连续两年获得全省价格宣传先进单位。开展了农户种植意向、农资购买、农户存粮售粮、粮食蔬菜生猪成本收益专项常规直报调查,委属成本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成本调查优秀集体。切实做好粮油、生猪等物资的市场供应平衡工作,发放37430头能繁母猪补贴款187万元。征集价格调节基金604万余元。依据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办法核定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加大了对成品油、教育、医疗、液化气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服务价格专项检查力度,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9件,违法金额38.3万元。二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强我市节能减排工作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5

关键字:惠州绿道 规划建设 经济效益

绿道(Greenway)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一、惠州市区绿道规划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

2010年10月21日,市政府批准了《惠州市区绿道网专项规划》2010-2020。该规划凸显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展现了组团式山水生态城市特色,使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景区、社区有机串联。规划范围包括惠城区、惠阳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道线路总长618.2公里,其中省立2条区域绿道133.5公里,城市绿道主线269.5公里,城市绿道支线215.2公里,与省立2号、3号区域绿道对接。市区绿道网将市区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联起来,将生态休闲廊道与城市道路相联通,通过市区绿道网的建设,有效保护生态资源,为人们提供开敞性生态休闲游憩空间,从而打造人地和谐共生、宜居宜业的城乡环境,并促进旅游业和乡村经济的发展。

2、珠三角区域绿道网惠州段规划建设

根据《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规划的 6条区域绿道中有3条经过惠州,分别是2号东岸山海休闲绿道、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5号深莞惠生态休闲绿道,规划总长约277.4公里。三条经过惠州的区域绿道将惠州的名山、大海、河流、湖泊连成一体。在区域层面展现了惠州丰富的山、海、江、湖等生态资源,串联了惠州具有区域意义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区,有效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的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带动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据悉,2010年12月底,我市省立绿道全线贯通,至2012年10月,已建成绿道334.5公里,3条省立绿道有机串联了大亚湾、巽寮湾、东江、西湖、红花湖、高榜山、罗浮山及黄沙洞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特色景区,突出体现了惠州“海之韵”、“江之美”、“湖之秀”、“山之灵”的特色,充分展现了惠州的山水秀美和人文荟萃。

3、惠州城市绿道规划建设

惠州城市绿道一期,包括城市绿道启动段、桥东片区绿道、朝京门至体育南路绿道、环西湖绿道等4条绿道,总长约50公里。今年5月开工建设,4条绿道现已全线贯通,配套服务设施完善。绿道建设结合了惠城中心区重要的人文自然景点,途经的风景各具特色,沿线商场、商铺、酒店、农家乐荟萃。城市绿道启动段,展现了现代新城特色;桥东片区绿道集人文特色与滨江休闲特色于一身;朝京门至体育南路绿道体现创建城市公园、市民日常休闲特色;环西湖绿道穿越鹅城的代表性景点,具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特点。城市绿道有利促进城市大区域地段的开发和利用价值。提升地段价值,带动了绿道周边的经济效益道路;可以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具有明显的经济功能。

二、惠州市区绿道建设推动沿线经济发展

1、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惠州市区绿道网将纳入我市一级空间管制区范畴,除允许保留和进入的用地类型或项目外,在绿道控制范围内严格限制与区域绿道功能不兼容开发项目的进入,通过区域划定,实行长久性保护和限制开发,通过强制性监督控制,珍贵的青山、绿水等自然生态格局不受破坏,与省立绿道和未来建设的社区绿道共同构筑区域生态安全网络。

绿道网有助于完善生态网络,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能够保护动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迁徙廊道;还能够吸收水面、树林和灌木丛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作用。绿道网在防治城市无序蔓延、优化城乡生态格局的同时,又为居民提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对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2、以“景景通”、“镇镇通”带动乡村经济和服务业发展

惠州市区绿道网规划侧重于在挖掘和整合市区内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绿道网的布局和建设,给这些各具特色的资源注入了新的内涵,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价值的同时,结合旅游项目的适度开发以及乡镇建设,以“景景通”和“镇镇通”为特色,为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带动乡村经济和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规划的绿道网途经29个镇(街道),164个行政村,串联了规划区内的所有景区和景点,服务人口约500万。绿道的规划建设,将为沿线村镇提供绿色经济发展机遇,农民可以围绕绿道开设绿道驿站、农家旅馆、农特产品市场,搞活农村物业,促进农产品流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沿线农民又多了条增收致富之道,变绿道为“财道”,实现“绿色崛起”。

3、以红花湖生态绿道为例,剖析绿道带动的经济效益

红花湖生态绿道是我市打造的首条示范生态绿道,也是3号珠三角文化休闲绿道支线,全长18.4公里,于2010年4月动工,同年6月正式启用。绿道沿线共设置5个服务点和8个景观休息点。有景点、凉亭、石凳、士多店、洗手间、自行车廊及电瓶车上落站等。景点还设置自行车文化展览,通过放映与自行车相关的电影及电视剧,介绍自行车发展史、各国自行车文化以及自行车赛事等,展示国际自行车文化等。2011年7月16日成功举办了“惠州绿道”全国自行车公开赛。2012年10月26日至27日,也成功举办了由中国奥委会主办的“第17届国际奥委会主席杯”全国百城市自行车总决赛暨全国少年自行车锦标赛。获得了主办单位和参赛选手的高度评价。

目前,红花湖生态绿道是市民及游客最喜爱的近山亲水的休闲场所之一。生态绿道开放前红花湖景区游人较少,年游人量约10万人次。随着红花湖生态绿道建成及景区景点、配套设施的完善,前来观光休闲、健身的市民大幅增加。据统计,现在每天游客少则3000~5000人次,多则几万人次。2011年全年游人量200万人次,2012年游人量450万人次,预计2013年游人量将突破600万人次。游客的增加促进了租赁自行车、乘坐电瓶车的消费,也给沿线的士多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上千个车位的停车场已不能满足需求。目前红花湖景区周边地段已逐步形成了以“自行车类”、“农家乐”、“酒店类”为主的经营服务组团,创造了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有效的拉动内需,并促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同时,大大提升了景区绿道周边土地资源和房地产的价值,盘活了大片储备土地的开发,带动了该片区的房地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蓬勃发展。

绿道网将作为惠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改善和发展民生、建设宜居城乡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构建区域绿道—城市绿道—社区绿道的网络体系,为居民提供健康可供游憩娱乐的绿色开敞空间,为推动区域生态保护、生活休闲一体化乃至经济一体化,以及建设宜居城乡奠定基础,最终使惠州迈入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

景区专项规划范文6

植树造林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市绿化委的统一部署,经县政府同意,现就2009年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调研林业工作时提出的“林权改革、林业发展、林病防控、林农增收、林区和谐”五大任务,坚持以林业改革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以农民增收,林业增效,生态改善为目标,大力发展竹林、香榧、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和花卉苗木,加快森林经营、林种结构调整步伐,实现“生态强县、绿色富民”,进一步提高林业在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中的贡献率。

二、目标任务

2009年全县完成人工造林2700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2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济林造林400亩,一般社会造林3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补植补造1000亩;现有林培育间伐112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4000亩;封山育林65.01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封山育林(新封)0.5万亩,一般封山育林(新封)0.5万亩,续封64.01万亩;花卉苗木基地800亩,绿色长廊线路绿化5公里,生物防火隔离带5公里,义务植树20万株。

三、建设重点

1、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安徽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要求,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形式,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三八林”、“青年林”、“公仆林”和“八一林”等基地建设,提高义务植树基地的经济效益。积极探索认养林木、林地、绿地等活动,认真落实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和登记卡制度,不断提高义务植树尽责率。

2、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认真实施好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生物防火隔离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绿色长廊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年度建设任务顺利完成。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精神,充分调动广大退耕户的积极性,全力抓好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确保退耕还林1000亩补植补造任务全面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经济林造林,以发展香榧、油茶、南方红豆杉等高效经济林为主,造林起始面积为50亩,由各乡镇以项目形式申报,县退耕还林领导组办公室统一安排。要严格按照《退耕还林条例》要求,完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将管护责任与退耕户的生活补助挂钩,坚决杜绝毁林复垦现象的发生。对已征占用的退耕还林地,要及时调整作业设计,易地补造,并完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技术档案和钱粮补助资金发放档案。

3、加快林业特色园区建设。加大林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竹林、香榧、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加快林业特色园区建设,拓展林业内涵和外延,推进林业与旅游观光、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促进林业发挥多功能效益。

4、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紧紧抓住集体林改机遇,因势利导,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企业牵头型、村组牵头型和联户、能人牵头型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农民依法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开拓能力,为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综合服务。

5、加快林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围绕农民急需和适合农民特点的实用技术,积极组织林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现场指导,培养造就一批懂政策、会经营、有技术的新型林农和林业科技“明白人”、“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民依靠科技兴林致富。

6、全面开展“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各乡镇要按照《*市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实施方案》要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20*年创建工作基础上,继续抓好“千村绿化”工程,搞好施工设计,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快村庄绿化步伐,以绿化促美化、促文明、促富裕。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四、主要措施

当前已进入造林绿化的关键时期,县政府确定2月20日至3月20日为造林绿化突击月,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农闲和晴好天气的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迅速掀起造林绿化,力争在3月20日前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度,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把造林绿化工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各乡镇要抓住时机,采取有力措施,深入发动,全面动员,把造林绿化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县绿化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作配合,做到有规划、有部署、有要求、有奖惩,确保春季造林绿化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全面完成。

(二)创新形式,完善机制。认真贯彻中央〔20*〕9号和中发〔20*〕10号文件精神,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全面推进配套改革。不断创新机制,落实“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林业政策,建立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入的林业政策机制。积极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各类非公有制林业,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林业开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