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专项规划的作用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专项规划规划编制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对于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的出现,本文对其产生的大背景进行了分析,对于进行规划的特殊性和必要程度,本文进行了讨论。如何对于市政工程专线规划编制工作的进一步加深,本文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起到能从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和参考。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背景和制约因素分析

1.1市政工程专项编制背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城市规划的重要性的认识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大部分的城市一般都将城市规划放在发展城市的首要位置,这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规划和指导作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不同类别的城市尤其是具体的整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于城市的性质、产业布局、整体定位及用地规划等,起到了很大的指导性作用。至于局部受到规划条件和规划深度的制约而出现不同的规划配套设施和行业专项规范,在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中也因此受到相应的局限,也会导致在实际建设施工中出现很多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进一步落实城市规划也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1.2市政工程专项编制制约因素

在整体的城市规划和详细规划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都应该对于专业工程规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涵盖。对于本行业的专项规划,一些专业的部门也会进行相应的编制,但是这些市政规划的工程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和制约因素,具体体现在:

1.2.1对于专业工程规划在详细规划中的制约

因为有了详细的规划用地和地形图等条件,对于市政工程的管线和设施进行布置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从而对于工程的管线和各类设施能够进行很好的负荷预测和初步定位,这个层次下的工作操作程度比较强,并且对于局部工程的建设具有奠定基础的意义。

不容忽视的因素在于,详细规划中因为规划范围小而导致的专业工程规划的系统程度就会非常差,并且不能给对于较大的管线和设施进行统一而整体的布局,并且对于的规划状况和当前状况进行合理安排,从而很容易导致整个工程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

1.2.2对于专业工程规划在整体规划中的制约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或者分片区进行规划的过程当中,对于工程资源进行供需的平衡分析和科学论证,并且提出相应的战略和对策还是非常可行并且有力的,这能对于整个系统的科学布置进行很好的控制。

受到规划的基础资料和规划深度的影响,这个层次的工程规划同样有其局限性,它无法对于市政设施的管线以及相应的其他类别的管线位置进行很好的确定,并且由于对于工程管线了解和掌握的缺乏,因而和操作中的管线分布往往不能实现很好的对接,这样就导致了其整体衔接比较差,进而对于市政工程的规划设计和下一步建设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1.2.3对于行业规划由专业部门编制的制约因素

因为城市规划通常都与规划的范围及年限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并且因城市规划和市政管线走向出现没有良好的衔接,从而导致了对于行业规划整体程度的可操作性。另外,因而行业发展的局限也能对于行业规划产生一定的局限,从而导致和其他规划对接时出现无法有效协调以及超出预测符合等现象,从而对于高效利用资源和实施规划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必要和特殊所在

2.1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必要所在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因为没有系统而完善的市政工程规划,而导致无法统筹安排市政设施的建设和工程管线的布局等情况屡屡存在,这样对于已经建设好的工程管线和工程设施作用的发挥就起到了反作用,对于已经布置好的工程管线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在建设工程管线的时候,往往出于道路建设的需要而导致管线被动跟随这个需要而任意改动,从而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的优势。这样的工程建设下来,由于对于周边用地的影响因素没有进行足够的考虑和协调,并且对于整体管线的控制工程的协调性的工作也没有做好。因此,对于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不仅非常需要,而且非常必要。

2.2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特性所在

由于出于对地形地貌和现场状况考虑的需要,就必须依赖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工作,并且还具备对于城市的规划建设具有十分指标性意义的指导作用。另外,对于各个工程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还能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出十分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这对于提高投资效率是非常有效的。

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问题的解决方案

3.1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关系有机协调

在对于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进行编制的时候,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于规划编制整体方向进行有效的把握。具体来说,应该要以布局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牢牢把握和结合,并且对于工程性质和预算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另外,对于城市总体规划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也应该很好的协调,因为城市总体规划是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深入和完善,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则是其有效的前提和基础。

3.2对于现场的调查工作高度重视

对现场的调查工作的充分掌握,对于所要进行的市政专项规划编制非常关键非常必要,对其合理性和可操作程度都能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对于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现场调查工作就应当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多个渠道在此基础上对于正确的工作状况图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所在。

3.3对于市政工程的专项规划编制应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

对于城市本身不具备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要求的情况下,就需要根据工程实际需要的迫切程度来对于其进行相应的编制。长期的经验和实践表明,一般以优先给排水和道路编制项目为主,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以及和道路衔接的不稳定,导致的很多城市频繁出现的不良状况就是这个问题的集中反映,这需要编制过程中秉持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的原则。

3.4对于道路工程的规划要配套完成

对于道路工程的规划编制非常重要,这是进行工程专项规划的一大前提,也是其他工程项目和附属工程的重要平台,它的合理程度对于工程规划的合理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也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3.5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快捷和深入,导致了在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中也应该对于这个因素进行充分的考量,因为电信行业管线的铺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都非常大,它的管线敷设和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的管线敷设密切相关,并且路由和光纤环路也差不多。如果在此过程中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考虑,就会出现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现象的发生,这也是城市建设规划中的一个大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对于电信的管沟进行共同设置,也就是集中到一个管够里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势最大化和合理利用。对于电信管网来说,尤其是其后续工作来说,更方便了它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结束语

对于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的背景、必要和特殊性研究等方面,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本文进行了分析和论述。对于这些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也进行相应的探究和阐述,期望对市政工程专项规划编制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2

根据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精神,本市"*"专项规划分为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和市级一般专项规划两类,具体内容及编制分工安排如下:

一、市级重点专项规划

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是由政府组织实施、针对本市"*"时期发展的关键领域和突出薄弱环节编制的规划。对综合规划纲要和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将发挥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

(一)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确定的原则。

1.发展赖以支撑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及保障。

2.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提供。

3.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

4.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的阶段性重点。

(二)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内容安排。

1.*市"*"时期人口发展与调控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本市常住人口变动趋势,按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完善首都功能要求,提出"*"时期全市人口规模控制和空间分布结构优化的目标及重点措施。

牵头部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统计局、市老龄委、市教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民政局等。

2.*市"*"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能源供求和消费结构变化,提出"*"时期本市能源供应方案和节能总体目标、相应的重大建设项目、保障机制和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市政管委、市建委、市规划委、市环保局、市工业促进局等。

3.*市"*"时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主要内容:根据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发展需要,按照开源节流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提“*"时期全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目标及政策措施,提出节水目标和相应措施。

牵头部门:市水务局。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市政管委、市国土资源局等。

4.*市"*"时期土地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本市土地利用现状,按照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提出"*"期间*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及提高利用效益的目标与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国土资源局。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建委等。

5.*市"*"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要求,提出"*"时期本市教育、公共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目标、项目安排和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教委、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民政局等。

6.*市"*"时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主要内容: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奥运会举办需要,分析"*"期间城市基础设施需求,提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及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委、市市政管委、市交通委、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园林局、市信息办、市邮政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工程咨询公司等。

7.*市"*"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

主要内容:按照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要求,提出亦庄、通州和顺义三个重点新城的综合发展建设思路、阶段性目标安排、重点建设项目及配套措施。

牵头部门:市规划委。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农委等。

8.*市"*"时期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主要内容:按照可持续发展要求,充分考虑举办奥运会需要,提出"*"期间*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目标、重点与措施。

牵头部门:市环保局。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首都绿化办、市园林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规划委、市市政管委、市国土资源局等。

9.*市"*"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本市资源综合利用状况,提出"*"时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立节约型城市的目标、重点和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科委、市环保局、市工业促进局、市市政管委等。

10.*市"*"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本市就业与社会保障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出"*"期间*市控制失业与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与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参与部门: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教委、市人口和计生委、市公安局、市残疾人联合会等。

11.*市"*"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

主要内容:分析*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状况,提出"*"期间结构优化升级、重点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导向的目标与主要政策措施。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规划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商务局、市工业促进局等。

12.*市"*"时期经济体制改革规划。

主要内容:把握本市改革面临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按照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提出"*"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安排、重点领域和具体步骤。

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参与部门:市国资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委等。

(三)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要求。

1.有明确目标措施。根据规划期特点,分别提出到20*年和2010年的目标安排,以及相应的具体措施。

2.有具体项目安排。从规划实施角度提出相应的具体重点项目考虑。

3.有空间布局要求。着眼于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协调,提出空间布局安排的意见。

4.有资金需求分析。包括对社会投资和政府投资的需求测算。

5.有时间形象进度。大致按照到20*年和2010年两个时间段考虑,明确规划实施尤其是项目实施的进度要求。

二、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市级一般专项规划是针对发展的特定行业领域和环节编制的专门规划,既包括一部分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规划,也包括部分由市场决定,主要体现政府宏观意图和政策导向作用的规划,以便给市场主体合理预期。

本着适当控制市级专项规划数量和调动部门编制规划积极性相结合的原则,市级一般专项规划初步考虑编制39个,具体内容及分工见附表。

市级一般专项规划编制要求原则上参照市级重点专项规划编制要求,根据行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可灵活掌握,适当调整。

三、专项规划文本格式

(一)规划名称。为统一规范我市各级各类"*"规划的编制工作,专项规划名称一般称为:*市"*"时期XXX发展规划。

(二)规划文本格式。规划文本包括正文、规划实施项目表(适用有空间布局要求的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说明三个部分。

正文包括目录和前言,前言简述规划编制的主要目的、规划适用的范围或领域、规划实施期限等。

正文内容:"十五"发展的回顾与总结;"*"发展环境、趋势的判断与预测;"*"发展的基本思路、指导方针(原则)、发展目标(20*年、2010年、2020年)、主要任务;"*"发展的空间布局指导原则、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区域及项目;保障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

规划实施项目表: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及资金来源、建设内容、建设时间、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效益分析及对资源环境的综合影响评价等。

规划编制说明: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规划衔接、论证、征求意见的有关情况;规划文本的补充说明材料等。

四、专项规划编制进度安排

根据全市"*"规划编制统一安排,各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进度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研究起草阶段(4-6月份):在消化吸收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完成各专项规划的初稿。

(二)衔接论证阶段(7-9月份):对照综合规划《纲要(框架)》,进行专项规划衔接和专家论证,充分听取各区县、各委办局、人大、政协各专门委员会的意见,必要时可通过适当方式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三)审议修改阶段(10-12月份):市级重点专项规划提交市长办公会或市政府专题会审定,市级一般专项规划经修改完善后报主管市领导审定。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排水规划,总体规划, 专项规划,研究方法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ethod of planning of urban drainage engineering are introduced, points out that drainage, the limitation of special planning method. From the city drainagesystem planning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this new ideas, and put forward the drainage of the special plan of research methods, to a certain extent,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drainage planning, to solve the other urban special project planning issues will also have a wide range of reference value.

Keywords: drainage planning, overall planning, special planning, research methods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是对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的统一安排,从时序上保证排水工程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城市规划中的一项专业规划,也是城市整体开发建设目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综合作用是任何一种方法所不能代替的。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规划事业发展迅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全国各地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时出现内容、深度不一的情况。本文从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研究方法阐述城市排水系统规划的新思路。

2.排水系统规划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排水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之间研究方法

排水规划要在上一层次的《排水专项规划》和本级《城镇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以满足城市功能要求为目的,既要重视规划期限内的建设规划,还应兼顾城市远景的发展计划。

例如,排水规划的排水量计算要根据总体规划中人口规模的数量计算,这样计算出来的数据才真实有效;排水规划中的排水管的规划要根据总体规划中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用地规划进行设计;排水规则中排水设施近远期的建设要根据总体规划中道路的规划情况和重点项目的规划情况设计,这样才能指导市政建设,通过分期工程实施,最终达到规划的目标。

2.2 排水专项规划和其它各专项规划之间研究方法

与排水专业规划相关的其它各专项规划主要有:供水规划、防洪规划、水利规划、河涌治理规划、水功能区域规划、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土地用地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规划、城市道路路网规划和其它相关专业规划等。

例如,排水规划与供水规划中排水厂和给水厂规划的衔接,排水厂选址必须服从水源规划。新建排水厂不再布局在水源取水河段,遵循总体规划的思路,排水厂位置应远离水源取水河段。个别片区排水排出口选址有困难时,可以利用河网系的次要河涌接纳排水,通过天然河涌汇入中心组团的下游河道,避免对水源的污染,必要时还可采取加压措施,将排水厂的排水输送到下游河段排除。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与城市给水工程规划之间关系紧密,排水工程规划的排水量、排水处理程度和受纳水体及排水出口应与给水工程规划的用水量、回用再生水的水质、水量和水源地及其卫生防护区相协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受纳水体与城市水系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相关,应与规划水系的功能和防洪的设计水位相协调。

2.3 排水专项规划系统内部研究方法

排水专项规划系统内部的系统协调主要体现于以下一些内容:

合理划定排水分区,通过对规划区域现状排水体制的评价确定规划排水体制。

根据规划目标年的水量预测,结合规划区现状的排水设施和河涌的排水排涝情况,研究确定规划区污水系统的排放体制、规划污水量及近远期实施规模;

调整和确定各排水分区内雨、污水管渠的位置、走向、服务范围,计算确定干管渠的断面、标高等;

确定排水泵站的位置、规模和用地面积;

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污水管网布置的优化方案。

2.4 规划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研究方法

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有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配套部门的有效介入,排水系统总体规划的实施、控制和管理将涉及到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市政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诸多单位和职能部门。

政府的管理职能由传统的设施拥有者、服务提供者、以及监督管理者等多重身份,逐渐向监督管理者单一职能转变,加快执法能力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监管水平。主要通过立法规范城市污水处理企业行为,建立市场运行秩序,从而提供稳定的投资环境;通过产业政策和经济手段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向企业提供市场信息、进行政策扶持,减少企业的市场风险。并制定有相关的配套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必须建立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制。

2.5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方法

当前,农村污水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农村污水污染已对农村地区的水体、土地等自然环境产生严重影响,为确保农村水源安全和农民身体健康,农村污水治理刻不容缓。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包括:(1)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体,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2)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没有排水管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

中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开展研究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主要有以下一些处理技术: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蚯蚓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系统,各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规划农村污水处理系统时要根据规划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次性投资低、能耗低、运行稳定、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方便的实用技术。

3.结语

排水规划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水资源。一个城市要保持快速经济发展,靠的是人。水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之一。没有优质的水源,城市就不能持续发展。改善水源水质是“以人为本”具体措施的体现。

本论文对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方法进行介绍,指出目前排水专项规划方法上的局限性。提出了排水专项规划的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排水规划的设计提供借鉴,对于解决其它城市专项工程规划问题也将有较为广泛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忠详,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M].这个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4

我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启动后,区发展和改革局在工(区)委、管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根据管委(区政府)《关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的意见》精神,切实采取措施,各项工作开展顺利。

(一)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前期准备工作。2004年8月,在面向全区征集“十一五”规划调研课题的基础上,筛选确定了12个前期重点研究课题和第一批22个专项规划。2005年2月正式下发《关于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的意见》,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召开全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协调落实了规划编制工作办公场所,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规划起草小组,申请落实了部分规划编制启动经费。

(二)认真做好规划编制的总体调度和协调推进工作。为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整体推进,区十一五”规划办公室分别于2004年11月初和2005年2月中旬和5月上旬对各责任单位的规划编制进展情况进行了调度。目前全区共有3个重点研究课题和8个专项规划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完善规划编制体系,又于6月初确定了妇女儿童权利保护、老龄事业、民营经济等7个专项规划及责任部门。

(三)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宣传工作。一是在开发区政务信息网站上开设“十一五”规划专栏,并通过各种媒体加强“十一五”规划宣传工作。二是在开发区有线电视频道、行政中心办公楼大屏幕、规划专题网站组织开展面向全区的“我为‘十一五’规划献计策”活动。

(四)认真做好规划课题招标工作。按照工委管委领导的指示,6月中旬由区财政局委托专业招标公司组织召开了“十一五”规划招标会议。由外聘专家、区人大、区政协、工(区)委党校和各课题及专项规划牵头单位组成的评标工作组,本着“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对各投标人课题组成员资历、课题研究总体思路框架和实施方案、经费报价等情况进行综合评比,最终确定了8家单位作为中标人。目前,大部分课题组与其牵头单位正在进行工作对接和前期调研。

(五)积极与市级规划进行衔接。随着青岛市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全面展开,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参加了青岛市工业、信息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近十次专项规划协调会。会同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针对“十一五”期间农业、外经贸、工业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研究提出了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需政府组织实施的重点项目上报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力争列入市规划体系。

二、下一步规划编制工作安排

按照区“十一五”规划时间进度安排,我区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课题起草的关键阶段。下一步将围绕以下几个重点全面推进规划编制工作。

(一)按时间进度积极推进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编制体系要求,“十一五”规划总体纲要最终需提交区八届四次人代会审议,距此仅剩不到半年的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各牵头单位和课题组必须严格按照时间进度推进各项工作。专项规划须于8月中旬完成初稿,8月下旬完成第二稿。9月中旬,编制工作基本结束,进入后期局部完善阶段。总体规划纲要则争取在9月形成初稿,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省、市有关精神,11月份具备向工(区)委常委会汇报的条件,12月下旬形成送审稿(终稿)。为全面保证以上时间进度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办公室将形成定期调度的工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采取编制工作简报、召开调度会等多种方式,密切跟踪各项重点课题的规划编制进展情况。各牵头单位一方面要保持与课题组的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课题组最新研究情况,另一方面要对课题组的前期调研活动给予尽可能多的协助,使课题组尽快完成前期资料搜集工作。各课题组应根据以上时间进度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定期向牵头单位提报阶段性研究成果。

(二)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群众参与度。在今后的规划编制中,一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规划专题网站窗口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将结合正在开展的“市民月”等活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并由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办公室及时转送至各相关部门,将其纳入“十一五”规划之中。此外,规划编制工作小组办公室将定期向区人大和区政协报告规划编制工作进度,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加座谈交流、成果汇报等各项活动。在规划编制程序上,总体规划纲要(草案)形成后,除征求专家意见外,还将面向区人大、区政协、区直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结果不断加以修改完善。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5

一、土地规划现状

目前,我区土地规划体系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三大类,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又分为自治区、盟市、县、乡四级。自治区共编制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在引导全区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保护耕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内蒙古地区尚属薄弱环节,至今未编制完成相关类似规划;全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主要包括土地整治规划、未利用地开发利用保护规划、耕地保护规划等。各类规划间形成了土地规划体系,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分工明确、层次分明,各类规划之间基本衔接。土地规划情况见表1。

二、土地规划与相关规划的矛盾

(一)土地规划体系协调性分析

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本身而言,省级与盟市级层面规划基本衔接,规划内容一致性较高;盟市级与旗县(市区)级规划之间协调性较弱,二者在规划编制时衔接性较好;旗县(市区)级与乡镇(苏木)级规划基本上同步编制,规划内容一致性较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各专项规划之间协调性较好,各类专项规划均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以总规为前提条件和依据,开展编制工作。规划编制的数据基础、分类标准、统计口径等基本一致,只是在规划编制基期、规划期限及侧重点方面有所不同。

(二)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之间矛盾问题分析

主要表现为:一是法律依据不统一,缺乏主导性规划加以协调;二是规划编制基础缺乏协调和统一,各部门有着各自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出现用地分类标准不统一、规划编制所依据的基础资料不一致、规划编制的基础统计口径不一致、空间管制分区的规定不衔接等问题;三是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不一致,规划的目标和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四是相关规划之间管理体制不顺,规划协调不畅,不同规划在不同部门主管下自成体系,每一体系又有诸多不同层级、不同深度的具体规划类型。

三、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建议

综合考虑各项规划特征,统一的空间规划理想模式应为――主体功能区规划定“政策”,城镇体系规划“定需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供给”,生态功能区规划“供底图”。在相关目标的引导下,需综合平衡国土空间需求和供给,并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将有限资源配置到“底图”上。

(一)空间规划体系

对现有规划类型进行改造和功能定位,形成以保护、管控规划为基础,综合规划为引领的空间规划体系。主体功能区规划不再作为规划而是以主体功能区划形式同生态功能区划、自然区划、农业区划等一同作为规划编制的理论依据;分解整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职能,作为空间规划体系基础与骨干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作为国土部门主要职责范围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仍定位为城乡建设规划体系的最高层次规划类型,但同时也是空间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农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矿产资源规划、水资源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均作为综合性专项规划进行编制实施。各专项规划、次区域规划可根据需要进一步编制行业性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年度计划等。由此形成空间规划横向体系,统筹协调生产、生活、生态等用地需求和农业、国土、水利、财政等部门关于土地利用的各种政策。

(二)空间规划层次

合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不仅需要考虑横向规划层面,即整合现有各类规划,形成有机统一横向空间规划体系,从而达到对国土资源的统筹安排。还需考虑科学构建规划层次,即纵向规划体系,从省、市、县、乡不同层级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权力的差异及不同层级行政区域空间尺度的差异出发,采取不同路径形成各有侧重的空间规划成果:省级空间规划属宏观层面,应突出战略性、政策性和指导性,统筹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市、县级空间规划属中观层面,应推进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的“多规合一”,强化管控性和综合性;乡镇空间规划属微观层面,应重点强化地区内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有机整合各类横向空间规划,着重体现可操作性。

(三)空间规划指标体系

考虑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分析梳理各类空间规划的规划目标、核心内容及调控对象等基础上,研究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指标体系。设定约束性指标与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主要涉及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等;预期性指标涉及单位GDP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消耗、城镇化水平、生态用地面积,等等。在构建完整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设定各指标的规划目标值。

(四)合理确定省级空间规划期限

统筹考虑目前各类规划的特点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探索确定统一协调的规划中期年限与目标年限。目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属于中短期规划类型,规划年限通常为5年;而土地利用规划与城乡规划的规划时间相对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省级空间规划属于长期规划类型,其着眼于未来10到15年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规划期限应设为15-20年。考虑空间规划的合理性与现实性,可适时开展空间规划评估调整工作。综合考虑上述情况,建议将空间规划期限设定为15-20年,每5年开展一次评估调整工作。

(五)空间规划开发、利用、保护格局

按照“一套规划、一张蓝图”的总体要求,形成统一的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科学划分城镇建设、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三大功能空间,划定生态控制线与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并实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在两类控制线内部,进一步划定详细的用地控制线,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按照管理主体及用地类别进一步划定基本农田控制线、林地控制线、水域控制线及风景名胜控制线等各类用地控制线,形成生态保护体系。建设用地增长控制线内进一步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同时明确产业布局与重大基A设施布局。

专项规划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城市规划 雨水专项规划 防洪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排水专业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次,按照现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两个层次的规划均属于法定规划,且排水总体规划指导排水详细规划。

排水专项规划没有层次划分,通常达到详细规划的深度。由于其对目前城市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透彻,能解决排水系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下一步的工程设计也有指导作用,因此越来越受到排水相关部门的青睐。

雨水专项规划是排水专项规划中的一部分,其主体内容包括:确定水力计算公式、确定排水体制、划分雨水分区、确定排水模式、规划雨水系统、进行水力计算、提出近期建设的内容和工程量投资估算等内容。另外在主体内容前添加解析上层次规划、剖析防洪规划和编制道路竖向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1、雨水专项规划的编制内容

1.1解析上层次规划

雨水专项规划的上层次规划一般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以及排水方面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等。

从上层次规划中除了解排水相关内容外还要了解本项目所在片区的城市性质、用地性质、道路竖向以及河渠布局等情况。城市性质、用地性质关系设计重现期P的选择,用地性质、道路竖向以及河渠布局等关系到径流系数选择以及雨水系统的布局。

解析上层次规划的重点在于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各个上层规划中道路竖向、排水体制、排水模式、重现期、雨水系统等进行比较分析,而后遵循其合理的部分。

1.2剖析防洪规划

要使雨水专项规划能够满足防洪以及防止内涝的要求,就要充分了解防洪规划中关于规划区内河渠的防洪标准、设计流量、断面形式以及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或海域位)等信息。防洪标准基本上反映河渠的等级;河渠设计流量的大小关系到雨水管道排入其雨水量的多少;河渠断面形式以及河流一定频率洪水位(或海域位)决定雨水出口处的标高。

1.3编制道路竖向规划

要使雨水管道较准确地在竖向上定位,还需要有一定深度的道路竖向规划。

道路竖向编制中首先要考虑最低地面标高控制,主要为防止发生内涝,对于低于最低地面标高控制的地区要规划好排涝措施;其次根据规划区的用地布局和路网结构,结合现状地形地貌、河流水系分布以及防洪要求等,对道路控制点标高及其坡度等进行合理规划。

道路竖向规划编制的重点是道路与河渠交叉地方的标高的控制。根据经验,此处标高应在周边标高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的等级增高0.5m-1m来增加过水断面,避免雨季时桥面(涵洞处路面)被淹。

1.4确定水力计算公式

雨水系统水力计算主要包括暴雨强度计算、雨水设计流量Q的计算。

每个城市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均不一样,甚至一个城市不同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也不一样,公式以及公式中的参数采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雨水量预测的大小。

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折减系数m、设计重现期P这几个参数的选择非常关键,不同的地形条件,不同的管材,不同的用地性质参数的选择都不一样,一定要综合研究项目场地的各种因素并参考《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后再确定这些参数的值。

1.5编制雨水排水系统

编制雨水排水系统中主要包括确定排水标准、划分雨水分区、确定排水模式、规划雨水系统、进行水力计算等内容。

1.5.1确定排水体制

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合流制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分流制根据雨水排除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截流式分流制和不完全分流制[3]。

究竟采用一种排水体制还是几种,应在深入分析现状管网、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基础上,并考虑环境保护、工程投资、近远期关系以及施工管理等方面,通过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5.2划分雨水分区

雨水分区是雨水专项规划的重点,应根据城市用地布局、地形高低、现状雨水管网,并结合受纳体的位置进行划分。每个雨水分区都可视作一独立的排水分区,且有一个受纳体。

排水分区的划分应高低水分开、内外水分开、主客水分开[4],就近排水,以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并适当考虑水利及行政区划管理的要求。

1.5.3确定排水模式

排水模式有自排(即重力排水模式)和强排(即非重力排水模式)之分。在一些平原地区,天然地面标高与周边河流洪水位(或海域位)之间的高差不大或高水位持续时间较短,究竟采用何种模式需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并研究当地与排水有关的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并作必要的方案比较,才能最终确定。

对于一个较大的城市或者较大规划区域,并不是每个雨水分区都采用一样的排水模式。处于地势较高区域的雨水分区可以采用自排,处于内涝区域的雨水分区则需要采用强排。

1.5.4规划雨水系统

雨水系统通常由雨水管道、水系、排水泵站和控制设施等单元组成[5],是雨水专项规划的核心。

进行雨水系统规划前要调查清楚现状雨水管道以及受纳水体的相关信息,并对现状雨水管道及受纳水体进行梳理,而后计算其承载能力,为后续雨水系统规划提供依据。

雨水系统应根据城市地形、用地布局、城市建设时序,结合竖向规划和城市受纳水置,本着低影响开发的思想,按照就近分散、自流排放的原则进行流域划分和系统布局,同时应充分利用城市中的洼地、池塘和湖泊调节雨水径流,必要时可建人工调蓄池。

当内涝地区采取强排方式时,要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经济合理的泵站和控制设施布局方案,最终给出泵站排水能力和用地;当采取填方后自排的排水方式时,应确定排水基准水位和相应的城市地面控制点标高;当依靠城市水系调蓄实现自排时,应确定设计暴雨标准、暴雨历时和周边洪(潮)水位设计过程线,计算所需的调蓄容量。

1.5.5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是雨水专项规划别重要的部分,管径、坡度以及管内底标高控制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雨水的排放、工程造价、施工难易以及后期管理。

为减少工程造价,如果雨水管段采用道路坡度能满足排放条件以及地下其它管线的空间需求则可采用道路坡度,如不能满足上面条件就需要考虑采用与道路坡向相同但是坡度不相一致的坡度,甚至采用与道路坡向相反的坡度(图1)。

管道的管内底标高不单单由管径、坡度决定,还要综合考虑地形、土质、地下水位、道路情况、现状和规划的地下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养护管理方便等因素后再确定。

特别指出的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计算管段的标高的时候尽量多的考虑其他管线的空间要求,尤其是与雨水同处一侧的其它管线的地下空间需求。

管径、坡度以及管内底标高是互相制约的,只有不断的反复调节才能得出合理的方案。

1.6提出近期建设的内容

近期建设内容应根据规划区雨水系统并结合城市规划中近期计划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雨水专项规划近期建设内容。这就要求近期建设的内容既要能够解决近期建设区域可能存在雨水排放困难、用地受限等问题,又要能够很好的与远期的规划方案很好的衔接。

1.7工程投资估算

投资估算中应给出近期和远期的投资估算,并给出相应的估算指标或者计算表格。

2、小结

合理编制雨水专项规划不仅能够解决城市中已经存在的雨水排放问题,同时也能够为后续雨水管网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 333号文.1995.

[2]孙慧修,郝以琼,龙腾跃.排水工程(第4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王淑梅,王宝贞,曹向东,金文标,贾丽娜.对我国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J].中国给水排水,2007,23(12):16-21.

[4]雷声隆等.排涝工程[M].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5]杨明松.平原水网地区城市排水规划问题研究[J]. 城市规划,2001,25(9):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