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广告专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1
1、与住建部就总体规划修改进行了对接,成立总规修改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听取了总规修改的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四个专题研究的工作汇报,并征求了市级有关部门意见;
2、围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委托中规院上海分院承担总规修改《大都市经济圈城市间关系研究》和《市域空间结构规划研究》两个专题的研究任务,并赴市级有关部门进行了调研;
3、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编制,组织项目组赴高新区管委会、区政府、大学等单位调研,做好项目经费落实、基础资料征集等工作;
4、向市政府汇报《新区启动区控规》、《城新区控规》、《中心城西部地区概念规划》、《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市中心城地下空间专项规划》等项目;
5、组织《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区域空间布局规划》、《组团概念规划》、《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技术审查;开展绿地中心项目专家评审暨技术审查;
6、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准备工作,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委托并形成初稿,一期方案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
7、开展市历史文化街区调查及数字重建技术研究和伏跗室永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方案讨论;
8、组织对综合交通规划中发展战略、快速路网等专题进行讨论,深化研究通途路BRT方案;完成中心城电力基础设施专项规划会审;
9、开展停车配建指标调研,配合做好轨道交通第二轮建设规划、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有关工作;
10、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相关准备,组织风景名胜区古道规划建设现场会暨风景名胜区工作座谈会。
二、九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市城市总体规划,完善《总规强制性内容修改论证报告》,做好规模、空间、交通、生态、大都市经济圈和市域空间结构6个专题研究;
2、完成《市近三年规划建设策略建议》、《市重大项目规划空间保障报告》,与市发改委对接《城市功能区研究》和《市域重点产业区块研究》;
3、组织第一批指令性项目审查,开展《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及城市设计》等项目编制工作;
4、深化通途路BRT设计,组织综合交通规划中对外交通、公共交通、交通枢纽等相关专题讨论;
5、开展历史文化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初稿审查,完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批前公示;
6、基本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报告,起草市名城委工作章程、名城保护工作思路等相关文件;组织(西区)一期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伏跗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技术审查;
7、实施第一批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评估,做好第二批市历史文化名村评选的宣传、准备等工作;
8、完成户外广告设置导则修订,开展《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修订稿统稿工作;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2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准确把握“东扩西展、南升北拓、拉开框架、扩展规模”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55”发展战略、建设*都市经济圈以及“科学规划、统筹城乡、适度超前、体现特色、合理布局、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协调发展”的新要求,高水平做好我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优化城市环境为重点,高度重视人居环境规划建设,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一个适宜创业发展和宜人的生活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二)坚持合理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在合理利用土地的前提下,坚持集约和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原则。
(三)坚持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原则。增强城市辐射功能,加强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相互配套、协调衔接和共建共享,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建设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逐步构建以*为中心,以卫星城市、周边城市为支撑的都市圈和城市群。
(四)坚持学科融合、技术支撑的原则。加强多学科融合,使总体规划体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等重要内容。规划编制中要充分应用数字信息技术,并建设统一共享的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服务政府的科学决策。
三、规划内容
(一)规划成果
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包括五个部分:
1.《*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2.《*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
3.《*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4.《*市综合交通规划》
5.《专题研究报告》
(二)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同时考虑远景规划构想。
(三)规划范围
规划分别在市行政市域、城市规划区及中心城区三个层次按国家相关要求开展工作。城市规划区拟定为东起榆中高崖镇,西至吐鲁沟,南起兴隆山、阿干镇,北到永登秦王川,规划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拟定为东起定远、金崖,西至河口南地区,南起皋兰山南麓,北到青什、沙中片区,规划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另外将中川航空港、红古区海石湾镇、夏官营地区作为独立区域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规划专题研究兼顾市域与周边城市的协调。
(四)工作深度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总报告、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均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总体规划的内容深度要求进行编制,涉及远景空间发展控制的内容在1:10万—1:5万比例的地形图上进行落实。
(五)规划工作技术路线
1.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五个统筹”要求,突出规划重点和有限目标的技术工作原则。吸收本轮全国大中型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经验教训,从全市城市发展与规划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为切入点,以提高规划成果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为目标。
2.在对城市现状问题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协调区域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进一步论证城市发展定位与规模,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布局,理顺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统筹安排城市建设时序,强化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
3.借鉴国内外城市规划新的理论与方法,借用经济分析、景观生态分析、环境评估、历史人文价值分析与行政管理学等技术手段,增强本次规划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高总体规划对下一层次规划的指导作用。
4.为了对总体规划基础条件和部分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总体规划提供背景预测和前景方案,邀请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进行专题研究,补充规划工作组的技术力量,开拓规划组的工作思路。
5.重视规划的公众参与,规划成果分阶段进行公众咨询,征求不同社会团体和市民意见,并在互联网上开展《*市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建设建议》市民意向调查。
(六)规划层次及主要内容
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1.1从宏观发展研究背景出发,分析新形势下我市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明确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应承担的新角色。
1.2分析*在不同区域层面的发展基础和条件,确定*的区域定位和职能,明确未来发展目标。针对发展目标和存在的差距,提出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1.3深入研究城乡协调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综合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继承等重大问题,进行城市空间发展的多方案比较,提出城市空间发展的具体策略和实施时序,构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框架。
2重要专题研究
2.1区域研究:国家和区域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关系和定位研究。
2.2空间研究:城市空间北拓战略对*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北部地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2.3资源环境前提研究: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大气、生态、土地等)研究。
2.4实施评价: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及国内外相关经验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2.5气象研究:气象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研究。
2.6产业研究: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2.7城市规模研究:城市发展规模研究。
2.8工程地质调查研究:建设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
2.9防汛标准研究:黄河*市区段二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研究。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1结合全国及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确定*的区域地位,明确区位协调发展的规划思路。
3.2结合全省和全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市域内城镇发展的条件、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3.3明确市域城乡统筹的发展战略。对市域中心城市与相邻行政区域在空间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进行协调的建议。
3.4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等方面保护与利用的综合目标和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
3.5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使城镇化与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相协调。
3.6提出市域城镇体系的发展目标和各类城镇的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城镇的发展定位、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控制范围,探索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展结构。
3.7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原则确定市域交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垃圾处理等重大基础设施,重要社会服务设施,危险品生产储存设施的布局;明确重要基础设施的主要技术标准和城镇间的空间协调发展规划。
3.8根据城市建设、发展和资源管理的需要划定城市规划区。
3.9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有关建议。
4城市总体规划
4.1分析城市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城市发展目标,分析论证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
4.2预测规划期内城市人口规模。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建设用地范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提出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相应的控制指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人口容量等)。
4.3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4.4确定交通发展战略、城市交通结构和城市公共交通的总体布局,落实公交优先政策,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安排城市主次干道的走向、断面,确定主要广场和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4.5确定市级和区级中心的位置和规模,提出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4.6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划定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确定绿线控制措施。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划定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和管理措施,确定岸线使用原则。确定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内容和要求,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确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
4.7进行城市景观风貌和城市特色研究,在总体层次上研究景观风貌特点,确定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及保护措施。
4.8研究住房需求,确定住房政策、建设标准和居住用地布局;重点确定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及标准。
4.9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划定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
4.10确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提出污染控制与管理措施,确定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4.11确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提出防洪、消防、人防、抗震、地质灾害防护等规划原则和建设方针。
4.12划定旧区范围,确定旧区更新、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标准和要求。
4.13综合协调市区与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确定村镇发展与控制的原则和措施,确定需要发展、限制发展和不再保留的村庄,提出村镇建设控制标准,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
4.14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原则和建设方针,确定地下空间利用的范围目标及措施。
4.15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明确近期建设目标和内容,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构想,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
5综合交通规划
5.1交通调查和分析模型建立
5.1.1进行全市的居民出行调查、典型路段交叉口的交通流量调查、停车场系统的特征调查、公共交通客流调查、大型就业商业设施吸引人流调查等多项系统的交通调查内容的选择和实施。
5.1.2在交通调查和数据资料分析基础上,标定和建立与现状土地利用及交通出行特征相吻合的交通模型。以规划土地利用分析为依据,充分研究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交通需求特点,建立规划特征年的定量化交通分析模型,为综合交通规划编制的各个层次、不同发展方案的比较等提供分析、测试及评价的数据基础。
5.1.3依托交通需求分析模型的建立,以现状及规划土地利用为依据,分析现状交通出行及分布的基本特征,预测未来不同阶段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交通出行变化的趋势特点,测试和评价不同规划策略及方案的交通运输效果,提供整个交通规划编制的数据分析基础。
5.2现状问题诊断和发展趋势分析
5.2.1从目前城市交通供需特征、城市土地利用和交通关系、交通系统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对我市城市交通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准确把握当前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寻找产生此问题的原因。
5.2.2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的转变、机动化的趋势、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各个方面,对未来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以及将会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判断,为各项规划方案的提出奠定基础。
5.3交通战略规划
5.3.1分析城市交通政策趋势和供需特征趋势,总结借鉴相关发展经验,提出适宜我市特点的城市交通发展方向。
5.3.2确定城市交通发展模式,提出各交通系统发展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确定城市重要交通系统规划组织与布局原则。
5.3.3确定区域综合交通系统发展目标和功能定位;制定各对外交通方式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原则;优化城市对外交通系统发展方案。
5.3.4提出城市骨干运输系统构建的原则与目标;提出并分析评价骨架运输网络方案;确定城市骨干运输方案的布局。
5.3.5确定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总目标和各交通系统的基本目标;提出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发展战略及应对策略;提出城市交通发展重要政策建议和实施保障策略。
5.4区域交通系统规划
5.4.1确定各等级对外公路系统布局方案,对外公路与城市骨干道路系统的衔接规划,确定对外道路的出入口位置,并测算其用地规模,确定长途客运枢纽站的布局及其用地范围。
5.4.2确定铁路客货运场站布局及功能定位,控制铁路走廊及其与城市道路交叉的用地,规划组织铁路客货运枢纽的集散系统。
5.4.3协调航空机场的规划,确定机场衔接系统规划。
5.4.4确定黄河航运等级及航运设施规划。
5.5道路系统规划
5.5.1确定整体道路网格局及骨干道路布局,结合城市用地进行道路网优化并提出远景路网拓展构想。
5.5.2提出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5.5.3提出道路红线、标准横断面形式建议,提出道路网规划控制指标,确定交叉口类型与用地规模,对城市关键界面和主通道进行规划控制。确定重要桥梁、立体交叉位置。
5.6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含轨道)
5.6.1确定公交运输方式及系统构成,提出整体发展框架和策略,明确各系统的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5.6.2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服务系统,提出客运走廊通道的规划及用地控制建议,确定地铁、轻轨线路。
5.6.3确定常规公交的功能层次和运输组织模式,提出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对其骨干系统进行布局并提出控制建议。
5.6.4确定公交枢纽的等级及功能,提出重要枢纽的布局及用地规模。
5.6.5确定公共客运交通、公交线路线网、站场分布。
5.6.6其他客运系统规划(包括步行、自行车及出租汽车发展规划)。
5.7停车系统规划
5.7.1预测停车需求
5.7.2确定停车发展政策及分区停车供应策略。
5.7.3确定公共社会停车场布局与规模。
5.7.4提出配建停车指标调整方向与建议。
5.8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规划
5.8.1明确城市步行系统的功能定位,针对城市不同区域和不同用地性质提出相应步行系统的规划标准,确定城市步行系统网络规划方案。
5.8.2研究城市自行车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明确城市自行车系统的功能定位,提出城市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标准,确定城市自行车系网络规划方案。
5.9物流及货运集散规划
5.9.1组织区域内外多方式、一体化物流集疏运通道。
5.9.2合理配置和布局城市物流中心。
5.9.3进行主要物流园区的货运集散道路规划。
5.10近期建设规划及城市交通政策和措施建议
5.10.1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各分期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策略。
5.10.2确定城市交通系统近期建设项目规划。
5.10.3提出缓解中心区和重要节点交通矛盾的策略。
四、组织框架与运作机制
(一)组织框架
成立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组织协调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1.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修编的领导工作,对规划修编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协调和决策。领导小组第一组长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由市长担任,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单位由相关部门组成。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负责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报批、宣传等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规划局局长担任,同时抽调部分技术人员充实修编办公室力量。领导小组实行例会制,每3个月召开一次,必要时也可由组长临时召集。
2.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修编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协调下,积极配合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二)运作机制
1.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分工。在规划修编工作中,市规划局组织专题研究和规划的编制、评审、审查、报批工作。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市经委、市国土局、市建管委、市房产局、市交通局、市园林局、市环保局、市水利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人防办、市地震局、*燃化集团、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统计局、市林业局、市南北两山指挥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农牧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文化局、市文物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体育局、市旅游局、市法制办、市气象局等有关部门提供相关数据资料并协助开展相关专题的研究工作。
2.各专项规划的主管部门对三版总规各项专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并提出新版总规中专项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整理汇总。
(1)给水、排水、供热、防洪、抗震工程规划及道路桥梁实施情况总结由市建管委负责;
(2)供电工程规划由市供电公司负责;
(3)燃气工程规划由*燃化集团负责;
(4)电讯工程规划由市电信局负责;
(5)南北两山生态规划由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负责;
(6)园林绿化规划由市园林局负责;
(7)环境保护规划由市环保局负责;
(8)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人防规划由市人防办负责;
(9)消防规划由市消防支队负责;
(10)铁路专项规划由*铁路局负责;
(11)公路专项及水运规划由市交通局负责;
(12)航空专项规划由甘肃机场建设集团负责;
(13)住房规划由市房产局负责;
(14)环卫设施专项规划由市执法局负责;
(15)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由市商务局负责;
(16)教育设施专项规划由市教育局负责;
(17)体育设施专项规划由市体育局负责;
(18)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由市文物局负责;
(19)医疗卫生专项规划由市卫生局负责;
(20)旅游专项规划由市旅游局负责;
(21)邮政专项规划由市邮政局负责;
(22)广播电视专项规划由市广播电视局负责;
各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待总规批准后,由各专业部门组织编制并按程序报批。
(三)委托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市上关于修编总体规划选择国内权威编制单位的要求,考虑到我市的实际情况,经市政府同意,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编制,*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予以配合。
(四)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机制
以市政府的名义,邀请国内著名专家担任总体规划修编专家顾问,实现专家领衔,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如邀请曾在*工作过的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同志,原建设部规划司助理巡视员、全国市长培训中心副主任任致远同志任技术顾问。对涉及城市发展的重大策略问题采用专题研究方式,由相关领域的资深专家领衔担任专题负责人。专题研究、纲要和规划成果的编制均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确保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在总体规划报送审批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等手段,采用咨询、交流、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等各方意见,促进公众对总体规划修编的参与。
五、进度安排
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共分六个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编制工作方案,征求专家及各相关部门意见,确定研究专题和责任单位;征求省政府和国家建设部意见,完成申请报告;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编制单位,召开修编工作动员会;完成现状调查的准备工作,并启动上一版总体规划评估总结和现状调查工作。
(二)现状调查阶段(一个月)
通过现状调研、资料收集和部门访谈,完成对土地利用现状、专项规划等现状情况调查,形成《*市城市现状调查报告》;建立总体规划现状调查数据库。
(三)专题研究与发展战略研究阶段(两个月)
1.专题研究
针对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九项研究,形成以下成果:
《国家和区域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关系和定位研究报告》
《城市空间北拓战略对*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北部地区空间发展模式研究报告》
《*市城市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水、大气、生态、土地等)研究报告》
《*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及国内外相关经验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城市气象对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影响研究报告》
《*城市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相关性研究报告》
《*城市发展规模研究报告》
《*建设工程地质调查与研究报告》
《黄河*市区段二百年一遇防洪标准研究报告》
2.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
主要从宏观发展研究背景出发,论证新形势下*发展条件与机遇、城市发展阶段性目标、城乡协调发展策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综合交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文化继承等重大问题,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城市功能性质,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做好以*都市圈为主体的区域发展协调工作,并针对人居环境、经济产业、交通、生态和基础设施等重大问题的发展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构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形成《*2030: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报市政府批准。
(四)总体规划纲要阶段(七个月)
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11-2030)》编制,完成专家评审并修改后,上报市政府、市人大、省政府、国家建设部审议、审查。
(五)总体规划成果编制阶段(三个月)
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成果编制,专家评审及成果修改。
(六)总体规划成果报审阶段
上报市政府、市人大、省政府;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建设部、国务院审批;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统一信息平台》;宣传。
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分工
省、市各职能单位、各驻兰单位结合自身职能,提供本部门相关现状资料和专项规划成果,根据资料清单,形成书面文件(或电子文件)提交市规划局汇总并配合规划局组织有关专题讨论会,协助完成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共同参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规划成果及其实施政策的制定、讨论和审议,并配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专项规划报审协调工作。
市规划局:负责总体规划编制的组织、协调、审查、报批、宣传等各项具体工作。
市委政研室、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负责提供关于市委、市政府重大问题的研究报告及政策文件;协助开展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城镇体系、村庄发展等专项研究及规划工作。
市发改委:提供全市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产业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农业及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战略,现代服务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全市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资料。协助开展产业发展与布局专题研究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经委:负责提供全市经济发展、工交行业经济运行、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等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工业招商引资现状情况及重大工业项目安排情况;协助开展产业发展与布局专题研究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国土局:负责提供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扩展条件,现状城市土地价格的级差分布状况,其它国土的专项规划等资料,并配合编制调研工作;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技术问题;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建管委:负责提供我市历年建设的基本情况、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规划等;提供河、洪道综合整治工程资料及“防洪、防汛、防灾”工程资料;给水、排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基础资料和各专项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给水、排水、供热、村庄发展、河湖水系、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防洪、防汛、抗震等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房产局:负责提供各类房屋及房地产最新调查现状数据、布局结构及每年增长情况,城市住宅及各类用房需求预测,“十一五”房地产行业发展规划等资料,并配合编制调研工作;协助开展住房建设与社区发展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交通局:负责提供我市各类交通设施、码头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参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规划成果及其实施政策的制定;协助开展全市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开展综合交通专题研究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园林局:负责提供我市城市绿化系统的基础资料和专项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绿地系统、河湖水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环保局:负责提供我市环境质量报告、生态环境建设及城市环境治理发展目标、发展规划资料,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重大环保项目安排;协助开展生态环境与城市增长边界、河湖水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水利局:负责提供我市水资源利用综合报告、水利发展规划、水源规划及防洪体系规划设想;协助开展河湖水系、综合防灾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提供环卫事业及环卫设施、城市广告等市容发展的现状基础资料和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环卫设施布局、市容广告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人防办:负责提供我市人防工程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地震局:负责提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现状资料及防震减灾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燃化集团:负责提供我市燃气工程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燃气工程专项规划工作。
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负责提供我市城中村现状资料、改造情况及改造规划;协助开展城中村改造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财政局:制定促进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财政政策;落实规划编制经费;协助开展城市规划经济分析专题研究工作。
市商务局:负责提供我市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工商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批发市场、零售网点、商业特色街等商业网点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提供我市对外经贸发展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提供各产业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产业发展与布局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及上报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招商局:负责提供我市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情况和规划,提供三资企业、出口加工区、海关报关统计等现状资料,协助开展产业发展与布局等相关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提供市域及各县区人口现状情况(包括总人口、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公安部门主管重要设施,全市城市交通现状,交通管理设施,近十年分年度车辆保有量;协助开展人口现状及预测、综合交通、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统计局:负责提供1996年至2006年全市各县区分类详细统计数据;协助开展总体规划的人口现状及预测的研究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提供林业发展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南北两山绿化指挥部:负责提供南北两山绿化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生态环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教育局:负责提供我市教育事业及教育设施现状资料和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布局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科技局:负责提供我市科技发展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农牧局:负责提供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村庄发展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提供本市劳动力资源现状资料及就业状况资料,就业培训计划及发展战略。
市文化局:负责提供我市文化事业及文化设施现状资料和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文化设施布局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文物局:负责提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保护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文物古迹保护规划,现状历史文化资源及保护要求状况及附图;对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提供我市卫生事业及卫生设施现状资料和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布局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计生委:负责提供我市人口发展规划;协助开展总体规划的人口现状及预测的研究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体育局:负责提供我市体育事业及体育设施现状资料和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服务设施(体育设施)布局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市旅游局:负责提供旅游服务设施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布局相关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工作。
市法制办:提出对本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意见和建议;协助制定保障总体规划实施的法规政策。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我市相关气象资料;协助开展生态环境、综合防灾与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等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
*军区作战部:协助提供发展需求及空间管制需求,协助总体规划上报审批过程中与上级军事管理部门的协调。
*铁路局:负责提供铁路交通现状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综合交通(铁路)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和总体规划上报审批过程中与上级铁路部门的协调工作。
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水文水资源局:负责提供黄河水系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黄河有关规划专题研究工作。
甘肃机场集团:负责提供机场现状资料及发展规划;协助开展综合交通(机场)专题研究(专项规划)工作,协助总体规划报审过程中与上级民航部门的协调工作。
省、市电力公司:负责提供本行业的现状资料及产业发展目标、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安排;协助完成能源需求研究和能源供应规划。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原则,以“美化,迎接全会”为目标,以港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作为重点,营造城市景观、提升城区品味、彰显地域特色、弘扬文化,以靓丽、文明、和谐的形象迎接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召开。
二、活动目标
(一)新建1处5万平方米的综合公园和1条两侧留有10米以上的生态绿廊的绿化景观大道,并通过拆违增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增加绿量,到年全市绿化覆盖率要达到42%以上。
(二)城市建筑色调规范,主干路、临街路建筑立面得到整治,户外广告和公共标识规范,户外宣传设施完善,城市空间得到美化。
(三)城市道路和排水通畅,城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全市的施工现场、集贸市场、公路沿线环境得到综合治理,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得到净化。
(四)城市功能性照明完善,景观性照明得到加强,消灭城区摸黑路,淘汰低效照明产品,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照明新产品、新技术,城市亮化档次得到提升。
三、工作任务
(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城市水系专项规划、城市色彩景观专项规划和城市景观照明专项规划;建设一批按照1000米的绿地服务半径规划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的社区公园;规划户外电子广告屏和公益广告牌;编制城市主干道两侧建筑“平改坡”及旧建筑立面粉饰规划。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全力推进太平湖公园建设和大东沟两岸绿廊建设;加大社区公园养护和改造建设力度,每年建一个社区公园;在城市主次干道两侧、广场、公园内设置一批体现城市特色的建筑小品、雕塑和植物花卉景观;保持公园景点内环境卫生整洁。
治理城市道路、排水,保证道路完好率达标;消除城市摸黑路;城市照明设施采用节能产品;加强亮化设施维护,保证亮灯率。
加强道路、小区环境卫生保洁;协助三个街道办事处做好城乡结合部垃圾清运,协调各乡镇抓好中心集镇的环境卫生。
(二)经济开发区:增加辖区内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治理道路和排水设施,保证排水通畅,路面完好;加强道路、小区、公园环境卫生保洁;消除摸黑路,照明设施采用节能产品,保证亮灯率。
(三)综合执法局:拆除城市内违规建筑和废弃破旧建筑;整治户外广告、牌匾和公共标识牌;取缔马路市场、马路工厂、流动商贩、摊点、店外店和露天烧烤;严格执法,杜绝破坏公用设施的各种违法行为;落实门前“四包”活动,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督促沿街单位实施景观亮化。
(四)交通局:完善高速公路引线两侧绿化带建设;拆除公路控制线内的违章建筑、整治两侧环境卫生;大力整治客运站、码头范围内的环境卫生;高水平建设车站、码头建筑的景观照明体系。
(五)工商局:整治集贸市场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规范户外广告内容。
(六)市公安局:清理规范交通标识路牌;整治交通秩序。
(七)卫生局:负责集贸市场和公共场所的食品卫生安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活动。
(八)旅游局:负责旅游景点的环境卫生;完善车站、宾馆、饭店、旅游景点的导向标识内容。
(九)民政局:规范路牌标识;整治路牌版面卫生。
(十)大东、新城和新兴街道办事处:负责清理辖区内环卫处管辖以外区域的环境卫生,保持结合部位卫生整洁。
(十一)财政局:落实“四化”工程项目资金。
(十二)教育局:负责保持体育场馆环境卫生和设施完好;保持校园内外的环境卫生。
(十三)宣传部:负责督促新闻媒体宣传“四化”工作内容,引导市民参与“四化”活动。
(十四)纠风办:负责收集民意,改进相关部门工作作风。
(十五)公路、铁路沿线各乡镇:负责公路和铁路沿线两侧环境卫生;抓好小城镇和集贸市场卫生管理。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市政府决定成立市城市“四化”竞赛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乃文担任,副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福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宁国军,副市长李明久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姜永涛担任。成员单位由市纪委、宣传部、住房城乡建设局、交通局、综合执法局、工商局、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旅游局、公安局及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农场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办公室主任由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朱连德担任,副主任由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高峰、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浩,经济开发区副主任于非和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林文涛担任。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我市“四化”竞赛活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农场要加强对开展城市“四化”竞赛活动的领导,认真制定落实措施,确保我市“四化”竞赛活动的健康开展。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4
关键词:景观照明;发展趋势;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
1、引言
城市夜间景观照明简称城市景观照明,即用灯光重塑城市夜间的景观形象,城市的景观元素可分为城市道路、城市广场、建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桥梁、城市水、园林绿地、户外广告和各类标识等,景观照明具有功能性和观赏性。观赏性,是城市景观照明区分于其他照明的显著特点。
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景观照明灯光环境整体感不强,视觉中心不够突出,未发挥大型建筑组团在视觉上的优势,无明确主题,没能形成一定意义上的视觉“区”。夜景层次性不强,未能形成整体感和层次感,城市夜间轮廓不完善,表现手法陈旧,灯光景观显得无序,协调性差,不少建筑的灯光设计仍然停留在轮廓灯照明或大功率泛光照明简单的运用上,很少考虑建筑本身的内涵和特点。照明的科学性,艺术性较差,一些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尚未进行专业的照明设计,未能体现出城市标志物特有的风格和特征。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夜景照明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城市照明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让“城市亮起来”, 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
2、城市夜景照明和发展的趋势
城市夜景照明始于商业、娱乐和节日庆典活动,随着电气照明技术和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 全息技术、光纤和导光管技术、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夜景照明中的应用.更使城市夜景照明多姿多彩,越来越高级和迷人。
国际照明界的权威学术组织――国际照明委员会(ClE)对城市夜景照明问题十分重视,在总结各国夜景照明经验后,编辑出版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文件,成为指导各国城市夜景照明的重要依据。
近年,我国城市夜景照明得到迅速的发展,变化很大,成效显著,并呈现出继续蓬勃发展态势。人们对城市照明的要求不仅仅是亮化.而着重于塑造城市的特色、追求城市夜景的文化口味。更重要的是,人们逐步认识到城市夜景照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城市的建筑物、构筑物,街道、道路、广场、公园、绿地,市内河道及水面,室外广告和城市附属设施,只有把这些构景元素(照明载体)的夜景照明协调地有机组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规划.才能形成一幅和谐优美的夜景画面。从国内发展情况看有这样几个趋势:
(1)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受到政府的重视。一个城市夜景照明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个好的城市照明专项规划。因为夜景照明是城市照明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整体的和谐美才有局部的美。我国建设部在《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全国各地城市抓紧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作为整个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题规划,足见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城市夜景照明方法由单一向多元化、多层次转变。城市夜景照明主要有投光(泛光)照明、内透光照明、轮廓灯照明和特种照明等照明方式。
(3)照明由照亮逐步向艺术化过渡。城市夜景照明工程,经过多发展,不断积累经验,照明的技术和艺术水平逐步提高,城市夜景越来越美。
(4)夜景照明器材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堤高。如光纤照明器材,激光器材, LED灯等科技含量高的夜景照明产品、为城市夜景照明创造了有利条件。
(5)夜景照明的光干扰和光污染问题已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我国城市夜景照明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夜景照明产生的光干扰和光污染问题已开始暴露,如在玻璃窗较多的外墙采用投光照明,会干扰人们的生活和休息。
(6)夜景照明的管理开始得到重视。从源头开始对夜景照明规划、建设、设施的运行实施依法、科学、有序的长效管理,改变以往城市夜景照明只重建设、忽视管理的问题。
3、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夜景照明
城市夜景照明是整个城市照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美化城市,提高幸福指数,展现城市个性特征,应具有本地的特色。
编制城市照明专项规划是建设有本地特色的夜景照明的前提。现在许多城市的景观照明缺少统一规划或规划滞后,各照明单位各自为政,结果出现该亮的不亮,不该亮的反而很亮。整个城市的夜景分散凌乱,没有层次和特点,总体照明效果较差。因此,整个城市的景观照明规划是保证整个城市景观照明总体效果的关键,实施景观照明时应强调要尊重城市的个性,突出城市的特色,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反映市特征的建筑、景点及公园等进行照明,防止出现景观照明过滥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应将城市景观和城市功能照明整合为一体,作为城市照明统一进行规划,据调查,北京、上海、天津等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夜景环境的规划和建设,制定了城市景观照明总体发展控制规划,构建了具有本地方特色的夜晚美景。
城市夜景照明设计应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刻理解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及艺术内涵,准确把握城市形象特征,符合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技术文件、标准规范的的要求,以人为本, 注重整体艺术效果,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创造舒适和谐的夜间光环境,并兼顾白天景观的视觉效果,照明设施应满足白天看景,晚上看灯的要求。白天晚上都应与周围环境协调,不要只看效果图,应充分考虑建构筑整体和各细部照明的实际效果,注重照明亮度及色彩、照明方法、照明器材应用及照明控制等的应用。节能减排,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当前的主题,贯彻“绿色照明”理念,提高照明质量,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照明不应盲目追求亮度,造成资源浪费并形成光污染,要推广使用节能、环保的照明新技术、新产品,积极采用高效的光源和照明灯具、节能型的镇流器和控制电器以及先进的灯控方式。
景观照明工程在注重规划和设计的同时,也应考虑项目的施工及今后的维护和管理问题,由于大部分建筑物在建设时很少考虑整体景观照明,照明灯具及线路都处在自然环境下,有些工程运行没多久,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例如,有轮廓灯断线的,灯具损坏不亮的,地灯没有防盗设施被偷的等等,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维护,不但影响景观效果,反而会破坏城市的形象,最终可能形成景观照明设施停止运行,造成浪费的局面。重视和加强景观照明工程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建设景观照明时,应思考和追求景观照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科学模式,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景观照明迅速发展,很多问题也涌现出来:比如照明载体失去美感、能源浪费、市民们产生审美疲劳、不适当的照明干扰人们生活、产生环境污染等。城市景观照明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事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等各环节的工作者们具有“可持续”的理念并将其贯彻到工作的每一处细节。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5
一、当前现状
我县现有人口32万人,城镇人口15.11万人(其中,县城人口8.76万人),辖7镇8乡。近年来,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5%,城镇的聚焦、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增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1、规划体系不断健全。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推进,我县高起点完善各项规划,先后聘请了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等甲级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我县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城市设计、新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黄岗山公园规划、苏区振兴土坯房规划等,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布局更加合理。同时,按照新东新区控制性详规的标准和要求,科学设计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际线,通过不同的建筑样式和绿地景观,充分体现出显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特点。吉潭镇已完成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南桥镇总规编制已初步完成并上报评审,罗珊、水源、菖蒲已启动总规修编工作。
2、城区建设初具规模。县城区面积达10.0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8.76万人,道路面积57.92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积6.6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386.05公顷,城镇化率达45%,城区建设初具规模。
3、城市功能不断完善。近年来,相继实施了高速公路连接线、城区排水管网工程、垃圾中转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等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新区中学、体育中心、迎宾大道、滨河公园、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新罗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楼沿河路等一些节点路段全面打通。黄岗山公园、新区医院、长举大桥、文峰防洪工程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进展顺利。统筹布局教育、医疗、文化、卫生、办公、购物、休闲娱乐等场所和设施,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显增强。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显著,精心打造了“一河两岸”、新东新区、新区路网等重点区域的园林景观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靓丽。县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强,完备了交通标识、标志、标牌,设置了电子监控装置。开展了违法建设和非法土地交易专项整治,县城规划区内乱搭乱建行为得到有效控制。城区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区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的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但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标(如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县城绿化覆盖率、自来水厂生产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于省标要求。
1、规划编制工作滞后。目前,我县各项规划虽在不断完善中,在专项规划中只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排水系统规划和城市天燃气规划,仍有大量专项规划没有编制,比较迫切的有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村庄布点规划等。在乡镇规划方面,除吉潭、南桥、罗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启动总规修编外,大部分乡镇均没有编制圩镇控规和没有对原有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由于规划滞后,加上管理缺失,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较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
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尽管我县城市建设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加上长期以来对城市建设的欠账较多,对城镇建设资金的投入还相对不足。小城镇建设方面更为突出,由于当前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圩镇产业过于单一,乡镇还属于“吃饭财政”,很难拿出资金用于小城镇建设,小城镇建设更多的依赖上级财政的投入和补助。目前,不少乡镇缺乏相应的路灯、环卫等配套设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明显滞后。
3、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比较突出的是自来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严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污管网不全、环卫设施不达标、城市道路拥挤、公园绿地建设欠账大、公共停车场缺乏、农贸市场不足等问题。在文教卫生方面,随着县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现在县城幼儿园紧缺,目前只有一所县城公办幼儿园;县卫生院人满为患,病床经常供不应求。一些乡镇的道路、排水排污、垃圾处理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绿化水平低,居住环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员不足、装备落后、经费不足、体制不顺等问题。大部分乡镇没有专门的城镇建设管理队伍和人员,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脏、乱、差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5、产业支撑能力不强。工业基础薄弱,近几年,我县工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不高,工业园区规模小、档次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规模企业、新型支柱产业和知名产品品牌;服务业发展缓慢,我县第三产业还局限于传统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教育、信息中介等服务业从业人员少,服务功能弱,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缓慢,由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城镇就业岗位不足,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单一,抗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隐患也日益凸显,果业对农民的增收效应呈现出减慢的趋势,也就打击了农民进城的积极性,影响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还存在制约我县城镇化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理念瓶颈。主要体现在缺乏新型城镇化理念,特别是有的乡镇没有树立科学经营城镇的理念,不能辩证处理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资源,将之作为资产来经营。二是体制瓶颈。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管理机制、工作推进机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颈。主要缺乏高素质的城建管理专业技术人才,注册规划师、建筑师、结构师、监理工程师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使得我县部分专业机构资质难以得到提升,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四是征地拆迁瓶颈。由于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失地农民保障及征地拆迁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导致征地拆迁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推进。
三、意见和建议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对增加投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具有重要意义。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历史机遇,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为根本,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区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完善城镇规划体系,进一步提升规划水平。
1、坚持发展定位。我县城市发展定位为赣粤闽三省边界以果品、稀土资源加工产业为主导的边贸山水城市,按照“合理布局,有利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以“北拓、南延、东进、中优”为总体思路,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轴、两心、五区”的规划区用地布局。即:一轴是以河为中轴,形成贯穿城区南北的城市空间拓展轴,两心是新城区形成教育、行政、卫生中心和健身、休闲、购物中心,五区为老城区、新东新区、向阳坪居住区、长举居住区、黄坳工业小区。从具体实践来看,该定位比较符合实际,应按该定位进行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扎实推进。
2、优化城镇布局。按照“一城两镇,强化中心,点轴带动,城乡一体”的发展战略,引导城镇分层次、有序发展,构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规模有序、职能明确的现代化城镇体系。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城区长宁镇(含文峰乡)和两个重点镇(南桥镇、澄江镇),完善中心城区职能,打造县域发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东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镇发展带,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
3、完善规划体系。一是加快总规修编工作,目前已完成总规修编的初步方案,尽快完成总规修编的正式文本,做好评审及报批工作,构筑县城未来发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专项规划,启动管线专项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综合市政设施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户外广告专项规划等,做到城市布局合理。三是启动各乡镇圩镇总规修编和控规编制工作,编制村庄布点规划,改变小城镇规划滞后,城镇布局欠合理、建设零乱,没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现状。同时,要加大规划执行力度,全面整治违规违章建筑确保规划的全局性和权威性。
4、提高文化内涵。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要树立以地方文化特色为依托实施城市建设规划的理念,大胆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应把具有我县特色的红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为城市文化主题,使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观及客家文化园。提升新区基础设施的文化内涵和档次,增强基础设施的文化韵味。
(二)加大城市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建设水平。
1、完善配套设施。完善城区道路、供水、环卫、排污、照明、停车、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加快县城规划区的绿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营造一个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态优美、适宜居住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快推进新城区路网建设。启动城东206国道改道项目,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拉大城市框架。加快长举大桥及新东大道长举段项目、一河两岸西岸贯通工程,使新区与长举连为一体;加快花旗东路硬化,启动新中学至一中之间十字道路、滨河东路至黄岗山东入口人行景观桥,完善新区次干道,实现城区可扩容2平方公里以上。二是完善老城建设。重点完善老城区的给水、排水、道路、电力、电讯、公园、绿地及避震场所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旧城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三是完善其他配套设施。以每平方公里一座垃圾中转站的要求,规划建设新东、迎宾大道垃圾中转站。以每万人建设3座水冲式公厕的标准,增建公共厕所。建设管道天然气项目。同时,在进行基础设施时,要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
2、突出建设风格。编制中心新区建筑风格专项规划,引入文化元素,兼顾整体设计和单体风格,确保风格各异、群体协调、风貌独特,并划分好建筑风格的控制区、协调区和发展区,塑造富有文化品位和艺术个性的城市景观,使新区建筑风格有层次的得以展现。从建筑的造型、风格、色彩以及道路、广场、公园、雕塑、路灯、栏杆,甚至路牌、广告等等体现我县的客家特色、红色文化和艺术品味,做到不凌乱无章、残缺不全、千人一面,使城市整体和谐,有文化个性和艺术感。启动中山路南段拓宽改建,将其打造成为客家风情街。建设特色小城镇,对新建沿街楼严格按新标准建设,对危旧房进行改造,提高小城镇档次,做到局部整齐划一,全局统筹协调。
3、建设精品工程。坚持“政府控制规划、规划引导项目、项目吸引资金”的思路,形成规划培育一批、前期储备一批、动工建设一批的项目实施计划,对工程项目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建设。一是建议启动城市综合体项目,以丰富的现代美学创意、丰厚的客家传统文化底蕴和东江源头优美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充分体现“城市综合体”的核心内涵,以发展我县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文化馆、展览馆、图书馆、旅游、休闲、购物、娱乐场所为建设内容,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开放灵动的空间新格局,并为打造客家风情文化园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二是建议启动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依托高速路连接线,结合鹰梅汕铁路及火车站及站前广场建设,着力把县新汽车站及城东物流中心项目打造成为我县的精品项目之一,塑造好绿色生态、美丽花园式形象,提升土地升值的潜在价值。三是高标准建设206国道改道及高标准改造城东、城南、城西出口路,力争三年内完成绕城快速线路,改善出行条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强建筑业管理,进一步提升质量安全
1、促进建筑市场健康发展
坚持以基本建设管理和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为轴心,深化建设领域专项整治,提升建筑工程监管水平,保持建筑安全生产平稳态势。在建筑市场、建筑工程和建筑企业管理中,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报建制度、施工许可制度和验收备案制度,把好工程开工和交付使用两道关。
2、全面落实五方主体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
一是明确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按住建部规定,建设单位项目责任人、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和监理单位总监在工程设计使用年限内,承担相应的质量终身责任。二是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增强相关人员的质量终身责任意识。三是建立项目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将五方责任人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纳入城建档案统一管理保存。
3、深入开展安全治理
一是经常性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防范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针对我县建筑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严格执行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制度,加强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突出开展对高坠、坍塌、垂直运输、深基坑等专项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质量监督抽检力度,实行严管重罚,使施工安全生产始终处于高压态势。要求所有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质量标准化工程管理进行施工。三是积极组织推荐工程评优工作,严格执行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建设手续方面存在问题的施工企业、工程建设管理人员进行停止投标资格和记不良行为的处罚。
(四)深入推进“三城同创”,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开展“三城联创”活动为契机,创新机制,规范管理。一是充实城管队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员,切实解决城管队伍人员少、年龄大的现状,做到定人定岗定区域管理,确保管理效果。二是扎实开展“三治”活动,重点规范专业市场,切实解决建材销售、汽车销售、汽车维修、废品收购以路为市,占道经营等问题;三是建立社区城市管理网络体系,充分发挥城区内村(居)委会作用,落实村(居)委会的城市管理职能和责任,把村(居)委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纳入到城市管理体系中来,划分管理责任区,严格所属管理责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区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广告管理、市政设施维护、道路停车收费的市场化运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五是加强城市秩序管理。严厉整治店外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行为;加强户外广告审批管理;规范建筑工地管理,实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运输建筑材料、余土与抛洒滴漏行为;抓好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优势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着力发展果业产业。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切实做好柑橘黄龙病防控工作,着力扶持杨氏、源兴、泓源达、桔都等现有果品企业,在巩固发展果业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我县的现有资源,发展茶叶、油茶、毛竹、花生生产等产业,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2、着力发展工业产业。把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产业现代化相结合,立足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稀土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提升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化解产业集聚过程中存在的资源、体制、管理障碍问题,将园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加快经济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3、着力发展城市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积极构建集约发展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实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启动汽车站及物流中心项目等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启动南桥物流园区建设,着力构筑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的现代商贸、休闲观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以及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和市政公用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六)全面优化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1、创新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亟需化解资金瓶颈的制约,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摆脱过分依赖财政投入的习惯心理,树立“经营城镇”的理念,增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作用的范围和领域,对于公共服务领域,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地位,强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对属于市场运作的领域,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明确民间资本投资主体的地位,对通过市场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业,应适当补贴以保障投资者的合理收益。
2、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工程项目目标责任机制、督查通报机制、动态管理机制、推进激励机制,优化项目推进工作机构,对全县重点工程根据项目性质进行科学分类,分别成立各类项目推进工作组。制定科学合理的重点项目考评办法,通过奖优罚劣激发全县上下克难攻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龙头作用促进全县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
3、创新示范镇管理机制。建立示范镇新型管理体制,改革并落实示范镇用地保障、财政扶持、产业扶持等机制,打造南桥物流园区,加快启动南桥示范镇“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配齐配强示范镇领导班子,坚持能放则放,赋予试点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依法委托示范镇行使职权,非行政许可事项由县级部门直接交给示范镇行使,强化镇级管理职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机构,把南桥打造成为县城副中心镇。
(七)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以为人本,致力于实现城乡居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同等权利,为的是让城乡居民都能够平等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在推进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搞好整体规划的同时,从群众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着力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回应干群期待。在实际操作中,努力做到“四个改变”:
1、改变“重面子、轻里子”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为居民提供一个舒心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更要注重“里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项功能,坚决避免将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鲜漂亮,却忽视了“里子”建设的通病。
2、改变“重地上、轻地下”的观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绿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见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等看不见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一规划地下空间,高标准建设地下排水设施、燃气管道、强电弱电工程,做到“雨污分离”。
广告专项规划范文6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整治与管理相结合,严格落实市容管理的各项规定,以全面优化市容环境为目标,以解决“两薄”和难点顽症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职能转变,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市容执法工作水平,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二、主要目标
市容环境管理取得突破。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市容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市容执法工作取得突破。市容执法体制机制基本理顺,百姓关注的难题顽症治理实现阶段性目标,市容执法形象有明显好转。
政风行风建设取得突破。市容政风行风和执法水平有明显提升,力争在全县排名再上台阶。
队伍建设上取得突破。市容管理队伍进一步优化,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三、工作重点
1、突出抓好市容整治工作。严格落实市容管理的各项规定,坚持教育与管理并重,着重整治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等违法违章行为,采取“明确责任、分段到人,统一行动、集中管理”等方式,夯实市容管理的工作基础,加强管理、强化监控,巩固成效、严防反弹,全面提升县城市容形象。
2、认真抓好环卫保洁工作。积极推行环卫市场化管理,落实环境卫生全天候保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全面消除死角死面;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增设垃圾中转站点;加强公厕管理,确保公厕卫生整洁、管理到位。
3、全力抓好路灯管理工作。积极推行路灯智能化监控,实现科学化、精准化的管理,有效避免盗窃路灯配件、损毁路灯设施的现象,确保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对紫光大道等路段残旧的路灯实施全面改造,进一步提升路灯设置档次。
4、规范户外广告设置行为。根据《县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办法》、《县户外广告设置专项规划》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清理整顿活动,统一门头标牌的标高,规范对户外广告的设置管理,杜绝非政府行为悬挂户外条幅、宣传横幅的现象。结合户外广告设置管理工作,落实户外广告亮化设置,进而逐步提高户外广告的档次。
5、及时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定期开展群众对市容管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收集、分析和处理市民群众意见建议。保持与各类新闻媒体的经常性沟通,自觉接受新闻媒体的监督。充分利用、热线、等途径,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及各类来信来访。牢固树立为民服务宗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标准,对于群众关注的市容管理中的热点、难点,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
6、切实落实“门前三包”管理。强化责任监督,积极探讨“门前三包”管理工作方式。认真做好“门前三包”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加强对责任单位、责任人“门前三包”责任履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加大对不落实“门前三包”行为的处罚和曝光力度。努力解决长期以来“门前三包”落实难、履行责任不到位的问题。使“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到位、责任执行到位,环境卫生、绿化管理、市容秩序达到规定的标准。
7、强化渣土运输处置管理。建立完善渣土管理工作档案。规范施工工地的管理,对渣土处置、运输全过程实施有效监控;加强执法管理,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处置渣土等违反《建筑垃圾管理规定》的,减少和杜绝城区渣土污染事件。
8、致力强化“两薄”环节管理。组建“两薄”管理执法中队,重点做好薄弱时段、薄弱地段的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市容管理工作的无缝化对接,全天候的保持市容秩序的井然。
9、加强执法队伍教育管理。着力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努力培育作风优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执法队伍,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形象。为高标准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