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1

一、年度工作完成情况

(一)围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

今年,我市充分发挥规划和政策在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中的关键作用,严格执行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确保灾后恢复重建的建设用地需要。一是认真编制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调控作用,引导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二是认真实施差别化用地管理,确保绵茂公路、成绵高速复线、成绵峨铁路、泰山、凯江路拓宽、岷山路延长线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三是继续用好用足特殊支持政策,通过先行用地、用地预审,保障了全市列入灾后重建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及时开工建设。

(二)严格规范管理,加强资源保护和利用工作

今年,我市在做好主动服务保障发展的同时,严格规范管理,做到“两手抓两统筹”。

1、严格执行土地审查报批。认真执行国家扩大内需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耕地占补平衡,切实保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实施土地审查报批。凡占用基本农田的建设项目,在用地预审中认真进行基本农田论证工作,确保补划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

2、加强“挂帐”管理,加大土地整理力度,“5.12”以来,我市“挂账”面积46973.951万亩,涉及77个项目,开发整理规模457431.12亩;可新增耕地面积58858.83亩;投资预算55265.159万元;截止20__年11月,已竣工验收有5个项目,已完工的61个,正在施工的7个,准备开工的4个。年内可完成所有项目,可核销完所“挂账”指标。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考核检查力度,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降低,基本农田保护专项规划已上报省厅验收。

3、加强矿政管理,巩固整顿成果。开展了对非煤矿产资源的整合工作,制定了《__市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完成了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和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开展了26个矿区、2个矿种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工作,年内可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

4、以卫片执法检查为为抓手,强化执法监察工作。我市是第一次开展土地卫片执法检查工作,也是第一次依据《15号令》实施问责。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机构,下拨了专项经费,制定了实施方案,加强人员培训,有序开展工作。经过认真清查,到目前为止,全市违法新增建设用地涉及图斑数18个,宗地数为19宗,面积182.09亩。违法用地宗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宗数的比例3.66%,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1.67%,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1.37%。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在全省排序第15位;违法用地面积在全省排序第10位。其中:__区5宗,面积42.73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2.23%,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2.05%;中江县1宗,面积10.4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3.6%,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3.59%;罗江县2宗,面积10.9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0.45%,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0.76%;广汉市1宗,面积3.4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0.54%,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0.57%;什邡市6宗,面积78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3.57%,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1.46%;绵竹市4宗,面积36.66亩,违法用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1.05%,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总面积的比例1.17%。全市已经进入立案程序宗地数为10宗,面积70.84亩,立案落实情况:目前已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6159.62平方米,已恢复土地原貌51.72亩,落实罚款36351.5元。

5、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不断完善。今年全市总供地351宗,面积677.24公顷,其中经营性用地244宗,实现出让合同总价款39.29521亿元,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今年以来,我局认真分析土地资产运营形势,精心谋画,,土地资产运营成绩喜人,11月份,投放市场的一宗商业用地,经13轮叫价以435万元的最高价成交,创建我市土地资产运营亩价最高记录。

(三)认真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发展

1、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我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从经济发展全局和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扎实有效推进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工作,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因征地发生。严格履行征地程序,采取多元化补偿安置途径,多渠道保障住房落实,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全市应安置人员基本安置到位,思想稳定。根据市委安排和新形势的要求,对全市征地补偿安置方式和内容进行了调整,出台了《__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2、全力推进涉及国土资源部门的民生工程。继续以对群众的满腔热情,高标准组织实施好“金土地工程”、红层找水打井工程、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和避险搬迁工程、富民安康工程。我市2个“金土地工程”,进入了施工收尾阶段,年底前可按时完成任务;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已完成了530户搬迁任务,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62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已完成全部任务。完成了全市1398个集中安置点的地质灾害隐患复查复核工作,确保集中安置点的安全。

3、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扎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是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对2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监测,组织开展62处重大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二是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值班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加强充实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小分队人员。三是突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汛期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检查排查,强化各项防灾措施,加强巡查督导力度,将地质灾害类型预警抢险措施、避险疏散路线和预警信号等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发到手中,坚决防止发生群死群伤灾害。上半年共进行了5次应急调查,开展汛期检查8次,对全市灾害易发区段和20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到心中有数并责任到人。在“8.13”绵竹清平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中,由于防范措施得力和防治预案合理,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

(四)加强国土资源基础性工作,依法

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1、科学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认真编制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__-2020年),切实把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基本要求,坚持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强化土地调控的原则,目前已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初步方案,上报省厅批审。

2、开展农村土地登记发证试点工作。我市充分利用“二调”成果,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和技术要求,在全市12个乡镇开展农村土地调研、登记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积累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农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经验,为全面铺开打下坚实基础。

3、和维稳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系统以集中处理突出问题及为重点,强化源头治理和事件的解决,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市总量明显下降。切实抓好维稳和责任制的落实,制定了重大群体性上访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和领导带班,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年没有发生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行政调解的做法得到市领导的肯定。今年,共接待群众来访68批共158人/次,排查积案18件,结案17件;完成行政调解23起,调解成功率80%,成功避免13起矛盾纠份进入司法程序。

(五)进一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我局高度重视今年度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20__-20__年惩防体系规划》,制定了20__年度具体实施意见,精心安排部署了目标任务,层层签定了责任书,狠抓了具体工作的落实,确保监督权力运行规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调整工作机构,加强监督力量。根据班子建设和成员分工情况、中层干部岗位调整的实际,调整了以党委书记、局长吴智勇同志为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各项工作监督检查活动的具体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二是统一思想,制定方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级纪委全会精神及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结合《20__-20__年惩防体系建设规划》阶段性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20__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实施意见》,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三是加强廉政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利用党委会(中心组学习会)、办公例会、全局职工大会的时机,层层动员,开展“四个一”专题组织生活会教育活动,全面学习了“四项监督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学习效果知识测试,组织了讨论交流。四是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评议工作。继续落实先进性四个长效教育机制,巩固作风整顿建设、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针对“土地、矿产、测绘”行业特点,把效能监察从行政审批领域向非行政审批领域延伸,强化国土资源窗口和便民服务“两集中、两到位”程度,加大问责力度,着力纠正了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还对公款出国(境)旅游、公务用车使用管理、新建装修办公用房、公务接待及各种庆典等方面进行了治理和规范,既纠正了行业不正之风,又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五是加强纪检监察软硬件设施建设。结合信息中心建设工作,筹集办公经费,建立完善电子监控系统,有针对性的对土地、矿权交易按招、拍、挂程序等经营性问题的监督检查活动进行规范,坚持重大事项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重点项目由纪检监察、法规监察及相关业务科(室)、土地收储中心等单位参与集体会审。六是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局党委把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小金库”、选拔任用干部等专项治理作为重要任务来抓,成立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坚持全程监督,不断建立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在各县(市)局、分局、事业单位牵头自查的基础上,市局专项治理领导小组重点对国家、省投资的5000万以上的3个重点项目和市本级的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排查,完成了阶段性整改任务。七是加强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加强重点项目征地拆迁安置、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红层找水打井等改善民生工程及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规范和节约用地等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八、严肃查处国土资源领域违纪违规案件。配合有关部门认真查处国土资源领域的举报案件,上半年对1封匿名举报转批件进行了调查核实,坚决纠正破坏、浪费、闲置土地资源以及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中弄虚作假的问题,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干部的责任,确保政令畅通。

(六)认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我局按照厅“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和__市国土资源领域腐败问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认真落实厅党委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的安排和部署,围绕土地矿业权交易市场整治、整纪纠风专项整治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三大主要任务,各牵头单位认真组织相关科室人员扎实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阶段性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责任分工,对牵头科室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各县局成立了相应机构和工作部门开展工作;二是对土地矿业权市场进行了自查;三是结合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认真总结 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制定《__市国土资源局委员会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实施的工作方 案》,形成《__市国土资源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图表)》,将构建宣传教育引导机制、监督制约机制、改革创新机制、利益维护机制、案件查办机制等五大类,共14方面制度,51项具体制度或规定、实施办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地质灾害防治监测预警手段不丰富。“8.13”清平特大泥石流在“5.12”特大地震后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础上又新增了13处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我市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增加了更大的困难。目前,地质灾害防治监测主要靠人的监测,科学监测预警手段少,需要更大的投入。

(二)土地资产运营工作困难多、压力大。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对我市的土地资产运营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压力和增加了不小的困难。

三、明年工作思路

(一) 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建设目标和扩大内需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

(二)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一是加强对汛期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检查巡查力度,及时解决不稳定因素;二是制定科学可靠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与气象部门密切配合,建立全市气象预警系统,提高灾害预警水平;三是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健全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四是配合省厅加大对清平“8.13”特大泥石流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力度。

(三)加大对以“金土地工程”为主导的土地整理开发工作,采取一切措施确保我市耕地的占补平衡。

(四)推进农村土地登记发证试点工作。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建条件,明年在全市推进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

(五)扎实做好和维稳工作,确保无大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发生,坚决实现“小事不出乡镇、大事不出县(市、区)、大集访不出市”的工作目标。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2

二、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完成我市建设用地供地计划的编制,并通过执行。严格依照规划把好项目用地预审关,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规范化管理。

三、全年完成市里新下达的土地收储、出让任务;对已收储土地进行规范管理。

四、认真抓好已批准项目的土地征用工作,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切实保障群众利益,按时、足额把征地补偿费发放到被征地群众手中。解放思想,创新征地工作方式,破解征地难题。

五、认真抓好灾毁耕地复垦及旧宅基地复垦、增减挂钩和省级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建设,确保各个项目的如期完成,为实现全市的耕地占补平衡打好基础。并积极按照省国土资源厅要求,完成市土地复垦专项规划,继续加大力度对上年度土地整理项目的监管工作。

六、积极争取省测绘局对我市10个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测绘的支持,为我市10个行政村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并开展度假区范围内(约10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绘工作。

七、巩固土地执法成果,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动态巡查和案件查处工作力度,为城市建设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健全完善国土资源执法协管员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协管员的作用。

八、全面完成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规范的各项任务。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强矿业权出让管理,规范矿业权出让行为。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储量动态监测,按季足额征缴矿产资源补偿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矿山安全生产工作。

九、完善地质灾害值班、巡查制度,认真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及灾民安置,重点是把握好灾后重建点的选址及救灾资金的发放。对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补发防灾避险明白卡,完善汛期地质灾害群众转移预案,补设警示牌;进一步确定安置用地,并对安置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督促乡镇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危险点影响农户安置工作。

十、争取省上项目资金500万元,用于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及社会事业的建设,并争创市创建“平安库区”达标单位,成立库区调解委员会做好移民的稳定工作。

十一、完成市里下达的棚户区改造工作任务。

十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中小学教师限价房工作。

十三、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进一步抓好政务公开,促进全局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3

1重庆市矿山环境治理现状

1.1初步形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在贯彻落实国家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基本法规的同时,制定了《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条例》、《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重庆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和《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管理暂行规定》、《重庆市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1.2初步形成了规划控制体系市国土房管局于2000年起,由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多的原国营6大矿务局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调查工作入手,逐步开展了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工作。2005年,组织编制完成了《重庆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06-2015)》。2008年8月,市国土房管局又组织了废弃矿井的专项调查工作,目前正在编制《重庆市废弃矿井治理(专项)规划》。2009年2月,市国土房管局又组织编制了《重庆市城周矿山植被恢复子规划》,将其纳入《重庆森林工程总体规划》中。为了对重庆市5大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进行土地整治、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编制了《重庆市五大国有煤矿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专项规划》。

1.3建立了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市国土房管局会同市财政局、市环保局于2007年2月出台了《重庆市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了全市矿山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此外,重庆市还建立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上控制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趋势,加强了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

1.4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初见成效重庆市陆续开展了许多矿山环境治理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给当地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效益。如九龙坡区华岩镇云峰村废弃工矿地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新增了大量的耕地,缓解了人地矛盾,并为当地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再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梁山四方井矿区的植被恢复治理,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系统;北碚区三汇二矿和三汇三矿的矸石山治理,有效地防止了矸石山的滑移,保护了矸石山对面的大片茶园不遭破坏,保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矛盾依旧突出重庆市矿山企业95%以上为乡村集体或私营小型矿山,这些矿山企业普遍存在重资源开发、轻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问题。

2.2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不足重庆市矿业开发历史悠久,遗留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新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点多面广,有的甚至十分严重,目前还缺乏治理资金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导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欠账太多,资金缺口较大。

2.3有关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法规制度不健全虽然重庆市初步形成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但是仍缺乏一些配套的、可操作性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法律法规及制度。

2.4矿山开采和治理技术有待提高矿山开采和治理技术不能适应环境保护与整治目标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份小型矿山开采方法、废渣、废水治理方法落后;二是土地复垦与还绿工程先进技术与方法推广不够,矿区的开采与土地复垦不能实现同步;三是缺乏专业的矿山环境治理的专业队伍、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体系。

2.5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有待进一步查清目前,重庆市仍有很多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未进行实地调查,因此,还有待开展系统的基础调查工作,全面摸清矿山地质环境状况。

3保护对策及建议

3.1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使矿山环境治理有法可依加快相关法律和规章的制定,建立起配套的矿山环境治理法律法规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与矿山环境治理的协调发展,使矿山环境治理法制化。

3.2制定系统、科学的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全市矿山生态环境综合防治规划,并纳入当地社会和区域经济的计划中,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矿产利用开发方案中也应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努力使矿山环境治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3加强对矿山环境治理的监督和管理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统一各方权、责、利的关系,加大监管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加强对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向上级汇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监管效率。

3.4建立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奖惩措施,促进综合治理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矿山环境治理资金,加强矿山环境保证金制度的落实,将矿山环境治理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逐步加大投入比例。配套完善环境治理工作的奖惩措施,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做得好的矿山企业应予以政策倾斜和经济支持与奖励。

3.5创新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机制完善“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机制,解决不欠新账的问题,对于历史遗留早已废弃的矿山,由政府牵头组织落实治理,把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列入政府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逐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局面[2]。

3.6依靠科技进步,树立典型示范工程,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在矿山环境治理方法上,要敢于改革创新。可以组织矿山环境治理的专业队伍,鼓励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从事矿山环境治理的科研工作,建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专家咨询和技术支撑体系,开展不同矿种、不同地区的治理研究,树立典型示范工程,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4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5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括

包括姓名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二、项目概括

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二、产业政策分析

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三、行业准入分析

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二、资源利用方案

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圹、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三、资源节约措施

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源准入标准的要求。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防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四、地址灾害影响分析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五、特殊环境影响

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二、行业影响分析

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入、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地质灾害专项规划范文6

明确工作目标:

一是争取土地指标6000亩(包括新增指标、追加指标和复垦指标);二是消化批而未用土地3000亩以上;三是完成征收集体土地4300亩;四是完成经营性土地收储1500亩;五是出让经营性土地成交价60亿以上;六是严格控制违法用地耕占比5%以下;七是完成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5000亩以上;八是确保垦造耕地及土地收储完成融资8个亿任务。

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十三项重点工作:

(一) 继续推进双保工程,千方百计保障发展

1.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一是提供优质的用地审批服务。实施《富阳市国土资源局重大项目用地审批责任制度》,为重点项目提供更优质的用地审批服务;落实专人对我市重点项目在项目用地预审时即参与项目的报批审查及告知信息;通过发放项目用地告知书和更新报批节点信息,确保用地审批服务更加优质。二是继续做好用地项目的规划保障工作。加快对符合土地规划调整的局调工作,确保近期空间的有效合理分配。继续加大土地利用规划的“刚性”宣传力度,多送土地规划政策下乡,减少违反土地规划情况的发生。

2.完善耕地保护机制。一是继续落实《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加大《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执行力度,对破坏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行为及时移交相关科室和单位进行处理,逐步引导全社会形成共管耕地的局面。对开发垦造项目进行入库管理,确保占补项目符合上级的相关要求。二是做好专项资源调查。主要是做好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编制,摸清土地综合整治现状与家底,供领导决策。做好低丘缓坡资源调查工作,结合市发改局、林业局的低丘缓坡规划进一步明确宜建设范围。

3.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上,关键抓好项目质量,进一步完善项目立项程序,优化项目规划设计论证,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实行资金补助与质量挂钩,充分发挥基层国土所的作用,落实专人负责,对项目踏勘、质量监督同时到场,做到相互监督,共同管理。加快项目立项报批,重点做好对项目实施的监管,促进土地整理项目后续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同时,通过新农村土地整治公司运作,做好融资工作。

4.深化矿产资源管理。一是积极推进“三江两岸”矿山整治,同时结合“四边三化”行动方案,继续督促、协助有关乡镇(街道)做好废弃矿山治理工作。二是开展新一轮生产矿山整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压减矿山数量,合理矿山布局、提升矿山规模,引导矿产品深加工,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三是以“绿色矿山”创建活动为载体,切实加大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努力实现环境优先下的资源合理利用。

5.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一是组织地质灾害应急演练。计划____年在6月下旬在乡镇组织一次规模较大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二是组织全市地质灾害交叉检查。5月底前在全市统一组织一次地质灾害交叉检查,对各乡镇街道对二个明白卡的发放情况、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等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三是积极申报地质灾害治理项目。____年积极向省市申报地质灾害隐患搬迁治理项目,并将对具一定规模,受威胁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点申报治理项目。四是完成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划和风险评价。五是有序开展废弃矿井治理。对全市32座废弃矿井封堵全部井口,彻底消除废弃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

(二) 积极落实调控政策,确保土地市场平稳

6.把做地工作做强做活。一是制订____年土地出让计划。以刚需及改善性住房供应为主线,重点是挖掘市区及鹿山新区地块潜力。二是创新机制,做大做强做地机构。健全做地主体做地、融资功能,加快政府做地机制的完善和发展。三是积极探索村级留用地地票制管理新思路。进一步完善失地农民保障及安置性用地政策,及时解决条件成熟的村级安置性用地报批、开发、监管工作。四是积极做好储备库土地、土地收储资金制度健全和监管,规范储备土地的管理和收储资金拨付流程。五是加大对重点地块的招商,与商务局密切配合,参与商务局的招商活动,不等不靠,积极上门推介土地,并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进行项目推介,有针对性的向重点房产企业招商,确保重点地块能顺利成交。

(三) 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破解国土资源难题

7.进一步改善民生。一是着力改善农村村民住房条件和生活居住环境。进一步关心民生、关注民宅,着手制订村民建房五年计划,将五年内建房需求量化,并层层落实农民建房管理的责任主体和具体措施,确保五年内符合建房条件的农户都能满足建房需求。二是着力探索村级留用地管理新思路。提出统一规划选址、加大招商引资、加强统筹协调等工作举措,对村级留用地项目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和监督,确保留用地政策落实到位,保障失地农民长久生计。三是着力制订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征收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补偿安置等涉及的具体操作程序,规范拆迁服务行为,维护拆迁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8.加大执法考核力度。进一步健全完善综合防控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等,加强对新增违法用地的管控。在对各乡镇(街道)加大考核力度的同时,借鉴枫桥经验,把农村私人建房等用地指标作为奖罚手段。加强对乡镇(街道)及村一级的考核力度,设定违法用地及 的考核指标,及时尽早警示提醒乡镇(街道),逐步完善“一票否决”制度。向上争取____年设立公安机关驻国土警务联络室,坚持查事查人相结合,充分发挥联合办案的威力和震慑力作用。对卫片发现的违法用地,及时组织数据上报市督违办、“两违”办,配合主管部门,严肃整治违法用地,拆除整改一批项目,降低违法用地耕占比,及时将违法用地高标准、严要求及时整改到位,确保我市不被上级部门问责。

9.强化办结能力。一是切实抓好初信初访办理质量。要实行首办责任制,按照“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的要求明确办信职责;要提高办理时效,切实提高办理效率和质量,做到调查在第一时间、控制在第一关口、查处在第一阶段,把工作的侧重点由事后的重复上访、越级上访转变到处理好初信初访上来,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违法案件的发生。同时要严格落实“两见面一到场”制度,完善台帐制度。二是加强联动,推动“土地大”。要构建协调处理机制,扩大“土地大”的外延,紧紧依靠各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切实将涉土解决在当地,解决在第一时间,继续执行重要摘报制度,着力抓好办理意见的落实,提高一次性办结率,有效降低越级和重复等难点问题。

(四) 夯实国土基础建设,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10.夯实土地权属管理基础。一是继续推行土地登记提质提速。在进一步推进地籍管理规范化建设,实现土地登记标准化;在完成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大力推行土地登记提质提速,在保证办件准确的基础上有效缩短土地登记发证办理时间,切实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全面完成数字地籍调查。继续做好第三期村庄数字地籍调查项目,在____年底前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和地籍测量,权属调查和成果入库等所有工作,形成覆盖全市的大比例尺图形数据,建立城乡一体化数字地籍信息数据库,为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三是加强地籍调查数据库建设。建立地籍调查数据库,将以往各期的调查数据成果进行整合,并与“一张图”工程、日常测绘更新管理系统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相衔接,为日常地籍调查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具有完善的数据统计、分析和汇总功能。四是积极开展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配合相关部门对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农村户籍制度、农房抵押、地票制度等各项改革进行研究,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权能实现、权益分配和权利处置方式等,为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供基础保障。

11.实施综合管理。建立1+5+X的工作机制(1即以保护耕地为大前提,5即做好违法用地控制、涉土处理、农村私人建房管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等五大方面工作,X即项目征迁、土地规划调整、土地管理创新等其他国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