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1
东海海洋经济年均增长率15.8%
近年来,海洋经济作为东海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势头。据该报告显示,2012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约为20549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41%,占东海区三省一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6%,较2006年增加了141.6%,年均增长率为15.8%。2006年至2012年,东海区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始终保持在15%以上,2012年达到16%。海洋经济已成为东海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按照以陆定海、陆海联动的基本原则,东海区海洋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已形成以长三角为核心、以沿海产业带为轴线、三省一市各具特色的总体经济发展格局。
四大支柱产业实力日益增强
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船舶工业是东海区主要海洋产业中的四大支柱产业,产业实力日益增强。2012年,东海区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8020亿元,占全国的39%,其中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增长尤为明显。
海洋渔业在东海区沿海均有分布,是用海规模最大、分布最广的海洋产业。2012年,东海区海洋渔业增加值为1093亿元,约占同期全国的30%,较2006年增长了110%。
东海区海洋交通运输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长三角和东南沿海两大港口群。2012年东海区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为2074亿元,占全国的43%,较2006年增加了106.5%。
滨海旅游业逐步实现了从中低端旅游向高端旅游迈进,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发展,从传统的旅游方式向现代的旅游方式转变。2012年,东海区实现滨海旅游业增加值3277亿元,占全国的47%,与2006年比较增加了155.4%。
在全球船舶工业向高端化、大型化发展的背景下,东海区海洋船舶工业提高高端船舶、大型船舶、特种船舶的产品比重,加强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特种工程船舶、豪华客滚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的研发力度,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2011年东海区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达5337万综合吨,占全国海洋船舶造船完工量的73%,为我国海洋船舶工业渡过国际金融危机做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2
中卫市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部,地处宁夏、甘肃、内蒙古三省区交会处,自古就是西北重镇。2004年,中卫被批准由县直接升格为地级市,辖沙坡头区和中宁、海原两县,总面积1.7万平方公里。中部宁卫平原得黄河灌溉之利,土地肥沃,物产富饶,有“鱼米之乡”之称,一直被誉为“塞上江南”。
据中卫市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卫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3亿元,同比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亿元,增长15.8%;全市常住人口达到112.48万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6.3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128.1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112.31亿元,其中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完善,全年接待游客285万人次,增长21.7%,全年实现总收入22.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持续增长,工业企业达100家,产值过亿企业51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7%。由此不难看出,主导中卫市发展的产业群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生态旅游的发展带动的第三产业,二是交通枢纽背景下发展的物流与工业。
工业是必由之路
城镇化的高度发展,首先需要强大的工业做支撑,其次就是要不断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中卫有集沙、山、河、园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坡头,是世界垄断性旅游资源、寺口子风景区、中卫岩画等,按照旅游资源的禀赋,中卫完全有条件发展成为西北地区以沙漠旅游为特色的重要旅游城市。然而若是仅仅依靠生态旅游业,而忽略、排斥其他产业,则其发展的空间十分狭窄。与陕甘宁革命老区其他7市对比来看,延安、榆林等依靠能源产业使经济走在前面,铜川、庆阳有强大的工业支撑发展也相对较快;再者若将宁夏南北对折不难发现,长期以来,宁夏的经济重心在北部,且大部分GDP都和工业产值有关。再纵观中卫市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中卫的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18.4%,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54.3%,初步形成以造纸、酿酒、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有西北地区最大的造纸工业园区、最大的造纸上市公司――宁夏美利纸业集团公司;有全国最大枸杞保健果酒(宁夏红)企业――宁夏香山酒业集团公司;以及宁夏秦毅铝业集团公司、宁夏中宁红宝集团公司、宁夏中宁宏威建材公司、宁夏中宁瀛海建材公司、宁夏中卫明盛染化公司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工业是现代实体经济的脊梁,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因此,中卫必须把谋划工业发展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发展工业是中卫成长的必由之路。
区位与交通优势得天独厚
交通枢纽: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交通控制着地区发展的经济命脉。而制约陕甘宁革命老区多地发展的瓶颈正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铁路和公路网密度低,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高。
中卫是全国铁路交通大动脉的“西部桥头堡”。既连接了西北与华北,又是欧亚大通道“东进西出”的必经之地,包兰、甘武、宝中铁路和中太铁路在此交会,形成“X”形布局;109国道和4条省道公路干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以及香山机场,诸多的交通线路在中卫形成了一个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交会点,其集聚功能甚至超过了兰州。这种交通枢纽的形成,不仅意味着宁夏交通环境的变化,而且也意味着西北交通格局的变化,兰州不再是西北腹地的唯一交通枢纽,中卫必然会分流兰州的货物集散作用。这正是中卫的幸运所在。
区位优势:在区位上,中卫处于西北地区的几何中心,有丰富的水利资源,承接着未来西电东送项目;管线交错,西气东输工程路过中卫;交通又能带动西煤东运。
陕甘宁革命老区大部分地区都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荒滩、沙地面积大,水资源是制约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中卫水利资源条件优越,有黄河及其支流长流水、清水河三条主要河流流经境内,流程约182公里,年平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平均过境水量328.14亿立方米。它的水能蕴藏量达200多万千瓦,可利用能量160万千瓦,境内黄河大柳水利枢纽和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年发电量可达84亿千瓦时。这必然成为中卫未来发展的重要资源。
利用资源合作很重要
世界名城多处于大河流域或沿海地带,就是因为方便的河运、海运促进了对外联系,积聚了人流、物流。我国凡是具有交通枢纽地位的城市大都是大中城市,唯中卫是个例外。
中卫的优势在于:一切从中卫过境或者潜在可以从中卫过境的资源、半成品、工业品都可以在中卫这个地方停下来,进行加工增值后再离开。如果没有这个过程,交通枢纽对于中卫的意义就是零。
相比起来,中卫灌溉平原面积较小,可提供加工的农副产品资源总量有限,因而农业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封闭产业。与其他革命老区7市相比,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仅凭自有资源发展大工业显然力不从心。而且旅游的可通达性也会受到限制,只有交通资源更具开放性,能够为中卫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打开空间。而中卫邻近地区却资源丰富:新疆石油、天然气和煤是最具优势的矿产资源;甘肃陇东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备量大;庆阳、平凉将和宁东、鄂尔多斯、榆林共同组成国家级能源基地;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牧区,畜产品资源丰富。这些资源要么距中卫不远,要么在铁路合理运距之内,都可以为其发展大工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原料支撑。
对于中卫来说,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与相邻省区加强合作,只有这样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项目才能真正地转化为经济动力而促进发展。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3
【关键词】博物馆;工业旅游;体验式营销
根据《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开发的工业旅游景点总数累计将达300家,全年接待旅游参观人数达到2000余万人次。目前上海近200处工业旅游景点中,大致可分为工业企业、现代工业园区、创意产业集聚区、重大建筑成就和行业博物馆5类。其中,不少景点依然面临着交通不便、受众认知度低、旅游产品内容不丰富、参观接待量有限等诸多问题。
所谓“工业旅游”,是指以工业企业其自身厂区、生产线、产品以及独特的制造工艺流程等为主要吸引物, 组织有兴趣的游客进行参观、体验的一种别具风格的旅游项目。工业旅游是旅游与工业交叉形成的新型旅游形式, 它融工业生产、观光、娱乐等为一体, 重在参与和体验。具有明显的知识性和体验性。[1]
参照上述对“工业旅游”的定义及特征,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工业旅游推广之路,注定没有可供照搬或参考的模式:作为中国第一家国家级航海博物馆,中国航海博物馆在文化主题、规格等级、体量外观等各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作为一家开馆仅三年的航海类专题博物馆,并不具备工业历史和文化沉淀、亦无生产流水线等实地体验,且其距离市中心72公里、交通配套设施匮乏、区域集群文化不成气候等先天缺陷,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博物馆对工业旅游消费群体的吸引力。
对此,要让中国航海博物馆工业旅游产品真正走进观众,唯有通过各种主题形式的体验式营销、引发共鸣的情景模式,让观众觉得“好玩”,才能使其产生内心响应,进而在参观中获得享受。以下,就如何创建中国航海博物馆工业旅游品牌、加强营销推广等进行简要思考。
一、深挖现有资源,打造“好玩”的工业旅游产品
丰富的产品内容是推广工业旅游的基础,而工业旅游本身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及知识性,更成为其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独特卖点。
就中国航海博物馆而言,“船舶”作为航海元素之一,更为贴近大众生活,故考虑在博物馆现有资源基础上,以“船舶馆”为主,结合其他展馆内船舶元素,打包推出以“船舶文化”为主题的工业旅游产品体系,并可大致分为两大产品:一类产品以“现代船舶”为主线,囊括船舶结构和设备、船舶制造、各类船舶航行保障仪器、仪表等技术资料,由浅入深地阐释现代船舶建造的整个流程。该产品中,除对船舶结构、设备及建造过程进行静态介绍与展示外,更有货物配积载、130吨柴油主机舱、焊接模拟、270度环幕影院、集装箱装卸操作模拟器、操纵航海模拟器、潜水艇剖面等多个趣味性互动展项,使这一“现代造船技术”之旅因其生动、好玩,适合各年龄段观众。另一条线路则是以“古代船舶”为主,重点阐述古代造船工艺中水密膈舱、隼卯连接、桐油灰、造船木材选用等技术,并通过欣赏馆内数百艘古船模型、登临明代福船实船等方式,全面了解古代造船工艺。该线路因知识性较强,更适合初中及以上年龄段观众。
与此同时,考虑散客尤其是亲子家庭等观众群在博物馆内逗留时间较长的特点,中国航海博物馆还将在上述参观路线的基础上,增加诸如手工船模制作、船模工作室参观等体验项目;亦可在家庭日活动、暑期夏令营、亲子游等既有产品中,逐步增加关于船舶主题的活动内容,以丰富多彩、趣味性的形式,增加产品对该类受众的吸引力。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参与的二期课改项目中,涉及“船舶技术演变”、“船舶与国防”、“透视船舶结构”等大量内容,对于学生而言,生动、真实的创新环境,将让普及船舶科学知识变得简单、好玩。
二、多渠道外联合作,让工业旅游玩得更精彩
考虑中国航海博物馆地处偏远,为进一步丰富工业旅游产品,降低旅游距离衰减带来的负面影响,博物馆以“区内成片、跨区成线、市场做专”为原则,设计不同的产品组合加以推出,使工业旅游资源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旅游产品的集约性供给,增强旅游吸引力。
当然,在工业旅游产品的策划及推广过程中,更可考虑利用行业优势,积极开展船舶建造、古船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并联合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沪上各大船厂、高校等,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或专题学术报告会,积极参与国内各类论坛,推出主题临展,以不断提升博物馆专业影响力。
此外,利用夏令营、主题活动等契机,可联合各大船厂、码头等,组织部分观众实地参观造船基地、知名船舶、集装箱码头作业等,将工业游产品延伸至馆外,以丰富的活动内容提高博物馆服务附加值,进而提高受众好感度。
三、善用宣传渠道,让工业旅游“玩”出名气
工业旅游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企业把工业旅游视为企业公关活动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航海博物馆自筹建以来,始终与媒体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建立良好的媒体资源库。对于工业旅游产品的推出,可邀请1-2家大众类媒体、专业报刊杂志甚至电视媒体等,赴馆体验并进行深度报道,以期在短时间内向观众有效传达“中国航海博物馆推出好玩的工业旅游产品”这一信息。
日常宣传工作中,因预算有限,则可充分利用博物馆门户网站及官方微博、豆瓣小站等社交类网站,针对亲子家庭、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受众,“投其所好”打出不同的卖点进行宣传,以提高信息到达率、实现宣传效果。
当然,时时关注社会热点及业界动态,联系博物馆现有资源,挖掘有效的活动主题及概念,或能较好地吸引媒体的关注。中国航海博物馆曾藉由2012南京举办中国航海日活动的契机,同南京《现代快报》合作举办读者参观体验活动,更因博物馆同南京宝船厂遗址独有的关联性,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的踊跃参与,取得良好的宣传效应。这也为今后中国航海博物馆工业旅游品牌的宣传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模式。
四、开发旅游纪念品,将“好玩”的工业品带回家
开发独具博物馆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是传播博物馆品牌个性及内涵的有效载体,而依托丰富的藏品及历史文化资源,更可发挥博物馆在纪念品开发方面的独特优势,拉长旅游产业链条。
目前,中国航海博物馆馆内设有一大一小两个纪念品商店,并出售数百种纪念品,其中尤以各类船模最受欢迎。这些船模中,诸如福船、沙船、哥德堡号、瓶装船、军舰模型等,多为馆内展品的复制品;博物馆出版的各类书籍中,亦不乏大量对古、现代船舶的研究……上述纪念品均独具中国航海博物馆品牌特色。
今后,中国航海博物馆还将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工业旅游”亦将是今后纪念品开发的一大命题,相信除船模以外,将推出更多富含文化内涵且具实用性的主题纪念品;博物馆后续亦将开通电子商务平台,以更好地推动工业文化的传播。
正如《上海市工业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所提,上海工业旅游具有远大光明的发展前景。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航海博物馆将树立工业旅游品牌意识,努力做好工业旅游的营销推广,以期在不久的未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品牌推广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娜娜,王承云.上海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5.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4
近年来,我国经济放缓进入新常态化。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8%,第二产业增长了8.0%,第三产业增长了10.6%。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并未受到影响,反而比其他行业增长得更快。通过以下几个指标可以看出旅游业高增长的态势: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1%,增速不仅高于总体GDP增速,而且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速;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旅游直接投资同比增长42%,比全国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出3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在我国经济总体放慢的情况下,旅游业成为了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新业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人们消费需求不断变化,人们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迫切需要旅游新产品的创新;另一方面技术的发展,为旅游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持。
1.旅游信息的高级化――智慧旅游
信息技术迅速发展,有力的支撑了旅游信息化。随着通信技术、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我们的产业格局、经营模式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模式也呈现新态势。在旅游信息获取、旅游计划决策、旅游产品预订支付等方面都实现了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近年在线预订和网络营销不断增长。2014年中国旅游移动预订用户增长194.6%;2014去哪儿无线业务同比增长 400.7%,占总收入49.5%;移动端下载量约为6.1亿。
散客旅游不断增长为旅游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我国进入散客时代。根据2015年中国旅游统计报告,2015年我国国内旅游突破40亿人次,自由行高达32亿人次,1.2亿人次出境游客中,66.7%游客选择自由行。自由行旅游需要计划旅游线路、预订旅游产品,要求相关部门及企业能够提供更为丰富和有效的旅游信息,因此对旅游信息提出了更高质量的要求。
智慧旅游的本质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新模式。智慧旅游是以游客为信息需求的核心,以感知互动等高效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旅游信息化发展新模式。智慧旅游的基本特点为:(1)以游客信息需求为中心。为游客提供目的地、旅游线路、周边旅游资源等信息;为游客提供智能化查询、导航、导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在线咨询。(2)便于决策和管理。智慧旅游在大数据的支持下,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和开发,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从而为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营销提供参考。
智慧旅游将改变传统旅游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智慧旅游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把旅游吃住行游购娱的供应商汇集在平台上,传统旅行社的中介功能会逐渐消失,旅游产品的供应商将不再依赖旅行社,旅游业原有的产业链、利益分配等将改变,旅游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传统旅游管理由于获取信息的滞后性,所以一般属于经验管理,智慧旅游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能够实时掌握旅游资源、旅游者及企业的信息,从而迅速做出决策,属于实时管理。智慧旅游推动旅游管理方式由传统向现代管理方式转变。
2.旅游新业态的创新――产业融合
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旅游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我国旅游者需求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度假体验旅游转变。这要求旅游融合更多其他的元素,旅游功能多样化,由原来的单一的观光功能发展为拥有休闲、养生等功能。这种转变需要旅游融合更多元素,促使旅游新业态产生。
产业融合促进旅游业无边界扩张和新业态的产生。旅游融合是指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互交叉、渗透,形成新业态的过程。旅游与第一产业融合会产生乡村旅游、现代休闲农庄、特色旅游村镇、都市生态农业、城市休闲生态廊道等新兴旅游业态;旅游与现代工业融合可产生工业旅游、工业生态园等业态;旅游与其他服务也相融合可产生教育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会展旅游、房地产旅游、文化创意旅游等。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不仅可以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而且优化农业、工业和其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融合使得旅游业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以创新的方式,将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纳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体验产品、旅游消费品。旅游业的产业融合需要跨行业的创新人才,为旅游业注入更多的创意、设计出更多的旅游新产品,创新将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3.旅游区域资源的全面整合――全域旅游
经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催生全域旅游。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为景点旅游,景点旅游的弊病日渐显现:景点的建设经营与外部社会是割裂的,甚至是冲突的。景点内干净整齐、风景优美,而景点外确实脏乱差;酒店里金碧辉煌,酒店外却垃圾成山。而全域旅游的发展,是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不拘于景点自身的建设,以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和公共服务,使得整个区域既宜居又宜游,处处是风景,处处可旅游。
全域旅游要求全面统筹旅游资源,总体布局。全域旅游指各部门参与管理,各行业融入其中,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当地社会资源为游客提供全过程旅游产品。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是该区域社会资源系统化管理与经营。
4.旅游业投融资新方式――跨界并购
旅游跨界、跨行业旅游企业迅速崛起。以携程、万达、京东、众信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围绕旅行和旅游服务的诸多环节加快了横向和纵向的兼并收购,并开始在线上和线下实现旅游业发展融合。
跨界并购促使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的产生。国内旅游市场已出现大资本流向大型旅游企业的现象。旅游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全国旅游投资呈现民营资本为主,政府、国企、外商投资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大型民营企业成为旅游投资的主体。据《2014年中国旅游业投资报告》显示:全国排名前5位的房地产企业加快布局旅游产业,其中包括万科集团、万达集团、恒大地产;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互联网公司,有9家互联网企业试水投资旅游业等等。大型企业跨界投资,有利于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综合型旅游发展集团将成为未来区域旅游发展之集大成者。
三、面对新趋势、新业态旅游业的应对策略
1、中小旅行社急需转型。主要包括向不同的人群提供定制服务;利用专业的旅游平台,延伸产业链,承办外包业务;成立旅行社联盟分享资源、分担风险;旅行社可以只做地接社。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5
关键词:贵州;城市化;产业
2011年贵州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全国16个百分点。贵州各地区难以集聚人口,这是导致其城市化水平低下的直接原因,而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存在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现象,贵州城市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水分”。为了使贵州城市化进一步发展且健康发展,我们应把目光放在其产业结构上,因为贵州城市化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缺乏产业支撑。
1.农业生产效率和商品化水平“双低”难以充分释放农业剩余劳动力
2010年贵州粮食作物产量244公斤/亩,油料作物产量76公斤/亩,而四川粮食作物产量350公斤/亩,油料作物产量147公斤/亩。农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低。2011年贵州农村居民家庭小农业商品率只达到39.5%,也是较低的。农业生产效率、商品化水平“双低”使得贵州农业束缚住大量劳动力,这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处于高位且下降速度缓慢的直接原因。
2.工业发展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小难以集聚人口
本文用产业专门化率来衡量工业发展的规模集聚效应,计算公式为:,代表研究区域某产业专门化率,和分别表示研究区域某产业和较高层次区域相同产业的净产值,和分别表示研究区域和较高层次区域所以产业净产值。贵州目前共有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小孟装备制造业工业园区、仁怀名酒工业园区、福泉市工业园区。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得到贵州白酒制造业专门化率11.1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门化率1.19,设备制造业专门化率0.32,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42。四川省白酒制造业专门化率9.98,其设备制造业专门化率0.89,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7。湖北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门化率1.08。对比可知,贵州除了白酒制造业外,其余两产业的专门化率都比较低。虽贵州白酒制造业专门化率高于四川省,但其2011年规模以上白酒产值293亿元低于四川省的1380亿元。总之,贵州重点发展的这三个产业由于其载体工业园区还处于建设初期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弱。工业园区如何发展才能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并集聚人口进而促进城市化进程?企业简单集聚在园区内并不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组织形式的其中一种类型是企业协作网络型1,是指以少数大企业为主导,大量中小微企业为基础,形成成品、中间品生产以及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三个层面的分工协作体系。但贵州因历史遗留问题,工业企业在省内呈分散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龙头企业的优势。另外,贵州中小微企业个数少,这不仅不利于产业集群的形成而且由于中小微企业能够提供80%以上城镇就业岗位,因此不利于吸纳劳动力。
贵州轻工业比重过低重工业比重过高,大部分轻工业可粗略归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偏低的。据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各细分产业,比重高于1.5%的产业中重工业有5个轻工业只有3个,虽然饮料和烟草制品业比重与其他产业相比较高,这表明贵州特色轻工业十分具有市场竞争力,但一枝独秀不如满园春色,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只有重工业比重的一半这不利于吸纳劳动力。另外,贵州重工业超前于轻工业发展是违背产业结构演化规律的,同时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具有自我循环特征,因而难以反哺农业,2这不利于释放农业剩余劳动力。
托达罗模型认为农民迁移主要取决于期望的城乡差别(包括实际的城乡工资差别和在城市部门成功受雇的可能性)。贵州城乡收入比3.98:1,全国城乡收入比3.13:1,贵州城乡收入差别不低,但,首先,贵州中小微企业数量少,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比重小,由于对劳动力的需求少,使得农民入城就业困难,即使城乡收入差别高,但在城市成功谋求一份职业的可能性较小,不免使农民望而却步;其次,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部门无法反哺农业,使得农业难以通过发展来释放劳动力。这两点是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处于高位且下降速度缓慢的根本原因。
3.无现代工业依托的服务业难以形成对人口的有效拉力
贵州存在第三产业虚高现象,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于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是否就可认为可以跳过工业直接发展第三产业来促进城市化进程呢?答案是否定的,第三产业(特别是传统服务业)超前发展会导致过度城市化,3即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大量被城市化的农民因就业困难而生计艰难,农民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业发展不足,服务业无现代工业依托。托达罗指出许多受教育程度低、无技术的农民进入城市后只能选择非正规就业因为进入这些部门相对容易,从贵州方面来看的确如此。贵州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部分进入了传统服务业(如餐饮零售)就业,或成为 “零工资”、“背篓族”。在十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而这种第三产业虚高的过度城市化是不可取的,无现代工业依托的服务业难以形成对人口的有效拉力。
贵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业属第三产业,那么是否可以跳过工业直接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城市化呢?黔东南州有镇远古镇、西江苗寨等著名旅游景区,2011年黔东南州工业比重在全省位列第8第三产业比重在全省位列第2,可见旅游产业对黔东南州第三产业的推动作用不小,然而黔东南州的城市化率却不高,在全省位列第7。相反,遵义工业比重在全省位列第3第三产业比重在全省位列第6,其城市化率在全省位列第2。因此贵州旅游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较小,工业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较大,贵州不能以跳过工业发展直接发展旅游业来推动城市化。实际上,旅游业的发展能起到刺激食宿等服务业发展从而推动城市化进程,但贵州对旅游景点的相关配套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也较弱后,这些配套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或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然而民间资本投资机制不完善积极性不高,工业发展乏力无法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财政收入来支撑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因此旅游业对贵州城市化的带动作用不大,城市化动力还是应回归到工业化上。
参考文献:
[1]冯云廷主编.城市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工业旅游发展报告范文6
马汉成认为,宁夏改革创新的重点在固原,难点也在固原,面对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新机遇,固原市要提档加速,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马汉成说,刘慧主席代表自治区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科学务实,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固原市将突出抓好扶贫攻坚和生态移民工程,打响六盘山农产品特色品牌,推进固原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西南新区建设,抓好工业强市和园区建设,力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勇气建设和谐美丽新固原。固原市作为全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要打好主动仗,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推进固原与全区同步迈进小康社会。
“我们将通过定责任、抓重点、促改革,全面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作出新贡献。”马汉成表示,“固原市确定今年的各项预期目标,均高于自治区2%左右。”马汉成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高于自治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