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海南;本土音乐;儋州;儋州调声;儋州山歌;传承;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7-0039-02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乐形式及来源

海南岛的西北部有一个俗称诗乡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岛汉族人民居住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儋州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主要源自于深受当地居民喜爱的两种音乐形式,即“儋州调声”与“儋州山歌”。“儋州调声”是儋州民歌的两大种类之一,儋州调声历史悠久,产生于西汉时期,发源于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兰训、松林、光村一带,是一种以儋州方言演唱,体裁近似民间小调的汉族民间歌曲;儋州调声的内容以表达爱情、幸福生活为主,以曲调优美和群体娱乐的特点也同样流传于儋州、三亚、昌江、白沙、东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区两大类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本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民间文学体裁,历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爱,古时候开始流传于西南一带,流行一种绕口令,亦称急口令,拗口令,实际属民间歌谣。它将若干双声、叠韵或发音相同、相近的语词组成有趣的韵语,因通俗易懂,生动有趣,节奏鲜明,适宜口头传唱。西汉以前,这种绕口令在儋耳地区普遍流行。随着各个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终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地进步和发展,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了民族的蓬勃发展历程。如今,由热爱本土音乐文化的企业家和民间艺术家联合创办的”儋州山歌剧团”也为当地的老百姓和游客送上了不少优秀的剧目,有些优秀剧目情节感人,演员的唱腔和娴熟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喜爱。

二、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本土课音乐课程现状调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调声和儋州山歌剧如此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本地区中小学的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分配情况如何?本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本土音乐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学校的音乐教学设施如何?儋州地区的中小学本土特色音乐教材的编写和推广情况如何?带着以上这些问题,我们分别对儋州市第三中学、儋州市第四中学、儋州市海头中学、儋州市海头小学、儋州市长坡中学、儋州市王五中学等学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从调查中看到,只有33%的学校有1架钢琴,33%的学校有多媒体设备,还有67%的学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师使用,专职音乐教师占50%,音乐教师100%来源于海南省内高校。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以上学校的支持下对18位音乐教师的教学内容、使用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听课和访问,同时也对所在班级的部分学生做了相关的访问,得出了以下的结果。首先,是教材使用:教师主要使用全国通用教材,78%以学校统一颁发的音乐课本为主,22%的教师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外曲目教学,课外曲目中,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教学理念方面:87%的教师认为应该把本土音乐形式作为辅助教学,13%的音乐教师认为本土音乐元素在学校课程中可有可无。最后,是教学方法:受访教师上课方式和教学方法基本相似,均采用比较传统的说、教、唱、学等比较保守的授课方式,从大部分受访学生处了解到,很多班级实际上是不开设“体、音、美”课程的,受到一些升学压力的影响,这些课时经常被主要考试科目抢占,相关的教材也不够人手一册,音乐教师根据教师用书的教案形式进行教学,授课内容大都以教唱歌曲为主,基本不涉及乐理基本知识和音乐素养的渗透,基本无创新。

三、根据以上数据和结果,我们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学音乐教育及本土音乐传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音乐教学总体设施过于简陋,无法完成正常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和目标;第二,艺术教育在青少年发育阶段的重要性等知识有待普及;第三,海南省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已相对滞后;第四,海南省本土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招生政策也有待改进;第五,儋州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本土特色音乐课程开发工程认识有待加强;第六,社会各界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爱家乡、爱国家的情操熏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学本土音乐教育发展的对策与设想

首先,更新中小学音乐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加大音乐教学基本设施的配套设备,从陈旧的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明确素质教育的理念与重要性,并切实有力的支持。全面开发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因为,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基本素养,也是培养民族地区青少年热爱家乡、热爱国家、保护家园、民族责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径和方式。优秀的音乐更是净化人类灵魂的工具,早在西方文明古国的古希腊时期,音乐占据着最崇高的地位,其中,梭伦作为音乐的首倡者,他希望给年轻人传授音乐教育,以此推动道德强建和公民责任感,他认为这是城邦国家的福祉、力量与声誉的基础所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音乐进行了最为深入的美学和伦理学讨论。在他为主流的希腊哲学中,音乐在艺术中占首要地位。他在《蒂迈欧篇》中说过:音乐的目的绝不仅是娱乐,而是和谐的教养、灵魂的完善与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音乐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按古代世界的理解,教育指的是人格与道德的建立。当下,正值我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好时期,用美好的音乐教化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更是时代的要求,让我们以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强、民主、和谐和社会主义新时代。其次,海南省相关部门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建议适当放宽艺术生艺术技能考试的门槛,鼓励少数民族和本土青少年报考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挑起传承本土音乐文化的重担。再次,相对于五指山、乐东、保亭等市县来说,编写儋州市地方特色音乐教材地任务已经相当迫切,音乐课堂引入“山歌”、“调声”教学,正是给中小学的音乐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更符合新课标体制建设下的我国音乐教育发展政策。建议该地区地教育和相关部门组织音乐骨干教师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也可结合当地文化部门和民间音乐专家、音乐教育家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最后,注重学生的审美情趣需求,大胆创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儋州“山歌”与“调声”虽然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有很多青少年觉得老土单调,根据其他地区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广情况来看,民族传统文化进课堂,想要调动更多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必须做到选材的趣味性和适应性。除此之外,作品的编写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原作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简化,教材的编写避开难度过高的误区,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需求、身心发展规律等因素,编写时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提升学生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喜欢通俗歌曲,在创编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音乐的元素。调声本身比较具有时代性,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曲调通俗易懂,歌曲线条起伏不大,脍炙人口,因此,在歌曲的演绎上可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合唱、对唱、轮唱、小组唱、独唱,其中独唱可以编配成吉它或钢琴伴奏版边弹边唱。吉它和钢琴是中小学生最为喜爱的乐器,在课堂上要会利用教师的专业本领去表演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另外,由于到孩子们喜欢操作性的活动,可以发动学生亲自加入资料的搜集和采风活动,在编写教材时,适当选择由学生们亲自搜集的资料,我们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结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音乐应该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学,尤其是乡村的中小学校,尽快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抓紧民族音乐教师的培养与专业提高。优化教学环境,争取尽快突破陈旧的教育教学的局面,全面展开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教学活动,加快海南省音乐教育和本土音乐学校传承教育的发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海南省教育厅配合执行国家教育部和财政部从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已初见成效,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师范类毕业实习生上岗置换到区县及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岗位,以保证被置换的中小学教师脱产到高校参加学习和培训。海南省目前实施的国陪计划已初见成效,儋州市音乐教师也是国陪计划的直接受益者,在如此给力的国家政策支持,海南省现有的音乐教育状况将有望快步提高。愿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在新背景下能够早日呈现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卿.安徽民族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J].艺术教育,2003:170-171.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25-1

一首《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唱响了2005年的春晚并成为一个亮点,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其旋律明朗朴实、歌词风趣诙谐,令无数歌迷津津乐唱。流行歌曲能够“深入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而审视当今中学音乐课本,学生所喜闻乐唱的歌曲却鲜有所见。因此,中学音乐教材应在传承优秀歌曲的同时,有必要遴选优秀的流行歌曲加入其中,使中学音乐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丰富,活力更强劲,特色更鲜明,学生更喜爱,效果更显著。

一、正视教学现状,破解发展瓶颈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材较之课改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所选歌曲还滞后于时展的步伐,近年来一些非常优秀的歌曲却徘徊在教材之外,学生的鉴赏范围被缩小,审美视野被限制,这就影响与制约了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发展。此外现今的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方法、乐谱等专业内容的占比比较大。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全面地理解与掌握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内容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所用的练习时间也需要很多,这于本身学业负担就重的他们而言,要求就显得过高了。如此复杂、如此乏味的乐理知识,学生很容易因此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一些与我们时代和生活渐远的优秀歌曲,是人们精神的食粮和人类精神的无价之宝,其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教育作用永远存在,不可磨灭。中学音乐教学应“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使命和追求。

二、研究课程设置,优化教材教法

融歌唱、器乐、欣赏、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是中学音乐课程的特点。中学音乐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课程,应包含既深邃又浅显的、既复杂又简单、既高雅又通俗的不同层次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还必须要有相配套相适应的教材与教法。音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有鲜明的体现,而且还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音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历史的再现,很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从真正意义上彰显了文明之风和民族之魂。因此,思想性、民族性、审美性应成为音乐教材的主旋律,这对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独特的审美群体,中学生接受音乐的能力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可以运用这样三种主要方法:一是启发引导。既丰富多彩又广阔无限是音乐想象空间的特征,每个人对同样一首歌曲、一部曲子的感受都是各不相同的。感受是培养乐感的主要途径,对于音乐作品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地感受,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二是有效实践。如果要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引进器乐,那可操作性显然有一定的难度。然而每位学生的歌喉就是一件乐器,利用这件“乐器”参与音乐实践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能够做好。学生自己唱歌对音乐的律动可以有切身的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对音乐作品的风格也能正确地把握。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审美的平台构筑在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将音乐和影视融合在了一起,在歌唱和欣赏音乐中既有声,又有情;既有光,又有色;既有场景,又有画面。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学生对音乐的人文内涵有具体的感受,而且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能有效增强和加深。

三、培养音乐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自主探究 自我评价 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211-02

新课程中的“新”渗透着教、学、评价,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实践创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共同发展。

一、新课程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鼓乐铿锵》是新课程标准教科书“丰富的民间器乐”中的一节,《滚核桃》为重点欣赏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体验我国代表性的民间器乐和音乐风格。通过聆听、讨论、演奏、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培养对民间器乐的爱好。下面以学习《滚核桃》为例,作简单的描述。

步骤一:激发兴趣:首先播放打击乐队影音视频,让学生说出打击乐队中有哪些乐器?(通过观察、聆听,说出演奏乐器的名称,根据乐器实物演示打击方法,引导学生辨别音色)。

步骤二:审美体验:欣赏《滚核桃》并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结构,同时让学生着重聆听节奏型(教师提前写出一些节奏型,让学生听音乐进行组合)。

步骤三:拓展探究:感受鼓乐更深的魅力。播放《秦王点兵》,教师教学生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跟着音乐一起舞蹈。

步骤四:创作实践:节奏创编,要求学生自己组合(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加入到创作队伍中),完成后依次表演(使学生真切感受鼓乐之美,加深对民间音乐的体验),同时进行师生评价,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以往音乐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课偏重于思想教育,注重一首歌的政治性、道德性,过多关注音乐课程辅德的价值,课而忽视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想象、情感等审美体验;淡化了音乐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审美能力等诸多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导致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的严重丧失。在新课程教学中,我对音乐鉴赏的几点认识:

1、新型教与学的关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新课程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实现学生的独立性。要变“让学生学会”为“让学生会学”,用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实施启发教学。其次,教师角色扮演的转变,师生同学同乐,形成一个真正的“学生共同体”。教学中多鼓励、讲尊重、求理解,教师用自己的爱心与学生一起营造了一个平等、信任、宽松的教学氛围,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始终以主持者、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探索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最后,新课程指出: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该允许学生不同个性的存在,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不同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2、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多种教学形式体现在教学的开放性上,除了音乐的声音,视觉的刺激、舞蹈的形态等也要有选择的引入课堂,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音乐艺术。例如在《滚核桃》教学设计中引入《秦王点兵》,学生不仅理解了鼓乐,还感受了鼓乐与舞蹈艺术的融合。如今的孩子很喜欢流行音乐,那么在教学中及时把学生喜爱的,思想健康的通俗音乐引入教室,(如韩红的《天亮了》、Jay的《蜗牛》等歌曲)这些歌曲既能使学生了解当代音乐的发展又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适当引入效果很好。

其次,尤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的优点(但不能依赖多媒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能使教学更加灵活,例如白板教学,能很好的做到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最后,要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的评价、音乐创造和表现。音乐是情感交流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比如学生通过参与合奏、音乐表演等活动,养成主动与人交流的习惯。音乐的想象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爱因斯坦说过:“我的一切都来源于音乐的启发。”想象力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通过它可以使灵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3、注重评价,促使合作评价多元化

音乐课程评价具有三个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是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巨大动力,推动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的手段。

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每个探究活动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推举一名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这样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等情况了如指掌,然后教师再对每个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在音乐体验中所用的方法和所获得的体验,更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评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成长的能力。教师的评价,要以激励为主,而不能划分等次,对学生考虑不到的问题要采用引导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全面的学习。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4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

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

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

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

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

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

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例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我在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配以画面,打破时间的限制,回到古代的空间——皓月当空,微波粼粼的江面上泛一兰舟,文人骚客行吟船头……学生不禁沉浸在民族乐曲展示出的清远舒雅的意境中,从而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当中去,提高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展示作品背后的人文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音乐课除了承担审美教育的功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思想品德教育。教育的本质与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高尚情操与高贵品格的人。因此,小学音乐课一定要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并且也只有重视体现教育的这一功能,学生才会对音乐课有更大的兴趣。

例如,在《二泉映月》的教学设计中,我做了一个短片,简介了阿炳的一生——如何从一个浪荡公子成长为一个饱经沧桑、思想沉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二泉映月》的社会历史背景。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学生却深深地理解了阿炳的情怀,明确了音乐具有传承思想、感怀人生思绪抱负的功能。学生在理解阿炳音乐的基础上,也知道了做人当持重,从艺需刻苦的道理。

3.利用信息整合技术,灵活构建音乐教学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审美疲惫。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时,我会选择到网络教室上课,让学生用电脑自带的画板画出其想象的有关场景。通过想与画,学生发展了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心灵得以净化,情操得以陶冶。

再如,学习与器乐或声乐有关的内容时,我发现班级当中有很多学生在声乐或者是器乐方面很有天赋。于是我布置他们自己到网上寻找与要学习的内容有关的材料,拿到课堂上来展示。他们有的找到了演奏或者是歌唱的教程,有的找到了表演视频,有的找到了要学习的内容的背景材料……孩子们展示得有声有色,兴趣盎然。除了展示的学生积极外,他们还带动了其他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与兴趣。

三、对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过程中一些问题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要很好地整合,要求老师的“外功”要扎实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的整合,教师除了音乐专业基本功(这是内功)必须扎实之外,还必须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备熟练掌握并使用(这是外功)。如老师应该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使用;会运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会比较熟练地使用Flash,3dmax等软件;除此之外,还应该会熟练地上网下载视频资料,并对视频的播放格式进行处理转换及剪接加工——因为有时我们只使用某个视频的特定片断。

2.不能把音乐课搞成花哨的展示课

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在整合过程中,过分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多媒体展示的比重过多,搞成了花哨的展示课。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容易犯这方面的错误。为了课堂热闹,过分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渲染,忽略了学生的技能、乐理、审美、德育等方法训练与培养,本末倒置。

3.切忌用多媒体掩盖教师基本功的不足

教学实践中,确实发现部分老师本身基本功不扎实,于是利用多媒体代替范唱,代替范舞,代替钢琴伴奏等,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久而久之,学生会把教师看成“绣花枕头”,对其产生疏远感,课堂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老师哪方面的基本功暂时欠缺,应该在刻苦的练习中慢慢提高。这样学生才会基于教师的“德艺双馨”而亲师乐学。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学观念;音乐兴趣;创新意识

笔者在洪泽县第二中学及朱坝中学初二年级做过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四个班级共208个学生,其中80%左右的学生在小学及初一时都受过大众音乐教育,20%左右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很少上过音乐课;90%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认为音乐课就是放松他们紧张的学习状态,5%左右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提高自身修养;最后,80%以上的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音乐课。原因:有的说上音乐课时要学乐理知识觉得很无趣,有的说音乐课教的歌曲不好听,竟然还有学生说音乐老师长得不漂亮……

从以上个案看,洪泽地区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学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应以转变教学观念为首要前提,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基础,感受音乐之美是关键,培养创新能力是最终目的。

一、洪泽县普通中学的音乐教学现状

在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讲解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有时听完一首乐曲时,教师竟问学生这首歌曲好不好听?学生的答案无疑就是两种——“好听”或“不好听”。这样,既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又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教学现状呢?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二、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中学音乐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全体唱歌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几乎处于被动的地位,导致学习兴趣遭到扼杀,创新能力受到抑制,更谈不上音乐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我们必须破除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确立现代音乐教育理念。

1.要树立素质教育观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宗旨。“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就洪泽地区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来说,素质教育表现在不但教会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歌唱技巧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能,还要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智、体、美、劳等内容以促进学生整体和谐发展,真正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2.要确立现代艺术教育观

“音乐是艺术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所以音乐教育隶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艺术教育是以艺术美为基本内容的审美教育。”中学的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道德,也能增进智力,但主要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观。

三、教学中的新思路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和学生共同学习和体验音乐美感:如在初二年级教学《青春舞曲》时,我没有按部就班地逐字逐句地教学生唱,而是让他们把桌子搬到最后一排,中间留个大空,集体围成一个圆圈,我站在中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彼此。我教了几个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移颈、翻手腕、耸肩膀),然后打开音乐,学生在我的带领下也跳了起来,我们边唱边跳,一遍又一遍,看着一张张活泼可爱的笑脸,我顿时感到很欣慰。我心里深深地知道:这既能让学生感到新鲜、快乐、轻松,又能增进他们彼此的友谊。

2.音乐给予学生美的享受是关键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的享受更是令人神往。“所谓的美,就是那通过人类生活的实践创造所取得的感性显现。”在音乐课堂中,给每位学生以音乐美的享受,并体会一丝成功的喜悦。如我给初一学生上音乐欣赏课《茉莉花》。A.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时,学生非常兴奋,大家都跟着唱这首歌曲,该曲流畅抒情,旋律婉转优美。B.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时,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并说出该曲的风格高亢、豪放,带有东北二人转的韵味等。C.欣赏钢琴曲《茉莉花》时,学生都安安静静地听着优美的旋律,互相诉说自己的感受。D.欣赏萨克斯独奏《茉莉花》时,学生更是安静地闭上眼睛默默倾听着,该曲听起来温暖、亲切,体现了西方人对民歌的热爱和理解。E.欣赏交响曲《1997天·地·人》时学生很严肃、深刻地诠释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培养和提高对音乐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能力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最终目的

记得前段在听课期间,令我诧异的是,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对不会思考的年轻人来说,未来是暗淡的,因为面对21世纪的挑战,社会更加青睐那些具有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如二中听课,在学生欣赏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时,老师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这段音乐。一个女生举手问:“老师,上节课你让我们欣赏的巴乌独奏《渔歌》,它们的音色很相似,我们要怎么区分呢?”当时这位老师把两首音乐都放给学生听了一遍,让他们自己作比较,分析。学生各抒己见,说得头头是道。接着老师让他们自由发挥,为这段音乐伴舞,虽然跳得不好看、有点乱糟糟的,但是,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老师、同学们听,把美好的艺术氛围带入课堂。尽心发挥内心的创意了,他们用心去领略了。这就够了,不管他们向我们展示的是什么,只要他们尽力那就是最好的。

音乐教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问题 策略

音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笔者在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进行反思回顾时,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只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音乐教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音乐教育质量。

一、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又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本人还是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尽管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从现实的音乐教育来看,部分领导和老师以及学生个人都对音乐教育存在着偏见。因此,音乐教育仍然摆脱不掉在学校里的副科地位,老师们在教育观念上对音乐教育认识也不是很到位,引不起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因循守旧,不愿变革,这些教育观念都严重影响了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教学方法问题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近音乐,并养成学生积极参加音乐活动的习惯,促进学生终身音乐学习。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教学,而教学方法则起着关键作用。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是很多音乐老师仍沿用传统单一的传授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第二,音乐老师在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上把握不好度,不能充分发挥出这些教学方法的优势和作用。

3.满足不了学生兴趣需求问题

当前教材中的很多音乐作品,虽然大多数都是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但是这些作品很难满足这些90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需求,也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种教学满足不了学生了兴趣需求,自然学生在音乐课中也就很难得到快乐和音乐的享受。这也成为初中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改革当前初中音乐教育问题的策略

针对当前初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及早解决,才能进一步推动初中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几点策略:

1.转变对音乐教学的观念

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必须重新对音乐进行认识,以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为契机,转变观念,充分体现音乐教育教学在学校发展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立足于音乐学科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学科性质和价值把培养音乐兴趣、爱好、学习音乐的态度,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和情趣,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扩大文化视野等作为重要的方面构建素质教育式的音乐教育。

2.完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首先,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们要完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音乐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改变我们以前传统教学中单纯地满足于课堂教学的老方法和老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多开展社会音乐实践活动。通过增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并且鼓励音乐创新,教学中应努力鼓励学生解放思想,独立思考,敢于求疑。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师的辛苦教学说到底还要通过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此外,我们还要把握好使用新课改倡导的教学方法的“度”。在音乐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教材的情况以及教学方法的优势,合理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避免滥用对音乐教学造成的负面影响。

3.发挥音乐优势向学生进行美育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发挥音乐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向学生进行美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让学生们加深对音乐的理解,用自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力争让学生们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发展审美想像,丰富审美情感,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4.开发课程资源,满足学生兴趣需求

由于当前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不能满足学生对音乐兴趣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抓住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适当的对教材内容进行删、补。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调查,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喜爱程度,将教材中学生不喜欢的一些作品删减,同时对学生们比较喜欢的一些网络上,以及明星新推出的一些流行歌曲,但内容必须是积极向上的,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的一些音乐作品进行开发利用,搬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这样通过有效开发利用音乐资源,将教材与课外音乐资源整合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提高音乐教学的效果。

总而言之,音乐作为初中阶段学生们的一门必修课程,我们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我们的教学,找出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和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初中音乐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春艳.当代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简介[M].沈阳: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聂小春.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24(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