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小学体育新教材内容较多,学生的基础也不够好。因此,小学体育课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技术技能。故教师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想根据自己从事几年体育教学的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体育教学中的“引导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师本人引导水平的体现,教师只有正确而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的统一,获得教学的最佳成效。

1.示范性“引导”。

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引导,我在教学中遵循的“目的明确”动作规范、重点突出、位置适宜,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及疑难点,运用不同速率示范,重点示范,正误对比示范、学生代表示范、模型示范等多种方法,效果较好。

2.探索性“引导”。

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初步掌握了运用技能,但多余的或错误的动作还时有出现,学习成绩停滞时,我可在一些动作的细节处或锻炼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设想,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钻研探索、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觉悟。

3.情感“引导”。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能直接对认知产生影响并与学习动机、兴趣、信念、内驱力等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学存在大量能引发学生情感的因素,教师必须适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情感引导,即将它作为目的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所特有的鲜明、强烈、复杂、多样的情感中受到熏陶,又将之作为方法使师生间、同学间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加速学习的进程。

4.评价“引导”。

正确而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评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而对学习情感起调节作用,即产生胜不骄败不馁的积极情感反应。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以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但关键在于准备恰当。对于自信心或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结合运用“认知归因理论”来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使之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上,在加深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5.兴趣“引导”。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系觉醒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时,他才能积极主动而又愉快地投入,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我从教学内容中挖掘其新颖性和情趣因素,吸引金额激发学生的偶发兴趣,另一方面要借助于教师的各种引导来保持学生持久而深刻的稳定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

二、让学生克服害怕心理

体育教学与其它文化课教学不同,它是在各种复杂和多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譬如有些学生比较胆小,练习时遇到稍有危险的动作害怕、胆怯、躲避……根本没有想到用意志去克服,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运动能力估计不足,本来可以完成的动作不敢做。由于体育教学中,害怕心理的出现会导致情绪紧张,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血压降低等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影响动作技能、技术的掌握。从培养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出发,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一下几方面去努力:

教师采用正确的保护和帮助是克服害怕心理有效方法之一。如对于害怕程度较大的学生,教师亲自加以保护和帮助,这样会使他们产生“安全感”。一般的学生可由体育骨干帮助和保护,教师还应教诲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各种条件下反复地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的动作,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害怕心理会随之减少;在传授一些难度较大带有危险性的动作时,首先要让能熟练自如地完成动作的同学做示范,这可以使具有胆怯心理的学生减轻害怕心理;对在练习中又害怕的学生,教师要多鼓舞,全面分析其运动能力,使其增强信心;经常用自我暗示,自我命令,自我激励的心理训练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千方百计地避免伤害事故。教师课前对场地、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要提醒学生不能蛮干,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体育课 课堂 教学方法

在小学学习过程中,是对接触新知识的一种适应,这种适应关系到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小学体育课是每个小学生都喜欢的一门课程。体育老师首先必须从学校体育内容是否更加丰富作为一个新起点。在体育课中设立新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 的体育教学的制度。在不断的进行教学过程中丰富小学生学习的内容,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能够够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1.体育课中的主要教学方式

体育课正主要的教学方式有分组教学方式和感知组合训练教学方式。这两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小学生适应的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发展有更好的作用。

1.1分组教学方式概述

分组教学方式是小学阶段的一个教学起点,他把体育课中新修改的一部分内容作为整个小学体育课教学的出发点,将小学生进行优化分组进行教学,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学习的潜能,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获取小学生对什么方面感兴趣,这样便于以后的培养教育,从而更好地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

1.2分组教学发展概况

分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被认为是最早进行的一种首都,小学体育课教学分组应该遵守新课标中的内容,在体育教育内容都改变的情况下,从那些内容进行入手。这样入手点不同就会使小学体育课教学分组也随着改变。因此,教学分组必须和学习风格相联系,成为深化小学体育课中各个阶段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构。根据上述理论,体育教学分组形式在不断的变化当中,要足够的重视小学生分组教学活动。另外由于同一小组内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差别,这样在小组内就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学习与交往。在分组教学中能够使小学生发挥出良好的人际协调能力等等。

1.3分组教学的方法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分组教学方法很重要。分组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充分体遵循了学生的兴趣发展。对什么运动感兴趣就可以在什么样的组里边学习,这样能够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自己喜欢的运行。对于这种方法有两方面内容:第一方面主要在组织教学内容这方面,在分组时要实现考察每个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喜欢什么样的体育项目。这样在进行分组教学,把他分成各种体育兴趣小组。例如喜欢篮球的分到篮球小组,喜欢足球的分到足球小组,还有喜欢跑步的、跳绳的等等都分到相应的教学小组。这样就能够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体育教学。

2.感觉组合训练教学概述

感觉组合训练也是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所谓的感觉组合训练是利用外界的因素对小学生的大脑进行有效的刺激,小学生在受到这样刺激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反应这种训练就叫做感觉组合训练。感觉组合训练是由于很多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这样的反应。儿童的感觉系统失调是神经学发育不全的原因。另外也与外界刺激的数量刺激的类别少也有关系;这种感觉失调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学习知识吃力、心理闭塞不愿意和外界接触。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弱。体育教学中提出这个教学方法就是应对这个问题的。

2.1感觉组合训练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都得到了改善,但是这种改善影响了儿童身体、神经的发展,会出现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问题。根究相关部门的研究,这种症状一般都出现在六岁到十三岁之间,这是小学的阶段为了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开设体育课的时候加入了感觉组合训练。

2.2感觉组合训练的方式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自然感觉组合训练和专门性感觉组合训练。自然感觉统合训练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周围充满了光、颜色、各种运动这样就对小学生的大脑有了有效的刺激,这种刺激能够使小学生的大脑对这些事物产生一定的反应,这种神经组合的过程就是自然感觉训练。

专门感觉组合训练是外界事物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一些关于大脑皮层反应的训练,这是一个组合性的东西。比如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会喊向左右转,这就是一些组合训练的方法。他的过程就是声音传到小学生的神经中枢,然后刺激大脑,大脑命令自己做出什么样的动作。

结束语:

小学学习阶段是一个适应学习的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般都会在每周安排二到三节体育课。这样能够缓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压力。在小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体育老师要认真的研究心得学习方法,改善以往的教学模式。应用好分组教学方法和感觉组合方法这两方面。这样就能够对小学生以后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丰.中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与发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5):78-82.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方法探究

一、引言

现阶段,无论学校、学生和家长对于体育教学都不够重视,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他们的体育锻炼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新的体育、健康标准的要求,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怎样改变现阶段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创新视角下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诸多问题的存在。希望本文关于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相关问题的探讨,能够对于我国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发展有所裨益。

二、传统体育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由于受应试教育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重大问题。老师们通常运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进行来进行教学,这就造成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提不起兴趣。此外,在体育教学的教学法中也存在着重课堂、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体育活动实践的形式过于简单化,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态度不认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体育课的教学效率产生严重影响,制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学生学习兴趣低

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的主导因素,特别是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课堂过程基本上都由教师来完成,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与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相关,以致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但是,着眼于现阶段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会发现在这个群体中存在着低素质、低水平和低能力的人员。他们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示范教学能力弱,这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只有有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们才会自觉地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但是,在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中,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极其不规范。有的学校虽然评价体系本身不具有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却也存在着问题,这就直接对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造成影响。因此,要对小学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提升他们的体育学习能力。

三、如何基于创新角度探究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促进体育教师教学素质和水平的提升

在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起着核心和关键性的作用,负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传授,故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育技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采取一些措施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进取的意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学习相关知识来提升自身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其次,要进行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教研中,教师之间可以形成小组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通过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进步。最后,要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完成后,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出优缺点,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学过程的完善,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2.做好教学前的备课准备工作

课前进行充分的筹划,是顺利进行体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体育课的前奏,也是保证体育课高效完成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应该对于课前的筹划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做好备课工作。此外,教师也不应该完全按照课前筹划来进行,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主动地进行变通,做到筹划与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同其他教师就备课进行交流,互相借鉴和完善,使课程设计更加的完美。

3.提升学生对于自主合作学习的兴趣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所以,教师应该运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升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心的交流,切身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教学生之所需,进行合作教学。其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经济、文化、体育各项事业的发展,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起来,多途径地促进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展开。

4.促进小学体育教材体系的创新

目前,在我国的小学体育教学中往往只依靠文字教材,对于音像教材和网络教材的利用不是很广。这样单一的教材体系,往往内容陈旧,知识含量少,提不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对传统的教材体系进行创新,在内容的选择上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展现我国新时期体育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充分借助音像和网络资源,实现教材多元化,提升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学方法 创新

创新教学需要教师深化课堂改革,树立创新意识,设计优良的教学模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全面发展。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从改革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等方面入手。

一、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体育教学的主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可以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教师应该从实践活动入手并结合理论知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尝试转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这样就有可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游戏,这样一方面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教师一定要大胆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二、自制练习器械,提高实践能力

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这一特性在教学中的基本部分尤为明显。为了增加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制辅助学具,即自制小型体育器械,这样既能丰富课堂教学的练习形式而提高体育课练习的密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进行投掷教学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投掷动作来自行制作一些辅助学具。学生在讨论、思考和摸索后,制作出了“响炮”、“纸球”、“纸飞机”、“沙包”、“纸飞镖”等,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成了有趣的游戏,课堂气氛因此而格外热烈。再引导学生进行出手角度练习、快速挥臂练习,学生便用“响炮”练习快速挥臂,用纸飞机练习出手角度,“飞镖”练习掷准,“纸球”练习投远,方便又安全,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投掷的要领和技巧,玩得开心,学得轻松。

三、自创游戏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体育教材中的游戏占有不小的比例,而且游戏又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内容。在游戏中教师巧妙地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动脑、实践、讨论、合作与实践中自己找出最好的游戏方法,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中进行换物赛跑游戏时,提出两个要求:一是把两样物品位置交换,二是速度要快,然后就让学生进行游戏。开始游戏时,学生很自然地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有一些学生比赛中方法不对,跑了不少冤枉路。第一次的游戏过后,学生之间很自然的开始互相传授经验;第二次的游戏学生很快都找到了窍门,这样换物赛跑游戏初步完成了。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再给学生加上一个物件,让学生去思考多了一个物品该怎样交换速度最快,通过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和尝试,新形式的换物赛跑游戏产生了,学生们在自己发明的游戏中,情绪高涨,充分品尝到创新给自己带来的乐趣。

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每位体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都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符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但他的不变性却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进行优化,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如在“后滚翻”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跟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然后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再让学生去实践,结果学生基本上能高质量地完成。

五、重视教材内涵的延伸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5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 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 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 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 ,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 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 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 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 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 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 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 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 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 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 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 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 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 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 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 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 ,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 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 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 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 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 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 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 、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 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 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 ,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 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 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 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不怕远征难”的模仿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爬雪 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 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小集团”教学法

“小集团”教学法,是教师在课堂中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 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发、自主地学习。在“小集团”教学中, 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 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老师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 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被指导的学生,特别是那些胆小、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面前精神放松了,思 想顾虑在融洽的气氛中消失了。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勇 于创造,引导他们想了练、练了想、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体会。通过“小集团”教学法的运用,不仅增 加了练习密度、提高了动作水平,还可增强他们的义务和责任感,发展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

四.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 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 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 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 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 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 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 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 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 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五.儿歌教学法

小学体育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体育教学;小学生

一、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未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新课程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引导式教学方法恰好符合这一教学目标,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按照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类,可分为语言引导、非语言引导、实物引导三类。

二、引导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语言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情境导入语

如,设置一个小河流水的郊游情景,教师便用语言导入主题: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壶公山去游玩,好不好?立即就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响应。

(2)参照对比引导

用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比较或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请一位动作规范的学生和一位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出来展示,然后让学生共同寻求他们的不同之处。

(3)设疑引导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师设疑:“方块和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问题的及时提出则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形象比喻引导

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让学生能建立起概念,如,用“竹竿”“弯弓”来比喻投掷项目中的“背弓”。

(5)提示语引导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动作完成的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提示语言(如顺口溜、口诀),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如在篮球教学中的投篮这一动作,教师可以用“蹬、伸、翻、拨”简要概述动作要领,既简练又易记。

(6)激励语言引导

教师在进行动作技术教学前,鼓励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如,在练习时及时给予评定,用“正确”“不错”“好”等。让学生在语言鼓励中体会到进步,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非语言行为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口哨声或鼓掌声

口哨可在无意识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另外,鼓掌声带有浓厚的鼓励意味,无论学生完成动作质量如何,掌声在一定程度上能起激励作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2)体语

体语是以人的表情、手势、眼神与体态等来传递信息。它主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手势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来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对能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学生,既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也可以微笑、点头、拍肩或竖起大拇指予以肯定。体态又包括动作示范,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实物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场地布置的实物

例如,山、水、树木、花、草等卡片或标本可运用于体育课上,这些精致的图片、鲜明的色彩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直观的、形象的物体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精致漂亮的图片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指向集中到课堂上,进而产生参与的强烈意识。

(2)运用于教学辅助的实物

例如,标志物、踏跳板等物体可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完成。标志物可以在无意识情况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某技术动作中的某个环节,如在沙坑前上方挂一标志物,让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去碰这一标志物,从而培养学生向前上方跳起的意识。又如,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亦可辅助教学。因此,这些设备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增长学生的体育见识。

总而言之,语言引导丰富多彩、非语言引导千姿百态、实物引导千变万化。教师在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将三者结合运用,达到图文茂、形声结合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汝田.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