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1

体育教学方法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有计划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五类。以语言信息为主的教学法,如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法,如示范法、演示法、保护与帮助法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法,如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循环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以游戏和竞赛为主的教学法,如游戏法、比赛法、情境教学法等;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法,如发现法、问题探究法、小群体学习法等;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还会有许多新的体育教学方法产生和运用

三、如何科学选择教学方法

1.根据目标和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包括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每个领域分为若干个层次,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和完成。

2.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而有创造性地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来为教学服务。在武术和器械体操教学中,适宜运用分解教学法;在跑、跳、投教学中,适宜运用完整教学法;球类项目的教学,适宜运用领会式教学法;集体项目的教学内容(如接力跑),适宜采用小群体教学法;一些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如耐久跑)可以运用游戏教学法。

3.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选择教学方法,要依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知识储备、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来进行选择。只有选择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和改善,使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4.根据教师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教师,可以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的教师,可以多运用示范和帮助的方法来激发、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

5.根据教法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都有优缺点、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体育教学方法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会产生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却事与愿违。这些变化取决于对这些教学法的功能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取决于对这些教学法的时机掌握是否合适,取决于对这些教学法的使用范围是否有深入的认识和准确的运用,取决于这些教学方法使用的条件是否具备等。

6.根据时间效率,选择教学方法

各种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和效率是不一样的,如发现法比讲解法费时间,分解法比完整法费时间等,所以在选择某个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其所用教学时间和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高效低耗的,能够保证在规定时间内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一些重要的教学过程,用点时间让学生探索和发现是必要的。教师应根据需要尽可能选用省时高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7.根据传统与现代,选择教学方法

一些传统的优秀体育教学方法仍然适用于现代课堂。现代体育教学方法主要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创新。传统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法应是相互补充、有机统一的。要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与现代教学方法融合,从而达到最优选择。

四、如何有效运用教学方法

1.要确保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统一。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要有效地将双边活动以及学生内外在的活动进行有机统一,使得教与学同步。

2.要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的强化、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保持不是单靠一种教学方法所能奏效的。在实际教学中,通常运用的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要发挥教学方法整体,使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发挥它们在教学中的最大效能。

3.要将启发式教学思想运用到教学方法中。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运用体育教学方法时,需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创造性地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2

关键词:引导式教学;体育教学;小学生

一、引导式教学方法的概念

引导式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能主动地进行研究、探讨和创造。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技术传授给学生,学生从未主动地、积极地思考问题,这就培养了学生的依赖性,也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新课程小学阶段体育教学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目标,挖掘新型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引导式教学方法恰好符合这一教学目标,它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技术动作,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按照它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分类,可分为语言引导、非语言引导、实物引导三类。

二、引导式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语言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1)情境导入语

如,设置一个小河流水的郊游情景,教师便用语言导入主题: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壶公山去游玩,好不好?立即就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响应。

(2)参照对比引导

用有联系的内容进行比较或新旧对比启发,通过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的深入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请一位动作规范的学生和一位动作不规范的学生出来展示,然后让学生共同寻求他们的不同之处。

(3)设疑引导

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所要学习的主要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例如,在前滚翻教学时,教师设疑:“方块和球在力的作用下,哪个容易滚动?”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问题的及时提出则可以一步步启发学生积极开拓思路和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形象比喻引导

用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比喻让学生能建立起概念,如,用“竹竿”“弯弓”来比喻投掷项目中的“背弓”。

(5)提示语引导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动作完成的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提示语言(如顺口溜、口诀),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技术动作具有事半功倍的促进作用。如在篮球教学中的投篮这一动作,教师可以用“蹬、伸、翻、拨”简要概述动作要领,既简练又易记。

(6)激励语言引导

教师在进行动作技术教学前,鼓励学生,让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进行学习。如,在练习时及时给予评定,用“正确”“不错”“好”等。让学生在语言鼓励中体会到进步,感受体育的乐趣,进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提高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非语言行为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口哨声或鼓掌声

口哨可在无意识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另外,鼓掌声带有浓厚的鼓励意味,无论学生完成动作质量如何,掌声在一定程度上能起激励作用,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

(2)体语

体语是以人的表情、手势、眼神与体态等来传递信息。它主要包括身体各部分的无声动作。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眼神、面部表情、点头、手势等与学生进行沟通来组织和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如对能正确完成技术动作的学生,既可以投以赞许的目光表示鼓励;也可以微笑、点头、拍肩或竖起大拇指予以肯定。体态又包括动作示范,它是体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实物引导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1)运用于场地布置的实物

例如,山、水、树木、花、草等卡片或标本可运用于体育课上,这些精致的图片、鲜明的色彩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小学生第二信号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因此直观的、形象的物体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另外,精致漂亮的图片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指向集中到课堂上,进而产生参与的强烈意识。

(2)运用于教学辅助的实物

例如,标志物、踏跳板等物体可以辅助教学内容的完成。标志物可以在无意识情况下引导学生去完成某技术动作中的某个环节,如在沙坑前上方挂一标志物,让学生在跳的过程中去碰这一标志物,从而培养学生向前上方跳起的意识。又如,幻灯、录像、电影、电视等亦可辅助教学。因此,这些设备的运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还能增长学生的体育见识。

总而言之,语言引导丰富多彩、非语言引导千姿百态、实物引导千变万化。教师在运用时,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将三者结合运用,达到图文茂、形声结合的效果,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汝田.试论非语言行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合肥学院学报,2004(03).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3

摘 要 在现阶段初中教学目标制定当中,综合素质已然成为了教学首要培养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在针对初中学生进行教学时不仅需重视对其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导,还要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意识,以帮助学生真正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主动探究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多样化教学 初中 体育教学 运用

一、运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课程,其教学活动多在球场、球馆、沙地等教室以外的区域开展,这就意味着体育教学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具备着更高的灵活性。体育教师在此认知基础上可灵活运用游戏教学法,其主要是在基础体育知识教学过程中结合简单的小游戏进行教学。以此不仅可激发起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兴趣,还能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体育运动的乐趣,继而愿意更为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学习当中,由此可为初中体育课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一定的主观意识基础。

例如平时在进行热身运动时,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跟做自己的示范动作,学生在此过程中多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热身时也多呈现应付式活动的学习现象。教师在此过程中便可应用“听数抱团”、“反听口令”、“抢球占座”等简单的小游戏来完成运动热身的教学目标。例如可进行抢球占座这一游戏,让学生们围着一圈椅子进行绕圈,然后根据教师发出的“3个球”、“4个球”等口令在球框内迅速拿相应乒乓球然后坐到座位上。在此过程中不仅可让学生通过游戏激发起自己参与体育的兴趣,并在游戏中完成热身运动,以此达到课程教学目标。还让学生的反应能力、运动能力在游戏中得到良好锻炼,以此真正实现兴趣、素质双发展的理想教学效果。

二、运用自由教学,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爱好

自由教学的实质不是让学生完全处于自由活动状态来进行体育锻炼,而是要求教师结合体育教学目标为学生安排既定的体育任务,然后令学生在完成课程目标的认知基础上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法。在此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可有效地减少体育课程的局限性,令学生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主动地完成体育锻炼,并可在其中逐渐发现、强化自身的体育兴趣。由此才可推动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体育学习当中,并由此不断提升自身的体育锻炼水平。

例如,在进行《体育与机能发展》这一课程教学时,教师可首先与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在指导学生完成热身运动后让学生们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可提高心肺功能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会选择踢足球,有的学生会选择打篮球,教师可在此过程中积极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在课后总结时,教师可将自己观察情况与学生们进行分享,其中需指出学生们锻炼时存在的问题,总结可有效提高心肺功能的运动。并表扬活动表现佳的学生,鼓励表现欠佳的学生。以此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树立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信心,可在此自由选择过程中逐渐发现自身体育爱好,并由此逐渐形成可受益终身的良好运动习惯。

三、运用竞技教学,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

由于体育运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本就具备较高的竞技性,而其竞技也是体现体育魅力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应重视竞技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采用竞技教学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胜负欲,培养学生的良性竞争意识,使学生在竞技体育过程中可不断提高自身运动能力,不断超越自己。并且在体育竞技过程中还可让学生强化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承受竞技压力的影响下,逐渐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提升自身心理素质,以此真正实现提升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完关于排球运动的体育知识教学后,教师便可将学生们分为小组进行排球比赛。学生在此比赛过程中需合理分配球手位置,讨论打球战术,以此可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沟通能力、运动能力。在理论知识教学和实践活动教学中均可灵活运用竞技教学,而教师在此过程中需正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竞争意识的教学目的。其中教师可在比赛结束后还需对其进行详细点评,表扬比赛过程中团队合作良好,真正体现体育精神的队伍。鼓励发挥不佳的队伍,以令其形成败后不气馁的坚强精神。以此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体育锻炼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由此不断完善自身体育综合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

由于初中体育课程中不仅包括了各类运动基本动作的教学目标,还要求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学会相关体育理论知识与活动技巧等,而此类知识若仅通过教师示范或语言教学可能远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此过程中还可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其形象、直观、具体的教学特性来帮助学生更为准确地掌握相关体育知识。在其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可有效地弥补单纯语言教学的不足之处,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印象,继而真正地达到巩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质量的作用。

以《支撑跳跃》这一课程内容为例,其教学过程中由于运动活动特性的限制,即使教师做相应示范学生可能也无法准确地掌握正确的动作姿势。所以教师在此课程教学过程中便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来完成教学,可在教学时为学生播放相关支撑跳跃的动态视频,并在此过程中通过暂停视频等方式来进行动作分解讲解。学生在此教学过程中可清晰地观察动作细节,以此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相关动作的活动姿势、技巧等知识,并由此真正实现了提升学生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学习质量的作用。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4

一、高中体育课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高中体育使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觉地进入到体育锻炼中。游戏教学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就可以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会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游戏教学中。

(2)有利于增强心理素质。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心理素质普遍偏低。因此,在体育锻炼中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高中体育开展游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体会体育的乐趣,暂时忘记那些学业的烦恼,彻底地放松自己的神经。学生的适时放松,可以让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充满了激情,就可以继续进行学习。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游戏教学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动手的环节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二、高中体育课游戏教学的方法

(1)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游戏类型。教师在进行游戏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最佳的游戏方式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进行详细备课,全面了解游戏的类型和适用的范围,掌握本班学生的体质和性格状况,进行最优的选择。例如,很多理科班级的男生喜欢篮球比赛,而文科男生喜欢比较文艺的运动,教师就要针对不同的班级进行不同的游戏选择。并且,教师要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和最喜欢的游戏项目,针对学生反馈的意见,进行游戏项目的调整和改进,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要求。

(2)游戏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也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设置游戏环节的时候,要询问学生的意见,保证大多数学生都能愉快地进入到游戏环节中去。对于不喜欢这种游戏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放任不理,而是要和他们进行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尽量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游戏。例如,有些高中生对长跑非常头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跑步,学生也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愿参加。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进行接力比赛,让每四个同学分成一组,每轮四组学生,让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等待接力。接力比赛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还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长跑训练。

(3)游戏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生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开始对社会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加强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体育锻炼中融入游戏教学,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游戏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游戏,不但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例如,高中生在进行排球练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进行排球比赛。排球是团队能力要求很高的项目,学生们在进行排球比赛的时候,就会互相磨合,学会合作。学生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创新,进行二人排球练习,打破场地和人数的限制,提高排球游戏的实用性。

三、高中体育课游戏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1)根据学生情况变更游戏。高中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体质存在很大的差异。教师在选择游戏教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能够给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游戏。通常来说,男生和女生选择的游戏一般是不同的。男生和女生还可以进一步划分,比如有的同学喜欢打羽毛球,有的喜欢篮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身体素质进行适当调整,尽量满足所有学生的兴趣爱好。

(2)根据场地天气等变更游戏。高中体育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受环境天气的影响很大。教师要掌握好游戏的调整度,提前准备好相应的备选方案。例如,原来组织的是羽毛球比赛,但由于风很大,对羽毛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教师要及时进行调整。可以将原来的羽毛球比赛改为受风力影响较小的篮球比赛,或者是进行拔河运动。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游戏项目。天气环境好,则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项目;天气环境差,则变更为简单的项目。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5

摘 要 “健康不仅是指身体上的,还有心理上的健康”,因此,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未来的人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浅述了一下在体育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 依赖心理 逆反心理 激趣法 温暖法 互助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首先必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由此可见,健康包含着身心两个方面。过去那种重身体、轻心理的体育教学观念是不全面的。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日趋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智力发展、品德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意识、竞争能力、自主人格、适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要受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新课题。

一、体育与心理健康

体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奠定体质基础。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作为一个身心统一体的人,其身体素质健康与否,必然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其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

(一)认知

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是智力的主要组成因素。

(二)情感

心理学告诉我们,心境是一种较稳定、持久,而且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人全部行为的情感体验。良好的心境对人的行为具有增力作用,如作了一件即使非常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平常的事情,也会感到愉悦、高兴,得到心理上的满足。相反,消极的心境会使以往做来很有兴趣的事情变得索然无味、厌倦和烦躁。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机体产生极大的舒适感。在各种运动项目中,去感受运动技术动作的力量感、美感、节奏感和韵律感,从而陶冶情操,开阔心胸,激发生活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形成豁达、乐观、开朗的良好心境。

(三)意志

行动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是意志健康的重要标志。

自觉性是指行动的目的性,与盲目性相对立。果断性是指能适时作出决定并加以执行,与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相悖。坚韧、顽强也是意志的重要内容。

参加体育活动,既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意志的考验。向困难挑战、坚持不懈、契而不舍、勇于拼搏,则是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

二、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不良因素

1.害怕心理;2.逆反心理;3.依赖心理;4.焦虑心理;5.自责心理;6.过敏心理;7.冲动心理;8.反感心理;9.异性心理。

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体质和学习成绩以及不良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缺陷。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他们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或自抱自弃,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有些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基础差,或者学习动作时接受、掌握动作的能力差跟不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在平常学习时,与那些身体素质好、成绩好的学生比较时,总觉得自己即使再努力也技不如人,无法赶上其它学生,从而在练习时放不开思想包袱,显得胆小、怯懦、缩手缩脚,结果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些学生虚荣心强,爱出风头。喜欢在课堂上引起教师和其它学生的注意,爱表现自己。遇到一些自己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成要为了“面子”硬撑着去做,结果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折失败的阴影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以后,即使对自己能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它同学讥笑,被人看不起。

三、体育教学中促进“心育”的方法

(一)激趣法。教师要善于运用能激发兴趣的教学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喜爱程度及其从体育活动中获得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是增强身体活动心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那就很难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因此,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快乐,使他们爱上体育课,这对具有强迫症和抑郁症的学生,能够起到较好的缓解与调节作用。

(二)沟通法。体育教师要深入学生中,尽可能地同学生一起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创造新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充分信任体育教师,愿意跟教师进行沟通。这利于学生保持愉快的心境。

(三)互助法。实践证明,个体所以为群体所吸引,主要是群体认同、社会强化、竞赛刺激及参与活动因素。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让学生相互交流,互帮互学,营造一个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不良心理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四)疏导法。学生有了逆反心理,教师要主动与之接近,疏通感情,了解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然后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五)竞赛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当自己的能力适应任务挑战时,人的愉快就会产生。如果缺乏挑战,就会使人产生厌倦感。相反,任务太富有挑战性,也会导致个体焦虑,甚至产生挫折感。因此,人的能力适应挑战性是人产生快乐并坚持活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学生其运动能力也往往较差,教学中要注意调整形式,让活动的形式适应不同运动能力学生的心理需要,使有抑郁、焦虑心理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六)冷却法。当学生产生了逆心理,情绪强烈动荡时,教师必须制怒,保持常态心理,对事情做出清醒的分析和理智的判断,找了正确解决矛盾的途径。再把说服工作的重点放在平静学生的心情上,以尽快恢复其理智,切不可在学生情绪上来时“针尖对麦芒”使矛盾激化。

(七)温暖法。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教师采取尊重、理解、关怀、鼓励和信任的态度,帮助其明辨是非,正确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对曾在体育运动中有过某种挫折,内心受过不良刺激的学生,教师需要关心爱护他们。同时,在全班创造相互关心,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他们不断增加战胜困难,克服挫折的信心。

(八)鼓励表扬法。对于体育差生的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正确对待自身不足,从而消除自卑心理。对学生提出的练习要求适当,教学内容和形式,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定出不同的期望目标,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九)规则法。体育教学中合理、及时运用竞赛这一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使用此方法时应注意平衡竞争对手,可适当改变些条件,制定特殊细则,从而有效地增强竞争意识。

(十)诱导法。对于部分身体素质差,接受能力极慢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使之能正确对待自己,弃自暴自弃的不良思想。首先,使其懂得只要主观努力,方法得当,就能将自身的运动潜力挖掘出来。其次,对运动技术的要求可适当放宽,使得其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引导他们在练习中扬长避短,逐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十一)感染法。有一些技术动作,尽管教师做了示范,但有的学习心理还犯嘀咕,不相信自己也能完成这一技术动作。这是不好的自我暗示。教师除启发、鼓励学生的信心外,还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同学带头去做练习,当他们成功完成这一技术练习时,能很快消除这部分学生的心理顾虑,增强其完成动作地自信心。

(十二)磨练法。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教师设置一定的困难,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

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范文6

关键词:体态语言 运用方法

一、引言

体态语言是人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手势、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姿态、外表修饰等非语言行为来传情达意的一种交流手段。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体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对引发学生求知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艺术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充满生机和激情的教师会极大地唤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应十分重视这种无声语言的运用。

本文就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规范、恰当地运用体态语言、视觉语言和表情、态度、服饰仪表等体态语言进行探讨。

二、体态语言的运用方法

1、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

肢体语言是通过肢体活动传递信息的。准确的肢体语言可以使教学过程丰富生动,优美的肢体语言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肢体语言的运用方法有,

① 示范动作

示范动作分镜面示范、正面示范、侧面示范、动态示范、静态示范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示范方法对于学生的熟练掌握技术动作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② 手语

经常使用一些手语便于师生之间形成默契。如翘拇指,表示称赞,佩服。伸出食指放于唇上,以示安静。V形手势或击掌,表示胜利。抬手掌心向上,此动作表示起立或出列。鼓掌,当学生出色回答了问题,或做了精彩的示范或鼓励后进生进行练习,教师带头鼓掌,会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击掌在嘈杂的练习场所,击掌能使大家安静下来。丁字手势,表示暂停的手势。点头,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要微笑点头激励学生思考。

2、视觉的运用方法: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与学生目光的接触,是一种无声的言语交流,其中有赞赏、期待和鼓励,也有暗示、责备和制止,双方丰富的内心感情都是用眼睛巧妙地传递和表达的,通过眼神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师常用的眼语主要有几种:

①环视。铃声刚响过,集合时教师的环视,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开始上课做好准备;提问之后,利用环视,能激励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练习时环视学生,不仅是监督,同时也是更好地给学生以帮助。

②注视。授课中运用恰当的注视能形成比较融洽、和谐、自然的气氛,使授课能够顺利地进行下去,促使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3、表情的运用策略

表情,是体态语言中最基本的一种。它能把内心世界,最迅捷、最充分地反映出来。因此老师在上课时的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无时无刻地不在学生的情感上、心灵上引起感应。教学中要灵活运用表情,以微笑示意的体态语言,构成课堂教学的主流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对学生要积极关注,青少年学生只有在师生关系十分融洽时,才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老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为此,教师面对学生都要经常面带微笑,并且把微笑洒向全体学生,而不能只给个别学生、少数学生。

4、方位的运用方法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的位置不同,也会给学生不同的心理效应。一般情况下,教师如果站在队列前,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等体态信息,就可控制全班。如果某些同学不注意听讲,或出现违犯纪律的现象,教师可以走到这些同学附近,可达到维持课堂秩序、组织教学的目的。教师也可走入队列,进入学生的“空间领域”讲课,这样可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走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教师适时地在学生面前走动,课堂就会变得有生气,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

5、服饰、仪表的运用策略

服饰和仪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的表现和反映。老师穿着要整洁、大方。体育教师要有一个好的形象,就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对服饰和仪表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干净、端庄、整齐,给人以清爽、精神的感觉,使人看了比较舒服。

6、举止风度的运用策略

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举止得体、高雅大方,不仅能表示自己的修养、气质、风度、能力水平,而且可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和稳定学生注意。

三、体态语言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地掌握与运用体态语言知识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一种较好的精神调节剂,还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此,体态语言态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以下几点:

1、广大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言。人的外在体态语言反映人的内在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修养。因此,提高体态语言修养水平,还必须加强道德、知识和美学等方面的修养,为人师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是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

2、体态语言运用中应该遵循科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二的原则。也就是说体态语言中教师的姿态动作幅度要适当,以稳重为好,应用过程中保持科学探求的严肃和郑重,不宜刻意追求夸张的效果。

3、体态语言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偏离于教学内容需求之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性动作要尽可能减少。

4、体态语言的寓意要准确,易为学生接受。要了解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向学生展示的动作要易懂、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