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讨论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1
会前准备
(一)W:why when where who 会议目的、时间、场地、参与人员
Why为何开会:大多数组织不开会无法运作。当你们需要倾听彼此的意见时,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你能迅速对别人说过的话做出反应,你也能想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你们可以讨论小组行动的结果。大学生小组学术讨论会需要大家共同完成一个项目,研究一个问题,不管是初步探讨还是分工合作,开会都显得非常有必要。
When何时开会:开会时间的选择取决于会议的目的,要考虑开会的人的时间协调,开会地点那时是否可用,预期会议的时间长短。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吃饭的时候聚餐开会。事实上吃饭时间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虽然大家一起吃饭会增进彼此感情、容易促进交流,但是另一方面食物会让大家分心,而环境的不正式性也会让大家不那么积极严谨的思考问题。Where在哪开会:你还要考虑同学们的方便性,距离远近,有无座位桌子。Who开会的人:我们知道如果参加一个会议的人数太多会直接导致会议效率的低下,学术会议同样如此,不仅时间难以协调,沟通成本也大大上升。
(二)与会人员通知
在通知小组成员会议时,必不可少的是以下下几个信息:开什么会,在哪开会,开会时间,谁来开会。然而大学生小组学术讨论会议更需要提前告知大家开会的目的,开会前需要做的工作。
会议中
(一)会议角色设置
一个高效的会议需要不同分工的人共同来完成,每一个角色都是必不可少的。一般来说,会议角色有这几个:领导者(会议主持人)、帮助者(设施操作人员)、记录员、与会者。领导者主持人:一个好的主持人需要起到以下作用:使会议能够紧扣主题和目标、讨论更具有建设性、能使每件事情得以充分展开被公平对待、能够使会议程序客观有效。这就需要会议主持人能清楚的认识到会议的目的,能够把握会议的方向,并且善于总结别人的发言,缓和紧张的气氛,保证会议的公平。帮助者操作人员:当需要用到电脑、多媒体设备时,为了保证会议的正常进行,一个操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他能熟悉各种会议设施的操作,利于会议顺利进行。
(二)讨论方法
在会议之前,每个人对所讨论问题需做提前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对要讨论问题的资料收集,对自己观点的总结。在会议一开始的时候需要大家相互交换资料,很多大学生在会上交换资料的时候,直接把自己找的资料拿给别人看。这样一个人就要看好几份资料,而且阅读的深度不够,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时间的浪费。
(三)会议状况处理
迟到、早退:小组成员有时会迟到,但是如果不是经常性的迟到,则让他安静的坐下来,让他身边的成员告诉他目前会议的状况。早退的人确实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他们会想,会议为什么还在继续。此时,你需要安抚大家,指出会议大概还有多久能结束。
会后落实
任何一次会议之后的关键问题都是要及时准确的对会上作出的决定进行贯彻落实,让会议能产生预期的价值和效果。此时你需要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又三个作用:1、行动的提示。提醒人物承担者完成什么任务、准时完成任务。2、承上启下。作为今后继续讨论或者下一次会议的维系,有助于主要的观点得到汇报贯彻。3、档案记录。对已经开完的会议进行记录,在以后检查思路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总结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2
笔者以为,关注以下几点便能在数学课堂小组讨论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因需而论的思想,不必每课必论
对于小组讨论作为,我们教师必须明确这样的思想:只有必要时,我们才组织、开展小组讨论,切忌把课堂小组讨论形式化。对于曾经存在的一些普遍认识:没有开展小组讨论的课是不成功的课,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对于一些概念课,就没有必要开展小组讨论,如几何中一些概念课,还有代数课中的一些课如解一元二次方程这章中的《公式法》,这些课都是有章可寻,知识目标明确,课程学法、算法条理清楚,不必开展小组讨论;相反有些课开展小组讨论效果更好。如一些证明题探究题等则比较适合开展小组讨论。
二、选择有讨论价值的论题
教师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论题供各小组讨论,这一点很重要。论题有价值的内涵可从以下两方面去看:论题的可讨论性,以及论题要有较深的内涵及一定的难度。一些论题答案浅而易见,同学们能很快得出答案,这一类问题就不宜设作论题。只有有着一定深度与难度的论题,才有讨论的价值。
那么怎样的论题比较有内涵呢?如:在一个长方体房间里,一只蜘蛛在一面墙的中间离天花板1英尺的A处,苍蝇则在对面墙的中间离地板1英尺的B处,苍蝇是如此害怕,以至于无法动弹。试问,蜘蛛为了捉住苍蝇需要爬的最短距离是多少?这道题源于生活中的数学,比较有趣。本题留给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纠正普遍的错误。只要我们在备课及平时的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我们便会发现许许多多好的论题供小组讨论。
三、灵活分组,不拘泥于形式
如何分小组讨论呢?讨论的内在是同学们选择适合的同学,共同探讨、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因而分组应不拘泥于邻桌之间。有时可以由老师分组,有时也可根据论题的不同,让同学们自主选择讨论对象。每组人数不宜太多,3到6人比较合适。在我所教的一个班级中,有几位同学凑在一起讨论时效果特别好,有种“棋逢对手”之感。所以只要对讨论有利,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学习互动,就可以灵活地分组,不必太拘泥于形式,但喜欢嬉戏或打闹的同学不宜分在同一个组中。
四、尊重数学思考的内涵,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前,教师应留给同学们独立思考的时间。思考是数学的最根本内涵,数学的魅力在于通过思考,深入于数学内部,获取信息;在思考中拓展思维,得出正确的结论。同学们只有经过较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之间才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路;讨论时才能给小组提供创造性的解题方案,并在小组讨论中使好的方案得到完善与推广。小组讨论给小组成员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究学习的平台,只有经过较充分的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小组讨论才能更好地促进同学间的思维互动,真正达到交流与合作的目的,并养成同学们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讨论前的独立思考为小组讨论奠定了基础,避免小组成员产生思维的惰性,使小组讨论更有效而不流于形式。
五、生生互动的同时注重师生互动
小组讨论过程中生生互动激活课堂的同时要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走进各小组中,注意观察各小组讨论的进度和对问题的反应,及时发现各小组在解决问题时存在的困难,并给予指导,并能及时发现创新的解题方案,同时为能较好地调控整个课堂做到心中有数,也为组织小组交流成果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小组讨论如果不注重师生互动,课堂便会处于失控的状态,犹如一艘没有导航的帆船,可能会迷失方向,无法按时到达目的地。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各组的动态与存在问题,及时地发现并适当地给予指导,使课堂处于有序的状态,防止课堂陷入无序的混乱之中,并能及时发现创造性的解题方法。通过师生互动,拓展了教师的思维,使教学经验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这促进了教师不断地成长,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六、组织小组成果交流,注重拓展学生思维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3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传统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分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课程当中来,不断掌握知识,不断提高各项综合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法;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下,教师不注重学生知识探究、与人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导致语文教学的低效。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就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些学习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合作学习,经过充分的讨论,自由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和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就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亲情、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话题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有关家庭亲情图片、家庭温馨故事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探究成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够真实地感受和表达亲情,传递亲情。这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很强的责任感,需要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来得到知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好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往往从课堂开始一直讲解到课程结束,学生好像只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也易形成懒惰的学习心理,教师讲解某些语文问题,即使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也懒于思考,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会把答案直接讲出,学生的任务就是读一读、写一写、记一记,没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主题进行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讨论主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讨论主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进行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分工,而不是传统的担任听课的角色,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责任,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注重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的学习中要引进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的展开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分别对描写春天好的词语、美的句子进行标记,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准备,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一起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这些写作的技巧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文章的赏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和发言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仅仅对课文进行泛泛的的讲解,没有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使用,学生对学习知识充分的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寓情于景,学生们或许不能够真正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准备并回答,对寓情于景的各种理解,最后老师进行讨论总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现实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对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不断的展示自己的个性,例如通过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老舍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的美,真实的描写了济南的山、水、阳光和白雪,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话题,如果对一个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进行讲述济南的冬天应当怎样去进行生动的描述来吸引别人,学生进行讨论如何进行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的运用来描述一个独特真实的济南的冬天,学生的各种表达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与人交际、协作的能力,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4
现在城乡各所学校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也证明了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优良效果。我们城乡的中小学都在倡导使用课堂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而农牧区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硬搬这种教学方法不去领悟课堂小组讨论的多样性,就会把课堂小组讨
论变成一种形式,只是评优课中显示自己落实新课改的成果,但却达不到小组讨论的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在小组讨论的实践
中,我们经常发现优等生侃侃而谈,中等生偶尔有见解,而学困生往往是欲言又止,有时甚至干脆沉默不语,自己做自己的事。整个场面会出现优等生频频发言,学困生不发言,更使他们脱离课堂。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一切成就的基础,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自信心能使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凡是能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事物都能增强力量,课堂学习中那些优等
生受到老师的鼓励后,无不对自己充满极大的信心。争先恐后地占领课堂中的发言权,而那些学困生以及老师极少关注的学生缺乏
自信,正是这种自信的缺失使得他们卑微怯懦,唯唯诺诺,而且习惯了这种差别,久而久之,不善于思考,更不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在农牧区中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应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学生的差别来设计讨论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思考,都能发言,而且分小组时也要注意小组的分法。
一、问题的难易与学生实际相结合
除藏语文外,其他科目都由汉语授课,农牧区学生区别于市内学生的是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农牧区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虽然在心里会产生对问题思考的内部语言,而当他准备发言
或表达他所思考的成果时,却不能把语言组织好,也就没有自信表达自己的见解,慢慢就不愿意思考,只喜欢听优等生发言,以及老师的总结,慢慢养成依赖于老师的提示,默认于优等生的见解,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时,每个小组所设的问题都应有所差异,对于优等生要较难,特别是对学困生要根据他们的学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出较易的问题讨论,使他们能激起自信心,慢慢让他们喜欢思考,发展他们思维的敏捷性,知道自己能行。但问题的难易程度应有所适度,也不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
“特殊照顾”,而是让学困生感到自己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分组,关键是学困生与中等生成为一组,让学困生有发言的机会,而不能让他们跟优等生一组,使他们没有发言的机
会,从而使其失去自信心。
二、不能每个问题都设置成小组讨论
在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农牧区中学的课堂教
学中,每个问题都设置成小组讨论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农牧区学生的认识层面以及汉语掌握情况不一样,这样在一堂课中效率并
不高,特别容易对学困生造成很大的压力,压力越多信心就会慢慢消失,学生就会摇摆不定,没有自己的见解。所以,老师应该根据农牧区中学生的特点组织好小组讨论的过程、设置好问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特别是要关注学困生、中等生的参与,让他们感到他们也是集体的一分子,他们也有话说,教师要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一定要细心找出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加以鼓励。这样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下次小组讨论时就会积极参与,发表见解。
三、小组讨论之前先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片刻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5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式。小组讨论作为学生学习小组内的交流讨论互动方式,有着师生对话无法替代的作用。小组讨论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但小组讨论是一把双刃剑。有的教师不管问题简单还是复杂,随意地抛出问题,组织讨论,那么小组讨论就会流于形式,学生不可能在讨论中碰出思维的火花,反而给某些学生创造了说废话、做小动作的机会。这样的小组讨论是毫无价值的。
有些课改学校,把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独立环节,有的还要求把小组讨论放在课堂一开始就必须进行,规定讨论的时间。笔者认为,这样的做法不科学。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难度、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掌握的程度,灵活恰当地使用小组讨论,而不应该让小组讨论变得形式化、程序化和呆板化。
良好的时机是促进小组讨论顺利成功的法宝。教师只有对小组讨论的时机作好准确的把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以2013年安吉县优质课评比的两节浙教版八下6.4梯形(1)的小组合作模式课为例,阐述笔者对小组讨论的时机的把握的几点认识:
一、讨论时机选择在意见分歧时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表现自己,当独立思考出现意见分歧时,往往以为自己是对的,不同意别人的观点。这时教师给予小组讨论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甚至为一个问题争论不休,最终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例:若有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如图1),你能剪出一个等腰梯形吗?若能,请说出你的剪法,并画出示意图;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图3 图4
学生A:像这样剪一刀(如图2),左边围成的四边形就是等腰梯形。
学生B:我觉得这样画不精确。我有更精确的作法。把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依次标上A、B、C、D,过C作AB的垂线l,作BC关于垂线l的轴对称变换的像FC(如图3),那么四边形ADCF是等腰梯形。
学生C:我有更简便的方法。以C为圆心,BC为半径,画一条弧,交AB于F(如图4),那么四边形ADCF是等腰梯形。
二、讨论时机选择在一题多解时
教学中,经常遇到一题多解的情况。一题多解是小组讨论的良好时机。通过合作、争辩、探究、交流,对一道题学生可能提出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解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解题方法,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意识。
例:通过折叠,你能找出等腰梯形ABCD中相等的角吗?(如图5)除了书本上的解法,你还有其他办法吗?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学生A:构造(如图6),过C作AB的平行线CE,交AD的延长线于E,∠B=∠E,∠E=∠2,∠2=∠1,所以∠B=∠1。我还有一种方法——作高线(如图7),只 要证明ΔABE≌ΔDCF。我还有第三种方法——平移腰(如图8),∠B=∠1,∠1=∠C,所以∠B=∠C。
学生B:我有不同方法。构造矩形作BE垂直于DA的延长线于E,作CF垂直于AD的延长线于F(如图9),只要证明ΔABE≌ΔDCF。
学生C:还可以根据对称性证明。等腰梯形ABCD是轴对称图形,点B与点C关于l 成轴对称,所以∠B=∠C(如图10)。
三、讨论时机选择在认知困难时
学生因为认知水平有限和解题经验不足,经常会遇到一些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这时教师组织开展小组讨论,让一些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集中整个小组的智慧,将难题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图11,在梯形ABCD中,AD∥BC,ACBD,若AD=2,BC=8,BD=6,求梯形ABCD的面积.
图11 图12
学生A:看到ACBD,我想到了平移对角线。过C作CE∥BD,交AD的延长线于E(如图12),这样ΔACE就是直角三角形。接下来我就不知道怎么做了。
学生B:我来教你。我发现AD+BC=AD+DE=AE,所以 =24。
学生C:我有不同方法。根据等底等高,SABC=SCDE,所以S梯形ABCD=SACE=24。
学生D:我有新的发现。平移对角线,可以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从而将梯形面积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面积问题(如图13、图14)。
学生E:我发现,当ACBD时(如图15),一定满足a2+b2=c2。
学生F:当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时(如图16),ABC≌CDE。
图13 图14
小组讨论方法范文6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 小组讨论 实施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的主流。其中变个体学习为合作学习是变革方式中最有特色的一种途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而课堂小组讨论是实施这种合作学习策略的重要环节。随着以高新科技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影响的不断深入,小组讨论教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青睐。那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小组讨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课堂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精心设计讨论点,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课堂小组讨论教学成效显著。
1.教师要精心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自然而然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可以想象:一位紧张害怕的学生,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控制自己别犯错,紧张地猜测任课教师的意图,他还有精力自主探究讨论生物学基本规律吗?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小组讨论教学中,笔者认为首先要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包括友好亲密的同桌,团结奋进的集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次是建设温馨和谐的教室文化。从班训到黑板报,从名言警句到各类专栏,都充分体现人文色彩;最后是建立学生认同的制度文化,从而变外界干涉为自动约束。总之,让学生身居其间,充分享受爱的滋润,充分体验主人的角色。
2.教师要精心设计小组讨论的“讨论点”
“讨论点”通常指讨论的问题。研究中教师普遍认为准确地确定讨论点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因为讨论点的确立直接关系课堂讨论质量。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讨论点确立依据的共性主要有:
2.1在教学的重点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围绕教学重点组织讨论,往往能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思维步步深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2在学生理解的疑难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教学难点是纵横交错的关键点。学生年龄小,对有些抽象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如果在教学中采取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教法,就能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目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紧扣学习目标,围绕学习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难度和梯度适中的系列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而使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理解的疑难处的深化理解和有机融合。
2.3在知识的关键处开展课堂小组讨论。教学中的新知常是旧知的延伸或几块旧知的结合。这些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就是教学的关键。一些问题,要解决它有一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些关键处,组织小组讨论,能加深对新知的理解,使一些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3.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小组讨论的契机
3.1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及认知水平不一样,不同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产生不同想法,这是思维真实的表现。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鼓励勤于思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想法中,捕捉出有代表性的意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3.2在学生解题出现错误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以及思维方法不合理,在解答问题时经常会出现错误方法,这正暴露出他们真实的情况:学习内容没有掌握好。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并及时予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
3.3在学生提出问题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学生经常会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怀疑、困惑,从而促使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主动求知、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点,教师要结合问题,抓住契机,让学生在集体讨论中解决问题。
4.教师要有效调控小组讨论进程
教师在讨论中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分享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在讨论中产生思想的碰撞,在讨论中达成共识。也就是帮助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由单一的个体学习转向合作性学习。而如何在讨论过程中取得上述教学效果就得依靠教师在讨论中实行有效调控。
4.1调控小组讨论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小组讨论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可我们发现在讨论中,有些学生恪守着“沉默是金”、“言多必失”的信条,在讨论中总是很被动,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怕其他同学会嘲笑他。展示讨论结果时发言的总是那么几位胆子比较大的、表现欲较强的学生。而部分学生则充当“看客”或“听众”。这时我们不禁对这种讨论的实效性产生了怀疑。小组讨论教学本应使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感觉到合作的无穷力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注意做好指导工作,首先是对讨论小组长的指导,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得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引导他们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并且力求创造一种较宽松的讨论环境,让那些胆小、内向的学生消除焦虑,培养他们敢于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信心,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在讨论过程中体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