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1
1国外“绿色税制”的借鉴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瑞典、荷兰等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实行了大规模的绿色税制改革,并取得了很大成效,对我国税制改革有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税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1.1开征环保税种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对污染物或者导致污染的产品开征环保税,具体来说,各国环保税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1直接对末端污染物的排放征税
(1)碳税:是针对能源量计证的税种。其目的在于反映能源的使用对CO2排放量的贡献度。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开征此税,以减少CO2的排放。
(2)填埋税:一些国家根据填埋具有成本低的特点,收取填埋税,从而使垃圾处理的价格趋于上涨,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减量化和再生化利用。
(3)很多国家对空气、水污染、废物、噪声等污染物征税。
1.1.2对可能导致污染的产品征税
(1)电池:挪威和瑞典对造成环境污染的电池课以重税
(2)塑料袋:2001年3月,爱尔兰对每个塑料袋的使用征收15欧分的税款,半年后爱尔兰的塑料袋使用骤减90%
(3)装于一次性容器中出售的饮料:丹麦、瑞典、芬兰等国对这类饮料课以环保税,如饮料瓶可以回收,则退税
(4)化肥:包括澳大利亚、芬兰、挪威在内许多国家均对农业化肥课税。
1.1.3征收能源、资源税
其目的是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国外这方面税收典型有燃油税、资源税等,如德国除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外,其他能源如汽油、电能、矿物都要收取生态税。英国为鼓励清洁能源生产,限制排放污染物,开征了公司汽车税、燃油税等。美国主要开征了与汽车使用相关的税收,包括汽油税、轮胎税、汽车使用税、汽车销售税等,还开征了开采税和环境收入税。
1.2利用税收优惠杠杆,促进环境保护
为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上很多国家对绿色产品以及环保行为实行税收优惠。
(1)美国对公共事业建设和公共投资项目,包括城市废物储存设施、市政污水处理厂等给予免税的优惠待遇,在美国,每购买一辆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免联邦税2000美元。
(2)日本政府对在使用年度内的费塑料制品再生处理设施、废纸脱墨处理装置、处理玻璃碎片用的夹杂物除去装置、铝再生制造设备等环保设施给予加大设备折旧率,减免固定资产税等优惠措施。
(3)德国对排放减少环境危害的产品可免交销售税,而只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可。
2我国现行税制中环保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现行税制中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比较陈旧,并且力度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税种中:
2.1增值税环保政策
相关政策主要有:对企业的生产原料中掺有不少于30%的煤矸石、石煤、粉煤灰烧煤锅炉的炉底渣(不包括高炉水渣)的建材产品,包括以其他废渣为原料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或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企业以“三剩物”和次小薪材为原料生产加工的综合利用产品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油母页岩炼油、垃圾发电和废旧沥青混凝土回收利用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对综合利用煤矸石、煤泥、煤系伴生油母页岩等发电、风力发电、部分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实行增值税减半征收政策;对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其收购的废旧物资免征增值税;生产企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单位销售的废旧物资,可按10%计算抵扣进项税额。
2.2消费税环保政策
对环境资源造成损害的鞭炮、焰火、一次性木筷、汽油、柴油及摩托车、小汽车等消费品列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并对小汽车按排气量大小确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2.3企业所得税环保政策
相关政策主要有: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需要的各项费用计入管理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可在五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顺利履行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义务,经过环境保护总局通过招标确定,关闭生产线或削减生产量的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三氯乙烷生产企业所获得的《议定书》多变基金赠款,可视为有特定用途的企业,免予征收企业所得税。
2.4资源税环保政策
对开采燃油、天然气、煤炭等其他非金属矿原矿、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和生产盐的矿产品征税,按资源自身形成条件和开采条件差异,设置差别定额税率。
尽管以上税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一是由于资源税收入大部分归地方,反而会起到鼓励地方对资源过度开发的作用,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二是资源税范围较窄,不利于限制当前经济中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三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和行为的征税力度不够,未对企业成本产生大的影响;四是对促进节能投资、节能技术的开发及环保产品的消费引导力度不够,手段不够多元化。
3完善我国循环经济中绿色税制的建议
3.1开征环境保护税
将现行的水污染、大气污染、工业废弃物、城市生产废物等收费制度改为税收环境保护税,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税可设置为中央地方共享税,可提高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税率根据排放标准设置为累进税率,以促进企业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3.2开征燃油税
设置机动车使用燃料计证的税率通常高于其他产品,不同的税率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机动车,如柴油与汽油的税率蝉翼设置在一个恰当水平,无铅汽油与含铅汽油相比给予折扣价格,对于适用清洁车(达到特定的排放标准或安装了催化式排气净化器的汽车)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3.3深化企业所得税环保优惠政策
对生产节能产品的专用设备企业允许其以加速折旧法提取折旧,为鼓励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可对雇员的交通费用在税前全部或部分扣除。对生产节能减排产品的企业,在所得税发面给予进一步的优惠。
3.4加强资源税的调节功能
我国现行资源税征税范围较窄,要进一步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应将那些必须加以保护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也列入征收范围,如森林、海洋、草原、滩涂、淡水、地热等自然资源,从而使资源税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我国目前的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税率定得过低,对耕地占用和调节级差收入力量微弱,应调高税率,减少土地过度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冯之浚主编.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2
一、循环经济模式对会展业的影响
循环经济是以市场驱动为主导的产品工业向以生态规律为准则的绿色工业转变的一次产业革命,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将人类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生产和消费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达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相协调并且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循环经济为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开辟了开发与保护的途径及解决措施,使环境保护理念运用于会展经济的发展中。在会展活动中,必须遵循新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利用智力资源产生的科技和会展活动所带来的资金对会展废弃物和环境资源进行重新规划,实现会展经济的循环利用。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21世纪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二、“绿色会展”的含义
借鉴“绿色饭店”的定义认为“绿色会展”必须符合三方面的要求:(1)绿色会展是指那些为参展商等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展览;(2)“绿色会展“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软硬措施,使展览对环境产生最少的影响,同时节能消耗,降低展览的运营成本,做到环境保护与展览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3)“绿色会展”的经营和发展必须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孙明贵从循环经济的角度认为所谓“绿色会展”是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遵循循环经济原则,采取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和利用各种会战资源相结合的方针,实现会展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人类提供包括适宜的环境质量在内的会展物质与精神文明。同时,还要考虑把会展的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笔者认为“绿色会展”的关键就在于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是“保护性会展”和“可持续发展会展”的结合体。
三、会展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1.会展活动对大气和水体的环境质量影响
会展为客人创造的是优雅舒适的环境,但这却是以向外界排放大量的废气等为代价的,因为会展场馆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服务设施,其中供热、供能系统的锅炉煤烟、空调的排气等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烟尘,对区域的大气质量影响十分严重。
同时,在会展活动过程中大量未经过适当处理或稍作处理的生活污水流入地下水道,进而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给水体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有数据显示展览的日用水量平均为250吨,也就是说一座展览馆一年的排放污水近10万吨,这个数据非常有警世作用。
2.会展活动的垃圾污染
展览会的性质决定了它要制造大量的垃圾。一项由国际展览联盟进行的调查表明,2001年各展览会制造的垃圾从60到1.2万吨不等,平均制造垃圾2934吨。此外,2001年由英国823个主要展览会执照的垃圾耗费高达7.3亿美元。塑料业公司协会对有6.3万人参与的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展览进行垃圾回收,2003年举行的NPE100万平方英尺的展览会场清理掉垃圾151942公斤,所有的这些垃圾存放在36辆卡车用以进一步回收。更令人关注的是其中一次性展具的消耗问题也十分严重。
3.会展活动的能源消耗
展览消耗的能源量是很大的,调查表明,展览场馆总的能源费用要占到展览营业收入的8%~16%。展览场馆单位建筑面积的年用电量为100KWh~200KWh/m2,是一般居民住宅楼用电量的10到20倍。一般展览馆多采用中央空调系统,而空调用电量占全年总用电量的50%~60%,展览的照明用电占到总用电量的25%~30%。
四、发展“绿色会展”的意义
1.有效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消耗
从国外会展业的成功经验看,“绿色会展”的建设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部分措施在减少废物排放的同时,降低展览的日常消耗(比如能源消耗,一次性展览用品的节约等),这样就相应地降低了展览的运营成本,使展览更具有竞争力。
2.有利于环境保护
“绿色会展”是在满足会展发展的前提下,关注对环境的保护,从事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会展活动。因此首先“绿色会展”具有限制功能,因为“绿色会展”将会展活动置身于环境和社会可承载的范围内,避免过度会展导致的负面效应;其次从“绿色会展”的内涵来看,保护功能一直是“绿色会展”的核心所在,可以保证会展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3.倡导绿色消费,树立良好形象
根据调查显示,90%的美国人在消费时更愿意购买绿色产品,66%的美国人甚至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产品。在青少年消费群中,也有大多数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倡导绿色环保意识的企业的产品。可见在国际市场上,绿色消费已成为主流。“绿色会展”树立了会展企业具有较高的环境法制观念和环境道德观念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企业更能获得政府的支持及消费者的信赖和好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发展“绿色会展”的途径
发展“绿色会展”是一项需要多方位立体操作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个层面都有义务参与“绿色会展”的建设。
1.政府应加强对“绿色会展”的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
政府应该改变各个部门封闭地、分割地显分别制定和实施会展政策的做法,提倡在科学原则周密地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2.加强对生态型展馆的建设
随着人们对生态与节能技术的不断开发,“绿色会展”开发商在开发会展相关场所时应该注重对新型能源材料的运用。在美国杂志《Beyond Borders》的全球最佳会展中心中,澳大利亚凯恩斯会议中心以其“绿色环保”的建筑被世界各国所关注。凯恩斯会议中心是澳大利亚第一座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设计建造的大型公共建筑,曾经多次获得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奖项。会议中心采用特殊设计的双层褶状顶棚,可以收集大量雨水,直接输入储水箱。这些雨水,可以使会议中心草坪和花园的全部灌溉用水节约50%。会议中心的所有水龙头都安装了特殊装置,可以节水25%~30%,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了会议中心30%~35%的热水需求量。会议中心的建筑旁边安装了特殊的遮荫设备,它能随着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不断自动调整方向,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室内阴凉,这项措施据说能节约5%空调用电量。在会议中心的所有制冷设备中,还统一采用了新型致冷剂,不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所有这些绿色环保措施,使凯恩斯会议中心完全突破了人们对会展场馆的传统观念,会展中心也名副其实地成为“公共设施”。这恐怕是凯恩斯会议中心对于会展业的最大贡献。
3.引进国外会展业的“6R”理念,发展“绿色会展”
国外会展业在办展过程中遵循的“6R概念”很值得我国的会展从业企业学习和借鉴。
(1)Respect(尊重原则):就是一种在展览工作中尊重自然的理念和思维的方式,即在展览工作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产生负面的影响,包括对场地和人的影响,减少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使用。比如说每个展馆面积最好控制在1万平方米左右最为合适;展馆尽量不要设计为透明玻璃建筑物,这样做华而不实,因为制冷、供热及维护等花费金额不菲。
(2)Renew(使用可再生材料和新材料):在展览施工中尽可能多地使用可再生性材料,鼓励对新材料、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使用。
(3)Reuse and Recycle(可再利用和可循环利用的材料):会展要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把一次性使用变为多次反复使用或调剂使用。比如说德国展览协会AUMA就建议,尽可能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方块叠拼地毯。当物品丧失使用功能之后,将其回收把它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物资。
(4)Reduce(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强调减少展台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包括减少使用对人的健康有害的物质,使用无害材料、节能、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比如在我国会展剧本过程中,“促销印刷品满地”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其实主办方可以劝阻参展方不要带大量的印刷品参加展览,因为这些印刷品参展结束后展览者大都不想将其运回,而参加者为减轻负担也可能将其扔在途中,从而使得大量精美的印刷品最终变成垃圾。取而代之的是参展商可以在展览结束后从办公室向客户邮寄材料或提供网上展览服务等方式,这样既可以节省印制昂贵的促销单费用,也可以节省高昂的运输费用。
(5)Remember(加强记忆和教育):对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包括理念的更新,要有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首先要在全社会倡导“绿色消费”的观念,使“绿色消费”成为一种受人尊重的社会行为,从而促进“绿色会展”的迅速发展。
相比较而言国内会展施工仍延续采用粗放式的运作模式,很多方面暴露出的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比如在主张绿色环保的展会上因展台搭建而制造污染。走近“6R概念”,可以让我国的会展行业从硬件开始趋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在会展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会展业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显得日渐突出,我国会展业应该遵循循环经济的3R原则,摒弃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发展“绿色会展”从而使会展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循环经机的物质循环过程。
参考文献:
[1]:节约型社会中的绿色展览发展路径分析.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87-95
[2]凯西・布莱顿:国际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外会展论述,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P25-26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3
前言: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与进步,能源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能量来源,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随之而来的还有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的阻碍了社会的长远发展。直至二十世纪末,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四大经济形势的相继提出,为人们改善上述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不同的经济形势所产生的效果也有所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各个经济形势的相应内容,并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规划,才能从根源上改善经济发展的现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研究来看,展开对各类经济形势的研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经过不断的了解、调节才能够更好的协调好各个经济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稳步发展。
一、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区别
1.研究角度不同
所谓生态环境的研究角度,其主要是针对于两个方面:一是生态系统,二是经济,其更倾向于宏观经济发展的转变,其对生产、消费、废弃有着严格的要求,即密闭循环;而循环经济则与之不同,其更加注重于循环、生态效率,其能够使同一项资源得到反复使用,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绿色经济更注重以人为本,其在各个领域中均以实现绿色生产、绿色环保等为主要目的,其可以使人们实现精神、物质的双向满足;低碳经济的研究角度与目前的环境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如能源匮乏、全球变暖等,其提倡实现低碳生活[1]。
2.实施控制环节不同
在对其进行控制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自然系统;二是经济系统,两种系统相互独立但又相互作用。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侧重点均是资源,一个是资源的输入端,而另一个则是废弃物的输出端,同时循环经济更侧重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绿色经济则主要注重环境保护,其也是经济活动的输出端。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均在为改善或保护环境做着不同的努力,但两者之间不同是,后者属于经济活动输入端。
3.核心内容不同
对于生态经济而言,实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是其最为关键的,而循环经济重点在于物质,其需要将所有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进行反复使用,显著提升资源效率;再观绿色经济,其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希望能够为人们创造出更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其核心内容在于实现以人为本;低碳经济与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理念相符,其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来改善或改造消费观念,该方面创新主要表现在能源技术创新以及制度创新方面[2]。
二、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之间的关系
1.理论基础相同
目前来看以上四种经济均立足于两大理论系统,一是生态经济理论,二是系统理论,且最终要实现的目的是有机统一,使经济、社会、生态三种系统协调发展,其所要研究的系统囊括的范围一致,即整个生态大系统,以生态学为基础,对物质、能量等进行转换,将资源与环境能够共同发展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其在发展的同时也注重探索人力经济活动、自然生态两者的关系,以上几种经济在发展中均布倾向于个体研究,而是将多种元素融合一处[3]。
2.技术手段相同
生态技术是其主要的手段之一,其中囊括了社会作用、科学技术功能等多个方面,同时也会对科技伦理、科技价值等方面展开研究。所谓生态技术,其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生态经济规律为辅,最终实现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并节约能源的目的,能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方法均可以归纳其中,并且该技术也使得整个社会趋于较为完整的有机体。在此种技术的支持下,我国势必能够实现自然环境优化、经济实力提升的双重目标[4]。
3.目的相同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4
[关键词]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C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42-02
1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定义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建立是使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转化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以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对环境利用与保护的共同需要,并在实际中把这种共同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统一,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是以调动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原则,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政府、企业和公众利益与循环经济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综合性运行模式。通过循环经济的各种激励手段,使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企业的主体作用、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被全面激发,形成全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热情,共建循环型社会。
2 我国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有关思想理论,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对于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循环经济研究文献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企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以及节约一切资源的法规、政策、标准和治理措施,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
虽然我国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体制严重滞后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体制滞后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我国循环经济在观念认识、制度环境、法律与政策、管理机制、技术支撑和外部推动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和不足。政策可操作性差,与相关法规衔接不够、执行成本高、缺乏执行基础,有效的激励政策、回收处理体系和合理的费用机制尚未建立。总的来说,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还不完善。
国外发展的相关经验表明,循环经济必须有配套的激励机制才能推动其全面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各行业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在政府层面上,缺乏有效的循环经济激励体制,激励工具不够健全,传统的政绩评价方法使某些政府部门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第二,在企业层面上,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基本是高物耗、重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营,很少考虑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问题,认为环境的保护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所以对环境保护的投资比重低,导致企业污染环境,政府买单的“公地悲剧”。企业在生产和经营活动中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不是社会效益最大化,是生产成本的最小化而非社会成本的最小化,既得利益使企业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第三,在民众层面上,社会民众的循环经济发展意识还比较薄弱、民众参与能力不强,以及参与形式单一、参与领域有限。
3 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激励机制途径的思考
根据现阶段我国循环经济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构建我国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3.1 政府主导的激励政策措施和制度保障
(1)财政补贴激励。财政补贴有三种形式:一是绿色投资补贴,即对投资者进行补贴,如对风力发电投资者实行投资补贴等。对投资者进行补贴的优点是可以调动投资者投向绿色产业的积极性。二是绿色产品补贴,即根据绿色产品产量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这种补贴有利于增加产品产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是绿色消费补贴。如对太阳能设备、微型风力发电设备的购买者给予补贴,以促进清洁能源的推广。
(2)税收政策激励。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强制性税收政策。这种强制性税收政策,尤其是高标准、高强度的税收政策,不仅能起到鼓励节约利用资源和防止环境污染的作用,还能促使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因而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刺激措施。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减免形成固定资产税、减免增值税和所得税等。
(3)技术政策激励。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无害化技术、替代技术、再利用技术、系统化技术等;要组织实施循环经济重大技术示范,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要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政策、技术导向目录,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节能、节水、环保装备目录;要支持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要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循环经济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要建立循环经济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清洁生产中心等中介机构和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作用。
(4)绿色消费政策激励。倡导绿色消费:一是要倡导消费未被污染或者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二是在消费过程中要注重对垃圾的处置,不造成环境污染,对生存环境和物种进行保护。三是要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和社会绿色消费体系,制定使用再生产品和环境友好产品的相关制度,要制定绿色消费信息给政府和企业两方的反馈机制。
(5)政绩或奖励性激励。一是建立国家表彰奖励制度,对在循环经济发展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发展循环经济有较大推动作用的重点领域、行业的技术创新给予奖励。二是要改革现行的经济核算体系,从企业到国家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包括企业绿色会计制度、政府和企业绿色审计制度、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等。
(6)宣传教育激励。要开展循环经济先进典型的宣传,曝光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现象,加强对民众环境保护、资源节约教育,从价值导向、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上加以引导;要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和企业环境表现公开制度,鼓励公众监督企业的环境行为,扩大环境案件的社会影响,强化环境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环境保护。
3.2 市场为主体的激励机制
市场调控是循环经济激励机制运行的基础。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运行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1)明确资源使用价格。通过合理确定资源的使用价格,搭建起发展循环经济企业与不发展循环经济企业公平竞争的平台。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分析国内有关资源的价格以及国际上同类资源的可比价格,确定自然资源的定价政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价格体系形成中的作用。
(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企业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全方位的包括产品质量、服务、企业形象等的竞争。这种全方位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动力。因为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是树立企业形象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完善企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竞争机制必须完善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竞争手段的多样化。
(3)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提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产品和设备。凡新建和改、扩建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必须包括合理用能、用水方案。市场准入制度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专业化和规模化企业进入循环经济产业,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可以维护市场的绿色秩序。
(4)培育绿色需求。第一,消费者需求。培育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自觉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购买绿色产品。同时企业要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绿色产品。第二,政府需求。政府需求对市场需求会起到重要的模范作用,对绿色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可以采用倾斜性的绿色购买政策,从而提高建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
4 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1)坚持可操作性原则。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在于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它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而不能是笼统的、模糊的。
(2)循环经济主体的角色不能错位。政府、企业和公众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三个主体,政府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引导者,企业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公众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只有三者密切配合,循环经济发展才能顺利。
(3)兼顾公平与平衡。使循环经济的发展不脱离公平竞争的轨道,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以及各个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兼顾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近期利益、长远利益等。
(4)要因地制宜。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有明显的差异,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循环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这就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要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循环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制约因素等,科学设置适合本地区的政府经济激励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2).
[2]宝艳园.循环经济激励机制研究[J].兰州学刊,2006(7).
[3]宋长秀.循环经济机制建立初探[J].市场经纬,2008(6).
[4]湛志伟.“公地悲剧”及其治理的博弈分析[J].经济评论,2004(3):49-52.
[5]王.循环经济激励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12).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5
互联网思维布局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进绿色金融仍面临挑战和考验。有业内人士对《经济》记者表示,一是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有效激励机制不足,低碳环保项目往往风险高、收益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的能力仍有待提升,绿色信贷业务涉及对贷款企业和项目环境以及社会风险的识别、评估,需要具备环保技术和信贷业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要通过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识别以及量化分析的专业技能。三是全社会共同倡导的绿色理念有待进一步强化。绿色金融文化是社会经济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银行、客户、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规范和价值理念,绿色金融真正实现有效实施,仍有赖于全社会共同倡导的绿色消费、绿色发展等理念的进一步强化。
根据环保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我国年均节能环保投入将超过两万亿元,这将为商业银行实现信贷结构调整以及业务拓展带来良好机遇。在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环境之下,践行绿色信贷、通过金融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既是金融机构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现实要求,同时也是顺应国家经济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信贷结构调整、防范信用风险、提升国际化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和战略选择。
绿色是今年国内最为热议的话题之一,国家大力推进绿色、环保等产业的发展,而要促进生态循环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国家正努力构建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
今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联想集团移动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陈学桂向记者表示,根据方案指导,林业、海洋、能源、物流等产业已经纷纷展开布局,利用互联网思维,布局循环经济产业的整个体系。
不仅如此,生活中不少应用也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创新性的技术、商业模式达到了循环经济的特质。比如,“闲鱼”是一款闲置物品线上交易平台,“爱环保”通过呼吁用户参与到各类环保公益活动中,“滴滴打车”共享经济理念,“好豆菜谱”推出环保菜谱……
生态创新是循环经济的灵魂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环保产业投资热情高涨,大气、水、土壤等环保市场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侯宇轩告诉《经济》记者,从环保产业链上来看,环境监测、环保装备、环境治理等环节都在进行积极布局,环评等环节的市场化也逐渐开启。“政府在构建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建立健全的相关机制是促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的重要基础。”
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最重要的是产业链本身的接通和延伸。陈学桂表示,真正让循环经济有所作为,能够广泛采用的一定是这些正在不断更新的颠覆性技术,要不断运用新兴技术去更好地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完整搭建。
在循环经济下的商业经济需要实现生态创新机制建设。
在侯宇轩看来,生态创新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循环经济的重要力量,生态创新能大大提高循环经济的效益。“严格意义上来讲,生态模式应该因地制宜、因行业制宜,但一个好的生态模式必须能兼顾生产生活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生态创新是循环经济的灵魂。陈学桂认为,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VR、AR等创新技术,可以不断地为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可持续发展、多方共赢、不断创新的生态模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循环经济的构建。”
乐视创始人兼董事长、乐视控股CEO贾跃亭提出,在工业时代和传统互联网时代之后,不同于传统创新模式的生态创新,将为全球经济创新增长方式,恢复快速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生态世界,希望通过生态经济和生态创新,来引领ET时代的到来。”
对于生态创新模式的运用,乐视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记者称,生态消费时代下,价值正在迁移,硬件已经由核心价值衰减为非核心价值,仅仅是由硬件、软件、平台、内容以及互联网应用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的五大价值要素之一。“彼此破界化反、不断创造新元素、新物种和新价值,最终提供极限科技、完整生态的好产品。”所以,打造高品质产品的投入成本绝不应来源于对硬件超额利润的攫取――它可以由生态世界里各个主体多维度、多层次贡献。
打造完整产业链 共筑生态圈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伴生了难以忽视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生态环境承载力趋于极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资金部总经理刘优辉对《经济》记者表示,中国迫切需要实现从粗放、污染向绿色、效益转型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八次、九次全会精神也提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并重,以大气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深入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及水污染防治两个行动计划,统筹山水林田湖,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大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目前,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陈学桂认为,对循环经济的理解,更多的是较为简单的资源回收再利用。
构建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繁荣生态圈还需要社会做出改变和努力,从而实现循环经济产业链到生态圈的转换。
循环经济与绿色经济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GDP
20世纪80年代之后,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我国用短短20多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路程,生态和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加剧,我国环境污染已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形成了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态势,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日益严重的威胁。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难以支撑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1 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无序开发严重透支国人的生存环境,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针对危机,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我国必须走循环经济之路。与传统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循环经济是按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运行的具有高效的资源代谢过程,完整的系统耦合结构及整体、协同、循环、自生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复合生态经济,是一种以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流动方式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可以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除长期以来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原则
传统工业经济是由“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所构成的单向物质流动经济。在这种经济中,人们强制把自然资源和能源开采出来,在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中又把污染和废弃物大量排放到环境中去,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使得在整个经济系统以及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只产生很少的废物。循环经济评价原则,简称“3R”原则:
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原则(Reduce),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地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生产者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者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以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同化能力。
循环经济遵循“资源化”原则(Reuse),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者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对生产者采取产业群体间的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来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循环经济遵循“无害化”原则(Recycle),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
3 循环经济与绿色GDP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GDP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然而,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绿色GDP是为了克服GDP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绿色GDP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把绿色GDP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切入点和衡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是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会过度消耗能源,不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有效途径。
绿色GDP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外在动力。我国必须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将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完善核算体系,建立绿色GDP,才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化。
绿色GDP是政府介入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有必要把绿色GDP纳入干部考核的内容,作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业绩评价的重要参数,使政府更科学更积极地介入并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资源——经济——环境投入产出核算框架(绿色GDP是计算方法):绿色GDP=传统GDP-(生产过程全部资源耗竭+生产过程全部环境污染+资源恢复过程全部资源耗竭+资源恢复过程全部环境污染+污染治理过程全部资源耗竭+污染治理过程全部环境污染+最终使用全部资源耗竭+最终使用全部环境污染)+(资源恢复部门全部新创造价值+环境保护部门全部新创造价值)。
由SEEA的基本结构表可以推算出:绿色GDP=传统GDP-环境资源损耗-环境污染损失。
4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国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3+1”模式,即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废物处置和再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