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效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1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市场体系尚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统一的、开放的、公平的、规范的、有序的市场尚未形成。我国绿色建筑市场是社会经济大市场的一部分,同样也存在着这些问题。这主要是由于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市场失灵。市场不能自动将产品的环境费用计入总成本,故而无法正确反映环境和社会总价值。基于经济学中“理性人”的假设,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其生产经营活动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资源配置以效益为原则,而环境保护活动往往不产生直接的效益,即使有经济效益,多数低于主产品的利润率,企业往往缺乏搞好环境保护的内在动力,这就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来纠正这种“市场失灵”,如对绿色建筑开发商予以财政补贴,而对非绿色建筑开放商或使用者则进行征税。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自发性、盲目性和高度的竞争性,也会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对环境的破坏,因此,除上述提及的经济政策以外,还需要采取行政、法律、道德等其他手段进行干预或引导。市场经济越发展,保护环境的政府行为越要强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政府职能看,应当强调更有效的宏观调整机制,客观上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这必将使政府履行环境监督管理的职能得到进一步强化。
促使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绿色建筑产业是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追求的是企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最终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只有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标,才有可能适应现代市场机制。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存在许多问题,如: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使环境资源管理和发展市场化。同时,要强化相关的政府功能,尤其在市场机制下的环境保护失效时进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才能使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从绿色建筑的收益来看,尤其是建筑节能以及效率提升等,主要是一个长期效应。而从成本的角度,绿色建筑能获得成本效益,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共识,然而其主要的受益方是建筑的使用者或业主,而不是承包商。因此,要改变这种现状,可将部分附加成本转移或将部分效益转移给承包商。绿色建筑面临着来自技术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双重挑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建筑所要解决的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这个概念也包涵在“市场失灵”里,似乎有点重复)。绿色建筑包含了当代人对后人在道德上的责任与承诺,然而,在推行绿色建筑时,仅靠道德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使绿色建筑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需要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尽可能消除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要使人们觉得,绿色建筑不仅对后人有利,对自己眼前的利益来说也是“划得来”的。
加深对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科学认识
根据我国2006年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定义,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它是包含了多项节能技术的复杂系统,兼容考虑了各种节能技术,同时也带来了各项成本费用的增加。而绿色建筑在时间上关注建筑在“全寿命周期”(我国规定建筑的寿命为50~70年)内对环境的影响,这也意味着绿色建筑在发展时需在“全寿命周期”内考虑成本增量问题。增量成本(IncrementalCost)的经济学概念是为增加一定的产出量而增加的成本。结合经济学长期增量成本分析理论,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设计建造一个绿色建筑项目,涉及多项技术策略的制定,各技术的成本增加可预见的产出量的时间阶段存在不一致性,使得难以从产出量进行分析。且不论从业务增加,还是从要素增加进行评价时,都与非绿色建筑规划设计策略存在一定的互容性。从近期的效益来看,绿色建筑也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开发商如果从绿色建筑的全寿命经济效益来看,可以发现尽管其初始成本要高于普通建筑,但其运营成本却比较低,同时能耗和费用也会大大降低;而开发商在进行土地改造时,对建材等均可回收利用,也可以卖给回收站,那么可以减少其清理成本,也增加了其利润空间等。同时对于使用者和社会,绿色建筑也有美化居住环境、节约环保费用的经济效益。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绿色建筑是能够收回其初始阶段的增量成本的。绿色建筑的大力推广,可以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减少国家的建筑能源需求;通过建造更为节能的绿色住宅,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制定的节能目标的保障。因此,绿色建筑在其全寿命周期的开始阶段,会有较大或一定比例的增量成本,但在全寿命周期内,其显著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完全能够弥补其开始阶段的增量成本。
完善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
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政策体系尚不完善,如政策机制建立的时间较晚、缺乏相应经济激励措施等,都是制约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适合国情的、切实可行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体系,以推广机制的建设和评价标识体系促进绿色建筑经济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节约能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①的目标。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现状表明,我国应在绿色建筑经济机制建设的基础上实行强制性与激励性并举的政策,以绿色建筑经济全项目管理为手段,最终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绿色建筑经济的政策方案。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2
关键词:绿色小区;环境;设计
1 居住区的绿色环境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没有绿色环境,就没有人类居住赖以生存的氧气。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引进组团绿化概念,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学习国外规模绿化概念。20世纪9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品味的提高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住房时开始强调一个新的尺度:景观环境,亦即住宅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否丰富、是否和谐、是否绿意盎然、是否富有活力。这种现代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向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居住区绿色规划设计的重要性也开始日益受到关注,小区环境设计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2 绿色小区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离不开花木,花木相伴建筑。中外好的建筑莫不是如此。“建筑在绿色之中,绿色在建筑之中”,这是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所需要的,是人与自然结合所追求的。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市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的环境空间。居住区绿地在生态、美学、心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发挥着明显作用。不仅美观,还可以平衡生态环境的需要,可使大气清新、降温湿润、防止尘污,它可调节光、温度、湿度和空气,改善气候,并且防风等作用。此外,优美景观环境在起到赏心悦目效果的同时,还能消除都市的喧嚣、身心的疲惫,松弛神经。安抚情绪,从而有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居住区绿地不仅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还影响到整个城市环境和景观的质量。总之小区居住环境对绿色的要求,就是要我们的规划师、建筑师、园林师必须发展生态建筑这一理念。同时居住区的园林绿化搞好了,将对改善城市生态质量起着重要的调节和示范作用。
3 绿色小区环境设计
3.1绿色小区的概念
“绿色小区”,就是资源有效利用的小区,简单地说就是通风换气、搞绿化、尽量用绿色资源和可循环再生资源。绿色小区也可称作生态可持续性建筑,即在不损害基本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间环境得以长时期满足人类健康地从事社会和经济活动的需要。绿色小区不仅与减少能源消耗有关,同时还涉及减少淡水消耗、降低材料及资源使用、减少废物、提高空气及灯光质量、处理及保留雨水用以补充地下水、恢复自然环境、减少依赖汽车等等的同类问题。
3.2绿色小区的特点
区在绿中,绿在区中。绿色小区的建筑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绿色小区的发展更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小区环境营造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情操,为社会稳定提供基础。规划师、设计师、园林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心。绿色小区以生态的观点,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互动发展。规划师、设计师、园林师必须了解和尊重当地的特定地理环境,地形地貌,特定的气候特点,特定的人文环境,尽量减少对现有生态和人文环境的破坏。
绿色小区设计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资源消耗,建筑使用过程中尽可能不产生废料及污染物。最大限度采用可循环、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减少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
绿色小区环境设计应以建筑为主体。在住宅室外环境设计中。所有室外构筑的设计都应围绕主体建筑来考虑。当它们的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与主体建筑相协调,形成有机的统一状态时,住宅的室外环境设计才能达到环境的整体和谐。
环境设计以满足使用功能为本。室外环境设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因此,首先考虑满足人在物质层面上对于实用和舒适程度的要求。所有附属于建筑的设施必须具备相应的齐全的使用功能,环境的布局要考虑人的方便与安全。
设计绿化小区时是优化室外空间的重要因素。住宅环境绿化是指在居住区用地上栽植树木、花草而形成绿地。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有两种:一种是构建户外生活空间,满足各种休闲环境的需要。另一种是创造自然环境,通过景观小品等手段创造优美的室外环境设施。
绿色小区居住外环境中还应有不可缺少的点缀。在居住区室外环境中,绝不能忽视景观小品的设置,如雕塑、水景、灯具、桌椅、凳、阶梯扶手、花架等,它们既给居住生活带来了便利,又给室外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情趣。
绿色小区环境设计中应特别注意生态保护工作:生态保护工作。一方面在遏止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另一方面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工作中,环境设计中利用绿色植物来美化环境,而其本身就是一种自然资源,居住区绿地种植正是扩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
小区绿地设计应从居民的安全、卫生、清洁、改善城市小气候出发,通过建设高质量的绿色空间环境,创造一个舒适、美观、有益于身心健康、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在现代居住小区设计中,一般而言,绿化比率应占30%,高档住宅区甚至高达50%。小区绿地中,植物景观是主体,树种的选择要遵循“适地适树”的生态学原理,此外,根据小区绿化设计及建设实际情况,应注意如下问题:
单一草坪与植物群落在住宅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建设并不科学,草坪相对群落而言,观赏性强、实用性弱。植物群落是创建绿色空间环境的基础,因此,应以乔木、灌木、草本来组成群落为绿化的基本单元。城市绿地中人工植物群落,应模拟自然,将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栽植在一起,营造适合本地区自然地理条件、结构配置合理、层次丰富、物种关系协调、景观自然和谐的园林植物群落,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光照、水分、养分、空气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随着季节变化,其姿态、叶色、花色都会呈现不同的景观效果,既有四季景观,又能加强生态效益。在经济方面,单一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藤、草组合绿地的3~5倍,而其发挥的生态效益则是同样面积复合群落的1/4。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3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特色小镇;景观设计
1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1.1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绿色建筑技术取得了空前的进步,在最初的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中,应用形式相对简单,仅仅运用太阳能以及保温技术等形式。随着绿色建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体现节能环保的特点,可以运用能源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2)绿色建筑技术注重项目的管理以及维护;(3)绿色建筑技术注重舒适的环境以及建筑目标;(4)绿色建筑技术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在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同样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GreenBuildingTechnologyinLandscapeDesignofSmallTown宋丽1,杜金龙2SONGLi1,DUJin-long2(1.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2.青岛鼎建园林有限公司)(1.QindaoCollege,QingdaoTechnologicalUniversity;2.QingdaoDingjianGardensCo.Ltd.)将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于景观技术中,需要把握以下两点:(1)需要开发设计思路,从整体布局,但要从单体上突破思维;(2)在应用中,需要加强对技术的应用,如雨水回收再利用、渗透性地面设计以及遮阳设计等。
2绿色建筑技术在特色小镇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特色小镇概况
特色小镇位于青岛市,2005年经过政府批准扩建为特色小镇,东西横向距离15km,南北纵距8km。总面积93.71km2,耕地面积830hm2,年总人口3.03万人,共辖34个行政村(39个自然村)。
2.2小镇场地设计
2.2.1小镇分析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对其交通、高程、制备以及构筑物进行分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交通环境方面,特色小镇用地为东西走向,在小镇规划中,通过隧道的方式来解决车流量的问题,在小镇入口广场,车流经过隧道的辅路通行,因而要求小镇的规划中,要对南北的辅道进行科学的设计,以便保证停车场的最佳位置。2)在高程分析方面,小镇高程变化为120~143m,坡度相对较为陡峭,在小镇入口,标高为130m,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趋势。在小镇内,坡的走向通常为西北以及西南方向,同时,隧道的完成面高度为135m,相对于基面较高。3)在植被分析方面,小镇主要以乔木和果树为主,乔木主要以黑松、白蜡、国槐等为主,果树主要以葡萄和樱桃为主。在标准高程场地中,就有成长多年的樱桃树,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留原有景观。现有的护坡,需要通过生态景观设计来进行优化。4)在构筑物分析中,在小镇西南处,具有400㎡的平台,可以结合景观进行设计,凸显绿色生态理念和地域文化,结合生态观光走廊的设计,将此处定位为小镇的景观亮点。2.2.2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对特色小镇的规划中,需要顺应地势进行规划,在小镇西侧,组织景观道路,并且设计双车道,并且在北部设置生态停车场,可以容纳200辆小型私家车和20辆旅游大巴。在规划过程中,在小镇入口存在雕塑区和生态广场,广场位于西南部,在广场东北部位以及东南部位,具有游客的入口。在总体设计中,展现了顺应山体的趋势,运用自然的线条来进行设计,体现了延伸的视觉效果,并且在舞台的设计中,可以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在小镇的设计中,利用了场地的高度差,节省了土方的运用量,符合绿色建筑技术的特点。2.2.3建筑设计在特色小镇的景观设计中,在小镇的入口,结合生态的理念和现代景观的处理手法,营造开放景观空间,突显小镇天人合一的特点。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山体与环境的结合,以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建筑特点,加入现代绿色节能建筑的理念和手法进行设计。在竖向设计中,仅仅对山脚以及缓坡地区进行开发设计,借助地形进行设计,在山体边界处设置截洪沟,可以保证广场的安全。2.2.4植物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考虑广场具有旅游以及集会的特点,结合硬质铺地的方式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在不同标高穿插的部位设计花坛,可以提升小镇的绿化面积,并且通过乔木以及灌木的搭配,可以烘托田园的氛围。
2.3特色小镇构造设计
2.3.1雨水处理及回收设计在基层设计雨水回收系统,统一汇聚到广场地下暗池,收集的雨水用作广场的喷泉水景和周边植被的灌溉使用。透水地面具有渗透和保湿的作用,在太阳辐射作用下,会通过水分蒸发而达到降温的作用,并且空气湿度相对较高,可以降低尘土带来的影响,可以为人们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同时在渗透性地面的设计中,其有利于蓄水和排水,由于地面具有渗透性,因而可以降低地面的径流量,有利于储水和蓄水,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2.3.2绿化停车场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设计了绿化停车场。在设计过程中,在停车位采用植草格设计,用级配碎石和中砂做垫层,保证水分的渗透,种植大叶紫薇以及其他遮阴乔木。植草格的绿化率相对较高,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提升环保性,并且具有耐久性的特点,可以提升整体的环保价值。2.3.3屋顶绿化设计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对于部分公共建筑物,采用屋顶绿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管理中心以及公厕的建设,其绿色建筑技术应用如下:(1)对公共环境进行屋顶绿化设计,可以保证自然通风,同时可以将屋顶设计为隔热层,这样可以达到降低温度的效果,提升室内环境的舒适性。(2)在绿化屋顶的设计中,在公厕采用绿化屋顶,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感受,降低其对群众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在绿化屋顶的植被选择中,普遍采用佛甲草进行种植,因为种植技术相对较为成熟,并且具有绿化和环保的效果。2.3.4设计生态廊道在特色小镇的设计中,在广场设计生态观光走廊,游客相对较多。在设计过程中,廊道的宽度为3m,采用沿着廊道架空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在基础部位设计柱墩,铺设踏步面板,这样可以节省建筑的造价,同时可以保证廊道的生态特性。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自然的美感,并且可以提升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景观设计中,绿色建筑技术存在明显的应用不足,对整体环境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希望通过本文结合特色小镇的分析,在设计景观时,可以积极融合绿色建筑技术,在提升美观性的基础上,可以提升景观的环保性能,进而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人们的游览欲望。
参考文献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4
(一)生态经济概念解析
从本质来看,生态经济指的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定不能超出生态环境可以承受的范围,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能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三者之间建立起协调、平衡的发展关系,最终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具有自身独特特征,主要表现在:其一,生态经济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特点,只有人、社会以及自然三者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协调关系才能实现;其二,生态经济能够大大节省自然资源,不支持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利用;其三,生态经济的参与主体多元化,这其中不仅包括政府部门以及民间组织,还包括企业、个人等;其四,生态经济强调利益与原则同等重要,不能过度重视利益的获取,而忽视基本市场原则。
(二)绿色营销的基本内涵
关于绿色营销的概念,学界存在多种观点,有的观点比较全面,系统性较强。魏明侠学者认为,绿色营销就是要求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适度利用资源,无论是产品的研发环节,还是售前和售后环节,都要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基于上述,不难得知,绿色营销不同于传统营销,二者在营销的目标、手段以及观念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绿色营销更关注生态经济平衡的实现,追求可持续发展,传统营销丝毫不关注这些内容;绿色营销不仅追求经济利益,还注重对社会责任的承担,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体现在营销手段中,绿色营销将绿色放在中心位置,更关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二、生态经济发展与绿色营销的内在关系
(一)生态经济的发展是进行绿色营销的根本前提
生态经济与绿色营销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绿色营销的实施需要生态经济相关理论为其提供基本的理论指导,而生态经济的发展实现也必须借助于绿色营销为其提供基本动力和保障,二者在互相影响的进程中,无论是经济发展模式还是市场经营模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市场中的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生态经济属于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也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这主要由于,市场导向归根结底是消费需求导向,因此消费不仅仅标志着社会化生产在某一阶段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下一阶段的开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引导着经济发展的方向,从这一角度来看,只有借助于绿色消费的引导作用,才能拉动市场需求,最终发挥生态经济模式的作用。可是我们也必须承认,绿色在现阶段标志着高成本、高价格,因而企业在推行绿色营销模式进程中面临着较多问题,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不明显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要想从根本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生态市场,其次还要有正确消费观的引导。
(二)绿色营销理念的导入是深化生态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绿色消费为生态经济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但同时绿色消费又面临着成本高以及人们意识差的问题,因此,绿色营销必须要充分发挥它的针对性作用。绿色营销要及时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及时向消费者传达正确的消费观念,这就在生态经济以及消费者绿色需求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这在客观上刺激了绿色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因此,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进程中,绿色营销能为其提供强大的市场动力,保证生态经济的实现,使经济模式从宏观向微观的方向转变。除此之外,绿色营销同时属于经济管理活动的一种,因此,它不但不能违反生态规律,同时也不能违反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最终才能实现生态经济与绿色营销的协调发展。
(三)生态经济与绿色营销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驱动
生态问题从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属于发展问题,社会经济活动为人类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它与生态环境之间也表现出明显的相互联系。生态环境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强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客观促进经济的发展,以期实现经济展目标,经济发展了才能有机会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生态经济与绿色营销之间是根本统一的。二者具有一致性。由此而言,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由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向现代节能环保型经济进行转变,然后导入绿色营销的理念,如此,才能更好的实现经济的可支持发展。
三、绿色发展生态经济选择的现实需求
(一)加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当前国际上的一些主要国家把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纷纷放在了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上,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极其关注,并加以抢占。在若干新技术领域中我国发展比较迅速,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小。如我国已初步形成的、具有相对较大规模和完善体系的新能源,新能源产业,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可望形成具有独特竞争力的产业。积极发展绿色营销,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在国际经济技术竞争中赢得主动能力。
(二)不受制于环境约束的要求
眼下我国经济发展极为迅速,正处在迅猛发展工业化以及城市化阶段,按照国际经验,大量的资源能源会在这一过程中消耗;要想使污染排放增速和人均能源消耗放缓,只有将人均收入提高,使其达到一万美元左右,才能下降一点或稳定一些。我国的资源总量虽然比较丰富,然而却只有较低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在世界的平均水平里人均储备的天然气、石油还不到10%,人均拥有的耕地、水资源量仅分别为43%、28%。另外,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是固体废弃物、废气和工业废水排放量,使得生态环境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主要湖泊江河水质恶化;水土大量流失、荒漠化极其严重;矿产资源的无节制、大规模开采使得水位下降严重,土地大面积沉陷,植被大量被破坏等;这些环境问题严重的侵害了群众健康。
(三)气候变化提出的要求
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非常严重,我国政府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导致的各种问题,国家特制定了各种方案,并计划到2020年彻底有所改变,使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相比2005年大幅度下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40%~45%,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在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中使其占1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就是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转变经济发展形式,由主要以物质资源消耗增加的形式转变为主要以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管理为主的形式,促进经济进一步变“绿”。
(四)不断扩大内需的要求
全球经济结构不断变化,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后,因此必须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积极调整,国际市场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大影响,使我国无法继续维持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的格局,因此扩大内需势在必行,要积极开拓、发展国内市场,提高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积极开拓节能环保产业市场,其前景在我国是非常广阔的,就业人数在2008年达3700多万人,总产值达1.5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翻一番的目标预计在未来的三年里就能够实现。
四、生态经济背景下绿色营销的路径
(一)导入绿色文化元素,构建绿色生态经济发展体系
企业面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形势,一定要积极倡导绿色文化,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平衡,创建出绿色营销理念,并用其指导营销手段,在企业、环境以及消费者三者之间构建协调、平衡的发展关系。具体如下:其一,需要不断提高资源的生态价值。企业面对当前的生态经济要求,应该及时更新自己传统观念,摒弃过去资源低价利用的错误做法,不断提高资源的生态价值,制止资源浪费现象,消除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三者形成统一;其二,需要不断提高生态效益。企业面对当前生态经济的客观要求,一定要及时调整当前的发展思维和发展模式,使之与生态经济的具体要求相符合,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提高紧密联系起来,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企业、自然以及消费者之间的综合利益,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二)实现市场的良性互动,建立生态经济发展的市场机制
从人类发展角度来看,无论是人的经济行为还是管理行为都属于人类进步的标志,可是尚未出现建立在生态文明基础上的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企业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尚未统一,因此现阶段的生态资源配置需要进一步优化。这就要求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制,最终建立起由中国特色的生态市场经济体制。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市场经济体制之外,还要倡导企业积极推行绿色营销战略,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另外,国家要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利用自身行政力量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最终在生态经济与绿色营销之间建立协调、平衡关系。
(三)创新渠道营销模式,完善生态经济市场发展的循环体系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消费的实现,绿色营销当然也是如此,所以从企业的生产环节到消费者的消费环节之间要形成一个统一体,不断提高消费副产品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派发,减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关系中,人们逐渐认同生态经济发展战略,因此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营销的认识,建立或疏导绿色消费通道,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样,消费者在处理废弃物的过程中逐渐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建立起融洽的发展关系;积极开发多样化的回收废弃物的渠道,为人们妥善处理废弃物提供便利条件,只有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消费者才更容易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四)拓宽绿色营销市场,研发绿色产品打开生态经济的消费市场
绿色营销绝对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实现,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很强的复杂性,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如产品的生产、产品包装以及产品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企业在设计产品时一定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也就是说产品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消费者和生态环境来说,成本要最小,但是社会效益应该达到最大,由此而言,企业在产品生产环节要尽力将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全面利用加工对象,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节省,如果自身条件许可,还要积极采用可再生资源代替不可再生资源,使生产过程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此外,还要兼顾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在产品包装环节要注重与可循环的要求相符合,尽量使用环保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二是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绿色形象,使绿色产品深入人心;三是企业要与具备绿色信誉的销售商和商建立合作关系,将绿色营销战略扩展到每一个环节。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实现绿色经营,同时在客观上也能促进消费者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五、结语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5
【关键词】太阳能发电;经济效益;电力投资
引言
近年来,国民经济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截止到2011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2万亿元,较上一年度增加9.2%。国内公共财政收入也达到10.37万亿元,同期增长了24.8%。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国内的电力行业也实现了平稳发展。从整体的电力行业投资方向来看,对电源的投资依然向清洁能源方面倾斜,并呈现出稳步的上升趋势。从电力需求角度来看,国内总体电力需求较平衡,局部地区依然出现紧张状态,另外,第二产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增长较快的主要驱动力。
1.国内电力行业固定投资情况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对电力需要也会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1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同比增长了16.2%,达到3968亿千瓦时,累计完成发电量221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高达13.5%。面对这样的社会用电需求,国内对电力行业的固定投资额也持续攀升,单2011年上半年我国对电力行业的固定投资额达到4587亿元,同比增长了2.6%。这一数据占到国内总固定资产投资的3.7%,具体情况可见下表1。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中商情报网整理所得
2.太阳能发电发展情况
从国内的电源结构来看,2011年我国发电环节中,火力发电依然占据着主要的比例,约83.16%,水电受自然状况的影响较上一年度下降了0.78个百分点,约为12.37%。而核电和风电分别占到1.87%和1.74%。从这个电源结构方面来年,我国的太阳能发电整体实力还有待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太阳能以其绿色无污染的优势逐渐弥补了火电、水电和核电的一些缺陷。
从国际对太阳能的关注情况来看,近年受到技术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对太阳能的投资可能会有一个小幅度的下降。例如德国自今年3月9日开始对因补贴变动而引发的一些抢装热潮进行改制,全国范围内降低对光伏系统的补贴。其中新建小型系统仅能获得所发电量85%的补贴,中等及大型光伏系统将获得发电量90%的补贴,针对自身消耗的补贴将被完全取消。这种变化将会大幅度消减德国的抢装效应,也会为其太阳能发电的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意大利则对其国内2011~2016年的光伏补贴上限设定为23GW,每年度其国内光伏补贴资金可以达到60~70亿欧元。但意大利同时对农业用地的大型光伏系统的补贴进行了大量的消减并逐渐停止补贴。西班牙也通过立法形式将对新建可再生能源发电厂不再进行任何的补贴,其国内今后只会对一些日照小时达标的项目进行适当补贴。另外,捷克、法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对太阳能发电补贴进行了消减。这些都会导致上述这些地区的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发展受限。与此同时,美国则对商业太阳能安装给予了一定的政策优惠。例如美国政府对其“1603财政部计划”进行了延期,这将可能会促使美国未来4年内的太阳能产业增长51%~57%。
受国际对光伏产业的空缺影响,国内对光伏市场将会一个迅猛的提升,从而转变上一年度的光伏产业普遍开工不足的困境,从而为国内的太阳能发电事业提供充足的支持。其中国内利用太阳能发电成绩最为显著的要数内蒙古了。依据相关资料可以测算,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到2015年可以达到3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万千瓦,其省内的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将会占到全省装机问题的四分之一。
3.太阳能发电的经济效益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特别是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促使人们对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能源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源泉受到人们格外的关注,寻找新能源替代传统的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较为紧迫的课题。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为新能源的寻找提供了条件,具体看来太能阳发电具备如下几个经济效益和优势。
3.1能源可再生
不同于火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不需要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支持。科学证明,太阳能是巨大的,地球大约接受40分钟的太阳照射所获取的能力足以为全球人类提供近一年的能源消费。也正因为如此,太阳能一方面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上过度开采地球上有限的石化资源,有效降低了因为石化资源的燃料所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有效缓解当前全球的温室效应、酸雨等生态环境问题。
3.2真正低碳清洁能源
火力发电和核电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火力发电主要因其石化资源的燃烧而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对地球环境造成影响。核电则主要体现在核污染方面,最为典型的核污染案例有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致使900万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危害。去年3月日本福岛核电泄漏事故也造成了百万人的损害结果。而太阳能发电则完全可以有效避免火力发电和核电的缺陷。例如内蒙古风力发电装机到2015年可以达到33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可以达到100万千瓦,这将会为其每年节约标准煤约23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分别可以达到6700万吨和2300万吨,将会为内蒙古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3.3不受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
太阳能发电不像水力发电那样受到过多的地域限制。众所周知,水力发电受到地域限制较强。其水力发电场所一般都会设定在重要的水系边上。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水系的流量和周边的环境。另外,水库的修建会对电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如果水库安全系数不够,遭遇到不可抗力时可能会造成重大的灾害。太阳能发电则不会受到这些方面的影响,光伏电厂的建设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最多只是考虑一年中晴天的天数。内蒙古在发展新型绿色电能时,其风力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已经占据国内第一的位置,其每年可以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大大提升了省内的空气质量。另外,太阳能电源的使用也会内蒙古每年可以实现节水3100万吨,从而在缓解因为石化能源所带来的环境外还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4.结语
如前所述,火力发电会受到石化能源的约束,在获取火力的时候需要对煤、石油、石化等能源做足储备,然后才可以实现火力发电。而在这个过程,顺着产业链向前延伸还可以发现这些发电所需要的能源获取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而水力发电也需要有一个水资源的储蓄过程。这些都会对火电和水电的发电周期造成压力。而太阳能发电则不存在这类问题。并且其也不受到资源分布地域的限制,使用范围广泛,且建设周期短,获取能源花费的时间短。因此,如果可以在光伏发电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解决好成本与收益问题,光伏产业将实现井喷式发展,光电将成为火电的有效替代品。
参考文献
[1] 赵朝会. 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 2008,(02)
[2] 孟范例. 中国人的“绿色梦”[J]. 环境教育, 2010,(08)
[3] 吴晓江. “太阳电”融入生活的经济难题如何破解?[J]. 社会观察, 2010,(06)
绿色经济效率范文6
[关键词]低碳经济;汽车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35-02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汽车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加,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伴随而来的环境和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众所周知,汽车是碳排放大户,有研究显示,一辆轿车一年排放的废气是其自身重量的4倍左右。2009年我国就宣布到2020年国内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而目前车市的火暴不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低碳经济时代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显得尤其重要,是解决车市产销火暴和减少碳排放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1 低碳经济与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内涵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提出来的,指的是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政策,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减缓气候变化。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2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含义及特征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指人们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在消费汽车这种产品的时候尽量减少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使汽车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体现了如下的几个特征:
第一,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适度消费。汽车绿色消费观念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内,将汽车消费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反对过度消费以及在消费中的挥霍和浪费。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把拥有一辆豪华私家车当做自身价值的体现,本来作为代步工具,一辆小排量、油耗低的车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可为了所谓的面子却买了一辆大排量、油耗高的车,这显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二,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生态消费,其本质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扬弃。根据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人们消费的汽车数量越多那么获得的总效用越大,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越大,于是人类对更高福利的追求就转化为对汽车的需求。有一些家庭的私家车不是一辆,而是两辆、三辆甚至更多。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是总需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国家的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扩大总需求都把刺激汽车消费作为一项宏观经济政策,逐步形成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线性消费模式。当人们意识到能源紧张以及尾气排放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时候,人们就会转向汽车绿色消费模式,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生态因素,实现汽车的可持续性消费。
第三,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一种公平消费,它所体现的公平理念既包括同世代公平又包括跨世代公平。汽车同世代消费公平指的是同世代内不同人对汽车的消费公正、平等。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自的同时强调个人消费不能影响其他人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它认同个人消费的合理差距的同时强调每个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证每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汽车跨世代消费公平是指的当代人和后代人在消费上的公平,这就要求现在我们对汽车的消费不能影响后代人对汽车的需求。汽车绿色消费观念就是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来考虑,为了实现人类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尽可能地减少汽车消费的负外部性,节约资源和能源,留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经济与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关系
2.1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在汽车绿色消费观的指导下有助于人们养成低碳生活理念,比如多步行、多骑车、多乘公交车少开车等。这样不仅节约了能源而且锻炼了身体,是一种双赢。消费者在买车的时候选择低油耗、低排量、环保节能的汽车也能够在使用汽车的时候节能减排。由此可见,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引导下,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情况下,必然会选择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有利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2.2 低碳经济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
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绿色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目前,汽车业低碳技术包括节能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些技术在汽车生产中的运用必然会带来汽车产业自诞生以来最深远的一次产业变革。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和消费方式会随着低碳技术在汽车生产领域的运用而发生改变,“节约消费”、“生态消费”、“健康消费”等绿色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
2.3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低碳经济包括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两部分,其目标是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通过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节约能源、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等方法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实现。因此,低碳经济不仅仅涉及生产领域还涉及生活领域,如今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人们以勤俭节约的低碳生活方式为荣,以奢侈浪费的高碳生活为耻。我们可以说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是低碳经济在汽车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它要求消费者在购买汽车和使用汽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3 构建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路径选择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消费者汽车消费意识的觉醒,需要汽车生产技术的进步,更需要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
3.1 开展绿色教育,增强消费者汽车绿色消费观念
首先,我们可以借助网络、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媒体大力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宣传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鼓励有车一族尽量少开车、多步行、骑自行车,或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特别是在交通拥挤路段或者是难以找到停车场地的路段。其次,要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绿色教育,将环境保护意识普及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教育环节,在公民中树立牢固的绿色消费观念。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宣传引导功能。我们可以利用汽车消费者协会、环境保护协会,招募一些高素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环境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名人担任汽车绿色消费的代言人和志愿者,积极受理消费者在汽车绿色消费中的各种投诉,增强消费者购买各种低碳汽车的消费信心。
3.2 加快汽车产品结构调整,鼓励生产低碳汽车,以生产促消费
汽车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之后要让消费者能在市场上购买到价廉物美的低碳汽车,低碳汽车的生产和技术进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凭借价低质高的低碳汽车本身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消费问题。我们一方面从长期来看,要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新能源汽车的每一根产业链条,使得新能源汽车形成技术和价格优势,吸引消费者购买,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量生产和鼓励消费者购买及使用小排量汽车对于节能减排更有效果。众所周知,排量越小的车的油耗越低,尾气排放越少。如果我们在汽车的产品结构中增加小排量汽车的比重、减少大排量汽车的比重,并且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车,在短期内马上就能实现节能减排。
3.3 政府政策引导促进汽车绿色消费观的形成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大量的财政补贴引导消费者购买低碳汽车。目前许多消费者不愿意购买低碳汽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比普通汽车的价格高出许多。以比亚迪汽车为例,其F3DM双模电动车比F3普通车型的价格高出10万元。我们假设家用车每年行驶2万千米,那么电动车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的油费,20年才能节省10万元。所以如果没有购置补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完全没有购买低碳汽车的经济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能够拿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低碳汽车的补贴,而且这种补贴直接发放给低碳汽车的购买者的话,必然会使得消费者具有购买低碳汽车的冲动,必然会产生对低碳汽车的大量需求,这样低碳汽车产业就有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可以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汽车的生产成本,到那个时候,即使政府不再给低碳汽车以补贴,低碳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也会具有竞争优势,最终取代传统汽车。其次,政府可以通过购置税减免吸引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低碳汽车。免征或者减征低碳汽车的购置税、消费税、车船使用税等税费,同时对提前报废非政府鼓励类汽车转而购买低碳汽车的消费者提供各种税费奖励,以迅速启动低碳汽车消费市场,体现国家向环保节能车型倾斜的政策。政府还可以考虑对于传统汽车特别是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汽车征收环境税,将所得税款的一部分用来支持低碳汽车起步阶段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3):79-87.
[2] 李实.低碳经济时代绿色消费观的构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1-72.
[3] 任志新,何秋雨.低碳经济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4):73-74.
[4] 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