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1
摘要:财政部联合教育部于2012年12月19日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正式实施。本文首先分析新《制度》的背景,总结出新《制度》的进步之处,继而探讨了新《制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 财务制度 改进
一、新《制度》实施的背景
1998年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已经实施了整整十五年,它对高校财务行为的规范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改革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深化教育体制与机制改革,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制度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对高校财务制度进行修订成为新形势下的迫切需要。
(一)是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原制度颁布实施十五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鉴于高校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资金来源的日趋多元化,高校的利益相关者加强了对高校财务状况的关注和监督。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实施,确保经费使用的有效、安全、规范,切实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成为新形势的迫切需要。所以,为适应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从制度上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原制度进行改进与修订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适应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需要
2000年开始,以财政部为牵头单位,我国政府深入展开了以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非税收入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在改革进程中,我国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财务管理的手段也得到不断的创新,高校在响应政府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财务管理实际,探索了一系列具体的财务管理做法,使财务管理的经验得到不断丰富。而这些做法和经验迫切需要通过对原制度修订加以体现与规范。
(三)是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在高校顺利实施的需要
财政部制定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于2013年1月1日与新《制度》同日实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做出了进一步的规范和说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是高等学校规范其财务行为的基本指南,处于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体系的第二层次。针对于高等学校来说,为指导《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精确预算编制、跟踪预算执行、加强财务监督、统筹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细化绩效考评等方面成为新《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新《制度》的进步
(一)“权责发生制”被引入会计核算基础
收入和费用归属期由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原则的根本区别。由于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付,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而在本期实际收付的款项,也应根据经济实质区分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若不属于将不被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新《制度》将“权责发生制”作为高校会计核算基础,解决了原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造成的各期收入费用不匹配,债权债务不清晰,事业结余难以核查的问题,有利于为高校的管理者与各利益相关者提供比较真实可靠、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实行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制度
新《制度》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第四十七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无形资产在其使用期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进行摊销。”从本质上说,折旧与摊销都是一种弥补,对象是会计主体的资本所消耗掉的价值。在会计核算中,折旧即按照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摊销是按照无形资产的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方法。原制度没有提及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将折旧与摊销引入的优越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可以使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价值转移和价值补偿得到完整的体现;二是可以使高等学校真实的资产状况得到更准确的反映。
(三)基本建设收支被并入高等学校“大财务”统一核算
新《制度》取消了原制度关于“基本建设支出”的规定,将在建工程等高等学校为了保障其正常运转、完成教学科研和其他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支出统一归入“事业支出”中的“基本支出”项目。由于在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中,“教育支出”已经包含了“基本建设支出”项目,“教育支出”所囊括的范围更加广泛,不仅包括“教育事业费”,也包括了“教育基本建设支出”。因此,新《制度》将基本建设收支并入高校“大财务”统一核算体系,一方面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与《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方案》的衔接。
(四)完善了高等学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
新《制度》对高等学校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完善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对于“原制度”已有的资产负债表与收入费用表的相关项目进行了完善;第二,新增了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用以反映高等学校财政拨款收支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情况等。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对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进行更加真实准确的反映。
(五)制定了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
新《制度》的最后以附注的形式了新版的“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该指标包括:预算管理指标、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支出结构指标、财务发展能力指标四项内容,每项内容以二至三个指标来衡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近年来,许多高校为增强其影响力,纷纷进行大规模的扩招建设,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负债也随之迅速增加,财务风险加大,财政部对该情况加以考虑增设了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该指标的引入有利于高校自身与教育部等主管部门加强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监控,保证其长稳发展。
三、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一)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部分内容不协调
由于新《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分别是由财政部两个司主管的,也就意味着“两个制度”分别由两组专家制定,而两组专家在制度制定过程中不可能就每一个细节问题都进行完整的沟通,这就造成“两个制度”部分内容不协调。这点在收入、支出的分类与核算上显得尤为突出,表现为内容、口径的不一致。新《制度》第二十五条第五点涉及“经营收入”,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却根本无此科目;在新《制度》中被称为的“上级补助收入”,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却被称为“其他政府补助”;新《制度》中的“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被称为 “附属业务收入”,同时,在支出类会计科目设置及其核算内容上两者也存在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对于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如下改进之道:一方面,应当对财务收支的分类与会计制度科目的名称加以统一,保持核算内容、核算口径的一致,才不会对高校会计人员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造成困难;另一方面,《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应由财政部同一个部门中同一个专家组讨论制定。
(二)将民办高等学校纳入实施范围有待商榷
新《制度》第一章第二条对其适用范围做出了规定,除适用于政府举办的高校外,还指出:“其他社会组织与个人举办的高等院校也可参照本制度执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四条明确规定:“切实落实各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依法建立各民办高校会计、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另外,在教育部于2010年的《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指出:“开展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试点。”民办高校是否可以参照新《制度》值得商榷,众所周知,民办高校分为非营利性与营利性两类,后者具有对收益进行分配的需要,理应不纳入新《制度》的实施范围。由此,笔者建议:鉴于当前我国民办高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众多问题,应专门针对民办高校依法制定会计、财务与资产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规范民办高校的财务会计工作,以促进其健康和谐的发展。
(三)“净资产管理”规范的缺失
目前,中央与地方高校的专用基金来源有很大不同,中央高校专用基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专项安排,而地方高校这些年来几乎没有得到中央或地方的财政专项安排,专用基金的主要来源是高校自身,如按有关要求或规定比例提取的“修购基金”等。虽然新《制度》已设立了“结转和结余管理”一章,但仍不能满足高校净资产的管理工作,笔者建议:在第六章“结转和结余管理”中增加或者直接单独增设一章“净资产管理”,在增设的一章中对事业基金和结余之间的关系、专用基金管理的要求、固定基金、提取折旧后的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固定基金的关系区分清楚,在2012年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设立了“待冲基金”项目,用于解决资本性支出形成的净值,新《制度》可以对此参考借鉴。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2
关键词: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制衡机制建设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高速发展,落实国务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中央更加关注民生的惠民政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解决“以药补医问题,体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更加注重民生的要求,是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为了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平稳进行,必然要求医院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依法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为改革服务。
一、建立财务监督体系,依法规范医院的经济发展
1.财务监督的现状。目前我国还有不少医院的财务工作仅限于记账和付款功能,监督功能形同虚设,内部管理混乱。其原因:第一,医院负责人要财务不要监督,财务监督观念淡漠,使财务监督机制缺失。第二,医院发展缺乏预算监管。有部分医院的经济活动没有预算,不做事前评估,财务只需给“需要付钱,不能为所付出的款项的用途、其合理性进行监督,给违法乱纪留下隐患。第三,医院日常运营有失财务监管。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定价时有违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于是天价药方、天价收费时有发生。其结果是医院的经济活动失去财经纪律的制约。
2.财务监督的建立。财务监督是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可靠保证,是《会计法》赋予财务部门的神圣职责。医院的负责人同财务部门一起肩负着财务管理和监督的重任,要站在为党和国家、为人民负责的高度,重视财务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监督的规章制度,并率先垂范模范的执行,从而保证医院健康发展。
医院战略发展目标的预算监督。医院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医院长远发展大计,而医院发展战略目标的预算机制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可靠保证。具体说来就是把医院的战略目标以及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进行量化,反映在财务管理上就是按预算保证资金的供应和监督资金的使用。从而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也从制度上建立起廉洁勤政的机制,为实现医院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重大及日常收支项目的财务监督。医院大型医疗器械的购进、大型基建项目、药品购进等重大财务支出项目,决定了医院的发展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这些重大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不但需要财务资金的支持,也必须要财务的监督才能顺利进行。在财务监督内容上,除了项目的合理性、必要性外,资信考察、合同签订规范、资金使用手续是否合法、齐全等都要财务监督把关。在收费项目的确立、收费标准、药品定价等收费项目上,财务监督功能显得更为突出。财务部门根据《物价法》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提出符合法律法规的建议,使医院日常的财务收支依法进行。这是体现公立医院公益性的保证,是兼顾医院投入产出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落实医疗卫生改革的必经之路。
3医院资产管理的财务监督。通过对医院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负债、净资产管理的财务监督,建立对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和责任到人制度,每月底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盘亏的进行审核。凡属于自然损毁申请报废处理;凡是损坏、丢失的报请折价赔偿。对医院的预收款、应收款、预付款、应付款、债权债务定期进行检查,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医院的增值能力和资产预警都具起到了重要作用。
4医院成本的财务监督。医院的成本监督使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解决“治病贵的关键环节。第一,合理利用医院资源,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门诊诊疗总量,提高住院治愈率,降低医疗成本。第二,采用集中采购招标,降低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医疗器械的价格,降低医疗成本。第三,加强各科室的成本核算,把医技、临床科室的其他公用费用纳入成本考核范畴降低费用成本。第四,建立健全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把消耗考核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提高医务人员节约意识降低医疗成本。第五,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器械、设备作用,合理控制医疗设备购置支出,降低医疗成本。
5对药品、低值易耗品仓库、药房每月底进行盘点,盘亏的按医院《仓库保管员管理制度》和《药房药品管理制度》以及《财务部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处理。
通过建立医院的财务监督,切实做到了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和日清月结。在全体医务工作者和干部职工心中建立起公立医院的公益意识和成本意识,建立起向党和政府负责、向人民负责的服务意识,规范医院的经济活动,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
二、建立健全审计体系的约束和制衡机制
加强财务监督,还必须建立健全审计体系的约束制衡机制,有效保障医院财产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是医院整体经济效益优化的一项重要举措。
.建立审计体系从建立制衡机制抓起。审计部门必须参与制定、修订医院的规章制度及管理细则,建立健全医院财务管理制度和定期审查、处理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医务、基建、财务、审计、仓库、门诊、住院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同时定期邀请独立审计所或会计事务所进医院进行审计监督,确保医院财务收支的合理性。
2.对医院一切经济活动过程进行审计监督。医院的一切经济活动审计监督都可以从财务审计得以实现。但是,这种监督是事后监督,对既成事实进行处理,不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我们把事后审计变为全过程把关,参与基建项目的招投标、医疗设备、卫生材料、试剂、其他材料、药品等物资集中采购全过程的审计。对材料采购工作是否按规定程序进行,是否存在盲目采购、积压浪费情况、是否有暗箱操作等进行监督,审计涵盖了医院一切经济活动的始终,预防事故的发生。
3.强化医院财务核算定期审计监督,提高经营能力,降低医疗费用,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首先对医院财务的原始单据定期审查。检查会计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医院的《财务制度》,所有开支事项是否符合审批规范,有无越权行为。其次,跟踪资金流向避免行为发生。对医院的所有经济活动,审计部都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制度,使医院领导与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都有章可循。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从而保证各项经济活动健康进行,使财务收支计划顺利完成。再次,通过医院业务所完成的收入指标、百元收入成本指标、业务收支结余指标、百元成本结余指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寻找优化资源配置和控制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途径,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能力,为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发挥积极作用。
4.对基建项目的审计监督。基建投资决策是医院战略发展的需要,通过审计监督可避免盲目投资、减少决策失误、降低工程造价、创造最佳效益。通过对医院基建工程的项目立项、概预算、设计、招标、施工、验收、工程结算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对招投标过程、材料采购、合同签订和变更都要做好跟踪审计。对工程造价审计要深入现场计算工程量、结合图纸、标的合同和掌握的建筑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对照现行工程定额和严格界定定额使用范围,去发现是否有高套,重套的舞弊现象,从而降低基建项目的投资成本。
5.医院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医院经济合同种类多,技术性强。审计部门通过对合同对方资质及有关证件依法先行认证,摸清市场行情进行投资预测,提出建设性意见,防范合用陷阱或缺陷,把好医院经济管理第一关。
6.实行关键岗位强制轮换制和离岗审计。对财务、审计、采购、保管、基建等管钱管物的岗位从业者,实行强制轮岗并形成制度,届时依法调换岗位,从医院的组织架构建设上不给腐败和不作为留有温床。对财务科长、审计科长、药剂室主任、基建科长、药品器械采购员等岗位实行三年或五年强制性轮岗。同时实行凡是离岗必须审计的制度,对审计有问题的处理不完不予安排工作,违法违纪的交有关部门处理;没问题的走得清白,给继任者一本明白账,给医院创建一个公平公正、廉洁清明的工作环境,形成这种文化确保医院的健康发展。
7.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审计监督机制。通过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机制的建立,医院的每一项经济项目都有预算。因此,制定完善的全面预算制度的同时要审计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为领导掌握预算执行进度、控制拨款、竣工决算提供资料和依据。若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很多工程进展情况无法掌握,拨款难免出现盲目。同时,制订《医院审计处理与奖惩办法》和《独立审计管理与奖惩办法》,建立内外审计制衡机制,这是财务监督、审计制衡机制把好的最后一关。
三、转变观念,强化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机制的对立统一,促进医院平稳健康发展
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是对立的统一,管理上的对立和监督上的统一是医院健康发展的保证。在医疗改革的新形势下,医院经营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的发展的模式,就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提高赢利能力,追求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促进医院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医院的风险管理实质上是资产的管理的预警机制。通过医院的财务监督、审计制衡机制,对医院的融资、重大投资项目、经营利润、债务清偿、资产损失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评估,提供风险预警,规避和分散财务风险,实现医院的经营目标。
2.加强医院战略发展管理,推动医院发展的可持续性。医院的战略发展规划是医院发展的百年大计,是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战略发展目标、战略决策是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体现。财务监督要对战略目标以及资源配置进行量化,审计同样要对量化的过程、执行的过程进行正确性、合理性进行评估和监督。对不正确、不合理的部分进行纠正,这是二者的对立的一面。二者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医院战略管理的大方向和党方针和国家政策的一致性,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财务监督和审计制衡的一致性。
3.财务监督和审计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医院的管理和赢利能力已成为医院内在的、迫切的要求。财务管理和监督、审计的制衡在医院科学管理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公平竞争的法制环境,医务人员、干部职工的收入与贡献挂钩,避免了“人治的不公平。第二,有效地控制了医疗成本,降低了医疗费用,开拓医患源增加业务收入,增强了医院的赢利能力。第三,在医院经济活动中推行阳光操作,保证了医院发展起决定性的业务的合法性,从而保证了医院的平稳发展和战略发展目标的逐步实现。第四,建立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医院的财务监督和审计是医院发展的一条红线,抓住了它就抓住了医院发展的“牛鼻子。财务监督和审计都是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服务的,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3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院职能的不断拓展,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要求,也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2012年,我国推行了新医院会计制度。新制度很好地适应了当前社会下公立医院的管理要求,同时对公立医院的财务分析带来了巨大影响。新制度不仅使国内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得到了提升,而且客观上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以及财务分析准确性的提高。
新医院会计制度明确了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思想,让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更具企业财务管理特点。在会计核算制度上,以权责发生制代替收付实现制,使公立医院脱离了传统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新制度还明确了公立医院在管理各项事务上的操作流程,让财务管理工作与公立医院的日常工作更加贴合。新制度明确了医院在收入与费用上的配比,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在明确思想的同时,新制度也对医院的会计科目系统进行了梳理,对涉及公立医院重大项目的会计核算科目进行了规划。为符合会计的相关性原则要求,新制度将医院的会计要素分为5大类,将“支出”项改为“费用”项。同时改进了资产类会计科目和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构成,使会计科目的名称更加与企业会计科目一致。在对财务报表的分析上,增加了与医院管理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
新会计制度对资产入账价值以及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的方法进行了规范。对于没有取得资产价值的有效凭据同时又无法获取同类资产的价格,规定以名义金额入账。对于此类固定资产,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标注各类资产的名称以及数量,同时要标注原因。要设置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以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计量固定资产的变动,进一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新的会计制度对会计科目体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整合和完善。新制度更能结合事业单位的经营特点,对原会计科目进行调整,并且明确规定了每个科目的核算内容和入账方法。对于一些涉及较多核算业务类型的会计科目,新制度进行了分解,在科目下设立明细科目。对于不常涉及的科目,新制度也进行了整合归集,将原有的相似科目合并为统一的科目。新的科目体系更加符合事业单位的经营实际,核算更为科学。在财务分析表格设计上,财务报告体系包括了: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净资产变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收入费用总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新制度取消了“基金变动表”和“收支总表”,这一改动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可用性,也方便了对比。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对财务内部控制缺乏重视
大部分医院的主要管理者都是从临床岗位晋升而来,有丰富的临床、学术经验,管理知识却有所欠缺,尤其是缺少比较系统的财务管理知识。这会导致医院在学术研究和医疗服务上有较为充分的投入和关注,而在管理和内部控制上往往重视不足。有的医院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勉强建立了医院的内部控制系统,但没有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也没有深刻领悟内部控制的总体要求和操作流程,造成内部控制形同虚设,不能为财务工作服务,不能为医院带来效益。
(二)医院审计制度不健全
医院作为事业性部门,在审计工作上落实不到位。大部分医院尚未设置独立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审计机构来对整个医院的财务工作进行审计监督。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医院没有按照部门科室来对审计工作进行细致划分,责任分工不明确,造成了遇到问题各部门互相推诿现象的发生。医院在财务制度的设置上存在一些漏洞,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有待加强。
(三)缺乏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工作是医院内部进行的,服务于医院管理、决策的日常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更依赖于医院内部的主动性。而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与绩效管理并未充分结合,所以大部分人员对审计工作缺乏内在动力,更缺少外部压力。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没有成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很容易被消极对待,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医院还尚未形成人人参与内部控制、人人懂得内部控制的环境。
(四)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人员年龄分布方面,医院系统的管理人员老龄化严重。大部分走向管理岗位的医务工作者都已年龄较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新事物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在下降,而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繁杂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拥有业务水平的同时兼具细心与精力。年纪稍大的人员占用编制,使年轻人无法进入并难以提升,这对医院来说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另外,医院的管理人员也要同时兼顾课题等学术任务,在管理上难免分心,会造成管理的不力。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医院领导带头,从上至下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
医院的内部控制工作,需要医院的院长带头,提高整个医疗体系的内部控制意识。把内部控制工作作为单位内部的头等工作来开展,并且形成常态化机制,而不是一时的工作。医院领导要承担起医院内部控制的牵头工作,成立内部控制专项小组。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予以足够的重视。定期举行全院范围的内部控制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员进行内部控制的讲座和辅导。也要带头学好医院系统会计准则,全面了解关于单位内部控制的手段、方法和评价指标,可以做到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及时监督、及时更正。
(二)形成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医院应借鉴企业的比较出色的内部控制理念,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建立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按照制度所规定的程序、方法来展开内部控制工作,减少人为因素的操作,使内部控制的结果客观真实。应将日常的控制工作前移,加强对涉及经济事项的预防、管理和监督。时刻谨记内部控制工作服务于民的根本宗旨,要提升内部控制工作的公开透明度,定期向社会大众公布内部控制的实施结果,接受群众的监督和审查。建立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机构,保持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受其他人的干扰,保证审计结果公正客观。
(三)培养专业优秀的内部控制人员
医院的内部控制需要专业人员的加持,可以引入更为多元的录用形式,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中。在统一招收录用阶段,要按照岗位设置和需求对口招聘、限制被录用人员所学专业,保障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的数量。在遇到重大的内部控制工作项目时,可采取外聘的形式从社会范围内招聘高水平的内部控制人员,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添砖加瓦,指出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供单位领导参考决策。在外引入人员能充分保障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客观公正程度,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更深入地发现单位在日常管理上的漏洞,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四)建立信息化平台
医院应把内部控制工作引入信息化平台,将行政审批事件在信息化平台实现痕迹化。对于重大的预算项目,在分配比例上要设置参数,将医院各处室的预算计划进行初审,抵制严重偏离工作实际的预算方案送审。在资金的使用上,要根据预算方案执行,每笔资金的流动都要录入微机,由信息系统自动得出审核结果,对于不正常的资金流动产生预警,对于预算的调整要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信息化平台可以实时地监控单位内部的经营活动,使内部控制摆脱人为的干扰。在年末,可以对本年的内部控制工作产生信息化的评价,总结一年的内部控制效果。在数据的保留上,也明显优于传统方式,做到了数据的可查、易查。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4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从198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其会计要素和成本费用计算方法,已严重滞后于医院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医院发展需要,制约着财务管理。必须加以改革改进医院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取消那些为对应而设置的科目,对新增经济事项、核算业务等可借鉴企业的核算方法,使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文章从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出发,提出了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一些改进意见。
关键词 医院 财务会计制度 改进建议
一、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的核算进行科目调整
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不再通过“专用基金――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净资产科目核算。增设“累计折旧”备抵会计科目,按资产的性质和消耗方式,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逐月按时计提折旧费。
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管理费用)――公用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增设“固定资产清理”,核算各种清理费用。对于固定资产减值,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合理预计各种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期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尤其是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当出现可收回价值小于账面价值时,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设“财务费用”科目,把原“管理费用”中列支的借款利息支出和 “其他收入”中核算的存款利息收入统一由“财务费用” 科目核算,期末直接转入“收支结余”的“其他结余”。
二、坏账准备的提取
医院的坏账损失主要发生在出院病人欠费这一环节,与“应收医疗款”相关,提取坏账准备不能将“在院病人医药费”包含在内。但却应将除病人欠费以外形成的应收款项都计入坏账准备的计提基数中。即应以“应收医疗款”加“应收在院病人医药费”减“预收医疗款”加“应收帐款”作为坏账准备提取基数。对于一些无法收回而又数额较大的坏账,在不影响当期收支平衡的前提下,直接从支出中予以冲销。
三、存货跌价准备
针对存货减值风险,可借鉴企业会计制度,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药品/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其它材料”,并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四、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费用分摊不合理的解决方法
无论从会计报表中资产的真实性还是资产管理的角度,在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下方增设“累计折旧”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列示,两者相减,就是固定资产的净值。增加医院涉及到资产减值损失会计科目组的财务列报实用数据,如在累计折旧下方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以便真实反映医院当前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和市价情况,这样在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如实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规模、新旧程度和实际价值。其次,增加“管理费用明细表”并在收入支出总表内增设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项目,月末将其直接转入“收支结余”,不再分摊。增加对或有事项的披露,如对借款费用、减值准备、账务调整、特殊事宜等进行完全披露,更好地提示医院可能面临的损失,提醒管理者尽早寻找对策,使医院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地反映其资产、净资产以及收支结余的情况,真实反映医院的负债水平和偿债能力,以及当前医院资产的变现能力。
五、按医疗风险保障的原理,增补建立医疗风险基金的科目
增设“医疗风险基金”科目,根据历史数据确定比例按月计提,并专款专用。
确定计提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依据及计提比率,根据实际情况在弹性度内自行选择,但应遵守一贯性原则,在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任意变动;规定“医疗风险基金”专款专用;允许医院使用“医疗风险基金”向保险公司购置相应的险种。
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其最初实施时,是有其先进性,合理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变迁,就逐步显示出不足,影响甚至制约了医院发展。通过对以上案例分析,对怎样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拓展管理思路,积极应对医院财务出现的各项问题,提高防范应变能力,更好地为医院决策者做好参谋,为实现医院健康良性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卫生部.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韩羽中.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弊端及改进意见.现代医院管理.2008.2(1).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5
【关键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一、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严格按照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展开工作,能够确保医院的资产完整性,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产的具体使用,把控医院资产调用分配,有效避免资产流失的情况。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财会信息的可靠性,财会人员根据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医院的财务部门需要向相关负责人反馈医院的财务现状,准确的财会信息有助于决策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决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规范医院职工的行为,促使其加快落实与工作相关的制度规范。充分利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将相关责任工作具体到个人或部门,保证医院日常工作能够有序进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减少了医院的成本支出,在以往的医院财务管理中由于管理过程有疏漏,往往出现虚报支出的现象,无形中增加了医院的经营成本,为医院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医院的良性发展。而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帮助下,财务部门对医院的各项支出收入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医院的经营成本。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还能优化医院的人员组织结构,优化人员配置,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相应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进而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实施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及时发现落实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改进。
二、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
(一)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基础环境较弱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医院全体员工要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但是目前有少数医院的员工甚至管理人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正确认识,不利于制度建设。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基础环境较为薄弱,部分医院仍旧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忽视制度建设。而且医院倾向于纵向权利管理,很少使用横向管理体系,导致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较弱,基于这些情况下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保证其全面性。另外,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能力也是影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环境的重要原因,缺少专业的人才支持,建立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可执行性无法得到可靠保障。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展开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就目前医院的管理现状来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基础环境仍需加强改进。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点内容发生变化由于医院属于公共服务性行业,国家会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所以医院的一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国家拨款,但是也因为资金来源于政府,医院更注重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透明公开程度。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类似于事业单位向上级部门反馈自身的财务情况,而对医院自身不具备监管作用,对医院的运营效益和降低成本作用并不明显。目前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仅要求财务部门的工作透明公开,严格遵循法律规范,还需要将医院的经营成本和效益纳入考量范围,财务内控制制度内容发生的变化医院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国内大多数医疗机构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监督评价机制流于表面,不具备实际效果,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程度不高,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缺少内部约束,部门职责未能遵循相容分离原则,影响医院的发展。
三、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策略
(一)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医院所有职工需要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首先,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员工需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思想,改变政府拨款心理,提高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明确财务内部控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积极影响,通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其次,医院的财务人员需要重视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积极参加医院开展的专业培训,同时还需要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重要,提升道德修养能够有效避免财务工作中出现违规行为。最后,医院需要加快完善监督机制,确保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顺利实施,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管,及时发现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缺陷不足。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医院对财务内部控制有足够的重视。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医院的货币资金由银行存款、现金、专项资金等组成,货币资金的流动性较强,若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则会导致出现侵占公款、挪用公款等行为。医院的日常工作中货币资金频繁进出,货币资金管理控制方面存在较多风险,医院要对每天收到的资金严格核算审查,将出现违规行为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内部控制制度中的账实管理,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相互分离,出纳人员负责货币资金的收付工作,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相关信息,规定银行票据和印章的管理方式,会计人员主要负责财务管理。货币资金的收付都需要经由专业人员的审核,核对其相关手续票据是否完整。定期清点货币资金,安排人员与银行核对账目,保证账实相符。另外,医院职工的资金借支管理需要对员工资金借支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时规范借支方法及报销流程。
(三)完善应收付账款管理制度医院收入是支持医院正常经营的关键,收入账款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医院需要根据物价管理部门制定的药物价格标准合理设置药品价格以及医院其他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在医院信息系统中准确录入各项收费标准,并且通过系统对具体收费情况进行监管,保证医院的收付符合标准。加强票据管理,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票据,核实票据的有效性,通过加强票据管理能够清楚划分收入界限。医院需要加强支出管理,要规范医院支出,严格控制资产购置的资金支出,合理设置报销流程。
(四)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医院的资产包括医疗设备器械、药品等,加强资产管理是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减少资产管理不到位而带来的风险,医院需要严格把控资产采购的最终处置环节。采购资产需要严格根据预算内容进行,并且保证购入资产的质量,同时保留资产采购的相关票据;资产入库要详细登记其数量、特性、存放方式、金额等信息;资产保存需要根据其特性要求妥善保管,避免资产损坏,对于特殊资产要单独管理,将资产的各项信息录入信息系统,生成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后期根据条形码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资产出库也需要详细登记其去向以及领取人员,跟踪资产的流向,建立一定的问责机制。一旦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应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尽量减少人为损坏资产情况的发生;医疗资产的处置不得由个人或部门私自处理,必须交由专业机构进行规范化处置。除此之外,需要由库房管理人员定期盘点清查资产数量和折损情况,确保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上登记的信息相符。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院需要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医院管理人员以及其他职工都需要全面提升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程度,清楚了解医院当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状。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发展情况,改进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医院资产的完整性,提升财会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通过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有效降低医院的经营成本,规范医院职工的行为,全面提升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解传敏.加强医院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J].时代经贸,2018(35).
[2]李淼.关于医院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7(8).
财务制度建议范文6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如何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进行探讨,根据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基本要求,从制度的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的加强、全成本核算及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阐述新形势下医院财务制度的构建及完善,保证医院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 财务管理 预算管理 成本核算
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医院财务管理,这也是医院经济工作的关键点。在医疗改革的背景下,2012年1月颁布的新《医院财务制度》实施,对于我国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医院的整体效益也得到了改观,本文主要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基础上对医院现行管理制度及对策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在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下,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加大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使医院各类经济活动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按规定办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提高亿元资金的使用效率,应该严格审批制度和加强医院的经济核算工作。在实践中可以体会到,资金的使用效率要提高,使其产生最佳的使用效果,必须要坚持严格的审批制度,对资金的各项用途都要按照规定进行合理分配。财务部门作为执行资金使用策略的把关人,对不合理的开支应该严格杜绝,把资金用在重点建设的项目中,并保证医院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
新《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预算的执行必须具有严肃性和约束力,因此要对医院加强预算的全面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医院领导层首先要树立起全面预算的观念,管理层的认识程度往往对制度的执行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这是实行全面预算的基础。(2)建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保证预算管理顺利实行,避免预算管理的随意性和主观性。(3)对医院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仔细规划,这也是预算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4)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已经审核通过的预算项目,要严格对其执行,按照授权与审批程序,对预算外项目的支出要按照管理制度进行执行,对没有凭证、合同、手续的支出项目,不予支付。(5)对设备采购加强预算管理。需要采购医疗设备及器材的,首先要经过申请,并提交可行性报告,经预算管理组织或机构进行审议,最终决定是否进入预算范畴,采购时不能超出预算。(6)医院预算管理离不开大量的信息支持,主要包含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医院整体信息及科室、部门详细信息,以及相关外部信息,这些信息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效性和前瞻性。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7)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的施行离不开电子化信息处理软件的支持,医院信息通过软件进行整合,有效的防止了超预算现象的发生。(8)各部门及科室预算执行要与考核联系起来,对预算差异较大的部门分析其原因,对其重点进行控制,保证实际执行情况与预算相一致。
三、加强全成本核算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有明确的要求,对医务活动中的器材耗费等以科室为单位进行归类分配核算,从而得出科室成本,对科室成本进行综合即为全成本,为了做好全成本核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成本核算机构,医院成本管理牵扯到各部门、各人员的根本利益,是全员、全院的成本管理,因此进行全成本核算时各部门及人员要积极的给予配合,对各种费用的界限要明确的划分;此外还要建立成本核算账户,编制核算报表,对成本变化的规律进行掌握,从而提供给管理层科学的决策依据。通过对全成本核算的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2)对科室的成本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人员编制,科室内增人不增工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从而有效的提高医院整体效益。(3)对物资的领用要严格进行审核,近些年医院的卫生器材耗费所带来的成本提高问题日益严峻,因此需要对卫生材料的成本增加过快进行控制。因此要按照平均耗材值对卫生材料进行定额,根据此数据对下一年的预算收入来确定卫生耗材成本,这是科室预算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医院应根据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奖惩,此外还要根据物价水平及时对定额政策进行调整。(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应该购入全成本核算软件应用于成本核算中,由于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大、工作繁琐,涉及医院各科室及部门,工作量大,因此需要现代化的手段对其进行支持,以达到提高医院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要求财务人员的素养也要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以往的记账、发工资转变为参与医院管理工作中,因此要加强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养。首先应该对财务人员的准入制度严格进行把关,保证财务部门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强化财务人员素质,不断的对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和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专业知识及时进行更新,完善自我,才能才医院管理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五、结束语
新形势下,对医院财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是财务制度发展的必然阶段,每个医院都要把握住这一机遇,对内部制度进行改革,通过对财务制度不断的完善,促进财务管理的水平,促进医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华.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实施。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9).
[2]汪仁姣.浅析强化医院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医院财务制度。财经界.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