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1

一、理解科学课的德育标准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它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因此它的教学目标应包括“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形成尊重证据、敢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以及亲近自然、珍爱生命、关心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由此可见科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联系是非常密切。

二、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个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虽然是很简单的八个字,但却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知识、提高道德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在思想道德、学识教风、言行举止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地以身作则。同时,要公平的对待每位学生,成为学生尊敬爱戴的教师,为在科学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会发现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如果教师不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等的素质,可能会在很细小的方面起到很不好的示范。比如:我们要求学生的坐、立、行要规范,虽然孩子们一时理解不了是为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好,可是如果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的话,会比肤浅的说教更有效。

三、在学习中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要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教学《磁铁》一课时,有一组学生说他们的实验不能使磁铁吸引起来大头钉,让他们在实物投影上演示,同学们又没发现连接错误,这时就要郑重的肯定了该小组做法,同时指出可能是连接材料出了问题,在检查实验材料时发现是一根导线断了,当学生换好材料后成功了,这样使学生既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在细节中培养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而良好的习惯又来源于某一教学细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上课前,教育学生要轻声慢步来到实验室,规规矩矩地坐好;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爱惜实验器材,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等等;在下课后,引导学生帮老师整理并收好实验器材,并摆放好实验桌椅等待。只有这样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的培养,才能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体会到上科学课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他们一生都受益匪浅的事。

五、在探究中培养合作精神。

培养小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将有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实现相互补充,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科学的探究活动主要是学生的小组合作实验,其中就包含了合作、交流、尊重、理解等德育的内容。在具体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的是课堂生成的德育教育,及时捕捉并表扬合作好的小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树立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有小组互助等.如:在一个小组中有组长,负责本组的一切事务,组员有:实验员、材料员、回答员和记录员。有了分工,他们在合作的时候就会对应自己的职责,不会你抢我夺,不会影响课堂纪律、影响实验的效率。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增加了团队意识。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2

关键词:STSE 化学教学 科学素养

一、STSE在化学学科中的渗透情况

21世纪的今天,STSE教育已经成为当科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什么是STSE教育呢?所谓“STSE”,就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环境(environment)4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STSE教育强调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使其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者间的相互关系。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偏重理论,强调系统性,难以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配合,它脱离实际,很少触及社会,学生不能了解化学知识的真实价值,不知道在社会生活中如何运用化学知识解释、解决生活现象及问题,因而在教学上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阻碍了对学生科学意识、科技意识、社会意识、环境意识的培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的制定中明确体现了STSE的教育思想,而新课标教材(如人教版必修1、必修2,2007年第三版)就是从多个角度渗透STSE的教育思想,新教材重视借助化学学习进行人文意识的熏陶,引入环境、材料、能源、生产技术、饮食、医药和科学家奋斗史等“科学视野”、“科学史话”和“资料卡片”,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社会、生活、环境和技术的有关问题,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整治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当学生遇到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够做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增强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二、将STSE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中

高中化学新课程明确提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科学素养是理科教育所应当培养的公民素质。其内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科学素养在强调科学知识、技能、过程和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与STSE的密切联系,要求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决策,从科学与社会的角度主动地思考社会问题的解决,在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全面科学素养的发展并不排斥化学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化学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结构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化学知识的教学应该服从和服务于全面的科学素养发展大局,而不是像传统化学教学那样,将化学知识的教学作为化学教学的最高追求目标。那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我们如何将STSE理念渗透到化学教学上呢?

1.课堂教学中渗透化学与STSE的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从小学到初中的应试教育,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越来越弱,利用STSE创设教学情景,可以激趣启思,调动学生在感受科学过程的成功和失败中成长,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观看视频、图表、新闻、史料等,为课堂教学设计相应的教学背景材料,在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从而唤起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必修2第四章“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我在讲授时充分利用当时出现的“太湖水污染”事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消除蓝藻?立刻有学生说,投化学药品消灭它们。但他的答案很快被其他同学否定了,同学们认为,如果投化学药品的话,那就会造成二次污染!这一事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因势利导,让他们从政治、生物、化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出现蓝藻疯长的现象,有什么好的方法进行处理。学生在课堂内提出的看法虽多,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就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通过网络信息及小组内讨论结果以书面报告的形式上交。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生产不能只讲一时经济效益,在生产、生活中要有环境保护意识。有一个小组以“太湖求救”为题撰写的报告中就提了一个新颖的口号“保护环境从娃娃抓起”,我想我这一节课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2.课外活动中加强化学与STSE的联系

学生在课堂内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若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体验性活动,以此获得感性知识,将对他们学习化学科学知识起着推动作用。例如,讲到“铝的冶炼及回收”内容,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到社会进行调查:有的去废品回收站了解铝、铁、铜的回收价格;有的去超市了解饮料包装材料;有的上网搜查有关铝的冶炼成本;还有的对自己所住楼层的多户邻居进行了访谈(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等等。调查完毕,在课内进行汇总,得到结论:工业用铝土矿冶炼铝远远比回收铝制品消耗的能源和成本高,而且污染大;铝包装有其优点也有不足,一些包装材料可以使用替代品。通过这种课外体验活动,学生不仅仅知道铝的相关化学性质,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对社会问题的分析。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潜能得到了挖掘,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习题训练中体现STSE理念

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已充分体现了STSE理念的渗透,内容涉及环保、材料、能源、化工生产、现代技术等方面,如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新型细菌燃料电池、青铜器的锈蚀、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二氧化碳资源的回定和利用、制备碳酸锂等等,与STSE相关的比分有扩大趋势。因此,在平常的作业和测试中,可适当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这类STSE习题的训练,落实好STSE的教学内容。

三、教师在STSE化学教学中的思考

STSE教学重视学生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而教师在选取STSE内容时,可选学生身边发生的、熟悉的、感兴趣的事例,让他们有能力采用多种途径去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新闻内容,为课堂积累新的STSE素材。

新课标教材在课程内容上的社会化和生活化,要求教师在对知识价值的理解上,超越学科的局限,从宽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认识化学。显然,教师单一的学科专业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化学课程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树立一种终身学习意识,使知识结构向综合化发展,这为教师的个人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朱俊卓.基础•能力 整合•创新 传承•引领[J].化学教育,2007,(7):44.

[2]王祖浩,王磊.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2.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3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1

 

为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努力提高我镇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区科协统一部署,镇科协决定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主题,在全镇范围内开展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名称

 

井口镇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

 

二、活动宗旨

 

围绕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结合我镇实际,利用我镇教育、卫生、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让科技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氛围,提高公众素质,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

 

三、活动主题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

 

四、时间安排

 

20xx年9月18日――24日(各村、社区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适当超前或滞后安排)

 

五、活动方式

 

组织动员全区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村、社区、学校、幼儿园等,面向广大群众,运用讲座、报告、展示、咨询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井口通讯、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有关宣传活动。

 

六、活动地点

 

镇涌泉广场、主要公共场所、辖区学校等。

 

七、具体活动安排

 

1、活动内容:全国科普活动开幕日

 

活动时间:9月18日 8:30-11:30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井口镇科协

 

2、活动内容:井口镇第一届蕊泽杯运动会

 

活动时间:7月30日――11月1日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单位:井口镇人民政府

 

3、活动内容:世博知识抢答

 

活动时间:8月13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文化服务中心、镇团委

 

4、活动内容:安全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9月20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文化服务中心、镇安稳办

 

5、活动内容:应急疏散演练

 

活动时间:9月21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文化服务中心、镇民政办

 

6、活动内容:科普志愿者义务科普服务活动

 

活动时间:9月23日

 

活动地点:涌泉广场

 

主办单位:镇科协

 

7、活动内容:健康知识讲座

 

活动时间:9月24日

 

活动地点:镇六楼会议室

 

主办单位:镇科协、镇机关党支部

 

8、活动内容:科普画册巡展,发放科普宣传材料

 

活动时间:活动日期间

 

活动地点:各村、社区

 

主办单位:井口镇科协、各村、社区

 

八、注意事项

 

1、参与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整合资源,精心策划组织实施,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

 

2、各村、社区分别负责所在辖区的活动实施组织与落实。

 

3、各村、社区活动结束后,认真把本次活动进行书面总结,于9月28日以前一并上报有关声像资料和总结至镇科协。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2

 

根据《--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地震局关于组织开展--省20--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20--〕-号)、《关于举办--省20--年“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的通知》相关要求,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20--年9月24日上午10:00

 

活动地点:--省科技馆

 

三、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启动仪式

 

主要内容:1.为获得20--年度“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奖励单位和个人授牌;2.奖励20---20--年度科普大篷车优秀活动单位;3.舞台表演。

 

(二)馆内科普展览及科学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1.DIY动手做(8类);2.科学实验(11类);3.虚拟现实(VR)互动体验;4.科学工作室精品课程。

 

(三)馆内有机农产品、企业新产品线上线下展示活动

 

活动内容:1.企业新产品展示;2.有机农产品展示;3.“解密海洋生物,探索生命奥秘”主题临展。

 

(四)馆外科普体验活动

 

活动内容:1.球幕影院;2.科普知识有奖问答活动;3.科普资料发放;4.科技咨询服务5.无人机表演6.垂直风洞俱乐部。

 

四、活动组织机构

 

活动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组织、协调和开展。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活动、宣传和场地4个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一)综合组

 

组长:

 

工作人员:科普部全体

 

工作任务:负责活动的总体协调和安排;经费预、决算;参加活动人员组织落实;启动仪式相关材料的起草;邀请领导;撰写活动总结。

 

(二)活动组

 

组长:

 

副组长:

 

工作人员:各单位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负责主会场活动组织和开展。

 

(三)宣传组

 

组长:

 

工作人员:省藏文科技报社、省科技馆相关工作人员等。

 

工作任务:负责活动期间媒体邀请、活动宣传、影像资料的采集、网站宣传等工作。

 

(四)场地组

 

组长:

 

工作人员:科技馆工作人员、科普部工作人员

 

工作任务:负责各单位活动区域划分和安排、话筒、音响准备,氛围营造、落实开展活动所用桌椅、电源等相关事宜。

 

五、活动要求

 

(一)严格纪律。严肃活动纪律,听从工作人员指挥和安排,保护馆内设施,按时到场、离场,确保活动效果。

 

(二)明确分工。明确各区域、各项目任务分工和相关责任人,充分做好与综合组联系沟通,确保活动安全有效开展。

 

(三)加强宣传。藏文科技报社、科技馆按要求提前通过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信息渠道宣传报道此次活动,营造氛围。实时更新活动期间微信、微博、网络阅览屏、报纸内容,确保活动宣传实效。

 

(四)总结汇总。参加活动事业单位按照活动要求认真汇总,将活动总结和相关图片、影像资料于20--年9月30前报至省科协科普部,总结材料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

 

有创意的全国科普日活动方案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动员全社会和全民共同参与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根据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科协发普字〔20xx〕xx号)精神,为切实做好我市今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安排如下:

 

一、活动时间及主题

 

20xx年xx市“全国科普日”活动主题为“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定于20xx年9月11—25日在全市各地集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主题宣传贯穿全年。

 

二、活动内容

 

20xx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将围绕以下内容开展:一是创新引领新常态。重点宣传我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中国经济新的发动机。二是创新成就我梦想。广泛开展公众参与的创新科普活动,让人经历创新成功的体验,给公众以成就感。三是创新助我智慧生活。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智能信息新技术开展科普活动,让公众了解科技创新对未来产生的巨大影响。

 

三、主要活动

 

(一)科普日系列联合行动

 

1.xx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由市科协主办,结合xx市首届青少年科普剧表演大赛颁奖仪式、科技副校长聘任仪式及科普剧表演等,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仪式,拉开科普日活动帷幕。

 

2.xx市“全国科普日”主题宣传活动。由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主办,结合科技“三下乡”,围绕科普日活动主线开展全国科普日主题科普广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带动全市各地科普日活动的蓬勃开展。

 

3.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科技馆、企业科普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发挥科普宣传教育阵地的作用,面向公众开放,积极推出与创新发展主题相关的科普展览或科普宣传活动。

 

4.社区科普益民活动。结合“美丽社区”建设,组织动员科普示范社区,特别是“社区科普益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围绕科普日主题,带头开展贴近居民实际的保护生态环境、垃圾分类等环保方面的科普知识宣传,增强社区居民环保意识。

 

5.农村科普惠农活动。组织涉农企业、农技协会,特别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奖补对象,带头围绕科普日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农业新技术讲座、新品种推广、美丽乡村建设等与生态技术相关的科普活动。

 

6.企业科普活动。广泛开展创新方法培训、职业技能竞赛、节能减排知识宣传、安全生产教育、“讲理想、比贡献”活动等,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7、“崇尚科学、反对”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反邪知识宣传、图片展览等,组织市民参观市反警示教育馆,进一步弘扬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

 

(二)青少年科普行动

 

1、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举办首届Scratch创意编程竞赛、第31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小制作评选以及科普小报评选等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选择吸引力和参与性强的科普作品在科普日期间与公众进行互动体验,并在当地科普日活动现场向公众展示。

 

2、移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以壁挂式科技馆展品30件及小型移动科普展品30件为主,结合我市科技创新大赛及电脑机器人大赛优秀作品展板60件,建立流动科技馆,面向全市中小学校开展科普巡回展。

 

3、举办青少年科技培训班。开展电脑机器人、scratch创意编程及科学影像培训班,进一步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的广泛开展,提升我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水平。

 

(三)学会(协会、研究会)科普行动

 

1、科普巡讲活动。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尤其是市科普讲师团要结合科普日主题,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科普专题讲座,进一步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常识、提高创新意识。

 

2、学术交流活动。结合自身实际举办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解决本学科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要注意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专题学术交流平台,拓宽信息交流渠道,注重实用性和效果,突出特色服务。

 

3、学科竞赛、技能竞赛活动。根据各自特点举办学科竞赛或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各行业人员的职业技能、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激发行业人员的创新意识。

 

四、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有关要求认真谋划,制定当地的全国科普日工作方案及计划,并将活动方案或计划及《xx市20xx年全国科普日重点活动登记表》(见附件)电子版于8月14日前报送至市科协。同时,充分发挥全国科普日大型科普活动的动员和引导作用,组织好每场活动,促进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确保公众安全。

 

2.贴近公众,务求实效。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科普志愿者作用,围绕主题创造性地开展全国科普日活动。在组织开展科普日活动中,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厉行勤俭节约的有关规定,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力戒形式主义,着力在提高活动实效上下功夫。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以大众传媒为主要宣传平台,充分运用手机短信、移动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方面地开展科普宣传,让公众多渠道地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不断扩大全国科普日活动的品牌效应。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4

科学的德育渗透,不能仅把科学教育作为一种求知、求真的活动,而应有科学精神的支撑,贯穿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哲学精神,与人格培养融为一体。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有世界眼光,更要培养成有中国灵魂的现代人。因而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显得尢为重要。在教育教学中我是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的:

1. 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及兴趣,培养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人对客观世界、自然规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学态度是实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教学中我指导学生坚持按时观察、及时记录、定期汇总,以便分析研究。在学生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按照步骤动手操作,如实记录实验结果,有时由于各方面原因使操作中出现误差或失败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我们教师给予正确引导,促使学生从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 结合科学学习活动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习惯成自然。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形成的,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来实现。良好的习惯来源于细节,我们科学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从点滴入手。例如:在科学教学活动中,我教育他们把用过的实验器材放归原处,教育他们爱惜实验器材,教育他们及时感谢小组内同学给予的帮助,教育他们实验前要有计划,实验时要细致等等。这些细节、点滴都需要我们教师时时提醒要求来实现,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并要贯穿始终。又如:我把学生带到实验室去上课,要求他们进出教室时应做到“静、轻、快”,适时提醒他们注意保持洁净,与同学共同分享实验过程,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认识到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形成了较强的责任感。

3.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我们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大大缩小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沟通;在评比时以小组为单位,减少对个别同学的奖惩,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辱感,增加合作意识,逐渐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在成果展示时以小组为单位,比如:我在教学《分离混合物》一课时,我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比一比哪一组想到的办法最多,最后请每一组都进行展示,这样既注重小组的作用又展示了个体。这种教学方法,既达到了科学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合作与互助的精神,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4. 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现在小学阶段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都受到了万般的宠爱,在这种环境里成长的孩子分辨能力弱,做事情缺乏耐心,没有毅力是件很正常的事,这就要求我们科学教师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我们科学课程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孩子们才刚刚接触到新课程,所以他们兴趣盎然,有时一节课上完后还是意犹未尽,但这种兴趣最终还是维持不了多久,往往不能把观察研究活动进行到底。如果此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对学生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全程追踪,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他们参于活动的积极性积,使他们最终能完成学习任务。

5. 参观考察,渗透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励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环境的改造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是全面体现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走出教室,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结合教材,开展考察、参观、调查等,例如:在讲到水域污染和保护时,为了让学生获得河水为什么会污染的第一手资料,我带领学生到家乡香菇基地云集的地方,他们发现河水的颜色、水中的漂浮物等就从感性上懂得了什么叫河水的污染。接着又实地考察了污染的原因,研讨了河水污染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紧迫。这样不仅有利于认知的巩固和深化,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5

一、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我们大人总是认为孩子们的玩就是“胡闹”、“瞎搞”。实际上孩子们能从“玩”中学到许多我们用“教”无法给予的东西,只要我们引导得当,使他们的“胡闹”、“瞎搞”变得有目的、有计划、讲方法,让他们在乐此不疲的“玩”中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相信孩子们一定会玩出名堂、玩出水平、玩出真知。当实验本身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时,学生的动手欲望就更易被激发出来。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让学生把蒙好塑料薄膜的扬声器浸入水中,声波激起水波,不仅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振动”,更由于“扬声器浸入手中”这个动作本身就让学生感到新奇,使得学生们都对这个实验跃跃欲试,每个学生都自发地参与到了实验操作中。

二、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伴随着观察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可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小学科学中的许多实验不仅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而且不少内容还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 。正如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教学艺术,结合教材本身的丰富内容和愉悦因素,使课的开始引起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启发性材料,创设一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这时,教师就要在实验的启发性上多下功夫,以保证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如教学《大气压力》,学生在做注射器的实验时,老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准备了弹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地和学生进行对话,让他们注意到弹簧的存在,并暗示学生怎样把弹簧加入到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尝试将弹簧放入注射器中,感受到力的反推,教师再通过和学生谈话,启发学生认识到弹簧压力与大气压力具有相通之处。这样,有目的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启发性,对于学生感知、理解实验现象无疑是有帮助的。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强化探究性

每一个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探究问题的权利,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成为“问”的主体,成为探究问题的“源泉”,主体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设疑置疑,营造问题情境,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要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等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究和实践。如在教学《斜面》一课时,学生提出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要用斜面搬东西?怎样使用斜面?这其实是斜面有利于省力的程度问题,也正是本课教学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然后,按他们自己的方案动手尝试,通过实验,每个实验小组测出在斜面上拉和直接提的两个力的相关数据;汇总以后让学生分析、比较这些数据,从而发现用斜面拉东西比较省力。当他们得意地展示自己的“创作”时,学生们真正体会到了探究的巨大作用。

四、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放飞创新之“性”

小学科学知识汇总范文6

关键词:校本课程;物理学史;航天物理学;万有引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3-0049-3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成为了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之一。所谓校本课程,指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己设计制定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大力实施校本课程,能够使学生在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拓展学科视野,对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物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必修的自然科学课程之一,现有的课标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已经相当完善,但还是以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讲授为主。因此,将物理校本课程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既能扩大学生的物理视野,又能提升学生的物理基本素养。在此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物理学史角度为例,设计了本章的校本课程。为一线物理教师设计校本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1课程题目

“航天物理学发展史”

2课程分析

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难得的好材料。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日心说、第谷布拉赫的观测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生动地体现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1]。牛顿根据前人的发现进一步总结,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进一步放眼宇宙说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引力常量的意义,这部分知识是圆周运动在航天中的应用,包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史。教师在本章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学史渗透其中,不仅能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对航空航天事业的热爱,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所在。

3学生分析

本校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是普通高中的文科实验班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良好的感性思维,认识事物与理科生相比较感性。2)基础知识扎实,对知识有良好的接受能力,所学内容的知识面可以更宽泛一些。3)多数文科生对物理学科不感兴趣,这就需要加强兴趣的培养。

4课程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为我们校本课程的制定明确了方向和目标。本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物理学史的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富有兴趣地学习物理概念与规律。另一方面,物理学史是培养学生科学本质观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科学家探索物理学科未知领域的过程,突出科学知识、科学探究以及科学事业的多种本质属性,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学科魅力和人类艰苦卓绝的不断努力[2]。同时,本课程的物理学史介绍有多处留白,这能够让学生自己搜集更多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整理,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5课程内容设置

本校本课程共设计了4节的内容,均是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的教材内容为依托,挖掘教材中包含的物理学史。具体目录的设置如表1所示。校本课程目录与教材课程目录相对应,教师在实施校本课程时,需充分挖掘与航空航天有关的物理学史,并将这部分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到物理必修2《万有引力与航天》对应章节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同时,能体会到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每节目录下对应的课程内容设置如表2所示。

6时间及教职资源分配

校本课程实施时间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在学习完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后开设,时间为一个月,授课时数为5课时。教职资源分配可以按照以下两种方案进行:1)各个班级的物理专业老师进行授课。2)学生课下自主阅读,上课时师生互相交流。

7注意的问题

在实施该校本课程教学时,教师要注重物理学史与社会发展的融合,将物理学家曾经的航天探索与如今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简单的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通过物理学史激发学生未来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科学精神。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的内容抽象性太强,学生不容易理解;还有的内容不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3]等。在这里,需要教师在进行该课程教学时要把握好文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遇到抽象性太强的内容可以通过列举示例将其形象化,将多媒体教学与课程内容充分地结合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洪云.物理科学方法在卡文迪许扭秤设计及实验中的妙用[J].物理教师,2015,36(2):15—17.

[2]侍敏.浅谈物理学史的教育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44(7):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