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讨论的步骤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组讨论的步骤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1

关键词: 小组讨论 大学英语 听力课

一、文献综述

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交互式教学模式(Reciprocal Teaching)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推崇的教学模式,它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朗和帕林萨(A.L.Brown,A.S.Palincsar)提出的一种旨在改善学生自我理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其他同学的学习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预测、提问、澄清和总结等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自我学习、自我监控的能力。在这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这种师生间、学生间的广泛交往与联系,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得以发挥的前提,是促进学生语言交际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我国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设计小组讨论的练习,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研究的必要性

听、说、读、写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1]的四大基本项,特别是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得分比占总分的35%,可见听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传统教学听力课上,学生的时间都用在了被动听老师讲课或同学发言上面。甚至当提问或回答达到一种罕见的令人振奋的状态时,大部分学生也仅仅是听,且他们的“听”更侧重表情而非实质。学生一般以平和的心态来参与课堂活动,极少持相异的观点。

Cooper和Solfe(1990)认为讨论式辅助教学能够使上课期间的活动变得更“平均化”,减少老师的主导支配作用,相应地增强学生交流的重要性。当学生的交流变得重要,并且学生能更好地驾驭表达能力时,课堂活动主体就会由教师转变为学生。

小组讨论被定义为一组成员在一起学习的活动。每组可能有一个单独的任务,或者是一个大任务的小部分,任务由每组的成员们选定。小组讨论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变得越来越流行是因为它有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1)减轻学生的尴尬情绪,避免站在教室前面被老师和同学指出错误。(2)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学生聚集在一起用他们所学的知识独自完成教学任务。(3)提供老师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一起交流的机会。(4)提高学生的理解和交际能力。早期的身体语言信号研究先驱Birdwhistell认为,人们在面对面交谈的时候,只有35%的意思可直接用字句表达出来,其他65%的信息是用非言语信号表达的。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面对面地交谈,获得一些非言语信息,例如手势、面部表情,目光交流等,使他们互相了解得更为清楚。

三、大学英语听力课中小组讨论三大应用技巧

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小组讨论教学被广泛地运用,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获得自信及能力。同时在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谈,不用担心有被老师“纠正错误”的风险,因为没有正确或错误答案,教室气氛也非常放松,学生没有通常的害羞和紧张。小组讨论的具体步骤一般为:首先分组,最好是5至7人一组;然后选出组长,阐明小组讨论的规则。

(一)小组讨论教学应用于录像

1.录像教学的优势。大学英语听力课中影视录像的观看占据一定的比例。录像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们完整地展现交际环境,也就是说,说话者能够被看到和听到,其他在场的参与者也可以被看到,因此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学生喜欢它是因为录像看起来很有趣,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教师喜欢它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提高理解力,它用一些形象的画面而不是枯燥的文字表情达意,可以说一幅图片等同于上千的文字。基于这个原因,录像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被广泛应用。

2.录像教学步骤。使用录像上听力课的时候,小组讨论能成为一个有效刺激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录像是一种声音、图像结合的视听教学媒介,学生可观看消去声音的录像,之后,他们被要求讨论刚才观看的有关录像场景。

(1)预习:课堂观看录像之前,教师首先告诉学生看后要回答问题,利用录像内容所获取的信息来回答看到什么,告诉学生在录像的前后或中间他们将被要求干什么。

(2)观看:教师可将录像分成几个小单元,不时地暂停播放,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重复段落,提供有效的练习机会,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操练。随后学生被要求积极地复述:学生每看完一部分,要求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重复或复述所发生的事情。

(3)无声放映:录像成为视听教学的媒介时,其声音和图像可以被分开,在长时间的播放过程中有意识地关闭声音,鼓励学生小组讨论,猜测发生什么或正在发生什么。

(二)小组讨论应用于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就是学生在教室里,像在戏剧舞台上表演不同的角色,演示出特定情形下的典型事例。角色扮演鼓励真实有效的交流对话,尤其给学生一个在不同的环境下扮演不同角色的练习交流的机会。在大学英语听力课中,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听力故事,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1.角色扮演步骤。(1)角色扮演在小组讨论中被相对详细的暗示信息所控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来进行表演。这样对学习者来说更轻松,他们不必费力地说出整句话。而且,教师可使用引导性的对话来调动学生。这种“半交际”语境的使用能帮助学生自发地进行交际。(2)角色扮演可通过灵活的暗示和信息来展示。与暗示性对话相比,角色扮演教学更灵活,小组讨论可提供学生更周到的信息,使学生做出最恰当的回答.(3)小组讨论可使学生构筑一定的语言框架,它提供给学生一种参考信息,使学生在独自创设语言的同时,观察同伴语言的运用。

2.教师在角色扮演教学中的角色。(1)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老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给学生讲讲笑话,向学生说明不会因犹豫、差错或失败而处罚他们。(2)表演的时候,不要中断学生的对话,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没有必要因为语法或发音错误而打断他们,只有当交流发生障碍时才加以纠正,语法和发音错误可过后更正,以避免学生尴尬、沮丧或约束。(3)经常地夸奖学生,给他们一种自信和满足感,激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4)表演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更好的建议。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学生学会在一种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交流,如果语言不在交际语境中运用的话,那么语言学习将会毫无意义。

(三)小组讨论应用于看图说话

看图说话指要求学生通过图片来叙述。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语言技巧,把图形转换成文字语言,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话语叙述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小组讨论运用于看图说话中,能促进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运用步骤如下:

1.准备及挑选图片:教授《大学英语》[2]教材第一册,第十单元“回家”一课时,配合故事情节可准备五幅图片:图片1:主人公坐在公共汽车的一个角落里。图片2:一个女孩对主人公很好奇,想和他谈话。图片3:车上的人们轮流传看主人公妻子和小孩的照片。图片4:当汽车到达橡胶树时,车上的人群激动起来。图片5:主人公站在橡胶树下,数百块黄手帕在上面飘扬。

2.要学生分组讨论给定的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可选择船长,离开妻子的丈夫,回家的老兵……)

(2)主人公有哪些特点?(可选择沉默,衣衫褴褛,衣不合体,一动不动,急切……)

(3)设想小女孩怎样开始与主人公的对话?

(4)描述主人公是如何激发公车上人群的情绪的。

(5)主人公下车回家后的心情如何?

3.讨论应用于看图说话中,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故事的时间、地点、主人公的性格及故事的发展脉络。

四、结语

小组讨论能帮助学生克服焦虑及缺少自信造成的被动状态,使交流活动更易进行,极大地激发学生参加学习的热情。因此,大学英语听力课中小组讨论的练习,更好地促进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大学英语[M].北京:外研社高等英语教育事业部.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2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但是,如何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让它更好地与我国传统的教学相融合,帮助我们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上进一步发挥本学科的特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对小组讨论这一形式的误解、误用和滥用。不少的教师认为,开公开课时,必须要有分组讨论环节,更有甚者,评价一节课,只要有分组讨论环节,就能套上“体现新课程理念”的高帽,有的老师,不管上什么课,不管提出的问题需不需要讨论,一律分组讨论。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思考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策略,真正帮助我们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小组讨论,我们大致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①什么样的课需要组织小组讨论?②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小组讨论?③如何组织小组讨论?④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该做些什么?⑤对小组讨论的结果如何评价?解决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在课堂上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让这一教学模式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突破点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的问题,为广大高中教师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并且可以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然而,事实上,小组讨论的过程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所追求的是小组讨论的效果,优于原先被动接受式学习的效果。因此,本课题主要是要研究:如何才能让小组讨论的优点充分地发挥,如何把小组讨论教学模式与我们高中生物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这一研究目标包含的内容并不只是小组讨论的过程,而且还包含了对小组讨论有效性的检测。

本课题研究的突破点是认真研读教材与教学指导意见,选择适合开展小组讨论的课题,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班级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对比,寻找有效组织小组讨论的途径;通过对学生进行课堂反馈检测、问卷调查、阶段性测评等,形成对小组讨论简单而有效的评价制度;通过在课堂上反复进行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寻找能提高小组讨论效能的基本操作模式。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针对高中生物教学的。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或课题开展小组讨论教学。

高中生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在高中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是激发并释放学生的思维灵感,让学生在思想的碰撞过程中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从高中生的发展特点出发,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分组讨论,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分组讨论才好的。因此,就要求对提出的课题有所选择。

2 怎样对学生进行分组。

很多时候,分组往往是随意的,由于教师在事前并未深入了解每个组的成员特点,也没有分配任务到人,会导致学生中有的积极,有的偷懒,并且往往会形成以某个学科好生的意见为意见的“言霸”现象。目前有许多学者通过研究各类教育学,也提出了在分组的时候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即:小组的学生在性格、成绩、能力、家庭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组间必须是同质,即小组间尽量减小差异,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特别是学习方面,尽量使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合理。这些当然是很有道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比较适合较为长期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课堂上暂时性的小组讨论却未必实用。因此,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要素是我们需要探讨的。

3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承担的责任和需要发挥的作用。

小组讨论看似把任务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自己身上,但其实教师需要承担的任务更多了。作为老师,怎么做能对小组讨论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怎么样才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来进一步促进我们有效地教学呢?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们作为教师,作为课题的抛出者,应该做些什么。

4 形成对小组讨论效果的评价制度。

小组讨论有没有帮助我们达成教学目标?有没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及掌握应用知识的能力呢?要回答这样的质疑,就必须要有对效果的评价。而有效地评价方式能使不同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有些课中,小组讨论只作为一个过程出现,而没有准确而有效的评价,这样会使小组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虽然讨论了,但是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有可能仍然是模糊的。评价不仅是对小组总体讨论结果进行评价,也要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3

小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确实需要合作交流的地方,就要给学生合作的机会。为了保证小组合作中讨论的有效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也就是说,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中,如果问题太难,学生可能无从讨论交流;如果问题太简单,就失去了讨论的价值。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应该贴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精心设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讨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1.在分组实验活动前,教师可以设计若干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让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实验活动,从而提高探究的效率。如,教学《小车的运动》(苏教版四上)时,在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各小组选择一个因素进行研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研究?这个问题涉及面较广,关系到小组成员的分工,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步骤的安排等多个方面,如果不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探究活动是无法展开的,只有经过小组成员的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毋庸置疑,这样的讨论肯定是有效的。2.在“拓展应用”环节,可以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学生展开有效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彼此启发,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内容。如,教学《杠杆》(苏教版五下)时,当学生了解了杠杆省力的原理的后,随即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回忆一下,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它们都省力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物品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认识到,利用杠杆原理工作的物品,有的省力,有的费力,有的既不省力也不费力。这样的讨论,让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二、培养良好的讨论习惯

良好的讨论习惯,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机会能够动参与、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因此,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良好讨论习惯的培养。1.善于表达的习惯。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把自己的发现与想法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小组合作才能才能有成效。因此,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老师提出讨论的问题后,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理清思绪,梳理语言。当小组讨论交流开始后,要求学生做到音量适中、发音清楚,不能七嘴八舌,要依次表达自己的想法。另外,还应要求学生尽量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2.认真倾听的习惯。小组讨论中最忌讳的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七嘴八舌。有效的小组讨论应当是,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在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能知道别人说了什么,才能有针对性进行讨论。养成这种认真倾听的习惯后,学生在讨论中既可以获得知识、训练思维能力,又可以养成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并且能彰显小组讨论的价值。3.勇于创新的习惯。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老是重复别人的观点,缺少个人独特的想法,这是缺乏创新的表现。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它是学生自主性的重要体现,是小组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在学生头脑中强化“答案不止一个”的理念,能够针对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从而能够拓宽思路、打破定势,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三、搭建讨论交流的平台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4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研究Discuss cooperative learning "discuss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Xiang Xueting

【Abstract】Take the student as the center "group discussion" is the modern education and the new curriculum advocates, it reflects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concept, was in clear teaching goal, teacher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use of certain teaching strategy, actively involved in creative "discussion" activities, make the students think wisdom get exercise, problem solving ability get improve. This paper research objectives,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analytic "discussion" way in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discussion" use of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Key words】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discussion; research 新课程《纲要》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因此,新课程实施的课堂教学就要做到尊重学生,从研究学生入手,以发展的需求研究与学生发展相适用的教学思路。(英)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能使知识准确。”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小组讨论”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归纳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离开学生的主体学习活动,课堂教学目标将无法真正实现,而课堂“小组讨论”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学校提出“在合作学习中‘小组讨论’的研究”课题,探讨其所要解决的教与学的问题。同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并用不同的方法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小组讨论”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试图以四年级至九年级的各学科的本源为追求,以学生主体性“小组讨论”为载体,以师生共同和谐发展为核心目标,探讨有效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探索有效促进学生爱说、乐思的“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探究有效指导各学年段学生开展“小组讨论”的教学途径。

1.1教学方式变革。变“师导演剧”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平等对话互动生成的鲜活生命历程,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灵活组织教学,让“小组讨论”根植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推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于合作学习之中,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1.2教学方法变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充分的参与和表达的机会,使“小组讨论”这一学习方法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的、合作的积极主动交流与表达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持续参与“小组讨论”的兴趣,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3注重学生发展。“小组讨论”是学生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各种解决问题方法、见识进行表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方法知识、经验,通过交流与表达展示其能力,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并持续进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对交流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为学生创设交流与表达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1.4关注教师成长。使教师的教学观念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变为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全人教育,教学行为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学情的关注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学行为由教案的执行者转变为学情的关注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思维发展的促进者和教学智慧的积累者,优化“小组讨论”中教与学的过程,提高其专业素养。

2“小组讨论”的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行为结构的分析和探索。以此促进教师采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运用一定的协调机制来组织有效的“小组讨论”活动。探索以“小组讨论”为主线的合作学习方式的相应作用,并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行为适应新的课程。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寻找突破口,让学生更自主、更主动、更体现主体性和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活动,使“小组讨论”形成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能被广泛接受的具有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学习方式。

2.1“小组讨论”规模的研究。这一部分内容除全班讨论、同桌讨论、好朋友或同观念讨论外,主要是针对“小组讨论”规模的研究。如“小组讨论”的规模:二三人五六人均可,最理想的“小组讨论”形式是前后两桌四人构成的小组,并按学习能力层次分组的机制来分,课堂秩序井然。

2.2“小组讨论”时机的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突出“小组讨论”问题视教学需要而定。如“小组讨论”活动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讨论,只有在教师引出一新概念或理解知识点关键时,学生理解困难,这时可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在其中引导讨论,为学生梳理问题讨论的思路。

2.3“小组讨论”内容的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凸显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对知识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如围绕一定问题(重点难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三方面的技能:第一,听的技能(专心倾听别人说话。即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第二,说的技能(有说话的勇气。即自己说的话,别人听得见。说的话有条理、完整,语言简练,有重点);[3]第三,交的技能。即尊重别人的说话,采纳别人的意见,使问题讨论彼此交往有效)。

2.4“小组讨论”策略的研究。“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式既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使师生间、学生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又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有力地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如“小组讨论”活动的有效策略:第一,精选小组讨论问题(教学重难点的问题)。(1)在模棱两可,问题结果易出现分歧时,给予指导;(1)在方法不确定,答案不唯一时给予指导;(3)疑难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给予指导。第二,选准小组讨论时机。(1)在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时组织讨论;(2)在大部分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交流;(3)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实施辩论,明晰正误。第三,明确小组讨论步骤。(1)提出关键问题;(2)组内各抒己见;(3)组内归纳、提炼;(4)小组间相互交流等。

3“小组讨论”的研究方法

3.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学习,了解课堂“小组讨论”研究的前沿最新动态,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2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互动研究的方式,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究,让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同时加强研究者与施教者的课题意识,以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益。

3.3案例研究法。对各种常态课、研讨课的课例和片断进行讨论,不断总结提升,对“小组讨论”案例以及师生状态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课题研究进展的突破口。

3.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平时研究的材料和积累的经验不断分析、总结、提炼、升华、归纳成文。

4“小组讨论”的研究成果(预设)

(1)课题研究材料汇编;(2)优秀论文集;(3)课题研究报告;(4)评价成果集。

总之,“小组讨论”方式的运用,与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相吻合。为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在小学中高年级至初中阶段运用“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参与思和说的活动,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使其不断地努务,不断地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新课程实施纲要”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5

一、“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实施步骤:教师启动一自主探索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一练习评定。

1 教师启动――互助互动的前提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必须发挥好主体作用,作好前馈、铺垫、引导工作。前馈,就是在新授之前,尽可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基础、存在的薄弱环节等,做到有的放矢。铺垫,就是根据学习新知的需要,有目的地为学生自学、探索新知做好旧知铺垫工作,引导,就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利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够正确,有序、有效地获取新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2 自主探索――互动互助的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新授教学伊始,先由学生个人自学,就是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这一阶段开始,教师应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学生各自认真自学本课的新授内容,对自以为已学懂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准备在小组发言交流,同时,将尚未理解的知识列出,提交小组讨论,寻求解答。

让学生自学课本,能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提高了他们的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成功愉悦感。成绩中等的学生,既理解了部分知识,又找到了暂时未弄懂的内容,诱发了他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责任感。成绩较差的学生,虽然对所学内容大都存在困难,但毕竟知道了问题所在,明确了主攻方向,扩大了信息交流的渠道。

3 小组讨论――互助互动的主体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理论家布鲁纳认为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应通过自己活动,获得知识。因此,在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应不急于讲解知识,而应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

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有:各组由一人汇报其本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其他成员补充;把个人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体组员讨论;对达成的共识以及小组不能够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在全班交流时发表见解,提出问题。教师在小组讨论时,应明确提出讨论的要求;指导各组有效、高质的进行讨论;关注每个组的讨论情况,重点参与一、二个小组的活动;及时了解小组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学习、帮助,不但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互得到了充分展现,学习能够有所提高,同时对各种信息特进行了合理的取舍、提炼和加工。

4 全班交流――互助互动的关键

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学习热情趋于高涨,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全班交流,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共同学习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互助学习全面体现。

在大组交流中,先由一个组抢先发言,汇报该组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做出评价和补充;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最后,全班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教师则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组际之间的交流、争论,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富有启发性的引导,在水到渠成之际对所学知识作出科学的归纳、总结。

上述过程应着力发挥学生群体间的互助互动功能和自主学习功能,使他们学习的主题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而教师则应发挥全程调控作用。

教师在启动阶段,应尽量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在个人自学阶段,应掌握各类学生的自学状况;在小组讨论阶段,应关注各组的讨论结果,了解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在全班交流阶段,应抓住有共性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总之,教师应密切注意教学的进展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工作,使学生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互助互学”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小组讨论的步骤范文6

关键词:无领导小组讨论;心理健康;应用

一、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含义及其特点

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当前盛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引入课堂教学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方法。教师在整个无领导小组讨论活动中充当组织者、设计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结合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学生设计讨论题目。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并不指定学生在讨论小组中的角色,学生彼此之间处于平等的地位,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参与讨论,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心理素质。无领导讨论法具有主体参与面广、师生互动性强、讨论过程开放等一般讨论教学法的共性,同时也具有自己的独有特征。(一)参与主体的平等性。在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小组是随机组成的,其成员的地位是平等的,每一位参与者拥有同样的一个关系平等又相互作用的平台。不存在既定的领导者,小组成员按照顺序发言,围绕论题各抒己见,不同学科和专业背景的同学畅所欲言,不同观点和思想的同学最终能够通过彼此间的辩论和相互沟通协调达成共识。这也是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和一般讨论式教学法根本区别之处。(二)讨论题目的争议性。富于争议性的题目既能激发学生讨论的兴奋度,既让参与者做到“有话可说”,又能让学生“各执己说”,从不同专业、不同生活背景中抒发出独特的见解,激发出思想和智慧的火花。讨论题目设计的争议性也是达到课堂教学预期效果的保障。从整体上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从分歧到统一的过程。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激烈争辩能使参与讨论的学生在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阐述自己的观点,又能在与其他参与者的激烈辩论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增长见识,拓宽视野,深化对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三)能力考核的综合性。无领导小组讨论法考核的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意在考察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水平。通过参与讨论,大学生逐渐认识到个人在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基本素质上的相对差异和不足,并能够在以后学习和实践中加以历练和改进,大学生个体的综合素质获得不断的提升。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价值

(一)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当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多是公共选修课,百人左右的大班授课,学生来自于不同的专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对课堂的驾驭难度加大,学生参与度也不高。而学生选修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考核简单,能够较容易地获得学分,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到了课堂教育的效果,更加制约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消化和吸收。大学生心理健康课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参与的主体,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习、理解、掌握、深化教学内容,促进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思和提升。师生间、生与生之间能够开展有效互动,课堂氛围融洽,将教师教授知识的课堂转化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高了教学效果。(二)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通过讨论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将所学习的心理学相关理论和知识内化到心灵深处,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辩论能力、应变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小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畅所欲言,展现自我风采,也能够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碰撞和交流中学到其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学生间的能力和素质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来。教师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加以点播,使学生及时发现个人在理论掌握、实践能力和个人素质的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三)增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因为在无领导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个青年大学生都需要表达个人观点,驳斥小组成员所持的对立观点,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压力状态,需要较强的心理素质去应对考验。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历练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增强青年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无领导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应用过程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阶段。在这一段阶最重要的是要讲清楚相关的理论知识,让这生对知识有系统和透彻的理解,为接下来的讨论奠定基础。(二)准备阶段。工作准备阶段通常在教师备课阶段完成,教师根据相关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设计讨论题目、素质考核表,划分讨论小组、选择讨论场所等,做好相关准备工作。1.设计讨论题目。题目设计的好和坏关系到讨论的成败。[1]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学生的知识程度以及教学目标的差异,设计好讨论题目,选择好讨论类型。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类型有开放性题目、两难性题目、多项选择性题目、操作性题目和资源争夺性题目五种。[2]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的空间,因而被普遍应用。2.小组成员的选择和确定。一个标准的无领导讨论小组一般由6~8名成员组成。小组成员的选择方式,既可以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也可以由任课教师确定。作为任课教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出来积极性,让每名上课的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和感受无领导小组讨论。(三)组织和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讨论实施阶段,教师要向学生讲解相关活动的开展步骤和原则,构建活动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无领导小组讨论正式开始后,小组中每名学生都要用2分钟左右的时间陈述个人所持的观点和见解,阐释理由。在自由讨论阶段,小组成员进行交叉讨论,充分展现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在这一阶段,教师原则上应该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只负责观察、记录学生的表现,不能够干预讨论过程。但是,如果学生出现不熟悉讨论规则、跑题或者迟迟不能参与到自由讨论中来的情况,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以便能够深入探索问题的本质。最后,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取得一致意见,推选出代表针对整场讨论进行归纳总结,总结时间要控制在3分钟左右。(四)评估反馈阶段。在实施完前三个阶段的基础之上,把每名学生的表现进行逐一评价,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启发学生思考,能够帮助学生把无领导小组讨论中的讨论和交流进行总结、提升并为其赋予新的意义。这个过程非常重要。教师在最后的评价和点评阶段最好采用以提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例如:“这一次小组讨论的活动你学到了什么?”“你怎么评价自己在这一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你觉得这次讨论是否是成功的?”等等。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也会促进他们深化认识。教师的总结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评估反馈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讨论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学生彼此间也要交流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交流获得新的体会和感悟,最终使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苏开敏,童庆满.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