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1

摘要:erp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多因素影响着ERP的实施效果,由于科学事业单位全面引入ERP系统还较少,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本文侧重从财务角度分析科学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探讨引入ERP管理信息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ERP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科研项目管理;预算管理

现代化管理离不开信息技术,ERP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优质管理工具已在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大多数科研单位只使用了ERP 系统的财务管理系统,全面引入ERP 系统的较少,因此,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管理的特点和要求,探索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再造、梳理、优化和细化,建立一套标准管理模式和运作流程,建立一个财务和业务合一的集成的科学事业单位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管理的现状

(一)科学事业单位信息集成程度不高、数据不能共享。目前多数科学事业单位使用最普遍的是财务管理系统中的总账、工资等有限的模块,少数单位还使用了生产管理系统,这些系统相互独立,没有接口,使得内部信息无法共享,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不能有效沟通,必须借助手工辅助的办法提供综合信息。这种单一模块不能满足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的要求。

(二)科研经费的预算编制主观性、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通常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的预算编制财务人员并未参与其中,一般是由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自行编制经费预算计划,科研人员不熟悉财务,对经费预算的编制缺乏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只能被动的核算,无法对科研经费实行有效控制,因此到项目结题验收时预算数与执行数出现偏差。

(三)协作与沟通衔接不够,出现各自为政、脱节的现象。现有的科学事业单位的体制基本上是科研部门负责科研课题申报、立项、结题验收,生产部门负责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核算,造成了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事事无人管,互相推诿,职责不清,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延误时机。

(四)科学事业单位对生产管理不够重视。一方面科学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主要以开展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以及科学普及等公益性活动为主,以生产为辅。另一方面,近年随着国家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加大,科学事业单位往往重科研,轻生产,而且科学事业单位产品特点是生产规模不大、种类繁多、批量小,因此在生产管理方面出现很多问题。

(五)科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实物资产管理不规范。许多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基本没有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沿用手工操作管理模式,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效率低,准确性差,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对于存货而言更是疏于管理,仓库都设立在研究所各自专题组,库存由专题组各自管理,没有固定的仓库管理员,各专题组也没有建立存货台帐,往往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存货的管理流于形式。

二、ERP管理信息系统在科学事业单位实施的建议

(一)根据本单位业务现状,提出项目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实施方案。“三分软件七分实施”,ERP能否成功应用关键在实施,科学事业单位应根据ERP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包括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及上线切换以及项目验收。

项目规划:这个阶段科研单位要确定项目开发的总体内容和期望值,而且这个期望值是合理并且能够实现的。组建项目开发实施小组,与ERP签订详细的项目合同书,包括项目的核心需求,进度、阶段目标和最终目标(要达到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方案设计:ERP项目组对单位的业务现状和需求进行科学、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出具需求分析报告、提出解决方案。

系统建设、上线切换: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硬件购置、操作系统安装测试、操作人员培训、系统初始数据录入等。ERP项目从调研、项目规划、方案设计、系统建设到上线切换,周期较长,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应对这一阶段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偏差,达到目标需求,才能实施下一阶段的工作,使每个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保证最终目标的实现。

项目验收:对ERP 系统实施成效进行验收及评价,制定系统验收报告。

(二)引入适合科学事业单位的业务系统,是ERP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科学事业单位要根据功能定位和业务内容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ERP管理信息系统。

1.引入符合预算制度、政府收支分类改革要求且适合科学事业单位科技创新和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财政部、科技部颁布的财教﹝2012﹞502 号《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明确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单位预算,严格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单位预算,真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因此,ERP财务管理系统要加强预算管理,能对科研项目进行精细核算,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实行及时、全面、有效的控制,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2.构建加强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使科研立项管理、经费管理、结题验收管理、科技成果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不断提高单位创新能力。第一,项目管理系统要具备对科研项目动态管理的功能,包括项目立项、经费使用、结题验收、项目合同、项目成果等全过程的管理;第二,要有项目的查询和报表统计功能,克服手工统计科研项目的不足,通过系统进行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类报表;第三,监控预警功能,科研经费的执行超过预算时系统要有提醒功能,切实做好科研经费预算的监控、预警和有效控制。

科研项目管理系统与ERP 系统的统一,使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专题组及时跟踪经费的使用及进展情况,对项目经费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3.建立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科学事业单位要特别加强实物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应用ERP 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及时准确的提取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报表并综合分析,固定资产系统中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处置等增减变动情况以及计提折旧能自动传递到财务系统并生成会计凭证和固定资产账簿,通过供应链调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实现账帐相符、帐卡相符,固定资产的卡片除包括固定资产编码、使用地点、责任单位、维修、折旧等信息外,还应增加科研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如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自筹或拨款)、项目编号(固定资产对应的项目名称)、预算编号(固定资产对应的预算金额),增加固定资产发票扫描件、大型关键设备图片上传功能,实现固定资产卡片与发票、实物资产图片关联;其次,应用ERP 实现存货核算与财务一体化,所有的存货单据由终端自动传递到会计平台并生成会计凭证和账簿,减少手工出入库单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仓库已入库,经办人未到财务报账等),系统定期、自动完成存货的核对,做到财务账与仓库账相符。

4.充分利用ERP信息系统的供应链模块,加强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和成本管理。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化,科研单位的试制产品生产越来越多,科研与生产并重,科学事业单位应加强试制产品的购销存和成本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财务系统要与采购、销售系统有效对接,实现生产管理信息共享,加强采购、销售业务环节的连贯性,借助系统对采购、销售业务流程进行整合管理。成本核算自动化,月底结账及实时报表统计自动完成,确保准确、快速的提供各种成本数据,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实时监控财务信息,随时掌握资金动态。

(三)财会部门在ERP 建设中承担的重要责任。财务流程的规范和准确是基础数据的保证,财会部门在保证所有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信息是单位各类业务事项属性的标识,数据的质量是确保单位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因此,财务必须对信息、数据进行合理筛选、核对、整合,提高信息的准确性。《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也规定了“科研项目预算应当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协助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根据研究开发任务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真实地编制”,强调了财务人员在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中的重要作用。ERP上线后财务部门不再仅仅是财务统计和核算部门,而将成为预算监控的中心,为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动态的管理和决策数据。

(四)避免连环错误。ERP 是一种集成性的系统,虽然可以便捷地将业务逻辑一步步地进行,但是一旦有一步做错,将导致接下来的步骤发生连带错误,需要追根溯源去寻找错误并将其全部更正,整个寻找纠正过程比较麻烦,因此,实施ERP的单位一旦发现错误要一步步及时更正,将每个业务流程责任化,避免系统中的错误信息越来越多,出现越来越多的错误结论,使整个ERP系统陷入恶性循环。

(五)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保证ERP 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首先,要对ERP信息系统建设实施归口管理,理顺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第二,制定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范,明确操作工作内容、权限等;第三,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ERP上线实现信息共享、提高效率的同时,也意味着科研成果泄密、数据和信息篡改等风险,应制定严格的保密制度,明确保密内容、保密措施、密级程度和传递范围等,相关人员要提高信息保密意识,遵守保密制度,防止国有无形资产的流失,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第四,制定信息系统数据备份制度、信息设备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

(六)建立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联动机制。各部门的合作、沟通是ERP管理模式下的必然要求,信息的价值必须通过传递和使用才能体现,单位应当将内部信息在单位各管理级次、各职能部门、业务环节之间进行沟通和反馈,定期开展必要的信息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各部门之间只负责本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沟通较少,而ERP 信息管理系统是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设计的,强调业务流程和数据集成,这就要求各部门之间紧密沟通合作。

(七)需要建立强大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高素质的人才是ERP成功实施的关键之一,因为ERP终端的操作都是基础数据的来源,而基础数据录入的准确,人的因素是关键,全员信息管理素质的提高是ERP持续发展的根本,ERP上线,应针对高层领导、中层管理人员、基层操作人员等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全面培训计划,提高全员素质,促进ERP在科学事业单位持续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502号).

[2]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民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解决方案

一、基于系统的建设思路论述

不同的企业所建立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都会有相应的差异,都需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创建。民航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系统工程庞大且复杂的特点,且该企业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工作也有着一定的独到性。在我国民航财务应用的基础上需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思想及软件开展系统的建设,还应在结合我国民航特殊规定的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与集成,并实现对技术的全面转移。企业可以先开展试点活动,以此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为今后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另外,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时,要结合民航企业建设的整体要求进行,着重针对系统及各单位横向业务系统的接口进行思考与衡量,从而保证每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能够通畅的连接起来,完成信息的共享,避免出现条块分割问题。而对于其中的多个系统,民航企业在进行财务管理系统建设时要提前设置出相应的预留接口,为以后业务系统的运行奠定基础。

在整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有一项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就是,对航空公司和机场财务管理现代化问题解决,这一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为了确保系统建设顺利,要在相关要求基础上采取分期实施、统一规划的建设原则,选择相应的单位开展试点活动。通过借鉴与参考国外航空企业及发达航空公司的管理经验,对自身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法及业务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需要从员工思想上进行改变,不断强化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及能力,在通过开展试点活动积累经验,保证项目投资与实施的风险降到最低,创建民航企业超强客户化技术团队,增强其二次开发能力,同时还要制定具有良好可行性、可扩展性、伸缩性良好的解决对策,以此影响整个航空领域。

二、针对系统核心解决防范分析

(一)分析形成过程。在针对企业创建财务系统时需要从不同的层次着手进行,首先需要将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融入其中,完成对企业报表及财务的处理,确保工作效率达标;第二,通过创建财务信息化核算系统,对企业各个部门采购及生产时利用的成本、费用及收入进行准确的核算;第三,企业通过创建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对内部的最终利润目标实施有效监督和管理;第四,以国内外发达企业发展经验作为参考依据,不断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促进整体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以这些需要为前提引入世界上各种成功的财务管理经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民航企业与其他国家的财务管理之间还有差距,很多条件我国并不具备,所以在实际进行财务信息系统建设时要结合我国民航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及特征进行,不能一昧的对其他企业照单全收,该建立一套适用于自身发展的先进财务管理系统,这样才能让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整体性的提升。这一过程中民航企业还应该结合实际创建完善的解决方案,以便有问题时能够及时的解决。

(二)具体内容分析。在系统建设过程中有几方面内容需要重点关注,即对业务流程功能的设计和规范、设计业务需求、航空公司核心解决方案、机场核心解决方案、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方案等,除此之外,还要对模板参数、系统岗位进行设置,同时还要针对报表的框架、数据转换的流程及方案、数据接口程序与方案以及用户培训资料等等进行关注。实际存在于民航财务核心解决方案中的内容主要是以模块为基础,牵连到的有应收账款、总账、采购、资产管理、报表形成、存货等接口模块。

(三)航空公司中的核心解决策略。通过对企业实际的发展情况了解后能够清楚的知道,在民航企业中有哪几方面的内容是属于核心内容的,总结来讲分为以下几部分:财务分析、资产管理、采购、劳资、应付账款、报表形成、应收账款及总账等部分。

三、建设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分析

(一)在会计核算中。通过创建有效科学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核算、财务处理、会计资料形成等工作开展时创造很大的便利,促使民航企业会计核算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准确化。现阶段,民航企业能够针对单机、单航线及分机型核算等进行完善,而且机场可以针对部分专有设备进行单独核算。

(二)财务管理工作。因为该系统在创建过程中融入了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所以在管理时方式更加先进,这无疑是提升民航企业管理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还能够将财务信息对民航企业事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的支持作用提升,加快民航企业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三)信息资源的传输。企业在发展中会形成很多的信息资源,并且要按时的将信息传递给上级领导。通过建设这一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将各种信息上传,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另外,通过在系统上设置外部接口,能够对一些重要的信息合理的展开运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创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非常有力。结合上文论述的可以看出,民航企业创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在掌握企业实际发展的基础上,对自身业务的复杂程度也要有深入的认识。在民航企业实际发展中财务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就需要企业借助现代化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不断优化和规范,从根本上完成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最终目标,确保企业稳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沈生.谈民航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议思路众核心解决方案[J].民航财务管理工作浅析,2013(06).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3

新建发电企业信息系统构建关系到日后发电企业的运行维护成本、效益以及管理等一系列问题。以往发电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规划性较弱,通常是将各方面的系统分散实施,形成许多小系统,近年来则倾向于采用国际级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建设,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其原因就是需求分析和规划力度不够,浪费了不必要的人力和财力。

为此,新建发电企业应从基建期开始,确定统一的信息系统架构,进行统一规划,使信息系统建设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在信息系统实施前,应对企业业务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体系结构、系统模块、实现方法,根据需要分析结论,新建发电厂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系统:

1. 建立内部Web主页,作为应用系统总界面,满足发电厂形象宣传、综合信息查询等需要。

2. 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OA),满足发电厂办公管理、电子邮件等需要。

3. 建立满足经营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管理(FMIS)、人力资源管理(HR)、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燃料管理、计划统计管理等。

4. 建立满足发电厂安全生产管理需要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运行管理、安全监察管理、图档管理等。

5. 建立为决策服务的辅助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生产实时数据分析、电力市场报价辅助分析等。

系统构成

采用ERP+EAM+管理系统的方式建立电厂信息系统,以ERP和EAM为核心,辅以管理系统,采用ERP的财务管理模块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符合发电集团对财务方面的集团式的集中管理模式,同时,采用EAM也能较好地满足电厂对设备管理等方面的管理。

以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为例,财务管理系统(FMIS)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是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统一集中管理的业务系统,由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统一组织实施,采取集中运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集成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和管理系统,实现与生产相关的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监察、物资管理、计划管理等。

目前,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ERP的财务管理系统统一选型为Oracle财务管理模块,EAM统一选型为Maximo。

Oracle、Maximo未实现的功能均由管理系统实现。管理系统由国内常规MIS组成,主要包括内部Web、OA、人力资源管理、燃料管理、计划统计管理、运行管理、安全监察管理、图档管理、生产实时数据分析、电力市场报价辅助分析等。

设计方案

Oracle的财务管理模块,Maximo的设备资产管理、检修工作过程管理、预防性维修管理、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及库存管理、维修资源管理、统计分析和报表、技术文档管理模块,与管理系统一起构成了电厂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涉及到Oracle、Maximo主要实现设备管理、运行管理、物资管理等。

图1 电厂信息系统总体功能框架图

设备管理

Maximo的项目计划管理、采购管理、工作过程管理、仓储管理、预防性维修管理、员工管理、资源管理模块与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图档管理,Oracle的财务管理模块共同实现设备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包括技改计划、科技计划、大修计划、检修计划等,由项目计划模块进行计划立项、计划分解、计划下达,由采购/仓储模块进行设备采购,由FI/CO模块进行财务控制,由工作过程管理模块进行具体维修工作的执行。

2. 检修维护执行

Maximo的工作过程管理、员工模块与生产管理系统的设备管理模块、运行管理模块、图档管理模块共同完成点检、缺陷管理等。

3. 设备台账管理

Maximo设备管理模块实现设备台账的管理。设备台账涵盖设备从设备前期管理、设备日常运行、设备检修、设备评级、设备停复役、设备异动、设备退役、设备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建立资产目录,实现设备分类管理并记录各分类设备的专门属性,建立设备与备件的关联管理。支持多媒体文档格式,便于使用人员查找与维护设备。设备台账建立企业逻辑及物理设备的台账,维护设备的基础数据及运行台账,便于资产的维护、维修成本的核算。设备管理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设备管理功能框架图

运行管理功能

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安全监察模块以及Maximo的工作过程管理模块共同实现运行管理功能,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操作票管理 运行管理模块管理操作票的拟票、审票、批准等操作。

2. 停复役管理 停复役管理包括停役申请单和复役申请单的管理。

3. 值班记录管理 值班记录管理包括定期工作记录管理、事件记录管理、梯调记录管理、巡回检查记录管理、值守记录管理。运行管理功能框架如图3所示。

图3 运行管理功能框架图

物资管理功能

Oracle的财务管理模块、Maximo的仓储管理、采购管理和资源管理模块共同实现物资管理功能,包括所有项目物资和生产物资的采购与发料。物资管理功能框架如图4所示。

图4 物资管理功能框架图

安全监察功能

管理系统的安全监察模块和运行管理模块实现安全监察功能,包括工作票管理、操作票管理、可靠性管理、安全工器具管理和安全统计管理等。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 工作票、操作票管理

工作票、操作票管理包括对工作票、操作票的统计、查询和分析等功能。由管理系统的安全监察模块和运行管理模块共同实现。

2. 可靠性管理

可靠性管理包括设备信息采集、数据指标计算、综合查询等功能,由管理系统的安全监察模块实现。

3. 安全工器具管理

安全工器具管理包括安全工器具的入库、监测、发放等功能,由管理系统的安全监察模块实现。

4. 安全统计管理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4

硬件平台方面:新购置两台小型机,所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全部移植或新建到这两台小型机上,这两台小型机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区(为了更有效的利用资源,采用虚拟分区),其中数据库分别占用两台小型机的各一个分区(此两分区配置根据需求,分配足够的资源,配置比别的分区高些),其余的分区作为应用服务器,各分区全都连接到统一存储的设备上。

软件平台方面:统一数据库为IBM DB2或ORACLE,统一中间件为IBM WebSp here或ORACLE WEBLOGIC。其中数据库的两个分区部署成两个实例互备方式,其中一个实例部署用友烟草和用友审计的数据库,另一个实例部署东南融通和东软的数据库。其余的分区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分配。如果东南融通和东软的数据库希望单独部署,则部署在原先的核算系统的设备上。

综合考虑平台运行性能和投入成本,规划高端和中端两种方案建设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硬件平台,即分别为两台高端机方案和一台高端机一台中端机方案。

在高端方案中,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硬件平台环境将由2台IBM Power 770小型机、一个IBM BladeCenter E刀片中心及满配IBM HS22刀片服务器。2台IBM Power 770小型机(主机1和主机2)基本配置为24C256G。一个IBM BladeCenter E刀片中心,满配14台IBM HS22刀片服务器。

在2台小型机上部署财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划分动态分区。每个分区部署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所有数据库实际存放于共享存储,不同主机的对应分区组成双机互备集群,分别做为对方的备份机,如果其中一台主机出现故障,另一台主机会自动接管故障主机的IP地址、卷组等资源,保证系统继续正常运行。

刀片服务器可以采用VMware、微软Hyper-V、IBM WVE等技术进行虚拟化配置,在虚拟化系统之上部署财务信息系统统一应用集群。根据应用系统需求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

在中端方案中财务信息系统统一硬件平台环境将由1台IBM Power 770小型机、1台IBM Power 750小型机、一个IBM BladeCenter E刀片中心及满配IBM HS22刀片服务器、1台IBM DS5300磁盘阵列以及2台IBM B24光纤交换机等硬件设备共同组成。

IBM Power 770小型机基本配置为24C256G,IBM Power 750小型机基本配置为16C256G。一个IBM BladeCenter E刀片中心,满配14台IBM HS22刀片服务器。磁盘阵列IBM DS5300配置16块300G硬盘,裸容量4.8T,用来统一存储财务信息系统数据。主机、磁盘阵列通过光纤交换机互相连通,形成SAN网络。

刀片服务器可以采用VMware、微软Hyper-V、IBM WVE等技术进行虚拟化配置,在虚拟化系统之上部署财务系统统一应用集群。根据应用系统需求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分配,达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及系统稳定性。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5

(一)地勘事业单位内部问题繁多

1.管理体制机制不尽完善与规范。因管理体制及部门交叉等种种原因,制度的建立尚未能具体到资产管理的每一个细节。我国由于历史问题较为繁多,在地勘事业单位成立初期可能存在许多政府无偿行为,这些行为没有明确记录在资产价值之中,并缺乏有效资产管理。而且地勘事业单位的工作具有相对复杂性与特殊性,由于受到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在会计准则下无法进行正常资产管理与核算。2.经营管理不善。由于地勘事业单位属于国有单位,而国有单位普遍存在一种无法融入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之中,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便是地勘事业单位缺乏积极向上的管理体制,在地勘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混乱,并且管理职能划分不明显,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对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丝毫起不到作用。且现有的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的沟通交流严重滞后,自有资金购置资产未全面纳入资产编制计划,而资产购置计划的编制和落实不到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缺乏有机结合,致使大量的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甚至闲置。3.投资决策的失误。地勘事业单位目前存在国有资产减值流失的重大问题,而造成这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便是地勘事业单位在经营活动中投资决策的失误。在地勘事业单位进行经营工作时,由于部分部门没有进行调查研究,对相关项目投资的选择存在随意性,使得许多经营项目缺乏有效、科学的决策支撑,进而造成地勘事业单位面临资产亏损,形成财务风险。

(二)地勘事业单位外部因素的影响

在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恶化的今天,其内部原因我们可以有效进行改革与把握,但是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良的外部原因则需要我们加以警惕。在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环境下,地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但很多地勘事业单位在经营与管理模式中严重落后于同期市场企业,这种落后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必定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与减值,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措施

(一)改进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

1.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的主题明确。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包括地勘单位所占用、使用的并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比如地勘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等都属于国有资产范围。地勘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委托部门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有责任进行国有资产合理管理与资产经营状况分析。所以,在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责任制度下,一定要明确一点的便是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责任主体与管理目的,强化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资产内部控制机制,其目的便是利用自身管理方法,提升地勘事业单位经济运行能力与效率,从而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2.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构建。地勘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责任制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将极大的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活动走向正规化、科学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两大方面指标,第一便是财务方面,第二是非财务方面,在确保基础不变前提下,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纳入国有资产增值指标,利用运算与评价方法对地勘事业单位经营状况进行科学评价。这种科学、准确的科学评价体系,必将辅助国有资产管理走向健康发展,而且可合理监管到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各个相关部门,促进相关部门协同合作,为资产管理工作尽一份力。

(二)完善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1.加强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核机制。俗话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内部管理如果不贯彻落实到位,那国有资产管理外表做的再好看也无济于事。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核机制主要包含单位内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审计工作。在内部审计活动进行时,要利用从小到大、从点到面、从远及近的审计方法,挖掘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与监督,以此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2.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俗话说“致治之道,首重人才”,这便是人才管理机制重要价值的体现。因此,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才的选拔尤为重要,其应具备优秀的职业操守、核心素养、经营头脑、高业务水平等高标准,只有一位高标准人才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才能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会损失。所以,要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保障地勘事业单位正常运转。3.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大力建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地勘事业单位也要随潮流发展,所以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更新和完善势在必行。在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技术手段,建立更庞大完善的大数据库,使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预算编制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并对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与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从而上传到数据库中形成自动化管理系统,在工作效率上将大大提升,并可确保管理细节不出错,确保国有资产利用率得以强化,毕竟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提高自身经营能力

地勘事业单位作为国有资产管理委托单位,其需要进行项目经营与发展,以此确保国有资产的增值与保值,而不论是独资或是投资,都需要对所经营项目进行多重分析与调研,以得到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重复对此方案进行推敲、论证。在地勘事业单位进行资产活动经营项目调查与论证基础之上,事业单位还应该强化对决策程序的认知,在实际决策议论过程中需要听从诸多方面给予的建议,并重点听从内部专家给予的相关建议。在地勘事业单位领导决策机制上应注重民主性,避免出现一人堂情况的出现,从而避免决策失误。其次便是地勘事业单位的转型发展,从原有的资源性勘查向综合性勘查转变。地勘事业单位在平时经营活动中应强化自身技术服务,调整优化地质工作结构,创新地质工作手段,提高在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在项目实施中应坚持节约思想,确保花费最少资源做到最大化成果,以此提高核心竞争力。最后,要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关系,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

(四)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监管力度

在传统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中由于缺乏有效机制制约,使得管理方法与管理思维落后,进而造成管理职能混乱情况的产生。而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监督管理强化与体系构建,需要在建立监督管理体制前提下,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平衡制约,从而互相配合监督,让国有资产管理活动曝光在大众视野下,让资产管理活动不得不选择良性发展,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强化固定资产日常投资与运营工作。而在监督管理机制运行之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人员也需要在监督机制制约下进行日常工作的报告与核查,并将所查问题进行反馈,从而一级一级上报以此杜绝“个人英雄主义”所产生的失误。

三、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大环境之下新常态要求地勘事业单位需要进行自身强化与优化,以此来进行国有资产的科学与合理。而在新常态下地勘事业单位改善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主体,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内部机制,提升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能力,从而将目前地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弊端一一消除,并积极实现国有资产趋于增值与保值的水平上,以此推动我国经济与资源发展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周萍.谈地勘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当代经济,2011(22):71-72.

[2]郑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13(06):109-111.

资产管理系统建设方案范文6

一、重要意义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资产管理现代化、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网上信息交换与网上办公、网上决策,可以极大地减轻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快信息交流,强化资产的监管,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管理,能有效维护资产清查工作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资产“前清后乱”的问题,从而全面掌握资产信息,为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为预算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要求,将分期分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通过资产清查盘点,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减变动情况完整地加以反映,使资产由分散化、静态化管理向集中化、动态化管理转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分期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单位名单

第一期:教育、城建系统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初中部除外)

第二期:卫生系统、公检法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

第三期: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

四、主要工作内容及步骤

按照《宁波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4885-94)等相关政策、制度、办法及标准进行,主要步骤及内容包括:

(一)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阶段

1、清查盘点范围

目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固定资产为主,清查的范围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六大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具体包括:(一)单价在500元以上(含500元),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二)单价在800元以上(含800元),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专业设备;(三)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大批同类的物资。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固定资产,均需盘点清理。

2、清查盘点要求

(1)确定盘点基准日;

(2)做到以物对账,以账查物,不重不漏;

(3)对于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要认真核对;

3、账务处理

(1)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有价的应按账面价值进行登记,对无法确定其价值量的,参照同种固定资产估价入账。

(2)对清查出的各项盘盈及账外资产,应及时补记入账。

(3)对清查出的各项未使用、不需用、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要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况。对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偿调拨、捐赠、转让、报废等处理意见,按照《*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暂行办法》(海财〔*〕60号)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及时申报处置。这部分待处置的资产在未批复之前也必须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内。

(4)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要区别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登记相应明细表格,详见附件一。

(二)初始数据录入阶段

1、录入方法

首先以会计账簿中的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数额为参考,对账上有记录的资产进行清查和录入;其次根据实际盘点结果,对账上无记录实际存在的资产进行补录,从而完整地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反映清查时点以前的资产情况。在完成初始化结束前,需要对录入数据进行仔细校对、复核,确保数据准确、详实。

2、录入标准

在进行资产录入过程中,须按照国家、省市及我区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类及代码标准,全面收集掌握各类资产的基本情况进行规范录入,相关标准详见附件二。为便于常用资产的录入统一,请参照附件三中常用资产类别、代码归属对应表进行录入。

3、简便方法

对原有财务管理软件模块中已经录入了固定资产的单位,由系统开发单位协助将原有固定资产录入情况转换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接受的数据模式后导入到系统中,以减少工作量。

对原有财务管理软件模块中没有录入固定资产的单位,可以先填充产生附件一的表格,然后在系统开发单位的协助下完成数据的导入。也可根据资产情况直接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初始数据。

(三)模拟运作验收阶段

对录入的基础数据在备份保存的前提下,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三个环节进行流程模拟操作,熟悉软件相关功能模块,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的应用水平。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对系统进行完善、修正、补充。区财政局将对各系统录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四)条形码的管理及应用:

应用的条形码由软件公司按照规则生成,由财政局统一管理,发放到相关单位。各单位在领取条码后,按照资产分类,逐件贴放。届时由各级部门资产管理小组成员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采集器对资产进行现场采集和跟踪。根据采集来的数据与资产管理平台中数据进行比较,共同完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点工作。

五、清查时点及时间安排

第一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5月30日以前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

第二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6月31日以前完成第二期建设任务(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第三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7月31日以前完成第三期建设任务(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开展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各单位应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小组,以分管领导为组长,至少由一名资产管理员和一名财会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协调和联络此项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序进行。资产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附件四)请于12月15日之前报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