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 细节管理; 采供血过程; 作用和应用

输血安全已成为输血界、临床医生以及广大公众极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将输血传播疾病危险大大降低[1]。据不完全统计,大部分采供血过程中的事故的发生都是源于细节问题的疏忽。因为大多数明显的错误都会引起警觉,加以重视;但对于小的细节问题往往掉以轻心、熟视无睹,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医疗服务的竞争关键在管理,管理优势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 细节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重要性

加强对细节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防范护理风险。可以通过学习讲座、经验交流、参观学习等方式,回顾分析各类采供血过程中事故的起因,都是由于忽视“小细节”、“小隐患”而引起的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认识到采供血过程中的“细节”的重要性[2]。时刻提高警惕,抓好细节管理,不要因小失大。深刻领会采供血过程中 “细节”决定成败的含义。对采供血过程中的细节管理方法加以强化。

2 细节管理严格制度和法律落实

采供血过程中强化法律意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非常重要。采供血人员要清楚患者就医享有的权利和自己的法律责任,自觉学法、知法、守法,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3],在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把采供血过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工作中严格遵守采供血操作规范、常规,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做好查对记录,不断提高采供血过程中的质量,将采供血活动的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3 采供血过程中的细节管理内容及危害性,防控措施

见表1。表1

细节管理内容及危害性

细节管理内容危害性防控措施

血源招募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危害严格按照献血法和血站管理办法招募低危人群献血

血源体检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危害全面、细致行体格检查

试剂耗材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危害采购国家批准生产的试剂、耗材血袋,同时进行质量抽检

血液采集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除按照血站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仪器设备校准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按照国家计量部门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校准

血液成分分离安全性有效性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造成不必要的血液浪费严格按照血站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传染病学检测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危害严格按照血站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冷链控制增加血液制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危害严格按照不何血制品的贮存和运输条件进行运输

血液交接核对增加血液制品人为错误造成的危害严格交接、核对制度4 细节管理关键控制点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H azard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HACCP)是一种食品安全保证体系,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对航天食品的管理[4]。目前国内外HACCP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和餐饮业,对采供血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进行细节管理是非常良好的方法。确定细节管理的关键控制点,建立有效的纠偏措施,保证血制品的质量和临床输血安全。采供血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确定[5],一般原则是:容易造成质量问题,影响因素较多,在一个过程中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关键点,如成分制备过程中关键控制点是核对、无菌操作、离心、标识;血液交付的关键点是血液的最终检验、血液的运输温度及血液的防护。

总之,注重细节管理,提高采供血过程中质量,防范差错和事故的发生。通过严格、具体、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掌握细节管理关键控制点,充分认识细节管理重要性,深化细节管理制度和法律落实,能够让细节管理在采供血过程中发挥最大的管理效应。

参 考 文 献

[1] 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天津科学技术出版杜,1997:5356.

[2] 丁永波,高新.浅谈基层血站内部质星管理.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21(12):661662.

[3] 冉隆德.控制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陕西医学检验,1998,13(1):44.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冷链行业飞速发展,市场投资商机巨大,但是,冷链运输出现的问题的监管仍是真空,这需要众多冷链企业进行自律。冷链不冷,产生断链风险。最近因食品和农产品的冷链不到位出现中毒事件,已引起民众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食品冷链该如何来进行质量保证?作为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该如何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冷藏品运输的国家行业标准,企业又该如何去执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又该如何进行资源调整和战略布局来应对?带着一系列问题,《物流》杂志记者日前对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邵海涛进行了专访。

冷链不能只是口号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中心是隶属于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全资实体子公司。2006 年正式营业,2009 年完成对原中外运裕和100%的收购。公司发展至今,已形成以上海为总部,北京、广州、厦门、漳州等分支机构为节点,以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区域为主干的冷链物流网络。中外运上海冷链始终以“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为企业目标,领跑现代冷链物流行业。据邵海涛介绍,企业目标的提出是有其深层原因的,众所周知,冷链物流是专业化的物流,区别于常规物流,加入了温度控制这一特殊要素。中外运冷链自2006年开始运营,在实践中不断地追求专业化,从规划、运营、追溯各方面成就自身的专业化程度。同时由于冷链服务于食品的比重最高,这些需要冷链物流的食物通常是易腐、保质期极短的,需要在受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快的到达消费者手中,让消费者享受到新鲜的食品。这就是“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的含义所在,通过专业化的解决方案和运营,让大家享受到新鲜的、安全的生活品质。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提出这样的目标,绝不是空喊口号就能实现的,我们的客户以食品类冷链为多,由于食品具有易腐烂,时效性高等特点,如何去真正实现‘冷链物流专家,链接新鲜生活’,这需要在硬件上进行大规模的投入,而这是一般冷链企业所不能企及的”。在谈到中外运在全国的冷库布点及冷库结构设计与建设现状与计划问题上,邵海涛表示,中外运上海冷链确实将企业目标融入日常企业经营当中,中外运在全国主要城市拥有一些混凝土、砖混结构的老式冷库。“目前只有上海冷链是唯一的现代化冷库,使用现代化保温板的钢结构冷库,使用氟利昂制冷,立体货架等,与老式冷库的区别非常明显。”

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中心占地 70,000 平方米,一期项目投资1.3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期冷库面积 13,884 平方米,存储能力万余吨。温度横跨多个温度分区:冷藏库(0℃~4℃),冷藏冷冻可调温库(18℃~-18℃),冷冻库(-18℃~-22℃) ,深度冷冻库(-26℃~-28℃);同时拥有5,000平方米的低温和高温理货区及物流加工区。物流中心配备28个充气式密封门和18个可调节升降平台,可以同时满足多台不同车型的车辆作业。同时,中外运上海冷链拥有高性能冷藏厢体、车厢内温区可调的各种运输车辆(2T、2.75T、8T、10T 及40 尺)百余部。作为冷链物流领域的服务集成商,为客户提供物流方案的策划、设计、储存、分拣、包装、再加工、路径优化、运输计划、信息平台的支持等一系列专业化的综合冷链物流服务。

在几年的运营中,中外运积累了一些经验,从场地规划、设备采用、营运模式选择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宝贵经验对中外运冷链后期的设施投入是不可或缺的。“在未来的蓝图里,中外运冷链物流除了拓展上海基地的营运规模和设施能力以外,还将在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等主要枢纽建立现代化的基地,会通过自身开发、收购、兼职等方式去建立或者改造一批现代化冷链设施,建成一个能够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冷链网络,当然这仅仅是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走出的第一步。” 邵海涛说道。中外运冷链事业是中国外运长航集团重点培育的事业,在未来的5-10年内将以上海为中心,在国内5-10个城市搭建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完善冷链中间环节是关键

对于冷链企业来说,运输与配送是冷链环节中最难控制、浮动成本高,面对这个业界普遍的难题,邵海涛坦言,一方面要去保证顾客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企业面临成本压力又要控制,如何完善中间环节,很重要一点就是需要企业对冷藏车辆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自有车辆管理一直是物流企业的难题。“中外运目前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可以使管理更加直观和细腻,路线轨迹、里程、油耗、路桥费用及温度信息都更加容易获取实际数据。通过这些信息数据将以往的车辆管理中的盲点及这些盲点所带来的附加成本进行控制。同时加强规章制度管理和安全培训,落实各类营运标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违规操作带来的负面成本。”

据介绍,中外运的冷链运输业务功能涉及干线运输、市区配送、多式联运、进、出口货代,自有各类冷藏运输车辆近100百余台,业务范围涵盖国内(除台湾、外)所有省份。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外运冷链物流已成为冷链物流行业中的优秀品牌,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赞誉。沃尔玛(WAL-MART'S)、柯达 (KODAK)、百胜餐饮集团(YUM!)、麦德龙(METRO)、和路雪(WALL 'S)、雀巢(Nestlé)、光明乳业(BRIGHT DAIRY)、达能(DANONE)、亚太食品(AFG)、金锣肉制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为公司的长期客户。公司建构起了具备专业冷链水平、先进管理技术和丰富从业经验的冷链物流经营与管理团队,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谈到服务优势方面,邵海涛认为,中外运上海冷链参照国际最佳冷链实践,为客户提供经济、精简、综合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服务,让客户满意是其最大的心愿;作为冷链物流企业,中外运会进行端到端的整合,确保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一致的温度控制;中外运冷链物流是中国领先的冷链物流集成服务商,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冷库资源和冷藏车资源,致力于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高品质冷链物流服务,实现货物在低温仓储运输中的无缝链接。在公司实力方面,中外运上海冷链依靠总公司中国外运长航集团的强大资金优势将根据业务的进程而逐渐加大投入,布局全国,形成具有多温度分区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并拥有强大高效的冷链物流运输车队,为提供高质量的冷链服务奠定了基础;另外,中外运上海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成为目前上海地区最有条件达到公路――铁路――航空联运的理想基地之一。除此之外,中国外运的强大网络优势也使中外运冷链物流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站稳脚跟。

资源整合,任重道远

业内人士指出,近两年明显感觉到冷链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而且冷链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部分企业甚至生存都出现了问题。“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的竞争需要我们理性看待,冷链行业的资源整合与重组更应从长计议。就目前业内整体资源设施来说,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要,我国的冷链资源设施还是相对匮乏的。”邵海涛冷静分析当前的竞争。

他认为,企业内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恶性价格竞争只能带来营运质量降低、服务水平的下降,这样的结果不是市场想要的,也不是冷链物流行业所期望的。这个行业期待国家能够更加规范行业标准,杜绝那些不符合冷链含义的行为。

“从业内资源来说,企业更多的精力应放在如何互补,发挥各自所长;并且在合适的时机整合一些资源,体现规模,享受规模带来的效益。”

从最后享受冷链服务的消费者来说转变一些意识形态,专注于质量,不能过于执著于成本。邵海涛认为,国内冷链物流企业纷纷进入了企业发展的瓶颈期。盈利空间下降,自身造血能力不足,许多冷链物流企业走上引进资本进行“输血”之路。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冷链的入门门槛较高,需要较高的设备资金投入(包括后期的设备保养和维修),这导致了营运成本较高。二是不断上涨的燃料成本、桥路费用导致了直接营运成本的增加。三是不断上涨的人力成本带来了营运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上升。

行业的发展需要的是同心协力,而不是各自为战,企业之间是这样,企业与客户之间更应如此,这样整个行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契机,作为专业的冷藏三方物流供应商,为客户降低流通成本和针对不同客户的业务特性制定出个性化的物流解决方案,是中外运冷链物流要去不断思考的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农产品没有经过最初的产地预处理和加工,造成了损耗较大;没有统一的物流包装,造成运输效率的降低;也没有形成统一的物流网络,都在各自为战,享受不到规模运作带来的边际效益。这些问题是值得冷链企业思考的,但是真正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是生产制造者,物流服务者是配合方。” 邵海涛这样认为。

对于中外运冷链目前的客户,根据其不同的业务需求,譬如中心仓储的,批量周转的,快速流通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案。

邵海涛举个例子,中外运冷链的某个品牌24小时便利连锁客户,其运作特点是零库存、最小商品单位物流、12小时物流周期;中外运冷链采用批量收货,统一分货,采用电子分拣系统支持最小单位门店拣货,区域运输分配来确保从收货、拣货、配送到门店的全过程在12小时内完成。在整个过程中,批量收货降低了到货成本,电子拣货系统提高了拣货效率,确保了拣货准确率,区域运输分配提高了配送效率。这些细节综合在一起,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效率和准确度提高。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3

1原料奶质量安全问题

1.1挤奶用具、人员及环境卫生在挤奶过程中,环境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空气被带入到牛奶中,以至影响原料奶中微生物数量,挤奶工人的健康、个人卫生状况,以及工人自身是否正处于某种急性或慢性的传染病中都会影响原料奶的质量[5]。

1.2奶牛自身的健康状况奶牛自身的健康状况对牛奶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牧场进出人员及车辆的卫生状况不良,污水排放设计不当,奶牛舍清理不及时等,都易引起传染病的发生。因此,对于奶牛来说,传染病监测就成为奶牛饲养的重点工作之一。牛场的常规监测传染病有:牛白血病、布鲁氏杆菌病、蓝舌病结核、口蹄疫、炭疽病、副结核等。其中布鲁氏杆菌病等人畜共患病极易通过生奶向人传播[6]。因此,对奶牛传染病的治疗也相当重要。我国在奶牛用药以及药品残留控制等方面虽然有比较系统且完善的管理条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滥用药物的问题,导致牛奶中抗生素超标[7]。另外,与我国奶牛养殖总体规模不相称的是,我国的执业兽医严重缺乏。

1.3原料奶的处理及运输新鲜的牛奶挤出后应该立即过滤和冷却,为了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繁殖,冷却温度为4℃以下。在牛奶的运输过程,牛奶接触到未清洗干净的容器都会使微生物再次繁殖[8],因此应保证运输设备的清洁。

2乳制品加工过程中安全问题

2.1加工工艺参数乳制品在加工中,工艺流程、设备布局、杀菌方式等技术参数都会影响到乳制品的质量安全。乳制品生产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等辅料应符合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乳制品的包装材料也应满足密封性良好、耐挤压、无毒、避光等技术条件。

2.2环境、人员卫生健康及质量管理状况微生物的污染是导致乳制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乳制品在加工的各个环节中,如灭菌、过滤、发酵、浓缩、干燥、包装等,都会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或是不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造成微生物的污染。乳制品生产加工的环境对乳制品的影响也至关重要,环境中微生物超标也会导致产品微生物的污染。生产人员的卫生及健康状况对产品的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如生产人员在进入车间之前必须换工作服、洗手、消毒等,而且生产人员必须有健康证才能上岗,不得有慢性或急性的传染病。整个车间的质量管理是非常关键的,车间有操作规程、工作手册、生产标准,但是如果生产人员不按照这些规章制度进行生产,也会导致产品不符合要求,因此质量管理也是影响乳制品安全的关键性因素。

2.3设备的运行及消毒情况正确保养和维护生产加工设备是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原因。杀菌设备的安全隐患会导致生产中断或是产品杀菌不完全,造成产品的微生物超标。板式换热器及管式换热器与加热介质之间的渗漏会导致乳制品中进入杀菌或冷却介质而影响产品的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以及风味。另外,在正常的加工过程中,如果设备出现某些问题而突然报警,不但会影响生产进程,同时会导致生产的中断而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

3乳制品贮存、运输及销售过程中安全问题

从牛身上现挤出的新鲜牛乳,温度、湿度以及丰富的营养,都非常适宜微生物繁殖生长,如果冷却不够及时,微生物会迅速繁殖而导致牛乳腐败变质。但是,如果牛乳冷却后交售不及时,过长时间低温储存,会使嗜冷菌的数量明显增高。嗜冷菌是一种能在巴氏杀菌温度下被杀死的微生物,但是牛乳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它又会迅速繁殖,同时会产生大量的耐热性的蛋白酶和脂肪酶,而使牛乳经过巴氏杀菌乃至超高温灭菌后在长时间保存过程中而腐败。乳制品在从生产车间运输到市场上的过程中,温度、湿度、时间,以及路途的颠簸等因素都会对产品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9]。如巴氏杀菌奶、酸奶要求冷链运输,长时间的高温运输,会缩短产品的保质期,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普通奶粉及配方粉在运输中不仅要求温度、湿度,还要求避光,温度和湿度长时间过高,会导致奶粉结块,长时间的日光照射会分解配方粉中的营养素并且产生不必要的风味。在销售过程中,如果冷链不够完善,也会造成乳制品中微生物迅速繁殖;人为或是其它因素而造成的产品包装的损害,也会导致微生物进入产品中而大量繁殖,从而使产品腐败变质。另外,大部分消费者的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产品买到家后,没有继续放到冷链下储存,而且有些产品还超过保质期继续食用,这些都是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4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对策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4

[关键词]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 推广现状 推广对策

[中图分类号] S8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3-0242-02

前言

动物疫病频发不仅对动物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也与之息息相关,还会大大降低畜牧养殖户的收入,从更大地层面来讲,对农村的就业和经济的发展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

1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

1.1 政策不完善

虽然国家已将防疫技术的推广提上了日程,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推广工作还是没有下放到位,因此,这些地区缺乏较强的防疫意识,致使整个的推广工作都受到阻碍,多数地方的技术推广都是政府机关负责,但是身处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多数年龄较大,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普遍较低,对于推广工作也不上心,对于这种不关乎自身生活的动物防疫更是不重视,防疫工作也就成为空头支票。

1.2 群众意识淡薄

处于偏远地区的群众多数文化水平^低,防疫意识和观念都未形成,而且多数年轻人也都是外出务工,留下的老年人从心底上都认为,这种防疫工作没有实际意义,多数都保持一种淡漠的态度,不会积极配合,动物疫情防疫工作更添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经费不到位

不管开展什么工作都需要得到经济支持,防疫推广也在其中。当前,许多乡镇或者村庄的财政部门并没有将防疫技术的推广经费列入其中,缺乏资金的支撑,防疫工作寸步难行。

1.4 防控机制不完善

基层地区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冷链体系不具备,缺少专用的冷库,一些需要冷藏的疫苗缺乏妥善的保存。还有的是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地更换冷藏包,也没有相应的高温保存条件,使很多疫苗都失去效用,造成很大的损失。成为疫病发生的潜存危险。

1.5 免疫技术不科学

注射疫苗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但是由于补偿的标准较低、补偿慢、很难满足人们的要求。基层防疫工作人员担心反应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擅自将疫苗剂量减少,这样就达不到防疫效果。防疫人员在工作时多缺乏责任心,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6 疫情隐患难以控制

对于一些疫病的疫情只是小范围或者零散地出现,并没有做过集中处理,因此,疫情隐患难以消除。

1.7 外来风险

当前,养殖业遍布全国,禽畜的运输频繁,不同地区的牲畜的适应力不同,可能带来疫病的传播,疫情风险增大。

1.8 监管不力

禽畜养殖在基层地区还是以散养为主,工作人员工作量较大,而且受某些因素的影响,禽畜的接种密度并未达到相关规定,大大降低了防疫效果。对于一些运输流通环节的并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因此,增加了疫病发生的几率。

2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对策

2.1 完善政策,加强管理

防疫技术的推广需要得到多方面的支持才能将工作顺利开展。首先必须要有相关的防疫技术和技术操作人,同时还需要得到完善的政策来确保推广工作的有效落实。政府部门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配合好监督部门和管理部门将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对于失职员工则要相应地惩罚。调动起各路人员的积极性,保证技术的顺利推广。

2.2 加强宣传力度

有了相关的制度作保障,同时还需要执行力强的工作人员,群众的支持更是必不可少,尤其是这种基层的推广。因此,基层防疫的工作人员要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宣传,让人民群众认识到疫病的危害和严重性,充分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扭转他们“与己无关”思想。工作人员通过电视、报纸、杂志集会等方式,经常性地对人民群众灌输防疫知识,更好地为技术推广创造条件。

2.3 做好预算

做好行政方面的管理后,还要考虑资金的问题。基层的推广工作需要在各乡镇或者村庄设立合适的防疫站,配备相关的防疫人员和防疫技术,这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因此,各地的财政部门必须将涉及到动物防疫推广的资金列入各项预算项目中,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2.4 加强监管力度

严格按照“五强制”来实行工作,对于一些不能积极配合的要采取强制措施,使其接受免疫;对于已经有疑似病情的要强制其被隔离;对于规模较大的感染区域要强制其封锁;对于调运的禽畜要强制其接受检疫。对于类似于禽流感等致病率高的疫情,要真正防控工作落到实处,为了疫情技术推广的便利,还可以建立疫情监测报告网络,更科学、及时地传播疫情信息以及防控措施。

2.5 依法防疫

防疫部门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依照国家颁布的防疫法规,切实做好动物的免疫接种、防控、检疫等相关工作,真正做到依法防疫。

2.6 检疫监督

禽畜的调离运输应该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接受严格的检疫,确保无疫情,一旦有私自调运的,要严肃处理。将产地检疫、运输环节的检疫以及屠宰检疫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确保患有疫情的禽畜可以追本溯源。

3 结束语

由上看来,动物防疫技术的推广之路任重而道远。相关部门必须确保制度的完善,为规范防疫提供制度保障,还要确保资金到位,为其提供经济上的支撑;更要有监督部门,让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最终才能让推广工作得以展开。做好基层防疫技术的推广,保障禽畜的健康,进而保证人类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爱军.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 畜禽业,2015,(10):59-60.

[2]赵国庆.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1):57-58.

[3]罗成波. 基层动物防疫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10):41-42.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5

一、牲畜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了“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狠抓了两次强制免疫大会战工作。根据省防五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集中对猪、牛、羊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接种,全区出动130人,其中兽医65人,防疫员65人,对猪、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4343头,羊43351只,猪34578头。除仔、弱、孕、病畜外免疫率达100%。为了搞好强制免疫工作,在4月18日地区召开了由县、区畜牧局主管副局长(兽医站长)参加的县、区防五会议。会上按省XX年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区强制免疫工作。地防指强调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一定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搞好。要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逐级分片包干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要加强领导、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

1、充分认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工作。

2、明确责任,确保疫苗接种质量,免疫密度达100%,做到“乡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畜”。

3、认真准备做好疫苗接收发放工作。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一定要在冷链中循环。

4、按省要求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免疫接种的牲畜实行一畜一证一标识并登记造册。

5、加强监督检查,派人到基层指导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地区防五办和各县区防五办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明确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全区各地成立了会战领导小组,制定了会战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一级对一级负责完成这项工作。塔河、漠河、呼玛、加区等地,召开了强制免疫紧急动员大会,并对强制免疫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确保免疫质量各县、区畜牧总站对乡镇兽医进行了认真的培训,要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确保免疫接种工作安全有效。在整个免疫注射工作中,各县区都强调了必须严格执行牲畜口蹄疫免疫证制度,做到一畜一证一标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冷链运输、保管、使用疫苗,确保免疫接种的安全,并认真向畜主交待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由于各地坚决贯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保证了免疫效果,目前我区没有牲畜病的发生。

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1、加大力度,抓好基础免疫工作。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首先抓队伍的建设,巩固和进一步完善了三级防疫网。为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呼玛县、塔河县已将乡镇兽医站三权上收,加区在白桦、加北两乡各村均配备了专职防疫人员。防疫工作中,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进一步地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加强了防疫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成立了领导机构,使动物防疫工作能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狠抓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掌握了防疫灭病的最新技术,使畜禽防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全区共培训防疫人员138人次。春季防疫工作,是全年动物防疫的重中之重,全区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了保证工作的按时开展,地区站和各县、区、局兽医站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购入防疫用的疫苗、器械、药品等,并及时下发到各县、区、局、乡镇、林场和村屯,抢前抓早地安排好春秋防疫工作,保障了春防疫的时间和质量。,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管理上按农业部2号令的要求,由各级兽医卫生防疫站统一采购、统一供苗。结合兽药药政检查,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个体)进行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共检查兽药经营企业(个体)22个次。主要疫病常规免疫情况为:猪瘟免疫67337头,免疫率97%;猪丹毒免疫67337头,免疫率为97.5%;口服肺疫苗65016头,服苗率94%;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536239只,免疫率97%;雏鸡l系免疫接种221368羽份,免疫率99%;鸡马立克氏病接种157000只。

2、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寄生虫的防治,以牛羊肝片吸虫病、畜禽线虫、蝇蛆、螨虫为重点进行药物驱虫。在4—5月集中对畜禽进行了驱虫,牛、羊、猪的驱虫率达85%以上,马、禽类的驱虫率达60%以上。

冷链运输规章制度范文6

一、牲畜W病防治工作

认真落实了“五强制两强化”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狠抓了两次强制免疫大会战工作。根据省防五指挥部的安排和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集中对猪、牛、羊实施口蹄疫强制免疫接种,全区出动130人,其中兽医65人,防疫员65人,对猪、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共免疫牛14343头,羊43351只,猪34578头。除仔、弱、孕、病畜外免疫率达100%。

为了搞好强制免疫工作,在4月18日地区召开了由县、区畜牧局主管副局长(兽医站长)参加的县、区防五会议。会上按省2003年牲畜口蹄疫强制免疫大会战实施方案安排部署了我区强制免疫工作。地防指强调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一定要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搞好。要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和指标,逐级分片包干确保免疫质量和免疫密度要加强领导、确保强制免疫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要求各县、区必须做到:

1、充分认识强制免疫工作的重要性,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本次工作。

2、明确责任,确保疫苗接种质量,免疫密度达100%,做到“乡不漏一村,村不漏一户,户不漏一畜”。

3、认真准备做好疫苗接收发放工作。疫苗的运输、保管、使用一定要在冷链中循环。

4、按省要求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对免疫接种的牲畜实行一畜一证一标识并登记造册。

5、加强监督检查,派人到基层指导实施强制免疫,并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地区防五办和各县区防五办签订了责任状,责任状明确了强制免疫工作的各项任务和责任。

全区各地成立了会战领导小组,制定了会战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部署、一级对一级负责完成这项工作。塔河、漠河、呼玛、加区等地,召开了强制免疫紧急动员大会,并对强制免疫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确保免疫质量各县、区畜牧总站对乡镇兽医进行了认真的培训,要求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注射,确保免疫接种工作安全有效。

在整个免疫注射工作中,各县区都强调了必须严格执行牲畜口蹄疫免疫证制度,做到一畜一证一标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冷链运输、保管、使用疫苗,确保免疫接种的安全,并认真向畜主交待注意事项,以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由于各地坚决贯彻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通过强制免疫,保护易感动物群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加大了疫情监测力度,保证了免疫效果,目前我区没有牲畜W病的发生。

二、动物防疫监督工作

1、加大力度,抓好基础免疫工作。我区的动物防疫工作,首先抓队伍的建设,巩固和进一步完善了三级防疫网。为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呼玛县、塔河县已将乡镇兽医站三权上收,加区在白桦、加北两乡各村均配备了专职防疫人员。防疫工作中,加大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养殖户进一步地认识到防疫的重要性;加强了防疫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成立了领导机构,使动物防疫工作能按计划、有步骤、有检查、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学习班,狠抓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掌握了防疫灭病的最新技术,使畜禽防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科学化。全区共培训防疫人员138人次。

春季防疫工作,是全年动物防疫的重中之重,全区都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抓紧、抓实。为了保证工作的按时开展,地区站和各县、区、局兽医站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购入防疫用的疫苗、器械、药品等,并及时下发到各县、区、局、乡镇、林场和村屯,抢前抓早地安排好春秋防疫工作,保障了春防疫的时间和质量。,以确保免疫效果。疫苗管理上按农业部2号令的要求,由各级兽医卫生防疫站统一采购、统一供苗。结合兽药药政检查,对全区兽药经营企业(个体)进行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共检查兽药经营企业(个体)22个次。

主要疫病常规免疫情况为:猪瘟免疫67337头,免疫率97%;猪丹毒免疫67337头,免疫率为97.5%;口服肺疫苗65016头,服苗率94%;接种鸡新城疫I系疫苗536239只,免疫率97%;雏鸡L系免疫接种221368羽份,免疫率99%;鸡马立克氏病接种157000只。

2、实施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寄生虫的防治,以牛羊肝片吸虫病、畜禽线虫、蝇蛆、螨虫为重点进行药物驱虫。在4—5月集中对畜禽进行了驱虫,牛、羊、猪的驱虫率达85%以上,马、禽类的驱虫率达60%以上。

3、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按《动物防疫法》的要求,各地都进一步加强了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必须要运用法制、经济和行政手段,坚持监督与管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行为监督与技术监督三并重的原则,使之达到规范化、法制化,各地为了提高监督、检疫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采取不同形式组织监检人员学习《动物防疫法》、《黑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及其它配套法规。通过学习提高了监检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和健全了地县两级动物防疫监督和动物检疫机构,配置了一定的办案工具,理顺了防、检、监的工作秩序,按省站要求,为各县区购入了所需的证、章、标识,共购入产品检疫证明900本,产地检疫证明50本,其他证明16本,塑标7万枚,并按时发放到各县区,使全区的动物防疫防疫监督检疫工作达到了规范化、法制化。

动物检疫工作,全地区县、区、林业局所在地和大的乡镇均已实现了猪的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在屠宰检疫中各级动检站一直严格把关,认真实施宰前检疫和宰后检验,保证上市肉类质量。对动检人员实行定岗位、定任务、定职责、定奖惩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奖惩到位,制定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全体检疫人员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全区共活体检疫马属动物242匹,牛374头,羊647只,猪8532头,禽21848只,检出病牛2头,病羊3只,病猪19头,病禽100只。检验牛羊肉2138头(只),猪肉33370头,禽类64008只,检出病牛羊肉3头,病猪肉37头,病禽39只,对检出的病害肉均按GB16548-1996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检疫消毒车辆8辆,毛蹄骨角60000公斤,皮张930张。

目前全区畜禽屠宰经营秩序良好,抗拒管理、出售病害肉,私屠滥宰等违法现象很少发生。通过全体监督,检疫人员的共同努力工作,阻止了病害肉进入流通领域,保护了消费者的健康,使全区人民真正吃上了“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