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公允价值;财务报告;资产评估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无论是FASB准则体系,还是国际会计准则体系,以及中国的会计准体体系,公允价值只是诸多会计计量属性中的一种。而关于公允价值定义,目前亦无统一认识。但各国机构对公允价值含义的表述都强调以下几点:(1)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双方是自愿的,彼此熟悉情况,交易金额公平,是双方一致同意的;(2)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3)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概念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
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与公允价值会计的关系
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是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而产生的一项新的资产评估业务。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运用催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基于企业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核算、披露要求,运用评估技术,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或特定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由此可知,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为会计的计量、核算及披露提供专业意见。财务报告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目的的客观要求,因为历史成本比较可靠和客观,同时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在世界范围的实质性运用,使得更多的企业有了选择公允价值模式的机会。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可能会涉及到对资产的评估和重估,有的具体会计准则甚至直接要求由专业评估师进行评估,如IAS16。应当说,只有当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价以后,才产生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而在严格的历史成本模式下,没有必要进行以会计为目的的评估。资产评估由于其专业性和独立性,在公允价值的确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当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为资产评估带来了空前需求。以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为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要求更多地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并且规定了公允价值可靠计量的三个标准:(1)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市场中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2)资产本身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应当以类似资产的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公允价值;(3)对于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的资产,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资产评估作为以公允价值为主要基础的计量模式,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资本保全状态,能够从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两方面完善会计的配比原则,真实反映企业的收益,合理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有效地提供会计信息,因而能够满足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为资产评估带来了空前需求。
与此同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促进了资产评估服务领域的拓展。在我国市场化程度尚不高的情况下,会计职业判断大量运用,财务报告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更需要资产评估机构的协助,财务报告的真实性更需要社会中介机构的鉴定。而社会中介机构对财务报告的鉴定,相当程度上依赖资产评估结论。这在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中也得到了印证。在《国际资产评估标准》(IVS)中,标准3《以财务报告及会计事项为目的的资产评估》说明了资产评估本身也可以为会计提供技术服务和专业支持。因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财务报告中的运用为资产评估扩展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提供了契机。
三、公允价值下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发展对策
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开展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是加强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的合作。资产评估业加强同会计界的合作与协调,可以获取会计界的支持,创造和谐的准则实施环境,共同推进评估立法中遇到的、涉及到为会计准则服务的评估技术衔接问题,从而逐步改善评估标准立法层次不高、权威性不足的现状,积极引导企业价值评估实务更好地服务于会计报告事务。
而在合作的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是资产评估业与会计业合作的最大推动力。随着评估行业在经济中作用的发挥,以及会计行业对评估结论依赖程度的加大,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业务正快速增长,对相应准则的需要日趋迫切。根据计划,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委员会(IVSC)将对国际评估准则进行全面复核,目的之一是审查国际评估准则是否满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对相关资产评估的要求。
二是要明确评估师与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世界各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实践看,根据市场的活跃程度及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复杂程度,区分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计量主体模式,确定被计量资产的公允价值。一是:并非所有的公允价值确定都由外部评估师去承担。二是:被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比较复杂性,或不存在活跃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多由专业评估师和评估人员介入以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所以,在公允价值确定方面,企业会计人员和外部评估师需要有合理的分工,这是公允价值计量会计改革本身的一种内在要求。
三是要加强评估队伍建设,提高评估队伍的专业水准和公信力。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评估行业是通过政府的推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因而我国评估机构和评估师往往习惯于政府强制性地规定某种情形下必须评估的做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强制规定的服务范围已更多地让位于市场,资产评估行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获得长足发展,最根本的是要提高专业水准和公信力。要让市场认可,就必须给市场以优质服务。
四是要搭建公允价值信息平台,促进财务报告目的的资产评估工作的开展。公允价值的确定不易得到市场的验证。当无法从活跃市场中获取公允价值时,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依赖一些技术手段和市场参数。这些技术手段所得出的结果必须足够可靠,支持这些技术手段的市场参数也必须较丰富和完备,否则公允价值就难以可靠地计量,甚至可能导致对会计利润和资产价值的人为操纵。为此,除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及各家评估公司自身的积累以外,评估行业协会应该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拓展信息渠道,逐步建立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大力推进信息资源公开化,形成良好的市场价格信息体系。
参考文献:
[1]李琴琴,蒙小兰.公允价值下财务报告目的资产评估研究[J]. 东方企业文化,2010,18.
[2]高志英,王淑珍.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探讨[J]. 财会通讯.2010,29.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2
【摘要】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剖析了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提出对财务报告分析应结合的内容与方法的思考。
背景资料
我国2006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系统,包含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说明。在这三层次的会计准则体系架构中,关于财务报告的准则就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现金流量表》、《中期财务报告》、《关联方披露》、《财务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八项。前四项是原来就有的,此次作了重大修改,后四项是此次新增的。这八项关于财务报告的具体准则差不多占了整个具体会计准则的五分之一,形成了较为规范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那么,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何影响?新会计准则框架结构下,如何理解财务报告的内涵、从而进行财务报告的分析?这是值得大家深入思考的。
一、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的双重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分析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新会计准则对公司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财务报告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比如:《无形资产》准则将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允许开发支出予以资本化,财务分析人员因而可以得到上市公司开发阶段的具体数据,便于分析科技及创新类企业的业绩及现金流,提高这类公司的估值水平;另一方面,因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和公允价值的难以取得,无法杜绝上市公司虚假信息的可能性,这不仅加大了分析难度,同时也有可能使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二、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
(一)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
《基本准则》第四条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这是一种双重的会计目标,是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该目标在重视财务报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强调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在突出财务报告内容质量的同时,还必须把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质量放在显要的位置。这是一种高质量会计准则理念对财务报告质量的要求。
(二)会计理念的变化导致报表地位的改变
新准则中的多项准则,比如:《基本准则》中关于收入和费用要素的定义、《或有事项》准则关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所得税》准则关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运用等均以“资产负债观”的理念来规范某类交易或事项,即:先定义该类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相关资产和负债,或者说,先确认和计量该类交易或事项的产生对相关资产和负债造成的影响,然后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这表明我国的会计理念已从“损益观”向“资产负债观”转变,
从而改变了以前重利润表轻资产负债表的理念,更加看重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所描述的企业财务状况。
(三)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导致利润表体现出了全面收益观
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经济事项主要有: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易、生物资产、政府补助等。比如: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确认时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并体现在利润表上,这使得利润表体现了全面损益。
(四)合并报表理论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
《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对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以控制为基础,更关注实质性控制。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把“少数股东权益”项目作为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原规定列在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在合并利润表中将“少数股东损益”作为净利润项目的组成部分,在净利润项目下列示(原规定利润总额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列示净利润)。这样将增加合并报表的资产和权益、收入和利润,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具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以上阐述,笔者认为:依据不同观念编制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类型及信息含量存在着差别,那么对财务报告的分析内容和方法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三、新会计准则下对财务报告分析内容和方法的思考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报告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双重影响。相应地,对财务报告分析的部分内容和方法应该有所变革。
(一)结合基本面将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作为首要分析步骤
会计政策的选择形式上表现为企业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却是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和制度的安排。新会计准则给予了企业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公司管理层的会计政策选择对财务报告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财务报告时,应该结合宏观基本面将分析、评价公司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实的程度以及执行会计政策的正确性作为首要分析步骤,分析公司运用会计政策灵活性的性质和程度,确定是否调整财务报告的会计数据,以消除由于采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而造成的扭曲,为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分析做好准备工作。
如何实施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分析程序,程序如下:1.辨明关键的会计政策;2.评价会计灵活性;3.评价财务会计战略;4.评价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5.辨明潜在亏损;6.消除会计扭曲。
(二)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增加风险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
目前,财务比率基本上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比率概括了公司某一时点财务状况的某些方面,是两个“存量”项目的对比,通常称为资产负债表比率;第二种是损益表比率,概括了公司一段时间经营成果的某些方面,将利润表的一个“流量”项目与另一个“流量”项目作比较;第三种比率反映公司的综合经营成果,是将利润表中的某个“流量”项目与资产负债表的某个“存量”项目作比较,称为损益表与资产负债表比率;第四种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比率,特别关注收益与营业活动现金流量提供的公司收益质量方面的信息。
在新准则下如何挖掘新的财务比率指标,进而通过财务比率进行分析,有待大家的进一步思考。比如:《财务报告列报》准则中,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判断标准区分为流动资产(负债)和非流动资产(负债),并给出了明确的分类标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应收款项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企业的负债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和其他金融负债。同时《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而不是现在采用的成本与市价熟低法),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为“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项目(净损失以‘-’号填列)”。试想,如果把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与“净利润”项目作比较,计算出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考察公允价值变动对净利润的贡献,或者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平均“交易性金融资产”项目与利润表中“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或净损失”项目作比较,计算出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率,这些都应该是可以的,但是如何判断指标的信息含量呢?这些指标是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公允价值变动净利润率”越高,代表公允价值对净利润的贡献越大,但同时意味着损益波动性大,市场风险高,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企业是没有办法左右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风险管理评价指标、管理策略和财务预警分析体系还有待大家进一步探讨。
(三)强调分部报告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
《分部报告》准则推出后,对分部报告进行分析无疑是必要的,但是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甚至证券分析师对企业分部报告的分析,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行业分析和地区板块分析上,可能就不能满足需要,甚至得出错误的判断。分部报告分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对分部的分析主要是为了评价企业整体的风险和报酬,分析方法除了以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为主外,还应结合各分部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条件、产品生命周期、主要客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甚至国内外的政治发展情况等各种因素,以确定这些环境因素对各分部发展前景及整个企业的预期报酬与承担的风险产生的影响。如何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取得归属于各业务的数据,从而建立盈利预测模型,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来降低投资风险,值得大家思考。
(四)关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报表相比,在编制基础、编制方法、信息含义等诸多方面的特殊性,使合并财务报告的分析有其独特之处。比如: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的负债能力依据其自有资本、还款可能性和提供的担保而定。但是企业集团在负债能力上具有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产生控股使企业规模日益庞大并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控制体系,这种一层一层连锁控股导致多次运用同样的永久资本、同样的不动产而取得不同的借款,从而导致负债的可能增加,对其控制的资产和收益发挥很大的杠杆作用。显然,企业集团财务报告分析的任务之一是通过合并报表,结合对母公司、子公司单个报表的分析,有效利用这种资金金字塔杠杆效应,并密切关注由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因此,就拥有数家被投资企业而本身又为经营实体的母公司而言,决策所依据的会计信息是个别报表还是合并报表?哪些方面的决策依据合并报表?哪些决策依据母公司本身的报表?合并报表在集团财务管理中能够起到哪些作用?以上这些都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五)突出战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财务报告分析有其固有的缺陷,何况财务报告分析仅仅是企业战略分析的必要步骤,应该在进行财务报告分析的同时,结合企业的客户维度、内部业务流程维度、企业成长维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辨明关键动因和商业风险,从而对具有战略重要性的领域作全方位的思考,以保持经营战略的一致性。
(六)分析方法
在继续使用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找寻更多的方法将其运用到财务报告分析中来。比如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分析是将某一现象所发生的数量变化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以揭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现象的发展规律,从而预测现象发展的方向及其数量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实证会计研究就是利用这一方法,得出许多令人信服且有意义的结论。目前,实证会计研究方兴未艾,预示着时间序列分析法在财务报告分析中的前景是光明的。
四、结束语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3
摘要:当今商业与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富有挑战,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为此,IAASB了一份名为“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的讨论文件,旨在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并为制定额外的准则和披露提供指导。目前,财务报表出现了需要披露的内容增多、边界模糊、重视如实反映性、客观地进行披露、披露不重要事项等现象,为此,需要在增加表外披露的内容、构建框架、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这些方面进行改进。
关键词:披露;背景;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3-0172-02
引言
2011年1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了一份讨论文件“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①该文件讨论了财务报表披露的问题,并向各类利益相关者咨询了一系列问题,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审计师、投资者、报表编制者、债权人、债务人和监管机构。该讨论文件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在IAASB讨论制定额外的准则和披露指导时将会考虑各利益相关者对该讨论文件的意见。
一、背景
在过去十年里,经营模式、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来源以及如何管理风险变得越来越复杂,商业与资本市场也越来越富有挑战。在这种情形下,传统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充分披露有用的会计信息。为了满足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求,财务报告的内容正不断改变,从仅仅披露财务报表的细分项目转变到披露更详细的事项,包括审计假设、模式、选择的计量基础和不确定性评估的来源等。
但财务报告披露的这一转变趋势会给很多利益相关者带来挑战,不仅给编制和支持这些新披露方式的财务报表编制者带来挑战,也给根据财务报表进行决策的投资者在识别披露信息的重要性时带来挑战,给会计准则制定者对形成必要的披露进行判断时带来挑战,给审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时决定审计准则和概念如何应用于报表披露带来挑战。
国际审计准则(ISAs)要求审计师在计划和执行审计时进行披露,包括认定层次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披露。再者,财务报表根据公允表达框架进行编制,审计师必须考虑财务报表的总体列报和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基础交易和事项。
目前,审计师在报表披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在金融危机中,审计师的作用之一就是其对报表披露所作的努力。最近的一些报道称,审计师在审计时需要运用更多的专业判断和合理怀疑,但这也对审计师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来支持他们的审计意见带来挑战,并产生是否所有事项都能进行审计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IAASB了”财务报告性质的发展:披露及其审计含义“这份讨论文件,以便增强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披露的理解,并解决环境变化给利益相关者带来的挑战的问题。
二、财务报表披露的现状
(一)需要披露的内容增多
以前,报表披露主要是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进一步解释,主要包括披露有关财务报表项目的会计政策,以及为了使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资产负债表项目运动而将这些项目细分。这些报表披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它们大多数都是来自会计系统并只带来少量的审计挑战,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对相关财务报表项目进行审计来披露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也可以通过直接根据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进行披露。
随着财务报告越来越复杂,现在财务报表更倾向于包括除了传统的披露项目以外的更多披露事项,其中一些不是来源于会计系统,而是包括更具前瞻性的信息以及不确定性估计的披露。报表披露的复杂性要求披露要如实地反映新的和富有挑战的领域,如金融工具、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表外融资。目前财务报表披露的项目主要包括:重大的会计政策、报表项目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真实信息、判断和理由、假设/模式/投入、不确定性评估的来源/敏感性分析的披露、内部过程的描述、使用不同的计量基础对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的金额的公允价值的披露、进行客观披露的要求。财务报表披露项目的增加使财务报表披露的内容越来越长,英国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研究表明,1996年英国公司的年报平均是44页,而到了2010年,其平均为101页。
(二)财务报告边界模糊
现在,关于财务报告边界的讨论很火热。有些人主张披露更多关于投资者的信息,有些人对公司合并报表中关于绩效信息的概念更有兴趣,会计准则制定者则对传统财务报表格式之外的公司报告的处理方面感兴趣,如管理层评价。传统的财务报表边界模糊,例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规定,报表披露的信息可以列示在财务报表之外的文件上,该文件像财务报表一样有效,表外文件可以参照财务报表。同样,某些披露事项,如董事和高管薪酬披露,也可以参照以财务报表表外的文件。这种模糊边界可以避免因重复披露而增加财务报表披露内容的长度。
(三)重视如实反映性
财务报表越来越长、越来越复杂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越来越重视相关性。在IASB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可靠性曾经是财务信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之一,而如今,其重要性被如实反映性取代。2010年9月,IASB颁布了一项新的概念框架,该概念框架对 “有用财务信息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更新,阐明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层次结构包括基本质量特征和加强质量特征,其中基本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性,加强质量特征包括可比性、可验证性、及时性和可理解性。该概念框架中提及了如实反映性,但却不再提及可靠性。如实反映性包括三个特征:完整性、中立性和无误差性。虽然强化质量特征能进行最大化的优化,但由于它们不能使财务信息既具有相关性又具有如实反映性,因此仅仅有加强质量特征是不够的。
鉴于对如实反映性的重视,有些人认为在一些情况下,对于财务报表数字的使用者而言,财务报表项目的披露即使不是很有用,但也与财务报表表面的数字一样重要。报表披露必须告知使用者对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评估所使用的判断和假设、判断的理由、事实、环境和财务报表项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在这些情况下,报表披露使相关性和如实反映性达到平衡。
(四)要求客观地进行披露
IASB和IFRS都对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进行了说明,该要求为财务报表编制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们必须从表外人的角度评估披露是否充分,这是需要高度判断的过程。对管理层来说,他们很难知道如何去遵守这样的披露要求。同时,该披露要求强调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尽管可能对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造成影响。比如说,一家公司可能在某一年决定遵守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但下一年可能就不遵守。这会给希望能够比较每一年的披露内容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带来挑战。再比如说,某一特殊行业的公司可能是基于公司所处的环境条件来决定如何披露,然而这也可能导致在这一行业的其他公司没有进行同样的披露。虽然说基于客观的披露要求会以对信息的连续性、可比性造成影响,但这也会给信息使用者带来更有用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五)披露不重要事项
对财务报表的披露与报表编制者、监管机构、审计师、投资者、准则制定者息息相关,但在报表披露时,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可能会由于考虑不全而遗漏一些相关的需要披露的事项。因此,很多会计师事务所准备了披露清单,这使得报表编制者能按照清单上的内容进行披露,而不遗漏一些需要披露的事项,但这也使审计师和报表编制者披露了不重要的事项,从而给财务报表披露的持续改进带来阻碍。造成对不重要事项进行披露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方面:
1.时间的压力。报表披露通常在财务报告流程的后期进行。这是因为财务报表是会计系统提供的,而报表披露的编制是根据单独的分开的程序进行的,并越来越多地来源于信息技术系统,如风险管理系统,股票交易所不需要对具体披露进行初步公告,编制的压力就减轻了。因此,即使编制报表的过程很有条理,但披露报表的过程通常不会那么正式和有条理。为了在截止日期前完成文件归档,企业通常急于完成这一过程,这对报表编制者和审计师改动披露内容造成不利影响,如很少去删除目前不重要的披露内容。
2.怕麻烦。报表编制者一旦开始披露某些内容,如果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改变,就要对内容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判断,而以前使用的方法也要进行改变,这会增加工作量,也会比较麻烦。再者,重要性评估本来就是需要一定专业判断并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如果报表编制者与审计师就重要性发生分歧,他们又要进行沟通、辩论。因此,报表编制者情愿按照会计师事务准备的披露清单进行编制。
3.缺少判断披露的内容是否重要的信心。重要性评估是需要一定专业判断的工作,报表编制者需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不是所有报表编制者都有足够的信心作出准确的专业判断。
三、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现状,在进行财务报表披露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一)增加表外披露的内容
现在财务报表需要披露的内容越来越多,财务报表由于其固定的格式、项目和填列方法,使得表内信息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一个企业的综合素质,如果改变财务报表现有格式而将这些内容都披露在表内,会给报表使用者造成混乱的感觉,不利于利用报表信息。因此,我们可以将传统的报表内容披露在表内,而将部分其他相关信息在表外进行披露,这样可以减少表内信息的内容。表外信息可弥补表内信息的局限性,使表内信息更容易理解、更加相关,是提高财务报告总体水平和层次、突出重要财务会计信息、提升报告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表外披露的内容要着重增加非财务信息的报告,如应披露企业关键成功因素、企业的战略与计划、测度和对竞争地位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等,特别应披露公司治理和发展的一些关键性信息,如公司治理和建设状况的信息、公司发展前景的规范与预测等。
但是,由于需要增加财务报告中表外披露的内容,特别是非财务信息,如果这些信息都由会计部门披露,必然会影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再者,非财务信息的可靠性至今还没有一个有效的保障机制,把非财务信息纳入会计披露内容必然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为此,在财务会计报告中,可以借鉴分部式报告的观点,让相关部门参与非财务信息的披露。
(二)构建框架
会计准则制定者可以构建披露框架,这一披露框架可以帮助会计准则制定者建立具有一致性、逻辑性和平衡性的披露要求,帮助报表编制者在运用报表披露要求时进行专业判断。现在已有一些机构正在构建这种框架,例如,欧洲财务报告顾问团体、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和加拿大会计准则委员会正在发起这一项目。强调专业判断是以一致性为代价的,因此需要建立运用专业判断的框架。专业判断框架应该是一系列原则、方针和诚信思考的过程,使决策制定者能进行全面考虑并制定前后一致的决策。专业判断框架能帮助报表编制者、审计师、监管机构和投资者了解如何调整他们的分析内容,并了解什么因素将影响专业判断。
(三)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
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中小企业,管理层可能对披露要求相对陌生,审计师可以对披露要求提供建议。但最积极的做法应该是公司建立报表披露委员会。报表披露委员会应该由具有充分专业知识的专家组成,他们可以对本公司报表披露的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专业判断,评估披露的内容是否合理,使企业减少披露不必要的项目。某些美国上市公司响应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建议,建立了报表披露委员会。SEC采用了关于披露控制和程序的条例,并建议企业建立高级管理层披露委员会来监督披露过程。
四、结论
以上是对财务报告披露的现状和应对措施的分析。总之,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消除信息和使用者之间的障碍,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会计准则,为确认和计量提供依据,并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决定需要披露的内容;应该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作用,为真实可靠地提供财务报告提供外在的保证;应该对财务报告披露进行深入研究,改进财务报告披露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周园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发展趋势[J].商业会计,2007,(7月下半月刊).
[2] 顾育.对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发展趋势的探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2).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优势;劣势
前言
预测财务报表为投资者、债权人、内部管理人员及政府等有关方面提供反映未来财务状况及发展前景的有用信息,包含对财务事项预测的陈述,如利润、收入;每股盈利、资本费用和股利;公司管理者对未来运营的计划和目标的陈述;对未来经济表现的陈述。
目前,我国对财务预测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主要在《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格式准则》、《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规章中。如前者规定:“如果发行人或其财务顾问或其承销商认为提供盈利预测数据将有助于投资者对发行人及其所发行的股票作出正确的判断,且发行人确信有能力对最近未来期间的盈利状况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预测,则发行人可在招股说明书中提供盈利预测的数据。”后者提到:“原则上不要求上市公司编制新年度的利润预测。但公司若在年度报告中提供新一年度利润预测的,该利润预测必须经过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注册会计师审核并发表意见”。
从以前证监会要求初次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公司的盈利预测,由独立审计人员(注册会计师)对股票上市公司编报的盈利进行审核鉴证,并将此作为审核上市的指标之一,到目前的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对预测财务报告的态度已经由开始的强制性向目前的自愿性转变。这种转变增加了各个企业对预测财务报告选择的灵活性。
作为管理学中评价企业发展环境的一种经典方法,SWOT分析被广泛运用到各行各业和各个层次。S、W、O、T分别是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en(威胁)四个单词的首写字母。本文尝试将SWOT分析运用到企业预测财务报告,以便管理者更加清晰地看到预测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出理性决策。
一、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的实质
在SWOT分析中,优势与劣势侧重内部条件分析,机会与威胁重于外部环境的分析,两者的综合结果便构成了对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竞争地位的判断。一个成功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最有效地抓住环境中的机会,从而使企业的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同时,还必须能克服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给企业带来的劣势,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和威胁。因此,衡量企业编制的预测财务报告是否合理的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准则是:它能否充分发挥优势,能否及时抓住机会,能否很好地克服劣势,能否有效回避风险。
对于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而言,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都是相对的概念。其中优势可以理解为与没有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竞争对手相比本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所具有的优越性;劣势即指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机会和威胁则是指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处的环境中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一种变动趋势,如果这种趋势对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有利,且该企业能够抓住的话,则该企业的战略和地位会得到改善,此时就是一种机会;反之则存在被其它企业替代的趋势,便属于一种威胁。
笔者所提到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都是相对的概念”,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提供或者不提供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共有的优势或者劣势不能作为笔者所提到的优势或劣势;二是环境中出现的变化趋势对一部分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来说是机会,也有可能对另一部分企业是威胁;三是环境新趋势本身是在变化的,在一个阶段中表现的是机会,也有可能在另一个阶段中表现出是威胁;四是机会和威胁在很多情况下是相对于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所执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而言的,当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作出调整时,就有可能使这种外部变化趋势的性质向相反的方向变动。
二、预测财务报告SWOT分析的内容
(一)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strengths)
1.可以降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信息不对称,增加财务报告的决策有用性。预测财务报告是面向未来的,能够使投资者和债权人了解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具有前瞻性。这也更能满足投资者和债权人对财务报告决策有用的要求,使其作出更为合理有效的投资决策。对于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公司,披露预测财务报告通过传递信号来与那些较差的企业区别开来,达到在资本市场上吸引更多的投资,促使股票价格的上涨。对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公司,披露预测财务报告有利于企业顺利筹集资金,降低公司的筹资成本。对于当年盈利状况不佳甚至亏损的公司,通过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和披露可以展现其对未来的良好预期,这样有利于企业挽回投资者的信心,或者为了纠正有关中介机构对他们的不合理预测,避免股票价格下跌。
2.有利于企业内部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预测财务报告表明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经营状况,往往代表了企业管理当局当前的决心和未来行动的方向,也相当于企业对信息使用者的一种承诺,预期能否达到既定的预测财务报表所示的各项数据,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再者,企业一旦公布预测财务报告,就意味着一定要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为之不懈奋斗,直至最后实现,否则就容易产生法律纠纷,增加很多的额外成本。所以预测财务报告也给管理层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迫使管理层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所公布的预测财务报告的目标。
3.能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加快企业的资金融通。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信息反馈的可信度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传统的财务报告仅仅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所包含的信息很不全面,企业据此所作出的决策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投资者采取观望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投资者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面、质量较高的预测财务报告来进行决策,投资风险会降低,有利于投资者迅速、高效地作出决策,从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提高企业资金融通速度。
(二)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弱势(weaknesses)
1.预测性财务报告的编制会加大企业相关成本。预测财务报告的编制与传统的财务报表相比更为复杂和困难,需要收集和加工大量的信息。信息也是经济市场的一种资源,企业要获取这种资源当然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和成本。预测财务报告的复杂性也要求有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强的工作人员参与,同时也会增加其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对信息披露会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当确定性费用不断增加,而效益增加的比例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时,企业就会缩减其成本支出,从而又会对预测性财务信息的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2.企业管理层基于预测财务报告的压力可能会选择短期效益的项目。预测财务报告的预测期限一般是一年,通常是今年预测下一年的财务报告数据。由于预测期间的限制和管理层为了避免发生信任危机和法律诉讼,管理层会采取谨慎的投资态度。他们会规避风险,选择投资期限比较短,一两年之内能有明显经济效益的项目,很有可能会把一些长远的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目否决掉,这种短视行为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预测性财务报告的披露会向其它企业传递信号。企业提供预测财务报告会使企业处于一个动态博弈的情景之中。在动态博弈中,行动有先后次序,后行动者可以通过观察先行动者的行动获得有关后者偏好、战略空间等方面的信息,修正自己的判断。企业提供的预测财务报告会向其他企业传递出自己经营战略、生产计划等很多的信息,其它的企业会根据这些信息修正对编制预测财务报告企业的判断并调整自己的相关策略,这会使得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如果企业希望通过预测财务报告向投资者和其他企业起到证明企业未来经营状况很好这样的信息传递功能,它必须为此付出足够的成本;否则,所有其它类型的企业都会模仿。(三)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政府对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支持。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微观主体,所提供的及时、充分、有效的预测财务报告信息,不仅方便投资人的决策,也有利于国家根据其提供的信息制定国民经济计划,确保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从而更加有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所以政府站在国家经济发展长远和全局的角度,还是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可靠的预测财务报告,以便政府进行整体的统筹规划。
2.有些国家运用预测性财务信息已经比较成熟。目前,已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预测性信息制度,特别是美国的预测性信息披露制度已形成了一个以“安全港规则”和“预先警示原则”为主要特点,以“自愿披露”为主要精神的较为完备的、高效的信息披露体系。这为我国预测财务报告的制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为我国预测性财务报告的披露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都最终会导致我国预测财务报告的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3.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发展所产生的效应。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科技创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更。一场以电子通信及计算机运用等高科技和信息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全球兴起。高科技和信息产业发展能改善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的硬件环境,这样的硬件环境能改善企业编制和披露财务报告的方式。例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带动财务预测软件的开发,这样预测所需的时间就会大大地缩短,也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四)企业编制预测财务报告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
1.预测性财务报告规范不完善。目前,我国有关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制度规范主要零星散布在《公司法》、《证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之中,显得分散而不成体系。有些文件虽然或明或暗地涉及到预测性财务信息的相关问题,但含糊不清,起不到真正的规范作用。规范的内容也仅局限于公司上市时的盈利预测信息的披露和审核,而且也没有有关盈利预测信息生成的财务会计制度与之配套。由于我国相关的财务制度如《企业财务通则》等没有对预测财务报告进行明确规范,一般企业也无财务预测的要求,证监会对预测性报告的规定无论是从原则体系上还是从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格式上都不完善。编与不编、如何编企业都有决定权。
2.预测财务报告存在很大的系统风险。预测性信息的特点是陈述者往往缺乏现有数据或者客观事实能证实其陈述的客观公允性,主要基于估计和评价。预测性财务信息是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他有关信息的披露,大大提高了企业信息的决策和评价的有用性,但未来的环境各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预知性,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法规变动、产业结构和技术特征的变动,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业前景、细分市场、竞争地位、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且这些系统风险企业又不能通过投资来进行分散,因而会给企业预测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带来很大的风险。如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对企业盈利性、流通性等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很多专家和学者都认为预测财务报告是未来财务报告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但是从预测财务报告的SWOT分析中,我们看到预测财务报告也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报告方式,它也会给企业带来劣势和威胁。因此,企业在编制和披露预测财务报告时应充分发挥预测财务报告的优势,及时抓住环境所赋予的机会,很好地克服劣势,有效回避风险。
【参考文献】
[1]高国平.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中外比较及其启示[J].审计与理财,2005,(S1).
[2]张德容,周清明.对企业预测性财务信息披露的思考[J].商业经济及管理,2005,(4).
[3]WilliamA·Sherdern,预测业神话[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邓青.浅议预测性财务报告[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8).
[5]于丽英,袁世杰.试论预测性财务报表及其编制[J].科技与产业,2006,(6).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常见问题;改进对策
一、企业财务报告的基本概述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书面文件。一般情况下,企业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财务报告是企业实现与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数据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可以通过充分披露的财务报告,了解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重要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并据此判断企业的内在价值,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随着我国财务环境改变频率逐渐加快,为了迎合企业生产运营需求,人们对财务数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企业财务报告中出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信息应用人员的需求。下面,本文将进一步对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常见问题与改进对策进行分析和探究。
二、当前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报告披露缺少完备性
一是编制财务报告是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财务报告的信息披露缺少完备性,而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财务工作人员综合素养偏低、人力资源价值没有全面发挥、预测信息缺乏合理性等,这些现象的出现,给企业的今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于信息披露缺少完备性,使得财务报告无法将企业真实运营状况进行展现,给企业长远发展决策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它是各个行业都通用的报表格式,但由于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对信息披露的要求各有不同,因此统一的报表格式很难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对财务报告的需求,客观上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实用性。三是当前企业财务报告的重点是对有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披露,而对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在财务报告中未能得到真实、公允的披露,致使企业价值被低估,财务报告失去了它的真实性。
(二)财务信息披露缺乏实时性
在市场经济背景的作用下,信息变化迅速,实时高效的信息可以给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而滞后的信息只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然而,当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报告信息披露不具备实时性的现象,重视定期报告,忽略实时披露。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随时都会发生,财务报告应及时、有效地披露这些信息,然而,现行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及时传递,使财务报告信息失去了实时性。例如,企业通常会在年中完毕后的近三个月才对企业中期报告进行汇报,并且年度财务报告也会在年末后三个月才进行报告,这三个月的时间里,企业经济环境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信息较为落后的财务报告已经不能迎合企业以及有关方面的需求,并且信息较为落后的财务报告会使信息使用者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进而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约制。
(三)存在虚假信息披露情况
在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企业财务报告的编报主体与报告使用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财务报告的真实程度将会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达到招商引资,合资合作或融资等目的,虚报或夸大企业经营业绩,甚至将一些虚假的财务信息融合到财务报告中,致使财务报告严重失真,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受到蒙骗,投资者遭受经济损失。
(四)忽视未来经济活动对企业的影响
财务报告是在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编制的,是对历史数据的整理、汇总、分析、报告,而未来的预测性信息在财务报告中难以体现。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动态的、变化的,预测及披露未来经济活动对企业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
三、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编报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投资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有利于提高投资决策和信贷决策的有效性,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提升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市场经济有效、健康发展。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的加快,为投资人等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有用、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已成为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改进财务报告编报工作,提高财务报告信息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是保证财务报告质量的基础
会计工作是企业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知识结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对会计工作质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应当加强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二)扩大信息披露范围
按照充分披露原则,财务报告必须披露企业所有重大的交易或重大经济事项,以保证披露内容的完整性,不能随意减少或故意隐瞒应予披露的信息。应当重视无形资产信息的披露,无形资产作为企业资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该注重无形资产在企业财务报告中的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添加一些关于无形资产价值的内容。同时,做好无形资产收益和亏损信息的记录工作,这样可以根据无形资产收益变动情况将其价值变化幅度进行体现。
(三)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
具备实时性的财务报告,能够让财务报告的应用人员可以对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运营情况有全面的了解,从而结合财务报告制定下一时期的发展目标和运营计划,给财务报告应用人员制定合理的运营决策提供便利条件,防止因为信息的不及时而没有抓住发展时机,进而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失。所以,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提升其工作效率,并且及时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汇报,第一时间把财务报告交给有关应用人员,从而给财务报告应用人员开展投资以及评估工作提供便利。
(四)改进现行财务报告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原始的财务报告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在信息表达形式上,财务工作人员不但要保证财务信息表达清楚,同时还要将图像、音像等内容应用到财务信息中,这样可以让财务报告的应用人员直截了当地掌握有关信息,从而提升信息应用效率。
(五)财务报表附注的增加
基于财务报告缜密形式需求,财务报告内容有时无法将有关信息进行表示,这时,财务报表批注就显得十分重要。财务报表批注不仅可以将信息有关性进行体现,同时还能将信息的稳定性进行展示。财务部门要建立与企业相符的财务报表批注制度,提升财务报表批注形式以及内容质量。在进行财务报表批注时,不仅要包含财务信息内容,同时还要包含预期数据、历史数据以及企业今后收益和风险等数据批注。
(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控管理
改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提供机制保证。同时,支持和鼓励财务人员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为发挥会计人员监督和参谋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七)建立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抽查制度
加强财务会计报告管理,严肃查处编造、伪造、篡改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弄虚作假的行为。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企业财务报告工作,不仅可以让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对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还能结合财务报告制定未来的发展目标和经营计划,为财务报告使用者制定合理的运营决策提供便利条件,推动企业更好发展。但是结合当前情况来看,企业编制的财务报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保证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可靠。
作者:李笑梅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参考文献:
[1]王荃.现代企业财务报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18):255.
财务报告分析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 可拓展商业报告语言;信息供应链;网络财务报告
一、XBRL的含义及功效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XBRL是计算机语言科技技术和行业报告术语的结合体。XBRL国际联合会的表述如下:XBRL是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编制、、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其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标准方法,是一种基于现有公认会计准则(GAAP)为基础构建的企业财务报告方式的技术标准。其实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企业财务报告语言。
XBRL的功效在于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规定了企业报告信息表述方法,规范了网上企业信息的披露途径。
二、XBRL在我国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主导、行业实施的格局并未形成,导致XBRL标准的推出缺少权威性
对财务报告及利用的标准化问题已经找到了解决之道,而且作为中国第一个以单位身份加入XBRL国际组织的上证所,在我国XBRL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处于领先地位。然而,XBRL标准的制定与推广由于没有政府主管部门的参与,因而在中国的现实国情下必然缺乏权威性,尽管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某一行业标准的推出并不需要政府部门的直接参与,但正向的指导推动作用还是必要的,在我国的现实国情条件下政府部门的直接参与,确是构成XBRL标准权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网络经济时代政府主导并推动行业企业标准融入全球一体化,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自身职责。
(二)信息化悖论在我国现实经济环境中的客观存在,形成了XBRL标准推广的制约瓶颈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在应用MRPⅡ、ERP系统方面的投资已超过80亿元人民币,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应用的成功率不到10%,达到预期效果的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基于对MRPⅡ、ERP系统提供支持,全面提升企业信息价值链的XBRL标准,必然也要正视和面对这一令人尴尬的现实问题。即ERP等信息系统的实施效果,严重分化了人们对信息化的信心和对信息系统本身的接受程度。原因在于:无论是ERP系统还是XBRL标准的推广与实施,必须结合国情、行(业)情及人(员)情,首先从打好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做起,包括人员素质、认知意识、社会环境及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加以调研和改造,并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予以整体推进和落实,即将信息系统及其标准本身的实施与行业背景、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因素结合在一起进行通盘考虑。信息系统及其标准的实施效果,“木桶理论”是最终的决定者。因此,信息化不单纯取决于某一系统和标准自身的优劣状况,更取决于实施过程中整体推动运行结构中最薄弱环节的实际状态。
三、XBRL的应用前景展望
(一)执牛耳,以成功展示XBRL有效解决企业信息价值链实现增值的示范作用
如前所述,XBRL标准实施在我国所面临的企业对象主要是针对占已实施ERP系统企业中的不足10%的成功者,而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XBRL标准的感应几近于旁观。尽管如此,我国推广XBRL标准的方针选择应坚持: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必须有所突破。即XBRL标准在我国的推广出路首先是要真正执到实施XBRL标准的牛耳,并进而充分发挥和展示出强有力的示范作用。而牛耳的核心就在于XBRL可有效解决企业信息价值链的现实增值问题。选择试点企业实施XBRL,将有效地整合企业的内部资源,改善企业报告供应链,剔除报告供应链上无价值的报告转换活动,使供应链充分发挥价值增值作用,帮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二)置高端,充分利用XBRL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舞弊的高端控制技术屏障设置
企业是财务数据的提供者,企业提供数据的质量决定了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安然事件后人们越来越重视对财务报告过程的控制,最终导致了“萨班斯法案”的出台。“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企业管理者和外部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披露。目的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对外公布信息的质量,以保护投资者利益。“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大大推动了XBRL的广泛应用,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是实现内部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前已述及,XBRL标准不仅已成为提高信息系统效率的重要工具,而且更是改进财务数据透明度,加强企业间报告一致性的重要手段。网络财务环境下,XBRL增强了外部投资公司、理财分析师和个人投资者对公司数据的访问,从而提高了公司透明度。
(三)三合一,XBRL将与HTML及JAVA语言一起,共同完成未来网络财务应用技术平台和应用软件的开发
计算机语言可分为描述与程序性两类语言,HTML、XBRL属于描述性的语言,不涉及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在网络财务报告的数据处理中,还必须借助于程序性的语言如C语言和 JAVA语言。JAVA的出现使互联网上的互动页面得以实现,并为互联网上互动的财务信息报告提供了有力武器。
一般的观点认为,未来网络财务信息的传输模式可概括如下:1.XBRL语言描述数据实例文档;2.经过XBRL语言标记过的数据作为JAVA程序处理的对象,处理后产生有效输出;3.这种输出通过HTML定义后以某种特定的效果显示在用户浏览器上,因为浏览器对XBRL的支持有限,XBRL并不能完全取代HTML,HTML还是最为快捷方便的网上信息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面对主要财务软件的改进以及使用XBRL对数据进行分类、传递、存储和恢复已在不同领域领导着商务报告的潮流,企业应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的使用中去,充分利用网络报告的技术和报告语言为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服务。当前,不少软件开发商已经(或计划)在他们的新版软件中添加XBRL功能。财务分析人员借助此类软件,只要输入上市公司名称和所需要的财务报告,软件便会自动从相关网络数据库中下载XBRL报告,然后将数据导入分析软件,几秒钟后分析人员就可进行分析结果解读了,与XBRL相关的财务软件已充分体现了XBRL对财务分析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