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1
在过去的十年间,传统零售业被电商颠覆,产生了万亿级的航母级企业,现在随着互联网对教育产业的渗透,在线教育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根据《2014互联网跨界趋势报告》显示,教育行业的互联网渗透率远远低于娱乐和餐饮,其作为各大互联网巨头争相抢占的战略高地,未来的渗透率将得到质的飞跃。
“互联网+”促进实现教育公平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2013年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839.7亿元,并且预计仍将以约20%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大。至2017年,市场规模将较2013年翻倍,达到1733.9亿元。2013-2017年间,随着互联网普及、用户使用习惯的形成、企业的市场推广等原因,在线教育总用户规模将由6720万人增至12033万人。
同时,线上教育也开始抢占线下教育培训机构的市场,根据新浪《2013 年中国在线教育调查报告》显示,近4成网友表示参与过线上教育培训,线下教育培训参与率53%。考虑到巨大的网民基数,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直逼线下教育,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在我国,教育一直被作为人才选拔的工具,优质教育更是作为稀缺资源不为大多数人拥有。而互联网的出现开始打破教育资源稀缺壁垒。国外,MOOC(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的主要市场参与者(包括Coursera、Udacity 以及EdX)正以免费或价格极低的公开课冲击着收费高昂的高等教育体系,其本质是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工具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公共化。此外互联网特有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也影响着在线教育,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不再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互联网用户之间亦师亦友,形成良好的互动反馈机制。
国内,BAT三巨头及各个互联网公司也开始涉足互联网在线教育,如网易公司旗下的网易云课堂立足于实用性的要求,与多家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课程数量已达4100+,涵盖实用软件、IT 与互联网、外语学习、生活家居、兴趣爱好、职场技能、金融管理、考试认证、中小学、亲子教育等十余大门类,其最近推出的“微专业”板块更是联合各领域知名专家,以就业为导向,精心打造的职业化课程,如按要求完成学习,考试通过可获得专业认定证书。
职业教育经营模式新突破
在线教育的产业链可分为三类,即教学内容生产者、平台资源整合者以及技术设备提供者。
产业链下游:教学内容生产者。教学内容生产者大多直接接触最终消费者,并根据消费者的反馈意见不断进化其在线教育产品,是在线教育的核心。根据产品类型划分,可以分为三类:生产学习视频(传统网校、MOOC等)、生产各类教育类工具(移动端APP 、功能型的网站等)及UGC 模式(百度文库、豆丁网、知乎等)
产业链中游:平台提供商。平台资源整合者通过搭建在线教育平台,起到“教”与学的中介作用,按是否产生教学内容,可分为B2C和C2C两种类型,如新东方在线就是B2C的代表,其生产并销售其远程教育类产品,属于自产自销;C2C代表性平台包括百度教育、淘宝课程、腾讯课堂以及网易云课堂,平台自身不生产教学内容,而是依靠流量优势吸引生源,并通过技术手段撮合学生与第三方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在线交易。
产业链上游:技术设备提供者。技术提供商本身不输出教育相关内容,如华平股份为远程教育系统提供支持,立思辰和全通教育在政府或学校搭建教育云平台等,其技术支持是整套教育解决方案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大量项目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学校网络成为其最大优势。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用户的付费意愿还不强烈,想要获得免费教育资源的用户还占据大多数,大部分用户仍处于付费培养阶段;另一方面,我国在线职业教育产业仍以免费和海量的内容为主,在线职业教育参与方更多的还只是将线上渠道当作导流量及推广的工具,缺乏货币化方式,纯线上教育培训模式盈利模式非常不稳定。现有的在线教育盈利模式主要有内容收费模式(对提供的课程和资料收费)、增值服务模式(为学员提供考试服务、就业咨询、大数据挖掘、以及提供学习工具等服务收取费用)、平台佣金模式(对进驻平台的教育机构收取佣金)、广告收入模式(向在网站上投放广告的广告主收费),相较于国外成熟的在线教育收费较为单一。
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出现降低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成本,同时互联网教育具有数据化、个性化、便利化等优势,这对一部分传统的线下教育培训产品和商业模式造成了冲击。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教育具备的这些优势并不意味着线下教育将会被取缔,更有可能的趋势是线下线上的融合发展,使得线上线下教育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大的影响力、更有效率的管理、更加强大的用户粘性,产生“1+1>2”的效果。
深耕细作才是关键
职业教育受众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上,其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也随之提高,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对于师生之间的交流要求越少,更适合录播类的教育形式(比如注会的培训视频、计算机语言编程的教学视频、语言类培训等),其具有可复制性强、边际成本较低的特性;此时,学生更注重教学的质量和内容,名师效应在此时的作用十分显著,其反过来也促进了在线教育机构的招生。
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面临的一个困境就是原创高质量内容的匮乏,一方面由于政府制定了统一的考试标准导致中国教育培训机构的内容基本上是基于考试教材研究和以国外引进为主,缺乏规模化的独立开发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国内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重视不足导致盗版泛滥,原创优质教育资源缺乏生存土壤,原创人员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导致缺乏进一步改善或者再创作的动力。随着社会版权意识的提高及职业教育培训的标准化程度也较高,行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各个教育培训机构想要突围,必须加强自身绝对优势,优化所处领域教学内容,方可积累客户,做到长期发展。
他山之石
职业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解决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重中之重,从传统代工厂制造业向工业4.0向中国制造2025迈进对职业教育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注学历职业教育的同时,也将注重非学历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与参考意义。例如,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研究的先进国家,职业教育立法起步早、法律体系完善,近几十年来为促进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和健康有序的发展,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直接干预就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同时德国政府鼓励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提前熟悉未来的工作,并能较早地接触社会新技术。政府和企业的双重影响下,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及时对产业结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社会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渗透将会是职业教育变革的两大推动力量,政策从国家意志高度由上至下施加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而互联网从底部影响用户使用习惯由下至上对职业教育产生变革。
政策支持方面,国家出台各项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2014-2020年)》体现着国家意识对职业教育产业的推动,中高级职业院校即学历职业教育将从中积极收益;“互联网+”则将使职业教育转型的实现方式是通过线上互动、大数据分析及O2O 融合,变革最多的是非学历职业教育。在两大动力推动转型、各因素共同作用下,职业教育产业必将迎来大变革。
【资料】
德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形成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二战后得到迅速的推进和发展。二战后伴随着经济的调整与转型,德国立即开始教育体系的重建工作,恢复职业学校教学工作。一方面,为提高在职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政府建立了职业补习学校、继续进修学校;另一方面,为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府将原有的工程师学校和高级经济学校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同时,校企合办的职业学院也应运而生,高等职业教育呈现大力发展的态势。1969年德国联邦政府在《职业教育法》中正式提出“双元制”,即正式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职业培训形式写入国家职业教育立法,定义为“双元制”。20世纪70年代德国的改革者主张将基础职业培训标准化,在职业学校内进一步充实实用的培训内容,实行“基础职业教育年”,尝试给“双元制”一个新的现代结构。
此后,德国政府多次从立法角度强调职业教育建设的重要意义。1997年推出《职业技术教育改革计划》,强调职业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开发新的职业培训领域,鼓励企业参与,重视培养青年人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化适应能力,承认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等值等;2005年,政府颁布新《职业技术教育法》,指出实现职业教育的高价值是国家的任务。双元制的教育体系使得德国职业教育得以发展提速、规模壮大,各州、市形成了一个严密的职业教育网,从而使德国在普及职业教育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纵向来看,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初级职业教育、中级职业教育和高级职业教育,形成了初、中、高级比例结构合理,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的“双元制”体系。初级职业教育或初级职业培训的目标是培养掌握一门技术或手艺的合格工人或职员,培训的对象是完成了9年普通学校义务教育,不继续升学而准备就业的青年人;中级职业教育以培训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师傅为目标,其教育的对象必须是受过初级职业教育,获得专业工人证书或徒工证书后再经过1至2年的职业活动者;高级职业教育的目的与任务是培训高级技术人才,如工程设计人员与其他高级技术人才等,其培养对象包括全时制职业学校、专科高中的毕业生和同等学历的人员。政策方面,德国职业教育立法起步早、法律体系完善,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了刺激科技与经济发展,以及增加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和健康有序的发展,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直接干预就是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德国分别在1969年、1981年、1997年、2001年、2003年分别制定《职业教育的基本法》、《职业教育的配套法》、《职业教育改革计划》、《职业教育报告》和《2010年议程》,针对经济结构变革和经济方式转变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提出新的要求,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占外出农民工总量的60%以上[1],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生力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虽然文化素质总体上有所提高,但相比城镇新增劳动力而言,其文化素质和人均受教育年限依然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只能在收人水平较低的非正规部门就业,而就业的不稳定使得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步履艰难。然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来产业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他们的冷暖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服务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
职业教育的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等。从政府方面来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力转移的同时,政府理应努力做好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工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教育体制,教育资源分配明显偏向城市,尽管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教育长期发展滞后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7.11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63.56元,全国农村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9.74元,全国农村普通初中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5.5元[2];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均,直接导致了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教学环境与条件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实际需要,导致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总体上较低,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进而限制了农民工进城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职业教育往往被忽视。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低6973.89元,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低4057.14元[2]。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导致职业技能培训发展滞后,总体规模较小,与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不适应[3];农民工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其较差就业的稳定性,较低的收入水平严重影响了他们转移性就业。从企业方面来看,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和增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用工企业理应加强员工的职业教育培训,然而实际情况是,用工企业对农民工培训积极性不高。企业由于受资金、人员、机构、生产状况等影响,开展农民工培训多为岗前安全及规范教育,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开展农民工教育培训,仅有的少量教育培训也只是围绕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职业技能展开,对农民工缺少企业精神、城市文化、城市生活常识等方面教育,未能从企业和农民工的长远发展来看待职业教育培训问题。从社会培训机构方面来看,社会培训机构的快速成长也为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可供选择的途径。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进入社会培训机构的比例依然较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多数的社会培训机构都是以营利为目的,较高的职业技能培训费用将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拒之门外。
(二)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旺
职业教育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重要途径,较高的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意味着较高的收益。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无疑是改变自身命运,实现自身价值和人生梦想的主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新生代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的愿望异常强烈,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相当多的实用技能培训收费较高,对于大多数进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经济门槛;另一方面,在于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难以找到合适的培训时间;另外,许多培训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职业技能培训缺少针对性与实用性,培训方式不够灵活,培训地点离农民工较远,进而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有效需求不足。
二、提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水平的途径
(一)夯实农村基础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
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未来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它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因此,从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布局出发,必须夯实农村基础教育。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教学环境与条件;另一方面,要逐步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格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基础教育,不断提高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与水平,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与农村义务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输出地政府在引导性培训上的作用,强化输入地政府在办学条件、用工需求、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输入地劳动力市场对技术工人的需求的同时,也为输入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储备了大量人才;而伴随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收入水平的提高,其转移性就业能力增强,越有利于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制定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政策激励措施,如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或奖励等多种政策激励措施,吸纳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之中;同时要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政策;另外,要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实时的市场需求信息、培训、就业一体化信息服务。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作用。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本培养意识,强化岗位培训责任,使已经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接受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同时,企业要与培训机构密切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定岗培训;大中型企业还要联合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农民工实训基地,促使新生代农民工、企业、培训机构的有效对接,切实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农民工的不同素质,合理设置培训内容,确保职业技能培训市场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同时也要尊重农民工自身的意愿,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努力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能力。
(三)进一步完善培训资助政策,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职业教育培训资助既是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建立和完善社会安全网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全国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工增加培训需求的重要途径。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不仅有利于帮助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减轻个人培训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不仅提升了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而且增强了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培训资助政策,建立农民工培训直接补贴的配套政策体系,实行社会统一的国家资助扶持政策,为有培训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办理和发放农民工培训卡,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补贴基本标准,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公平合理[3],真正把国家提供的优惠和帮助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4-05-12)[2015-10-30]..
[2]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EB/OL].(2015-10-13)[2015-11-02].
[3]韩俊,汪志洪,崔传义,等.农民工培训实态及其“十二五”时期的政策建议[J].改革,2010(9):74-85.
[4]银平均.论人力资本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福利[J].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9):10-17.
[5]周小刚.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及其提升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4(7):201-205.
[6]林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人力资本困境[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5-217.
[7]许小青,柳建华.关于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5(2):93-95.
[8]唐惠敏.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困境及重塑路径[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1-6.
[9]陶树果.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研究[J].青年学报,2014(2):26-28.
[10]梁燕.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教育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4):74-79.
[11]韩长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是个重大问题———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12(6):6-8.
[12]范维.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提升的影响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4):125-127.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新生代 农民工 职业教育 问题与对策
在2010年,全国总工会下发的《关于新生代农民问题的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目前,中国大约有一个亿的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总数比例的61.6%,在2.3亿的农民工总量中,占据了近50%,他们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所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而言,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这也涉及到“三农问题”的处理,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紧密相连,另外,对于中国国民经济而言,直接关系其长远发展。据国际银行的相关数据,一个国家劳动人员受教育年限每上升1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将提高9%,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能够全面提升农民工的个人素质,进而减轻就业压力、提升收入水平,对于企业来说,其劳动生产率会得到明显提升,利润也会随之增加,整个产业结构因而会得到调整,将全面推动社会进步,达到社会公平。
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实际上是近些年来,针对进城的农民工,开展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社会福利项目。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讯息频频得到报到,不过部分地区也出现了不好的现象,只是叫好但不叫座。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担心会上当、怕没有效果等;对于市场而言,培训机构很难准确账务,培训教材及内容过时,严重诋毁了农民工培训的声誉度;即使培训是无偿的,如果学到的知识技能无法在实际中应用,在农民工看来,这就是浪费他们赚钱的时间。所以说,对于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有好的消息,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1.1、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
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职业教育培训实质上应是优惠利民项目,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宣传实施。现实情况是,部分地区对于宣传不重视,信息传播力度不足,农民工实质性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工不能真正认识培训的重要性,了解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
1.2、供给与需求不均衡
近几年“民工荒”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认识到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应该说,大部分农民工对职业教育培训还是有强烈需求的。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有农民工职业培训行动计划推出。虽然许多劳务培训项目是免费的,但总体上却是需求不旺。许多农民职业培训班生源严重不足。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包括主观动力不足和客观的机制欠缺等,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均衡。
2、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原因
2.1、培训信息不均衡,培训环境不够浓烈
如今,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很多,不过能让人们所信赖和认可的机构却比较少,多数农民工确实想学习技术,不过培训信息闭塞,缺少有效的指导,从而求学无门或是被他人所蒙骗。由于缺少必要的信息,从而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技能培训。原因是相应的培训部门宣传方式不够合理,未能和农民工及企业进行全面沟通。有的培训机构虽然通过互联网进行了很好宣传,但是多数农民工无法或不会使用网络,从而导致培训部门宣传的信息无法被得到。
2.2、培训主体不够清楚,培训资源不能有效整合
因为经费上的短缺,很多培训机构基础设施、师资团队不能落实到位。尤其两个关键性的培训主体,一个是职业院校;另一个是职业培训部门,都是独立进行运作的,整体优越性得不到体现。除了经费问题,对培训起关键影响作用的就是资源浪费现象。要保证良好的农民工培训工作,离不开资源的有效整合。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对策及建议
3.1、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构建基础保障制度
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最根本的处理方式就是改革制度,长时间以来,由于城乡二元化的经济社会框架,再加上其他教育、户籍、住房等制度的约束,严重影响农民工向城市转移。所以,构建围绕新生代农民工权利的保障制度,成为目前农民工制度的关键创新部分,同时也有利于开展现代化的农民教育模式,这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民工有权利诉求,有社会、经济、生存,以及发展的权利,对于发展权利,现代化的培训和综合发展是其主要部分。
3.2、对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要做到全面改进
在政策法规层面,应当完善农民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目前,关于农民终身教育的观念并没有完全为社会所接受,社会各个部门还没有主动自觉提供教育机会。例如,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企业有责任对一线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然而,由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殊身份,很多企业只用人不育人,忽视了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因此,有必要通过政策法规的强制和规范,制定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的政策法规,对社会和个人在终身教育方面的活动进行规范。现阶段,可以考虑制定国家层面的“终身教育法”,从战略发展的高度指导实施新生代农民工终身教育。
3.3、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构建“立体式”的培训体制
要加大职业教育培训的资源范围,保证农民工教育终身制的模式,离不开政府、社会的大力扶持,以确保相应保障体制的建立实施。由政府开设相应的培训项目经费或是基金项目,在物质方面,确保农民工能够获得教育培训,另外,鼓励各行各业共同出资,扩大培训资源,丰富社会资源,针对农民工的再教育、培训,基于最为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同时,不能担负培训费用的农民工,政府有必要对其承担免费教育的职责。以构建起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为主体,培训机构、培训市场和就业市场相协调的“立体式”培训体制。
参考文献:
[1]魏晨.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2)
[2]杨晓军.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模式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1
[3]梁乃云.我国民工荒问题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科技和产业,2009,9(4):72-75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4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者要转变观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积极发展非正规(学历)职业教育,重能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随着我国经济驶入快车道,目前的职业教育有待继续改革。下面,笔者对职业教育改革谈几点看法。
1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人才观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但究竟什么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育的价值不再仅是培育少数精英,而在于能否为各种不同潜能的人提供平等的、能最大限度开发自己才能的机会和途径,把成才之路铺在每个人的脚下。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先导,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如此。
2随着技术飞速发展和学习的终身化,职业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使职业教育能更好地适应我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职业学校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应当进行改革。
1)要紧密结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办出特色。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择业观的教育,使学生有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做育觉悟、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和各类技术、管理、服务人员的志向和意识;要大力加强和实际工作部门的紧密联系和结合;在教学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新技术能力的培训。
2)根据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变化比较大的特点,要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进行重大的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他们一生的工作、接收继续培训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融合和衔接,努力构建和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成员对学习多样化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从初中阶段开始,就把职业指导作为学生的必修课。1991年6月美国劳工部发表了《2000年的美国,要求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的报告。该报告对所有学校和学生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无论直接参加丁作的学生,还是计划进一步接受教育的学生,都应获取5种基本能力(合理利用与支配各类资源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获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和3部分基础(基本技能、思维能力和个性品质),对这8项都制订了详细明确的标准。这份报告反映了美国用人部门对包括普通高中学生学习的要求。
不少国家的初别是普通高中都相当普遍地开设各种职业选修课,以满足一部分学生进入社会的需要。同时,在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中,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有经过中间教育机构的文化补习,进入上一级学校学习的机会;普通高中的毕业生也有通过一定的教育机构的培训进入社会就业的机会。逐步缩小中等教育阶段普通学校与职业学校的差距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来说,可能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加强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和衔接,则是十分紧迫的。
4积极发展非正规(非学历)职业教育
我国当前初中和高中后教育结构存在某些混乱,同社会需求存在的某些不相适应的问题之一是教育结构中过于学历化的倾向。加之教育管理又常常以学历教育规范各类教育,这就促使许多本应由非学历教育承担的教育培训采取学历教育的形式,造成教育结构的混乱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大量事实表明:在社会从业人员中,需要在初中或高中毕业文化基础上通过正规学历教育就业的只是一部分,相当数量的则只需要通过非学历教育培训。江苏阳光集团、三毛集团是我国最大的毛纺集团之一,企业的装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从人员构成来说,三毛集团职工有6 000人,其中生产第一线工人有5 000人。据这个企业的总经理说,由于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对工人在操作上的要求比较简单,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初中毕业生经过3个月培训,就可以上岗。这个总经理诙谐地说,如果招大学毕业生做这个工作,不仅对这些学生是大材小用,而且这个企业也会因生产者没有积极性而倒闭。
同时,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终身教育思想的实施,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更为广泛和多样,单一的学历教育不可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社会教育需求。在普及基本教育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各种非学历非正规教育,是适应社会对教育多样化和终身学习需求的必然趋势,应该确立其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5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只重学历而不重能力的情况, 在各个行业中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持证上岗制度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5
与此同时,教育培训市场正向更加细分的趋势迈进,现在主要包括语言培训、课业辅导、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教育投资和IT职业教育。高、中、低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正在寻找合适的沟通渠道。
由于中青年用户是参加培训的最大人群,而他们也是中国网民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网民惯用搜索引擎寻找合适的培训机构。2008年底以后,检索趋势有所上升,说明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职业教育受关注的程度更高,市场潜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学员与教育培训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搜索引擎营销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所接受。
教育培训的行业特征
通过CuteSEO《教育行业搜索引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用户检索行为分析发现,采用培训机构品牌进行检索的关键词非常少(不到5%),表明教育行业具有分散性行业的特征,缺少强势品牌的培训机构。
用户检索培训信息时平均超过一半(53.8%)的关键词为“城市+业务关键词”模式的区域搜索,采用精确搜索方式的关键词比例仅为14.9%,这样就为教育行业关键词推广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如何决定地域特征与全国性推广之间的矛盾。如果仅仅局限于购买区域性关键词,将损失部分采用通用关键词检索的潜在用户,而购买通用关键词将增加广告投入成本。
推广建议:设定目标选好词
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我们建议教育培训行业推广应该注意
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策划应该站在潜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同时根据企业的不同推广需求,按照推广项目的思路去选择适合的关键词。
在选择关键词推广时应考虑区域性关键词、精确关键词及通用关键字之间的组合关系,以避免通用关键词过多降低投资收益率或者仅考虑精确关键词而忽视通用关键词造成无法获得够用户的结果。
关键词来源:
您自己的网站(产品介绍,公司介绍等)
关键词工具
同行业的其他网站
近义词、相关词、口头语、书面语
百度指数中的同行业热门词汇
职业教育培训报告范文6
随着全球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兴起及我国“两化”的深度融合,我国亟待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用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与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目前我国众多职业院校正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校园与智慧校园,全面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2015年5月10日,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北京举行全国启动仪式,总理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发挥我国巨大人力优势,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之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进一步指出:技术技能筑牢强国基石,职业教育成就出彩人生,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将其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综合改革的突出位置、优先支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2016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指出“‘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2016年 5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的目标。
二、职业教育需要“互联网+”
教育是以人的长远发展为目的,没有出现互联网之前,人类就有了数千年的教育活动,教育与人已经形成了关系牢固的伴生关系。职业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不同于传统学术教育的区别在于它与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技术技能特性,而学术教育更强调的是教育的科学性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二者都是以人为工作对象和主体的,都有着较为严密的组织结构。职业教育强调的是与企业的融合,即要求职业教育所包含的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等与企业的零距离。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途径,企业的责任是提供典型工程案例;W校的责任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职业理论知识、基本职业技能教育、职业道德与精神、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
“互联网+”有利于人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完善。互联网改变了教育的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成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新媒介,使原来特定时空进行的教学转变为自由的、不受时空限制的个体行为。有了“互联网+”的教育更加关注“互动”,互动性的教学体验使教学过程更加智能化。“互联网+”对于职业教育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学校通过互联网,可以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成本较低,时间与空间上也非常便利;另一方面,鉴于当前我国多数企业由于产业转型升级期,以及一些经营困难企业,不可能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而利用“互联网+”可以减少培养教育人的成本,可将企业的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互联网形式,直接传递给学生,进而学生可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掌握实践技能、增加工程经验。
三、“互联网+”需要职业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当前职业教育培训领域已成为投资者争相抢占的市场,无论是何种教育领域,在线教育的大潮席卷而来,具有不可阻挡之势,众多传统教育行业开始向在线教育拓展。2015年是在线教育井喷的一年,在线教育已成为众多教育培训机构投资抢占的重点,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但竞争越激烈代表着需求越多,服务也将越来越好,受益的始终是接受教育和培训者,如培训行业的领先机构新东方、好未来、中国在线教育等在传统中找发展,在作线下面授和线上网校的左右互搏中开拓市场,充分借助“互联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6)》,全面总结了2015年中国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中国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展望了2016年中国教育发展形势。报告指出:职业/技能培训领域最被互联网教育看好,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市场是在职业教育,无论是B2B还是B2C,对此都有大量刚性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以及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除了收费性质的职业教育以外,职业教育慕课开始发展,许多企业开始关注慕课建设,通过建立自己的企业慕课来培养员工的工作技能。
四、“互联网+”促进了职业教育改革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逐步深化,以技术带动职业教育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管理可视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科学化的智慧化校园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极大优化了职业教育的业务流程,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管理能力和水平,而且降低了资源消耗,真正促进了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互联网颠覆了传统的教学主体和管理理念,并对传统职业教育体制产生倒逼作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职业学校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产生地,不再具有权威性,社会中的每个个体可以很方便地借助于互联网平台获取他们想获得的知识,因此出现了多样化的社会知识供给,这给传统意义上比较独立的职业院校带来了挑战。
从学校层面来看,“互联网+”强调的是教育内部变化的重要性,而不是有了互联网技术就意味着先进。职业院校需要切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按照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新的可能性,遵从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积极主动的在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技术、教育管理以及学校组织等多方面进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