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1
在培训的内容上,做到“学有所需”
现代社区教育是一种区域性的、有组织的教育服务活动。这种区域性教育从内容上看,应包括婴幼儿教育、青少年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从空间上看,需要涵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领域,而且应该将成人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融为一体,使“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但是,在现实中,社区教育课程通常只有成人继续教育,主要是休闲课程,很少有针对本社区特殊问题而自行开发的个性化课程,也很少有为外来务工人员和下岗职工开设的职业技能课程。此外,技能类、生存类课程也不多见,即使有的社区开设少量职业技能和生存类课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课程讲授方式和上课时间安排等,很难引起特定对象的兴趣。因此,我们在培训内容上应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如在农民培训中,我们贴近农民需求,选择“西甜瓜种植和管理”“青虾养殖技术”等一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内容;在老年教育培训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娱乐培训内容,来满足不同居民的学习需求,做到“学有所需”。
在培训的形式上,做到“学有所乐”
社区教育是一种开放式教育,教育对象广泛,包括全体居民。教育内容和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是全日制学习也可以是非全日制学习,既有学历教育、技能教育,也有丰富的各种文化活动。制订不同的培训方案,细化社区教育培训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要,以此增强社区教育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在教学形式上,一是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社区学员的需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学,二是要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导,让社区学员在学习一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比如我们在成人学历培训中,应根据成人的特点,应减少理论讲授时间,增加实践培训环节等,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训形式灵活多样,让居民在学习中,学得懂,学得会,学得快乐,真正做到“学有所乐”
从培训的过程中,做到“学有所用”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为对象、以提高社区成员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形式。由于社区教育具有“三全”即全员(教育对象包括社区全体成员)、全面(教育内容涵盖思想道德、基础文化、职业技术、艺术休闲等各个方面)、全程(教育过程贯穿受教育者从出生到逝世的整个生命历程)的特性,所以,我们在从事社区教育培训中要注重考虑社会的需要和居民学习的实用性。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社区需要开展社区居民文明修养和道德教育培训;针对下岗和再就业人员开展的各种实用技能培训,为社区学员的再就业提供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加强休闲教育,突出人文关怀,让社区居民在闲暇时间增进相互联系与互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区文化与社区精神,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相互认同,营造和谐社区,增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和凝聚力,根据居民健身和娱乐需求,开展的音乐、美术、娱乐、保健等培训。总之,让居民在学习培训中,做到“学有所用”。
在培训的效果上,做到“学有所得”
社区教育以其灵活的办学形式、丰富的办学内容,迎合了不同层次人们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社区内人们对各类形式的文化生活教育的需求。随着物资生活的提高,居民迫切需要精神食粮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愈来愈多的居民开始接受社区教育,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不同内容的教育或培训,并想从中得到他们的需要和满足。因此,社区教育的功能和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有的成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还应包括青少年的校外教育、待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教育、农民工的进城就业及返乡创业的培训、特殊群体的帮教教育,社区成员的余暇教育等。同时要结合社区的特点和居民的需求,认真选择培训内容和制定培训方案,努力提高社区教育培训的效果,真正让社区居民“学有所得”。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2
(2)大力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干预、评估活动,进一步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拓宽宣传渠道,进一步推广“居民健康素养评估学习系统”,组织城乡居民自测健康素养水平。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营造支持性的环境,改变居民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开展“爱国卫生月”、“健康教育宣传月”、“全国高血压日”、“世界艾滋病日”等卫生主题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和发动社区、辖区单位,利用闻媒体、宣传版面、宣传栏、上街咨询、专题讲座、市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营造健康教育宣传的良好氛围,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各社区出宣传栏不少于6次,各种文娱宣传活动不少于4次。
(4)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学习卫生工作条例》和《学校健康教育评估方案》的要求,督促学校确保每月开展一次健康教育活动,城乡九年义务制学校应100%开设健康教育课。高中、职校、中等专科学校和普通高校都应开设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每学期不少于2次。加强师生的健康行为养成教育,重点做好心理健康、控制吸烟、口腔保健、环境保护、远离、预防艾滋病和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重点抓好健康教育课“五有”(课本、课时、教案、教师、考核)的落实。
(5)积极组织落实爱国卫生月各项活动,参加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举办的图版展览、健康知识宣传、义诊咨询一条街宣传活动。
(6)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开展送医咨询活动,组织辖区医疗卫生单位对社区开展常见病义诊和预防疾病常识宣传活动。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3
一、完善组织,实现多种资源整合
目前,虽然各级部门开始重视广大群众的终身教育问题,然而若要切实开展,则面临着不少障碍。首先,群众缺乏终身学习意识。一方面,乡镇居民甚至部分干部没有全面认识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另一方面,乡镇各组织没有大力支持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因而群众参与度低,这就影响了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构建。其次,由于乡镇地区发展水平不高,广大居民思想滞后,这就影响了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阻碍了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建设。最后,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往往按照自身角度组织工作,显得混乱。因此,若要有效构建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则需要强化社区教育中心领导,完善组织,整合社区教育资源、人力资源、社区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等多种资源,拟订工作方案,分工合作,协调指导社区教育日常事务。
如江苏省省级乡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政府、党委领导挂帅,社区教育委员会由宣传、劳动、人事、教育等部门构成,在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管理机构,由社区教育中心主任或乡镇分管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构建社区教育管理网络,整合社区教育阵地,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定期举行工作例会、汇报会等会议,或者利用广播站、乡镇电视台等开办专栏,或者利用街头橱窗、发传单等,大力宣传,让广大群众形成新的学习理念,广泛而积极地参与到社区教育管理运行体制与机制中,也得到了社区其他组织的有力支持,很大程度上推动着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发展。
二、强化师资建设,提升社区教育品位
构建乡镇社区终身学习中心,需要强化师资建设,培养优秀教师人才。一方面,要保证师资数量,构建社区教育人才资源库,登记注册志愿人员、讲师团以及社区教育工作者,有效管理人才。一般而言,每个乡镇均要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人员进行社区教育工作;而每个社区居委会则需要安排1名兼职社区教育与管理的干部。另一方面,注重教师培训。如举行社区教育工作培训,或邀请有关教育专家进行专场讲座,学习先进教育理念等。
另外,还需要与时俱进,以促进社区教育品位与质量的提升。①实行“校企联合办学”模式,改善职业教育。②以成人教育为中心,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技能与岗位培训;联合敬老院,举办老年人生活文化教育活动;联合镇劳动部门,给弱势群体、岗失业人员等提供免费教育培训。③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如以镇为重点,建立“市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促进办学层次的提高。④创新课题研究。结合社区教育实际工作,注重实验研究,围绕某问题,组织有关课题研究。
三、注重政策保障,改善社区办学条件
首先,各部门与单位领导需要提高认识,明白构建乡镇社区终身教育中心的重要性。然后处于政府的统筹规划与领导下,根据资源共享以及互惠互利原则,有序开放教育设施,发挥企业单位、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促进社区教育的有效发展。而后合理规划,建立社区教育管理与运行机制与体制。由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组织领导各社区教育中心,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到工作目标中,科学合理地规划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并构建教育评估督查、目标责任考核、议事办公等规章制度,促进社区教育全面发展。另外,保障教育经费,提高办学条件。各地应按照有关建设要求,构建社会筹措补充、乡镇财政配套等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社区教育经费,解决投入问题。如江苏省灌南县教育局依照长茂镇社区教育发展方向,考虑了当地学校布局调整情况,给予两千余万元的投资,使得一批批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顺利建成,于是长茂镇社区教育办学条件更上一个层次,这对社区教育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4
一、送教下乡组织与管理的困难和问题
(一)农民文化程度偏低,缺少主动接受教育培训的意识。就吉林省桦甸市而言,截止2013年3月末,有农村劳动力166478人,其中16~30周岁为47079人,这部分农民多数外出务工,不是接受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31至50周岁只有6932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1.6%;51至70周岁50074人,老年劳力占劳力总数的30%以上。其中:小学毕业占32.5%,初中毕业占51.13%,高中毕业占14.48%,中等职业毕业占1.8%,大学毕业占00.9%,这些农民文化程度更低,多为初中、小学和半文盲。加之相对文化程度较高的农村未婚青年的离土离乡,导致留守农民年龄偏大,对新生事物认识不深,很难从经验和传统中解放出来,虽然他们从事着传统生产模式的种养殖农业,且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不科学的种养植手段,造成生产上人力物力的浪费,降低了收入水平。然而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加大,农民收入也相对有所提高,小富即安的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只顾眼前的短期利益,缺少长远发展的目光,对提高自身素质的教育要求不强烈。
(二)硬性培训导致培训组织与管理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工作的不断重视,“三农”工作也被有关业务部门列为所谓的重点工作,从而出现了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牵头部门过多,有些培训并不是经常化和系统化开展,且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各自为政,培训目标不够明确,职责也不够细化。主要体现为,一是个别部门对于农民培训还存在“走过场”,为完成任务而培训,形式化严重,农民参加培训后收获甚微,导致农民十分反感。二是培训手段难以创新。农民习惯“三分听课,七分学样”的方法学习新技术,而大部分培训机构开展的培训形式基本以课堂理论传授为主,形式和内容单一,效果不佳。三是有些从事以经营为目的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农民培训,影响十分不好。
(三)农民教育培训缺乏产业支撑。在农业产业发展日益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式下,农民增收的愿望十分强烈,政府部门尽管重视产业发展,并要求做大做强,但农民在产业结构组织上缺少良好的市场导向和信息服务,农民对市场经济信息缺少了解,从全国情况看,产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与农民教育培训之间的结合还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就桦甸市而言,聚集在特色产业上的劳动力比例不高,产业方面大户不多,专业合作组织也不多,导致大部分农民连年种植重茬作物,难以形成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从而制约了农民参与培训的愿望。
(四)体系建设不完整,影响了农民培训的组织与管理。改革开放三十四年来,农民培训体系队伍建设日渐完善,然而,在基层农民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体现一定的不足之处,亟需加以完善。一是由培训部门过多导致乡镇政府组织与管理培训的部门不统一,乡镇政府很少有整体农民培训方案,造成培训不系统和重复培训的现象时有发生,作为乡镇政府没有过多精力组织培训,制约了组织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基层机构软弱。从全国情况看,大部分县市都相继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前身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承担着当地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工作。有些县市虽然建立了乡级培训组织和村级培训点,由于受编制、经费的影响,等同虚设,工作开展情况并不理想。就桦甸市而言,市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多年受到省、国家级的表彰,属县市级办学体系较好单位。在体系建设上,乡镇培训站也是附加在乡镇农业生产办公室的机构上,没有一个独立的法人机构,村级培训点没有专项使用资金,导致没有专人负责,培训都是临时组织,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培训工作的纵深发展。
二、送教下乡组织与管理办法和途径
(一)增加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灵活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是取得良好培训效果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实用技术培训还是在诸多培训项目,如何按规定保质保量完成培训任务,让农民坐得住,做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者就要研究参加培训学员的年龄、文化层次和他们的培训要求等,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取得最佳的培训效果。一是在完成好培训任务的同时适当增加对农民感兴趣的相关培训,让农民感受到参加培训的充实效果。二是培训时间和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培训时间应避开农民的农忙季节并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按照农民的生活节奏安排培训,必要时也可以住村晚饭后开展培训。培训形式上,突破单一的课堂面授模式,把课堂教学、现场实习、典型示范等形式有机结合,做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农民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同时对专业技能的讲授,也要力求与生产实践相衔接。 三是“送”进来,“走”出去。通过2012年9月对桦甸市三个乡镇的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情况看,多数农民希望在不出家门得到培训的同时又希望走出家门,寻求先进的农业产业前沿技术和信息。所以,在组织农民培训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尽力走入村屯,把科技教育培训办到农民家门口,让农民不出家门便受益;同时,创造条件让农民有机会走出家门,有参观考察的机会,了解不同地区产业技术和信息,从而提高培训班的培训活力,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兴趣,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二)做好训前调研,变硬性培训为针对性培训。做到训前调研,采纳和听取受训人员的建议,满足农民参加培训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培训深入浅出,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展致富思路,杜绝培训“走过场、形式化”。
(三)以“一村一品”模式发展村级产业经济。深入推进“一村一品”经济,不仅是一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强村富民工程,也是与农民教育培训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通过培训引导和提高农民对产业发展的愿望和兴趣,在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信息、信贷和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找准产业和产品的切入点,在发展一村一品产业经济的同时,农民渴望知识、提高素质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从而,对农民组织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扶持、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就会更加顺畅。
(四)加强对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完善农民培训体系。县、乡、村基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在农民教育培训组织与管理工作中,既重要又略显薄弱。所以,在农民培训体系建设中必须得以加强。一是政府要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和指导,理顺现有县级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和其它相关培训机构,建立一支农民科技教育的专业队伍,对本地区农民培训进行统一管理,成为当地的农民科技教育的主要阵地。杜绝其他非相关部门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培训,逐步把农民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国家要对其加强投入,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基层农民培训教研、培训、推广的需要。在充分发挥县级农民科技教育中心作用的同时,积极发挥乡级培训站的区域带头作用,满足其工作经费,配齐人员编制,逐步增加其独立开展农民培训的能力。村级建立培训点,有专人负责,并适当给予财政工资补贴,增加其工作积极性,使村级培训点真正活跃起来,提高农民科技教育中心(农广校)体系五级办学普及率,同时当地政府加强对其监督和管理,使其真正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专业队伍。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5
1.方法
未实施强化安全管理前,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骨科安全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安全管理等。观察组则在常规骨科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强化安全管理。护理前,首先分析骨科不安全因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确定骨科风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安全管理策略。其次,成立专业化的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形成三级护理安全管理网络,排除骨科不安全因素,纠正安全隐患,定期对骨科护理人员展开安全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化其预防意识。随后护理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个体化健康教育与安全护理方案,并对患者家属开展强化安全教育。为患者及家属发放安全隐患相关书面资料、讲解、应急处理操作示范等,告知患者简单自救方法,同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安全管理,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时做好病区安全管理,适当增加病房患者床位的护床栏,将锐利器械、热水瓶等危险物品放置于远离患者区域,并于病区走廊、洗嗽室放置防滑护垫,保持病房内部的干净、整洁,定期通风换气。对长期卧床骨科患者,则协助其翻身,辅助家属清洗患者皮肤,降低压疮发生率。
2.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统计护理期间的投诉量,并使用自拟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满意率。
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研究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时则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患者护理期间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对比
护理期间,观察组跌倒1例,压疮2例,整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对照组烫伤2例,自伤2例,跌倒4例,压疮5例,总发生率为28.9%。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
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投诉率与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1例投诉,44例满意,满意率为9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三、讨论
老年教育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 继续教育 学院建设 发展思路
伴随着“天空开放” 进程的深入推进和中国民航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以及民航技术、管理等方面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对民航特有专业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等的,使我院组建继续教育学院,发展终身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
1 总体目标
依托民用航空的行业优势,地处珠三角航空大省的突出区域地势,充分发挥我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作用,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展师资培训;与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开展民航业内企业急需人才培养;主动与珠三角地区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培养各级各类急需专业技术人才;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开展在职学历教育;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环境,力争建成民航行业、珠三角地区继续教育示范基地、打造国内著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民航行业继续教育品牌,成为中国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旗帜和应领者。
2 具体目标
(1)主动接轨,发挥优势,培养民航业内急需人才。充分发挥我院现有民航特种工种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鉴定优势,扩大规模,创新机制,大力发展民航业内高层次培训,主动与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建立华南地区民航管理干部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两院优势,开展民航系统党政干部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技能培训,职业岗位教育培训,力争实现年培训规模达到5万人次。
(2)突出特色,强化示范,拓宽高职师资培训项目。发挥我院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优势,有计划、有目的地与行业、企业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师资培训项目,为高职院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院校培训富有创新能力的教育、科研与管理人才,实现培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人数达1万人次。
(3)优化布局,稳定规模,开展成人在职学历教育。发挥国家示范性重点专业建设优势,与区域内中职院校合作,开展“中高职三二分段”人才培养;引进高校学历教育,开办成人在职专升本、本专升硕等教育,形成物流管理等若干社会需求的通用品牌专业和5~10个珠三角地区成人教育品牌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在校规模五年内稳定在5000人。
(4)拓展领域,服务社区,探索区域职业继续教育。利用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开拓民航企业职业教育市场,逐步向其他航空制造业延伸,加强校企合作,以市场需要为导向,为企业培养急需的复合型人才,积极为珠三角地区企业发展和空港区域经济圈服务。实现在职教育与职前教育并举,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同步的职业继续教育,实现办学规模达到年2000人次。
(5)创新形式,服务社区,形成社区终身学习环境。围绕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原则,细化支持服务,开拓社区服务项目;开办小区大学,发展老年学习教育,开展各类各级人员业余兴趣等终身学习项目,形成继续教育新的增长点,办学规模达到年2000人次。
3 主要措施
3.1 彰显行业优势,突出培养民航企业急需人才
《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全国民用航空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30个以上;运输机2750架,年增长11%;通用机队规模2000架以上;航空运输总周转量99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0%。这一数字显示,中国民航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层次人才和人才储备不足成为当前困扰民航企业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民航特有工种专业技术人才、航空安全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和操作性技能人才最为紧缺。我院将主动与民航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在其现只有北京和昆明两个培训基地的情况下,积极申办建成其华南地区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党政干部培训项目,开展中青年骨干和后备干部培训项目;开展民航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订单式的培训项目,如对从事民航运输的机组、空乘、安检、运输操作、货运等九类人才的危险品初训;为企业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国际化民航特有工种专业技术人才和一线操作性技能人才,为国家民航强国战略作出贡献。主要培训项目详见表1:民航企业急需人才培训项目一览表。
表1 民航企业急需人才培训项目一览表
3.2 发挥示范引领,拓宽高职师资培训项目
发挥我院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优势,在现有电子信息类和物流管理类两个师资培训项目的基础上,逐渐向交通运输类、旅游管理类、机电设备类、通信类、计算机类、安全类、工商管理类、市场营销类、财务会计类、财政金融类、经济贸易类、公共管理类、语言文化类过渡;为高职院校,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院校培训富有创新能力的教育、科研与管理人才,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
3.3 强化服务意识,开展成人在职学历教育
2011年仅广州市就有初中毕业生12万人,高中毕业生6万余人,这其中初中毕业生中有45%读中职;高中毕业生中,每年有40%读大专和高职;20%考不上大学;同时我院每年也有应届毕业生3000余人,还有很多社会在职人员希望提升学历教育,为了向这部分群体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继续教育学院拟发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优势,与区内知名院校合作,引进优秀教育资源,以业余和函授教育为主,开办多层次的学历教育,详见表2:成人学历教育项目一览表。
3.4 加大校地合作,增强区域经济服务能力
按照《广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或72学时的年度继续教育任务。企业每年用于继续教育的经费不少于工资总额的1.5~2.5%。我省为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将继续教育重点更是放在了现代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信息、社会工作等十二大领域,计划十二五期间,每年培训10万人次,到2010年共计培训100万名高层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截至2008年末,广东省共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企业法人单位1.4万余个,从业人员90.54万人;非企业法人单位559个,从业人员2.49万人。这些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问题日益突显。我院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在立足服务民航企业的同时,从向民航传统领域,逐步延伸扩大到航空领域、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领域,构建具有柔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期开展上岗和转岗培训、岗位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等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逐步向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职业岗位技术培训和职工自学成才培训拓展。
表2 成人在职学历教育项目一览表
3.5 提倡终身教育,创建社区终身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