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经济的提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经济的提出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1

关键词:绿色经济;城镇化;发展;新型

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是主要方向,绿色经济则是需要坚持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效调控下,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未来城乡经济发展的基本路线。在政府推动和政府的主导作用相互促进下,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路线可以有效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最终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

1.城镇化在明确城镇化的含义

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城镇”的含义。从广义的层面来说,城镇是城市与集镇的统称。根据我国的行政区划设定,城市中所居住的人口以非农业户口为主,具有一定的工商业规模。而集镇主要指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处,或是过渡处。“城镇化”一词最早出现可以追溯到国家的“八五”计划,并且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建设”。到“十五”时期,国家已经加大对城镇化问题的重视,认为我国已经到达推进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因此,城镇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既是一个城乡间人口转变的过程,也是国民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除此之外还包括劳动力、资金等的流动过程等。

2.新型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在原有城镇化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最早是伴随着新型工业化的过程而出现,到十时期,新型城镇化已经被公开认可。新型城镇化的本质要求是为了解决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令城镇化过程更加强调公平与效率,从而促进城镇化更好的进行。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城镇化来说,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极为复杂的,要求也更高。新型城镇化延续了城镇化的基本内容,产业发展永远是第一基础,而人口的居住数量则是第二要素。到新型城镇化时期,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等的建立都是极为重要的。新型城镇化最重要的目标是解决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例如经济发展中的生态污染问题,城乡统筹问题等等,而具体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新型城镇化中“新”的内涵所在。

二、绿色经济概念的界定

1.绿色经济的含义

绿色经济的含义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自提出以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从总体上来说,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绿色经济的含义应当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绿色经济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息息相关的,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上的集中体现;第二,绿色经济主要体现在充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强调利用资源、环境的公平性,把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紧密联合起来,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忽略其他方面;第三,绿色经济中强调绿色科技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将经济生活中的各个阶段“绿色化”。从长远经济发展目标来看,绿色经济应当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是一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高效经济形态。

2.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

绿色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来说,具有很多优点,其具体的特征也体现在很多方面。首先,绿色经济的运用领域十分广泛。经济发展涉及到许多环节,从生产、消费到分配、交换等,各个层面上都可以形成绿色经济产业链。绿色经济采用的是一种环保而适宜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式,因此也很容易被公众接受,可操作性强;其次,绿色经济发展和所有经济发展模式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以及与经济系统相关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进行“绿色”发展。因此绿色经济就具有复合性的特点,要达到真正的绿色经济模式,需要综合考虑到多方面的干预。除此之外,绿色经济还体现出效率与公平的协调性。在过去,人们总认为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就很难做到公平。但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要求下,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经济与社会公平的和谐都是需要达到的目标,而绿色经济的理念也可以实现这些。绿色经济可以有效的实现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提高效率,保证公平。

三、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城乡多元化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目标是要解决传统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城镇化朝着公平与效率方向发展。而绿色经济同样强调的是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解决在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凸显出的各种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但同样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城乡资源分配不同,流通障碍,财政拨款等多种问题。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来看,实现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最好方式应当是采取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具体措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

1.创建绿色流通环境

和谐的流通环境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绿色经济的理念之下,城乡经济发展需要创建绿色流通环境。首先,建立城乡绿色流通目标,在发挥传统经济流通职能的同时,依靠绿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将传统农业发展与现代流通技术有机结合,在农产品来源地实现农业产品绿色化,让农民可以便捷的出售农产品,城市居民可以更好的享受绿色食品,实现城乡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其次,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城乡绿色流通的制度体系。城乡绿色流通的实现,不能光靠个人,还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安全卫生等体系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只有在外部制度上不断完善,才能实现城乡之间经济流通的规范与引导。

2.积极发展绿色财政

财政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深化财政改革,发展绿色财政,也是实现城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措施。过去,很多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为了大力发展经济而牺牲了环境。现在我们意识到了问题,绿色经济的理念也在慢慢深入人心。绿色财政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环境。一方面,通过财政手段为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后盾,从而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财政措施来合理调配自然资源与公共资源,增加污染严重企业的税收,对于节能环保的企业,则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从财政措施上来鼓励城乡企业进行绿色企业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绿色经济发展。

3.加强绿色经济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可以采用法律与行政手段,如运用价格、协议、能源服务等手段实现绿色市场机制。加快绿色市场基础建设,完善投资机制,扩大政府的绿色投入以及民间资本的投入,以此来实现各个投资主体的重要作用。

4.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绿色经济理念的倡导下,低碳技术是我们最常见的绿色科技。从目前来看,低碳技术研究已经成为国家科技规划重点。从具体的措施来看,实现绿色技术的创新,首先,要实施绿色科技发展战略,明确绿色技术的开发与创新;其次,国家可以加大奖励措施,鼓励科研机构研发绿色技术、低碳技术。我们要从传统的资源依赖性经济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对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四、结语

经济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很多国家都在不同时期经历了经济过度发展而带来的生态、生存危机。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与农村生态环境都遭到很大的破坏。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提出后,很好的切合了我们“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城乡经济发展本就是不平衡的,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主导下,在城乡经济发展中采取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公平与效率带来的矛盾,因此在未来的城乡经济发展中,我们仍需要坚持绿色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红贵,刘忠超.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24).

[2]欧阳志刚.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推进是否阻滞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J].世界经济,2014(02).

[3]何璇,何克东.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全球商业经典,2015(08).

[4]余佶.生态文明视域下中国经济绿色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浙江安吉案例[J].2015(11).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2

随着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锐化,如何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了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和绿色金融,逐渐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金融作为经济发展内容的一部分,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而绿色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绿色金融的发展,本文将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做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和分析。

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的内涵

绿色金融指的是在进行金融投资、融资等活动时,将环境相关因素考虑进入去,通过金融经营活动引导,社会经济资源,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它是金融部门对环境保护制定的一项基本政策,是用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绿色经济指的是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是为解决经济增长和环境恶化的矛盾,是经济发展适应环境和健康需要形成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

就魍扯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同样绿色金融和绿色经济也都是为了调和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而提出和发展起来的,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简单来说,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而绿色金融也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为其提供重要的支撑。

绿色金融与绿色经济的关系分析

绿色经济是绿色金融的基础。正如传统金融是传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经济发展是金融得以发展基础,绿色经济也同样是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因为没有绿色经济的发展就不会产生需求,就不需要供给,进而促使绿色金融的形成和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就没有资金需求,也就无法通过资金来引导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发展绿色经济需要对各个经济组织的发展行为进行约束,使其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环境保护,而绿色金融是在资金支持层面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干预,推动各个经济发展机构将环境因素考虑到发展行为当中,从而使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得以协调。因此可以说,绿色经济催动了绿色金融的产生,是其发展的基础。

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重要推动力。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的推动和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引导资本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而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对融资行为的控制,来引导绿色金融资本向环境污染小、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而是一些对环境污染较强的企业在这样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转型或者淘汰,调整了经济结构,也将资源进行了重新的分配,将生产要素从传统生产部门转移到考虑了环境因素的绿色生产部门,从而推动绿色经济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和推动绿色经济的产业优化升级。首先,从企业层面来看,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得到了金融部门提供的资金和引入的生产要素,在绿色金融的带动下快速发展,其发展的成果增加,并进一步进入应用从而得到更过的资金支持,以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发展;然后从产业角度来看,由绿色金融理念的树立,在前期重点为绿色产业中的先进企业提供支持,从而引导了市场的风向,吸引更多的资源涌入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绿色产业的升级,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弥补市场失灵问题。有环境污染引起的市场失灵,在以往通常是通过政府在事情发生之后进行处罚处理,这样办事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现地方保护,不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绿色金融在前期就将环境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一项,在事前事中就进行风险管理控制,从而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引发的问题。

加强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作用的措施

施行“绿色信贷”政策。所谓绿色信贷就是在对企业进行贷款、投资和风险评估中充分考虑环境因素,也就是对绿色会计报表中反映出的其生产经营的“绿色”成分加以评估,一方面对环保方面表现较好的企业在贷款方面实行优惠政策,而对表现较差的企业采用高利率的贷款,另一方面对一些高污染企业不予贷款,以此来改善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政策性金融对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可以通过对国家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加以利用,在绿色经济的环保项目提供政策性的资金支持,同时也通过政策性金融来支持能够推动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技术方面的开发和生产,如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环保科技技术研发和设备生产等等,以此在技术方面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加大资本支持力度。对于一些大型企业的上市审批进行绿色评估,支持一些同等发展水平下的,在技术和运作方面较为规范的绿色企业得到上市的优先顺序,扶持绿色产业的发展;而支持一些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或者环境保护为导向的中小企业进行上市;同时也可以促成绿色基金会的设立,对环境保护项目通过筹资进行支持,也可以对一些为环保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加以奖励,助力环保公益行动的开展和环保事业的发展。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3

关键词:黑龙江省 绿色经济 DEA模型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1-201-03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不断飞速发展,在物质生产成果已经极大地满足我们需要的同时,也带来了人们不愿看到的问题: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种类不断锐减等一系列问题,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的稳步运行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从而使得经济增长遭遇生态环境的“限制”,甚至“阻碍”。因此,上个世纪的纯粹以GDP为发展导向的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至少纯粹以GDP对经济运行的优劣进行评价是不合理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都在探寻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绿色经济便应运而生,发展绿色经济也将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必然选择。

通过查阅众多的相关文献,发现关于绿色经济的定义很多,本文选取对绿色经济理论非常有影响力的季铸教授(绿色经济的创建者和实践者之一)对绿色经济的定义:绿色经济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以生态农业、循环工业和持续服务产业为基本内容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按照定义,绿色经济与传统产业经济存在着很多区别,但最直观,也是最主要的区别在于:传统产业经济是一种“耗损式”经济,其典型特征是以粗放式的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忽视生态环保为特征;绿色经济则是一种“协调式”经济,其主要特征是在注重生产经济发展的同时,又兼顾生态环境,注重资源和能源合理利用,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基本要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绿色经济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三者的结合。1989年,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首次在《绿色经济蓝皮书》中提出“绿色经济”的概念,之后,国内众多学者开始对绿色经济应当如何稳步向前发展、如何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周珂、欧阳杉(2012)认为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绿色经济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克服经济高度商品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深化和危机,对中国等经济高速发展国家显得尤为珍贵,有利于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牟大志、李洋(2009)指出选择绿色经济的发展模式将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一种必然,并分别从拉动就业、振兴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调整全球经济结构、减少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等方面展开详细的论述。张小刚(2010)在界定了绿色经济的研究范围后,提出两种绿色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一是利用绿色经济发展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且指出,在具体的指标选取及操作过程中,应当充分体现发展是绿色经济的核心,必须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准则为基本原则;二是利用绿色经济的评价标准,提出绿色经济的评价标准应当用协调度与发展度的比值来进行评价。

作为农业大省、资源大省的黑龙江省,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其经济发展在全国经济排名中非常靠后,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黑龙江省具有绿色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丰富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鉴于此,合理、有效地评价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情况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于日后逐步改变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其经济稳步向前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在对大量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研究后,拟采用DEA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进行效率分析,希望能为黑龙江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立

1.研究方法。DEA方法,最早是由美国著名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在1976年提出的评价具有多个输入和多个输出的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的方法,是数据包络分析(Date Envelopment Analysis)的简称,是一门融合了运筹学、管理科学和数理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学科,并且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对被评价对象应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比较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进而对投入产出体系的效率进行评价。

关于综合评价,可以运用的方法很多,本文之所以要选择DEA方法对绿色经济进行综合评价,是因为DEA方法不需要任何主观的权重假设,即每一个输入输出指标的权重不是根据评价者的主观进行认定,而是根据决策单元的实际数据进行定量化的处理,求得最有权重。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DEA方法排除了较多的主观认为因素,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非常适合用来评价绿色经济的发展问题。

2.指标体系的建立。(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绿色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需要建立一套可量化的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统计上,对指标选取有着详尽的原则,结合本文实际情况,对评价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指标选取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导向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首先必须对合理评价黑龙江省绿色经济发展状况有利,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必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注重采取环保措施,注重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既获得经济效益,又减少环境危害。第二,精简有效原则。指标体系设置应当尽可能多地全面反映评价系统的各个要素,又要尽可能少地选取不必要的指标,进而减小评价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尽可能地运用一定的综合手段来反映各个方面的问题,保证评价指标的简洁有效、可操作。第三,平衡性原则。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在评价不同阶段,又必须保持可比性,这就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应当保持相对稳定。因此,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考虑动态与稳定相结合,即应当相互平衡。(2)指标的选取。本文将2000年至2011年间的12年数据体系看作同类型的决策单元体系,通过每年消耗的投入资源和获得的产出效果来进行衡量、评价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相对发展效率。

在上述指标选取原则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定并参考、归纳现有相关科研文献资料,从劳动投入、社会资本投入和环境投入三个角度确定输入指标;从能够反映促进社会发展,反映经济运行,反映对环境友好的资源环境三个角度来确定输出指标。其中具体输入指标分别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末就业人数和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具体输出指标分别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社会发展综合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应当注意的是,本文中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由黑龙江省GDP、最终消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加权、综合而得出;相应地,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由人口自然增长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加权、综合而得出;由于我国环境污染多来源于工业制造业部门,因此本文主要选取了工业部门的指标: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通过加权、综合得到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3.数据搜集与处理。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延续性、可比性,本文中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11年,数据全部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年鉴。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评价黑龙江省绿色经济发展效率的输出指标,都是综合性指标,因此,在得到这些综合指标之前,首先应当分别对它们下面相应的多项二级指标进行数据处理。(1)数据的无量纲化。考虑到社会发展指标和城市环境指标单位各式各样,所以首先需要将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又由于这些指标是单调性指标,因此,采用如下的无量纲化公式:

k*j=(kj-min(kj))/(max(kj)-min(kj)),i=1,2,…,n

k*j=(max(kj)-kj)/(max(kj)-min(kj)),i=1,2,…,n

其中n为同组指标数,kj(j=1,2,...,n)为原始指标,k*j为无量纲化后的指标值。当max(kj)为最优值时采用,当min(kj)为最优值时采用。(2)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变异系数法(Coefficient of variaion method)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它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此方法对相应指标进行赋权。

利用上述步骤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输出指标的各项数据,最终可以确定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数据(见表1)。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1.模型的建立。DEA的模型主要有两种:CCR模型、BCC模型。本文拟采用CCR模型。因此,建立如下模型:

Min θ

s.t.■λ■X■≤θX■

■λ■X■≥y■

λ■≥0

其中j=1,2,…,n;θ无约束。

该模型中,θ为线性规划的最优值,λ为取得最优值所对应的系数。利用θ的取值判断决策单元是否DEA有效:当θ=1时,则表明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当θ

然后,利用运筹学中LINDO软件分别对2000年至2011年黑龙江省绿色经济进行DEA分析(见表2)。

2.模型的结果分析。根据表2中显示,在2000年至2011年这12个评价单元中除了2007年和2009年是非DEA有效,其余的年份均为DEA有效且规模效益不变。而对于那些非DEA有效的年份还需进行进一步研究其未能达到DEA有效的影响因素,从而找出黑龙江省绿色经济发展的不足。(1)将2007年各项输入输出指标通过LINDO软件进行运算得到如下结论:

LP OPTIMUM FOUND AT STEP 13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1) 0.9789059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S

2) 0.000000 0.00034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 80.516853 0.000000 年末就业人数

4) 26850.205078 0.000000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5) 0.000000 -2.164332 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6) 0.016603 0.000000 社会发展综合指数

7) 0.000000 -0.138791 环境污染综合指数

DUAL PRICES表示影子价格,意思为当所对应行的约束方程右端的值增加一个单位,将会使本MIN目标值减少的单位。在分析无效现象的原因时,影子价格绝对值最大是使得系统无效的最重要因素,其他的影子价格不为零的因素,如果调节其投入或产出量也能使得系统向有效的方向发展。影子价格的绝对值越大,优化系统时的作用越大。在本年,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影子价格绝对值最大,这就说明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比较薄弱,GDP产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从而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其实就是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的影子价格的绝对值相对较大,因此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也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2)将2009年各项输入输出指标通过LINDO软件进行运算得到如下结论:

LP OPTIMUM FOUND AT STEP 6

OBJECTIVE FUNCTION VALUE

1) 0.9728932

ROW SLACK OR SURPLUS DUAL PRICES

2) 0.000000 0.00009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3) 0.000000 0.000242 年末就业人数

4) 0.000000 0.000000 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

5) 0.000000 -1.088766 经济发展综合指数

6) 0.012617 0.000000 社会发展综合指数

7) 0.000000 -0.681023 环境污染(下转第204页)(上接第202页)综合指数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2009年,影响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因素依然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年末就业人数也影响着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稍微降低一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和社会发展综合指数相对稳定,从而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

四、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知,影响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其次,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和年末就业人数对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1.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省统计年鉴来看,黑龙江省的人均GDP产值大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4个百分点;黑龙江省最终消费率大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个百分点。过低的GDP产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会影响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努力提高黑龙江省GDP的产值、最终消费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即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就应该以人为本,努力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首先保持宏观经济的不断稳步向前增长,是政府职能部门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增加居民收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以确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最后应确保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尤其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方面给予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加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是连接人类生存与经济系统运行的桥梁。因此,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首先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角度考虑,通过制定积极的经济政策来引导企业走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健全环境保护激励和约束机制,落实环境污染责任与问责制度,加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地区及污染型企业的监管;最后,通过激励与约束机制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将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3.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和提高就业人员素质。过多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将会抑制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因此要稍稍控制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投资额,将过多的资产可以使用于有利于黑龙江省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上,从而促进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

就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运效率,从而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水平。因此要努力提高就业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自身的学习以及外界的影响。首先,就业人员要有自身学习的意愿,加强自身学习能力;其次,企业可以对个就业人员进行培训,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产出,进而可以促进黑龙江省绿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刚,戴铁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J].循环经济,2011(1)

[2] 杨龙,胡晓珍.基于DEA的中国绿色经济效率地区差异与收敛分析[J].经济学家,2010(2)

[3] 李辉,孟黎莹.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2(2)

[4] 张小刚,长株潭绿色经济发展现状及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10(9)

[5] 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4

[关键词]绿色经济;财政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相关措施

所谓绿色经济,主要是指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主,实施的一项环境污染较小、生产方式集约以及资源消耗低的经济发展方式。绿色经济模式和以往的经济模式相比较来看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对于以往传统经济来讲,是以损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而绿色经济模式不一样,其是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主的发展方式,由于该项方式有着明显的先进性特征,因此各个领域逐渐加大了对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不过,从绿色经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还有着一些难度,具体表现为资金不足、财政金融不到位等方面,这些现象完全限制了绿色经济建设的步伐。

1发展绿色经济的作用

1.1可以加深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关注度

发展绿色经济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对自然环境加以保护,使经济和自然资源处于和谐稳定的状态,科学合理的使用环境资源,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基础上避免对自然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我国自从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以后,各项信息均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从各项网络平台中均可以了解到关于环保方面的情况,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该种现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环境保护工作中。从中可以看出,伴随着人们对环保的关注,无论是在企业运行期间,还是平时的生活中,均有利于绿色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

1.2能够进一步发展产业经济,对市场环境加以优化

自从提出了绿色经济政策以后,我国便结合实际现状颁布了相关的财政金融政策,目的是促使当代经济发展为绿色经济,其属于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可以避免污染问题造成的各方面影响。在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期间,虽然绿色成本有了一定的增加,不过处理污染的费用却随之减少,如此一来,便可以处于平衡状态,加深生产人员的环境保护理念,帮助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最终达到优化市场环境的目的。

2从绿色经济发展角度分析财政金融政策支持背景下的各项问题

2.1我国财政投入绿色经济建设的资金较少,难以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现阶段,要想加快绿色经济发展的步伐,离不开国家财政资金的支持,可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绿色经济融资方面还有着较多的问题,没有充足的财力来发展绿色经济。通过相关探究得出,产生该种现象的根本性因素是因为财政支持以及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太过明显,而且我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全面集社会力量发展绿色经济。

2.2我国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

自从绿色经济概念提出以后,到现在已经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我国逐渐将目标放在了绿色经济方面,并展开了诸多尝试,可是,由于传统经济与绿色经济之间的矛盾较大,问题非常多,使得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期间还面临着较高的难度。另外,我国虽然在相关会议开展期间已经提出了绿色经济政策,可是因为法律条文以及财政金融政策不健全等,导致绿色经济发展受阻,一旦缺乏法律政策的约束,便难以将财政金融政策对绿色经济的作用激发出来。

2.3绿色经济产业具备风险性高以及投资数量多的特征

绿色经济产业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产业,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不过自身也具备基础性薄弱以及投资多、面临的风险性大等诸多缺陷,如果经营不到位的话,就会产生极高的风险性,使得金融资产不敢轻易涉足。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通常是将贷款目标放在了利润高以及发展相对稳定的产业上,可是诸如新兴的绿色经济,由于发展形式不清晰,所以商业银行不敢接触,有所顾忌。即使我国财政给予绿色经济相应的支持,但我国财政资金较少,难以完全借助财政资金来发展产业。

2.4绿色经济有着较长的发展周期

在绿色经济产业发展期间,不管是选取材料、生产还是加工以及销售等方面,都需要注重环保工作,因此投资比较多,绿色经济发展周期较长,受此方面的影响,有的企业根本不愿意发展绿色经济,觉得自身的经济效益会受到影响,显然,该项理念非常片面,仅重视短期利益,并没有以长远利益为主。在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特别是银行信贷通常会选取效果快的传统产业实施贷款,不过,如此一来可能会产生资金链断开现象,完全阻碍了推行绿色经济政策。

3财税金融大力扶持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对策

3.1强化财政金融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

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一体,加大对绿色经济的支持力度,合理控制财政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以及生态经济方面的支出情况,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于绿色产业中,促使绿色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在全面改革税费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各项资源。面对污染新高并且消耗量多的企业来讲,需要征收重税,帮助企业朝着节约型和绿色趋势发展,采取优惠利率的方式激发部门发展绿色经济的主动性。此外,绿色经济产业也离不开财政方面各金融市场的支持,因此需要主动寻找这两方面的帮助。总之,只有合理的采取财税金融方式,才有利于转变以往传统经济,使其朝着绿色经济的方向前进。

3.2将绿色信贷的作用发挥出来

所谓绿色信贷,主要是指在企业运行期间,对企业开展一系列的信贷控制,避免出现高消费和污染的产品销售,和社会环保需求相一致。不过,绿色信贷的引进对银行来讲可能会产生一些影响,经济利润缩减,不过银行要想获取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从长远角度入手,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借助信贷等金融政策来指导企业用户合理的发展绿色经济,创建节约型的绿色内部发展体系,优化企业内部结构,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3制定健全的绿色经济转财税金融政策

有关部门需要从市场经济实际发展现状入手,根据绿色经济建设的特征来制定完善的政策,引进操作性极强的专项财政金融政策来解决绿色经济产业融资方面的难度,加深企业对绿色经济的重视程度,激发企业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积极性。我国政府在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上所投入的精力比较多,其可以为绿色经济制订最佳的战略方案。

3.4将金融投资为主、财政扶持为辅的战略理念落实于高风险以及高投资的绿色产业中

面对产生的经济利润较多可是投资大以及风险多的绿色产业来讲,我国财政以及金融机构需要给予一定的支持,秉承金融投资为主而财政扶持为辅的基本理念。要想解决绿色经济资金不充足的现象,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金融方面的投资,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种方式,绿色经济产业要想更好的发展,就应当经由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金融投资等融资渠道获得相关的资金。并且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大对重点绿色经济产业财政扶持力度,采取诸多资金为该产业发展提供支持。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5

关键词:企业;低碳经济;绿色营销

一、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

全球经济变暖为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这是提出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为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及人民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新发展方式被提出,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等等。

(二)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以最少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为限,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我国学者鲍健强如是说。由此可知,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社会化发展及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采用节约能源、选择可再生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等方式,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在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实现低碳目的,从而在实质上减少因能源利用而产生的温室气体。

(三)低碳经济的基本点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从而获得最大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以此改善环境恶化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提供助力。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资源有限,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上人均水平的51%。其中,煤炭及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等则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耕地资源不足世界水平的30%,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我国原油对外的需求率已达51.3%,且这一数字仍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早已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64.5%。由此可见,开展低碳经济模式越发重要。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低碳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此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利用矿物质能源时,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

2.有利于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可促使企业在生产、流通、分配的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在煤炭发电过程中,会通过洗煤程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就业,推动科技发展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及应用,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了人民生活的稳定。在清洁能源的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有优势,37%的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在国际上均获得技术转让。

三、绿色营销的研究

(一)绿色营销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提出绿色营销概念。当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国际上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措施保护环境。在企业营销管理上,形成了一种可以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营销策略,即绿色营销。1994年,学者万后芬发表《企业必须重视绿色营销》,提出绿色营销。随后,罗国民等从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研究了绿色营销的规律性,自此掀起了国内系统研究绿色营销的热潮。后期,包括王向阳、何志毅、于泳等在内的多名学者,分别从产品模式、国际绿色营销对国内影响等角度分析研究绿色营销,为绿色营销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1.企业对绿色营销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对绿色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大多企业注重利益获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目光短浅,没有看到绿色营销的潜在竞争力。绿色营销会受相关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其在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不能满足企业对利益的需求,再加上绿色营销需要产业链联合实施,需要得到上下游企业的支持。该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消耗,因此,多数企业不愿采取绿色营销模式。

2.消费市场绿色意识不足

首先,我国消费者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尚未形成,其在消费意识中缺少绿色消费意识。在发生购买行为时,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概念及意义。其次,企业的市场绿色意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低碳技术的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选择普通产品的消费者较多,而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较少,市场消费乏力,导致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国家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约束

目前,我国在低碳生产、低碳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多以罚款处罚等方式进行约束,对企业约束力度不足。很多企业为追逐高利润,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以换取高额利益。

(三)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加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选择,这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通过开展绿色营销,不仅获得了消费者认同,而且在大市场环境下树立了良好形象,显著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有助于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

企业在开展绿色营销时,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以绿色消费为核心,向消费者灌输绿色消费意识,从而形成绿色产业链,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有助于企业通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对外贸易生产企业的产品能否走向世界的重要关卡。我国很多企业因为产品无法达到出口的绿色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而企业通过绿色营销,能有效满足出口的绿色标准,有效通过“绿色壁垒”,使产品走向国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提高起源利用率

绿色营销的根本在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这样不仅能达到环保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便企业获得良性发展。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模式

(一)加深低碳经济认知,开启绿色营销模式

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开展绿色营销,需要对低碳经济有足够认知,理解低碳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环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根本上理解绿色营销为企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等利益,建设企业发展的绿色理念。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进行绿色营销概念的宣传及推广,使其意识到绿色营销对企业、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绿色营销的认知。此外,在生产、运输、分配过程中,要提高员工的绿色营销意识,建立绿色生产模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二)产品设计满足低碳发展

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环节,均要力争对环境无危害。此外,在产品结构设计上,要满足易于拆卸、回收、对环境无害等要求。在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环保绿色,尽可能减少包装用料,选择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包装,或在满足产品保护、运输、销售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包装物。而废弃的包装材料也要具有可循环利用、便于回收的特点。

(三)生产过程能源的绿色高效化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节能减排设计,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在能源选择及利用方面,尽可能选择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及产生的污染物,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绿色价格

对于低碳产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认知情况制定价格。对低碳环保的商品,可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察觉价值”来定价,可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进行定价宣传。政府要加强宣传及资金补贴,保证现阶段的产品价格较之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不会过大,与同类产品持平或小幅度上浮。

(五)建立绿色消费意识

目前,我国消费者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要对绿色消费进行引导,通过媒体或活动营造绿色环保的气氛,从而激发消费者内心潜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使其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意识,进而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此外,政府在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对广大人民进行传播教育,促使大众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营销法规,利用政策及法律,对企业实施生产建设进行监管,通过税收政策,规范企业行为。其次,要加强对环境立法的执行,有效遏制企业为获取利益而无视政策法律采取的一些违规手段,促进企业形成绿色营销体系。最后,对开展绿色营销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奖励支持;选拔示范性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引导其他企业向绿色低碳型企业转型;减免绿色营销企业生产产品的税收,促进企业的绿色营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南林.低碳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J].经济师,2010,(9):32-34.

绿色经济的提出范文6

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任务和历史责任,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变革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此考量下,深入分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辨析其异同,对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绿色经济的“绿色”,并非人们感观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绿色经济则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境保护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在其发展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经济破坏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能源与资源的弊端,代之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与能源和人类健康的平衡发展。这一概念的提出缘于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绿色发展思想产生的标志性事件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向人们发出警示:人口和工业的无序增长终会遭遇地球资源耗竭与生态环境破坏的限制。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戴维·皮尔斯等在其著作《绿色经济的蓝图》中,首次使用了绿色经济一词,并指出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以维护人类生存环境,合理保护资源、能源以及有益于人体健康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一种平衡式经济。之后所产生的诸如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等概念,也均属于绿色经济的范畴。绿色经济一方面通过科技力量的作用使人们在社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中不损害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使高科技绿色的产品极大地占有市场,成为经济生活中的主导部分。另一方面,又要在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按照属于人类的生活或生存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上世纪60年代初。这段时期,随着蕾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的公开出版,在世界较大范围内环保运动开始兴起,引发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绿色革命。“循环经济”概念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提出,其含义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以资源的低消耗、高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污染物的生产)。“再利用”(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后继续使用,以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防止产品过早的成为垃圾,从而节约各种资源的投入)。“再循环”(使废弃物最大限度地变成资源,化害为利,实现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为原则,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尽可能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循环经济思想的产生及其实践的发展摒弃了传统经济

转贴于

“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从根本上缓解了日益尖锐的资源与环境的约束和压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与气候变化相联系的范畴,由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其概念一般界定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生产生活中煤碳、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其产生背景是由于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碳、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然料,使大气中co2含是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从而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上升,自然灾害频发,威胁人类生存。因此,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抑制全球气候变暖,需要降低生态系统碳循环中的“人为碳通量”,通过减排co2,减少碳源,增加碳汇、改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成为推行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都是缘于人类在经历了传统工业发展和生活方式之后的反思,是可持续发展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可持续发展而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们具有相同的系统观、发展观、生产观、消费观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因此,在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致性。但具体到每一个方面,三者又有一些区别,各有侧重点。

绿色经济主要是侧重于对环境损害最小的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效有序地利用资源,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核心目标是实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在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充分做到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系统进入物质流。其核心目标是加强物质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减量化。

低碳经济主要是针对温室气体的排放,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保护我们的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解决能源安全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