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1
1、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界定
要想深入开展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理论叹息和实践发展研究需要首先对小学科学教师知识做出界定。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发轫于西方,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西方学者就已经提出了小学科学的课程模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将小学科学课纳入到必修课的行列中并且明确界定了科学概念、科学方法等科学教育目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将小学科学课确定为核心必修科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科学知识这一具体目标进行了描述“将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浅显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作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实际上,小学科学知识的界定要围绕通用知识和特征知识两个要素,对于通用知识而言,指所有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情感、素质,特征知识主要指小学学段的科学课程知识。具体而言,小学科学知识包含着科学现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理念,以及对生命、环境、空间等未知世界的具象了解。学生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时,要能够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联系起来,并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分析问题。
2、小学科学教师标准的界定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先有一桶水。”“科学教育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科学课程教师的培养也密切与之适应。”开展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理论探析和实践发展研究,需要对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标准作出界定。
小学科学教师的标准,涵盖知识结构、知识框架、教授思路、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情况、教师本人对科学知识的把握情况,这些标准的界定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科学教育的发展变化,根据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根据小学生年龄、知识基础的不断变化而适时调整的。由于小学科目自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使得它与传统意义上的数学、语文在教学方面存在很多差异,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方法可以遵循,这就对小学科学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3、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完善和实践发展
开展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理论探析及实践发展研究,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与国际接轨,具备全球视野:小学科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教师掌握科学教育理论。小学科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坚持系统地学习科学教育理论,及时更新科学教育思想和科学教育的理念。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能够跟上时代脚步,小学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理论基础上,要与国际接轨,积极主动地学习发达国家小学科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将我国的小学科学课程纳入到国际教育体系中,培养全球视野。
二是与生活联系,不断丰富知识:小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到于生活。小学科学教师在讲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善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利用日常生活中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是与实践结合,培育科学精神:在学习小学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实践中,检验科学理论,发现科学事实,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科学知识,这也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为后续的中学教育、高等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与学习结合,不断提高素质:小学科学教师知识的理论探析和实践发展,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库,不断提升和优化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更好地适应教授科学知识、启蒙学生科学精神的现实要求。在教育实践中,小学科学教师要循循善诱,与小学生一起探索学习,并将自己的所学、所思及时地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教授内容中。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程教育;方法;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1-274-01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一些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此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教学思想
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首先,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培养科学能力
科学知识,是人类世世代代积累和传递下来的宝贵遗产,它是今后学生从事科学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基础,因此,在中学阶段通过化学课程的教与学的活动,要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化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但化学知识总量大,应该选择那些对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最典型的关键性知识让学生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首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2、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3、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其次、是理解能力。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最后当属创造能力了。培养学生创造力,未来社会需要更多的创造型人才。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
三、学以致用,提高基础化学的运用能力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3
一、化学科学知识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四大知识板块分别提出了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以确保学生在毕业时达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知识水平。
1.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这两大知识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在初中化学中的重要性,教学要求分为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掌握四个不同层次;
2.对化学基本计算教学要求的层次是掌握。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
3.对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分为练习初步学会两个层次。在教学中,教师应按要求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对于学生实验,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的机会。使化学与生活、社会、生产,科技紧密联系,为学生达到规定的化学科学知识水平创造条件。
二、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与个性特征。它包括对物质形态与变化的观察和感知;化学知识的记忆和想象;对微观世界和化学现象的理解。概括的能力,对于处在化学教育启蒙阶段的初中学生,应从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化学科学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如果不“会学”,就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学生不断摄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学生的化学科学思想水平包括以下个方面:提高学生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爱国主义的思想水平;环境保护意识水平。新教材的有关章节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会生进行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教育,教师应通过“我们只有个地球”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别重要性。使学生认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和习惯。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化学;科学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8-0110-01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基本观念;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了适应新课标下的教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明确科学素养的涵义,了解科学素养的意义,明确与科学素养相匹配的化学教学目标体系,选择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培养出具有科学素养的人。
一、加强《新课标》理念学习,提高教师对科学素养的理解
科学素养的含义,通用的解释是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
教育是影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学校教育就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是理科教育的首要任务。《新课标》在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如何发挥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覆盖面广,实验类型多,与生活关联强的学科优势,使其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领域,应是每位化学教师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二、紧扣《新课标》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水平
掌握科学知识是科学素养提高的前提和保证。一个科学知识储备贫乏的人,是不可能提高他的科学素养的。离开了科学知识这个基础,科学素养的培养就是空谈。《新课标》规定了学习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及其初步运用,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化学知识系统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整合。通过对基础知识系统地学习和梳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新课标》理念倡导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模式。特别把“科学探究”列为《课程内容》五个一级主题的首位。
1.在化学实验中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品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品质,对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有重要意义。化学实验过程中蕴含着大量直观的素材,及时适度地利用这些素材组织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中感悟化学实验的内在乐趣,还能让学生的科学情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陶冶和提升。教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实验形式,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在探究过程中应用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过程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让学生通过探究,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学习过程不仅是增长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健全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学习以本来面目。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科学知识,锻炼科学思维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升华科学思维。
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整合能力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效的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规定设置的新课改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生活态度、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形成科学探究精神、锻炼科学探究能力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学校定期开展各种科普活动,比如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赛”、实验技能大赛、科普讲座、科学家事迹展、科学知识竞赛、爱科学手抄报制作等,开辟科技图书角、组建课外科学社团,在各种形式的科技活动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科学的熏陶,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有效利用各种媒体途径,拓宽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渠道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5
1.1幼儿教师科学素养水平对幼儿培养至关重要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这一数据在2001年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60%,2007年是2.25%,[2]以上数据反映出我国公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不高且提升缓慢,而幼儿科学教育则是公民科学素养的早期形成的重要保障,对幼儿培养起到关键作用的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水平将会直接制约国民整体科学素养水平的提高。笔者也在学前教育专业任教,在2012年冬季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侯(12月22日),有学生(理科生)因害怕世界末日来临,而选择放弃考试。这虽然只是个案,但我们未来的幼儿教师的科学素养水平,从这一愚昧行为中可见一斑。
1.2适当增加自然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在指导幼儿科学活动中,幼儿教师承担着激发幼儿对自然、对科学、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启迪幼儿心智的任务,对于孩子生活中一些有趣的、有益的生物、物理、化学现象都要能深入浅出地作出适当的、科学的解释。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适当增加自然科学方面浅显的与今后幼儿教育工作相关的知识,将自然科学作为基础学科正常开设,这对于拓宽师范生的知识面,开拓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性有极大的帮助。
2如何设置学前教育专业自然科学课程
2.1现行课程设置不利于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的通识课程中包含了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课程,而三年制大专的课程除了表1所列举的相关课程以外,并无其他自然科学相关课程。那么三年制大专是否可以增设与五年制大专和中专类似的自然科学课程呢?三年制大专的同学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已经比较完整的学习了自然科学的课程,那么知识的简单重复学习,便没有了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在课程里面几乎没有了自然科学。让笔者深有感触的是,各校学前专业现行的教育大纲几乎都可以概括成教心学(教育学、心理学)加技能(美术、音乐、舞蹈等)的模式。比如在教师的教育专业性方面,当前各校学前大专课程主要以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为主,而没有将未来幼儿教师的培养纳入到一个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体制当中。[3]这样的后果导致学前专业毕业生自然科学知识参差不齐,良莠不一,他们不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学过以后也不知道在实际的工作中怎样传递给幼儿。
2.2三年制大专需要怎样的自然科学课程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幼儿教师应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根据现存的实际情况和对未来幼儿教师的要求,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学前专业大专课程必须进行改革。以幼儿园教学的实际需要设置一门以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为主的综合课程,该课程总体教育实践为60~80个学时为宜。第二,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进行改进。山东女子学院董旭花教授主编的《幼儿园科学园(室):科学探索活动指导117例》中活动54—简易直流电动机模型。[4]该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初显的认识电和磁的相关现象,让他们感到好奇,激发了他们对科学、对自然的热情,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虽然大专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此活动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但很多的同学没有完全的掌握相关的知识,更谈不上在幼儿教学中运用。在自然科学实际的教学中就可以以通以上类似的活动示例为背景,让未来的幼儿教师自己动手完成活动示例中要求的各项内容,然后对活动示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对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笔者把这种对师范生的教学过程叫做“从运用到知识”法。第三,现有的自然科学教材不适合当前的教学,应根据实际为该门课程编写专门的教材。该教材的编写应遵循逆推或归纳过程,从幼儿教学的实际出发,归纳出需要学前专业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教材的编写可以按照“从运用到知识”法,重点以剖析幼儿科学教学中实际教学活动为主,帮助学生总结和巩固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结语
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范文6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环境、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实验
在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知识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它还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作为教
师应意识到实验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化学知识的教育
内涵,发挥化学实验功能,抓住实验现象的直观性、生动性和趣味性特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而
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一、引导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
科学知识与技能,这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基础元素。没有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所谓的科学素养就无从谈起
。现实生活中一些伪科学,象"以水代油"等,之所以能骗倒一些人,应该说与这些人缺乏起码的科学知识
、科学素质低下有关。因而在化学教学中应扎扎实实打好"双基",这既是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
的要求,这更是形成科学品质所必需的。因而化学教学应充分发挥实验的激趣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对基础
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实验由于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很容易吸引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而形成兴趣。有经验的教师
历来十分重视初中绪言课的激趣与启蒙,在课堂教学中常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成字"、"白纸自燃"
、"水变牛奶"等等,目的就想让初学化学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样在一些化学用语,基
本反应规律等基础教学中,象氧能助燃、水的分解、铁会生锈、酸碱中和等常见物质的重要性质的学习中
,我们都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激趣功能,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索,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
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死学"为"活学",从而为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奠定
扎实基础。
二、探究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方法
科学的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养成的核心要素。我们教学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其核心就是思维能力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逻辑思维,更多时候需要科学的辨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要充
分发挥实验具有探究,既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如分析与综合、比较与联系、归纳与演绎等),
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等),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如何用运动、变化、联
系、发展等观点去看待事物的辨证、创新思维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采取"问题设计
实验探究总结迁移应用"实验探究模式,使学生体会到从具体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科学认识,如
:在初中化学"铁生锈的条件"的教学中可安排学生通过这种模式来获得科学知识:教师可首先启发学生观
察生活、发现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铁为什么会生锈?其原因如何?"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出
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第一、取一支试管,用酒精灯烘干,向里面放入一根铁钉,然后用橡皮
塞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第二、再取一支试管,其中放入一根铁钉,注入刚煮沸过的
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上注入一层植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第三、取第三支试管,往其中放
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空气和水接触。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不难发现:试管1和2中铁钉都未生锈,而试管3中的铁钉生了锈,然后组织学生分析小
结而得出:铁锈生成的原因是水和空气(主要是其中的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接下来引导学生根据生锈
条件而迁移应用于实际生活、生产中如何防锈表面上漆或涂油等等。
这样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模仿科学家探究科学的方式,学习和尝试完整的实验探究,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
,亲身体验到探索规律而获得知识的快乐,使其逐步养成科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进而促进其科学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品德培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是科学素质育成中的人格要素。科学的态度,体现着科学的精神,而科学精神是科学
素质的灵魂,它又体现在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孜孜以求的科学行为,探索求真、
锐意创新的科学品德上,这些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
化学实验操作要求仔细、认真、严谨、求实,来不得半点马虎,象初中化学中的"氢气的制取与性质"、"氢
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其操作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有其爆炸极限,在其性质实验中
,都应注意验纯,稍不注意则有可能会造成爆炸的危险。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重学生良好行为和习
惯的育成,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具有品德培育功能,通过实验养成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培养学生脚踏
实地的科学态度,以及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科学精神。
当然,在注重探索求真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创新精神的培育。二十一世纪是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需要创
新型人才。江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指出:"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
于世界民族之林"。因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在强调严谨的同时,更要强调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传统的实
验教学是否过于严谨了些呢?一些"好心"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不分青红皂白严禁学生有任何不按课
本规定的"越轨"操作,为了使实验报告正确,而统一实验现象,是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深思的。
化学实验是一项既动手又动脑的活动,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改革,把实验的改进创新与培养学生
进取创新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明确实验改进的必要性,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要注重启发学生
如何改进则更好,让学生会改进,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因而教师在教学中
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自身优势、自身功能,创设条件,提供环境,开发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性实验
,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如:制作会报天气阴晴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