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1

关键词: 《微观经济学》 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理论课

一、充分了解课程的特征与学生的特点

(一)《微观经济学》课程的特征。

《微观经济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向学生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和分析逻辑,并使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简单和典型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它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第一,内容晦涩。对于初学《微观经济学》的学生,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一方面这些规律属于社会科学,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在实验室内再现,学生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于理论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而该课程十分抽象。另一方面,这些理论的总结是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为前提的,与我们国家的国情背景、市场经济发展现状、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及假设的条件均有区别,使学生在理解这些理论时有一定的难度,晦涩的内容很难让学生提起热情。

第二,研究方法多。《微观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微观经济个体的运行规律和原理,主要知识点涵盖供需理论、弹性理论、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和分配理论等内容,涉及很多研究方法,如实证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数理公式推导、图表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在短短的32至48课时的课堂上要学习这么多的研究方法,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同样也对教师的总结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第三,数理知识要求高。《微观经济学》中会运用大量数理分析,比如在弹性理论中必然会涉及公式推导,在成本理论中必然会涉及数理公式和图表分析,等等。这对于像西安外事学院这样级别的本科生而言,数理难度较大,增加了该课程的学习难度。

(二)授课对象的特点。

民办高校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习的自制力弱。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都是在中学求学阶段就表现出学习上缺乏自制力。面对大学求学阶段中艰涩的理论课,他们很难有良好自制力集中精力听45分钟课。如果学生不能精力集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容易唱“独角戏”,这一点一直让从事一线微观经济学的教师感到十分苦恼。

第二,社会参与意识强。很多民办高校的学生家庭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家庭有能力和意愿支持他们在校期间从事一些小规模经营活动,有的学生会投资股票、购买基金,有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营一些实体小店或开网店,对现实经济社会的热情超过课堂上的热情,他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学习目的与其他类型的学生大有不同。

第三,数学基础较薄弱。商科类的大多学生都是文科生,他们在中学求学阶段的数学基础就不理想,更不用说《微观经济学》的数学基础要求是高等经济数学,看到课本上大量的公式和图表,他们都会感到恐惧,因而从一开始就缺乏对该门课程的信心。

第四,求学的目的不同。民办高校大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甚至有的家庭在学生刚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已经为其想好毕业后的出路,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和家庭的求学目的不单纯,导致学生基本都是为了文凭才来上大学,一般都是学校里较难管理的学生,甚至这样的求学态度还会在学生中有传染性,给教师的教学和负责学生管理的教师都造成很大的压力。

二、关于改进微观经济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让学生参与进来。

理论课堂讲授中让学生参与进来,这一点很重要。这一环节能带动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也能让沉闷的课堂欢乐起来。例如在讲影响需求的因素的时候,如果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影响因素有“收入”、“其他商品价格”、“偏好”等,学生就未必会思考这些因素究竟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但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以亲身经历考虑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对某商品的购买行为,那么学生就会主动思考这个问题,也会发现原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就在自己身边,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遥远和深奥。

(二)教学中引入案例,解释要深入浅出。

多年一线的教学实践证明,枯燥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引入案例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在讲完某个知识模块后,提出与该理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鼓励大家表达观点,最后再加以总结。例如在讲到“弹性理论”时,提出为什么我们平时见不到盐做促销,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商品可以进行薄利多销。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弹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加入案例讨论环节时,教师要注意所选的案例要贴近实际,让学生容易理解,避免复杂的案例,能够说明问题即可。另外,也要营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如果学生讨论中发生偏题,教师就应及时纠正并给予引导;如果能进行分组讨论,并对积极参与的小组给予适当的奖励,案例教学会更受学生的欢迎。

(三)改进教学手段。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有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室巨大的投影幕布完全遮挡黑板。这种纯粹地依赖多媒体授课方式,虽然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更多的信息量,但是学生会如走马观花般仅仅是看着画面频繁变化,不容易做到前后连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建议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的黑板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衔接前后知识。

其次,通过播放社会热点问题的视频与所学知识点串联,也是不错的方式。教师讲完理论部分,可以利用十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截取视频中的重点部分给学生观看,如《财经郎眼》、《经济半小时》等视频。看完视频后,让大家结合视频,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视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

最后,加强习题练习。通过做习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习题练习可以使学生熟悉生疏的概念、原理,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巩固所掌握的知识。

(四)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微观经济学进修班和研讨会,与其他教师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系统而深入地学习西方经济学理论,了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进展情况,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技巧,交流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

(五)考核方式灵活化。

目前民办高校的期末考核方式基本是分为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为了减轻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为了改变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是为了期末考试才学习的态度和方式,在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的占比上可以做适当调整,比如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各自占比百分之五十,在试题的内容上也可以做适当变化。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个人作业、小测试、小论文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缓解期末笔试考试的压力。在期末考试试题内容上应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计算能力,减少死记硬背的题目,增加分析讨论题和计算题的分值。

(六)教学管理部门需要改进。

《微观经济学》是一套庞大的理论体系,如果要求教师在50课时以内讲授全部的知识模块,那么难度是较大的,讲课必定是仓促的。但是很多高校对该课程的课时都在逐渐减少,导致从事微观经济学教学的一线教师的工作任务繁重,也难有时间和精力安排富有互动性和生动性的思考和讨论,难免使学习陷入无趣和繁琐。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2

一、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适的教材。目前国内各大院校使用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用外国原版教材,包括影印版、翻译版。例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曼昆毕业于哈佛大学,才华横溢?,属于新古典凯恩斯主义学派,他的研究范围偏重于宏观经济分析。该书是为大学新生编写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语言生动。该书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诸如美联储为何存在,如何运作;格林斯潘如何降息以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该书几乎没有用到数学,而且曼昆的“经济学10大原理”,为完全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提供了便利。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萨缪尔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1970年成为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人。他的研究范围横跨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多个领域,对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有独到的见解。目前经济学各种教科书,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采用由他1947年的《微观经济分析》。他一直热衷于把数学工具运用于静态均衡和动态过程的分析,以物理学和?数学论证推理方式研究经济。《经济学》由美国麦格劳——希尔图公司1948年初版。现已出第16版,通行全世界。另一种是国内学者编写的,国内教材主要是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西经教材,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高鸿业版和李翀版的西方经济学微、宏观部分。这种教材的体例形式是在对其基本内容阐述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分析。而以上这些教材主要是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目前高职类教材基本上类同于本科教材,并没有很好的为高职生编写的,适应高职学生教学特点的教材。

(2)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环境。经济学教材中具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图形和模型,和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同时,由于学生缺乏现实的生活经验和实际的工作经验,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理解相关内容。而我们的教材中的很多案例都是以西方国家的案例为蓝本,大多描述的是西方国家的经济现象,缺乏根据我国经济情况为研究对象的实例。这样就会对学生的理解产生障碍。

二、高职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改进的建议

(1)有选择的进行教学。《西方经济学》具有庞大的体系内容,而高职院校的学时有限,不能对所有理论都面面俱到,应该有针对性地适当选择教学内容。对于理论性特别强、难度比较深的理论,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要直接摒弃。教师在教学计划的设置上要注意设置密切联系实际的内容,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宏观经济部分,教学要求应以相关的概念掌握为主,让学生对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有所掌握,而不是机械式地利用数学知识去推导理论的结论。另外,对于与相关专业课联系较强的理论要重点选择讲解,这要求教师在针对不同的专业上,对教学内容也要有所选择。

(2)优化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局限性,因此,应以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手段来完成《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对于与实际紧密联系的理论,建议使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比较典型的案例让学生明白经济运行的规律,对于实操性较强的知识,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项目,从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考核形式上可以尝试设计实践调查研究,通过研究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编写一本适合高职学生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合适的教材对于改善经济学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于教材编写的方向,可以以现在使用的《微观经济学》教材为蓝本,删掉一些对于三本院校学生而言难度较大的内容,从而避免了内容的繁杂性而导致的学生的畏难情绪。例如,可以保留从供求入手,弹性的分析,效用论、生产论和成本论,市场结构理论和要素理论。而对于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等相关内容可以合并成一章,简要介绍,只要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即可。从大的框架下可以增加相关的教学案例,如每个章节前面增加导入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每章结束后,添加一两个案例或相关的事件,引导学生用本章学过的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每一章的内容中,大部分知识点应配有相应的简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每章结束后,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配合相应的题目加以巩固。

(4)强化教师队伍的素质。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当前的财经类新闻,通过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让学生学习到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经济学知识。

高职学校的学生有其自己的特点,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从而达到提高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3

[关键词] 燃油税 社会福利 税收效率 微观分析

一、引言

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价格短期由供给和需求共同决定,而税收是包含在消费者最终商品消费价格中的,而税收的负担由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承担。日前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适时开征燃油税”。将开征燃油税提高到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样的战略高度,结合中国市场实际,构造微观经济学案例来考察燃油税征收对市场以及社会福利的影响。

二、燃油税开征短期福利影响的微观经济分析

燃油税在国外一般称为汽车燃油税、燃油消费税和汽油税等。从税收种类看,它属于消费税中的一种类别,是使用费性质的消费税。面我们用微观经济基本原理来具体考察一下市场征收燃油税所发生的情况,先假设是在生产环节征税,这样燃油供给量将取决于供给价格,即生产者在支付税收后实际得到的价格,而需求量取决于需求价格,即消费者所支付的价格。生产者所得到的价格就是需求者支付的价格与税额之差。

用数学表达式描述如下:D(PD)=S(PS) PS=PD-t

把第二式代入第一式,我们得到均衡条件: D(PD)=S(PD-t)

另外,我们还可以交换上述第二个等式,得到PD=PS+t,再把此式代入第一式得到

D(PS+t)=S(PS)

现在假设由生产环节征税改为销售环节征税。我们可得: PD-t=PS

这表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减去税额等于生产者所得价格。把此式代入需求与供给条件相等的式子,可得:D(PD)=S(PD-t)

可以看到这一结果和上述由生产者付税的情形下的结果相同。在考察究竟是在消费环节还是生产环节征燃油税对市场均衡价格影响时,由谁来支付税收对均衡影响是无关紧要的,只要有人付税就行了。这个结论好像和目前的争论不同,但确实没有什么奇怪。如果燃油税出台,税收已被包括在公布的价格中。不过如果把价格改为税前价格,燃油税将作为附加费用有消费者支付,燃油需求量是否会改变?结果是不管采用哪种征税方法,消费者最终支付的价格将是一样的。这样消费者会意识到,他们购买商品所花费的净费用与用哪种方法征税无关的。

燃油税的定性影响是燃油销售数量短期内必然下降,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必然上升,生产者得到的价格必然下跌。然而税负究竟是任何分摊的呢?如果需求相对无弹性,供给相对有弹性,税收负担将主要归于消费者。若情形正好相反,需求相对有弹性,供给相对无弹性,税收负担主要归于生产者。我们可以用下面转嫁公式来计算生产者和消费者负担的税收。

转嫁因子=ES/(ES-ED)

其中ES表示需求弹性系数,ED表示供给弹性系数,上式表明以高价形式转嫁到消费者的税收份额。就中国目前的原油市场,石油紧俏,价格不断攀升,而广大消费者对燃油依赖性大,从短期来燃油税绝大多数由消费者负担。并且考虑目前油价偏高的情况,开征燃油税可能会影响到销售额,对石化企业和税收造成一定影响,归结起来费改税之后,燃油市场近期的第一反应将会是销量一定幅度的下挫。

三、燃油税开征的中、长期福利分析

短期看来,燃油税确实会加重消费者负担,抬高油价,福利受损。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来看出台燃油税主要就是为了控制能源消费,用税收政策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国家能源安全正面临严峻的挑战,如果不加以控制,石油等资源越来越依靠进口,那么国家的经济安全就将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从中期来看,当前影响国人购车的障碍不仅仅是价格问题,还有更重要的是养车成本问题。此次费改税将直接大幅度地降低家庭的养车成本,将极大地刺激私人购车的欲望。费改税的优势将逐步显示出来,出现国家、石化企业、汽车产业和消费者多赢的格局。

从长期来看由于新的税费政策,必然会导致汽车制造业发生一场以节油为特征的经济车型的革命。节能车的大量开发,将直接促进汽车市场的迅速发育。生物柴油、燃料电池等一大批新技术产品开始涌现,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替代能源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大大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节约不可再生能源一直是我们的追求,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们的必然之路,而国家的能源安全也是我们的利益所在。

四、 主要结论

燃油税在我国提出并通过立法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但由于燃油税涉及面广、争议多,所以至今迟迟不能付诸实施。本文构造的微观经济学案例回答燃油税征收对社会短期、中长期的福利影响,短期燃油市场萎缩,价格走高,需求减少,估计一般不会超过一年;中期燃油市场的绝对需求将会逐渐提高,这种势态将持续几年;长期来看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在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从而相对减少市场对燃油的依赖程度。大约十年左右,燃油可能要让出市场的半壁江山。

参考文献:

[1]周伍阳杨招军:纳税评估理论溯源及其现状分析.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4

由于新航路的开通,商品交换变得日益频繁,交易半径不断扩大,商品交换产生了巨大的财富,由此产生了重商主义学说。重商主义认为,财富来源于商品交换,而贸易顺差是财富的源泉,因此应鼓励出口而抑制进口。但随着资本主义工厂手工业的发展,英国迅速走向富强,尤其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作为新兴产业资本利益的代表,威廉•配第摆脱了重商主义的影响,对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向了生产领域,提出劳动价值论,认为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赋税论》深刻阐明了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威廉•配第认为,税收来源于农业生产中土地的租用。政府可以利用税收实现资金在各领域的合理分配,从而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加社会财富。同一时期,法国经济学家魁奈发表著作《经济表》,强调利益来源于农业,并对国民经济结构做了系统描述。随后,古典革命的爆发极大促进了古典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亚当•斯密的代表作《国富论》率先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这一经济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并指出: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调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使社会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斯密之后的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大卫•李嘉图等,他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提出深刻的见解,并对现行政策提出了中肯的建议,为后来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1凯恩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创建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建立的主要标志。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陷入困境,新古典经济学家们推崇的自由放任主义难以给出大萧条合理的解释,更无法提出有效的经济措施使经济回暖。这种情况下,凯恩斯适时地提出了应由国家来调控宏观经济的观点。凯恩斯认为,人们的消费总是小于储蓄,因此造成了有效需求的不足,而资本主义市场不能自动达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因此,需要国家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积极实行财政赤字政策扩大需求,以政府的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这种政府带头刺激消费的行为有利于带动社会闲置资金投资于生产,使市场达到供需均衡的状态,进而刺激经济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是解决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来自有效需求的不足,也就是说,就业量的多少取决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等于商品总需求价格时的商品需求量。当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需求量小于供给量,即供过于求时,资本家就会降价或减少生产,进而造成员工的失业。而在短期内,商品的成本变化幅度小,因而商品的总供给几乎是不变的,这就会造成商品价格的下降。因此,是总需求量,也可以说是有效需求量的大小,决定着就业数量。一旦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出现失业问题。另外,凯恩斯进一步提出三大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这三大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消费倾向规律解释了这样一种状况:当收入增加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从而降低消费的百分比,引起消费需求的不足。投资需求则取决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由于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即投资越多,收益率越小,当收益率低于利率时,投资者将停止投资转而进行储蓄。另一方面,利率又取决于流动性的大小,人们对流动性的追求,会造成利率的上升,这也阻碍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由此引发的投资需求不足会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产生大量失业,从而爆发经济危机。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家干预经济,利用宏观调控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正是当时经济危机的产物,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而这次的“凯恩斯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2.2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失业并存的“滞胀”局面,而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不足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凯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很可能就是导致这次“滞胀”出现的根源。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由此得以迅速发展。与凯恩斯主义相反的是,非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特点是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的自我调节来稳定经济,而不需要国家的过多干预。货币主义是非凯恩斯主义的中坚力量。他们强调:市场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自由市场本身的调节机制会使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而国家的干预打破了这一均衡,必定引发经济的动乱。同时,货币主义强调了货币的重要性:货币供应量决定了物价水平,影响了经济活动的进行。因此,货币当局可以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从而保持经济秩序的稳定。货币政策的提出为国家解决“滞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促进了货币主义下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2.3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后至今,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技术支持,尤其是大量数学方法的使用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促使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日趋成熟。技术因素作为学术研究的新手段,将进一步受到重视。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也趋于整合。首先是传统各学派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其界限逐渐模糊,基本形成了以新凯恩斯主义为核心,其他理论百花齐放的局面。其次,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确立和博弈论的应用,为统一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微观经济学一样,宏观经济学在探究其微观基础的同时一直遵循着理性经济人假设,这一理论基础很可能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就此走向融合。另外,随着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完善,这一理论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认可,各国在对宏观经济学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结论,将进一步丰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然而,尽管新模型能更准确地解释经济现象,但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研究却难以取得新进展。随着市场机制的复杂化,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开始显现出来,例如收入分配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以及如何提高宏观政策有效性的问题,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反映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还不完全,在经济进步的背后还存在思想突破的困难。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3西方宏观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

西方宏观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之路是曲折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西方国家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制度的不同就决定了我们在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来进行经济调控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吸收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部分。另外,宏观经济学的运用还有一些前提条件,这就存在着适用性的问题,也决定了我们决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结合本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加以有效利用。就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而言,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是首要的任务。我国一直致力于宏观调控措施的完善,并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宏观调控实践。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国内相继发生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冲击了我国经济的平稳进程。在此严峻背景下,中国对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极大改变,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同时启动四万亿资金强力拉动内需,这些政策在避免经济衰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经济的平稳发展。

4结语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5

关键词:住房价格;微观经济;宏观经济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赤峰市住房价格经过政府几年调控,在令人欢欣的同时,房产价格却仍不容乐观:2013年1—8月份,全市商品房平均售价为5338元/平方米,同比增长7.5 %,其中,在第二季度,住宅中的豪华住宅和普通住宅价格增幅已突破两位数,分别达到10.1 %和10.6% ;仅以红山区为例,城市的房屋价格增长了11.4 %,商品住房成交均价已达到5624元/平方米。这是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赤峰市房地产市场出人意料的现象。这个速度与G D P、居民收入比较以及考虑到货币供给和利率情况,应该说是比较高的。

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何在?宏观调控下房价为何仍然快速增长?影响房价持续上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房价上涨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现阶段赤峰市住宅市场价格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一)的价格理论

1.基本价格理论

根据马克思的价格理论,“当用货币的数量来表现价值时,价格这个范畴就产生了”。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要受到价值的制约。价值通常以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共同决定的商品市场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市场价格反映了供给和需求协调的结果,供求变化影响到商品的市场价格,需求等于供给时,市场价格与市场价值相一致。“供求变动的结果是使市场价格以市场价值为中心而波动”。根据马克思的生产价格论,“商品的价值包括三个部分,即不变资本c、可 变资本v、及剩余价值M,但是只有其中的c + v构成了生产消耗的资本价值,M 则是剩余价值,并没有在其中进行投入。商品的价值是三个部分总和,即商品价值= C+ V +M。

2.城市住房价格的构成分析

根据价值构成的基本原理,城市住房价值应当包括为实现住房功能所支出的物质消耗费用(C)、劳动报酬(V)及盈利(M)。在城市住房价格构成项目中,物质消耗支出(C)包括:土地费用、前期工程费、住宅建筑安装工程费、住宅小区内基础设施配套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开发管理费、开发建设资金利息、销售费用、各类税费;劳动报酬支出(V)包括:开发及销售过程中的劳动报酬支出;盈利(M)指开发利润。

(二)市场价格反映了供给和需求协调的结果,供求变化影响到商品的市场价格

1.从供给方面来说,住房的市场价格 (C+V+M ) 受以下因索的影响

(1)相关住房商品的市场供给

经济学中所说的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一般来说,商品自身价格越高,生产者获得的利润就会越大,因此,愿意提供的产量就越大,反之,则相反。”

赤峰市住房市场的供给包括高档商品房、普通商品房和经济质用房的供给,从去年国家宏观调控开始以来,赤峰市住宅市场的供给受到国家调控政策的影响。

(2)生产成本

根据经济学理论,“在商品自身价格等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提高会减少生产者的利润”。自从我国实施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以来,对增加土地出让的透明度、避免寻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即短期内容易推动地价上涨,从住宅建设成本分析,地价上涨是重要因素;另外建材价格的上涨、拆迁成本的提高、精装修商品房的增加及新建住宅品质提升等也带来了住宅建设成本的增加。另外,由于住宅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如建设周期长和市场因素的影响等,成本就更不易控制。所以,房价很难按成本核算的方式给出定价,成本的不确定因素是促成价格“水分”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仅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是开发商的追求

由于政策的调控,引起住宅供给结构的失衡,开发商牟取利润最大化的心理,偏重高档商品住宅的供应,从而引发供给结构上的矛盾,在住宅结构中,开发商忽视低价位的商品房的投资。

另外,由于赤峰市土地供给减少的直接影响,新开工的楼盘减少给消费者的心理预期造成了压力,开发商恰恰利用了购房人觉得“市区房屋将越来越少”的心理,推高房价。同时,部分开发企业还利用政策和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恶意炒作,关于房价上涨不可避免论已经屡屡见诸于报端,使部分消费者盲目跟风,在居民“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因素下,造成了赤峰市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非正常上涨。

2.需求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经济学对需求的定义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因此,需求是主观偏好和客观能力的统一。一般来说,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但是,当前赤峰市住宅市场的情况正好相反,即住宅价格与住宅需求量呈正向变动。

首先,从潜在需求看,赤峰市的住房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潜在需求。2013年末赤峰市区人口91万,人均住房面积为31.2平方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及广大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望加强,到2020年,约有20万新增城市人口需要解决住房问题,按人均32平方米的要求计算,存在着约650万平米的住房潜在需求。

其次,从有效需求测算,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需求往往被基本的需求所控制,直到基本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分化,一些消费者变为社会性角色,他们的需求更多地受到社会角色的决定,非常注意外界对其形象的认知和评价。因此,在建筑的基本功能已经满足了人们基本层次的需求人们对住宅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

再次,赤峰市高档住宅在住宅中的比重过高,超越占绝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承受能力。但由于房价高涨及其带来的置房回报乐观预期,推动了个人住房贷款需求膨胀。

最后,对未来的预期。根据经济学理论,“当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会上涨时,尽管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没有上升,但人们仍会增加当前消要。相反,当人们预期未来价格会下降时,尽管实际可支配收入并没有降低,但人们仍然会减少当前消费。”

二、宏观经济发展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

除了影响房价的微观因素外,住房价格与当前赤峰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赤峰城市住房价格上涨因素与赤峰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密切相关。

赤峰正处在经济上升时期。本世纪初开始,赤峰储蓄投资率已经实现从4%到9%的上升,符合国家经济“起飞”标准的基本要件。从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看,这一时期房地产属于高增长阶段。一般房地产投资都在30%上下,不动产需求旺盛,物业价格增长迅速,该现象要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这个更高的发展阶段,对土地和房层的需求会更高,房地产价格将会持续上升。

一般来说,房地产价格是房地产市场的客观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与房地产经济周期相关,而房地产经济周期往往与一个地区的宏观经济发展相适应。房地产经济周期同宏观经济周期一样,分为复苏与增长、繁荣、危机与衰退、萧条四个阶段。根据赤峰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房地产业发展周期研究表明,平均周期约为6—7年。根据住宅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房地产经济周期较宏观经济周期复苏和萧条滞后,而高涨和衰退先行。

赤峰正处在城市化发展的高速时期。目前城市化水平为40%左右,正处在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即使“老”城市居民住房面积已经达标,每年新增的“新”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也是相当可观的:一家按三口人计算,如果每人的居住建筑面积为32平方米,则每户所需要的居住建筑面积为26平方米,总量是巨大的。城市化扩大了市区范围,使得级差地租待续升级,将会提升整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总体水平。

综上所述,目前,影响赤峰住房价格上涨的因素主要是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方面。一是需求方面。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的客观存在是住房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居人对国家未来经济发展的看好;美元的贬值和对未来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国外机构进入中国房市,将住房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对高档住房的大量需求,是 引发住房价格上升的客观原因。二是供给方面。高档房屋过量引发供给结构的失衡,中低价位商品房供给严重不足,引起住房价格的上涨。另外,由于地价上涨及住宅建造成本的增加也对房价上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宏观经济方面。赤峰经济几年来持续快速的增长是住房市场活跃、住宅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发城市人口的增多,对住房的需求量增加。可以看出,当前赤峰房地产经济运行周期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基本相吻合,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

微观经济学供需理论范文6

关键词:油气勘探;资本化; 高风险行业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0)05-0035-04

一、引言

2006年2月中国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新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简称CAS27。CAS27中对石油天然气勘探活动的资产计量问题作出如下规定:钻井勘探支出在完井后,确定该井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确定该井未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钻探该井的支出扣除净残值后计入当期损益。确定部分井段发现了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应当将发现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有效井段的钻井勘探支出结转为井及相关设施成本,无效井段钻井勘探累计支出转入当期损益。

从CAS27中就油气勘探支出的规定可知,油气勘探支出主要问题在于相关支出在何种条件下资本化或者费用化的问题。所谓资本化,就是将一定的支出记录形成企业账面的资产,那么是否应该资本化,以及多少金额的支出资本化的问题,其核心也就是讨论哪些支出是符合资产定义的问题。

1985年,FASB在第6号概念公告给出了一个为不少国家仿效的资产定义:“资产是特定主体由于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的结果而取得或能控制的可能的未来经济利益”。中国现行准则在基本准则中采用了与FASB基本相似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两个定义的核心都是强调资产反映未来的经济利益,该定义的核心思想来源于微观经济学(葛家澍,2006)。然而,在涉及到运用该定义来确认哪些支出可以形成资产的问题时,在现行准则中,却一直是会计理论上争议比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油气勘探支出和研究开发支出等问题(葛家澍,2008)。

二、油气勘探风险特点及相应资产计价方法

石油天然气行业的油气勘探活动具有高风险、风险和收益之间相关性较低的特点。一方面,高风险表现为高度的勘探风险,即企业为了获得重要资产(矿物储量)所进行的投资可能未发现商业可采储量。高风险是采掘行业的特点,并且油气勘探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另一方面,风险与收益之间相关性较低。当一项固定资产建造完成以后,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比如该项固定资产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市场环境、竞争对手的情况等,其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大致稳定的,所以其风险与收益之间的相关性较高。然而,在石油天然气行业,类似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活动,有时少量的投资可能发现储量价值高于投资数倍的矿藏;反之,大量的投资可能发现少量甚至没有发现矿藏,其风险与收益的相关性较低。

上述特点决定了油气勘探会计计量有别于其它类型的企业,因此也产生了油气勘探等高风险投资支出活动不同于一般行业的资产计价方法,一般的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尽管其进行购置资产等支出也存在着未来完全不能收回的可能性,比如一个普通的商业企业购置的营业场所,虽然也可能在经营一段时间甚至很短的时间后,经营情况不理想,购置的资产完全不能够实现未来的经济利益,但这并不妨碍一般的企业在购置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后按照资产的定义确认为账面资产,因为资产的定义所强调的不是一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而是预期很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由于油气勘探高风险性所带来的支出与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和不相关性,在国际会计实务中,出于对石油天然气生产活动尤其是投产前勘探、开发过程中风险性的认识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历史成本会计计价模式,成果法和全部成本法是最典型的两大模式。这两种油气勘探资产计价方法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认可的两种方法。

(一)成果法(Sucessful Effort)

成果法是指以油田为成本归集和计算为中心,只资本化与发现探明储量相关的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对于与发现的探明储量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都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二)全部成本法(Full Costing)

全部成本法的出现晚于成果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对全部勘探中发生的成本费用都加以资本化的一种方法,不论这些成本费用的发生是否导致了探明石油天然气储量的发现。

从CAS27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准则对于从资产概念出发的资本化的界限问题,认为只有能够成功发现经济可采储量的活动的支出才是符合资产定义的,相反,没有发现经济可采储量的不成功勘探支出,不符合资产定义,不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也就不能进入资本化的范围。

CAS27关于勘探支出的资本化的规定,基本上源于前述的成果法的思路,也就是说中国油气勘探支出资本化是选取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所认可的两种方法之一的成果法,而完全放弃了完全成本法。虽然在准则的制定中并没有说明选取成果法的理由,但反对油气勘探支出的处理采用完全成本法的观点认为,把不直接用于成功勘探的支出资本化并不符合资产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的定义(黄灿标,2005;于永生,2006)。

三、完全竞争市场假设下的油气勘探活动

按照微观经济学中经典的厂商理论和市场理论,可以作出以下假设:存在一个石油天然气供需市场,供应方是进行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并销售的石油公司,需求方是大量的消费者。所有石油公司面临的地质等外部条件,地质勘探技术等自身条件都是相同或无差异的,基于上述条件,石油公司为找到经济可采储量所进行的勘探活动所面临的风险水平也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再假设市场上所有公司持续经营下去,经营周期足够长,所有企业的在足够长的周期内所发生的勘探活动总支出为A,没有公司破产,基于上述假设,一个存在大量买者和卖者的市场,实质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买卖双方都只能是价格的接受者,没有定价的权利。

由于面临同样的风险水平,可知所有公司都面临同样的勘探成功的概率K,在足够长的周期内,基于概率统计的大数定律思想,虽然个别企业短期可能不会出现失败,但从长期来看,所有进行油气勘探活动的公司都将出现金额为A×(1-K)的失败支出,这些支出可能是在某个矿区内没有发现任何储量,或者是没有发现经济可采的储量。成功的勘探支出金额则是A×K,这些支出都对应于产生了经济可采储量的勘探活动,从长期来看,所有的企业作为供给者可以从市场上得到的经济利益流入,这些经济利益流入将形成我们所讨论的企业会计账面上符合资本化条件形成资产的勘探支出。

按照CAS27所采取的成果法的逻辑,只有成功的勘探支出A×K才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在图1所示的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图中,LMC代表油气企业的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AC代表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成果法以及CAS27的思想都认为失败的勘探支出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也就是说消费者只愿意为成功的勘探支出以及开采和生产成本支付价格P0,因为企业有一部分由于高风险特性所带来的失败的勘探支出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从而,CAS27所确定的只有成功勘探活动才可以资本化的界限实际上导致完全竞争市场上无限个消费者的水平需求曲线位于石油企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下方。

基于上述从完全竞争市场出发的逻辑,图1还不是完全竞争市场中的均衡状态,由于所有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从长期来看都面临同样的失败勘探支出的金额,由于先前假设了消费者不会补偿失败的勘探支出,不会形成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入。然而,如果消费者不给出更高的价格,油气企业将不能承受长期的亏损,也就是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由于这是完全竞争市场,没有另外一个企业能提供更低成本的产品,不管哪家企业进行勘探活动从长期来看都会承受这个A×(1-K)的勘探失败支出。如果消费者不给出更高的价格,所有的企业都将退出这个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销售市场,事实上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因为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无限个消费者之间会由于相互的竞争把出价由P0提高到P1,也就是图2所示的情况,最终的均衡状态将出现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和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相交的点上,也就是LAC=LMC=P1的时候。由P0到P1的过程就证明了正常的失败勘探支出得到未来经济利益补偿的事实。上述讨论说明,前面图1中所假设的并非市场上消费者真正愿意给出的价格。

所以,基于上述图形的描述说明,资本化的界限并非在于投资的成功与否,而在于是否存在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从完全竞争市场角度出发,如果所有企业都可能面临着一种失败或者不成功的支出,这种支出必然可以由于竞争性的定价关系从市场上在未来期间得到补偿,而并非如直观想象的那样,一个企业的失败就必然导致未来没有经济利益,事实上,如果从概率上说所有企业都以同样的风险水平出现这种失败,那么这种失败就是“正常的失败“,是一种可以从未来经营定价中得到补偿的失败。事实上,这种关于资本化界限的确定标准不在于投资的“成功与失败”,而在于投资的“正常与非正常的失败”的概念,在会计原则的其他领域也有运用,比如对于存货在运输和仓储过程中所发生的正常性的损失,发生损失的存货显然不可能再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流入,然而由于这种损失是“正常的”,从概率角度理解,也就是任何一个同类型的企业在进行同样的运输和仓储的时候,都可能发生损失,那么这种看似并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损失,就可以被资本化、在账面形成资产,因为根据完全竞争市场的基本原理,即使是在这种对于生产者最苛刻的市场条件下,生产者只能接受价格而不能影响价格,企业也可以从市场上得到“正常的失败支出”所带来的回报,也就是未来经济利益流入。

如果说在完全竞争市场这种对于消费者和企业双方都是最为严格的市场条件下,“正常的失败支出”可以得到补偿的话,那么可以继续放开市场条件,在垄断竞争和垄断或者寡头等不同的市场条件下,由于需求曲线将成为一条斜线,企业将具有影响价格的能力。

四、结论及对于其他高风险支出活动的启示

上述内容只讨论了石油天然气勘探支出资本化的问题,资本化的基本判断条件并非“成功”与否,这个“成功”的概念,在CAS27中被理解为支出需要发现可采储量才能资本化。

前述讨论的结果,还可以运用到类似的在支出活动中同样面临着较高风险的其他活动,比如无形资产的研究与开发问题。事实上,研究者常常将研究开发活动和油气勘探活动作为类比来进行研究(Bryant,2003;葛家澍,2008)。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将面临高风险的无形资产研究开发分为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只有开发阶段的支出可以在使用或者销售具有技术上可行性的前提下资本化。失败的研究支出,或者成功但不具有技术上可行性的开发支出,都不符合资本化的条件。该规定和CAS27中的规定都忽略了资本化定义来源于未来经济利益而并非来源于“成功”或者“可行”这一简单概念,都与最简单的存货正常损失可以资本化的理念是相互矛盾的。从简单的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可以知道,不成功的支出,同样可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

综上所述,目前对于石油天然气勘探和研究开发等高风险活动支出资本化的问题,还存在资产概念认识上尚待明确的地方。笔者主要从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和资产的定义角度来讨论这一问题。当然,用确定存货的损失是否正常的方法来确定石油天然气勘探支出或者研究开发活动支出中“正常的失败支出”,也许并不那么容易,而且,存货的正常损失往往金额不会特别大,但是对于高风险的油气勘探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所大量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如何在高风险中确定一个合理的比例,而且是对于不同行业根据其风险特点确定不同的比例,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234-243.

[3]葛家澍,杨宇.研究与开发支出的会计处理探讨[J].财务与会计,2008,(2):15-16.

[4]黄灿标.石油天然气行业会计核算――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J].会计之友,2005,(9):27-28.

[5]于永生.成果法与完全成本法孰是孰非――兼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J].财经论丛,2006,(5):75-80.

[6]周晓丽.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2).

[7]Harry I.Wolk, Michael G.Tearney.1997.Accounting Theory.South 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4th Edition:477-499.

[8]Lisa?Bryant.2003.Relative Value Relevance of the Successful Effortsand Full Cost Accounting Methods in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8(March).5~28.

On the Expenditures Capitalization Issue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Other High-risk Industry

Liu Peid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oi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