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网络的特点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1

古典诗词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因为字数的限制,具有凝练和跳跃的特点,显得言浅意丰,这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又因为学生是从高中才开始接触古典诗词,因而难免显得生疏。而许多老师光凭着一张嘴也很难真正挖掘出诗词背后的深刻意蕴,因此在平时的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中,许多老师往往是粗略的带学生把诗词读上一两遍,然后便开始囫囵分析,最后便草草结束,渐渐地,学生觉得古典诗词学习越来越索然无味,于是古典诗词也愈发难以理解。诗歌鉴赏,鉴赏的前提是读懂诗词,这是许多专家的共识。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活动,让学生走进诗词、了解诗词、分析诗词、融入诗词,让学生充分揣摩古典诗词的意境,钻研诗词的语言、用词,体味作者的情感,充分感受到诗词的魅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

网络使过去学生的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于书本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改观,借助于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实现了数字化、多媒化、网络化,尤其是网络与各门具体学科教学的整合,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更加展示出网络应用于教学的广阔空间。网络技术为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水,并必将带来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全面变革。与传统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相比,网络环境下的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一、直观性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一般理科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者进行示范实验直观演示的方法有所不同。网络环境下古典诗词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便是指充分利用网络,让古典诗词的背景、内容、意境显得直观、具体可感。在古典诗词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让学生详细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简况及创作风格;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学习和诗词相关的赏析文字,加强对诗词的直观理解;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通过名家解读加深对晦涩难懂的诗词的直观认识;可以通过感受名家朗诵,加强对诗词情感的直观领悟。例如在设计《满江红》时,可以详细讲解北宋的时代特点,岳飞的个人经历及创作特点,通过名家朗读充分感受词的意境及情感,借助名家视频解读充分领会词的内容。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古典诗词不再显得晦涩难解,通过网络技术手段的运用,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内容显得更直观,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二、精细性

诗词鉴赏,其最高境界是鉴赏。要想达到让学生能鉴赏诗词的境界,功夫主要在平时,网络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最大可能。在平时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将网络的活水引进课堂,借助网络的强大功能,秉烛探幽,深耕细作,实现精细化教学,有效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这种精细化主要体现在诗词字词理解的精细化,揣摩字词的作用、好处,揣摩意象的含义、作用,揣摩这些字词对于刻画人物、揭示情感、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手法的精细,分析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抒情方式、表达方式等,并力求全面;情感的精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悉心领悟诗词具体语句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主旨的精细,通过词句的具体分析,搞清作者的创作动机,明晰诗词的写作主旨。总之,在网络环境下,在平时的诗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秉承精细化教学理念,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力求让学生做到弄懂,弄通,弄透,必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诗词课堂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古典诗词鉴赏得分低的局面。

三、拓展性

在以前的古典诗词课堂设计中,囿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往往只注重文本的分析。而在网络背景下,教师可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观照诗词,做到既注重诗词的内涵,又注重诗词的外延,既可以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又可以提高学生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极大地扩充课堂容量。古典诗词课堂设计的拓展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知识的拓展,主要体现在可以扩展和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创作背景,作者的相关常识、有趣的故事;通过不同的名家评论拓展对诗词内容的多元认识;通过课后拓展,领悟和所学诗词作者相关的其它不同风格的作品,或归纳出和所学诗词同一类型的某类诗词的共性特点,或和其它诗词进行对比阅读,拓展和加深对诗词的认识。二是思维的拓展,通过对诗词中所采用的不同的版本信息的比较,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通过对背景、词句和主旨的不同认识和理解的深入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声声慢》为例,其中有“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一句,对于“满地黄花堆积”一句,一种见解认为是盛开的景象,一种见解认为是凋零的景象,引导学生深入辨析。再如《声声慢》一词的创作背景,有人说是李清照中年的作品,有人说是其晚年的作品,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网络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辨析,还可以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网络环境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设计注入了“活水”,也使高中语文古典诗词课堂设计呈现出和传统教学设计迥异的特点,不仅更直观,更易于为学生所领悟,而且分析的更精细,更利于培养学生解读和分析诗词文本的能力,通过知识的拓展,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有这一切都必将转化成学生切切实实的能力,从而有效改变当下古典诗词教学效率低下的窘境,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成绩。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网络社交;人际交往;社交能力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1.031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调查对象为安徽财经大学在校大学本科生148人。其中男生53人,女生95人。大一年级学生81人,大二年级学生62人,大三年级学生4人,大四年级学生1人。

1.2方法

问卷调查法。问卷共17题,包括使用的主要社交软件、时长,是否受到财产损失和隐私泄露,长时间使用社交软件对学习和自身的影响,使用社交软件的目的,使用社交软件的弊端,对于传统设计和网络社交的看法等方面。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四个年级共计发放148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有效率100%。

2网络社交的发展历程

人类连接在一个巨大的社會网络上,这种连接关系不仅是与生俱来的不可缺少的,更是一种充满巨大力量至关重要的一种社交。社交作为一种社会的产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的社交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地变化。而网络社交则是指以网络为中介,以数字化为载体进行的人际交往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与人交流沟通传递信息的纽带,早期的E-mail解决了远程的邮件传输的问题,至今它也是互联网上最普及的应用,同时它也是网络社交的起点。BBS在E-mail的基础上实现了更进一步的突破,使得“群发”和“转发”变成一种常态,同时把网络社交更加推进了一步,从单纯的点对点交流的成本降低,推进到了点对面交流成本的降低。

至此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与不断地发展,各种社交软件也层出不穷,网络社交逐渐扩大发展,人们的社交也逐渐由传统的面对面的社交转变为网络社交,使得网络社交成为一种大众化普及化的社交。

3网络社交的地位与影响

3.1网络社交在生活中的地位

网络社交成为人们娱乐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显示94.59%人们利用社交软件进行娱乐活动、通过社交软件进行聊天、了解当下热点时事。

网络社交成为人们社交的重要方式。在调查对象中,有33.11%的人选择网络社交,虽然网络社交兴起较晚,但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3.2网络社交在生活中的影响

扩大了人际交往的范围,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传统社交被局限在特定的地域时间,远距离的交流也只能通过书信、电话进行。而网络社交借助科技的力量,突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扩大了社交范围。

摆脱了个人身份标签的限制,提供个人自由化的发展空间。网络社交作为一种开放式的社交,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可以为个人提供多层身份的设定。在网络社交中,个人可以为自己设定多种身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释放自己的性格,通过网络社交个人的发展更加自由化。

增加了接收信息的渠道,方便了人与人的沟通。网络社交利用网络高效便捷的特点及信息共享性的特点,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人们可以在网络上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接触不同的文化与自由思想,为提升自己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与渠道,有利于个人进步与提升。

增加了人们对于网络依赖性,不利于学习工作。网络社交使得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网络上,线下的沟通减少,户外运动及读书时间减少,调查显示7027%的人们在离开虚拟网络时感到空虚。82.43%的大学生表明网络社交使得自己注意力无法集中。

网络社交存在虚假信息以及诈骗的等危险。网络社交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时也存在不安全性。许多网络诈骗也在网络社交发展的同时不断出现,方式多样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使得人们难以辨别,调查问卷显示23.65%的人曾经历过网络诈骗,网络诈骗的出现也加剧了网络社交中人与人的不信任性。

网络社交造成人与人之间现实生活情感的疏离。网络社交的便捷性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通过冰冷的手机进行交流,大大的减少了面对面的现实交流,减少了人们情感的沟通,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社交网络甚至减少了与家人的沟通。

4当代网络社交发展形势

4.1特点

4.1.1虚拟性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符号化的间接地形式进行,人的行为具有“虚拟实在”的特征。人与人的交流通过文字与图片来传达,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

4.1.2多样性

由于社交媒体的多样性使得网络社交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多元化的社交软件,使得人们的网络社交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们可以选择交流的方式较多。

4.1.3创新性

网络的不断发展促进网络社交也在不断的发展,社交软件功能的发展进步,语音、视频、表情包的不断出现,使人们的交流方式也不断的创新进步。

4.1.4功能多

网络社交不再仅仅是为人们提供一种沟通的工具,网络社交在满足人们交流的基础上,功能也是越来越多。例如娱乐交友,物质消费,文化消费等。人们在进行沟通交流的同时还能了解当下时事、购物等,网络社交越来越丰富人们的生活。

4.2自身的优势

4.2.1即时性

网络社交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信息即时传递。

4.2.2信息丰富

网络社交的共享性,信息来源广等特征可以使得人们获取大量信息。

4.2.3资源共享

QQ的空间、微信的朋友圈、微博等当下已成中国网络社交的主要平台,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以通过这些平台来展示个人或企业动态,提供一些资源信息实现资源的共享。

4.3现今发展情况

网络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网络社交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接受网络社交,网络社交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社交软件的不断出现加上其功能越来越健全,使得网络社交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人网络社交不再局限于交流与沟通,工作与个人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所重视的问题。

网络社交的形式越来越丰富,社交媒体的大量出现以及形式的不断更新,使得网络社交的形式与手段越来越丰富。

5网络社交对大学生的影响

5.1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调查显示,50%以上的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社交软件超过4个小时,这其中又有一半的大学生使用社交软件的时间达到了6个小时以上。可以说社交软件的使用占据了我们相当大的一部分时间,然而社交软件的负面影响也随之而来,因为社交软件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主要通讯渠道,学生们总是需要“盯着”手机以防漏掉重要的消息或通知,如此一來学生便会每时每刻的“滑动”手机屏。而且调查显示,对于大学生来说,负面产生的影响比正面影响要大得多——在问卷调查的参与者中,只有三成的学生认为网络社交没有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大多数学生表示网络社交会打乱自己的生活作息、影响学习时的注意力、减少户外运动的时间等。

5.2对大学生个人财产与隐私的影响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网络诈骗也是屡见不鲜。大学生由于刚走出家门摆脱父母的管束,且社会经验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很容易成为诈骗团伙诈骗的对象。在我们的调查中,就有不少受访者表示曾经因为网络诈骗而造成过个人财产损失,即使没有造成过财产损失也曾遇到过类似情况。除了个人财产安全外,大学生的个人隐私泄露就更为常见。不仅是上传到社交平台的照片以及动态会在泄露个人信息,更有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捆绑恶意软件病毒等获取用户的个人隐私。个人信息和隐私的泄露很有可能被他人非法利用,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5.3对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影响

网络社交带给大学生的影响还包括对其身心健康的影响。在网络上聊得来的朋友发展到现实中未必能成为朋友,网络的虚拟性通常会给人们造成一种人际关系网络繁荣的假象。当大学生回归现实,面对课业等实际生活问题时,现实地冷清与网络上热络的社交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反而会加深孤独感,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除此之外,网络社交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具体表现为频繁刷新社交平台来查看好友的最新动态、离开手机和网络情绪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烦躁。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进入大学后自我管理松懈,难以明确目标,突如其来的轻松让很多大学生感到迷茫、空虚和无聊,网络社交于是成为打发无聊的最好途径。然而越是如此就越依赖于社交网络,也就越是感到空虚,形成恶性循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极大危害。

5.4对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

网络社交平台的崛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体现在对现实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里班级的集体存在感被削弱,同时有着丰富的社团和各种学生组织,交友平台扩大,存在着巨大的人际交往机会。对于网络社交到底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是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一问题目前尚处于争议阶段,从空间和时间距离来讲,网络社交确实提供了便利,让远在异地的亲朋好友可以随时互动,但社会现实却也提醒着我们网络社交上的过分投入会影响到现实的人际交往,反而拉远了与身边人的距离。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多的心理专家教育专家认为过度的网络社交正在弱化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此外,在网络社交中投入大量精力,就必然会忽视现实的人际关系的维护,从而导致现实中同学朋友关系的疏远。而且当网络人际关系发展到现实生活中,其关系也会变得脆弱。

6网络社交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

6.1积极影响

6.1.1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意识

网络社交具备多样性的特点,不再受现实人际交往的一些约束,个人可以利用社交软件更好的展现个人的性格与特点,打造属于自己的舞台,培养个人的独立思维与意识。

6.1.2更好的展示个人优秀之处,提升自信

网络社交平台作为一个技术性平台,面对“看不见的朋友”,我们能够利用它扬长避短,充分展示个人的优秀之处,提高自己在社交过程中的信心。

6.1.3有利于建立个人的社交体系

网络社交作为一个平台,尽可能的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通过技术手段提供给更好的社交机会,减少了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的成本,更便捷的扩大了个人的交友圈,对于个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2负面影响

6.2.1缺乏安全感

大学生对社交软件存在依赖,而且难以脱离,当我们将个人的时间与精力不断从现实当中转移到网络当中,对于现实生活中的社交便会不断脱离,甚至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恐惧心理,在没有了网络社交的陪伴,就会导致部分人精神上的空虚、信心的消失,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

6.2.2缺乏信任感

过度的投入网络社交,忽视现实人际关系的维护。一方面社交网络具有开放性等特征导致各种言论都会传播,因网络社交在感情的建立与培养不如现实中人际交往来的有效,所以当流言蜚语传播在我们周围时,会使得我们很容易产生各种怀疑的心思;另一方面,网络社交难以建立一种深厚的认同感,这样一来就造成网络交往中难以建立有效的信任,而当其蔓延到现实的人际关系当中,会造成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

6.2.3影响身体健康

一方面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对个人眼睛的使用造成很大的负担,尤其是夜间宿舍熄灯后,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手机更伤眼睛;另一方面,大学生白天学业较为繁重,夜间空闲时间较为富余,在夜晚这样一个时间段内大量使用手机,会影响睡觉时间,导致个人的睡眠质量出现问题,因而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伤害和负担。

6.2.4影响心理健康

长时间、频繁的使用社交软件让使用者产生了依赖性,并且一旦脱离会使人们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忧愁、逃避等情绪。长期受负面的情绪影响,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存在着消极的作用,而影响时间越长,越容易产生心理疾病,甚至会使人们产生极端的思想与情绪。

6.2.5削弱个人的社交能力

如上所说,在个人的安全感与信任感被破坏后,会极大的伤害个人社交过程中的自信心;另外当个人的身心健康遭到影响后,会对我们的一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不当的使用网络进行社交会对我们个人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7对策与建议

7.1对大学生的建议

7.1.1培養个人的兴趣爱好

对于大学生而言,长期的进行网络社交,对于个人的心理健康而言并不是有着有效的积极作用,甚至会有反面效果。那么为了摆脱依赖网络社交而出现的焦虑、烦躁等情绪,可以建议大学生在网络社交之外为自己建立一个兴趣或者爱好(如书法、读书、体育运动等),并且要能够长期保持下去,如此便会为自己建立一个良好的心态。

7.1.2多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

为了避免长时间使用、夜间使用等带来的身体伤害,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有计划的安排户外运动,坚持长期的户外运动,多锻炼身体,不断提高个人的身体素质,增强体魄,从而提高个人的自信。

7.1.3自我学习,认识网络社交的两面性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能够做到先知先觉,就要去主动学习,去了解网路社交它的两面性,正确看待网络社交给自己带来的积极影响和负面作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合理利用网络社交带来的积极作用,避免其负面影响作用在自己身上。

7.2对高校与相关教育工作者方面的建议

7.2.1高校老师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

不论是辅导员还是学生的导师还是学院、学校的其他老师,都要能够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学生在使用网络社交中产生的各种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不仅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谈话,更要能够做好提前预防工作。

7.2.2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过度的使用和依赖网络社交现实人际关系造成一定的冲击,为了更好的维护现实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有计划的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团队中不断交流、合作,面对面的进行交往,在实践中去培养现实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2.3积极响应并开展“三走”系列活动

针对“三走”活动,学校要重视它的意义,积极响应并开展一系列的有关活动,促使大学生能够摆脱手机、网络的影响,重视户外运动的作用,真正的走出网络;同时拥有良好的体魄有利于在人际交往中提升个人的自信,而自信对于人际交往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7.2.4开设相关课程及讲座

高校可以针对网络社交开设相关的教育课程及知识讲座,不断加强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的理解与认识,培养良好的网络交往心态,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念,并对人际交往的培养进行正确的指导,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7.2.5利用网络社交,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活动

网络社交不是猛虎,也有优秀之处,对于高校课堂教育,可以结合、利用相关的社交软件,利用网络社交,有目的的开展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了解什么是人际交往、怎样去进行人际交往,最终提高个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洪波,胡璇.大学生网络社交现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1):75-77. 

[2]简奥.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J].湘潮,2013,(1):154-155. 

[3]张静.网络交流工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J].高教研究,2014,(1). 

[4]田丽,安静.网络社交现状及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8):13-19.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社交网络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创新

课 题: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处思政课题,项目号:1135071。

社交网络具有网络性和社会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形成舆论的重要场地。社交网络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探索解决的重大课题。探究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利于主流声音的传播,有利于弘扬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精神。

一、社交网络平台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交网站提供的日志、状态、相册、新鲜事、游戏、分享等功能满足了大学生对社交、资讯、娱乐和学习的诸多需求,因其开放性、交互性、真实性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和深远,成为大学生人际交流、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截止到2011年底,中国社交网站的用户数量为2.44亿,其中学生是社交网站的最大用户群体,比例达到50.3%。

二、社交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固定程式和规范性做法。一定的社会环境决定着教育模式的具体形态,社交网络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1.社交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资源。与传统网络相比,社交网络可实现知识和信息即时、立体、多维的传播。社交网络的核心价值之一是通过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内容和社会网络的能量来凝聚广泛的社会资源,因此,社交网络实现了对知识和信息的横向广度拓展。同时,作为一种深度社会性的网络类型,社交网络以个人为网络节点,与其他社会联系人形成网状连接,实现了对知识和信息的纵向深度挖掘。因此,社交网络不但聚集了数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而且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讯资源共享。

(2)拓宽了渠道,促进教育力量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取决于多种因素,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共同努力。社交网络为教师、社会和家长提供了共同关注学生成长、交流的平台,将学生、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连为一体。通过社交网络,党和国家的声音、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运用社交网络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构建学习交流平台,可改变以往强制灌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共同参与、主动获取的新模式。

(3)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效果。社交网络在传播信息方面具有及时、大量、交互等优势,在时效性、连续流动性、集纳性、信息形态多样性上优势明显。充分利用社交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但可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而且由于社交网络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交往需求,其交流内容更深入,效率更高,方式更活泼。因此,通过社交网络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会增加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活泼性,更容易为时下高校大学生所接受。

(4)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社交网络互动的便捷性和随时记录性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为快捷、准确地了解学生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针对性。

2.社交网络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传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被弱化。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等主渠道,以及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的。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开放的信息传递系统,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都能在这里碰撞和交融。而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中,教育者忽视了互联网对学生思想、心理的影响和作用。这一方面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受到冲击;另一方面,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地位也受到冲击。

(2)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新要求。在社交网络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作为获取信息和各种知识的重要渠道,并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中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具备开放的知识结构,不具有科学的现代教育理念,没有重视社交网络作为一种共享信息、想法和经验教育工具的作用,还不适应社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工作,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创造性、分享性,没有跟上时展的需要,从而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认识到在教育、教学领域利用社交网络的重要性,将社交网络视为一种分享信息和资源的途径,开展学校和家长、学生以及同行之间的更广泛的交流。创新教学方式,利用社交网络搭建学习社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先进性。

三、以社交网络为平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社交网络由于其即时性、互动性的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现代化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社交网络在学生中的迅速发展、普及,为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空间和渠道。因此,应根据社交网络的特点,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1.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线上影响力

社交网络在发展大学生兴趣爱好、满足大学生交往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主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掌控,以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利用社交网络的特点,如信息选择的主体性、信息交流的互动性、讨论的民主性、网友的情感性等,将传统的思想理论教育的教育教学载体向网络媒体转化,增强“两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效率。

2.开展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思想政治“扩展式”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点之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入脑、不入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善于通过社交网站中获取第一手资料,分析判断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开展“扩展式”教育,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针对性和教学效果。

首先,建立班级公共主页或聊天群、社区等。教师要学会利用社交网站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通过社交网建立群体,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归属感,达到加强班级、课堂互动的效果。

其次,开展主题活动。本着创新、互动、有趣的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嫁接到社交网站上,利用社交网站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服务性等功能开展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活动,鼓励和调动学生到社交网站参与互动,做好课堂教学与网络教育的衔接,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富实效。例如,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开展网络调查或热点问题讨论,这样使学生得到展现个性的舞台,获得在现实课堂上难以获得的期待和满足。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4

大数据是由英语“Bigdata”一词翻译而来的,本文从大数据视角切入,详细地分析了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特征,阐明了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着账户被不法分子盗用、侵扰个人隐私、无法保护个人信息的权利等问题,进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行业推进的方向、法律规范的方向来探究解决方法,保证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平台能够正常运转,特别是为了保护互联网上个人信息的隐秘性。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也日渐发展并壮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沟通与交流的重要纽带。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当前传统的电话、短信等交流方式已经逐步被网络视频以及语音电话等替代,超过八成的年轻人通过社交网络与人交流。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流方式。而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其中,个人的信息安全隐患就是重中之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话题。

二、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大数据时代体现的是高效、快捷、智能化、多元化以及客观性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社交网络的发展与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而诸如陌陌、QQ、微信、微博以及博客等社交软件也随之产生,整个社交网络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发展前景。但社交网络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在个人信息安全上的问题,具体如下:

(一)社交网络数据透明,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

随着网络的普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下已进入大数据时代,与传统的信件、档案以及简历等纸质的个人信息有所不同,社交网络中的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信息都变成相应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在社交网络中不再隐私,变得异常透明。2016年,“大学生徐玉玉死亡”事件揭示了当前的社交网络弊端,诈骗分子通过QQ等社交软件在网络上购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的详细信息,包括家里几口人、考试成绩以及身份证信息等。这些社交网络上数据的透明让个人的隐私得不到保护,影响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社交网络的互动性范围没有得到约束造成受害人信息曝光

当前,人们在社交网络上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互动的范围也越来广。而范围太广就会涉及侵犯别人的隐私问题。比如具有争议性的“人肉”搜索,“人肉”搜索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互动性到一定程度下的产物。2015年,广东一名顾客因被怀疑成小偷而遭到店主拍照并上传网络,通过网友的实时互动进行“人肉”搜索,最终该名顾客因受不了网络暴力而自杀。

(三)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高

个人信息安全意识不高也是导致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等社交形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追求。视频聊天、语音电话、照片发送以及链接分享等成为当下人们网络社交的主要形式。然而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不高,2016年,安徽卫视制作的一档节目,在节目中扮演骗子的演员通过小孩年轻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照片等了解了小孩的姓名、爱好等资料,并最后成功的拐跑小孩。这虽然是一档节目,但其背后的反应的问题不禁引起人们的反思。

(四)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

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会导致人们的社交软件帐号以及密码被盗,从而导致个人信息遭到曝光。据统计,2016上半年我国截获的网络病毒超过2000万个。多起社交网络攻击案的发生也源于社交网络系统安全性不高。比如俄罗斯黑客盗取了2.7亿个包括雅虎在内的社交软件帐号。

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的个人信息安全问题解决策略

基于当前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背景下的个人信息安全现状,解决社交网络的安全隐患已迫在眉睫。具体的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规范社交网络互动的范围

大数据背景下的社交网络在我国还是新生代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其中,2013年3月1日正是实施的《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远远不足以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因此,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净化社交网络环境,抵制网络暴力,规范社交网络互动的范围,明确互动内容的底线,正确地利用网络的优势来树立正能量。

(二)强化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意识

个人在信息安全隐患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人们在日常的社交网络中要做好保密措施,严禁自己在社交软件等平台上大量的照片、姓名、家庭住址以及工作等信息,不要在公共网络环境下使用银行账号、支付宝等。只有强化个人在信息上的风险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避免自身信息遭到曝光。

(三)强化人工智能在社交网络系统安全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当下最热门也是最先进的智能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建立相应的大数据,对社交网络中的一些不明数据进行分析和筛查,在第一时间锁定病毒、木马等,并在删除后及时的存档备案。

(四)提高全民道德水平

常言道“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有提高全民道德水平才是解决当前个人信息安全隐患的本质途径。只有全民的道德水平提高,社交网络环境才会更加和谐,网络暴力才会消失,黑客攻击的案列也会逐渐消失。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传统社交的方式,使越来越多人臣服在社交网络的膝下,但是把社交网络中的个人信息曝光于大众的视野下,也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建设网络安全屏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采取一切有效手段不让非法人士通过社交网络平台盗取人们的信息,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并且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这方面的警惕性,不熟悉的无线网络不要随意了解,地理位置不要随意公开等。只有加强个人安全意识,才能让大数据时代下的社交网络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履行它应尽的职责。

作者:周绍博 单位: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艳欣,康旭冉.大数据时代社交网络个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J].兰台世界,2014,5(5):24-25.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 社交网络;病毒营销;口碑营销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45-0027-02

1 社交网络及病毒营销的内涵

1.1 社交网络

社交网络是指旨在为人们建立社会流网络提供帮助的互联网应用平台[1]。它是通过人际关系交流所建立的信息流通服务。从内涵角度而言,相比于信息交流,社交网络更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立。随着当前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使用QQ、微信、微博进行交流。这些互联网交流工具通过信息的传播,将各自的社交圈不断扩大,最终形成复杂的社交网络平台。

1.2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以互联网传播为基础的口碑营销。传播者通过对信息的包装、再处理,以互联网作为工具,在用户间进行口碑营销,达到信息迅速扩散的目的。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中用户只能被动接收推销信息,病毒营销主要以用户之间对品牌的主动讨论为方式为传播手

段[2]。相比于过去专家点评,人们对亲朋好友间推荐更为信任,因此通过包装的信息以病毒营销为手段进行传播,能收到比以往传统营销方式更好的传播效果。

2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和病毒营销发展的特点

2.1 社交网络平台现状

社交网络平台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才逐渐形成的网络服务。于其他网络服务相比,国内外目前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理论性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有关的文献,主要通过社交网络的理论技术、开放应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3]。然而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社交网络平台,不断扩大交际面与信息交互。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2.2 病毒营销特点

病毒营销的概念与1997年被正式提出,此后不断的有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到目前,病毒营销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病毒营销,是营销策略中的一种。它鼓励用户主动将信息传播给其他人,并以信息的影响为增长动力,使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不断传播。病毒营销的特点主要分为传播渠道和信息受众两个方面。其中传播渠道包括的特点包括:1)大众化传播。病毒营销能如同病毒一样,以“感染”的方式,在人群中极快的传播开来;2)互动性强。病毒营销能增加用户参与的积极性,在人们相互间的分享中加速信息扩散;3)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营销方式,病毒营销只需要以很小的代价就能得到不俗的传播效果;4)便携性高。便利的传播渠道,能够提高用户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性。传播渠道越便捷,营销效果越好。在信息受众群体方面,病毒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于:1)个体性。信息传播者能为用户需要,量身定制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做到精确的“点对点”传播;2)自主性。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传统电视、电台等传播媒体,从以往被动的接收信息,转变为以互联网信息搜索为主的选择信息,从而表现出更强的自主性;3)参与性。互联网平台中,人人都是参与者。这为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提供了便利。从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现状及病毒营销的内在特点不难看出,二者极为契合。社交网络为病毒营销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传播渠道。

3 病毒营销存在的问题

病毒营销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是一把双刃剑,主要表现在:1)竞争对手的恶意攻击。基于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传播成本低,传播速度快,这就为竞争对手进行造谣,抹黑提供了便利[4]。目前我国在网络信息安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网络用户实名制尚处于起步阶段,造成了难以对恶意造谣者进行惩处。2)用户的恐慌心理加强;用户的恐慌心理主要表现在一旦负面信息形成并开始传播,无论信息是否真实可信,后期对信息的相关解释,辟谣在短时间内都难以消除其已经带来的影响。3)用户的负面反馈信息影响巨大。由于病毒营销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用户的任何负面评价都容易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夸大,并被更多人所接受分享。因此负面信息所带来的影响也远远超过传统传播媒体。这对企业的危机公关能力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 病毒营销发展对策

完善病毒营销传播,建设健康,有序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渠道,离不开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4.1 完善对社交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建设

目前我国社交网络仍处于发展阶段,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法律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等问题[5]。完善我国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增加造谣者违法成本,加大惩处力度,减少恶意攻击、造谣等不正当竞争事件的发生。具体方法有:进一步落实网络实名制,让网络用户对信息的传播负责;健全信用体系,降低虚假信息散步者的个人信用额度,从而令造谣者不敢越雷池一步;加强网络信息的监管,及时阻止,减少虚假,不真实信息的传播。

4.2 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

面对真假难辨的网络信息,用户通常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这就为日后对虚假网络信息的辟谣带来了巨大的难度。举例来说,数年前的海南香蕉“蕉癌”事件,对海南香蕉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虽然各大媒体在第一时间对“蕉癌”进行辟谣,但并没有发挥足够的效果,致使当年香蕉种植户蒙受了难以估量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丢失,群众对所谓专家辟谣的信任度日益下降。因此,增强网络主流媒体公信力,在当前互联网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具体途径包括:1)加大对好人好事的宣传,传播社会正能量;2)定期在网络开展专家讲座,为群众传播正确的信息;3)公正、客观、准确对社会事件进行报道;4)加大自身的品牌建设,在用户中树立良好口碑。

4.3 企业加大对产品质量的监管,完善危机公关

机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竞争对手利用病毒营销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恶意抹黑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这类情况相对来说还是处于少数,大部分对企业以及产品的差评还是来自于用户体验。所以首先,企业自身始终应当把产品质量放在第一位,将用户体验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一味地开展病毒营销,忽视产品本身质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但从长远来看,这对企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其次,面对来自用户的负面评价时,应当及时,有效地运用危机公关机制,第一时间直面用户所提出的问题,并积极予以回应和答复,而不是一再的拖延,踢皮球,考验的消费者耐心底线。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不仅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还能极大推动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

5 结论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平台及病毒营销势必将进入新的层面。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方式,病毒营销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应当注意的是,我国的病毒营销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相应的制度还远未健全。本文对未来病毒营销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病毒营销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舒,王轲远.社交网络平台上的病毒营销传播[J].现代经济信息,2013,8:190-191.

[2]李],初凤荣.社交网络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探索[J].北方经贸,2014,5:71-72.

[3]张才刚.社交网络广告的传播逻辑与营销策略[J].传媒,2014,15:56-57.

社交网络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社交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预测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23

1引言

随着4G网络、智能终端的快速发展,基于用户需求应运而生的社交网络平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社交平台中的微博、贴吧、QQ、微信为例,研究社交网络平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能够受到用户青睐的原因以及平台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新型社交网络平台应具备的特性以及功能。

从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将用户对现有社交网络平台的看法作为研究核心,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推测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发展方向;从实践层面上,研究结果为构建出适应时展需求的社交网络平台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的创新之处为:以往研究中缺乏对时下社交网络平台预测的研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对软件特性的分析,探索能够将用户需求精准链接的新型社交网络平台。

2国内外文献综述

2.1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主要涉及社交网络平台自身功能特点和不足,以及在传播力和影响力方面的研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营销的重要作用。

国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更前沿一些,Heidi Cohen指出社交媒体营销已不再是昙花一现,强调社交媒体平台对网络营销的重要性,其中Facebook是必备网站之一,97%的营销人员认为社交媒体平台是一个事实的业务。而Bidemi Oladele觉得社交网络的日益普及正逐渐改变传统销售模式。“谁控制了消息”是许多营销领域专家所关注的焦点。

相比国内的研究有些落后。刘忠园指出用户使用社交网络的动机有信息动机、社交动机、娱乐动机、便捷性动机、归属利他动机,认为要调整功能布局,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李彦娜研究在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社交网络的用户行为影响因素,为社交媒体的开发商对平台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2.2研究述评

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内外对社交网络平台的研究涉及面虽广,包括新时代下社交平台在营销中的重要地位、用户使用平台的动机以及社交平台对用户的影响等。但是,却忽略了用户作为平台的使用者对于社交网络平台的影响力。

本文研究特点在于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索当下热门社交网络平台得以持续发展原因以及自身存在的局限性,预测未来新型社交网络平台的走向。相信这对社交网络平台未来的发展意义深远。

3数据来源

本文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问卷调查,纸质问卷主要在山西大学、迎泽公园、家乐福超市和柳巷等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废卷6份),其中学生179份,社会人士121份。网络问卷共71分。最后回收问卷371份,其中有效问卷365份,有效率为98.38%。本次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包括QQ、微信、微博和贴吧这四个社交网络平台的使用情况,以及用户对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期待。

4结果分析

4.1平台利用现状

根据调查微信是用户使用最频繁的,占比42.6%,腾讯借助原有QQ的优势,创新社交网络互动方式是微信得以成功的关键,这很值得开发商和运营商借鉴。QQ使用频繁率排行第二,占比35.6%,它能够在长时间里都深受用户喜爱将是我们要重点探索的,微博和贴吧在用户中使用频繁程度较低,这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

图1行业平台交叉分布图从图1可知,使用QQ最多的是学生,使用微信的人群相对平均。由此可见微信是大众主要的交流平台。相对来说可能有QQ作为竞争对手,学生中使用微信的人少一些。微博满足了政府单位当下政务公开的需求,因而对其格外青睐。频繁使用贴吧的是自由职业者和政府单位,各占三分之一,而贴吧的娱乐性、兴趣性可能是他们青睐的原因。

4.2平台具备的功能

图2行业功能交叉分布图由图2可知,最看重共享账号的是学生群体和企业职员,这类群体可能比较看重方便快捷。企业职员对于实名认证很看重,他们可能希望在了解对方的情况下进行社交活动。最希望按游览习惯过滤信息的是政府单位,此外他们对用户反馈和实名认证的功能没有过多的期待,可见他们对社交平台的依赖性较小。

4.3平台的发展方向

5结论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高度保护隐私,不易被骚扰的微信是用户首选。可见互联网时代下,用户保护隐私的意识更强。然而,微商泛滥却是其一大弊端,当广告铺天盖地而来时,用户也只能屏蔽好友。强大的聊天功能使QQ成为用户的不二选择,但是它在安全问题方面有待改善。尽管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微博能第一时间为用户获取最新资讯,但微博上有些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这需要大众素质的提高以及用户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虽然贴吧可以帮用户解决问题,但是多数用户在遇到问题时首选的是百度而不是贴吧,因而贴吧应该在其他的优势上下功夫来吸引更多的用户。

能够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智能过滤信息是目前用户的迫切需求,未来的社交网络平台应在满足此功能的基础上在人性化和实用性两方面多下功夫。

对未来社交网络平台的预测:在所包含的功能更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保护用户的隐私;高效的反馈机制;能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不同元素,做大众平台的小众软件;在发挥平台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又能不失特色。参考文献

[1]HeidiqCohen.SocialaMediabPlatformsa2014bAndaBeyond[J/OL].http:///social-media-platforms-2014-research/20160527.

[2]Bidemi Oladele.The Emergence of Social Networks on the Web as New Marketing Tools[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刘忠园.移动社交网络用户的使用动机与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