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1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理财和投资理财的观念也在不断加强。投资理财的需求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复杂,从简单到专业,因而对高素质的复合型金融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另外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我国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国内金融行业。据分析,在广州、上海、北京等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前沿城市,随着越来越多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金融行业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同时外资银行不断进入,合资基金公司逐渐增加,银行和基金对人才的需求增长加快,金融行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所以,在经济学考研中金融学是非常热门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货币银行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跟银行及国家货币政策相关的问题,这里的银行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

热门分析:如今,许多银行都推出自己的理财产品,原本就倍受关注的银行业持续加温,成为热门的报考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货币银行学培养能在银行系统及其他金融机构、学校和研究单位从事金融经济管理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等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该专业方向主要在银行系统、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管理工作,以及金融教学、研究领域就业。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这些也是理想的就业方向。

推荐院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

金融经济(含国际金融、金融理论)

热门分析:截至2008年12月31日,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9460.30亿美元,全年增加4178亿美元,增长27.34%。许多新兴的名词如外汇储备增速、开放资本项目管制、国有银行股改、股票印花税都涉及到重要的金融经济理论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进步需要的具有较宽厚的经济理论知识、扎实的金融学专业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理论知识和国际结算、外汇交易、国际金融投融资等业务技能,能胜任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外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工作的应用型金融管理专业人才。

就业方向:该方向就业范围比较广泛,与其他各个方向都有交叉的地方。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外向型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商业银行等外资金融机构,以及中资金融机构的涉外部门、跨国公司投融资部门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投资学

热门分析:中国股市经历牛市后,人们对投资学的兴趣也随之高涨,其实投资不仅仅是证券投资,范围极其广泛。国家发展、企业赢利、个人获利也都离不开投资。近年来家庭理财及投资已经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培养具有金融、证券、期货、保险、营销、企业管理等领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专门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就业方向:一般来说,投资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去向:第一,到证券、信托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从事证券投资;第二,到企业的投资部门从事企业投资工作;第三,到政府相关部门从事有关投资的政策制定和政策管理;第四,到高校、科研部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应届毕业生的第一份工作一般都是一线的操作员,因为没有任何单位会让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员工进入管理层,即使是基层管理岗位。

推荐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保险学

该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保险法学与保险数学,保险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安全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运行规律,保险业与银行、证券业的关系等全方位的保险理论与实务。保监会对于保险专业的教学模式分为“西南模式”、“武汉模式”和“南开模式”,其对应的大学分别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南开大学。

热门分析:在我国,保险业被誉为2l世纪的朝阳产业。首先,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人口的老龄化有利于保险业市场的扩张;其次,我国目前的保险深度及保险密度都很低,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再次,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为保险业市场扩大规模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人才培养:保险学专业主要是为适应我国保险业的需求而开设的,大多数学校都要求学习金融、会计、投资等经济课程,构架一个宽泛的经济知识背景。有的学校还补充市场营销、法律知识等相关知识,诸如保险营销、国际经济法、国际贸易与国际商法等。

就业方向:许多人误以为保险专业的就业去向就是卖保险,实际上保险营销只是保险业中一部分工作,其他工作诸如组训、培训讲师、核赔核保人员和资金运作人员、精算人员。毕业生主要到保险公司、金融机构、社会保险部门及保险监管机构从事保险实务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中介企业、社会保障机构、政府监管机构、银行和证券投资机构、大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等也需要该方向的毕业生。比较热门的职业有保险人、保险核保、保险理赔、保险精算师等。

推荐院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江西财经大学

公司理财(公司金融)

又称公司财务管理、公司理财等,是金融学的分支学科,用于考察公司如何有效地利用各种融资渠道,获得最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并形成合适的资本结构;还包括企业投资、利润分配、运营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等方面,也涉及到现代公司制度中一些诸如“委托-”结构的金融安排等深层次的问题。

人才培养:该专业毕业生在掌握现代公司金融理论知识和实务后,可为企业进行金融市场的融资、投资与风险管理服务。具备创新、管理和应用能力后,可努力成为现代公司金融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选择各类公司从事融资、投资工作,也可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事实务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厦门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2

经济管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主要课程: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策、投资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经济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财政与税收、基层岗位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经济管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经济管理专业主要面向在职从业人员,培养能胜任各级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和企事业单位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入改革,加入WTO后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及组织所认识,企业决策者开始认识到运用经济管理知识来管理公司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经济管理的人才无疑成为了许多企业追逐的对象。在今后20年中,中国所需要各类管理人才,而其中经济管理类人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需要扎实专业知识,可以前往金融机构、各大企业、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等从事相关的职位,具备一定工作能力的话,相信也是可以在经济学领域发展的很不错的。毕业生们需要好好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才有可能觅得理想的工作。

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岗位有:证券、基金、信托、银行、市场营销、经济预测和分析、对外贸易、管理类等等。毕业生也是比较适合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这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比较吃香。

经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无论是本科毕业,还是硕士毕业,经济学专业类的应届生总体上的就业方向有经济分析预测、对外贸易、市场营销、管理等,如果能获得一些资格认证,就业面会更广,就业层次也更高端,待遇也更好,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基金经理、精算师、证券经纪人、股票分析师等。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房地产;

2 互联网/电子商务;

3 金融/投资/证券;

4 新能源;

5 建筑/建材/工程;

6 其他行业;

7 计算机软件;

8 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网络推广专员、文案策划、财务总监等工作,大致如下:

1 网络推广专员;

2 文案策划;

3 财务总监;

4 财务经理;

5 销售经理;

6 会计;

7 出纳;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3

经济学专业主要课程

《经济学基础》、《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经济学》、《金融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公司理财》、《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当代中国经济》、《劳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网络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企业经济学》等。

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经济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等;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5、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6、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7、国家公务员系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8、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等。

拓展阅读: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4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课程应用统计学一般学习课程:高代、几何、数理统计、多元分析、抽样调查、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分析等等。应用统计学主要研究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针对大量数据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 用以解决各个领域内的实际问题。主要涉及到数据分析、数据管理、统计调查等。

课程体系:《C/C++程序设计》、《数理统计学》、《运筹学》、《描述统计》、《抽样调查原理》、《多元统计分析》、《应用随机过程》、《复变与积分变换》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大数据、金融统计、生物统计学、风险管理与精算。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应用统计学专业主要包括一般统计和经济统计两类专业方向,从培养目标上讲,主要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研究方向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实际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能为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决策提供量化的依据,具有能够继续进行博士课程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成为统计分析,风险管理和精算方面的高级人才。

应用统计学专业研究生要发展,还是考虑往财税、金融等领域突破,考CPA、精算师等,到银行、会计事务所、保险公司等机构工作。因为单纯的统计是没什么工作好做的,需要和其他的工作(专业)相结合。

应用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统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好;主要到政府统计部门、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信息咨询公司等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或者到大型企业部门从事数据分析工作。应用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企业、事业单位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量分析等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或在科研、教育部门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新能源、金融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互联网/电子商务;

2、新能源;

3、金融/投资/证券;

4、计算机软件;

5、其他行业;

6、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7、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8、外包服务。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产品经理、交互设计师、ui设计师等工作,大致如下:

1、销售助理;

2、会计;

3、人事专员;

4、行政专员;

5、仓库管理员;

6、行政前台;

7、出纳;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5

财务管理专业主要课程

《管理统计学》、《税收学》、《高级会计学》、《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学》、《金融会计学》、《证券投资学》、《中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与会计电算化》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理财、税务筹划、投资理财、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资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与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划、决策、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规划,进行融资、投资及资本运营,并对亏损、破产等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防范和化解等。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高端财务人才稀缺,供不应求,想要成为行业精英挑战高薪,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金融/投资/证券;

3 房地产;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财务主管、出纳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会计;

2 财务主管;

3 出纳;

4 仓库管理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金融经济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金融危机 大学生就业 影响 对策

一、金融危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1.大学毕业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近几年,我国率一直保持10%左右的经济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快速升级带动了对大学毕业生这一庞大的人力资本存量的需求。目前的问题在于,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远高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据统计,2007年全国大学毕业生495万,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20%,大学毕业生达到559万,2009年又在2008年的基础上增长了近10%,达到6ll万(其中还不包括往届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数据)。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就缩小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增加了他们的就业难度,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从而导致处于“毕业未就业”状态的人数增多,大学毕业生的人才就业市场上出现了“一元钱月薪就业”甚至“零工资就业”等现象,这些都凸显了大学毕业生的供需矛盾,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2.生活压力加大

毕业生延缓就业.甚至出现就业重心下移受阻现象。在大学毕业生大幅增多的情况下,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工作岗位相对减少.并且薪酬水平降低.这就出现了两个结果,一是毕业生延缓就业,即很多原本打算找工作的大学生通过考研和出国等方式进行继续深造.从而暂缓就业;二是毕业生就业薪金和就业岗位要求下移,即很多大学毕业生宁愿降低预期的岗位目标和降低原有的薪金标准要求,通过选择中低端企业来实现就业。这两个结果都导致大学生毕业后面临较重的财务负担,生活压力因此变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大学生来说,也会在今后引发一些心理健康问题。

3.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增加

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动机源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二是政府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向大学生提供了很多相应的自主创业政策,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通过选择自主创业来解决毕业后的生活状况.同时也可由此在社会上衍生出很多新的工作岗位。

资料表明,对于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而言,尽管同样面临就业压力大和就业岗位少等问题,但是金融危机这两类人群的就业影响程度却不尽相同,例如从数量上看,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农民工在数量上远大于大学毕业生人数,但基于我国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一前提,农村可以成为城镇就业农民工的缓冲区域,也就是说,城镇的失业农民工可以在短期内返乡务农或从事农村地区的其他工作,但大学毕业生则不同,因为他们不具备农民工这样的缓冲条件,尤其是对于一部分家庭经济状况窘迫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毕业后就必须要找到工作来维持生活。并且,随着今后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回升,很多企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会使他们的就业状况较快扭转,而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困难得多,因为他们普遍并不具备农民工的“快速适应、快速反应”优势,因此,即使经济形势好转.大学毕业生的供需矛盾也同样严峻。

二、从金融危机中寻找就业契机

1.密切关注金融危机下企业的发展趋势

尽管在企业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最大,对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尤其如此,但是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危机能够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优胜劣汰,使这些企业由原来的资源型、粗放型向环保型、节约型和技术型转变,从而提高了它们实现产业加速升级的内在冲动。要完成上述升级和转变,企业会大大提升对技术型、研究型人才的需求。例如,温州科技局在调研中就发现,对于那些强化科研、重视技术创新的企业来说,它们在金融危机的寒冬中对人才的需求量依然保持增长,这就意味着大学毕业生生要转“危”为“机”,准确把握产业转移以及企业发展的方向,并从中寻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2.客观面对现实,冷静就业

大学毕业生要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尽管金融危机会为就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但更可怕的是学生们自己打垮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外在的客观困难被放大之后,人们往往容易陷入一种思维定势:即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客观原因,从而忽略了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事实上,近期有些企业的经营失败并非真的来源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而更多地来源于企业主在恐慌心态下做出的错误决策。这一调查结果对于大学毕业生同样如此,一味盲目的恐慌除了能够为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提供一个借口之外毫无用处,长期下去,只会让学生们更加迷茫。

3.利用缓冲期,增强自身就业能力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多企业会因此放慢发展的速度,这一暂时的时滞正好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包括职场竞争能力)的缓冲期。对一些基础性行业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甚至有些行业还能因此“发热”,例如,国家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后,我国银行业就非常缺乏有经验的金融投资人才,因此,那些能够向广大投资者提供专业理财指导的理财师们会变得非常抢手。此外,一些目光长远的企业往往会借行业低迷之际进行人才储备,为今后的反弹暗中积蓄力量,这就需要大学毕业生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对自身就业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该顺应企业用人需求的节奏,并在缓冲期内不断积蓄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对策

1.响应国家促进就业政策

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困境.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尤其对于《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更多鼓励大学生踊跃下基层就业等指导性文件的出台,这些文件在就业方面给予大学生一定的政策倾斜,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认真阅读和理解这些文件的精神,从而通过这些文件找出新的岗位机遇。

2.树立动态全面的就业观

在择业过程中过于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毕业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增加了难度,这说明很多大学毕业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还比较缺乏,责任感还不够强烈、因此,大学生需要转变原有的就业观,树立起“弹性就业观”,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从大学毕业生层面的内在而言,要求大学生从自身发展的愿望和所处的客观实际出发,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不断建立良好的心态;从客观环境的外在层面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社会就业形势也会出现相应变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开展将打破人们原来持有的“铁饭碗”观念,人才流动、竞争上岗以及再就业已越来越成为普遍现象。结合这一背景,大学生需要形成动态化的就业观,即克服原有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在就业方式上不再追求追求“一次选择订终身”的传统观念,而是要形成“先生存,后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并且,还应该从循规蹈矩转变为勇于开拓创新。除了自主择业之外,更可以通过自我创业的形式实现自我就业,并能动地创造出新的职业,从而为自己开拓出新的天地。

3.提供就业激励措施

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普遍存在严重的“有业无人就”和“有人无业就”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对于此,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有效的政策刺激来促进大学生就业市场逐渐达到均衡状态。例如,我国目前启动的“招收大学生到基层当村官”和“西部志愿者计划”等大学生就业政策都很值得进一步推广,政府可以在今后进一步出台倾斜性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我国中西部或广大农村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工作,并对响应号召的大学生提供合理的经济补偿。

4.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资料表明,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每年的的创业率一般保持在20%-30%之间,而我国仅为l%-2%。勇于创业不仅是大学毕业生实现自我就业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方式,而且还能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同时也是大学毕业生实现人生理想的一条捷径。随着我围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经济领域都孕育着巨大的创新空间,这就为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结合国外的经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要求,而且也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在今后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创业教育固化为一门大学课程。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学校要注重对学生新就业观念的培养,例如,可鼓励学牛多参加社会实践,将自己的专业技能、特长和兴趣爱好有机结合,将创业作为自己谋职的一条选择途径。

5.大学生就业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这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群策群力,联合行动;二是要推进“无障碍就业”。要遵循就业市场的内在规律,通过逐渐淡化和打破大学生户籍制度、干部身份以及用人指标的限制来推进大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在学生档案管理、户口以及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支持,目的在于通过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自主流动来实现大学生就业的完全市场化;三是要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例如,要加强建立和完善全国各高校、各专业的毕业生总量、就业率、毕业后收入等相关指标的数据库,并对这些信息实行定期制度;再如,还应该尽快建立大学生就业支持系统以及信息预警机制;又如,政府可专门设置大学毕业生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并开设专门窗口,对于那些没有及时就业的大学生进行失业登记后,再为其免费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并建立起相应的信息追踪和信息反馈机制,把搜集的第一手资料及时录入数据库中加以整理,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并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固化为行之有效的制度,从而能够在今后更好地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张刚.我国非全日制就业问题研究[M].上海: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2]王传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就业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