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质疏松案例教学

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文1

【关键词】预防医学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初哈佛大学,经推广、发展已发展成熟。是当今世界师范、医学、法学教育中盛行的教学法,在我国也需运用起来,尤其是近年在我国倍受重视的预防医学,传统教学法存在明显弊端,如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尤其是医学基础课,而案例学习多在实习时完成,在预防医学教学中较少讲述案例,使课堂缺乏趣味、生动性,效果不理想。预防医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作用规律,阐明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如将公害事件、食物中毒等贯穿于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方法,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发散式思维,且在课堂上促进了学生由“学”到“用”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趣味: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案例教学易激发学生对教学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如讲述痛痛病这一公害事件时,可讲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患者打个喷嚏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再讲述骨折、骨质疏松的原因,一步步引入到致病根源-铬中毒。

1.2 实用:预防医学是预防疾病、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案例教学应与临床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从而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

1.3 前瞻: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从整体水平、器官水平到细胞分子水平的认识和发展,促进了医学的进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医学的充分应用,尤其是人类基因组奥秘的破译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为预防医学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在课堂教学中介绍这些医学技术给预防医学学科带来的影响,学科的新变化,使学生掌握新的动态发展。

2 教学案例的选择

首先要筛选大量公共卫生事件,所选的案例应围绕教学培养目标。例如:食物中毒的学习,可以汇总各种类型食物中毒,通过发病地区、季节、人群等流行病学特点,使学生加深对食物中毒的系统学习。其次案例应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和发表见解的机会。案例教学不是教师自说自演,而应引发学生经过思考和争论得出结论。第三,所选案例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上,通过新知识来进行思索、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述营养学时,学生已学过生物化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营养不良的表现来制定出食物营养预防方案,从而使学生知识连贯、举一反三的作用。另外,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堂案例应以短小篇幅为主,以便及时完成。而课后案例可以选用较大篇幅的案例,使学生在课后以作业的形式完成。

3 案例教学实施流程

通过精心选择案例,编制出适合教学要求的案例教学教案。案例教学多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具体教学流程是:

3.1 提出案例-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课堂目标讲解后,提出案例。首先是教师讲解案例, 通过对案例的充分分析,使学生对课堂讲述的基本理论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接下来在课堂内学生讨论案例,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

3.2 课后案例 相对于课堂案例,课后案例具有内容多、联系广、可能结论较多的特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后进行讨论。布置课后案例时教师提出一些要求或思考问题,使学生完成的作业符合教学要求。小组讨论之前,各成员应先个人阅读、思考、分析,获得对案例问题的见解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以开拓个人思路,修正和完善对案例的结论。各成员应阐述在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通过小组探讨,激发成员的创造性思维,并形成印象深刻的记忆。

4 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教与学的模式的形成。在高考和统考的评价方式下,形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的评价中,应形成一套相应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课堂案例讨论中具有独创见解的得分、作业完成情况的得分、学科间有关知识联系的得分、案例和生活实际联系的得分。

5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教与学态度的转变

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文2

【关键词】医学专业 医用化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26-02

医用化学是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一门重要课程,通常包括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两个部分。通过医学化学的学习,使医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必需的化学原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职业能力以及对未来化学科技发展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探讨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质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医用化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在学习过程中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1]。而医用化学教学又有其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注重化学与生命科学各学科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医用化学课程知识点比较多、元素性质多样、有机化合物章节内容较多、理论较为抽象难懂(如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枯燥感而丧失信心,产生厌学情绪。将日常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关联起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途径。如日本“水俣病”与汞污染、铅污染与神经系统疾病、镉的污染与骨质疏松症等;氯化钠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铁元素是构成血红素的主要成分;锌是人体合成生长激素的原料等。这些日常生活知识的引入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在生活中医用化学的重要性,使其从内心感受到学习无机化学的重要性。

二、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目前,医用化学教学存在知识点更新慢、理论与实际生产生活偏离较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学的实际需要,着重讲解医用化学相关的基础知识、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等,使教学内容简洁、衔接较好,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对于学科知识点较为陈旧的问题,要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并教师的科研工作、经历和感受,推介前沿学科的新思维、新观点,介绍交叉学科的相关研究进展,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辅以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2]。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利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归纳比较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PPT导致学生兴趣不高等现象;倡导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加快建设师生平等互动探讨的新型课堂文化。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由于本科阶段化学教学知识更加深化,而课时减少,与初、高中化学教学差异较大,加剧了本科阶段学习的难度。提高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索、创新的能力至关重要[2]。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激发其学习动力和开拓其视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动力和学科认知情况;让学生参与到大型仪器的学习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次,优化课堂结构。教师要从知识的灌输者,评价的主体转变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提供者、服务者,真正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作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倡导学生思考,甚至在某些条件下,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最后,提高预习重要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明确预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求,明确下一课时学习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衔接。

四、加强医用化学实验教学

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首先要精选无机化学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医用化学实验通常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可以起到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目的;适当增加实验内容和实验材料更贴近医学专业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内容,不但可以学以致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其次,讲授法与探究法相结合,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将对于一些基本操作的讲解通常适合用讲授法来进行教学;而对于综合性实验,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医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论,掌握所学的这些知识与生命科学等其他学科以及后续学习内容的相关性;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重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与实际问题相关的背景中应用这些理论知识或概念,在应用的实例中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加强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文3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文献标准:纳入研究类型为分组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采用WPBL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研究对象为继续医学教育学员;结局指标:理论知识或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参与者满意度。(2)文献排除标准:①剔除重复报告、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②试验组未采用WPBL教学;③未涉及结局指标等的文献;④无法获得WPBL教学效果分析数据的文献。

1.2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和追踪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以及向作者索要全文及原始数据。检索方法:(1)中文:“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实践”,“以学习者为中心”,“继续医学教育”;(2)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onweb,problem-basedlearning,practice-based,self-directed,learner-centered,andactivelearning,combinedwith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3)语种仅限为中文或英文,检索文献起止时间均从2000年1月建库~2014年12月,限定为随机对照试验。手工和在线查找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

1.3研究方法

筛选所有“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常规传统教学模式比较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确认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独立记录试验特征及结果,交叉核对结果。纳入研究的方法学采用Jadad量表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包括是否随机分配、随访情况、意向性分析、是否盲法设计、基线可比性,每项满分10分,超过25分为高质量文献,低于25分为低质量文献。统计学分析将文献按Meta分析的要求整理、核对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临床试验提供的数据不能进行Meta分析时,则只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文献纳入情况

按纳入标准进行筛选,最终有8项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发表时间2002~2013年,包括英文和中文文献。

2.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纳入的8个研究中提及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1个采用了双盲法,7个对随机分配方案基线具有可比性,8个试验中,Jadad评分超过25分的7个,低于25分1个。

2.3PBL对远程医学继续教育的影响

在提高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知识和考试成绩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另外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Harris等以及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后知识与考试成绩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Cook等比较了两组学员在接受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前后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的变化,研究发现不管是WPBL教学或传统教学模式都能够提高专业成绩和知识应用(75.0±0.1vs.74.7±1.1,P>0.05),两种教学模式对成绩的影响差异不显著;Hugenholtz等发现短时间的WPBL未能体现出其优越性,与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知识能力上的效果相似。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6个研究评估了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业务能力的影响,其中4个研究取得阳性结果,2项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教学模式对提高专业知识方面无差异:Short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组学员学习后业务能力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Allison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表现能力显著提高,与未干预组相比较,WBPL在病原体检出率能力提高显著(P<0.05)。Stewart等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WPBL组学员在糖尿患者的处理以及专业知识能力显著提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郑丽君等,对照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BL)教学法进行业务学习,观察组以WPBL法进行业务学习。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护士业务学习后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较业务学习前明显提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相反,Harr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教学模式在提高业务能力方面无效。Curtis等研究结果显示,WPBL组学员在筛查与处理骨质疏松症专业技能方面较未干预组有提高的趋势,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在参与者满意度方面:3个研究评估了学员的满意度,结果显示3个研究中WPBL教学法组学员有较高的满意度。

3讨论

医学知识日新月异的发展,整个社会对医疗需求越来越高,继续医学教育(CME)日益受到重视。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医院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是让学习者通过围绕问题展开自主学习以获得能力和知识。本次文献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表明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能为有效地教育措施,提高学员知识以及考试成绩、提高业务能力、较好参与者满意度。我国继续医学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学员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认识;区域发展不均衡,各个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参训学员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职称的差异性较大,使培训难度增大;继续教育模式及内容相对单一:继续教育往往以教材为基础,局限于传统学科框架中,缺乏以案例为基础的分析,学员在工作中主动临床思维和应变能力未得到提高,另外,学科新进展,以及新的理论技术知识未得到提高。WPBL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缺陷,WPBL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多媒体,卫星通信网络教育使得学员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授课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有待于提高也是影响学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专业知识以及考试成绩。当今网络快速发展环境中的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普遍的教育模式,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具有很大优势,学员能够享用大量的开放性、共享性、快速性的网络资源信息。另外,开展以“网络”为远程技术平台的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国情,可能有助于解决传统教育模式不适用于偏远地区和乡村医护人员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WPBL教学模式的学习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网络学员学习可能受主客观因素以及时空分离和的影响,导致信息超载与迷航、产生认知负荷,反而影响了学习效果,在WPBL的实施于继续医学教育时应注意这一影响。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能够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学员业务能力。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临床医护人员面对实际问题时具备良好的判断性思维能力,WPBL教学模式要求学员通过网络查阅文献、网络搜索找出解决情景问题的最好方法,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WPBL已经应用于医学学生的教育,在护理学教育以及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效果得到认可。WPBL应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弥补了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的缺陷,使得医护人员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WPBL运用于继续医学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早,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本研究中纳入研究多为国外文献,认真借鉴和吸取国外有益的方法,对于促进我国继续医学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次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纳入的研究结果表明WPBL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员参与者满意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医务工作者工作繁忙并且压力大,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又学习新的知识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难题。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为继续医学教育的学员提供多元的学习渠道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基于网络PBL教学模式具有“学习时间自由性、学习方法自主性、学习地点的灵活性”成为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措施。可见,继续医学教育中引入WPBL教学模式可使得学员更灵活方便的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新的知识”,突破了传统教育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结语

骨质疏松案例教学范文4

本期特别策划将从产业经济的角度分析实现这些目标需要配置的资源――教育、就业、人才、收入、医疗等方面的问题,事实上,这些正是软件产业从业人员的民生状况的体现。我们将聚焦大连、深圳、济南、成都、西安等几大软件城市,对软件人的民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

今年年初,总理出访菲律宾时,菲律宾财政部长问:“中国财政增长这么快,钱怎么花?”温总理回答说:“第一位是改善民生。”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上,民生问题也被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十七大主打民生牌”――这是《亚洲周刊》一组封面文章的总题,很好地概括出十七大对民生问题的重视程度。

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也从教育、就业、分配与收入、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六方面对“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行了阐述。软件人的民生状况究竟如何?

教育:实训提升竞争力

眼下,软件人才的主要教育途径还是通过高等院校。据统计,全国有本科院校678所,其中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有526所,占所有高校的79%,计算机专业是仅次于英语专业的第二大专业。截至2006年底,我国软件及相关专业在校生总数达260万人,其中2006年软件及相关专业毕业生72万人。而我国软件从业人员数量截至2006年底为129万人。因此,从当前我国软件人才的培养规模上看,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虽然毕业的大学生不少,但由于教学模式的滞后、教学内容脱离企业需求等原因,致使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能切合企业的需要。一直以来,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有“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的感慨。据相关研究机构调查,软件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需要5~6个月的培训才能开始工作。为此,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对新人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使他们早日进入角色。

对于企业来说,招收没有经验的开发人员进行培训上岗,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软件人才的高流失率,企业的培训可能只是充当了“黄埔军校”的角色。因此,很多企业并不愿在培训员工上多下功夫。实用型软件人才的不足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为此,由政府、教育机构和企业三方联手,共同打造软件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作为中国的外包服务中心,大连把软件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目前全市有软件学院5所,在校学生2.5万人;在22所大学开设了IT相关专业100多个,年输送人才1万多人;职业中专IT专业在校学生1.8万人;社会力量办学的IT培训机构近200家。此外,大连在IT人才技能型、实用化培养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高校与软件企业合作,定单式教育、案例式教育等一些新教育模式出现,形成了一支双师型的人才队伍。积极打造软件人才实训基地,2006年首批宣布8家企业所办的学校、高校和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作为软件人才实训基地,对大学四年级和大学后人员进行实训,提高他们进入企业时的竞争力。

成都也组建了“软件培训联盟”,专门着手解决软件企业普遍抱怨的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实训经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有高校、高职学院和培训机构等28家单位加入“软件培训联盟”。培训联盟将搭建模拟企业形式的实训平台,全面促进高校和企业在此合作培训学生。

事实上,软件人的教育问题还不仅局限于软件人自身的教育、再教育,由于众多软件人是从外地来就业,因此,还涉及到软件人子女上学的教育问题,为解决软件人的后顾之忧,相应的配套教育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例如,英特尔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建厂,考虑到员工的子女就学问题,还专门投资3000万美元,与大连市有关部门共同创办了一所大型国际学校。

背景一:软件产业发展目标

大连:未来五年,力争使软件企业达到2000家,万人企业达到5家以上,千人企业达到50家以上,从业人员将达到20万人,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

深圳:未来5年,深圳将努力成为中国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国际化出口基地。到2010年,软件业年产值达1800亿元,年增长率27%以上,软件出口额达60亿美元,软件从业人员达30万人。

成都:“十一五”期间实现产业规模翻两番,年均增长3 5 %的奋斗目标。到2010年,软件产业经营收入达600~800亿元,从业人员达20万人。软件出口3~5亿美元,年均增长45%以上。培育1~2家年经营收入超过30亿元、20家年经营收入超过10亿元的软件企业;

通过CMM/CMMI五级认证和三级认证以上的软件企业分别达10家以上和60家以上。

西安:到2010年,培育千人以上的软件研发企业80家,引进30家跨国软件公司在西安设立研发和技术支持服务中心。软件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在“十一五”期间,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经济总量比2004年翻两番,技工贸总收入达到32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生产总值达到832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进出口达到10亿美元(按属地计),财税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完成配套基础设施累计55平方公里,就业人口达到50万人。

济南:到2010年,软件产业累计投资150亿元,年销售收入达360亿元,利税38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软件出口企业超过100家,出口额达到2亿美元以上。信息服务业累计投资16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300亿元。

就业:短缺与过剩并存

软件业在高速发展,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在猛涨。然而,软件人才市场却呈现出“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特征:一方面是众多软件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软件人才到底是短缺还是过剩?

从各方数据来看,眼下社会和企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量还是相当可观的。据前程无忧的无忧指数显示,2007年上半年,IT类职位总体上扬,6月份的IT职位需求量达到了11.27万个有效职位数,其中又以软件工程师职位缺口最大,达2.15万个。

而且,通过信息产业部公布的软件产业发展规划也可以感受到未来产业发展的规模――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13000亿元人民币,要实现这样的产业规模,没有一定规模的队伍是不行的。未来五年内,预计软件从业人员将达到250万左右,仅服务外包人才缺口每年就将达到20万人。各地的软件业发展规划也为我们勾画出软件业将来的从业人员数:到2010年,大连软件从业人员将达20万人,成都20万人,深圳更多,是30万人……

于是,从软件基地和企业不断传出人才紧缺的消息,而且,缺人已经成为制约软件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据报道,软件人才的缺乏让有些城市渐渐失去软件业发展的后劲,“我的一个客户在西部某市建立了研发中心,但一年不到就撤了,因为他计划发展200人,结果到40人就上不去了”。

与此同时,高校也在紧锣密鼓地积极培养人才,而且毕业生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全国有高校毕业生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为212万;2004年为280万;2005年为340万;到了2007年,毕业生更是攀升至495万人。从这一系列不断上升的数字中可以看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化为普及教育,因此也出现了“本科满街走,硕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的戏谈。

可以想象当大批高校毕业生如潮水般涌入社会时,这些毕业生所感受到的就业压力。多个第三方公布的调研结果表明,有些地区大学生就业率已经低于50%。而且,就业的压力不仅落在正在毕业的学生身上,也落在毕业多年的人身上。

就这样,一边是高校和其他各种培训机构培养了大量的软件人才,另一边是企业发展也确实带来大量的职位空缺,这两方面因素共同造成了软件人才就业市场“供需两旺”的局面;同时,一边是众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边却是数以十万计的软件毕业生面临着沉重的就业压力,这些又造成软件人才市场“供需两难”的局面。中国软件人才就业市场可以用“两旺”和“两难”来高度概括,而问题的解决却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注,从多方面查找根源予以解决。

收入:“薪情”还算愉快

软件业似乎一直是高薪的代名词,在很多人眼里,做软件开发的人即使算不上金领,至少也是高薪白领。那么,剔除想象的成分,软件人真的都“薪情愉快”吗?对于“白领”这个称呼,一些软件人并不愿意接受,有人用“一穷二白,领子真白”来形容自己的处境。还有人这样自嘲:“我可不是白领,就是个会写程序的民工。以后千万别提自己是白领,说出去丢人。”在这些人看来,自己相对较高的收入是通过高强度的工作换来的。一位程序员这样说:“虽然在很多人的眼里我们的收入比较高,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的工作时间也很长。干我们这行的,加班简直就是宿命,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是经常的。如果按照单位时间的工资来算,我们的收入并不高。”

一位在深圳做软件开发的网友的一番话也代表了很多软件人的观点:“如果用收入水平来衡量的话,我们应该算得上是白领。至少,和那些效益不好的本地国企工人比起来,我们的工资已经是他们的三倍了。虽然现在还买不起大房子,开不起小汽车,但也能凑合着过。”这位网友的观点也反映了各个城市软件人的收入水平――中等偏上。

还有很多软件人虽然拿着并不低的工资,却感受不到安逸和幸福。相反,焦虑和不安却笼罩着他们。究其原因,这恐怕和更高的生活成本有关。最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比较快,尤其是房价的上涨速度已经大大超出了软件人工资的上涨速度,这使得处于社会中间阶层的软件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并不算过分的“居者有其屋”的要求,对于越来越多的软件人来说,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奢望。以深圳为例,按照月收入5000元的标准计算,一个普通软件人三个月左右的工资才能买得起一平方米房子。

此外,软件行业的员工离职率一直比较高,随着居住成本的快速上升,由于收入水平引发的员工离职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针对这种情况,很多企业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降低员工离职率。一些企业在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同时,不仅在员工入职时提供安家费,员工工作后还每月提供住房补贴,以期减轻员工还房贷的压力,或者补贴员工租房的费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软件人的收入水平。

关于未来的软件人薪酬走势,从多家机构的预测来看,未来几年软件人的“薪情”依然看好。普通程序员的收入将依旧处于较高水平,而那些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将占据整个薪资体系中较高的层次。

背景二:软件产业发展现状

大连:2006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45亿元,出口额4.5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4万人。全市共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近600家,有33家排名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在大连设立了软件和信息服务机构。大连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也是国内首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深圳:2006年,软件产值753亿元,出口额29.1亿美元,从业人员近15万人。全市共有软件企业1478家,有46家企业被认定为深圳市重点软件企业。软件产业占深圳市GDP的10%,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成都:2006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206.26亿元,出口额1.13亿美元。全市共有软件企业454家,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7家,3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成都设立分公司、研发机构和办事处。

西安:2006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12亿元,出口额5500万美元。软件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服务外包业态聚集效应初显。全年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46家,聚集了100多家从事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并成为全国首批5个“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

济南:2006年,软件产业销售收入125.7亿元,出口额3100万美元。全市共有软件企业563家,销售收入过10亿的企业2家。济南是“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

健康:职业病不容忽视

曾经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中关村知识分子平均死亡年龄比10年前缩短了5.18岁,中青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大约超过老年知识分子的两倍之多。这数字是否准确暂且不提,但众多软件人都认为这个报告至少反映了他们健康状况堪忧的现状。而且随着软件产业的发展,软件从业人员的职业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由于软件人长期使用电脑,极易患上眼病、颈椎病、皮肤病、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痔疮、电脑(网络)依赖综合症等职业病。

“腕管综合症”就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职业病。由于长时间操作电脑,身体保持某一特定姿势,仅有手指活动,手腕关节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活动,逐渐形成腕关节的损伤,会出现手指麻木、头痛、头晕、耳鸣,并出现指关节、腕、肩、颈及背部肌肉酸痛、麻木和痉挛,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神经受损,进而引起手部肌肉萎缩。

电脑操作使人的头部缺乏活动且长时间处于同一种姿势,时间过久则出现颈椎增生。颈椎增生可以压迫神经根,引起肩周炎、上肢活动受限,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颈椎增生还可导致供应大脑枕部的椎动脉受压,引起大脑枕部供血异常,出现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症状。

一些城市的软件园已经注意到软件人的健康问题,并针对这一问题有所举措。以大连软件园为例,在园区内的GE大厦健身中心已经成为很多软件人午休和下班后健身的好去处。而园区周边医院、诊所、药店、社区服务中心的设立也成为软件人医疗

健康的有力保障。成都天府软件园也在园区内筹建了天府软件园健身中心,健身中心环境优美、器械齐全,软硬件设施完备,面向园区企业员工开放,为保障园区企业员工的健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软件人的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但是软件业较为发达的各个城市除了软件园区内的一些健身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诊所等,并没有专门针对软件人而设立的医疗康复中心。各地政府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的同时,应该加快发展相关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加强针对软件人的医疗康复中心建设,合理配置软件园区内的医疗资源,科学进行园区健康服务中心布局。政府和软件园区应充分关注软件人的医疗卫生健康状况,加大资金和相关资源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为软件人营造一个健康、安心的园区工作环境,并为软件人的医疗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政策:高层次人才受青睐

优秀的人才是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各地政府除了发挥自身的产业、项目、环境等优势,还纷纷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作为招贤纳士的法宝之一。

大连软件产业发展较早,先后出台了《大连市引进人才若干规定》、《大连市人才工作居住证暂行规定》和《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来大连市工作与用人单位签订5年劳动合同的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一次性发放6万至30万元不等的安家补贴。对来连工作但不迁移户口、不调转人事关系的高层次人才,以及虽不符合落户条件,但确属大连市人才资源无法调剂解决的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实行人才工作居住证制度,享受市民同等待遇。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人才,可获得应用技术研究等专项经费资助等。

深圳市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招揽最优秀的软件人才。从2001年起,深圳就将IT类人才列入“深圳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成为12类重点紧缺专业领域之一。对于紧缺的软件人才,深圳敞开大门、放开引进,突破原有的学历、职称、年龄等限制,鼓励以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深圳工作。

济南市政府在《济南市“十一五”软件产业发展规划》中强调,要建立信息技术人才专项资金,加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制定落实软件人才激励政策,建立完善软件产业人才引智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济南创业和工作。济南市还专门实行服务外包人才奖励措施,对年薪10万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人员,实行资金补助奖励。对于被济南市服务外包企业聘用的外地人才,可优先解决本地户口,在居留、医疗、保险及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济南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成都市政府在2006年了《关于成都市软件人才工作的实施方案》,对重点软件企业引进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国内软件高级人才,由所在重点发展区域政府,按其做出的贡献及个人工薪收入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上限为一年不超过10万元。并且整合软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高级软件人才的引进和有突出贡献的高级软件人才的奖励,市人事局“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的使用也要重点向软件创新人才倾斜。

西安市对于从外埠调入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国外学成归来人员及高级技工等,优先落户。对于加盟高新区的高端软件人才,在三年内,每年补贴6~30万元内的工资性收入的个人所得税缴纳金额的40%,用于其个人在高新区租房、购买住房和购买汽车。其子女上学按区内住户对待,并在购房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这些开放灵活的人才吸引政策,既为各个城市人才工作的良好运行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也为软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数字中崛起在服务中做强

IT业是一个“人脑+电脑”的服务行业,或者说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所以人是IT产业的核心。各区域如果要发展IT行业,那就必须关注人和发展人。落到实处,就是关注I T人的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问题,并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还要不断提高TT人的IT技能、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因此,对IT业的投入就会集中在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和围绕人力配套的相关硬投入和软投入上。

随着国内服务外包的迅速崛起,这种对IT人的关注和发展,将会持续加大。原有的“园区+房子+项目”的快速产业发展模式,将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制约。对于IT产业发展比较晚的区域或计划持续发展此行业的区域,继续复制原有的发展模式需要慎重。按照原来的产业发展思路,只要是优先或重点发展,就首先考虑规划一块地,盖一系列房子,然后修马路,建学校、宾馆、超市等,最后才考虑要发展的行业,对产业中的人倒不是很关注。

如果是再戴上“高、新、先”帽子的产业,那更是如此。如此反复,似乎只要有一个发展产业的大旗号出来,就会拉动规划地区周边的房地产业、建筑业、餐饮业、零售业、娱乐休闲业、交通业等很多传统行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带来除了发展产业以外的很多就业岗位。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要发展的产业是不是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即我们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是否科学;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是否区域富强了,还是只富不强。

我们不妨看看国外IT产业的发展,是选地盖房子来发展产业,还是先看人才和基础建设后发展产业?如美国硅谷选择加利福尼亚州的狭长地带,是因为此地原来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附近有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实力的世界一流高等学府――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同时还有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可谓此地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印度首选班加罗尔作为印度的“硅谷”,那是因为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在班加罗尔落户――印度太空研究机构、国家航空实验室、国家软件科技中心等等,大量科学家、工程师聚集在此,同时也是印度电子工业的中心。

那我们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选择发展IT产业的理由是什么?是因为有IT产业的发展厚实基础建设,还是有大量IT人才的储备;是为了区域经济转型,还是为了重建区域产业结构,或是为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

当然,我们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总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释。因为与传统行业相比较,IT业属于低消耗、无污染、高产出的绿色型服务产业,产业不必因为能源短缺、土地稀缺、资源不足等制约产业发展;所以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可谓人见人爱,没有理由不喜欢。所以人才成了产业发展的唯一问题。

对于人才的问题,人才密集或高校集中的区域可就地消化吸收、直接转化成IT产业工人,对于人才短缺而发展产业基础较好的可以培养引进人才。但产业的发展并非一时之功,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同时全国有14个国家级的IT产业基地,各地的经济发展不一样,人才的流动性也比较大,各地对IT人才的投入是否会内耗一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