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经济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经济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经济培训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1

【关键词】国有银行;会计分层培训;合作教育;员工个人发展;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在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中,对会计人员的“道德人”假设依然浓重。这种假设思潮之下,银行组织尤其是培训组织者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技能的储备与提高更多地寄希望于会计人员的自觉学习和自我约束。就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看,会计培训处于被边缘化的低效状态,会计培训的产出效应远没有得到发挥。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水准、执业技能跟不上公司上市、应对金融国际化及电子化的需要。倍受关注的2005年1—3月间发生的四大国有银行金融案件,涉案金额超14亿,有些是因基层会计人员内外勾结诈骗、盗窃和造假虚报造成的,这反映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严峻现实。国家出台的金融法规以及各家银行自身建设的会计内控制度构成了比较健全的监管规范体系,但其约束与导向作用远未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这些法规制度没有通过有效的培训而深入人心。现实中,银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大多仰仗于会计从业者自身的自觉学习。而有限的会计培训由于培训理念、内容设计、方式选择以及管理体制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而使培训收效式微。面对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认为,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围绕培训理念、管理、内容以及方式角度进行会计培训创新应成为当前银行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一、培训内容创新

培训内容与学员需求错位是导致会计培训成效式微的重要原因。如今,培训内容的随意性确定已是培训事业主要症结所在。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对具体需求与培训对象的关照,忽略员工个体特点(性格、智力、兴趣、经验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和岗位因素,只是提供一些大众化、普及性的知识培训,使学员学无趣味、学无所得。以致浪费培训资源,培训效益几为负值。

对培训内容的创新安排是培训创值的根本。客观地讲,现今银行会计整体素质还远远不能满足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会计的理论价值没有得到真正发挥。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措施是致力于培训内容上的精心创设。

(一)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计培训需求可分为二个层面:一是保健层(基本素质与技能),如记账、算账、报账、责任心、保密意识、纪律性、诚信意识等。这些因素通过培训习得后,具备了基本的工作技能,强化了自我约束,但不能因此获得激励。只是降低了被淘汰的风险,减低了违规的可能性。二是激励层(高级素质与技能),如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等。获得这些能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因此可获得晋升、提拔和奖励。因此,在进行会计培训设计时,既要保证保健层素质的学习,又要重视激励层面的素质培养。

需要强调的是,多元化、多层次素质培训,应尤其注重能力与情感的培训。

能力培训是我们以往忽视的一大问题。作为操作性很强的银行会计必须重视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如创造性工作能力、职业判断能力、与客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等。作为培训组织者应致力于创设各种能力学习环境,使学员在体验、模拟和演练中真正习得技能。

“态度决定高度”。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的最高层次是“情感人”管理。而情感培训正是实现这种管理的有效途径。将员工定位于“情感人”,把情商教育纳入培训视野,促成会计人员准确地觉察、表达、调节、评价各种情感情绪,养成宽容、诚信的道德情怀。通过培训,将博爱、宽容、感恩等情感元素融入会计工作链的每一个细节。

从2004年到2005年,建设银行浙江省金华市分行一直致力于培训内容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的野外拓展训练,旨在会计人员团队精神、诚信意识、规则观念、顽强意志的养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做法是:对全行742名会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轮训,深入野外拓展训练基地,开展诚信之村、高空钢丝、跳出自我等项目训练。在训练项目设计上,要求蕴含快乐、信任与合作精神。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该行会计人员的精神风貌、协作意识、服务态度均有大幅提高。由于培训内容上跳出了理论知识传授的传统,开展富有创新性的野外肢体训练,使受训者从中获得对本职工作的新理解新感受,通过肢体竞技体验协作、诚信、坚持、守纪的。

由于会计服务水平、操作技能、规则意识的全面提高,使该行与会计关联的相应业务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2005年的全省金融会计“比服务 比效率 比质量” 活动中,该行获得最优奖与突出贡献奖。2005年在全省建行系统会计柜面服务竞赛中荣获团体第一。在金华市金融系统首届会计业务技术比赛中夺得团体总分第一。由于该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最终促成该行经营业绩在全国中心城市行中的排名由2004年的23位跃居到2005年的第6位[8]。

(二)注重培训内容与员工个人发展相联系

实践表明,只有把培训目标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才能激发学员求知欲,促成有效培训。将培训工作与人事

管理融合一处,把职业培训与会计上岗、聘任、提拔和职称晋升等个人发展相结合。关心人的个体发展,这是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内涵[1]。

美国企业成功培训的经验之一是,在培训中观照员工个体发展要求,如在培训中研讨员工福利、就业适应、健康计划、失业救济、退休等问题。麦当劳公司虽不属银行机构,但其培训经验值得效法。它们的做法是:从见习经理一直到营业经理,每次培训都与个人发展相联系。每位学员都非常明确每次培训的个人意义,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

(三)与会计职业需求动态链接

据零点调查公司2004年调查,中国最受会计人员欢迎的培训课程是:工作效率、时间管理、团队精神、客户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培训。我们认为,不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和相同岗位的不同人员对知识技能的需求都是有差异的。在培训内容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这种差异。只有明确真实的培训需求才可能收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如何来准确获得有区别的员工需求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这有赖于对组织单位、工作任务和受训人员三者的深入分析。所谓组织单位分析就是立足于银行战略高度,审视和判断需要培训的会计机构与环节,以此确保培训工作合乎银行整体发展目标;任务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各职位任务,确定各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频次和难易程度,以揭示完成该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而人员分析则是从员工个体出发,分析知能现状与完成任务所需之间的差距,由此提炼、鉴别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4]。

当今,一个严峻的现实是,银行财会人员素质基本处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阶段。会计电算化实施后,一些会计人员对账户间对应关系都弄不明白了。一定程度上说,会计业务知识反而有后退之势。入世后银行开放度的日益扩大以及信息化、电子化金融的日趋普及,银行会计迫切需要调整和提升知识技能结构。网上银行、电子支付、贷记卡、基金等业务培训已成当务之急。同外资银行竞争,必须弥补我们中间服务弱项,以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财理念重新装备财会人员。金融工具与竞争对手在变,员工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必定要变,而与这种改变保持动态链接是有效培训的基本保证[3]。

(四)开展分层培训

分层培训强调以深入研究各层次、各类会计人员知识需求为基础,因人因地施教。具体讲,即按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经历和不同技能基础进行分层培训。这里所说的分层不仅指人员的分流,还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和培训方式的分层。培训时间上可灵活安排一切工作间隙,场所上可在工作场、模拟现场、虚拟现场甚至野外。

二、培训理念创新

本世纪是一个以知识与信息为主要生产要素、以智力为重要依托的时代。银行业作为一个知识与智力高度密集的行业,从业者素质技能的高低,决定着金融业的兴衰。而保持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思想问题是:确保企业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这其中自然包括培训理念的不断创新。

(一)开放教育观[2]。企业培训属于成人教育,我们应以开放姿态广泛吸收各种先进教育理念。

①合作教育观。美国合作教育理论倡导者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师生合作关系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条件。作为金融机构,这种合作包括学员与学员之间、教师与学员之间以及教师与被邀企业之间的合作(如事先了解银行背景、行业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等)。创造民主、合作的教学环境,实现由服从型师生关系向合作型转变,使学员在合作中体验快乐与进步是合作教育的精髓。

②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摒弃僵化、缺乏想象的教学形式,崇尚差异,尊重多元,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在当今银行培训中的借鉴是:员工知识结构崇尚多元共存,应勇于吸纳外来优质元素与先进理念,以开放、尊重的心境面对外界的会计监督。

③环境教育观。环境教育旨在培养人们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处理能力。现实中,银行会计业务处理环境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仿真模拟技术、自动化技术在金融会计领域的应用,金融产品的不断涌现,中间业务、信用卡市场和消费信贷市场的不断拓展,居民与法人理财意识的觉醒以及服务要求的提高,这些都要求我们借助会计培训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动态协调能力,掌握新环境

下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二)成本投资观

会计培训是一种简单消费性支出,这是银行界一直存在的认识误区。正因于此,我国银行系统对会计培训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国外水平。据抽样调查:我国只有22%的国有银行重视对会计人员的人力资本投入,21%的国有银行人均培训费区间在45元~75元,而这些培训投入中财政局刚性要求下的年度会计继续教育占六成多。

国外银行的成功经验使我们坚定一个信念:培训不是简单消耗而是高附加值的有效投资。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才能增值。抛开学习补给,人力资本必然不断贬值。我们很多银行分支机构长期陷于亏损,其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会计人员素质欠缺,缺乏对客户提供优质理财服务能力,致使银行陷入了一个漠视培训员工低素质拼物质资本(如片面强调拉存款与放贷规模)亏损培训资金紧张人力资本再贬值的恶性循环。实践表明,有效培训不仅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源泉,还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准,降低职业风险与作业成本,从而为银行带来丰厚的效益回馈。

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意识到培训是一种生产性投资。总结出1:30的培训投资回报率,正是高效的员工培训确保了该公司的旺盛生命力[5]。

三、培训方式创新

据资料显示,如今的银行会计培训多为单一的面授方式,缺乏交流、论辩与体验。显然,传统的培训形式是对组织者与学员的双重损失[6]。实践表明,唯有双向、开放、平等的培训方式才符合成人教学规律。我们必须谋求培训方式创新,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中心。如此,案例剖析、角色扮演、公司实习、商业游戏、设题讨论、思考训练等学习形式都是值得尝试的。而培训传导媒介上则可因人而异地选择录像、光盘多媒体、计算机、视频会议、学习手册、Intranet等。

四、培训管理机制创新

(一)实施平等、开放、双向的培训管理

培训管理应摒弃“控制与操纵”的传统管理方式,而致力于管理机制创新,努力营造一个平等、开放、双向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员在平等而广泛的参与中习

得、体验,促成受训者身心与学业的共同发展。

(二)将会计培训列入《银行事业发展规划》

把培训看作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构成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强力支撑。组织者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可持续、可操作的培训规划,促使金融培训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建议商业银行创建专项培训基金,为培训提供长期的财力支撑[7]。

(三)引入ISO10015培训管理体系

ISO10015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旨在弥补组织成员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规范培训质量的国际培训标准。该标准强调培训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它已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GB/T19025-2001《质量管理培训指南》。如今正推行该标准的全球知名企业,均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家银行正式引入该体系。随着2002年青岛海尔公司成为世界首家该体系认证企业并取得巨大成功后,该体系已开始引起国内一些知名企业的关注。

面对国有银行上市步伐的加快,银行会计迫切需要提供符合股份制会计准则的财务规范。引入该体系则是诊治我国银行会计培训失范与低效的良药,借此可以使我们的培训管理一下子瞄上国际先进标准,如此也有助于先进培训理念的快速确立,最终促成学习型金融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顺.为金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基[N].金融时报, 2003/12/05.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修订版)[M].海南出版社出 版,2001(03).

[3]李斌.强化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2(02).

[4]黄晓榕.未来会计人才需求及会计教育目标探讨[J].财经理论 与实践,2002(02).

[5]杨菁、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 启示[M].国研网,2002/09/30.

[6]徐善振、周厉.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需求特点与培训 方式安排[J].上海金融,2003(06).

[7]萧鸣.金融人力资源管理探索棗对法德金融业人力资源管理及 员工培训的比较[J].浙江金融,2004(07)

[8]建设银行金华市分行,动态与信息,2004-2005年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 就业 大学生 农民工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而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使得全球经济面临挑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其中就业问题首当其冲。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均进入减速通道,我国未来的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的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企业岗位流失严重,继续生产的企业,新增就业岗位也大大减少,劳动力市场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十分明显。据人保部对500家重点企业的监控显示,从2008年10月到2009年4月,岗位增减相抵,仍有六个月出现岗位净减的情况,岗位流失率达到了8%。而从最近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明显上升。一方面,城镇登记失业率上升。据人保部的数据,2008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另一方面,城乡调查失业率远高于登记失业率。中国社科院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我国城镇失业率已经攀升到9.4%,中西部地区的失业率超过10%,其中大中城市失业率约10.1%。同整个城镇失业率相比,大学生的失业率更高,达到12%,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导致这两者存在差距的原因是测算方法不一致,目前政府采用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子是登记的城镇失业人数,分母是城镇从业的人数与登记失业人数之和。在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不包括使用的农村劳动力。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国际劳工组织通用的一个指标,是反映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率。相比较而言,城镇调查失业率更接近现实失业情况。

此外,民间和学界的一些专家认为,2008年真实的城镇失业率为12%左右,预计2009年真实的失业率将上升到14%左右,如果考虑农民工的失业情况,调查结果可能还要更高。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用不同的测算方

法测算出来的结果不同,但表现出来的态势是一致的,即我国的失业率正在上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着下滑的危险。根据奥肯定律,当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增长率每下降2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上升1个百分点。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就业问题就已经非常突出,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将导致就业增长空间更加狭小。

1、大学生就业遭遇寒流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本已经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61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到学校招聘的企业数量明显减少,招聘人数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金融、证券、房地产、制造等行业,人才需求偏少。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跨国公司业务萎缩,减少用人数量,国内为国外多种产业提供零部件、原材料、半成品的制造业、出口型企业以及能源工业的就业岗位都在减少。同时作为吸引就业主体的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劳动合同法、出口遇冷等多重因素影响,业务订单量明显减少,用工需求也明显减少,不少用人单位缩减了招聘数量,甚至取消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活动。

2、农民工失业问题凸显

一直以来,企业对农民工是需求大于供给,农民工找工作很容易,而企业招工却比较困难,甚至出现“民工荒”,劳动力密集型的制造行业几乎一直在为“用工短缺”而犯愁。然而,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市场急剧萎缩,以东莞、深圳、温州为代表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东南沿海等一些地区的经济出现不景气,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沿海地区外向型的尤其是出口加工型的企业,钢铁、焦化、纺织服装等行业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处于限产、押产、半停产、停产等状态。据统计,截至2009年初,全国已有6.7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农民工由于经验的和技能、素质的缺乏,主要集中在传统型、低技术、高耗能、产业链较短行业企业中,较高的生活成本和失业,造成农民工大量返乡。据人保部最新统计,中国1.3亿农民工中,有2000万人因金融危机失业返乡。

3、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难上加难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的加深,城镇失业率还会继续上升,劳动力需求不振,在大学生和农民工遭遇就业寒流的双重压力下,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将变得难上加难。据调查显示:我国下岗职工平均年龄39岁,且35岁以上的占72.5%,而对这个年龄段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仅占总用人需求的三成;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初中文化的占40%;劳动技能不高,初级技工及以下的占40%,既便是已有的职业技能也大多不能满足其转岗的需要;我国女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男性下岗职工低近20个百分点。所有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城镇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困难。

三、应对金融危机,促进就业的对策

1、刺激经济增长,拉动就业

经济增长是就业扩大的前提。根据奥肯定律,GDP每上升2个百分点,失业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面对金融危机,政府已计划投资4万亿刺激经济增长,加上地方财政投入,最后形成的财政投入规模约近30万亿。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带动就业的增加。但是,同样的经济增长率却可能产生不同的就业扩大效果,特别是在刺激经济增长的投资计划中,偏重哪些产业会产生十分不同的就业拉动。中央政府进行的大规模投资和实施的产业振兴规划,通常以基础设施等大型项目和重化工业部门为关注重点,但这些产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拉动就业的直接效应较弱。因此,从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出发,财政投资在结构上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使用财政资源投入,发挥最佳的拉动就业效果,对于吸纳就业效果最明显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则需要利用上述投资计划的地方和民间配套投资,以及减税、减负等财政手段给予扶持。比如采取招投标方式,对那些符合要求的、与重大工程配套的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给予优先权,提高财政政策解决就业的积极效果。

2、大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一直是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蓬勃发展的民营中小企业创造了8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影响加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遇到较大困难,企业的员工队伍难以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应加大对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金融、财政、税收的支持,积极发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带动个人就业的辐射拉动效应。一是要建立一批中小银行或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二是以政策减负来鼓励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少裁员,稳定用工岗位,消除民营企业裁员的动机。比如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实行税收优惠,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对暂时无力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困难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允许缓缴一些保险费或暂时降低社会保险费费率,困难企业不得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允许分期支付或以其他方式支付经济补偿。

3、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

一个人创业,往往能带动一批人就业,一般而言,一人创业成功可带动3.5人就业。这表明鼓励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创业人员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将极大缓解就业压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农民工及城镇下岗职工自主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对自主创业人员提供创业服务和创业扶持,扩大小额贷款的额度和范围,放宽资产担保的条件,并在创业场地和创业服务、税收和行政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为其提供创业支持。此外,应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二三产业、生态农业和县域中小企业。在创业资金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供符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度,对符合财政贴息的项目给予财政贴息,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

4、健全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

在我国当前面临的就业困境中,劳动力技能总体水平偏低是其中的突出问题。大部分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工人文化水平低下,无法适应今天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应抓住金融危机这一机遇,建立和优化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教育包括职业技校全日制教育、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和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岗培训等。全日制职业技能教育可以发挥“蓄水池”和“精炼器”的作用。职业技能继续教育可以提升企业的技术力量,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企事业单位员工在岗培训能起到避免裁员给就业市场增加新的压力。有效应的职业技能培训还可以提高求职者就业竞争力,解决“找工作难”的问题。除了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外,还应注重加强劳动者的创业培训教育,包括其创业的观念、创业准备和一些基本的财务、策划、经济知识的培训,激发其自主创业的激情。培训所需的经费可由政府财政和个人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承担大部分的费用,个人承担剩余的小部分,对于那些经济确实困难的劳动力,可由政府提供就业培训券。

此外,应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尤其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对于求职者至关重要。只有全面细致地公开金融危机的种种影响,求职者才可以尽快获得就业市场的相关资料,少走弯路。地方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为求职者顺利找到工作提供条件。鉴于农村网络发展落后,地方政府可将就业信息服务点设置到村镇,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将异地用工信息传递给农民工群体,有效避免大规模“返乡潮”的出现,同时还可减少农民工异地求职成本,防止盲目、无序流动带来的成本损失和其他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 任菊: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9(7).

[2] 张丽、吕康银: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探讨[J].经济纵横,2009(3).

[3] 杨宜勇、池振合:2007-2008年我国劳动就业形势预测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2).

[4] 马红梅、金彦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9(4).

[5] 汪孝宗:返乡农民工再就业调查[N].中国经济周刊,2009-03-01.

[6] 忠:大学生就业对策的整体性思考[N].吉林日报,2009-03-21.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3

近年来,各级政府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重要产业来培育,从政策环境、法律援助到资金支持等方面为“劳务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同时,劳务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也产生了新的市场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希望结合农民工实际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培训。农民工的工作环境和方式决定了对金融知识的接受范围有限。虽然金融机构每年都在开展声势浩大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但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却由于工作环境限制,难有机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大多数农民工对基金、外汇及人民币理财等金融产品一无所知,对银行业务的理解仅限于存款、贷款和汇款,并且对其中的程序、要求知之甚少。在农村的金融宣传中,对象主要限于在家的老人、小孩和妇女,外出农民工接受不到,常常面临金融知识缺乏所带来的困惑与经济损失,如不清楚银行的结算方式,盲目携带现金;未接触外国货币,经常买入假外币;不清楚贩运、使用假人民币属于违法行为,无意中触犯法律;不清楚利率的标准或计算方法,不清楚应该怎样购买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经常被诈骗分子实施银行卡诈骗,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是希望从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上提供支持。目前,由于农民家乡的住房大部分不能被作为抵押物,金融部门对农民贷款绝大部分仅限于存单质押贷款和极少量的住房抵押贷款,农民取得贷款的范围小。在金融服务方面,对农民工的限制条件较多。如农民工在城里能存款却不能贷款,在城市创业难以得到贷款支持,而家乡的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往往会因为人和项目都在外地而不愿放贷。对有一些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务工人员想回乡创业发展,也难以得到金融部门信贷支持。他们希望金融部门能从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产品设计上多一些创新,以满足农民工的不同需求。

三是希望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服务绿色通道。外出打工人员挣得的劳务收入90%以上是通过银行、邮局汇兑方式寄回家。信用卡业务仅限于为郊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方便,对于偏远山区外出务工人员的劳务收入,如果汇划到离家较近的基层信用社,还得通过人民银行转汇,时间长,速度慢,效率低。而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汇划业务尚未自成体系,电子汇兑业务、信用卡业务尚未开办,尽管农村信用社通过发放“全国特约电子汇兑卡”的方式尽量为农民工提供方便,但由于结算方式的滞后,目前还不能满足当前劳务收入对汇划效率的要求,希望金融部门能为其提供方便快捷的支付结算绿色通道。

充分重视和创新适应劳务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适应劳务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提出的市场需求,是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应探索和创新一系列积极有效的举措。

首先,要有明确的金融政策支持。作为金融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人民银行对农村劳务经济应给予高度重视,要比照“国家助学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担保贷款”那样,制定出台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金融政策措施,加强对银行业的窗口指导。要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和劳动者本人打工、创业及其他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尤其注意在两个环节上下功夫。一是劳务培训环节。农民工培训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性工作,由于政府部门经费来源少,影响农民工培训的数量和效果。银行、信用社可根据这一需求,与各级政府劳务办协商,以培训基地、培训学校为借款主体,向劳务培训部门提供信贷支持。二是外出民工返乡创业环节。对于民工创办企业的信贷需求,可简化手续,积极支持,加大信贷投入比重。对返乡创业人员创办中小企业或从事农产品加工,金融机构应加大贷款支持力度,条件成熟的地区还可以实行财政贴息制度,鼓励和扶持外出民工回乡创业。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4

(一)德国金融扶持政策提高农业发展水平

1.金融机构的构成。德国是欧洲农业信用合作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农村金融体系的国家。德国的金融合作组织与日本的农协有着相似之处,二者都有自上而下提供服务融通资金、自下而上逐级入股上存资金的合作金融机构。从这个结构的构成来看,主要有中央合作银行,地方合作银行和地区合作银行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央合作银行,主要负责开发各类金融产品,提供资金融通、系统内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第二层次是地方合作银行,社员本身就是存款者,采取了民主管理方式自主管理;第三层次是地区合作银行,主要为基层银行提供短期再融资、资金支付和结算的服务。

2.金融机构的特征。合作银行组织层次分明,体系完整,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政府设置专门管理机构,加强立法保障,给予财税支持,甚至直接参股等形式的政策措施,以保障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有效运行。二是在运行管理方面都有严密的行业审计监管体制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以及行业自律体系。三是在风险控制方面,每个基层合作银行都要按年度用它风险资产的一定比例存入特别专项基金作为贷款担保基金,万一成员出现大的危机,无法独自承担,由该基金全数补偿。四是在层次关系方面,各级合作银行都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上级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下级机构提供各类服务。

(二)日本科技技术政策鼓励农业发展进步

日本能够跻身世界经济强国,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在二战后日本企业通过引进技术,不断实施再创新,形成了新的自主技术,走在了其他人的前端。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科技政策激励科技创新。

1.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日本政府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第一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中就扩展了竞争性研究开发资金的规模,在第二、第三期的计划过程中又进一步扩张了竞争性研究资金开发的规模。同时,为保障重点领域和基础研究的开发,日本政府以纳米材料、生命科学、信息通信和环境保护四大技术为核心,兼顾边缘科学、社会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能源方面的关键技术,有效配置科技经费,切实地推进基础研究和研究开发,重点突出实施科技创新。

2.科技体制改革。日本政府加大营造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在农业经济组织的运营中,营造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生产环境。日本政府以及地方各个部门还搞活农业经济组织的经济发展,完善地方创新体系,推进有效的科技竞争,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消除科技创新的制度,全面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共同开展开发研究。3.增强科技振兴的社会基础。日本政府有重点有计划的改善农业经济组织科技振兴的基础设施,改善科技创新和研究开发的基础条件,促进科研机构和经济组织的只是产权的保护、利用和创造。

(三)英国人才培养政策推动农业发展进程

1.出台政策促进职业培训和教育的发展。英国培养技能型人才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二是建立长期的政策调研制度,为政策制定和完善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经济手段的调节机制。主要措施有:奖励技能竞赛优胜者、要求农业经济组织对技能等级提高者和职业资格证书持有者在薪资与晋级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立法规定带薪培训、发放培训津贴、设立培训项目基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等。

2.注意处理好社会与农业经济组织、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英国培养技能型人才注重政府主导的多元协作,以完善的职业培训和教育的法律体系作为合作的基础,以政府为中心,政府和地区、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市场的最大经济利益为根本。这与当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合作方式截然不同。为保障培训与考核工作的高效性、严肃性和公正性,英国采取分开培训与考核工作、考核与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和透明的评审制度。培训机构、政府和行业组织在培训与考核体制中分担明确的职能。

3.注重技能培训后的就业导向。英国政府在制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政策时,充分考虑到合作社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文化的差异,更加注重人员技能的终身发展,即更加重视培养关键技能。这种技能不光满足目前的岗位技能的需要,而且还以目前岗位能力为基础,适应技术、经济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能力。

二、国外促进农业经济组织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全面的财政补贴

世界各国对农户购置农业机械基本上都是给予财政补贴,使其成为财政支持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补贴的方式。充分利用世贸组织中的相关条款,制定适于自身发展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其主要成员国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财政支持上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在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时期,政府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是利用财政补贴、投资、信贷、税收等。由于原有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差异,也有一些国家在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在施行补贴政策不到位的情况下,有效地利用行政组织运行机制来保证有效地实施补贴政策。二是大多数国家在乌拉圭农业协议达成以后,国内支持农业的政策就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倾斜,采取向农民提供直接的支持。之前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多数国家采取直接资金支持的形式,企图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较为明显的收益。如今,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财政补贴已经重点转向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领域。我国发展基本机械化的阶段,按照国际惯例,这是政府支持农业器具和机械设备及其普及化发展的重点阶段。政府应该提供主要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信贷、财政等政策措施上,解决这一时期农村家庭居民户投资能力不足、农业经营规模较小等突出问题,以达到提高农村劳动力土地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高效的金融政策

1.继续加强政府对合作金融机构发展壮大的政策支持。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主要为贫困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服务,其主要目的是为贫困人士提供第一桶金,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国在进行农村合作金融改革的同时,要给与政策上的必要支持,建立强而有力的政策支持体系,从外力上支持其发展壮大,这是推动农村金融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从农业问题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上决定的。

2.用股份合作制形式构建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从德国的经验上得出,基层合作银行不光是地区性合作银行的股东还是它的客户,同时两者还都是中央合作银行的客户和股东,各级合作金融机构都是独立法人实体,盈亏自负。我国应该借鉴这种以资产为联合的现代产权制度和股份合作制。3.完善风险防范和法律法规机制、增强对合作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以帮助出现危机的合作银行弥补损失,德国还建立了信贷风险基金制度。我国也应该尽快完善各类失信惩戒、风险防范和守信激励等机制,并尽快建立可以互助救援的农村存款保险公司或基金,加强农村合作金融的防范风险水平。

(三)有效的科技政策

我国学者在研究世界各地农业经济组织的科技创新计划之后,发现西方的科技政策需要变通。要想加快国内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就要利用其科技创新力和资源,更好地整合各个合作社的整体实力。在实践过程中,要积极强调科学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提倡全社会重新看待科学,重新树立科技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加大对科技的重视程度。政府应该制定政策促进科学界和民间的积极互动,促进科技同大众的相互认同。我国的国家政策包含着科技政策的演变,因为计划经济是全社会共同分配资源,不存在特殊利益一说。科技政策的重点是主要针对具体产业发展的科技问题,比如机械行业科技攻关重点等。近几年来,国家科技政策积极关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开展可持续发展试验区试点、发展高新技术园区、推出西部开发科技活动、出台加强地方科技工作的意见等工作。同时也大量研究关于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科技发展工作。

(四)合理的人才培养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5

受益匪浅 意犹未尽

——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有感

黄 寅

【导读】在学员黄寅看来,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课程让其受益匪浅,感觉意犹未尽,总希望老师多讲一点,自己可以多学一点,还希望自己的脑容量可以更大一些,更多地吸收老师的讲课内容。

2015年9月,我踏进了中国人民大学校门,很有幸地参加了第五届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回顾这短短的五天培训,我总结的就是:课程让我受益匪浅,感觉意犹未尽,总希望老师多讲一点,自己便可以多学一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脑容量可以更大一些,更多地吸收老师的讲课内容。

短短的学习旅程,多位教授名师的引导与解答,使得自己脑中的思想从凌乱到系统而焕然一新,老师谆谆的讲解,话真的是说到点上,落到实处。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让同学们把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的同时,也把一个个的课程要点结合实际的成功案例传送到同学们的心田,弥补了我自身专业知识的不足和实际经验的欠缺,无论从理论还是到实践都给我们"上演"一场丰富的听觉盛宴。

李保民主任的金融改革及现代企业制度,郭庆旺教授的中国财政金融制度,宋华老师的互联网经济下供应链金融创新,胡俞越老师的期货市场交易实务,吴晶妹老师的商业信用风险评价与管理,庞红老师的国际金融,胡波老师的新常态下私募股安全投资领域的机遇与挑战,阴宏的"一带一路"战略下企业资本市场发展方向,每一个课题都紧紧地围绕着目前最火热的金融知识徐徐铺开,帮助我们真正了解到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从政策中发现机遇、规避风险,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与发展。身经百战的老师们不遗余力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我们,与我们进行思想碰撞,从而让我们从中多学习一些知识,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每一堂课都让我有所顿悟,希望可以将自己的实际情况与老师所讲的思想相结合,再磨合出更完美的想法付诸于行动。

这几天的课程不仅是收获知识这么简单,还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课堂上老师发人深思的讲解,课堂下同学们都自发地互动交流,三两成组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从课堂些许紧张的气氛中大家认真听讲到课下和同学们有说有笑地侃侃而谈,让我们的感情从无形中拉近了很多,结下了这相遇的缘分,那就是同学情。

希望自己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聆听老师们的精彩课程,让自己不断地得到进步!

高层次的知识洗礼

——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心得体会

丁丽谱

【导读】在学员丁丽谱的眼中,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是高层次的知识洗礼,让她明白了商业金融的深远意义:商业改变金融,金融服务商业。

2015年9月26日,为期五天的商业金融师岗位能力培训在美丽的中国人民大学结班了。

金融经济培训范文6

(一)明确低碳经济的重要性,提高银行金融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要想让银行金融提高对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首先需要加强社会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并且让银行了解到低碳经济确实可以给自身带来较大利润。要达成这点,必须使银行将低碳经济融入经营理念中,在这一方面可以吸取国外金融机构的经验,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金融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人员这个“点”扩大到行业整个“面”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只要有了扎实的理论技术作保障,才可以将低碳经济在银行经营活动中贯彻落实,进而促进低碳金融的发展。

(二)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

低碳经济的核心就是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金融机构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统筹好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提高绿色信贷的市场份额,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好企业的自身效益。首先金融机构需要明确的是,在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时间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能够解决企业高能耗高污染的长期发展缺陷,降低信贷风险,进而使银行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还要了解进行低碳经济发展会失去一部分的固定客户,在市场竞争中丢失一定份额,但是这也是为长远的发展以及寻求低碳环保型客户做必要的准备,也是将以前高污染的信贷模式向绿色信贷转变的必经过程。最后,由于银行金融企业与其他企业机构的差异性,其涉及的社会部门众多,牵连的范围广,所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是其义务,只有保证社会效益得到体现,银行才能实现其价值,只有通过绿色的经营发展战略,才可以实现社会效益与自身利益双赢的局面。

(三)加强对低碳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

进行低碳金融改革的主体是金融人才,其主观能动性直接决定改革的成果,所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是必要的改革过程,只有综合素质强的领导者才可以保证银行企业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保持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处境。按等级将人员构成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管理人员以及金融人员。具体做法如下。一方面,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在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管理人员必须做好榜样作用,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的技术,对于低碳经济业务能够熟练操作,并且可以承担其他人员的培训工作。另一方面,由管理至下,开展对金融人员的培训,人员需要了解国家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适当的奖惩措施,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且对人员的业务客观考评,将人员的工资绩效与低碳经济的业务开展相结合,增加金融管理人员对低碳经济的重视度,从而提高银行人员整体的综合素质,增加低碳经济实施的效率。

(四)强化监管机制

为了应对企业在进行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遭遇的风险,必须要有完善的规范制度来约束银行的经营活动。从国外优秀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低碳项目交易中监管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对低碳客户的信息收集,对与客户合作的过程中,要了解客户的低碳发展意向,并且组织专项人员研究,从而根据客户的变化情况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逐渐形成有自我风格的服务内容,为采取针对性金融服务方案的制定打好基础。

二、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