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研讨式案例教学;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2.互动性问题。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讨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1.“教与学”双向互动。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3.启发与创新。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2.研讨案例开发。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4.成绩构成。按研讨发言及完成报告情况予以给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50%核算,再根据教学考核中的成绩构成比例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研讨式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综合的、新型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唐文秀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7):57-59.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2

甲公司生产与分销部给每个公司自营以及特许经营的工厂店提供专有的A产品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公司统一管理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并且每3个月向所有系统内的门店提供一次指导服务。所有的特许商都必须从甲公司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缴纳了首次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的特许权使用费后,特许商们能够接受到甲公司在运营、广告和市场营销、会计、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供的帮助。特许商通常要缴纳20万到50万元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特许商们还需每年缴纳销售收入的1%作为全公司的广告基金。

2 公司市值降低原因分析

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的所暴露的问题被曝光仅仅是使得公司的市值降低的一个导火索,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是公司的规模扩张过快。在IPO后,公司开始实行一个激进的战略,准备在五年内将门店数量由144家激增至500家,同时向全球市场进行扩张。

在此之前,公司的收入来源中,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和百货、零售店代销占据了近70%的比例。公司战略的出发点是对的,希望通过继续开发占营业收入大半部分的主营业务来提高公司的收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把重心放在了增加门店数量上,这是引发公司危机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再者,在扩张的过程中,公司的利润开始过多地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高价格的设备,使得公司的利润和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变得密不可分,逐渐偏离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然而在“店外”业务中,许多门店并不盈利甚至赔钱,因而特许商们不愿意再发展公司的这一业务。一方面,较高的加盟门槛使很多特许商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门店数量的增长停滞使得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门店数量减少给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开始被逐渐放大出来。

最后,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逐步暴露的运营管理不善,缺乏成本控制,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公司被迫非正常地缩小公司的运营规模,2014年5月,公司停止运营在2013年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在利润减少的同时增加了4000万到5000万的费用支出。

在这些一系列的连锁不良反应之后,使得公司的利润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进而导致市场股价的大幅下跌,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不信任,进而将注意力转向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个别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而公司在特许权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因而大部分的分析师都将公司的市值降低归结于其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出现的差错,但是,这也仅仅是公司市值降低所反映处理的一个问题而已,也正是因为在这个会计问题上的不恰当处理导致了公司市值的下降并将其自身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放大。

3 从财务报表对公司深层次问题的分析

3.1 运用财务指标对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1 营运能力分析

根据营运能力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变化不大,证明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这方面的营运能力没有什么变化;流动资金周转期有所降低,说明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越短,这代表流动资产利用效果有所提高;从固定资金周转率的降低,和固定资金周转期的延长可以看出,甲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最后,从总资金周转期有所延缓,以及周转天数延长了46.48天可以看出,甲公司总体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3.1.2 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偿债能力数据分析,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可以看出甲公司的营运成本增多,表明该公司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流动比率可以看出,流动比率明显升高,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速动比率的升高表明企业现金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是低于国际上通人的60%,表明甲公司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产权比率以及权益乘数变化不是很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没有较大变化。

3.1.3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两年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看出在2013-2-2至2014-2-1这段时间,甲公司盈利能力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之后影响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就是在公司战略上于特定的时间点爆发出来,导致企业出现了资料中的问题。

3.2 公司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科目分析

3.2.1 折旧与摊销

由于2014年5月7日,公司同时宣布停止运营在2013年1月斥资4千万元股权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的停止运营导致大量的机器设备停用,连锁店未能带来收入,但依旧要计提设备的折旧,使得报表中的2014年的折旧额由去年的12271增加到今年的19723,折旧额大幅度增加。

3.2.2 总务及管理费用

自2010年起,公司门店数量翻了3倍,但是在2014年9月,甲公司宣布将当年新开门店的数量从早前宣布的120家减少60为家左右。新店的减少开设应该使得甲公司的管理费用增长减慢,然而在2014年总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9%。管理费用的增高并且没有带来高质量的培训。特许商们没有受到关于“店外”经营的正常培训。因此,我们认为许多门店都在“店外”业务中赔钱,特许商们也因此不愿意再发展这一业务。这里明显暴露出甲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执行及成本控制,造成效率低下的状况。

3.3.3 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商誉,其他无形资产

甲公司在2010至2014年期间采用激进的发展战略,盲目的扩大门店数量规模,使得甲公司的商誉以及出售特许经营权的金额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扩张太快,没有关注主业,收入主要来自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销售收入及特许经营费收入且管理不善,导致加盟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等原因,使得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两年中因为记入外购商誉的原因夸大了资产,而这部分商誉本应该摊销掉。因此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由两年前在进行这些收购之前的18%降为10%。应该降低资产的账面值,包括消除掉1亿7千多万美元的“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因此由报表可以看出该科目在2013年的49354剧增至175957,这部分收入的增加给甲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万福生科 财务舞弊 政策建议

一、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例简介

2012年9月14日,证监会对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该案为首例创业板公司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的案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等三家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未勤勉尽责,出具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记载,后续分别被立案调查。经调查,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信息披露违法。

1、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08年至2010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经查,万福生科为了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根据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决策并经财务总监覃学军安排人员执行,万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

2、万福生科2011年年度报告、201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查,在上述财务数据中,其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虚增销售收入28000万元和16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和3435万元。

3、万福生科未就2012年上半年停产事项履行及时报告、公告义务,也未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予以披露。万福生科的公告显示,其收入前五大客户存在重大变动,存在着虚拟合同以及随意造假的行为。同时,万福生科公告称,募投项目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上半年因技改停产,其中普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2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123天;精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81天;淀粉糖生产线于2012年3月17日至5月23日累计停产68天。

二、万福生科财务舞弊的手段简析

1、虚增收入。以2012年半年报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的半年报中公告其营业收入约为2.7亿,而其更正后的实际收入为8231万元,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且其实际亏损为1368万元,与虚报盈利2655万元利润相比虚增了4023万元。

2、虚构客户。万福生科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在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的10家主要客户中,有6家存在或涉嫌虚假交易、虚增销售收入等行为。

3、虚增资产。经过对万福生科半年报资产项目更正情况等来分析,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引人注意。

对比一下万福生科2011年年度报告和2012年上半年报告中对在建工程以下三个项目的陈述,我们会发现颇多前后矛盾之处。尤其是淀粉糖扩改工程,在投入金额增长了12.5倍后,工程进度反而降低了。

万福生科的预付账款余额一直不多,上市前的2011年半年报只有2000多万元;上市后该科目余额才迅速上升,2011年末就达到1.2亿元,会计师在2011年年报没有发现该公司预付账款异常,重要原因是这里面有近亿元是预付设备款,而该公司当时刚上市,预付设备款较多也属正常,预付采购款直至2011年末仍很少。到监管部门2012年8月进场检查时,万福生科的预付采购款已经高达2亿多元,出现了明显异常,一下子就引起了监管人员的高度关注。

三、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分析

中介机构的权限仅在于对万福生科本身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这里面就可能存在陷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介机构在核查中基本通过万福生科的银行对账单进行,而相当部分银行对账单没有显示“对方户名”,亦即从银行对账单入手核查银行流水时,不清楚交易方名字,这就给了公司浑水摸鱼的机会,将上游经纪人账户打进的钱包装成下游大客户的回款。

调查中发现,万福生科伪造了部分银行回单和银行对账单,且伪造银行单据的水平堪称一流。而中介机构一般不会怀疑银行单据造假,加之识别银行票据真伪的手段有限,给了公司可乘之机。

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分为上市前和上市后两个阶段,其造假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上市前利润表是假的,而资产负债表是真的;而上市后则虚构了巨额的预付账款,而其银行存款仍是真实的。

“万福生科是典型的‘一条龙’造假”,有接近调查组的知情人士表示,此种造假方式即企业根据真实的“投入产出比例”虚拟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炮制假购销合同、假入库单、假检验单、假生产通知单等。甚至公司从供应链数据造假入手,在ERP系统上自动生成虚假的财务数据。多年前的东方电子案即真金白银式财务造假的典型,其欺诈特点是资产并没有虚构,银行存款余额是真实的,这种财务造假不管是从利润表入手还是资产负债表入手都很难发现,从物流、现金流、商流、税收或供应链角度也都很难发现。

但是,万福生科再神通广大,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的默许,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这家公司也不会如此顺利上市。以下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其责任进行分析。

1、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其业务质量承担领导责任。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对整个事务所的工作成果及项目的审计结论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中明确表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持有的一种基本态度――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错误和舞弊的迹象保持警觉。在本案中,万福生科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其2008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其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中磊所在其上市前就负责其审计,甚至负责其IPO,在这期间居然也丝毫未察觉?注册会计师仍在2011年同意其上市,这无疑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2、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未尽到对其业务人员负有的监督和对审计质量负有的监控责任。对业务人员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事务所一旦获知违反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情况,应当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有关项目负责人,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另外,事务所也应对其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定期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以达到监控的目的。但很多事务所为争取客户不但没有做到质量监控,往往还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出具虚假报告。然而在本案中,黄国华和王越在接受审计业务后并没有认真进行审计,使得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的质量控制程序并没有得到遵守。

四、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由万福生科此次的造假案,我们又联想到了绿大地造假案,同样是从事农业,同样是虚假的财务报告,虚增的巨额利润和给投资者带来的惨痛损失,似乎在以“概念”为噱头的农业公司发生巨额财务造假案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消失了。

2000至2001年,股市里发生了数起欺诈案件,最著名的要数“银广夏”、“康达尔”和“蓝田股份”了,巧合的是,这三个公司都属于农业类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同样是农业类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必然性。农业公司受其生产资源和其产品升值空间有限性的制约使其不可能像工业企业那样迅速扩张,而在资本市场里,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实现高速扩张,那它就必定不受欢迎,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要求,造假似乎就成了一个捷径。为实现此目的,银广夏采用了人们不熟知的生物技术产品伪造销售数据,虚增收入。万福生科想到虚增资产、虚增客户和伪造合同的方法粉饰财务报表。

鉴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这个特点,会计事务所应该在接受此类客户时多加小心,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对审计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考察以降低审计风险。应该抱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调拨更具专业胜任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审计行业的信用。

而且农业类公司造假有独到的条件,农产品的交易很多是零散的现金交易,这给做假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万福生科和绿大地以及很多其他的农业类造假公司我们都能看到大量的虚假财务数据。在审计农业类的公司时,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加小心,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进行审查。

在审计方式上,针对此类公司的特点,应在多年的审计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让农业公司,这一假账的天然温床在注册会计师面前无计可施。

五、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方法

1、内部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修养的再教育。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团队必将有效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第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推进现代化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将提高审计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优效高产的目的。第三,严格规范审计行业的权利与责任。责任到人,严惩重奖。审计失败,多数都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导致的。

2、外部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国家应督促行业协会。加快会计制度的更新,与时俱进,着眼实务。第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财务问题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提高公司上市的准入要求都会有效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3、监督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等都应共同配合监管。第二,加强查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舞弊查处率。例如建立奖励举报制度和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审计业务的合规性抽查。第三,监管机构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对于已查出的发生审计失败的会计事务所给予必要的惩处。第四,在现有的监管体制下,很多被严重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借尸还魂”方式重生,如本案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分部多个团队拟加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该项“金蝉脱壳”之计将助其逃脱监管层重罚。在此情况下,监管机构应采取应对措施,使犯案事务所真正受到惩罚,其他事务所才能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 曹明艳: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思考[J].财会审计,2011(6).

[2] 蒋书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剖析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

[3] 刘晓波、王: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1(2).

[4] 姜义群:揭开救灾棉被下掩盖的罪恶[J].中国审计,2010(10).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4

1 财务档案管理概述

(一)财务档案管理内容

财务管理必须根据有关规定对相关的财务活动档案记录做一个严格审查,认真核对信息的真实性,之后把档案分类保存,经过系统的整理之后形成目录索引,按照固定顺序将档案有序摆放,这样有便于日后的查找。财务档案必须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这样财务档案才不会损坏或丢失。财务档案管理非常重要,档案内容一定要保密绝不能泄露出去,如果有关工作人员需要查阅财务档案,那么其必须遵守档案查阅的规定,按照制度进行财务档案的查阅。

(二)财务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可以对财务进行一个准确的规划,通过完整的财务记录建立一个财务数据库,对单位的所有财务行为进行一个明确的记录,这样挪用公款的行为就会大大减少。有关工作人员还可以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完成财政政策的制定,这也可以有效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财务档案因为其自身独特的属性,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经济工作来说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也是对事业单位工作决策以及经验教训的记录,对单位来说极其重要且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得到了有效的加强,那么在缺少档案约束条件时发生的的挪用公款等现象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削弱,有了科学的档案记录,单位的每一次财务活动都可以得到明确的记载。如此,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就体现了其作用,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也极大的帮助作用。

2 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程度低

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作用是保存单位的财务活动信息,保证单位进行正常运转。可是,目前仍有许多档案管理工作者法律意识极其淡薄,对于其所负责的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同时也没有较强的责任感,更有甚者有部分工作人员竟然认为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正是因为工作人员的不重视,使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华而不实的表面工作,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之下,工作人员的档案整理与收集工作往往就不能真实有效地进行下去,如此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财务管理档案的信息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除了以上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管理阶层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就没有足够的重视,在给财务档案管理部门分配工作人员时也毫不注重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这样必然导致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极低的情况。

(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有关于财务档案管理的法律如《档案法》等早在多年前就已经颁布并得到了有效的实施,这些法律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大的方向早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不少事业单位所属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甚至是领导阶层对于法律给出的规定并不能很好地遵循并有效实施,这就导致法律失去了应有的执行力。除了以上原因,大多数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工作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事业单位在日常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仅仅按照以往的经验去处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这样的工作状态必然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部分事业单位即使制定出了相关的财务档案管理方面的制度,可是有些竟然出现了与法律法规相互冲突的条款,这一定会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经济活动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极为混乱的状态,会给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带来非常大的不良影响,阻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进行。

3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策略

(一)提高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视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程度不够的情况。针对这样的情况,有关部门一定要让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得到应有的强化,这样事业单位对于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关注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单位领导一定要了解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单位未来的发展和开展所有经济活动的过程当中是多么的重要,让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方面的指导地位得到凸显。事业单位还要让财务档案管理部门的员工拥有良好的财务档案管理观念,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有关部门高度的重视的保证之下科学合理地发展下去。不仅如此,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还必须对财务档案的管理高度重视,在整理财务档案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必须要抱着认真、细致的态度,保证整理出来的财务档案都是真实有效的,这样才能保证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事业单位要使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的建设,就要在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建设完成以后,使构建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基础设施完成建设以后,一定要将高科技信息化的手段运用到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当中。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在单位开展经济活动的同时,必须对财务管理以及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协调,这样在财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捕捉到准确的财务信息并进行记录,这样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工作人员素养

在科学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日常生活当中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将来采用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也是大势所趋。如果采用了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那么还是靠原有的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是不行的,事业单位必须从实际出发,让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加?W习电子档案管理模式的培训,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通过系统的培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都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对于工作人员的培训一定要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选择培训的内容,最终使事业单位财务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控制;相关活动;财务报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区域公司不断增多。不少企业在别的城市通过合资、独资等方式设立新的公司,开拓新的市场及壮大生产经营规模。但是要想真正从财务的角度反应出企业规模的扩大,就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来,而此时合并财务报表就需要准确判断合并的范围,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将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界定做一个深入的分析,以使企业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所参与的企业是否能够纳入自己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真正从财务角度体现出企业规模的扩大。

一、合并范围的界定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而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以控制为基础予以确定。这里的控制是指投资方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权力,通过参与被投资方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有能力运用对被投资方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相关活动的界定参看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第七条。

二、通过案例分析直观展示财务报表合并范围

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合并范围是以控制为基础,并不是对被投资企业的控股比例大于等于51%时就能够合并被投资企业,也并不是对被投资企业的控股比例小于51%时就不能合并被投资企业。因此对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确定通过以下几个小案例来进行分析和确定。

(一)相关活动的认定来确定控制权

案例背景:甲公司设立了乙公司,乙公司唯一的经营活动是为甲公司购买应收账款并提供日常服务。 日常服务包括收回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并将其转交给甲公司。当应收账款出现违约时,乙公司将按照与其他公司达成的卖出协议,自动将应收账款转到甲公司的账户内。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看出甲公司投资乙公司唯一的相关活动是违约管理应收账款,因为这是唯一能够显著影响乙公司回报的活动。管理违约前应收账款并非相关活动,因为这不需要做出可以显著影响乙公司回报的实质性决策――发生违约前的活动是预先确定的,且仅包括收取到期的现金流并交付给甲公司。因此在评估显著影响乙公司回报的乙公司的全部活动时,应仅考虑甲公司在发生应收账款违约时对资产进行管理的权利。故在本案例中,卖出协议的条款是整个交易和设立乙公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根据卖出协议的条款以及乙公司设立目的得出甲公司对乙公司具有控制权。因此乙公司应纳入甲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二)持股比例高于51%,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情况

案例背景:A公司和B公司合资设立C公司,其中A公司持有C公司60%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的股份。C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销售某种型号的电子设备。A公司能够通过参与C公司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能够有能力运用对C公司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A公司享有C公司的可变回报,是不固定且可能随着C公司业绩而变化的回报,可能是正回报也可能是负回报,也可能回报是零,总之回报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很清楚明了的就能判断A公司拥有对C公司的权力,所以C公司应该纳入A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三)持股比例超过51%,却不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案例背景:D公司是由A公司、B公司和C公司三家合资成立的一家企业。A公司持有D公司60%的股份,B公司持有D公司20%的股份,C公司持有D公司20%的股份。对于D公司的相关活动需要通过表决的方式予以确定,且必须由至少75%的投票权批准才可以通过。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A公司、B公司及C公司没有一家有绝对的权力来对D公司进行控制,只有三家一致通过、或者A公司与B公司或者A公司与C公司合伙通过才能满足规定的表决比例。同时B公司和C公司也没有能力单独阻止其他方(即A公司)作出的涉及D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因此在考虑到表决方式和B公司及C公司的持股比例后,A公司对D公司没有控制权。所以D企业不能纳入A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内。

(四)持股比例低于51%,未必不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案例背景:A公司持有B公司47%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剩余的股份由众多分散的小股东持有,没有一个小股东单独持有超过1%的有表决权的股份,且这些小股东之间也没有达成任何进行集体决策的决议。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清楚的看出,如果仅仅从持股比例上来进行判断的话,A公司对B公司不具有任何控制权,但是根据其他分散小股东的相对规模及分散程度,以及这些小股东之间也没有达成集体决策协议等情况进行分析,虽然A公司持有B公司的表决权股份不到51%,除非所有小股东合起来才能对B公司施加影响,反对A公司的权力,而因为没有达成集体决策协议,所以合起来的可能性非常的小。由此可以判断A公司拥有对B公司的权力。所以B公司需要纳入A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1.持股比例低于51%,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情况

案例背景: A公司和B公司合资设立C公司,其中A公司持有C公司60%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的股份。C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生产销售某种型号的电子设备。B公司无法通过参与C公司的相关活动而享有可变回报,并且没有能力运用对C公司的权力影响其回报金额。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很清楚明了的就能判断B公司不拥有对C公司的权力,所以C公司不应该纳入B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范围。

2.特殊期间持股超过51%,但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仍不具控制力,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情况

案例背景:B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C公司, C公司是专门建造某大型资产并用于租赁的项目公司,建造期为5年。由于B公司资金短缺的原因,无法满足C公司的资金需求,于是B公司拟通过增资的方式受让C公司60%的股权。A公司决定将全部资金用于对非关联方B公司的全资子公司C增资,增资完成后,A公司持有C公司60%有表决权的股份,B公司持有C公司40%有表决权的股份。根据协议,B公司将在3年后以固定价格回购A公司持有的C公司股份。A公司对C公司增资时,该资产已经建造了2年。

从本案例中,被投资方C公司的相关活动是用5年的时间建造某大型资产,之后以租金的方式取得回报。A公司增资时,C公司的资产建造已经开始,大多与建造事项有关的决策基本已经完成,当C公司建设完成时,A公司已将持有的C公司股份以固定价格出售给B公司,由于C公司刚刚完成建造活动,尚未开始产生回报,因此,A公司业并不能主导C公司的相关活动,而且A公司也无法通过参与C公司的相关活动取得可变回报,A公司是通过B公司回购股份的方式收回其投资成本并取得收益的,因此,即使A企业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也不能控制被投资方C公司。由于A公司不对C公司生产经营有决策权利(决策已经完成),因此不存在获利可能,同时等到C公司开始产生利润时,A公司已经按固定价格出售给B公司,不可能得到可变回报。从以上情况分析A公司在三年期的经营期限内不能将C公司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之内。

四、结束语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必须通过控制权的界定来确定,因此是否纳入企业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需要依据被投资企业设立协议中的规定以及是否对被投资企业有重大影响权力来确定,而非简单的根据对被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进行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辨别。要严格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甄别后予以确定,同时当时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进行重新评估,重新确认是否应该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参考文献: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蒙牛乳业;财务信用管理;启示

1.财务信用的内涵

财务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财务信用的根据是获得财物或服务的一方所做出的给付承诺。这里所讲的财务信用着重强调将信用作为企业的一种赊销能力,即一个企业获得它人信贷、赊销或给予它人信贷、赊销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的能力。

信用管理针对交易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对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事前防范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指在正式交易、签约或发货之前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的审查及对信用限额和信用条件进行的分析和决策包括选择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及确定信用政策;事中管理是指发货之后直到货款到期日之前,对客户及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事后处理指发生账款拖欠之后对债务进行分析、确定追讨方式和实施追讨。与此对应,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监控和拖欠账款追收等四个方面。

2.财务信用管理的意义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差的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它是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根本原因之一,企业必须尽快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经营管理机制。

(2)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信用为主的交易方式已逐步取代了以现金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信用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要素,它是企业一个最重要的资源,但同时,它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信用管理能够防范信用风险,减少三角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赊销成本,保证企业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企业信用管理有助于逐渐把大部分坑蒙拐骗和不良投机行为的企业清除出市场,提升客户群的质量,从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会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企业不对其进行赊销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这类客户本来就存在资金周转问题。在企业不给予融资机会时,一部分企业就会被迫退出,另外一些客户看到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能得到更优惠的信用政策,无形中会受到影响或激励,不断改变自身的资信状况,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高质量客户群体,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良好的信用管理还有助于开拓市场,这对企业来说不仅是生存环境的改善,还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长期有利因素。

3.蒙牛乳业财务信用案例

1999年1月,牛根生等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同年8月,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为10个自然人(参股者事实上是40余人)。牛根生投资180万元,其余1200多万元全部来自其他自然人投资者。2002年10月蒙牛乳业变更为合资企业。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旧股),股票发行价格达到了最初设计的询价区间3.125-3.925港元的上限,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融资近14亿港元。2005年3月,摩根士丹利提前终止对赌协议,兑现给蒙牛管理层6000多万股股份,自己套现超过26亿港元撤出,投入产出比近550%。

蒙牛原始资本的筹集更多的是建立在牛根生个人财务信用基础之上,企业的财务信用与其领导者的财务信用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在企业初创期,市场尚未给企业建立信用的机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多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信用为参考。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财务信角也会为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蒙牛乳业此后的筹资过程中,牛根生留有进行奖励的股份,并在2005年捐出自己与家人的全部股份(约占蒙牛股份的10%)创立了、“老牛专项基金”。这些做法在强化牛根生个人财务信用的同时,也使得企业财务信用得到了增值。

4.蒙牛乳业财务信用案例的启示

4.1领导者对于企业财务信用建立意义重大

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个人财务信用的培养,在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交易中,无论执行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均应保证实现财务承诺,按时履行契约商定的义务。作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还应及时向外部投资者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供应商、承销商以及政府、员工做出的口头承诺,也应尽力实现。民营企业领导者在建立个人财务信用的同时,还应从强调个人财务信用逐渐转化为强调企业财务信用,将利益相关者对于领导者个人的信任转化为对企业的信任,最终才能形成企业财务信用。

4.2不同利益相关者财务信用可以相互转化

信用是在长期博弈的过程中建立的,取得财务信用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看,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信用最容易建立。由于员工群体相对于企业整体处于弱势地位,这种财务信用将更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因此,民营企业应在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奖励制度的设计上注重契约的实施,及时兑现各种形式的承诺;制定员工激励计划,严格执行附着于其中的奖励措施;遵循员工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各种协议约定。另外,企业对员工也应进行信用培训,将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纳入企业文化的培养。

4.3财务信用获取收益需付出信用成本

民营企业财务信用是在市场博弈的过程中,与其利益相关者资金的投入与支付中建立的,这种信用的建立需要成本,包括管理层努力的成本和企业利用其他资源的成本。蒙牛乳业案例中的对赌协议是极端的,因为在这个信用建立的背后附带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不能兑现承诺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务信用,更是附着于其后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民营企业在做出财务信用承诺前,应衡量其收益和成本,分析基于财务信用的契约能否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无法保证财务信用实现时产生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应将财务信用视为具有成本的无形资产,将其放置于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中进行考虑,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再做出财务信用承诺,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析财务信用的收益率,而不能盲目利用财务信用获取资金。

5.结论

蒙牛乳业上市过程中签署的对赌协议本质上是一份期权,是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契约中用以规避风险的经常性做法,并非单纯针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接受这些条款就意味着用企业的财务信用接受挑战,并附以企业的股权为赌本,换取企业成长资金。企业对于该协议的承诺,实际上是企业对投资者做出的收益承诺,是企业财务信用的显著表现,承诺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并愿意为失信而承担损失。蒙牛乳业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合约要求,为投资者带来了超额回报,也为企业赢得了财务信用。当然,如果对赌协议一旦失败,企业也将付出巨大代价。 [科]

【参考文献】

[1]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