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研讨式案例教学;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作为会计类专业核心课之一,是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的教学方式已难以满足教学需求,需要不断探讨、实践与发展更为适宜的教学方式。
一、《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
很多学者提出应在《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结合示例性案例讲授财务报表分析原理、方法,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案例搜集与选择问题。《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案例,而案例的搜集、选择与设计需要耗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主要来源于教材本身以及案例类教材,这些案例都是经过精选,典型且目的性强,但是时效性差,而财务报表分析的运用往往需要对最新公布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教材提供的这类案例大多是示例性案例,主要针对某个知识点,一般有着明确的结论,需要学生讨论、分析的地方少,难以达到培养学生分析与运用能力的目的。2.互动性问题。传统案例教学模式下,仍由教师支配整个课堂教学,教学重心主要放在财务报表的概念、形式、财务指标、财务分析方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整个授课过程过于单调,学生的注意力难以全程集中,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实务性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与主体作用为出发点。通过对研讨性案例的相关资料搜集、研究分析和讨论,达到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方法运用交流、分析观点碰撞并形成多元化的结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学生课堂沉默、作业任务搭便车等现象。3.课程安排等其他问题。在《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课堂安排不合理等其他问题。比如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不够、课堂授课人数过多、教学场所及环境不合适等,这些也都或多或少会对《财务报表分析》案例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当然,具有充分理论与实践经验的教师也是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条件。
二、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特点
研讨式案例教学是学生与教师共同讨论交流的一种交互式教学方式。它能够达到最大限度的促进师生多层次、多角度互动,帮助学生从对案例的简单认识到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方法。研讨式案例教学以“导”为主,教师搜集充足案例资料,以现实财务报表研讨为载体,把原来的教师讲授为主变成教师组织讨论及点评为主,引导学生搜集被分析企业所在行业及其他相关资料,通过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互补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汇报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能力,再通过教师提问、点评等环节对整个过程做总结。由此可见,研讨式案例在《财务报表分析》中有以下应用特点:1.“教与学”双向互动。不同于单向、垂直的传统案例教学模式,研讨式案例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向交流方式。以公司财务报告为载体,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可以对学习中的疑惑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在研讨过程中适当引导、旁敲侧击,也可以在讨论的最后提出总结、建议。“教”与“学”紧密联系,形式活泼多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2.无压力的学习氛围。研讨式案例教学建构的是一个开放宽松、积极、无压力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会感到拘谨,围绕《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学生享有充分的话语权,可以做到畅所欲言,师生以案例为载体,以尊重、平和的态度进行相关知识探讨、沟通、学习甚至学术交流。3.启发与创新。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下,在无压力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是生动活泼的,相互的知识碰撞使得研讨式案例教学具有“抛砖引玉”的启发作用,由此带来的“思维发散”、“头脑风暴”可以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
三、研讨式案例教学在《财务报表分析》中的应用
1.学时安排。在本科教学中,《财务报表分析》一般课时为48课时,考虑到《财务报表分析》教学体系内容及重点难点,研讨式案例教学所占比例以25%-30%为宜。以安排14课时研讨式案例教学为例,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研讨分析3课时,利润表研讨分析3课时,现金流量表研讨分析2课时,财务能力研讨分析4课时,综合能力研讨分析2课时。2.研讨案例开发。通过组建《财务报表分析》研讨案例开发团队,充分考虑研讨式案例与案例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验内容的耦合性,共同筛选、提炼具有代表性案例以供研讨案例教学中与学生共同探讨,并设立《财务报表分析》教学案例库,定期进行更新。3.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对研讨式案例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主要的步骤为:根据学生已有知识体系,进行分组;每次研讨前明确研讨的内容,并给予足够时间查阅资料、分析;轮流汇报发言,确保每一小组每一成员的平等参与;研讨完成后分小组提交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并及时反馈信息。4.成绩构成。按研讨发言及完成报告情况予以给分,并作为平时成绩的50%核算,再根据教学考核中的成绩构成比例进行加权平均作为课程总评成绩。研讨式案例教学方式是一种综合的、新型教学方式,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
作者:唐文秀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7):57-59.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2
甲公司生产与分销部给每个公司自营以及特许经营的工厂店提供专有的A产品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公司统一管理配方材料和生产设备,并且每3个月向所有系统内的门店提供一次指导服务。所有的特许商都必须从甲公司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缴纳了首次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的特许权使用费后,特许商们能够接受到甲公司在运营、广告和市场营销、会计、以及其他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提供的帮助。特许商通常要缴纳20万到50万元的特许经营费和每年4.5%到6%的特许权使用费。特许商们还需每年缴纳销售收入的1%作为全公司的广告基金。
2 公司市值降低原因分析
公司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的所暴露的问题被曝光仅仅是使得公司的市值降低的一个导火索,但其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体现在多方面的。首先是公司的规模扩张过快。在IPO后,公司开始实行一个激进的战略,准备在五年内将门店数量由144家激增至500家,同时向全球市场进行扩张。
在此之前,公司的收入来源中,通过公司自营的门店零售和百货、零售店代销占据了近70%的比例。公司战略的出发点是对的,希望通过继续开发占营业收入大半部分的主营业务来提高公司的收入,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偏差,把重心放在了增加门店数量上,这是引发公司危机的第二个方面的原因。
再者,在扩张的过程中,公司的利润开始过多地依赖于销售给每个新开门店的特许商们高价格的设备,使得公司的利润和特许经营的店面数量的增长变得密不可分,逐渐偏离了公司的主营业务。然而在“店外”业务中,许多门店并不盈利甚至赔钱,因而特许商们不愿意再发展公司的这一业务。一方面,较高的加盟门槛使很多特许商们望而却步,另一方面,门店数量的增长停滞使得公司的利润开始下降,门店数量减少给公司利润带来的影响开始被逐渐放大出来。
最后,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逐步暴露的运营管理不善,缺乏成本控制,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得公司被迫非正常地缩小公司的运营规模,2014年5月,公司停止运营在2013年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在利润减少的同时增加了4000万到5000万的费用支出。
在这些一系列的连锁不良反应之后,使得公司的利润发生了大幅度的下降,进而导致市场股价的大幅下跌,引起公众对公司财务报告的不信任,进而将注意力转向公司的财务报表和个别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而公司在特许权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地方,因而大部分的分析师都将公司的市值降低归结于其对特许经营权的会计处理方法上出现的差错,但是,这也仅仅是公司市值降低所反映处理的一个问题而已,也正是因为在这个会计问题上的不恰当处理导致了公司市值的下降并将其自身所暴露出的问题进一步地放大。
3 从财务报表对公司深层次问题的分析
3.1 运用财务指标对公司经营状况分析
3.1.1 营运能力分析
根据营运能力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甲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率与存货周转天数变化不大,证明在应收账款和存货这方面的营运能力没有什么变化;流动资金周转期有所降低,说明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流动资产在经历生产和销售各阶段所占用的时间越短,这代表流动资产利用效果有所提高;从固定资金周转率的降低,和固定资金周转期的延长可以看出,甲公司对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有所下降;最后,从总资金周转期有所延缓,以及周转天数延长了46.48天可以看出,甲公司总体营运能力有所下降。
3.1.2 偿债能力分析
根据偿债能力数据分析,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可以看出甲公司的营运成本增多,表明该公司流动负债的偿还越有保障,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从流动比率可以看出,流动比率明显升高,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该企业的应收账款增多,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较多,影响到资金的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筹资成本;速动比率的升高表明企业现金以及应收账款资金占用过多而大大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从长期偿债能力分析可以看出,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但是低于国际上通人的60%,表明甲公司对财务杠杆利用不够;产权比率以及权益乘数变化不是很大,表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没有较大变化。
3.1.3 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两年的盈利能力分析,可以看出在2013-2-2至2014-2-1这段时间,甲公司盈利能力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之后影响该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就是在公司战略上于特定的时间点爆发出来,导致企业出现了资料中的问题。
3.2 公司财务报表中重大错报科目分析
3.2.1 折旧与摊销
由于2014年5月7日,公司同时宣布停止运营在2013年1月斥资4千万元股权收购的拥有28家连锁店的停止运营导致大量的机器设备停用,连锁店未能带来收入,但依旧要计提设备的折旧,使得报表中的2014年的折旧额由去年的12271增加到今年的19723,折旧额大幅度增加。
3.2.2 总务及管理费用
自2010年起,公司门店数量翻了3倍,但是在2014年9月,甲公司宣布将当年新开门店的数量从早前宣布的120家减少60为家左右。新店的减少开设应该使得甲公司的管理费用增长减慢,然而在2014年总务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22.9%。管理费用的增高并且没有带来高质量的培训。特许商们没有受到关于“店外”经营的正常培训。因此,我们认为许多门店都在“店外”业务中赔钱,特许商们也因此不愿意再发展这一业务。这里明显暴露出甲公司及其特许经营系统中严重缺乏基本的管理运营、执行及成本控制,造成效率低下的状况。
3.3.3 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商誉,其他无形资产
甲公司在2010至2014年期间采用激进的发展战略,盲目的扩大门店数量规模,使得甲公司的商誉以及出售特许经营权的金额大幅增加。但是由于扩张太快,没有关注主业,收入主要来自采购配方材料和设备销售收入及特许经营费收入且管理不善,导致加盟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等原因,使得甲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在过去两年中因为记入外购商誉的原因夸大了资产,而这部分商誉本应该摊销掉。因此甲公司的资本回报率由两年前在进行这些收购之前的18%降为10%。应该降低资产的账面值,包括消除掉1亿7千多万美元的“购回的特许经营权”。因此由报表可以看出该科目在2013年的49354剧增至175957,这部分收入的增加给甲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万福生科 财务舞弊 政策建议
一、万福生科财务舞弊案例简介
2012年9月14日,证监会对万福生科农业开发股份公司涉嫌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立案稽查。该案为首例创业板公司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的案件。万福生科发行上市过程中,保荐机构平安证券、审计机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及湖南博鳌律师事务所等三家中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涉嫌未勤勉尽责,出具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记载,后续分别被立案调查。经调查,万福生科涉嫌欺诈发行股票和信息披露违法。
1、万福生科《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披露的2008年至2010年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经查,万福生科为了达到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根据董事长兼总经理龚永福决策并经财务总监覃学军安排人员执行,万福生科2008年至2010年分别虚增销售收入约12000万元、15000万元、190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约2851万元、3857万元、4590万元。
2、万福生科2011年年度报告、2012年半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经查,在上述财务数据中,其披露的2011年年报和2012年半年报虚增销售收入28000万元和16500万元,虚增营业利润6635万元和3435万元。
3、万福生科未就2012年上半年停产事项履行及时报告、公告义务,也未在2012年半年度报告予以披露。万福生科的公告显示,其收入前五大客户存在重大变动,存在着虚拟合同以及随意造假的行为。同时,万福生科公告称,募投项目循环经济型稻米精深加工生产线项目上半年因技改停产,其中普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2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123天;精米生产线于2012年1月1日至6月30日累计停产81天;淀粉糖生产线于2012年3月17日至5月23日累计停产68天。
二、万福生科财务舞弊的手段简析
1、虚增收入。以2012年半年报为例,该公司在2012年的半年报中公告其营业收入约为2.7亿,而其更正后的实际收入为8231万元,虚增营业收入1.88亿元、虚增营业成本1.46亿元。且其实际亏损为1368万元,与虚报盈利2655万元利润相比虚增了4023万元。
2、虚构客户。万福生科从2008年到2012年上半年在其财务报表中披露的10家主要客户中,有6家存在或涉嫌虚假交易、虚增销售收入等行为。
3、虚增资产。经过对万福生科半年报资产项目更正情况等来分析,万福生科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账款”来虚增资产,它的募集资金建设项目正在建设中,这样做不至于引人注意。
对比一下万福生科2011年年度报告和2012年上半年报告中对在建工程以下三个项目的陈述,我们会发现颇多前后矛盾之处。尤其是淀粉糖扩改工程,在投入金额增长了12.5倍后,工程进度反而降低了。
万福生科的预付账款余额一直不多,上市前的2011年半年报只有2000多万元;上市后该科目余额才迅速上升,2011年末就达到1.2亿元,会计师在2011年年报没有发现该公司预付账款异常,重要原因是这里面有近亿元是预付设备款,而该公司当时刚上市,预付设备款较多也属正常,预付采购款直至2011年末仍很少。到监管部门2012年8月进场检查时,万福生科的预付采购款已经高达2亿多元,出现了明显异常,一下子就引起了监管人员的高度关注。
三、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责任分析
中介机构的权限仅在于对万福生科本身的银行流水进行核查,这里面就可能存在陷阱。有知情人士透露,中介机构在核查中基本通过万福生科的银行对账单进行,而相当部分银行对账单没有显示“对方户名”,亦即从银行对账单入手核查银行流水时,不清楚交易方名字,这就给了公司浑水摸鱼的机会,将上游经纪人账户打进的钱包装成下游大客户的回款。
调查中发现,万福生科伪造了部分银行回单和银行对账单,且伪造银行单据的水平堪称一流。而中介机构一般不会怀疑银行单据造假,加之识别银行票据真伪的手段有限,给了公司可乘之机。
万福生科的财务造假分为上市前和上市后两个阶段,其造假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上市前利润表是假的,而资产负债表是真的;而上市后则虚构了巨额的预付账款,而其银行存款仍是真实的。
“万福生科是典型的‘一条龙’造假”,有接近调查组的知情人士表示,此种造假方式即企业根据真实的“投入产出比例”虚拟采购、生产和销售流程,炮制假购销合同、假入库单、假检验单、假生产通知单等。甚至公司从供应链数据造假入手,在ERP系统上自动生成虚假的财务数据。多年前的东方电子案即真金白银式财务造假的典型,其欺诈特点是资产并没有虚构,银行存款余额是真实的,这种财务造假不管是从利润表入手还是资产负债表入手都很难发现,从物流、现金流、商流、税收或供应链角度也都很难发现。
但是,万福生科再神通广大,如果没有注册会计师的默许,视而不见甚至同流合污,这家公司也不会如此顺利上市。以下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相关规定对其责任进行分析。
1、中磊会计师事务所应对其业务质量承担领导责任。一般来说,会计师事务所对整个事务所的工作成果及项目的审计结论负有直接领导责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准则》中明确表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应持有的一种基本态度――职业怀疑,要求注册会计师应以质疑的思维方式对可能表明错误和舞弊的迹象保持警觉。在本案中,万福生科在不具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条件的情况下,为达到上市目的,采用伪造合同、发票等手段虚构交易业务,虚增资产、收入,其2008年至2011年财务数据均存在虚假记载,其间累计虚增收入7.4亿元左右,虚增营业利润1.8亿元左右,虚增净利润1.6亿元左右。中磊所在其上市前就负责其审计,甚至负责其IPO,在这期间居然也丝毫未察觉?注册会计师仍在2011年同意其上市,这无疑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
2、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未尽到对其业务人员负有的监督和对审计质量负有的监控责任。对业务人员而言,会计师事务所负有相应的监督责任,事务所一旦获知违反独立性政策和程序的情况,应当立即将相关信息告知有关项目负责人,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另外,事务所也应对其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定期选取已完成的业务进行检查,以使事务所能够合理保证其质量控制制度正在有效运行,以达到监控的目的。但很多事务所为争取客户不但没有做到质量监控,往往还不惜降低审计质量出具虚假报告。然而在本案中,黄国华和王越在接受审计业务后并没有认真进行审计,使得客户关系和审计业务的接受与保持的质量控制程序并没有得到遵守。
四、给注册会计师行业带来的反思
由万福生科此次的造假案,我们又联想到了绿大地造假案,同样是从事农业,同样是虚假的财务报告,虚增的巨额利润和给投资者带来的惨痛损失,似乎在以“概念”为噱头的农业公司发生巨额财务造假案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的敏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消失了。
2000至2001年,股市里发生了数起欺诈案件,最著名的要数“银广夏”、“康达尔”和“蓝田股份”了,巧合的是,这三个公司都属于农业类上市公司,万福生科同样是农业类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这其中有必然性。农业公司受其生产资源和其产品升值空间有限性的制约使其不可能像工业企业那样迅速扩张,而在资本市场里,如果一个公司不能实现高速扩张,那它就必定不受欢迎,为了迎合投资者的要求,造假似乎就成了一个捷径。为实现此目的,银广夏采用了人们不熟知的生物技术产品伪造销售数据,虚增收入。万福生科想到虚增资产、虚增客户和伪造合同的方法粉饰财务报表。
鉴于农业上市公司的这个特点,会计事务所应该在接受此类客户时多加小心,在接受客户委托时,对审计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更加严格的考察以降低审计风险。应该抱着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调拨更具专业胜任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始终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保障审计工作的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的秩序和审计行业的信用。
而且农业类公司造假有独到的条件,农产品的交易很多是零散的现金交易,这给做假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万福生科和绿大地以及很多其他的农业类造假公司我们都能看到大量的虚假财务数据。在审计农业类的公司时,注册会计师应该更加小心,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进行审查。
在审计方式上,针对此类公司的特点,应在多年的审计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更加有效和具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法,让农业公司,这一假账的天然温床在注册会计师面前无计可施。
五、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方法
1、内部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修养的再教育。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团队必将有效降低审计失败的可能性。第二,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推进现代化管理制度,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有效的质量控制制度将提高审计产品的合格率,达到优效高产的目的。第三,严格规范审计行业的权利与责任。责任到人,严惩重奖。审计失败,多数都是注册会计师没有严格遵守审计准则导致的。
2、外部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国家应督促行业协会。加快会计制度的更新,与时俱进,着眼实务。第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财务问题本质上是公司治理结构上的问题。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和提高公司上市的准入要求都会有效减少财务舞弊的发生。
3、监督方面的措施。第一,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监管。财政部、审计署、中注协、证监会等都应共同配合监管。第二,加强查处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舞弊查处率。例如建立奖励举报制度和加强对会计事务所审计业务的合规性抽查。第三,监管机构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对于已查出的发生审计失败的会计事务所给予必要的惩处。第四,在现有的监管体制下,很多被严重处罚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借尸还魂”方式重生,如本案的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总部、分部多个团队拟加入大信会计师事务所,该项“金蝉脱壳”之计将助其逃脱监管层重罚。在此情况下,监管机构应采取应对措施,使犯案事务所真正受到惩罚,其他事务所才能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 曹明艳: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思考[J].财会审计,2011(6).
[2] 蒋书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剖析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4(1).
[3] 刘晓波、王: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1(2).
[4] 姜义群:揭开救灾棉被下掩盖的罪恶[J].中国审计,2010(10).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新形势;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
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作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为人们提供人事档案查询,人事档案记录学习、生活、工作经历等重要数据,能够真实地体现出个人实际情况,也关系到在社会中参与就业,是用人单位聘请人才非常关键的依据。由此可见,人才服务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非常必要。此外,人才服务中心连接了人才与用人单位,是两者之间非常重要的连接载体,因此必须要保证人事档案内容完整性与真实性。一方面能够为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另一方面能够使用人单位了解到更加详细的人才数据。现阶段,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在新形势环境下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以滨州市沾化区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为例,围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展开讨论。
一、新形势下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背景
人事档案在我国有相对久远的发展历史,在一直以来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相对成熟的思维模式与管理体系。新形势下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市场经济、大数据技术等多项因素影响下,逐渐体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点。为此,人才服务中心也必须要结合周围环境做出改变,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考虑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人才服务中心在实施该项工作时,务必要将重点放在档案管理方法的创新上,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档案信息在线共享,可以更加高效地查询所需要的数据,为人才服务中心工作提供便利。
二、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问题
结合滨州市沾化区人才工作管理服务中心现状,总结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人档分离、管理方法以及档案管理人员数量这四个方面。
(一)档案管理数字化转型缺乏正确认知。进入到大数据环境之后,人才服务中心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要积极引进大数据技术,但个别管理人员对于数字化转型缺乏充分认识,认为人才服务中心只需要暂时保管人事档案即可,导致其他管理并没有得到深入展开。例如,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数较少,掌握大数据技术的操作不够熟练,对今后档案管理深入实施造成阻碍。
(二)依然面临人档分离问题。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经常面临的问题,即为人档分离,该问题主要出现在毕业大学生群体中。当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其个人档案会寄存在人才服务中心,如果毕业生所参与的工作缺乏稳定性或者更换工作岗位频率较高,那么这一部分群体档案便会在人才服务中心滞留。面对长期无人过问的档案,人才服务中心在档案信息更新这一方面也会滞后,从而出现人档分离问题。
(三)档案管理模式需要创新。新形势对人才服务中心管理提出新要求,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必然要朝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转变。虽然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已经全面实现了信息化建设,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层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数量缺失。人才服务中心作为基层单位,主要负责人事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但随着工作环境与社会形式的变化,人才服务中心内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发生极大的转变,工作内容更加细化,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也逐渐增多,面临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理念等多方面要求。但是在人才配备方面依然不足,例如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性以及人数较少,甚至存在一人兼任多岗的现象。
三、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建议
(一)正确认识人事档案管理。人才服务中心在新形势下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务必要对该项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人才服务中心的管理者,要分别从人员编制、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培训等多个方面给予重视,并且增加成本投入,能够在新形势环境下了解人事档案管理要求,明确个人承担的职责,从而提升档案管理的专业性。面对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融入,需要建立全新的人事档案观,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明确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创新档案管理方法与理念,真正体现出人事档案的实际应用价值。另外,人才服务中心必须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凸显人事档案利用价值,作为管理人员也要明确个人对于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档案对应的“人”。通过人事档案记录的政治面貌、工作经历等重要数据,可以帮助用人单位筛选需要的人才。
(二)拓宽人事档案管理的宣传范围。针对人档分离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宣传使全社会认识到档案的使用价值。人才服务中心可以到所在城市的社区、企业、高校中进行宣传,特别是高校学生群体,通过人事档案使用价值的宣传,可以了解档案、明确档案流转过程、毕业后档案管理作用,从而能够采取合理的方式处理个人档案,这也为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人才服务中心利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拓宽宣传途径,最大限度地杜绝人档分离和弃档等现象,尽可能地提高人才服务中心内部档案资源的使用价值。
(三)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新形势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要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全方位展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引用大数据技术。人才服务中心作为连接用人单位和人才的载体,在大数据时代深入推进档案管理转型非常必要,需要在软硬件设备升级、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更新等方面增加投入,通过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全方位提升人事档案管理效率。除此之外,人才服务中心还应该保证储存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避免重要档案信息流失,给广大服务对象带来损失。基于新形势对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人才服务中心需要采用全新的管理模式,重点突出档案管理的开放性,这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模式,是以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为基础进行补充与调整。人才服务中心内部储存人事档案向全社会开放,所有人都能够了解档案内容,通过开放性档案管理模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用人单位都能够享受到专业服务,满足档案使用需求。
(四)创建人事档案管理团队。人才服务中心要想保证人事档案管理质量与专业性,就必须要创建专业管理团队,由专业人员负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例如在人才服务中心内部,根据档案管理要求明确相应数量的编制,聘请专业水平高、经验丰富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分别从公开招考、人才引进这两个方面加大力度,双管齐下,引进大量有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提高管理团队专业水平。所有档案管理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前必须要接受培训,如果人才服务中心条件允许,也可以为其提供外出培训的机会,或者聘请档案管理行业领域的专家现场授课,帮助档案管理人员了解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实践管理过程中总结经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调动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能够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专业服务。为了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人才服务中心中的人事档案要在各个时间段呈现出独特性,要由管理人员了解对应使用时间政策规范与变动,这就需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视,从人事档案材料的采集、审核、使用等方面着手予以完善。除此之外,作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开展跨专业学习,了解与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其他行业领域知识,通过管理团队内部交流丰富个人的管理经验,将管理经验、管理技术充分融合,在新形势下推动人才服务中心人事档案管理发展。一方面能够切实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今后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积累切实可行的经验。特别是档案交接环节,交接双方除了要重视档案数量、内容等这些基础项目,还要了解档案材料有关政策变动,确保后续个性工作能够有序展开,以免因为档案管理人员变更信息或者信息断层,致使前期档案遗留问题无法及时得到解决。
四、结语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5
财务共享全球化战略
1相关概念界定
它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各业务单位以及外部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将企业中分散进行的部分,重复性质的业务单位通过合理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来处理,使得企业可以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自身的核心业务中去,并以此来创新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2案例描述
2.1企业介绍
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8月(股票简称:蒙牛乳业;股票代码:02319),总部设在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2009年7月,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粮集团入股蒙牛,成为第一大股东。近年来,蒙牛着力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先后与丹麦Arla、法国Danone(达能)、美国White Wave、新西兰AsureQuality(安硕)达成战略合作,快速与国际乳业先进水平接轨,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
2.2财务共享建立
2015年度,蒙牛集团与金蝶携手,采用金蝶EAS资金共享平台建设“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管理模式(FSSC)一EAS资金共享平台”项目。在集团资金共享结算模式下,实现共享结算、票据池、理财业务、国际结算、掌上资金,以及资金支付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审批,支撑蒙牛新财务、新管控、新平台的优质高效服务。
3案例分析
3.1业务构建
基A业务:当前的结算业务、票据业务,还有把银行合作进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服务。
重点业务:融资、国际结算、债券发行、保险等业务。这些风险收益相对比较高,而且这些业务一旦开展之后,能够大幅度降低集团的财务成本,减少损失。而且业务需求量比较大。
创新业务:未来蒙牛集团根据整个产业链的布局,要在产业链开展具有蒙牛集团产业特色的金融业务,在业内有一些创新。比如有自己价值链上的小微客户,提供在线的信用评估、在线融资,而且要跟终端的乳品销售网店和实体店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打通。
3.2资金管理需求
(1)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提高集团财务管控能力,确保集团整体的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2)通过实时监控成员单位资金流、定时资金归集、合理内部调剂,形成一个有效的“资金池”;(3)通过资金共享为成员单位提供资金管理服务,形成一个高效的“资金渠”;(4)找准资金收付波动规律,提高资金预算管理水平,形成一道“资金闸”。
3.3资金共享中心的作用
(1)实现资金共享结算:依据中国蒙牛组织架构,运用EAS资金管理平台设立多个独立运营的现金池,覆盖全球业务,统分结合、分级管理;(2)实现金融级安全:按照授权矩阵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审批。付款环节采用CA电子认证,该认证为银监会推荐,银行结算唯一的安全认证方式;(3)闭环集成:业务信息处理形成闭环,信息能够从业务到银行跟踪、追溯,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为风险;(4)投融资、外汇业务线上操作:通过银行对接可在线上进行投资理财、票据池、电子票据、信用证、电子回单等业务处理,做到线上线下结合,提高效率,防范风险。
4案例评价
(1)蒙牛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各单位后台基础结算功能集中在一起,形成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更有利于管理人员专注决策;原有机构部分人员向高价值的管理活动转型;
(2)蒙牛集团依据原有系统进行改良,按照授权矩阵实现全流程的电子审批;付款环节采用CA电子认证;资金管理实现用管分离,通过资金监控及共享模式保障资金安全;
(3)资金的运营全面掌控在集团,能更有效提升资金收益;投资、融资、存量结合管理,有效提升资金收益管理能力,结算工作效率能够提升77%;业务量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员减少,业务量增长与人员不成正增加,大大降低人员成本;
(4)业务单位将非核心业务(后台业务)交由共享服务中心来运作,而共享服务中心又能提供足够的后台支持,使各业务单位可以将自己的重心完全放在它们的核心业务和顾客上;
5启示
通过对蒙牛集团设立财务共享背景分析,详细介绍蒙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在此基础上对蒙牛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过程进行全面的剖析,本人认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共享中心的共享服务应该以信息技术为起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需要通过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来完成,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网络平台,将共享服务中心处理的所有财务数据与流程全部固化,进入共享中心的数据库,可以说,财务共享服务的前提与保障,是建立在数据的共享之上的。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促进财务部门的转型,通过转型,将各业务部门的财务核算业务和出具报表的活动进行集中处理或者外包,使各业务单位的财务部门从简单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转型。
第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必须是在公司全面支持、精心安排,周密设计、集中实施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完成转型。
第四,通过蒙牛集团的资金共享案例,可以看到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当中的运用不单单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效率,还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实现全球化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段磊,张宏波.企业集团管控――理论、时间及案列[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5).
[3]丁文欣.大型企业如何建构服务共享服务中心[J].财会月刊,2010(9).
财务分析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蒙牛乳业;财务信用管理;启示
1.财务信用的内涵
财务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易一方以将来偿还的方式获得另一方的财物或服务的能力,财务信用的根据是获得财物或服务的一方所做出的给付承诺。这里所讲的财务信用着重强调将信用作为企业的一种赊销能力,即一个企业获得它人信贷、赊销或给予它人信贷、赊销的能力。从广义上讲,信用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或服务的能力。
信用管理针对交易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对信用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管理和事后处理。事前防范是对信用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指在正式交易、签约或发货之前对客户资信状况进行的审查及对信用限额和信用条件进行的分析和决策包括选择客户、进行资信调查以及确定信用政策;事中管理是指发货之后直到货款到期日之前,对客户及应收账款的监督和管理;事后处理指发生账款拖欠之后对债务进行分析、确定追讨方式和实施追讨。与此对应,企业信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客户信息管理、客户资信评估、应收账款监控和拖欠账款追收等四个方面。
2.财务信用管理的意义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信用管理差的问题日益突出和严重。它是当前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根本原因之一,企业必须尽快增加信用风险管理职能,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特点的经营管理机制。
(2)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以信用为主的交易方式已逐步取代了以现金交易为主的交易方式。信用已成为整个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要素,它是企业一个最重要的资源,但同时,它也使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信用管理能够防范信用风险,减少三角债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赊销成本,保证企业以最小的风险获取最大的利益,提高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企业信用管理有助于逐渐把大部分坑蒙拐骗和不良投机行为的企业清除出市场,提升客户群的质量,从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管理规范的企业会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给予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信用额度和信用期,对于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企业不对其进行赊销或给予较小的信用额度和较短的信用期,这类客户本来就存在资金周转问题。在企业不给予融资机会时,一部分企业就会被迫退出,另外一些客户看到资信状况较好的客户能得到更优惠的信用政策,无形中会受到影响或激励,不断改变自身的资信状况,最终企业会拥有一个稳定守信的高质量客户群体,企业的形象也会得到很大提高。良好的信用管理还有助于开拓市场,这对企业来说不仅是生存环境的改善,还是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长期有利因素。
3.蒙牛乳业财务信用案例
1999年1月,牛根生等成立了蒙牛乳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100万元。同年8月,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增加到1398万元,折股1398万股,发起人为10个自然人(参股者事实上是40余人)。牛根生投资180万元,其余1200多万元全部来自其他自然人投资者。2002年10月蒙牛乳业变更为合资企业。2003年,摩根士丹利等投资机构与蒙牛乳业通过“可换股文据”向蒙牛乳业注资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2004年6月10日,蒙牛乳业(2319.HK)在香港挂牌上市,公开发售3.5亿股(其中1亿股为旧股),股票发行价格达到了最初设计的询价区间3.125-3.925港元的上限,摊薄市盈率高达19倍,IPO融资近14亿港元。2005年3月,摩根士丹利提前终止对赌协议,兑现给蒙牛管理层6000多万股股份,自己套现超过26亿港元撤出,投入产出比近550%。
蒙牛原始资本的筹集更多的是建立在牛根生个人财务信用基础之上,企业的财务信用与其领导者的财务信用是紧密相连的,尤其是在企业初创期,市场尚未给企业建立信用的机会,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多以企业领导者的个人信用为参考。在企业的成长过程中,企业领导者的个人财务信角也会为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蒙牛乳业此后的筹资过程中,牛根生留有进行奖励的股份,并在2005年捐出自己与家人的全部股份(约占蒙牛股份的10%)创立了、“老牛专项基金”。这些做法在强化牛根生个人财务信用的同时,也使得企业财务信用得到了增值。
4.蒙牛乳业财务信用案例的启示
4.1领导者对于企业财务信用建立意义重大
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应注重个人财务信用的培养,在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各种交易中,无论执行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均应保证实现财务承诺,按时履行契约商定的义务。作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人,民营企业的领导者还应及时向外部投资者披露企业真实的财务信息;对供应商、承销商以及政府、员工做出的口头承诺,也应尽力实现。民营企业领导者在建立个人财务信用的同时,还应从强调个人财务信用逐渐转化为强调企业财务信用,将利益相关者对于领导者个人的信任转化为对企业的信任,最终才能形成企业财务信用。
4.2不同利益相关者财务信用可以相互转化
信用是在长期博弈的过程中建立的,取得财务信用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会影响其他利益主体对企业财务信用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看,相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财务信用最容易建立。由于员工群体相对于企业整体处于弱势地位,这种财务信用将更容易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因此,民营企业应在员工的薪酬、福利以及奖励制度的设计上注重契约的实施,及时兑现各种形式的承诺;制定员工激励计划,严格执行附着于其中的奖励措施;遵循员工进入和退出企业的各种协议约定。另外,企业对员工也应进行信用培训,将企业财务信用的建立纳入企业文化的培养。
4.3财务信用获取收益需付出信用成本
民营企业财务信用是在市场博弈的过程中,与其利益相关者资金的投入与支付中建立的,这种信用的建立需要成本,包括管理层努力的成本和企业利用其他资源的成本。蒙牛乳业案例中的对赌协议是极端的,因为在这个信用建立的背后附带着巨大的风险,一旦不能兑现承诺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务信用,更是附着于其后的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民营企业在做出财务信用承诺前,应衡量其收益和成本,分析基于财务信用的契约能否为企业带来切实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无法保证财务信用实现时产生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应将财务信用视为具有成本的无形资产,将其放置于企业的整体经济利益中进行考虑,并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后再做出财务信用承诺,应根据企业的发展目标分析财务信用的收益率,而不能盲目利用财务信用获取资金。
5.结论
蒙牛乳业上市过程中签署的对赌协议本质上是一份期权,是外国机构投资者在契约中用以规避风险的经常性做法,并非单纯针对蒙牛乳业。蒙牛乳业接受这些条款就意味着用企业的财务信用接受挑战,并附以企业的股权为赌本,换取企业成长资金。企业对于该协议的承诺,实际上是企业对投资者做出的收益承诺,是企业财务信用的显著表现,承诺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并愿意为失信而承担损失。蒙牛乳业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合约要求,为投资者带来了超额回报,也为企业赢得了财务信用。当然,如果对赌协议一旦失败,企业也将付出巨大代价。 [科]
【参考文献】
[1]谢旭.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下卷)[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