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1

关键词:校本教材;教材分析;学生实际;教师研讨;专家论证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290-02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名一线教师,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广泛开展幼儿园岗位需求的调研,在对学生学习现状及特点的分析基础上,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审议的指导下,围绕学习者将来就业所必须的职业能力,开发编写了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力图加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开发编写一本实用、可用、好用的校本教材,应该做好几步:

1.结合课程分析,明确教材编写的目标性

"教材开发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校本教材的开发必须具有目的性,充分思考开发这种教材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在开发过程中无的放矢,那么,教材的开发就只能是东拼西凑,没有任何实在的意义和价值。

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首先对课程的目标与性质、目前使用教材现状、学生的学习需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除了理论的讲解,还注重方法与策略的练习,实践应用的实训,构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帮助学习者提升实践智慧。当前使用的教材现状是:(1)教材版本众多,内容参差不齐,难以选择。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多数以是否用过该教材为依据,其次才考虑教材体系的合理性、内容的实用性及超前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2)绝大多数教材存在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足的问题,没有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不能很好地满足学习者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从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专业实践教材欠缺,不利于学生有效掌握方法技能。专业实践练习时大多沿用理论课教材,缺少实例,不利于和社会"接轨",学生进入职场角色慢,影响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幼儿园调研,采集案例,精选丰富而典型的幼儿园教学案例融合到校本教材中,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相关理论,全面提高学生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实际,增强校本教材的实用性

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为薄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专业技能的学习上会重蹈文化学习的覆辙。编写校本教材《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时,考虑到职校学生学习方法欠缺、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特点,通过改变传统的教材模式、内容设计等方法,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1结合"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重新建构教材模式,重组专业知识体系,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如:怎样规范设计教案?怎样组织一节幼儿园体育活动?怎样提高讲故事技巧?怎样组织幼儿园科学实验?……通过对接幼儿园的工作任务,学生目标明确,正视差距,提高了学习主动性。

2.2如果满篇都是抽象的大段文字,易使学习者疲劳。在教材的排版设计上,充分利用照片、图片、插图、表格补充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学习内容,增加跳跃感和吸引力,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2.3学生技能学习、实践练习要分步实施,如果将教学设计方法通篇教给学生,结果只能囫囵吞枣,不利于学生掌握吸收。因此,教材中案例的选择要生动有趣,丰富有典型性。案例的分析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方法。可以分步骤进行"教学导入"、"教学环节过渡"、"教学结束" 的案例分析及实践练习,最后再串联起来,只要前面的小"部件"开展扎实,就很容易得到后面的"整机"。教材的针对性、实用性也就提高了。

2.4将知识性强的理论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意语言的表述通俗易懂,教材的内容丰富多彩,降低理论学习的难度,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结合目前幼儿园实际,既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又通过典型活动类型的指导,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教材中既有教师引领的空间,又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体现"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对教材嚼之有味,学之有得,思之有获。

3.组织教师研讨,提高校本教材的可操作性

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对老师来说,是专业成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编写校本教材要注重积累教学素材,对体会深刻、学生反响较好的内容进行整理,并认真学习相关课程的专著、教材和论文,从中吸取有益的学术成果,编写纲要,形成初步的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不是一种短期的个人计划,而是一种长期的集体设计。在开发过程中,要组织教师研讨,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集思广义,经验交流,成果共享,带动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教师不断寻求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注重教材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特性,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使教材在修订中不断加以完善,真正体现出校本教材的"本校"特色。

校本教材主张以学校为整体,集体协作,共同决策和开发。在校本教材的研讨中,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研究问题并找出解决的方案,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教的科目与专业整体的培养目标对接,从而形成整体的课程观,而不是狭隘的学科意识。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中,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学生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讲故事技巧、绘画技能、音乐技能等,才能进行幼儿园科学领域、语言领域、艺术领域的教学设计,通过研讨,帮助专业教师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使教师不再局限于课堂的具体教学设计上,从而提高教师对教材的改编或重组能力、选择学习主题,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教师为解决问题,勤于思考,大量阅读书籍、文献、报刊杂志等,更新了知识结构,扩展了视野,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合作意识,提升了合作能力。

4.重视使用反馈,提高校本教材的实践性

在《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初步形成教材后,经过学校认定,修改较完善后,送印刷厂规范印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试行使用。使用过程中进行跟踪研究,收集使用反馈意见,对于一些晦涩难懂的、不常见、不常用、无助于学生学习的知识及时的调整和删减;对于一些不利于学生操作,学校也无法实施的活动案例,不再纳入教材内容;对于一些中长期才能见效,不安全或不便于学生探究的专题或活动也没有必要在教材中设置。对于一些课内讲授但又无详细资料的,或者是一些生活小常识,或者是一些小试验,或者是名家名篇,或者是日常所见而又未加深究的,再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始资料进行拓展。对于一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容、便于主动参与动手训练的内容保留并修改完善,这样,教材的可操作性增强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辍学的情况减少了,主动参与实践训练的学生多了,有效地解决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主编教师也通过学生意见反馈――在实践中自我感悟--进行教材二次设置――修改完善--提高校本教材的编写质量。

5.专家指导论证,提高教材的科学性校本教材在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整合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的建议和意见,更要邀请学者和专家进行论证指导,提高教材的水平。

5.1根据幼儿园行业专家指导,补充幼儿园知识与技能。《幼儿园课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教材开发编写,虽已增加实践训练的比例,但主要还是沿用理论课教材编写体系,缺少行业发展现实性和前沿性实例,在幼儿园专家的指导下,又增加了"绘本教学"、"区域教学"等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实践,通过行业教材的整合与补充,为学生提供行业发展最新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超前性和灵活性,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2

一、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通过精选典型的幼儿园教案、幼儿园教学活动视屏作为基本的教学材料,将学生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之中,通过案例的学习,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幼儿园教案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解决以往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学与用脱节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

二、观摩学习

学校出面与有关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例如,建立见习与实习基地,根据课程计划和教学进度到幼儿园观摩相应的教学活动。当前幼儿园可用来观摩学习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学生通过观摩,了解幼涸耙蝗丈活各环节的安排,还可学习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例如幼儿园教学名师评选、教学技能大赛以及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能手范教”“老带新”等活动都可作为学生观摩的机会,争取到现场观摩[2]。

三、校内实训教学

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教学的任务,以配合运用“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方法进行教学。可设置三大典型任务:

一是设计任务,即要求学生学会设计五大领域教育活动方案 (包含自选内容设计和教师指定内容设计及观摩活动录像后的还原教案),撰写说课稿等。每个领域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先由教师讲解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加深设计的原则,再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教案。

二是批改方案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可以先由学生互相批改所设计和还原的教案及说课稿,并提出问题。学生修改之后再由教师统一批改并提出修改意见。

三是说课试讲任务,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实施所设计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例如:“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或项目 (设计或还原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小组选优共同制作活动方案 PPT和教具) ――各组展示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PPT(每组15分钟)――师生共同评析修改 PPT 展示的活动方案和说课稿――教师有效点拨、总结,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理解活动方案和说课稿的结构和撰写要求)。”这一“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有个人任务项目和集体合作任务项目,在完成这一任务和项目的教学中有效促进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能直观形象、自觉主动地理解活动方案设计和说课稿的结构、思路和撰写要求,能有效地设计教学活动方案,撰写说课稿[3]。

四、校外实训教学

教师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教学,由教师、园长对学生的教育活动进行指导和评析,最后学生进行反思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分组深入到每个班级中,全面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把握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熟悉幼儿教育的规律,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过渡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如何与幼儿平等互动、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这些内容都是身为幼师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基础。

五、区域环境布置

将区域环境布置任务与美术教育课程相结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园区域环境布置的要求,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美术材料或废旧物品等进行区域环境的创设。通过实践,学生可设置不同类型的区域:超市、图书区、表演区、手工区、自然角等,并进行展示、互评及教师评价与总结,从中找出问题并改进提升,既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主题环境布置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共同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讨论、并改进,最终形成定稿,再为学生提供活动室,以方案为基础,准备充足、丰富的材料进行环境的创设,包括墙面环境的创设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学生可利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来布置,完成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评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多以理论为指导,突出实践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校内与校外实训结合,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紧密联系幼儿园教育的实际,强化学生幼儿园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说、教、评等教育教学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为以后从事幼儿园教师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月晓.“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科教导刊,2015,7.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

温总理在北京两所幼儿园调研时强调,发展学前教育要大力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能力,使之具备学习能力、引导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通过大力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教学能力来提高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并体现其专业性。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后评价,即从内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能力。

1.教学能力的概述

用心理结构的划分方法,把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这三种能力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其中,教学认知能力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是指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定理法则和概念等的概括程度,以及对所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自己所使用的教学策略的理解程度。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所具备的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中的核心成分,学前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不同而具有教学的独特性。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大致可分成:观察分析(幼儿)、教学设计、组织教学、监控评价四个方面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观察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存在一些问题: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学能力上存在的问题

2.1对教学对象的观察和了解不够

对幼儿观察不够,导致不能从事实出发。这样,一方面使得他们在设计教学时出现“盲目性”,习惯在网上下载教案。而不是从现实生活中选择教育内容,缺乏将相关学科知识和教法知识迁移到教学设计中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实习教师总是缺少和教学对象的互动,缺乏对幼儿的提问,对幼儿的提问往往也不能很好地回应,情感上缺乏鼓励性和激发性。

2.2教学操作能力不强

语言表达方面。一些实习教师的教学语言缺少训练,因此语速或太快或太慢、缺少节奏感、语言表达不精练、缺少逻辑性和直观性。一些实习教师缺乏自信,肢体动作和语言不够协调一致。

2.3缺乏反思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的内容应该贯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监控,常通过写教后反思、说课等来体现。观察目前在校大学生的教学评议活动可以发现,学生明显缺乏主动的反思习惯和反思方法,常常是在指导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常常看到的是抽象、笼统的陈述,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教学能力是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获得教学技能的基础。在学前教师教育阶段,以下因素影响着学生对教学能力的认识、理解和训练。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缺失在实训阶段已经明显的表现出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呢?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教学恰当的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3.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前专业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年轻的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不知道如何观察,即使观察到了现象,也不知道如何分析。这与缺乏观察训练有关,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除了引导学生对幼儿进行直接观察外。还可以借助教育技术进行,比如可以在课后通过监控录像对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与其他幼儿的合作方法的观察,也可以对幼儿穿衣顺序的观察,对幼儿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以便提前对幼儿的各种表现有所准备,促进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

3.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前专业学生教学设计能力

所谓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的再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的方法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能力。国内外的学前教育都着重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要达到提高师范生教学能力的目的,就应当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在微格实验室中对学生进行模拟教学微格训练。训练项目包括教学方案设计的训练。在教学法课程教学中,选择适合幼儿的学习内容和相应的领域,布置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任务,让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活动设计,撰写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或者选择学生实习期间可能遇到的课题进行先期设计训练。这样切都可以在微格实验室中完成。

3.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组织教学能力

任何一节课都离不开组织教学。教师能否把课堂教学组织好,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能否有效地实施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组织能力包括课前的备课,课中的施教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我们可以用优秀的教学活动录像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学习教学组织等技能。也可以用不太完美的教学录像,引导学生分析其失败的原因。此外还可通过看录像引导学生结合幼儿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特点去感知体验,感知学科课程上网浏览相关知识,通过多媒体观看相关的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在模仿中发展教学认知能力和教学操作能力。比如: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撰写教学目标,常常可在讲解了基本要求后呈现已有教学目标和修改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适宜的教学方法,也可呈现两种教学实录进行对比分析。

3.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监控评价能力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模拟的幼儿园教学情境中,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在微格训练室开展微格训练。先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方案真实模拟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然后利用微格教室的设备将活动过程以全程录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再的讲评。这一活动对锻炼学生的活动实施与组织能力尤为有益,特别是对语言表达和教学媒体运用能力的训练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罗树华,李洪珍.教师能力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4

一、分层教研的特点

(一)分层教研的定义

分层教研作为一种教研模式,是指把同一所幼儿园的幼儿教师,按照专业水平、个人特长分成若干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教研目标、教研内容和评价标准来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促进每位教师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发展。

(二)分层教研的多元化和分层化

1.目标多元化。根据不同教师发展的不同需求,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再是教研活动目标的唯一指向。多元智能理论向人们揭示了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职能优势组合,为使每一位教师得到发展,目标需要多元化。

2.目标分层化。在分层教研的目标下,将目标细化、分层。关注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将远期的目标化为近期目标,使教师目标明确,做事方向性强。而传统的教研,目标太大,有些教师离目标的差距大,容易丧失工作的自信心及积极性;有些教师目标不明确,就缺乏自我规范意识,往往做到哪算哪。

(三)分层教研的内容

1.从重“学”到重“需求”。传统教研内容的重心在于研究教师的“教学”,分层教研内容重心在于从教师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切实遇到的困惑,更具实践意义。当教研内容选取从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那这些问题一定是真问题,是教师工作中的困惑,是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当他们依靠自己力量无法解决时,必定会影响到自身的专业成长。教研内容只有从教师实际出发,才能真正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从重“全体”到重“差异”。教研内容分层,尊重差异。传统的大教研内容往往泛泛而谈,无法深入,造成教研活动针对性不强,专业发展需求无法满足,造成有的教师吃不饱,而有的教师吃不了等现象,忽略了教师发展的需求差异。从难度来说,教研内容分层后,每个教研组内容相对的难度系数是不同的。幼儿教师愿意根据自己专业水平、经验,选择自己所熟悉的领域,根据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自主选择,这就大大激发了教师自主性。从兴趣来说,教研内容的分层,充分考虑到教师兴趣爱好各不相同,这就同样大大激发了教师内在发展积极性。从需求来说,最终幼儿园的发展,要考虑教师发展的需求。教研内容的分层,对教研管理确实提出了新的挑战,真正体现幼儿园需求和教师需求的统一,分层教研更侧重于教师的需求。

(四)分层教研的形式

1.缩小范围,提高实效。分层教研每次参研的人数比起传统大教研要减少许多。当人减少了,教研活动中个人的参与率、发言率、展示率就会提高。分层教研缩小了教研对象范围,教师锻炼机会明显增加,从而专业水平提升也快。

2.优化形式,提高实效。分层教研内容具有针对性、明确性,而每一个内容的开展需要借助一种或多种形式,恰当的形式会让整个教研活动效果事半功倍。传统教研受到参与人数的限制,主要以专题讲座为主、教师的互动参与为辅,一些参与性、自主性强的形式,如沙龙、现场诊断等教研形式便流于形式,参与率不高、获益的人更少。而分层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可以更为灵活多样。比如,专题讲座、现场诊断、沙龙教研、网络教研、园级教研、自主探究等等。

(五)分层教研的评价方式

评比展示平台增多。分层教研中,每个教研组都为不同层面的教师创设了评比、展示的机会。而相比开展传统教研的幼儿园,教师参与评比展示的机会明显要多。评比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公平角度。每个不同层面的教师都拥有了评比展示的机会,让教师感到评比展示不再是骨干优秀教师的专利,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公开角度。每一次评比展示的机会都是在公开的背景下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准备、参与。教师的主动性在过程中就会被大大激发起来。幼儿园分层教研最终要成为一个体系,服务每一位老师,尝试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个人档案”“幼儿园统筹设计分层评价表”“幼儿园进行团队式管理”等评价方式。

二、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的基本特征

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学习、反省、质疑、判断、选择、组织、实践、决策以及评价的能力等。教师只有提高自主教学能力,才能真正发挥专业自。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一)教师既是实践者,又是自身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教师的工作,不仅是站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还应该对自己这几十分钟有一个深刻的反思和认识。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之依据的“异位”解析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

(二)教师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及自我反思的探究能力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工作、生活经验,能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自我评价、主动探究。

此外,教能提炼构建并解决课堂实践中的两难问题。对引入课堂中的假设和价值有着清楚的认识并能加以质疑,对教学所赖以进行的组织和文化背景十分敏感,参与课程建设和幼儿园的改革运动,为其自身的专业发展负责。

三、分层教研与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发展的关系

分层教研是提升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是贯彻《指南》、创建幼儿园特色的有效策略。分层教研能立足园本实际,坚持因材施教,积极为各类教师搭建多元发展的平台,提供有层次、有梯度、有质量的教师教研框架,量体裁衣地设计分层教研内容。为人人参与教研提供最大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研相长,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增速。分层教研下教师的反思和自我学习能力都能得到加强,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相应的提升。

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的发展能使不同层面教师在分层教研活动中,获得专业自信,有良好的内心体验。分层教研与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的发展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分层教研能为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发展增速。教师自主教学能力的提高能有效地促进分层教研的实施水平,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养。

四、分层教研为教师自主教学能力发展定航

(一)确定目标分层标准,为教师专业发展寻求相应的教育理念

首先,统一对“分层”的认识。分层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它更是一种理念――解读教师、了解需求、给予支持,让分层教研成为尊重、满足不同层面教师需求的理念。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将分层的标准落实到教师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呈现的不同特点上,通过访谈及半日活动个案分析等,对教师进行分析了解,继而形成适应期、定型期、突破期三个时期。适应期――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训练,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同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锻炼,但知识结构仍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尤其缺乏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定型期――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管理技能、技巧。但已不满足于日常教育教学任务,希望在团队中进一步拓展,体现自己在团队中更大的价值。突破期――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实践,已形成自己的价值、风格和特点,但事实上有可能出现一种“瓶颈”,如果没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就很难实现更大的超越和突破。

其次,拟定教师专业发展分层目标。适应期教师,补给必需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能胜任1―2个领域课堂教学;定型期教师,锤炼教育教学技能技巧,丰富教学经验,能胜任各领域课堂教学,在教研团队中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突破期教师,主攻1―2个教学领域,形成较鲜明的教学风格,成为幼儿园的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发挥区域辐射作用。

第三,理念为先,因材施教。幼儿园教研管理的改革,以理念上的改变为先。通过分层教研,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大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常常提出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其实对教师的培养也应遵循此原则。对教师进行因材施教,更能突显教研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分层,能细化教研目标与内容,增强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清楚自己究竟是谁?是一个怎样的教师?真正从教师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出发,以使同层面、同水平的共性问题得到针对性挖掘与解决。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使每位教师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以问题分层为导向,确立过程模式

1.保留以主题为核心的混合式教研形态,确定问题分层为指向的教研方案。

问题分层将研究主题分解为层次不同、深度不同的研究问题,教师按各自的程度和需要选择研究问题并组成新的研究小组。首先,以多种小组的形式召开教师提问题会,教师能力水平的差异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在自下而上筛选中,许多问题已经逐步地消化,每一层的讨论、每一种的讨论组合都在自然而然中形成反思、合作、引领的平台。接下来,对教师进行深入调查,看活动、读观察记录、听摆谈等,将问题进行梳理归类,达到研究问题源于教师需求的目的。形成教研组、教师双向一致的中心教研内容。如如何根据幼儿真实的发展水平设计教学,幼儿自评互评时教师的组织策略,如何有效地听课与评课。问题分层教研开启于我园音乐节奏教学设计专题研讨。针对教师不同职业发展阶段中存在的教学设计问题,确定两个层面教师的分层教研方案。第一层为适应阶段教师的培训――完整的节奏教学设计;第二层为定型阶段教师的培训――真实的节奏教学设计。

2.以真实的教学设计案例为载体,注重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提升。

首先,模型建立。建立创意节奏特色研训活动模型。为了提升单位时间内教研活动的质量,让教师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专业提高和主动、能动、快乐、高效、最大限度的成长,建立以节奏为主线、以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模型。

其次,课例磨砺。以教师的课例为载体,开展磨课、同课异构等实践活动,使教师的自主教学能力得以磨砺提升。磨课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以适应期教师为主体,是教师实践知识习得的有效路径。同课异构是以具有“同一性”的教学内容为载体,展现不同教师的教学方式、文本理解方式和儿童学习方式,能促使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理解教材、把握教材;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儿童,根据和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及时发现教师间的差异,促进教师间的互动,反映教师教学更趋个性化的创新要求。分层教研下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式亦是教师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取向,同课异构的出发点是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形式与内容,从而为教师实践知识的有效习得奠定基础。

在分层教学设计的教研活动中,针对适应期教师的“完整的教学设计”,从设计上,了解学科领域特点,掌握分析教材的方法,根据教材设计活动目标,找准重难点,紧扣目标设计活动环节;从组织上,通过实作找寻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尝试自我诊断问题;从经验的提升上,带着教学设计中的困惑向突破阶段教师观摩学习,在同一领域不同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克服上次中的突出问题。针对定型期教师的“真实的教学设计”,从设计上,了解幼儿真实发展水平的途径和方法,能根据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制定活动目标和主要环节。掌握设计关键提问的方法。探索设计有关键步骤和提问、能突破重难点、层层推进的教学环节。其次从组织上,能在自我实践和互相观摩中,检验查找教学设计设计中的不足,并修改。此外,从经验的提升上,能在上次修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克服上次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查找不足,再次修改。

第三,自培自练。开展“节奏恰恰”“音乐知道”和器乐培训的自培自练。“节奏恰恰”即每次研究活动的第一个环节,玩一个音乐游戏,其目的是热身、提升教师音乐素养和感受研究学习的快乐。“音乐知道”即每次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该环节一是名曲欣赏,如《天鹅湖》《胡桃夹子》《梁祝》《二泉映月》等;二是关于音乐知识的判断题、选择题或填空题的问答。器乐练习内容包括:直笛、木琴、铁琴、钢琴、打击乐器等。

经过系列教学设计,分层教研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其效果为:设计周密,目的性强,重过程,有实效,整个系列活动计划及不同层面的每一次教研活动计划都与教学活动计划一样,有“主题目标”、有单次活动目标、有重难点、有关键性提问,是一个由浅到深、有序推进的过程,有理论学习、有讨论交流、有实践探索、有反思调整,使不同层面教师“教学设计”这一基本功得以有效提升。分层教研是教研组针对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三个阶段而给予的支持,其本质是让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获得理解、尊重和展示,因此,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实际操作中,既使教师有目的和有计划地成长,又使这种成长不成为教师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在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调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增速。

五、建构有效的分层教研策略,让教师成为专业教学发展的主人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这种自我意识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觉、自主和自律。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创建对话环境、搭建教研平台、倡导内化理论来唤醒这一意识,激起教师主动深入开展研究的兴趣和愿望。

(一)健全制度,分层教研有“法”可依

为确保分层教研的有效落实,我们制定了《分层教研之教研组长策划组织制度》《分层教研之教研设计组织竞标制度》《分层教研预告制度》和《教师分层指导培训制度》等系列分层教研制度。在《分层教研之教研组长策划组织制度》中规定:“根据研究主题内容,确定分层标准,了解各层教师的真实需要和对研究内容的认识、发展程度等。”“在确定每次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后,主动与设计组织教师一同收集资料、梳理问题、研讨设计环节、论证可行性,充当‘智囊团’。”“教研活动的设计组织者既可以是教研组长,也可以是具有某方面特长或需要的教师,活动都由教研组长负责指导。”在《分层教研之教研设计组织竞标制度》中规定:“由高一级发展阶段的教师担任低一级发展阶段教师教研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根据教研组的具体活动安排,思考自身特长和需要,主动向教研组提出教研活动设计申请。”

系列分层教研制度将分层教研的内容确定、人员安排、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教研组长与教师各自的职责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的分层教研就有“法”可依了。

(二)搭建教研平台,教师感受“教研设计我能行”

在参加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实验后,我们改变了一学期都由组长设计每周计划的固有模式,我们采取了自荐、推选、邀请的方式由教师担任临时教研组长,由高一级发展阶段的教师根据教研计划自行选择内容,自主设计活动,组织低一级发展阶段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体现出不同教研方式为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带来发展机会,获得了教师们的好评和认可,形成“教研设计我能行”的大胆参与风气。

(三)倡导理论内化,教师能“用自己的声音说话”

在教研内容的确立上,首先由教师与自己对话,选择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问题菜单,然后以“提问题会”的形式开展各层、各小组对话,选择大家最需解决的问题,找出最关键的原因,使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时能准确把握“当务之急”和“对症下药”,更体现教师是园本教研活动主体的核心意义。我们改变教研活动思考题过于理论化的做法以避免教师照搬专家理论,变教研前布置的思考题为案例式、感想式,使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发言不再是简单重复专家的理论, 而“用自己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声音说话”,是内化理论,这对于适应期、定型期的教师尤为必要。

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I化发展和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尝试着由过去“我(教研组长)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指导方式,向“你说我听”“我置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方式转变。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5

1.课例研究的提出是教科研回归本原的一个举措。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以往以教授专家的研究作为蓝本的,以探索教育规律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以科学主义为主要研究范式的教科研,与教师的日常工作距离甚远,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种种异化。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就是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教学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师幼共同成长为首要目标。

2.朱永新教授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绘本是孩子“人生第一本书”。绘本善于通过浅显的故事来阐述幼儿平时难以理解的、较为深邃的内涵。

3.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走进课堂却还是近几年的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不到位,绘本阅读教学也曾陷入种种困境之中,这也吸引了更过的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借着前人的经验,在绘本阅读的切身体验中,也引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的教学的一系列思考,激发了我们对绘本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学习的热情,关于优化绘本阅读的教学策略的几点思考。我们通过探索优化绘本阅读教学途径、挖掘绘本中与孩子相关的多元价值来优化绘本阅读的指导策略,使幼儿园的绘本阅读渐渐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4.好的绘本犹如一粒幸福的种子,播撒到孩子的心田,开出美丽的花朵。绘本阅读的世界是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世界,我们将寻找适合幼儿阅读需求和特点的绘本,探索优化的阅读指导策略,以便更好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标

以课例研究作为一种载体,通过校本教研活动这种方式,在平时的学科教研组活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寻求理论向实践转移的有效途径,然后通过课堂教学这个载体进行实际操作,让老师们在“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过程中使得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从而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的目的。

三、研究内容

1.绘本阅读教学内容选择的适宜性。

2.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确定的适宜性。

3.绘本阅读教学环境创设的适宜性。

4.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

5.绘本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效评价的策略。

四、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7月

五、研究对象语言领域组成员及其所任课班级的幼儿

六、研究方法

1.课例研究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做好课例撰写和分析记录,研究在绘本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和事例,从问题中反思研究,将课例和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寻求有效的教学途径和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为探索有效的绘本教学提供实际参考依据。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教育理论文献,广泛收集资料,掌握新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联系实际,不断为课题的研究提供最新经验和理论依据,保证课题向纵深发展。

3.行动研究法:将教学实践与研究工作相结合。教师在研究中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实践,并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作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提高研究的质量。

七、主要参加者

八、研究措施与步骤

(一)研究措施。

1.以理论学习为先导,明确研究目标。明确课例、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等相关理论,了解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逐步理清思路,探索绘本阅读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对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有较正确的认识和定位。

2.语言领域组绘本教学优秀课例的设计、研究、剖析。在课例研究中,基于真实情景进行“问题——设计——实践——反思”,帮助教师将已有的经验上升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将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促使教师在行动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体现“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再跟进”。“三个阶段”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独立自主教案的原行为阶段;同伴在集体备课时进行探讨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同伴研课成果的新设计阶段;邀请专家进行听课后指点,再次升华教学理念的新行为阶段。连接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l) 教师的个人教学反思;教师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2) 专家和同伴的评课反思;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3.以教学案例(录像)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深入全面的剖析,寻找活动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进一步达到优化绘本阅读教学策略的目的。

(二)研究步骤。

1.启动准备阶段(2010年10月)。主要任务是拟定课题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注重研究者自身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1)梳理和总结过去开展课题研究的基本经验、了解本园绘本阅读开展现状,以优化课堂策略作为绘本阅读的切入点进行研究。

(2)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成立课题组,并确定以语言领域组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小组以及子课题研究内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讨论制订课题计划。

(3)广泛查阅、收集有关早期阅读、绘本阅读、课例研究、优化绘本阅读策略的文献资料,制作索引目录,把查阅的有关资料提供“菜单式”理论学习目录,供语言领域组的成员互相参考学习。

(4)做好前期的问卷调查。

2.实践研究阶段(2010年11月——2011年5月)。本阶段是课题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是组织实施课题计划,收集来自实践点的反馈信息,主要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备课、说课、观察反思,开展“跟进式课例研究”、“优质课评选”“绘本阅读教学案例剖析”“中心问题交流会”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不断探索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

(1)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制定各阶段研究目标,讨论开展研究的形式。

(2)开展“优化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的调查活动。

(3)开展绘本阅读相关研究活动。如:课例研讨、中心问题交流会、教学案例研讨、优质课评选、片段教学等活动。

(4)搜集典型材料,整理、撰写优化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案例及课题论文专辑等。

(5)进行阶段性成果总结和交流。

3.梳理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整理、总结、展示绘本阅读课题研究成果。

(2)撰写课题总结。

九、预期成果

幼儿园案例教学设计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园集体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观、课程观告诉我们“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主干”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儿童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以幼儿为中心,以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而产生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日渐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座架设在教师、幼儿和课程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为现代幼儿园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等 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和教学情境,营造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利用flas等技术手段,可以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化繁为简,易于幼儿理解。多媒体技术还能创造出崭新的、现实生活中没有的景象,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看似简单的幼儿作品评价环节,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承担“放大镜”和“传声筒”的功能,让每个幼儿都可以清晰地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评价中得到鼓励,看到希望,树立自信,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然而,在将多媒体与集体教育活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往往由于过于追求运用信息技术和高效的课堂效果,不自觉地走进一些误区。这里,笔者结合真实的集体教学案例,简单分析一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多媒体的运用应具备针对性

案例:在小班集体教学“好玩的冰”的实验环节,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等丰富的操作材料,组织幼儿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冰的融化条件,感受探索的乐趣。 可是就在幼儿聚精会神地操作时,一段节奏欢快的音乐响起,幼儿明显受到了干扰,有的抬起头寻找声音的来源,有的手里拿着实验工具随音乐舞动肢体。

分析: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可能使美术作品在展示时,场面更加壮观;也可能使欣赏诗歌时,意境更加优美;还可能使音乐活动更有气氛。但是,不是所有领域的教学活动都适合音乐。科学活动本是幼儿自由探索、发现、思索的过程,显然,本次活动中教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欠妥当。因此,无论是音频还是视频,无论是图像还是动画,教师在选择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科学使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二、多媒体的运用应坚持辅

案例:在同课异构的中班语言活动“谁的本领大”中,A教师直接运用多媒体信息库中的动画课件让幼儿欣赏故事,然而中间教师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提问和梳理,一些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主动思索和创作,使得大部分幼儿没有理解故事的真正含义。B教师则将故事内容进行修改,删掉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部分,重新进行录音整合,并在重难点部分综合运用了开放式提问、讨论、记录表梳理、情感迁移等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一节活动课下来,幼儿都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探究、思索、表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巧妙使用,也给这节活动课锦上添花。

分析:使用多媒体的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集体教育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

三、多媒体的运用应遵从适宜性

案例:在小班安全教育活动“着火了,怎么办”中,教师准备的火灾课件中,展示了大量的现实生活中的火灾图片及视频,结果平时有些胆小的几位小朋友当场被吓哭了,集体教学活动也没有开展下去。所以,教师要提前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适宜的信息化内容。比如,小班的幼儿就可以给他们提供卡通动画片里的小动物家着火的视频,能显示着火情境即可,不必过于逼真或是恐怖。

分析: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的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比如,制作小班课件时,界面要精美有趣、鲜艳活泼、图像大而清晰,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软件中的作图功能、色彩变化及闪烁等,编制一些“动画式”的教学软件。而大班的课件则要求动手操作强,知识性强,多一点想象的空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把握不好幼儿的年龄特点,而适得其反。

四、多媒体的运用应讲究科学性

案例:中班音乐活动“小鸟落落”中,教师为了引导幼儿更好地熟悉乐曲节奏,精心准备了电子图谱,并且设置了图谱的呈现与音乐同步,这些都显示了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技能。只是,教师过于追求动画效果,每个节奏所选择的小鸟的形象都是动画的,每只小鸟都在不停地闪动翅膀,反而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也就难以达成预期的效果。

分析:现代技术手段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力,制作闪烁不定的画面,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五、多媒体的运用应注重统一性

案例:大班语言活动“梨子小提琴”中,在分段听故事环节,教师通过PPT课件,分别显示了松鼠、狐狸、狮子等形象,教师边讲故事边提问,层层推进,只是到了整体欣赏故事环节,大屏幕上画风一转,出现了多媒体信息库中的动画镜头,与前面PPT中的动画完全不是一个形象,幼儿听起来就有点懵。到底今天的故事讲的是什么呢?这不易于幼儿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分析:由于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所以,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给幼儿的应该是直观的、具体的、统一的形象。如果在集体教学设计中遇到此类问题,教师可以运用美图秀秀、Photoshop等软件进行编辑,使呈现的形象前后统一,从而给幼儿完整有序的视觉感官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