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意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活动意见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1

关键词:反思;分析;实践;总结

新课程改革强调理念向实践转化,需要教师不只是教学者、学习者,同时还应该成为一个研究者,这就是我们教师要“成为反思实践者”。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最常用也最便于使用的方法是进行活动反思,反思不是简单的反省,而是对活动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对不足之处的醒悟。教师应该以反思的方式提升教学智慧,以研究的态度开展,以实践为依托,做一名反思实践者。

说到种植,我们“80后”的教师自己都不会,有的教师家住在镇上小区里,家里都不种蔬菜了,有的教师都是爸爸妈妈种点蔬菜,自己根本不会亲手栽种。在幼儿园里,我们有了一块种植园地,为了开展我们的园本课程,搞好种植活动,我们必须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反思。

一、反思的实践意义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一种事后的反思行为,即不仅是教师实践的深思熟虑、反复思考和批判总结,还应有着其属于意识层面的深层含义。反思作为一种意识,总是激发某种体验,伴随着实践。

二、在反思中总结

本学期,我们在一起总结上学期课题活动中的不足,进行小组讨论研究时,列出了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争取落实到位,真真实实开展好种植园地活动。

我们在课题计划中提出:“幼儿园种植园地较小,所以扩大种植面积是一个首要问题。”这点我非常赞同,我们的种植园地中农作物不够丰富,通过上学期我们组织幼儿参与的一些种植活动发现,班上的幼儿一部分生活在农村,对青菜、金花菜、菠菜见得比较多,平时进餐也会常吃到,我们也通过活动,让幼儿逐渐养成了观察、记录、讨论的好习惯。而其他一些蔬菜,由于我们种植园地很窄小,没有种植,孩子们也不能更多地了解和观察。所以本学期课题计划中提出的这点,我们要想办法去解决。

三、在反思中解决问题

1.种植面积小

我们努力扩大种植园地的面积,丰富了蔬菜种植园地,利用春、夏两个利于蔬菜种植的好季节,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种植活动,现在我们的种植园地的蔬菜非常茂盛,教师带领孩子们在晨间、户外活动、散步等时间经常进行观察,孩子们更是用爱心关爱着每一株蔬菜。孩子们成功地收获了茄子、辣椒、开花的黄瓜、丝瓜、豇豆等蔬果。

2.种植工具紧缺

种植需要的工具缺乏,在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请来了小朋友的爷爷奶奶,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小铲子、化肥、鸽子粪等材料,使得我们的种植园地土壤肥沃了许多,蔬菜也长得非常好。

3.正确的观察方法

经常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及时帮助孩子们一起分享,一起学习和总结,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记录,孩子们不识字的,我们可以鼓励幼儿一起参与绘制观察图表,孩子们有了观察的成就感和浓厚的兴趣,接下来不用我们提醒,孩子们自然而然会在生活中、园内园外、家里户外大自然中去观察探索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点。此外,请家长把孩子最近的观察发现带到我们幼儿园来交流学习。

对于幼儿来说,做什么事情都很受成人的影响,要让幼儿有观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饱满的热情,始终以极大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这样一来才能感染幼儿,带动幼儿观察的兴趣。

四、在反思中分析实践

1.现状分析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孩子们在家亲自动手进行种植劳动已经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开始了种植活动:有的手拿小铲子挖土,有的埋土,有的等同伴种完后拿着小杯子拎着小水桶负责浇水,充分享受种植的过程。

2.带孩子动手参与

和孩子一起劳动、交流、探讨,才能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想法,多感受一些孩子的活动,多接触一些科学探索的知识,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和小朋友在幼儿园一起种植植物,我们教师也多了一份闲情雅致。

3.实践案例

1、3月初,我们大班的教师所带的大班小朋友和我们幼儿园的“种植高手”门卫的保安叔叔一起种植了空心菜,我们小班小朋友一起观看了整个种植过程,孩子们别提有多高兴了!

2、4月初,我们开展了小班种植活动《种瓜啦》。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迁移种植青菜的经验,带领孩子们一起种瓜秧,继续学习了栽种的过程。

五、在反思中再总结

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关注植物的生长,记录孩子们观察的情况,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愿意连续观察与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情感。通过活动的照片和填写的幼儿在活动中的发展情况记录表来进行商讨,一起交流分享,互相提建议和意见,并及时相处对策改进。

在活动中课题组的教师共同商讨,结合环境、季节、资源、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等各方面因素,及时有效地做好反思、分析、实践、再反思的工作。为开展好幼儿园种植活动做好切实的研究,成为一名反思实践者。

参考文献:

[1]沙龙活动“反思:成为实践反思者”..

[3]朱光明.从反思日记到反思性实践者:谈教师反思日记的写作.http://.cn/xiaoyu/qk/2007/11/jsjy/201011/t20101106_947355.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2

一、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实践现状

笔者在本门课程的授课中,经过几年的探索,能够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到课堂当中。

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后分组,并设置合理的评价机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制定目标。目标既有学生在活动实践这门课程当中做到的内容,也有能力上的提升等内容。

每一个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小组的各项活动。建立最终的评价机制,评价内容包括小组的发言情况、完成作业情况、学生实践练习的情况等等。每一节课都要进行评价,贯穿学期的始终。通过合理制定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服务大众的意识。

二、 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1.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理论的学习很重要,是实践的依托。笔者带着学生去幼儿园实习时,学生在课下备课备得非常充分,而且非常有信心能讲好,但真正去幼儿园实践时,情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甚至把教师讲的理论完全还给了教师。笔者在每一次实践课程之前,都会把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活动、卫生保健、幼师礼仪等各门学科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只要是能在实践课程中用到的,就抽出来,重新进行编制,做成工作页的形式,让小组的学生进行讨论,去各个学科中寻找答案,然后进行应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再通过小组竞答的形式来进行答案分析,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这样就对与实践相关联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

2.课上实践和课下实践紧密结合

一体化最突出的就是实践、练习,笔者会把学生要试讲的内容提前给学生,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进行试讲,试讲结束后,学生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实际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讲课水平和教学设计的水平。但是再逼真的模拟环境也不如亲自去实践环境中进行练习,所以笔者会利用课余时间,联系幼儿园,将学生带到幼儿园的班级里进行试讲,让学生真切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教师通过和幼儿园教师进行交流,来找到教学中的不足;学生也通过实践,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激发了学习热情。

三、幼儿园活动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和推进的方向

虽然在幼儿园活动实践这门课程中,笔者积累了一点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但是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去做。

1.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幼儿园活动实践是一门理论和技能要求都很高的课程。教师既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相P知识,例如多大年龄段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而这些知识要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学前教学方法的学习才能掌握;同时更要学习幼儿音乐、钢琴、舞蹈、美术、手工这些技能课程,不用很专业,但是在课堂上也能信手拈来。所以,上好这门课,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就显得更重要,这也是以后师资方面的发展方向。

另外,尝试着在各种技能课程中加入教法的学习,比如可以在舞蹈课教学中,利用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进行舞蹈的实践试讲活动,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各种技能应用到将来的实践中。

2.校本教材的开发

一门课程就要有一本具有指导性的专业用书,但是现在市面上并没有一本综合性的幼儿园活动实践指导的书。即使有,也不适合笔者学校的学生使用,所以现在当务之急是教师团队编写一本能够将教学思路融合进去的校本教材,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有益处。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3

游戏准备:小动物木偶若干、呼啦圈

游戏玩法:地上摆放若干小动物木偶,每个木偶之间的间隔为20厘米,游戏者站在规定的地方,才干向木偶扔圈圈,以扔中多少获得不同的礼物。

游戏2:玩报纸

游戏准备:报纸

游戏玩法:亲子站在起点,游戏开端家长把两张报纸依次展在地上,让幼儿从报纸上走到对面, 以速度快慢获得不同的礼物。

游戏3:运西瓜

游戏准备:西瓜球若干、棍子4跟、装求的纸箱一个、大的可乐瓶6个。

游戏玩法:妈妈(爸爸)与幼儿在指定的地位,两人拿着棍子夹好西瓜球准备,两人夹着西瓜球绕过汽水瓶然后沿路返回,谁最快回来的那组为胜。

游戏4:赶小猪

游戏准备:自制高尔夫球棍4条,小皮球2只,拱门两个.

游戏玩法:家长和幼儿各拿一条棍*他人的“尾巴”,同时又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游戏结束时揪的“尾巴”最多的幼儿获胜。

注意事项:必须骑在“马”上去揪别人的尾巴。

游戏19:我为奥运赢奖牌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和方向感。

游戏材料:黑板一块,上贴有奥运五环,每个五环中间有一枚金牌(银牌或铜牌);蒙眼布(或面具)若干。

游戏规则(玩法):幼儿蒙上眼睛,转三圈,到达指定地点(黑板)后,摸到金牌为满分,摸到银牌8分,摸到铜牌5分。

游戏20:福娃跳圈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游戏材料:福娃头饰 五环若干

游戏规则(玩法):参赛幼儿分成二组。先在场地上放两组各15个五色环(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圈依次放置)参加游戏的幼儿从起点出发,双脚并拢、分开依次跳进圈内,15个环全部跳完,以速度最快者为胜。

游戏目标:1、发展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敏

度。2、在地图上快速指认首都北京。

游戏材料:火炬、平衡木、山洞、跨栏器械、小红旗

游戏玩法:幼儿手拿“火炬”,依次越过平衡木,跨过栏,钻过山洞,在地图 上找到首都北京插上五星红旗,最先完成的幼儿为嬴者。

游戏22:拼五环

游戏材料:五环

游戏玩法:五人一组,每组五个不同颜色的呼啦圈,分别放在第一幼儿旁边,口令后,第一幼儿手拿起一个圈,从头套下,跳出后,第二个马上接上,*最后一个幼儿放到指定位子,依次进行,最后拼成五环,速度快者为胜!

游戏23:海底探宝

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高跷 各种玩具

游戏玩法:幼儿踩高跷边走边拾各种“贝壳”,时间为半分钟。半分钟内采10个以上为满分,依次类推。双脚不能离开高跷,中途掉下不记分。

游戏24:无敌梅花桩

游戏目标:发展幼儿的平衡能力。

游戏材料:四个旺仔牛奶罐制作的梅花桩十个

游戏玩法:十人一组,单脚站在梅花桩上,计时15秒,在规定时间内单脚或双脚没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戏25:快乐一家人

游戏规则:听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豆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

游戏27:长凳游戏

游戏规则:放轻音乐游戏开始。听到命令两组队员分别迅速的爬过"地道"从长凳下爬过。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再从凳子之间隙中爬过。爬过"暗道"-然后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然后开"火车"。教师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

幼儿要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游戏结束。胜利的一组得到相应的奖品。没有胜利的一组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8:喊数抱团

游戏规则: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个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类推。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鼓声响起的时侯,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鼓声停止,找不到队伍的孩子,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9:猜灯谜

游戏规则:教室四周挂着灯笼,灯笼下面有灯谜,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猜出谜底。猜出后请小朋友告诉教师相应题号的谜底 如:第5题的谜底是。。。猜对后教师会在游园表上相应的地方贴上小贴片以作奖励。

游戏玩法:十人一组,单脚站在梅花桩上,计时15秒,在规定时间内单脚或双脚没有落地的得分,反之不得分。

游戏25:快乐一家人

游戏规则:爸爸妈妈双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转处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妈妈共同拿桶子接球,投中1个后,爸爸妈妈手拿木棒,孩子双手吊在木棒上返回,以先返回到起跑线者为胜。

游戏26:我喂妈妈(爸爸)吃豆豆

游戏规则:听到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豆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

游戏27:长凳游戏游戏规则:放轻音乐游戏开始。听到命令两组队员分别迅速的爬过"地道"从长凳下爬过。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再从凳子之间隙中爬过。爬过"暗道"-然后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然后开"火车"。教师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幼儿要肩搭肩从长

凳上迂回走过过"桥"游戏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游戏结束。胜利的一组得到相应的奖品。没有胜利的一组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8:喊数抱团

游戏规则:喊数抱团其实很简单,当老师说到某一个数字宝宝的时候例如3,你就找到最近的一个小朋友抱在一起,依次类推。在圆圈的线上找到一个自*己的位置,一起围着圆圈走,当听到鼓声响起的时侯,抱起来组成团.最后经过数数检验其正确。鼓声停止,找不到队伍的孩子,进行节目表演。

游戏29:猜灯谜

游戏规则:教室四周挂着灯笼,灯笼下面有灯谜,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猜出谜底。猜出后请小朋友告诉教师相应题号的谜底 如:第5题的谜底是。。。猜对后教师会在游园表上相应的地方贴上小贴片以作奖励

游戏30:拾方块

游戏准备:自己准备方块(石子)5块。

游戏规则: 每次只能拾一块,拾起后握在手里继续拾。

游戏玩法:首先有家长将方块撒在地上,将一小沙袋抛起,同时迅速将方块拾起,然后再抛沙袋拾起第二块,直至拾完第五块为止,然后把五块方块交给孩子再跑到终点放入圈内,最先放入圈内的为胜。

游戏31:抢板凳——户外游戏

游戏准备:12张板凳(分两组,每组各放6张)、鼓。

游戏玩法:(分年级幼儿进行,家长也可参加)把板凳摆成一个圆圈,每组10人分别站在一张板凳旁边。裁判敲鼓,参赛者在裁判敲鼓时,要围着板凳转,裁判说停,参赛者马上坐到板凳上,没有坐到的或坐的面积较小的被淘汰。最后一轮就剩4人和3张板凳,谁抢到了最后3张板凳谁就胜利了。获胜者可得印章一次。

游戏32:比比谁的眼力好——室内游戏

游戏准备:矿泉水瓶若干、弹珠若干、课桌、绳子3条

游戏玩法:每次为6人同时进行。幼儿在一分钟之内将玻璃珠离瓶口约(大班50厘米、中班30厘米、小班10厘米)

的高度距离(已用绳子设定好)投进矿泉水瓶多者获胜。获胜者可盖印章一次。

游戏33:贴五官——室内游戏

游戏玩法:将家长的眼睛蒙上,原地转三圈,请(中、大班)小朋友用语言指挥家长将五官贴到人头的准确位置即获成功;(小班及小小班*)小朋友可牵着家长的手,把家长领到准确贴人头的位置,贴准确即获成功。

游戏规则: 家长要将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儿只能用语言指挥。

游戏34:你扔我接——户外游戏名称

游戏准备: 吸盘球5个、场地准备。

游戏玩法:孩子抛吸盘球,家长来接,接住5个为胜

游戏规则:根据不同年龄段,设有不同间距,在间距抛接。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4

【关键词】早期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幼小衔接

一、早期阅读活动的作用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是为了帮助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教育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内容上看,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三大任务是: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书写教学。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主要是前阅读、前书写、前识字经验的学习,对于即将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早期阅读的经验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书面语言的学习,而幼儿阶段的语言发展主要是口头语言,那么幼儿园与小学在书面语言的学习上就有一个断层,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活动正如一座桥梁,架在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对于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小学化

孩子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适应,如刚入小学的孩子适应不了小学的教学方法,上课没有精神;学生适应不了小学知识点过多过难、环境的突然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怕学心理。这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工作问题,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早期阅读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衔接工作中,若不做好二者之间的衔接工作,将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与发展。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幼儿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小学化,有的教师就认为: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就是提前用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如南京某高校的附属幼儿园开设了拼音字母、汉字书写等课程。但教学的内容幼儿大多不理解,不能接受,只能机械的记忆,死记硬背,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幼儿园教学小学化,这样会使很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造成“我都会,不用学习”的错觉,上课也不专心,很快在幼儿园所学的知识优势也会很快消失。

目前大多幼儿园都依据自己对早期阅读教育目标的理解而进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这往往造成入学儿童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也就给小学的教学活动带来困难,这种教学过程给将来的小学学习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要思考的是: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应该怎样做好衔接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一)肯定并正确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合理安排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肯定早期阅读活动目标的合理性、正确性,建议教育工作者正确的理解目标内容,合理安排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首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早期阅读活动需要向儿童提供含有较多阅读信息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大班的环境布置、区角游戏等应结合小学语文学习特点,帮助幼儿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小学语文学习的内容。其次,幼儿园结合小学教学特点,在大班进行一些教学方法与评价方式的渐变工作。第三,幼儿园应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以后进入小学的语文学习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并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育行为

我国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的文化水平差异较大。大城市的幼儿教师经过正规培训的人数较多,而大多数城镇、乡村的幼儿教师只经历过一些类似夜校的培训,一般是中专毕业,有的教师文化水平甚至更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素养,较好的综合能力,幼儿园内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教师综合素质低造成的,教师知识有限,对早期阅读的认识有限,教学中出现很多失误,造成了小学教师教学困难,所以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教育观,重视自身的学习,不断的提高个人文化素养,语言素质和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真正做到得心应手。

(三)利用座谈会、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这两个教育机构间的交流工作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根据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设立的具有不同教育任务的教育机构,这两个机构在自己的领域内做了很多有关早期阅读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两个教育机构间的交流工作太少,以至于在早期阅读的衔接工作方面产生了许多问题。建议幼儿园与小学应该多组织一些交流工作,例如座谈会的形式,将幼儿教育工作者与小学教育工作者组织到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交流的内容包括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还可以让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互相参观校园,互相学习,了解彼此的工作,这样有助于教育工作者理论结合实践探索出一条即适合幼儿发展又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早期阅读活动的道路。

(四)利用家长会、观摩活动、网络等多种渠道进行家园合作

早期阅读方面的幼小衔接工作不仅需要幼儿园、小学共同努力,还需要家长的参与,才能充分做好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

首先,幼儿园应有计划的组织家长会,家访活动,发放有关早期阅读活动的宣传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早期阅读理念,如:早期阅读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以及错误的早期阅读活动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其次,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组织一些早期阅读活动的观摩课,并且合理利用观摩活动与家长进行近一步的讨论与交流,让观摩活动成为一项有意义、对幼儿有帮助的活动。

第三,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调动家长配合的积极性。幼儿园为了孩子更快的适应小学教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这时可以通过校信通、好友群等平台,多通道的与家长及时沟通,也相应减轻家长们沟通难的负担,同时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龄芳.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5(9)

[2]蒋丽珠.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5

关键词:幼儿园;活动设计;活动实施;“简单―复杂化”现象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当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简单―复杂化”的现象。“简单―复杂化”的现象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活动设计的内容挖掘比较复杂,杂乱,不是围绕一个方向进行延伸,且挖掘的深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无关,内容难度过高,专业术语比较多,超过幼儿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教育活动实施中,教育活动环节繁琐、冗长,与教育内容、教育目标脱节,一些无用的环节常常出现;教育内容与所选择的教育方法结合的不是恰如其分。总之,“简单―复杂化”的现象就是没有围绕教育教学活动目标进行紧扣主题的教育活动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通过观摩教师的两个教育活动,我们可以看出“简单―复杂化”现象,不管是从教育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实施环节,活动内容与方法,活动的主体都存在这样的现象。

一、“简单―复杂化”现象的具体表现

(一)教育活动内容挖掘的“复杂化”

一般来说,我们教育内容的挖掘是围绕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展开。我们都知道“最近发展区”理论,一种水平是幼儿的现有水平,即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水平是幼儿可能发展的水平,是在别人的帮助下获得的能力与潜力,两种水平之间就是最近发展区。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活动内容的挖掘既要围绕幼儿的已有经验和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展开,幼儿所理解的可操作的,又要超越幼儿最近发展区进而达到下一阶段的水平。而我们所观摩的教育教学活动《有趣的陀螺》中,教师对陀螺的知识层面挖掘到物理学专业的术语,对于幼儿来说,都是比较难理解的。这样,教育内容的挖掘就显得很无力,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这样毫无意义。

(二)教育活动实施环节中的“复杂化”

一般来说,教育活动实施的各环节是围绕教育活动目标依次进行的,紧扣主题与目标进行。在我们观摩的两个教育活动中,“环节复杂化”现象尤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本节教育活动无关。与本节教育活动无关的内容比较多且占时间比较长,如《淘气伞》的导入环节是一个梦幻的氛围,在本节教育教学活动,教师想通过大的帐篷伞做一些锻炼幼儿的手臂肌肉和反应能力集体性的活动,这样在导入环节对伞的介绍与本节教育教学活动的关系在哪里,且导入环节占用8分钟左右的时间,在中班下学期来说,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是25分钟左右,那么我们观摩的《淘气伞》活动的导入环节既花费了时间且做了与教育活动目标无关的教育环节。我们都知道导入环节的主要作用就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引入主题的环节,教育活动实施环节中的“复杂化”第二点表现在环节次序的颠倒与缺失,环节的跌倒,就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放在前面的环节放在了后面,或者是应放在后面的环节放在了前面。

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中出现的环节既不能与主题毫不相关又不能各环节混乱且颠倒次序。

(三)教育活动内容与教育方法结合的“复杂化”

针对教育内容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开展,又有利于幼儿对教育活动内容的掌握。《有趣的陀螺》中,教师对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教师既不能完全进行“灌输式”教育,也不能完全由幼儿进行自由探索,要二者的结合,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引导幼儿探索发现事物,进行归纳,又有利于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四)教育活动主体的“复杂化”

教育活动主体的“复杂化”,即教育活动一方主体的缺失,出现“一边倒”的强势优势。我们都知道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幼儿,即双主体。可是在观摩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中我们会看到的是一方主体现象。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我们知道“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我们观摩的教育活动中,尤其是在《有趣的陀螺》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的是想幼儿自己去探索陀螺的,认识陀螺的特性,对陀螺为什么会转引起好奇心,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或者幼儿没有自己去探索陀螺发现与其他物品的不同或陀螺自身的特点,而是教师一味的灌输陀螺为什么转,即转的原理,物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灌输幼儿并解释原理的原因。教育活动的双主体体现在哪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其他阶段的“课”有什么区别?幼儿园教育的启蒙性体现在哪里?幼儿的好奇心在哪里,探索活动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没有看到。幼儿的探索活动变成教师的“灌输式”教育。

二、“简单―复杂化”现象的原因

出现以上“简单―复杂化”现象,是有其原因的,归结为两方面:

(一)对综合活动、主题活动、分科活动概念界定的模糊

对于《有趣的陀螺》来说,教师在设计时,预设为这是一节综合活动,可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中也没有很好的看出这是一节综合活动,根据教育活动实录应该定位为科学领域中的科学教育活动仅此而已,很明显是扩大了教育活动的范围,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综合活动与分科活动的概念界定不清晰。教育教学活动《淘气伞》也同时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从教育活动的实录可以看出本节活动是以体育活动为基础的音乐活动,那么这个活动是主题活动还是综合活动,主题活动与综合活动的区别在哪里,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所以,教师对自己所设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定位是很重要的。

(二)教师缺乏对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指导认识与能力

1.教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不了解

教师要懂得每个年龄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这样就不会出现教师一味的灌输物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幼儿并且解释为什么陀螺会转的现象。也不会在揭示原因中出现“自转”、“外力”、“自转轴”等概念。

2.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目标的把握不足

教育活动目标在进行拟定时,要考虑四要素:主体、条件、行为和标准。教师在拟定教育目标时可设定简单的、恰当的、可操作的目标,有主体,有条件,有评判的标准,而不是一些复杂的一节教育教学活动难以达到的目标。

3.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把握不足

教师对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对事物深入了解与学习的探索的能力的把握进行教育内容的深入与延伸、扩展,这样才有利于幼儿顺利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同时有利于教师对下一次教育活动目标的定位与修订。

4.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难点认识的缺失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没有明确教育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就不会完成教育活动的目标,同时在教育活动实施就没有中心,一节教育教学活动变为散沙。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有重点和难点,并且突出本节教育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5.教学内容与教方法的选择

幼儿园活动意见范文6

一、化繁为简,为教师操作带来便利,顺利开展教学活动

一个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的课件如果操作过于繁杂,势必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制作课件的首要标准是:根据课堂实际,避免繁杂性,便于教师操作。

首页简洁的画面包含了课件名称及3个标志突出的按钮:“学一学”“想一想”“编一编”(如图1所示)。分别单击这3个按钮就可以分别链接到学、想、编3个场景,从而一步步完成学习儿歌、思考“船”的替代物、仿编朗诵整首儿歌的过程,操作非常方便。

图1 课件首页

“学一学”页面的画面中有4个花瓣式的播放、返回、停止、重播按钮(如图2所示),在播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单击按钮,轻松实现停止或播放动画,既便于教师教学,又能帮助幼儿学习儿歌。

图2

“想一想”“编一编”页面上都有“返回”按钮,单击即可回到首页,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下一步教学。

二、化静为动,为幼儿掌握和理解儿歌带来兴趣,快乐完成重点

相比而言,幼儿更喜欢活的、动的东西。给幼儿在感官上以丰富适宜的刺激,使幼儿多种感官活动起来,可以让幼儿更快、更乐于接受所接触的事物。本活动的重点是理解儿歌的内容,并进行简单的仿编。

图3的场景是集声(配合画面整首儿歌朗诵的录音)、像(与儿歌内容相符的动画)于一体的一个小动画。教学开始,教师点开这一场景,将整首儿歌完整地呈现出来,随着配有音乐及优美画面的儿歌的出现,幼儿不仅对儿歌有一个完整的印象,而且被其中的小蚂蚁深深地吸引……此时,教师请幼儿说一说: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幼儿带着问题重新看一遍动画,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乐说、敢说,提高了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和效果。

图3 “学一学”场景

为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在制作中采用将花瓣夸大、蚂蚁缩小的形象对比,表现“小”蚂蚁坐“大”船(如图4所示); 同时用小蚂蚁划船的动作表现―“顺着溪流驶向前”,并帮助幼儿理解“驶”这一动词;用花瓣特写变小的形式,使幼儿理解―“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花瓣”意思。通过一个个形象而生动的画面,幼儿很快理解了儿歌内容。

图4

本活动中有这样一环节:教师提问,小蚂蚁的大船,原来是小花瓣,为什么“小花瓣”却成了小蚂蚁的“大船”呢?随着幼儿的回答(花瓣和小蚂蚁比是大的,和小朋友比是小的;小蚂蚁看花瓣很大,我们看花瓣很小),教师让幼儿再次观看片头“小蚂蚁,坐大船”及片尾“原来是片小花瓣”环节,进一步感受和理解“小蚂蚁”“大船”“小花瓣”的有趣对比,更好地理解儿歌内容。

三、化难为易,为幼儿思考带来火花,轻松解决难点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总是依靠有关事物的具体表象进行思维。本活动的难点是根据儿歌中“船”的大小与小蚂蚁身体大小之间关系进行仿编。据此,在课件中设计了“想一想”这一场景(如图5所示),帮助幼儿思考儿歌最后一句中“大船”的替代物,为仿编提供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难点。

图5 “想一想”页面

点开这一场景,会听到提示性语句:“小朋友,请你想一想,小蚂蚁的‘大船’还可以是什么?”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对小蚂蚁来说是“大”,而自己看来却“小”的东西,如叶子、瓶盖……

在这个九宫格画面中,每个格都有一艘带有数字的“船”,幼儿边思考边好奇地猜想:“这是小蚂蚁的船吗?船下面是什么呢?”

随着幼儿的回答,教师开始揭示“船”下藏着的秘密:“咱们来看一看有没有小朋友说的东西呢?” 此时,按数字顺序点开九宫格内的图,每个替代物上覆盖的“船”单击后翻转变成幼儿答案中的某一个,如叶子、瓶盖等(如图6所示),让幼儿感受到“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 同时,也为画面中出现自己说的答案而兴奋。

图6

每打开一个,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出“要问大船有多大,原来是片小叶子”等。(引导语:小蚂蚁的大船有多大?谁能用儿歌中的话说一说?)

在教师单击1~2个后,让幼儿自己点开“大船”,从而达到课件与幼儿间的互动,进一步激发幼儿仿编的兴趣,既轻松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又体现了课件的交互性。

四、化被动为主动,为幼儿仿编带来激情,进一步突出重点

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课件《小蚂蚁,坐大船》中“编一编”这一场景帮助教师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主动选择并仿编整首儿歌,避免了幼儿被动地一遍遍重复,进一步突出“仿编”这一教学活动重点。

图7 “编一编”页面

“编一编”这一场景,由背景图下的四格组成,四格中分别有四种物体(如图7所示),是在“想一想”中出现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体。点开这一场景,也会听到一句提示语:“请你也来编一首《小蚂蚁,坐大船》的儿歌吧!”

当幼儿自己点击其中一幅图时,会出现相应的“小蚂蚁,坐大船”的动画,但这里只有音乐和画面,没有朗诵,幼儿就可以随画面朗诵自己仿编的儿歌。自己动手、自己配音,这种形式大大激发幼儿说(仿编)的兴趣,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仿编”这一教学重点。

五、化小为大,为家庭亲子互动带来机会,促进家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