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1

在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普遍关注。然而,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要想得到保证,必须进行持续的评估和系统化改进[1]。质量评估环节自然成为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国内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质量评估环节的相关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国外“第三部门”中的社会创业质量评估理论为依据,通过DEA(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方法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环节进行研究,以期丰富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论依据,同时探索其实际应用价值。

一、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的理论基础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工作主要有两个思路:一是从创新创业教育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角度进行评价。国外发达国家对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各利益相关者满意度研究较为成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创业合作伙伴、投资人,包括政府主管机构均纳入到满意度评价体系中。由于满意度能够直接呈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顾客评价部分,具有客观和直接的特点,但是评价方式均为主观态度,内容指向较为单一[2]。另外一个思路则是借鉴可信赖的第三方评价。欧盟在2008年就开展了一项以创新创业教育战略、组织制度、教与学、外延活动、发展前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等六个维度为主要内容的面向全欧盟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调查,提供了欧洲高等教育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详实数据[3]。国内研究者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4][5][6][7],一些学者尝试采用层次分析法或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评估体系设计与研究。这些研究均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师资、实践条件、外部环境和创新创业成果等评估方面达成较一致结论。

近年来,社会创业(Social Enterpreneurship,又称社会企业或公益创业,简称SE)领域逐渐成为创业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8],与社会创业相关的评价理论与评价方法也开始应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创业应社会需要而出现,随社会问题的关注而发展,充实了创业活动的形式与内涵,社会创业特指以达成特定经济或社会目标,而非以利润最大化为主要追求的产生公共利益的经营活动,同时有助于解决社会排斥及失业问题,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创新社会管理[9]。社会创业既关注经济价值的创造,更重视社会价值或社会影响的实现,因而突出“双重价值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与知识的创造传承、学术科技创新、服务社会、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同样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影响,具有公益性特征。所以从本质上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公益导向型教育,具有社会创业的典型特征[10]。

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实质上也是为满足社会的创新创业需求,输入各项资源,以获得创业成果,并对成果和社会影响进行评估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创业领域广泛应用的动力源逻辑理论基础对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也具有同样适用性。

二、质量评估体系构建与方法选择

(一)质量评估研究设计思路

国外社会创业的质量评估工作以动力源理论(输入―输出―结果―影响)[11]为基础,注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和分析。利用国外社会创业质量评估模式及方法与国内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是质量评估环节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研究从社会创业动力源逻辑流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和产出两方面进行研究设计,具体见图1。特别需要考虑如何用可衡量的指标考察,诸如,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或改革的使命是什么?创新创业教育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使命或战略目标能否达成?创业教育教学的社会影响有多大?等等。根据专家访谈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对影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因素尽可能完整列出,然后通过社会创业平衡计分卡将访谈数据逐步分解为关键指标。

遵循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系统性、简明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本文选择课程资源(A1)、外延活动(A2)、教学力量(A3)、制度环境(A4)四个因素作为质量评估的投入因素,具体指创新创业教育所投入的人力、财资、物资及信息资源的数量信息;同时选择教学效果(B1)、创业成果(B2)、获奖成果(B3)和社会影响(B4)作为质量评估的产出因素,具体指创新创业教育可衡量成果的数量信息。每一项因素又由若干量化的关键评估指标构成,见表1。

(二)DEA分析原理与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又称DEA分析模型)是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等提出的一种评价多输入、多输出同类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的相对有效性评价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12]。由于DEA分析无需统一指标单位,避免了指标权重确定过程中的人为主观偏好。因此,DEA方法在简化算法、尽量避免误差等方面具有极大优越性,特别适合性质相同的单元之间的评价。

Charnes 等(1978)首先给出了C2R模型,Banker等(1984)又提出了判断DMU技术有效性的BC2模型。总体而言,以C2R模型为代表的类型假设规模收益为等比例变化,适合于DMU理想运行情况,以BC2模型为代表的类型则假设投入和收益两者非等比例变化,因而更符合复杂变动情况下的研究需要[13]。高等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为教育理念、人员结构、资源变化等因素的不同,存在投入和收益的非等比例变化,因此本研究选择BC2模型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

(三)数据获取与统计方法

按照构建的质量评估体系,统计广东省某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4个系部的教学管理数据与社会影响数据及其佐证材料。该校学科门类齐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整,已覆盖全部专业的学生,且创业类学生成果丰硕,在高职院校中较有代表性。为避免创业活动本身带有的时间延迟特点,对2011-2015年的数据求出算术平均值,通过MaxDEA6.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三、数据分析结果

根据BC2模型的理念,θ值(最优解)为1,代表相对效率较高,如松弛变量和均为0,则对应的DMU完全有效;如θ值等于1,松弛变量和均不等于0,那么对应的DMU是有效的投入产出单元,如果和一项不为0,则为弱有效单元;其余结果是无效的投入产出单元。将各专业作为同类决策单元,数据分析情况如下:

从结果来看,14个专业里,有4个专业(会计、工程造价、通讯工程和高级护理)相对效率较低,为无效的投入产出单元,10个系部或专业为有效或弱有效单元,见表2。具体来看,电子商务、工商管理、艺术设计和软件开发是完全有效的投入产出单元,即所有专业里,上述4个专业的投入获得最好收益。文秘、商务英语和机电工程专业是有效的投入产出单元,投入所获得的收益较好。幼儿教育、法律事务和建筑设计为弱有效单元,效率较低。

另外,本研究也发现相比较人文类学科而言,理工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以通讯工程和高级护理为例,这两个学院在S+2的结果分别是0.29和0.27,说明与其他处于效率前沿的专业相比,在创业成果方面有29%和27% 的差距。从投入产出的对比来说,无效或低效的产出主要体现在创业成果、获奖成果和社会影响方面。

四、讨论与结论

(一)社会创业理论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工作的融合思路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社会创业的理论和方法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高度融合性,这既为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工作探索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同时又为社会创业这一年轻的“舶来品”在中国情境下的发展寻找到教育领域的延伸与创新。基于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工作可以与社会创业理论相融合,同时突出以下思路:第一,质量评估不仅要关注教育过程本身,更要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使命与战略目标完成情况,不同的使命和宗旨产生不同的投入与产出期待。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产出既有教学效果、获奖成果等显性因素,同样也包含社会价值与社会影响这样的隐性因素,这类成果也可以结合社会创业理论的相关方法,将原本模糊的定性研究逐渐转向可衡量与比较的定量研究。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结果与原因分析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 项目课程 财务报告分析 课程改革

一、引言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课程一直沿用普教“改良型”的学科课程模式。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严重脱节,难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从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入手,把学科型课程开发转换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知识组织,将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课程模式,代表了当前主流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

《财务报告分析》是一门实践性较强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其课程内容、教学方法都还没有得到充实和完善,教学中沿袭了学科课程模式,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本文基于课程改革文献的回顾,对财务分析工作进行广泛调研,探索工作过程导向的《财务报告分析》项目课程改革,对满足职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面向职业需求的课程改革文献综述

进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是职教专家争论的前沿。经过职教专家长期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推陈出新。

(一)“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职业分析导向课程开发的基础是社会职业分析和工作规范分析。国外主要包括: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课程方案MES、源于北美的CBE课程开发以及澳大利亚基于培训包的课程开发。余祖光(2000)认为这些方法的引进明显提高了我国职教课程开发工作的相关性和有效性。赵志群(2005)指出MES让人们意识到:“课程并不一定是固定和系统化的,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灵活的选择”;CBE的核心是职业分析,把职业能力看作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学科课程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刘育锋(2008)认为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它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

(二)关于项目课程改革的研究

徐国庆(2003)针对理论与实践的割裂这一职业教育课程的老大难问题,指出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课程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整合的必然选择,并就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开发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石伟平(2005)指出改革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思路是专业课程的项目化。但是姜大源(2008)认为项目课程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三)关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研究

姜大源(2004)研究了德国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认为其主体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赵志群(2004)定义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每个职业都具有其特殊的工作过程。姜大源(2008)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与理论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按照工作过程展开知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顺利适应工作环境。重视人的个性需求,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从以上课程改革的文献分析,不难看出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是对国外职业分析导向课程的借鉴和发展,是对项目课程的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经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改革,才能实现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融合。笔者以我院《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为例,详细阐述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自2009年9月起,德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成立了有企业专家参与的课程团队,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进行了长期的实地研究。企业专家负责工作过程的深度调研和指导,保证课程内容的职业性;学校专业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实施。具体改革思路是:首先,进行社会调研,做好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以其所需的职业能力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其次,按工作过程对来源于行业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序化整合,形成任务学习的教学项目内容;最后,开展行动导向的课堂教学实施,完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确定课程目标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在企业专家参与指导下,对财务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进行广泛调研,从课程的源头进行改革,明确地定位了课程目标。根据调查,每个企业都要进行财务分析,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分析岗位。在西方资本市场上早已出现财务分析师职业,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我国对财务分析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网上各大招聘网站都有财务分析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主要职位有:财务分析员、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等。从事财务分析工作的人员,一般先从事基础的财务分析工作,积累一定经验并考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成为企业的财务分析师、财务分析专员、财务分析经理、财务经理等。可见,财务分析工作有一条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按照这一职业发展规律,读懂企业的财务报告资料,做好财务报告分析,这是最基本的能力。不仅财务分析是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内容,而且《财务报表分析》也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hartered FinancialAnalyst,简称 CFA)资格考试课程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开设《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目标的定位:从最基础的财务报告分析能力入手,培养学生分析财务报告、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综合的财务分析能力、预测公司财务收益和风险、提供财务建议和决策支持的能力;撰写分析报告的能力等。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沟通、协调、合作的社会能力以及渗透其中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最后为学生提供由财务分析员到财务分析师再到财务分析经理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为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围绕职业能力的形成,将典型的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处理,以工作过程的展开顺序为依据,整合序化课程项目内容。

财务分析工作是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借以帮助利益关系主体改善决策。其工作过程如下:(1)明确分析目的(不同的分析目的,决定不同的分析内容);(2)列出分析计划;(3)搜罗分析依据(主要包括:被分析单位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4)具体分析并得出结论和建议;(5)撰写分析报告。财务报告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项基本工作,也要遵循这一工作过程。

基于上述财务分析工作过程,《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组几经研讨,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完成简单工作任务到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能力发展需要出发,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在工作要求和学习内容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确定本课程的内容框架为“工作认知――基本方法(工作所需方法)――各项报表及资料分析――综合财务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按照这一框架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遵循能力递进式的项目序化方式,设计了10个项目22个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具体项目内容相互联系、层次递进。先是认知财务报告分析工作,紧接着根据工作过程围绕具体财务报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各项报表、报表附注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分析;然后扩展到专项财务分析,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专项阐述;最后是综合财务分析,阐述如何运用杜邦分析法、效绩评分法等对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和面临的风险等进行分析,直至写出财务分析报告。在每一个教学任务中,都以企业的财务报告分析实例设计学习情境,以这些情境为载体实施教学。

(三)以行动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为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上述财务分析工作的调研分析,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首先,修订了《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项目载体设计。然后据此制定实施层面的课程整体设计方案,借以指导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让学生学会财务分析工作。

在《财务报告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采取灵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即综合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我要学”的学习主体。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用项目和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将知识、技能传授与职业岗位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从形式上的工作过程去获得实质上的工作过程”到“个体整体思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共同的工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施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突出能力考核

上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考核评价来鉴定。首先,改革以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的考试制度,采用过程评价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学过程中推行形成性考核,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项目实训和技能测试成绩,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其次,按职业资格标准将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纳入课程考核,做到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综合考评。再次,在顶岗实习环节引入企业评价考核,企业评价和学院导师评价各占一定比分,保证学生在企业岗位的适应性。通过这些灵活的考评方式,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结论

我院面向职业需求的《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定位、课程项目设计、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构建了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课程模式。经过重构的课程内容凸显了工作过程导向和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学以致用,最终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经过几年来的改革探索,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但课程改革是一项难度颇大的教学研究过程,还需要长时间的不断探索,在实践中加以调整和完善,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论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综合性课程开发[J].职教论坛,2004,(2).

2.赵志群,赵丹丹,弭晓英.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回顾[J].教育发展研究,2005,(8).

3.刘育锋.部分国家职教教学内容改革新动向及对我国职教课程改革新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8,(6).

4.徐国庆.理论与实践整合的职教课程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2003,(9).

5.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8).

6.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病案教学法 医学影像学教学 应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151-01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次提出病案教学法的概念,这是一种能够提高学习者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形势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生能够尽早接触临床。事实证明,病案教学法可以有效促进医学课程改革,在培养学生的医院实践能力方面起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医学影像教学是医学生必须接触的基本课程之一,如果将病案教学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研究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1 病案教学法概述

所谓病案教学法,是以“病案”为载体,注重学导式教学,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核心,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法。毋庸置疑,病案教学法是使理论教学逼近临床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

(1)巩固知识。在病案教学中,学生从生动的病案中首先形成某一疾病的单体概念,即对某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的认识。由单体概念开始,逐步上升为复合概念,也就是逐步形成横向联系,对同类症状的不同疾病做出鉴别诊断。最后,在单体概念和复合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动态概念,即能从疾病纵向联系判断其由来及发展趋势。这样,逐步掌握了疾病的规律,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发展智力。病案教学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等方面的认识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3)提高学习效率。病案教学生动有趣,加之其实用性和直观性,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潜能,又能加深印象,有助于学生记忆。因此,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病案教学法毕竟是为教学而服务,所以在选择病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严密的科学性。病案书写规范,记录完善、准确。这对开始学习病案分析的医学生有重要的影响。

(2)鲜明的示教性。作为教学示范病案,首要的是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帮助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短小精悍的形式。教学病案的选择应由简到繁,逐步过渡。对于初学者应提供短小精悍的病案以利抓住重点而不至于束手无策。

(4)紧扣教材方向,围绕教学内容,以便为教学理论服务。

(5)逻辑性强。教学病案的分析是遵循疾病发展的规律进行逻辑推进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学病案应有很强的逻辑性。

(6)结论简洁易记或暂不作结论而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通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得出结论。

2 病案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建立病案数据库

病案数据库的建立直接决定病案教学法能否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顺利实施。要建立病案数据库,必须紧密结合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很容易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病例资料,这为病案教学法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系统的病例资料应该包括:医学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如果有病理学资料加以对比就再好不过。建立病案数据库,还应该根据检查方法进行分类,诸如超声、MRI、CT等,都应该加以明确的分类。此外,还可以根据发病率分类,如少见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等。这些分类工作必不可少,可以方便教师在实施病案教学法时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从庞大的病例数据库中快速挑选出那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影像资料实施教学。

2.2 病案教学法的准备、组织和实施过程

当教师讲完某一系统理论知识之后,而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片能力,教师可以选择用病案教学法继续教学过程。由于病案教学法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为主要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宗旨,所以教师和学生应该一起努力,提前准备,这是病案教学法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之处。对于教师而言,在上课前应该仔细研读教学病例,对其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准备方面,要熟知病例的病史、临床资料、平片和CT资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向学生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引导学生就某些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如病案的诊断方向、基本病变和临床表现等,特别是一种疾病与其他疾病进行比较时,更要鼓励学生牢固掌握一种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通过与相似疾病的比较,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提高医学能力。总之,病案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应该遵循先单病、后鉴别;先典型、后疑难;先观察、后分析;先单一方法,后多种方法综合的原则,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医学能力。

2.3 病案分析报告的撰写

引导学生完成病案分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撰写病例分析报告,这是实施病案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撰写病案分析报告过程中,教师可以检验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方向。与普通诊断报告不一样,病案分析报告的主要方向是分析所描述的问题,对类似性病变进行鉴别。因此,学生应该在病案分析报告中将自己的分析结果清晰地表达出来,具体表达所观察到的影像形态,这主要是为最后的结论提供可靠的依据。撰写病案分析报告的要求是报告内容必须精炼,病例分析要有足够的依据,在分析问题时尽量做到公正客观,以此增强分析报告的说服力。学生交上分析报告后,教师要尽量做到全披全阅,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注重正面评价,积极表扬。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集中解答学生普遍遇到的难题,将病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应用病案教学法,要做到准备充分,言之有据,更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浅入深地传授知识,这样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和清.案例教学法在医学影像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07(22):292-293.

[2] 秦永德.案例教学法在核医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7(5):888-889.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项目开发课程;项目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381-01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中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把基于项目开发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促进作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结合《软件编程Java》课程的一个学习情境――“网上书店项目需求开发,探讨对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设计的理解和认识,能为同行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过程中启到促进作用。

二、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设计的关键问题

基于项目开发课程是项目教学实施的核心内容和手段。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关注以下两面个关键问题。

(一)确定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目标

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获取本工作领域相关的工作能力,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来实现的。专业课一般有较强的应用背景,对职业院校而言,特别适合将基于项目开发课程作为专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按工作任务将整个课程设计为基于项目开发课程,在项目类型上力图使项目能够覆盖尽量大的工作领域,在项目设计上力图使项目课程能够负载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

(二)确定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评价方式

作为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学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价值的重要途径。学科课程的教学评价有时通过书面测试这一简单过程就可以实现,显然,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教学评价就复杂得多。项目课程一般要求有一个具体的项目结果,因而评价至少包括对项目成果的终结性评价;基于项目开发课程的目标通常是通过完成项目达到对学习领域的认知,所以评价内容还应当有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评价。另外,考虑到职校学生学习能力上的特殊性和参差不齐特点,在评价方式上一定要多方面考虑,对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都要有所考虑,使每个学生按照其自身的能力获得最佳的发展。

三、基于项目驱动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题目:“网上书店项目需求分析”单元教学设计

(一)任务描述

根据给出的引导文资料,通过上网查阅,组内讨论,完成网上书店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书、项目计划书和工作计划的制定。要求说明项目的背景,阐述项目的主要功能,给出用例描述,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阶段成果: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书、项目计划书、工作计划。

完成时间:4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业务需求、用户需求、功能需求。

能力:通过与客户交流能够编制项目需求分析报告书,科学制定工作计划。

素质: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分析问题,做事全面考虑、积极协作的心态和增强学生项目开发自信心。

(三)教学方法

1、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于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其适用于培养关键能力,即让学生具备独立制订工作计划、实施和检查的能力。实施过程是由教师提供一个书面的以提问形式出现的任务,学生借助辅助材料完成此任务。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3、探究展示法

以小组方式进行,通过幻灯片形式汇报小组所完成的作品及其想法,使各组取长补短,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提出任务。教师:布置工作任务并讲解工作任务要求,指导学生获取相关信息的途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接受工作任务,通过主动查阅资料、与老师和同学探讨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及信息。

2、计划任务。教师:根据工作任务提出引导性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进行计划的设计。学生:根据对工作任务分析,制订工作计划。

3、决策确定。教师:对各组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确定项目实施总体方案。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工作计划进行修订、完善。明确小组成员分工、阶段成果及检查的项目。

4、过程实施。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和帮助,要强调工作方法、注意事项,指导学生项目开发方法及基本技能,以保证工作任务完成的正确性。学生:各组按计划分解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完成项目开发工作任务。

5、任务检查。教师:检查包括小组计划和决策、操作过程、阶段成果、工作进度等。学生:小组成员通过互查、自查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完善。以便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6、结果评估。教学:通过阶段成果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给予评价,从而掌握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对完成工作进行质量评价,把成果、完成的情况和对项目有创新的见解和想法通过汇报的方式向各组进行展示。

结束语:以学生未来的职业情境为核心,以职业中的项目过程为导向,体现“技术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整合,这种教学改革实践,证明以项目驱动模式进行教学,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化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5

一、职业院校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为了贯彻“教育兴国”的建国思想,国家同意职业院校开拓筹资方法,实施多元化的筹资政策,务求加大职业教育事业的经费投入。希望借助财务分析的作用,及时了解职业院校的经费使用状况,以便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而改进、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加大资金的利用率、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提升资金使用有效性,让学校的资源扩大化。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职业院校财务工作已经不能拘泥于报账、记账那么简单的工作了,而是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整理数据能力,为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可参考的数据,便于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与建设,让管理者抓住更好的机会,回避财务风险,实现稳定的发展战略。在各大职业学院教育发展中,财务报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正常运转的职业院校,其经费显得日益紧张,如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等等对于学校实施财务措施也很有帮助。财务信息可以让管理者更好的了解财务状况,而财务分析可以准确的评估出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未来发展。职业院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提高其使用率,因此就要从源头开始抓起,杜绝铺张浪费和过度使用的状况。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经济效益,这就对财政数据的分析、总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职校财务人员就要做到高瞻远瞩,具有一定的大局观和长远发展观。总之,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职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但是往往财务分析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笔者对财务分析被忽视的原因做出几点总结:(一)管理原因。职业院校是事业单位,财政部门通过拨款的方式控制学校的资金,在财政方面,学校并不占太大的主动权,但是要担的责任并不少,可是从业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比较薄弱,学校领导却一味的强调办学和经济效益。(二)从业者原因。个别高层领导不是很熟悉财务管理问题,所以对财务管理工作一般不过多干预,因为不了解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管理中,只有财务部门清楚得到的拨款是多少,支出是多少,剩余是多少。再者职业院校会计人员有部分是学校的教师兼职担任,他们也许不是会计专业出身,所以对财会管理知识不是很在行,尤其财政部门监管职业院校财政问题之后,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日益繁重,所以财务分析工作往往就会被忽视。(三)各部门原因。职业院校的主管部门及财务部门,只要定期上报财务报表及统计资料,并不注重要求财务部门编制相关的财务分析报告,平时只是根据其报表来完成财务评价和了解的管理状况等。而事实上,很多职业院校在财务管理问题上是缺乏一个专业财务管理流程的。

二、职业院校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的财务分析是指职校的财务部门利用特定的方式,借助本年度的财务预算、资金收支情况、资金用处登记等信息,进行一个归纳、整理、分析的财务分析过程,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有序的进行,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影响到职业院校资金的运用及职校未来发展的方向。(一)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财务工作是一项比较严谨专业技术较高的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及其职业素质。随着国内经济不断的强大,中国会计准则已经实现国际化了,财务有关的政策也随之出台,财务管理方法在不断的优化,大量具备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不断的进入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之增加。财务管理是职业院校管理活动的重要工作,而财务人员又是实施者,职业院校的成败无疑与财务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职业院校的发展必须依仗管理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其中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升也是必不可少,只有充分发挥财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其财务管理意识,及其提高预测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力度,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二)强化财务分析意识。职业院校的财务报表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对于财务分析工作有着一定的帮助,这些报表都是比较基础的,所以在信息整理中不是很全面,如果财务人员不去有意识的整理其财务分析的信息,就会影响到财务分析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虽然现在很多职业院校已经使用电算化管理模式办公,可是有的会计软件还是无法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实际的需要,相对比较落后。而财务分析报表编制还是利用数据收集的方法来完成,因此财务分析过程中,如果不能及时的搜索到相关财务数据,无法确保准确性,会致财务分析质量下降,因此财务人员的数据收集意识缺乏也会影响到相关工作的进行。(三)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有待完善。很多职校在升高职的时候,依然使用原来的财务制度。虽然旧的财务制度是前人经验的积累,但是多年未更新,很多制度已经不符合现在财务工作的要求。转型后的高职院校如果还沿用以前的财务制度,就会导致管理中职化,不改变管理策略,只会使得学校往后的发展举步维艰。不仅如此,很多转型后的高职院校还出现财务制度执行力匮乏的现象,不少条条款款形同虚实,没有在财务管理中起到一个规范的作用。(四)财务分析工作过于形式化。现在国内的财务分析体系尚未成熟,管理目标与财务定位也不是很清晰,机械式的管理财务报表,显得比较层面,只是简单的反应数据结果,而对深层的分析度还不够重视;要不然只是对某些业务模块进行系统的分析,没有对其进行全面的层次的分析。这两种状况直接影响到有效的财务分析生产,使得财务分析工作形同形式般存在,弱化了其综合效应,甚至会误导管理者的决策方向。当代企业模式和企业业务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单独的对某一个财务方面进行单一的分析。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体系,最终会致使整体业务运营失衡,得不到一个整体的平衡和优化的管理措施。当前财务分析只着重放在短期的利益构建中,只停歇在表面分析工作,具有“短析性”。

三、职业院校财务分析的强化措施

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得出的相关财务会计报表,并结合相关的信息对财务情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一个比较综合的评价和对比,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一个决策和管理的依据。而现在职业院校财务分析只是对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收入和支出进行资金使用记录,以及资产、负债、净资产的比较与分析相对落后。由此就要借助一下几点措施强化职业院校财务分析措施。(一)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1.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首先,院校应该鼓励财务人员多参加社会的职称考试。通过每年的会计职称考试制度,可以对从业人员的财务素质有所促进,刚刚毕业的财务人员,只有从事财务工作之后,才能对理论知识有所体会,才能把实际的实践工作与职称考试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再一次强化财务人员的理财能力,能够更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所以职校可以把资格考试作为用人待遇的硬性规定;其次,规范用人考核制度。严格把关招聘财务人员的素质,有效的考核制度,有助于招聘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考核,以便可以录取到职业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的从业人员。同时对岗位上的考核也有助于正在从事财务工作人员,学习新知识,并结合实际工作,加强综合素质提升的作用,所以职业院校在此可以适当的给予嘉奖,对于表现不好的员工也要给予惩罚,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人员上岗率。2.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调配能力。在经济社会环境中,财务人员不能仅限于加加减减的计算技能中,处理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应该具有过硬的调配能力,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分析报告的质量、有效调节好内部与外部的财政关系,而且能够及时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营造高效的财务环境。3.强化道德素养与职业法律观念。要提高职业院校会计人员的政治思想素养,提升会计人员的个人道德建设;要加强财务人员的法律观念。实际工作中,财务机构和财务工作者必须依法从事财务工作,建设一个健全的内部财务制度,依法执业,自觉抵制违法违规的从业行为;不做违背财务道德与法律的事情,不伪造、变造、销毁财务凭证等,不编制虚假财务分析报告。(二)强化对财务分析的力度、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充分提升财务分析信息的有效性,有必要规范化财务分析工作制度。根据财务分析工作的内容,将分析工作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财务分析工作责任落实到位。财务管理人员要对收入、支出、资金等财务分析一一跟进,并定制出相应的工作规范条例。递交的财务分析报告时间确定上,可以根据财务分析工作的信息整理流程来明确。这样可以强化财务分析,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可以让信息使用者得到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进而实行全面的管理工作。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不仅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相结合,利用科学的并与之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的效果。(三)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体系。财务风险和内部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职业院校规模的构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经济业务也相对增多,为顺利提升教育经费使用率,其财务风险也随之扩大。但是,现在随着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慢慢淡薄,内部控制系统不断的出现漏洞,责任不明确,甚至职位分离不清晰,使得越位处理经济也为事件屡屡发生,进而引起财务舞弊现象屡禁不止。所以,财务管理者要主动跟进内部控制工作,在内部控制范围、内容、方式及措施方面要有所更新。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在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有着促进性的作用。(四)强化相关人员的财务分析意识。职校领导要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职校管理中的作用。财务分析不能拘泥于往上报告的数据依据,及申请财务经费信息材料。而是协助学校管理者发展科学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财务分析报告,是促进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职业院校领导要注重财务分析工作中的人才引进部分,制定定时定量的查询工作,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以便决策层对学校决策的科学性。综合上述,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可以得知:随着职业院校的工作越来越繁重,面临的状况也各有不同,财务管理改革已经越来越急切。校方只有结合实际状况,通过高层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树立全员对财务信息的监管、分析意识,提升管理力度。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率,来不断的强化职业院校的综合发展能力。

作者:潘雪莲 单位:柳州市交通学校

参考文献:

[1]童莉莉,吴万盛.高职院校<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以江苏农林职业院校为例[J].时代农机,2017(01):188-189.

[2]金媛媛.职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技展望,2016(04):196-197.

[3]严曼曼.浅谈<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的职业院校财务内控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25):147-148.

[4]李莉.浅谈财务分析在高等职业院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8):204-205.

职业教育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会计岗位;职业判断;模拟实训;创新创业

一、会计工作特色与会计职业判断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的1号公报曾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是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职业素质。”现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调查结果显示,较为全面的会计职业工作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英语阅读能力,计算能力等。《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法》、《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会计准则》等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尤其强调职业判断能力对会计工作的影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对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专业判断能力也是会计专业教师面临的一个必须完成的课题。“学校不能指望教员们用过时的知识和技能去帮助学生适应多变的世界。”基于会计工作特色的高职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是高职会计课程体系的改革。

二、基于会计工作特色的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开发高职课程的基础是生动活泼、具体实在的工作分析,工作实践活动是开发高职课程的根据,工作分析与教学分析是开发高职课程的基础。基于会计工作特色的会计课程改革,其内容框架应包括: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设置、基于工作能力标准的课程体系与内容、基于会计工作活动的教学过程、基于职业胜任的教学评价和基于职业环境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等。以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从会计专业设置、专业适应的工作岗位或工作岗位群、整个专业课程的开设、课程结构来确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排列顺序应以会计工作活动的岗位流程或方法进行排列组合。按照会计工作活动环节,实施教学过程。在学习专业知识、训练工作技能、培养工作习惯和养成职业素质等方面开拓新的思路。会计教学资源建设尽可能与会计工作环境的要求相符合,使课程体系设置与实际工作紧密衔接,与职业资格证书、职称考试紧密衔接。毕业生完全可以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考取国家统一认证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甚至初、中级会计职称证书,从而提高了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三、基于会计工作特色的实训课程设计

高职会计实训教学设计都是先学理论再进行相应的实训。由于学生对会计没有一个通透的感性认识,所以理论学习的时候就没有把会计理解到位。基于会计工作特色的实训首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再描述“为什么这么干”,建立“这如何干这可以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这是什么”的工作程序,先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讲解原理性的东西,适应先模后学的工作思路。这种实训模式是让学生先操作,实训取证要求与日常教学虽然有冲突,但总围绕会计记账、算账、报账的工作特色展开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既有明确的职业技能,又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转换。

四、基于创业教育的会计实训课程设计

学生模拟创业活动的最终成果通过书写制作的作品──“创业计划书”体现出来,“创业计划书”实际上就是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创业背景,市场调研及营销,创业团队,资金计划,财务分析与预测,风险、退出计划等,其书写过程是会计专业知识的具体运用。动态的、仿真的创业情景提高学生对企业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岗位锻炼,以使其对于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的供应环节、采购环节、生产运营系统、库存管理、销售以及物流配送等完整供应链系统有大致的了解,认识企业和企业之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对实训更加感兴趣,能力培养的效果也将有很大的提升。基于创业教育内容的会计实训模式是实训教学的创新之举,将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创业活动连接起来,将会计专业教育内容与创业教育内容融合在一起,这种创业教育体验方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传递知识的容量,激发师生的创业激情,提高创新创业水平,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