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1

【关键词】高职高专 ; 校企合作 ; 订单培养 ; 资源共享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201202455)立项课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质量年报研究与实践”成果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7-01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和完善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机制,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我校《2012年教育质量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的力度”。

一、目标方案、共知共融

高职教育的发展体现出了开放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中心,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思路,为有效实现学生与岗位“零对接”,使培养的学生符合当前及未来社会幼师职业发展需要,我们与用人单位共同商讨培养目标,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是“立足本地区,面向全国,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职业技能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适应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互惠共赢、订单培养

(一)互惠共赢是基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提出“ 校企合作, 双赢发展”校企合作只有合作各方都能获利 ,合作才能深入。高职高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选择合作单位,主要看幼儿园是否优秀,能否高效满足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幼儿园与学校的联合也希望通过校企合作, 获得人力资源储备、 学校文化资源高层次的指导等。只有各方的条件与需求都相适应, 才能顺利实现校企合作,并能纵深发展。

(二)实施订单式培养

为有效实现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手”,使学生能够与岗位实现“零对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能够与多家用人单位实施签订协议合作育人的“ 订单式培养”。我们除了培养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知识和综合能力素质以外,还根据合作幼儿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特定的实践技能培训,使人才培养更具有岗位针对性,等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任务。

三、专业建设、资源共享

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一)送教入企、引企入校

以“教精学实,够用、适用、能用、会用”教学原则为依据,实施送教入企、引企入校的“四进课堂”活动,即把幼儿园教材带进课堂,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入幼儿园课堂,进行听课、指导、调研;幼儿园教师进高校课堂,即通过实习实训联谊活动进行了交流,聘请幼儿园教师进行指导或专题讲座;学生进入幼儿园课堂方面,我们通过观看优质课录像、见习实习、实训课程入园等形式的 “四进”课堂活动,使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立即能转变角色投入工作,实现学生能力与幼儿园需求的零对接。

(二)课程共建,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课程建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做到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专业课为就业服务,课程建设与改革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服务。

1.合作开发课程

聘请行业企业领导、幼教专家给学生授课。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任务驱动、现场指导等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于一体,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2.共建精品课程

扎实推进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把行业专家、幼教精英纳入精品课程建设中来,把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幼教实践更好融合,通过精品课程共建活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内涵发展,实现校企合作互惠双赢。

3.协议置换课程

对“订单式培养“的学生,以灵活课程置换的形式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如用人单位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企业所需课程讲授并按课时折合学分,再如学生到订单培养实践单位接受企业文化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也可以按课时折合学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课程学习效果好,这样课程置换的形式深受学校、用人单位、学生、学生家长的欢迎,实现了互惠多赢的效果。

4.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注重职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此我们加大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实践课程设置占整体课时的半数以上,并且认真编写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和实践指导书,按教学计划上好实践课。

5.校企合作共同促进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与共建单位共同开发教材,对合作成果加以提炼与总结,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提高校企社会声誉。组织行业、企业一线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研,进行专业发展状况调查,利用学校的智力资源,共同进行课题研究,解决校企合作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实现校园合作的双赢局面。

(三)丰富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校企合作教育机制

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实践基地,通过见习、实习、顶岗实习实训等环节,满足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需要。在原有的以城市为主,农村为辅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根据我省在“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中对学前教育发展规划的精神要求,积极开拓农村学前实践基地,形成市、县、乡村三级平衡的、多样性的专业实践环境。

在科学稳定的实践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校、园深度合作力度,把已成熟合作模式进行推广。加大课程置换力度,在原有课程置换、委托培养、毕业设计(校、园)同步指导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实训的针对性和情境性,有效提高实训效果。对校、园合作教育项目,采用双向指导,双方评价学生能力的考核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只有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才能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校园深度合作,增强办学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4).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2

比起中学生,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独立性更强,更具社会性。个体开始独立地步入了准社会群体的交际圈。大学生们开始尝试独立的人际交往,并试图发展这方面的能力。而且,交往能力越来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一项重要标准。大学生处于一种渴求交往、渴求理解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个性保持健康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然而,并不是每个大学生都能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在这一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人会产生各种问题。

1.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反省自己

人际交往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许多时候互动链的运行需要有人激发。事实上,许多交际成功的人往往会主动激发,开启人际互动链。即他们往往首先向别人发出友好的信号。

大学生们容易忽略或很少加以反省的另一个问题是:我怎么对待我自己?是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还是担心自己会失败?是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和别人一样,还是比别人差?一个人对待自己的态度也大大影响着其人际关系的成功与失败。

2.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

许多时候,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所以改善人际关系首先是改变自己,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别人。对大学生而言,思维已近成熟,所以从反省自我开端,从具体行动起步,乃不失为上策。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都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承受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的稀少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使自己处于窘迫的局面,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二是人们在人际关系方面有许多误解,如先同别人打招呼,在别人看来低人一等。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大学生人际和谐的表现之一是乐于与人交往,然而有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则形成不同程度的封闭心理,阻碍其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有的是因为性格内向,被人误认为封闭;有的是整天忙忙碌碌,因为紧张的学习,始终处于疲倦状态,自然也就很少有高涨的热情,只要紧张气氛松弛了,他们的热情一般能很快调动起来;有的则是因为心灵上的创伤所致。如过去曾赤诚待人,结果却遭致欺骗、暗算,因此对人渐存戒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学业、情感屡屡受挫,世界在其眼中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色彩,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对生活的追求。

主动而热情地待人心理学家发现,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很容易把自己的良性情绪传染给别人。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学会愉快地面对生活可以从行动入手,让自己高兴地去做事,以微笑去待人要热情待人还须从心里对他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对别人不感兴趣的人,他的一生中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4.建立自我暗示消除不良自我意象

运用积极暗示能够减少或消除不良的自我意象。比如经常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我是受欢迎的人!”除言语暗示外,还可运用形象暗示。在头脑中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良好的交际者,直到这种形象在头脑中能够栩栩如生地浮现出来并根深蒂固。这就是西方心理学中有名的想象方法。

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人物自尊得以维护,自我价值得到承认,这是许多人最强烈的心理欲求。我们只有在交往中注意到这一点,才能对应自如。的确,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当我们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要时,也应将心比心把别人也看成重要的。据此,在交往中,我们应注意:(1)让他人保住面子如果一个人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那将是最愚蠢的,必将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人人都有毛病和缺点,所以找起来并不难。但被人暴露自己的“小”,这是许多人所反感的,因为这威胁到了他的自尊。(2)不要试图通过争论使人发生改变同学之间常常争论,若是为探讨问题,这是有益的,但试图以此改变对方,则往往会适得其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把某种观点看成是自我的一部分。当你反驳他的观点时,便或轻或重地对他的自尊造成了威胁。所以争论双方很难单纯地就问题展开争论,其间往往渗入了保卫尊严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双方把争论的胜负而不是解决问题看成最重要的。所以赢的一方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洋洋得意,他把这看成是自己尊严的胜利,自己有能力的明证。而输的一方则会觉得自尊受到伤害,他对胜方很难不产生怨恨。从而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争论到最后会演变成为人身攻击,或变成了仅仅比嗓门高低的游戏。所以争论对人际交往常常是一种干扰因素。

5.主动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有其不足,每个人也都有其所长。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冲力是“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赞扬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赞扬能使羸弱的身体变得强壮,能给恐怖的内心以平静与依赖,能让受伤的神经得到休息和力量,能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务求成功的决心”。真心真意,适时适度地表示你对别人的赞扬,赞扬要对人也对事,能够增进彼此的吸引力。

最有效的赞赏是赞扬他人身上那些并不是显而易见的长处和优点。如果你赞赏一个领导能力强,他也会高兴,但若是赞赏他有风度或是很会教育子女,他一定会更高兴。如果你赞赏一个容貌出众的女孩子漂亮,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她对这一点很自信;如果你说她性格很好或聪明,她可能会更为高兴。

参考文献: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3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职业学校;教育观念;管理机制;学校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而且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职业学校要对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机制等进行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一、教育理念创新

(1)更新学生观。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时候要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同时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发现他们自身的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将他们的优势发挥出来。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达到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要树立全新的学生观,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创新教学观。职业学校要求教师要不断转变自身的角色,由以前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现代化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改革评价观。终结式评价成为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这一评价方式没有将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考虑在内。现阶段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且要注重评价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等多个方面。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应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学习小组与教师评价为主。此种评价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推动他们积极完善学习策略。

二、教育管理机制创新

(1)管理模式方面。职业学校在创新学校管理模式的时候,应该立足于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管理体系。在创新型管理模式下,鼓励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活动中,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出发,要尊重教师教学的自。学校在创新管理模式的时候,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来进行,将创新的重点放在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

(2)教育制度方面。一是要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相匹配的制度。职业学校要增加教学体制的弹性,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平台。为了能够培养出更多的满足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做好就业岗位的前期调研工作,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设置课程,然后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毕业生的就业率。二是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建立起知识产权与专利相结合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绩效管理制度,激发教学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3)考核制度方面。考核制度的创新包括考核学生、教师这两个方面。在考核教师的时候,不仅要考核所教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而且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具有创新性。创新型人才的考核要建立在多元化考核制度的基础之上。对此,职业学校应该以教学能力为中心,改变传统单一的考核制度,建立起多样化形式的考核模式。

三、学校环境创新

(1)培养创新型教师。创新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思维,增强学生的信心,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创新型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对付大量的信息,而且要教会学生如何自己解决问题。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职业学校开始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创造能力发展需要一定的自由空间。职业学校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需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发展自我的机会。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活动,搭建丰富多彩的平台,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定期举办演讲辩论、社会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整合学校教学资源。首先,地方政府与当地教育部门联合起来对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将校际壁垒破除。这样,使得师资、场地以及设备的利用率得以提高,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资金以及人员浪费。其次,知识创新离不开充足教育资源的支持。加大实验与实训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保证。职业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此,学校可以尝试对全校师生实行实训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制度,在提高实训实验室使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学生的实践要求。

总结:职业学校要想培养出大量创新型人才,就需要积极开展教育管理改革工作。首先,要更新学生观、人才观,创新教学观、改革评价观;其次,要从管理模式、教育制度、考核制度这三个方面,创新教育管理机制;最后,要创新校园环境,提高教师创新素质,给学生提供发挥创造性思维的机会,整合学校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孙娟.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职业学校教育管理改革[J].产业与科

技论坛.2013(5).

[2]蒋波.建构主义理论对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启示[J].职业技术

教育,2011(25).

[3]朱雨兰,邹定南,陆春其.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建设之专业产业化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4

当前民办高校的教师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二是招聘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士;三是来自公办高校的兼职教师、退休教师;四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其中,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是民办高校引进教师的主要来源,民办高校普遍存在教师年轻化的特点。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不到位,缺乏系统规划。

二、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管理层重视不够。民办高校的成立时间相对较短,管理相对不完善,因此学校管理层对培训工作缺乏更多的关注。受限于学校规模和发展阶段,在学校资金的支持方面,还没有向教师培训过多倾斜。

2.培训制度建设不完善。在制度建设方面,民办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还缺乏有效的指导,制度发展落后于现实需要。

3.培训活动和形式单一化。针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集中在教师资格证岗前培训阶段,上岗后依托院系进行管理。培训活动数量难以满足青年教师需求,以讲座为主的培训形式,难以吸引青年教师目光,培训内容和形式亟待转变。

4.教师主动学习意识不强。受限于民办高校的发展阶段,以教学为主体的大环境下,青年教师对培训的兴趣不够浓厚,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此外,青年教师生活压力非常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职业的认同感。

三、青年教师培养培训的六大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民办高校发展的长久之计。安徽新华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尤其重视自有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设立教师培养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六大计划,取得了显著效果。

1.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的职业道德与修养是其最基本的素质,学校将提高教师师德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建立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引导教师自觉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学校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经费,实施“硕士化工程”和“博士团队工程”,改善教师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根据青年教师成长需要,每年对新进教师开展两轮岗前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教学业务、管理制度、教学技术与艺术等多方面培训。

3.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学校在实施教师培训进修基础上,着重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上下功夫,重点帮扶新进青年教师和评教排名靠后教师。积极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课件制作大赛、教案讲稿比赛,开展学生网络评教,教学督导、教师同行、管理人员听课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通过评比,找出差距。

4.双能师资培养计划。企业是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重要平台,能够为教师提供宝贵的实践资源。学校鼓励和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考察参观、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书考试,引导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学校积极邀请企业的高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定期来学校举办讲座,协助学校教师开展研究,培养双师型教师。

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学校设立专项津贴,加大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考核力度,在对外考察、交流学习、在职提升学历等方面提供资助,帮助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加快成长。

6.教学团队培育计划。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团队,为鼓励教师抱团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研究相关课题,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经常性地开展团队研讨活动。在教学团队教科研项目、质量工程项目立项上优先资助,在教学团队外出考察、进修深造、学术交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促进青年教师提升研究能力。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5

不断拓宽基础教育投入渠道,实行农村教育以省为主,县级统管,多方参与的教育投入体系,确保基础教育的科学管理和均衡发展。改变以县为主要投入主体的模式,合理划分各级政府在教育中承担的职责,将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上移至省级政府,大力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的投入比例。一方面,将贫困地区原来以县为主筹措教育经费的职能进行有效分割,采用省级政策支持和国家拨付教育专款的形式,将贫困地区学校的拨款列入稳定的财政投入保障计划项目,稳定贫困地区学校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加大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规划和管理职能,确保以县为主的服务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在加大实施农村学校改造工程的同时,着力解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基础设施落后的面貌,使农村学生能平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二、注重内涵式发展,塑造特色,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一)贵州农村基础教育的资源矛盾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教育的供求矛盾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城市中小学校园内学生过于拥挤,就是人们对有限的优势教育资源追求的结果。人们处于自利性本能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往往倾向于去社会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频繁流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后学龄儿童的减少、部分地区落后的教育观念、家长的短视行为和对子女“读书无望论”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使得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农村教育布局,面临着更加严重的教育资源分散、师资匮乏,教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高等问题。此外,贵州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中小学校普遍寄宿条件较差,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地发挥。

(二)合理布局,重点建设,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效益

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的支持力度,注重建设内涵式发展的“特色学校”,提高乡村学校吸引力。按照人口转移趋势和发展规划调整贵州农村基础教育布局,在人口密集的乡镇或者中心村建立小学,在大的城镇或中心镇建立初中,在农村地区建设高标准的九年制寄宿学校,配备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以及优秀的教学和生活教师队伍,促使学校功能多样化。积极建设有特色文化内涵的农村学校,科学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培育目标,完善课程结构,不断开发乡土资源,使农村在通过内生文化以恢复活力的同时,也带动城市学校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差异的优质,均衡化发展。其次,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关注留守学生。学校应建立留守学生跟踪管理档案,对留守的学生登记备案,进行有针对性的特色教育和管理。在课程设置上应结合地区特色和学校资源进行创新,在提供给学生良好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学生,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使得农村基础教育向城镇基础教育靠拢,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最后,鼓励有识之士创办特色的民办学校,以弥补贵州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优质化发展的不足。现阶段,民办学校以其特色化办学、现代化服务、先进化管理,赢得了许多家长和学生的青睐,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改变对民办学校的认识,进一步放开对民办学校的审批,提升对民办学校管理和服务的意识,不断扩大民办学校的办学规模,在保证民办学校教育公益性目的的同时,赋予其更多地在招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自,加快民办学校的发展。

三、健全政策法规,科学引进,建立教师交流机制

人力资源的巨大差异是基础教育失衡的主要原因,推进贵州农村基础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对于省会城市或者各地州中心城市,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但在贵州比较贫困的农村地区,教师队伍中可能连大专生都比较少。教师知识结构存在老化现象,特别是一些新开设的课程,很多中老年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无法胜任音乐课、美术课、心理健康课等。农村地区都倾向于支持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在扩建过程中需要增加教师,普通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较差,教师的待遇偏低,工资经常欠发或者推迟,新进教师较少,加上部分教师向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流动,导致普通学校师资出现下滑。科学解决贵州农村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面临的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是目前基础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更加优惠的鼓励性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走进农村基础教育,是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一)完善特岗教师制度,科学引进人才

加大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特岗教师制度。近年来,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贵州相继出台了许多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号召广大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农村乡镇中小学任教,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题,缓解了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等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后续政策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表现在特岗教师的继续培养方面。由于部分特岗教师是非师范专业,缺乏必备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技能,基础知识不够渊博,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对所教学科的拓展能力有限,在对学生的管理和培养方面,缺乏一定的科学经验。同时,学校对他们的照顾不够全面,把他们当成流动群体,对他们的培养和信任不足。另一方面,表现在特岗教师期满后的就业安置方面。现阶段,国家出台的特岗教师政策期限三年,结束后国家鼓励其继续留任,或者自主选择就业。大多数教师都会选择继续留任,但由于国家对于继续留任的优惠政策不明确,学校又不能及时解决其编制问题,使他们觉得自己地位尴尬,没有归属感。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解决服务期满学生的再就业和安置问题,出台更规范的制度,拓宽渠道,使优秀的特岗教师能够通过一定渠道转变为正式教师,或者吸收其进行再深造,使优秀的教师能够留任农村中小学,促进农村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要继续加大实施“贵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万名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计划”、“农村教育硕士培养计划”。加大引进人才力度,合理增设农村教师岗位编制,打造数量稳定、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

(二)建立教师交流机制,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交流是目前解决贵州农村地区的大多数学校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高、课程开设单一化的主要措施。教师交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教师主要以国家课程为主,教师就是简单地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缺乏创新和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边远地区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管理水平。目前,贵州各地区的教师交流制度主要是一种政策性的帮扶行为,交流的时间较短、教师数量有限,骨干教师交流容易影响原学校的教学计划,所以交流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特别是以青年教师居多。由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足,生活条件较差,很多教师只能住在简陋的学校办公室或者租住在村民家中,导致交流的教师不能专心地从事教学,没能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在有些地方存在交流制度形同虚设的现象。在当前政策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措施,克服教师交流制度的应付,积极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人性化的城乡教师交流长效机制,使交流制度渠道通畅,使教师能够“下得去,上得来”。选派不同年龄结构和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就近交流为基本原则,建立不少于两年的定期轮岗交流制度;加强对交流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升;以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师素质整体提高为主要考核内容,注重对其教学业绩的考核,在职称评选和职位竞聘中给予优先照顾和优先考虑,保证交流教师的思想稳定,促进交流教师自觉帮助提升个人和整体的专业水平。

(三)扩大免费培养范围,深化继续教育

学校教师培养制度范文6

教师年龄结构分析

我校教师年龄结构:我校教师总共89人,35岁以下(含35岁)的43人,占全体教师的48%;40—35岁的27人,占全体教师的30%,也就是说40岁以下的(含40岁)全校70人,占全体教师的78%。这是一支年轻、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梁启超说得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轻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青年教师。管城区外国语小学的兴旺发展,从真正的意义上的实现中原教育之崛起,要靠占78%的青年人。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到我校的生存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青年教师培养措施

近年来,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关心我们青年教师的培养成长工作,始终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放在首位。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力求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既注重规范教育和环境熏陶,更注重内驱推动和自我发展。积极搭建舞台、打造平台,将学校和青年教师的两个积极性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青年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尽快成长。

1 制定规章制度,规范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

为了使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进入规范化、正规化,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指导制度、听课制度、助教试讲制度等。并在规范制度的基础上,积极鼓励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进行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

1.1 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方面做到严格管理、奖惩结合。经过几年的实践经验,大部分青年教师经过一年的培训后,就熟悉了教学过程,对教学的规律性有了初步认识,促使青年教师迈好了教育工作的第一步,为以后的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2 评比制度。为了使青年教师认真备好课,我们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评比,对教案书写认真,深入研究课程内容的教师进行奖励,号召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向他们学习。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锻炼他们的意志,让他们学习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任课教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

1.3 试讲制度。根据教师试讲制度,要求每一个青年教师在给学生上课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备课组的安排下,进行大范围的试讲。参加听课的教师认真讨论,试讲过程要求参加听课的教师就讲课内容、讲课方法、板书、语言表达等方面认真讨论,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供试讲教师参考。

1.4 进修制度。虽然青年教师是学校的骨干,但是我们与时俱进,打破陈旧观念,在教学任务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鼓励青年教师向更高一级的学历进修。近年来,有六名教师相继本科毕业。

1.5 指导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市、区教育教学教学评比。学校先后有十余人在国家、省、市、区教育教学教学评比中获奖。一方面,锻炼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加基础课的应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交流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体会与经验。近年来,青年教师共发表教学论文五十余篇。

2 青年教师提高,倡导科研先行

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其尽早成为科研型的教学骨干。一是各教研组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定期开展公开课,供青年教师观摩学习,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辐射作用。二是通过加强青年教师的理论培训及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一些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让青年教师从中学会选题、设计研究方案、撰写教学个案、开展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三是要求青年教师写教后记,逐步养成自我研究的习惯和能力,做到“六会”,即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造。

3 加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提高

我们坚持实践出真知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磨炼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感受教学的苦与乐,体会作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1 加强指导教师的作用。对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实行指导教师制度,由学校骨干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每位青年教师有一名指导教师,做到指导前有计划,指导后有总结,在指导过程中学校随时检查指导内容和指导结果。

3.2 加强青年教师的外出培训工作。青年教师是新世纪的教育者,他们应广泛吸取教学改革的最新信息,开阔眼界,更新教育观念,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此,我们利用各种机会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学习班和培训班。如分别选派了语文、数学、英语所有青年教师参加了全国在广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各科专业青年教师培训。除此之外,我们经常邀请名师和专家来校讲课或做学术报告,从教学和科研各个方面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

4 分层次培养,展现青年教师的才华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各个教师师德表现、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不同,所以我们从实际出发,承认差异,区别对待,努力寻找适合每一位青年教师的培养途径。具体做法是:(1)对经过几年的锻炼,师德表现良好,各方面能力较强,有一定教育实绩的青年教师,我们大胆使用,让他们挑重担,迫使他们在压力下成长,真正使他们成为基础扎实的业务骨干。例如,我们大胆提拔青年教师担当教学副主任,学科带头人、学科备课组长、办公室负责人等,给他们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华;(2)对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上也有一定的起色,但潜力还未充分挖掘出来的青年教师,我们一方面充分信任,相信他们潜在的无限能量,另一方面热忱地扶持他们,帮助他们尽快提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做到“三多”,即多听他们的课,多检查他们的工作,多对他们进行指导。

5 培养青年教师,做到“三给”

5.1 给机会。要多给青年教师展露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利用机会来挖掘自身的潜力。

5.2 给动力。这种动力主要是精神的,要借助于不断的鼓励来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