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关键指标

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培训效果评估。关于“培训效果评估”的概念,雷蒙德·A·诺伊教授认为,就是指“收集培训成果以衡量培训是否有效的过程”;而英国的管理服务委员会(MSC)将其定义为“用来判断培训是否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培训是一个由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和培训效果评估组成的系统,如果说前三个环节的开展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的话,培训效果评估却远远落后于培训的脚步。长期以来,企业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后没有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培训效果,进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而企业不重视效果评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效果评估是对各评估指标的信息综合,评估结果是否客观、准确,首先依赖于被综合的对象——各评估指标的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和有代表性,评估指标的选取和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估的结论。因而,选取什么指标来刻画管理培训的效果,是本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的指标选择方法是文献资料的提炼和专家访谈。

一、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和指标的初建

(一)关于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

目前,我国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研究相对较少,多是一些一般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研究。如周勇、张燃(2001)提出培训效果评价的几个方面:培训力度,技术适用度,效益增长度。晏秋阳、曹亚克(2002)提出员工培训评估指标分为两大类,硬指标和软指标。王鲁捷、钟磊、孙启霞(2002)认为培训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成本—效益评估指标和顾客满意度指标两大类。陈卫(2006)提出了包含对培训项目的评价、对培训教师的评价……受训者的工作态度总体表现、人力资源绩效指标、运行指标等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熊敏鹏、杨小东(2007)根据Kirkpatrick的四层次评估模型设计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反应指标(如培训对象的满意度等)、学习指标(如推销知识、辅导技能、选材技巧等)、行为指标、结果指标(如培训成本、组织发展的状况等)。肖娟(2007)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分解为:反应类(对培训感兴趣、培训内容对工作帮助程度等)、学习类(知识学到程度等)、收益类(培训对企业的货币价值贡献率)、战略支持类(人员流动率等)。

管理培训,由于其培训的特点,效果评估都有不同于一般员工之处,因此,效果评估的指标也有其独特之处。虽然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为我们提供了指标设计的依据。

1.WilliamH.Clegg的观点。美国学者WilliamH.Clegg(1987)对639位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工作绩效的改善、学员对培训的反应、学员知识的增长、学员技能的提高、学员态度的改变、企业运作绩效的提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对课程讲授的评价、对后续课程的需求程度、对培训活动组织情况的评价、企业经理对课程的推荐程度、学员的激励程度、学员的参与程度、培训项目成本等。

2.国内学者的观点。萧鸣政(2004)教授提出评估的指标与内容表现为过程评估与成果评估两个方面。

管理开发的过程评估指标包括完善的管理开发规划、相关的配合措施和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完善的HRD规划包括:确定HRD需求、建立管理开发的客体与对象、课程设计、教育培训技术的选择与确定。相关的配合措施包括:师资的选择、对被开发者的了解、时间场地的安排、管理开发前后的相关措施。适当的评估与追踪管理措施包括:成果导向的评估内容指标、评估规划内容。成果评估指标包括内部成果与外部成果两个方面。内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的意见与满意度、学习成就评估。外部成果包括:被开发者在岗位工作中的变化、对组织整体的影响与效益。

陶祁、王重鸣(2006)在管理培训的背景下,提出了在培训效果评估中可使用适应性绩效作为培训效果的效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据此,开发出了包含压力和应急处理、创新解决问题、岗位持续学习、人际和文化适应四个因素,共25个项目的适应性绩效问卷。

曹如玲(2009)提出了培训课程的启发性、培训课程的实用性、学员的课堂参与程度、教师的感染力与课堂气氛、教师讲解的逻辑性与清晰度、学员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学员的人际和文化适应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增强、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制度执行力的提升等22个评估指标。

(二)基于文献研究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初建

在整理总结了大量有关培训效果评估、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培训过程理论、综合性培训模型和层次培训模型为依据,从管理培训的目的、需要出发,结合管理培训的特点,本文预选出符合指标体系构建目的和原则的三大类、七种、2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其指标定义、来源和理论基础如表1所示。

二、基于专家访谈的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的完善

结合研究内容,本次访谈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目的、需求,管理人员培训的特点以及他们所关注的培训效果评估指标,并通过访谈对已汇总出的评估指标进行修订,使得评估指标更加具有针对性、操作性。

专家访谈的对象共7人,由三部分组成:(1)企业管理或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2)管理培训领域的培训师和组织者;(3)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这部分对象的数量不必很多,但要求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并对培训评估问题有较深刻的认识或实践经验。

专家访谈主要问题:

(1)能描述一下贵公司的的发展战略吗?如何将该战略应用到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呢?(2)近年来,企业开展了哪些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能具体描述一下吗?您觉得效果如何?您觉得效果不错或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3)您所了解的企业在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时通常会使用哪些评估指标?您觉得有效吗?(4)我们已总结出了一些评估指标(如上所述),您认为它们是否重要?(5)您认为是否有其他的评估指标需要加入?

访谈结束后,对访谈内容进行整理和评估指标提炼。

最后,汇总访谈结果,结合评估指标筛选原则,对已总结出的指标项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具体结果是:增加了“体现管理人员学习特征”的指标“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将原来的“培训需求与战略”指标细化为“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四项;增加了“培训手段先进性”、“企业员工积极性”、“企业员工流动率”、“企业市场份额”等指标。

三、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确立和关键指标的描述

总结上述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的研究结果,本文得出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三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18个四级指标。如表2所示。

(一)培训准备类评估指标——培训需求与战略

在企业实践中,每个企业的情况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企业不同的定位来评估培训对企业发展的支持,制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培训的预期效果和培训重点的确定来源于对企业目标的正确认识。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管理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它决定了培训能否瞄准正确的目标,进而影响到能否设计与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因此对培训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中培训准备阶段的指标的设计就确定为企业管理人员培训需求与战略的联系进行论述。包括:培训目标明确、培训目标与组织战略相一致、培训计划完善且有针对性、培训需求分析有针对性。

(二)培训过程类评估指标

1.课程内容。管理人员培训课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否能够满足企业和被培训者的实际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培训的效果。本文中,课程内容类评估指标涵盖了对课程的启发性、实用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三个方面的评估,主要通过管理人员自身的学习感受来进行评估。

2.手段和方法。该类评估指标设计为: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培训手段的先进性,主要用于评估管理人员开发培训中培训方法能否与内容相符合。如对知识类培训时,可采用讲授法、专题讲座、研讨法;对提高和开发综合性能力的培训时,可采用案例研究法、头脑风暴法、模拟训练法、敏感性训练;对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时,可采用角色扮演法、行为模仿法、拓展训练法。同时,还要重视手段的现代化。

3.师资的选择.教师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引导者。培训教师的组成可以内外结合,既包括高校从事企业管理的学者、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工作的研究人员,也应有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工作,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领导者,甚至企业自身的成功的管理人员。教师的感染力、教师的责任心、教师的专业水平等情况都会直接影响管理人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这三个指标成为评估师资选择是否恰当的依据。

4.培训的保障。这一类指标用于评估培训的组织与实施等方面的情况,其中,教材与相关资料的准备情况、教学环境与设备情况这两项会对培训效果的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培训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培训组织工作是否到位,则会影响到被培训者、甚至是所在企业对培训的满意度。

5.管理人员的特点.本文提出的培训效果综合评估体系,是基于战略绩效和学的,因此在评估指标设计别设计了“被培训者的课堂参与程度”这一指标,目的在于考察管理人员培训能否遵循成人学习的特点,充分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训结果类评估指标

1.个人学习效果。在效果评估系统中,个人学习效果分为知识的效果和技能效果两种。知识效果指的是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获得的智力上的进步;技能的效果指的是管理人员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获得的产生绩效和最佳效能的行为。由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角色和素质要求,对管理人员培训效果的评估指标就侧重在是否达到决策能力的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持续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精神的提高等。

2.组织绩效效果。组织绩效的提升是几乎所有培训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主最关心的目标,但管理培训对组织绩效方面的影响往往不会那么直接、快速地从这些指标中体现出来。因为管理人员培训的目的是通过个人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企业的管理能力,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所以,本文借助平衡计分卡这一战略管理工具、绩效管理工具,设计了管理人员培训效果评估的组织绩效指标:学习与成长类,内部流程类,客户指标类,财务指标类。

注释:

曹如玲.中小企业管理培训效果评估模型研究.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8

本论文作者根据资料整理

参考文献:

1.RichardA.Swanson,ElwoodF.HoltonⅢ,FoundationofHumanResourceDevelopmentEISBN:1-57675-075-2,Copyright2001ByBerrett-KoehlerPublishers,Inc

2.[美]赖尔·约克斯著,胡英坤,孙宁译.战略人力资源开发[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雷蒙德·A·诺伊.雇员培训与开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熊敏鹏,杨小东,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培训效果评估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7(6)

6.陶祁,王重鸣.管理培训背景下适应性绩效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6(3)

7.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02(12)

8.周勇,张燃.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培训评价模式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1(8)

9.晏秋阳,曹亚克.企业员工培训效果评估模式的探讨[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0(S)

10.陈卫.企业培训的绩效评估[D].硕士论文,2006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2

一、工商管理培训改善对管理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视程度

由于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很多企业对企业的发展存在错误认识,没有做出正确的长远的战略目标,而只看重眼前的发展和利益,都重视对产品的销售而忽视了企业的管理,注重对员工销售能力的培养而较少的去关注工商管理方向也没有针对性的工商管理员工来管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多企业领导者认为工商管理培训对企业的发展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甚者认为没有存在必要,所以觉得不需要花时间浪费在工商管理培训中。企业的领导者在对于管理员工的方式中认为只要多加指导和督促就能改善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这样的发展模式只能暂时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但时间一长就会暴露出很多弊端,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当面临突发状况技能和管理的不足导致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而使企业陷入危机并面临倒闭的状况。如果部分企业有设置相关工商管理培训,但员工没有意识到工商管理培训在我们企业中所占的比重,没有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的话,那么工商管理的培训就是一个形式化,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没有正确利用,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浪费了人力物力而且回收不到相应的利润。

只有企业的领导者和员工都重视起工商管理培训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变和端正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看法和态度,对工商管理的培训有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开展。企业的领导者要带头重视我们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主动调整和培养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对我们企业长远发展重要意义的意识,带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企业领导者要充分认识和学习工商管理培训在我们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才能更好的帮助提高员工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还能减少工商管理培训形式化现象的发生。企业领导者在对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前可以多多宣传工商管理培训在我们企业中的重要性,宣传工商管理培训对我们企业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所带来的有利之处,对保证员工工作年限的好处,对员工自身能力得到提高的保障等。这样有利于提高企业员工进行工商管理培训的积极性和更好的吸收所学知识。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部门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商管理培训的学习计划,使得培训能够顺利进行,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通过培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添光加彩。

二、完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和内容有利于保障企业管理水平

社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自从市场经济的产生,企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市场的带动,然而我们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方式已不适用当今的经济发展,无法满足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也无法支撑企业在当今环境下继续发展,传统的工商管理培训导致企业的生存都存在严重的问题。传统的培训方式过于简单和死板,培训的课程从讲解到考核步骤完善,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最终效果。培训师和受训者都把工商管理培训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培训师没有根据受训者所缺失的能力进行收集整理和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按部就班根据以前传统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内容过于理论且枯燥无趣;而受训者不够重视培训的重要性,不清楚企业派他去培训的目的,只是任务性的完成,并没有认真用心的学习,这是达不到培训最终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再来培训师和受训者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我们的培训教师只负责给受训者讲完所要培训的内容然后进行考核,没有顾虑到受训者是否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培训的内容;而受培训的员工呢,也不管自己是否学习和吸收到培训的所学知识,只把考核当作最终目标,为了通过考核还有可能抄袭的现象,应付培训,没有弄清楚培训的最终目的,这也是达不到最终预期效果的原因。培训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也是导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一个原因,培训师所能借鉴和讲解的实例太少,企业领导者的不重视导致请回来的培训师门榲太低,师资力量不够强大,培训师的教学质量太差,只会根据传统的培训讲解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的任务,这样使培训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企业也得不到培训员工所真正掌握知识的真实反馈,影响和阻碍的企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工商管理培训来说,其培训方式和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好坏,员工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上升幅度。现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我们的工商管理培训也可以融入信息技术,把它和我们的传统理论培训方式相结合创新出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科学的制定培训模式和针对不同领域进行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改变传统的培训方式,结合受训者所处的实际管理情况对受训者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得受训者能充分理解和吸收所培训的知识,并且能更深层次的明白。对不同领域的员工进行不同的培训,提出相对应的有效建议,这样能让受训的员工的能力在其工作岗位上得到充分的发挥。优化我们的培训内容,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添加合理有用的元素删减繁琐无用的内容。对于培训考核,企业领导者要主动改变受训者的心态和观念,不能让员工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培训。如此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培训氛围,让受训者在轻松舒适的环境氛围中主动积极学习培训知识,而不是抱着必须完成考核的错误态度来参加培训,这样也就减少了考核过程中抄袭的现象。提高聘请培训师专业知识储备和技能程度的门槛,对现有的培训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提升,留下有一定能力的培训师和剔除专业知识和素养低的培训师。增加培训师和受训者之间的沟通次数,让培训师对受训者的心理进行分析和专业的不足进行整理,根据其心理及不足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得员工能充分的学习和认识到培训对其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在其岗位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培训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此才能促进和保障我们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总结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3

学校坚持“提前发现、及时培养、梯级发展”的教师培养工作思路,用文化兴校的理念引领学校校本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自主发展的内驱力为核心目标,以实施“3395名师工程”(3名市级骨干、3名县级学带、9名县级骨干、5名校级骨干)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阵地,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实现文化自觉,将践行“真・实文化”提升到新阶段,建设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素养全面的教师梯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干部为组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教师培训工作,形成了“计划―检查―汇报―总结―评价”的流程,通过全链条的管理,促进校本培训工作由计划到实操层面的落实。

构建完备的校本培训制度,从组织、制度、经费方面给予保障,通过制度的建立,统筹协调培训各方面资源,从而使校本培训有序开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实施“统筹+分层”的管理模式,学校总体统筹校本培训工作,同时分解各层次培训管理,设置语文培训部、数学培训部、科任培训部、班主任培训部、后勤培训部,通过分层管理,在培训中强化教师的专业发展,培训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实施“1+N”校本培训模式,突出培训的实效性。“1”为“一课制”研究培训为主导,“N”为多种培训方式参与相结合。即以团队为单位,围绕研究专题,开展富有实效性的“一课制研究”,形成“聚焦课题―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实践―课堂研讨反思―再次集体备课―再次课堂实践―再次研讨反思―形成经验”的培训流程。同时,借助教学论坛、学习辐射、自学自练、分层帮带、专题讲座、信息技术等方式,构建横纵一体化的学习格局。

整合培训资源,一是充分挖掘校内培训资源,立足学校实际;二是开拓校外培训资源,建立校外资源地图,联系好市县培训机构,联系好市县兼职培训专家,引入家长培训资源,通过多元资源的整合,优化培训结构,改善培训环境,提高培训效能。

实施评价“双轨一体制”,打通教学与培训的层面联系。“研、评、培”一体化,体现培训的实际需求与价值,将培训工作的评价与学校整体工作评价相结合,体现培训即工作的理念。每次培训活动做到“八有”,即有计划、有主题、有内容、有主讲、有活动记录、有考勤、有评价、有音像资料。学校还研制了《教师培训手册》,引导教师把日常教学、教研、科研、培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深化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关注教师、学生的发展需求及家长的期待,努力实现“研、评、培”一体化。校本培训的内容包括“真・实文化”建设培训,主要有职业道德修养培训、“真・实”校园文化理念培训、“真・实”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主要有钢笔字培训、岗位技能服务培训、E-CLASS平台应用培训;班级管理培训,主要有班主任培训、优雅教育培训、心理健康培训。通过模块化,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促进培训落地转化。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4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者和执行者,他们作用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乃至整体科研水平的高低。文章从分析高校科研管理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如何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问题;对策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科学创新研究,高校作为科研活动的主要平台场所,发展迅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由科研项目、必要的物质条件、科研管理人员等构成[1],是提升高校科研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科研管理人员作为高校科研工作的主观能动者和执行者,是直接影响科研管理工作乃至整体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是指在高校科研活动中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2]。他们的工作内容包括:(1)及时学习领会和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科学研究工作方针、政策及制度,研究制定本校科研工作的规划和管理办法,实现科研管理的时效性;(2)负责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项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完整性;(3)负责科研成果统计、鉴定、建档工作,优秀科研成果奖励,专利申报、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科普宣传和各类科研年报统计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实践性;(4)负责科研平台项目规划、申报、指导和管理工作,实现科研管理的团队性。

二、当前高校科研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新兴学科不断涌现,项目申报数量快速增多、申报渠道不断拓展,科研成果转化日趋频繁,科研管理工作内容更多、分工更细,对科研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目前高校在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方面还普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不断拓展,工作衔接不紧密

随着学院和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大多数高校采取“校级科研管理部门集中、二级学院分权”的管理模式,不仅设有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更增设了一批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来具体负责学院科研事务上传下达及沟通协调工作。虽然这种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高校教师队伍壮大,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全面兼顾的问题,但同时也导致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行政人员与一线教师科研活动一定程度上的割裂,无法实时掌握了解一线教师科研项目进展情况。另一方面,二级学院科研秘书普遍缺乏相应的管理能力和技巧,与校级科研管理人员协作配合不够紧密,难以有效统筹处理好学校科研管理要求与教师科研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双肩挑”,科研管理两不顾

“双肩挑”是指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又要参与科研管理工作[3]。这种“双肩挑”多发生在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和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身上。对于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层来说,同时兼顾教学科研和科研管理两方面工作,导致精力无法集中,特别是在科研管理理念、政策、机制创新方面,缺乏主动性;二级学院的科研秘书多由学院教师兼任,负责日常的上传下达,工作普遍较为被动,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这种“双肩挑”要求教师身兼多职,虽然本意上是为了让管理人员深入了解一线科研需求,促进科研管理工作,但有时却适得其反,造成科研、管理两手抓,却两手都抓不好的现象。

(三)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保障不到位,发展前景受限,人员流动频繁。

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行政人员,在工资待遇、职业规划和晋升空间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尤其是与一线教师和科研机构的专职科研人员相比,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行政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发展受限、缺乏活力,没有足够的科研时间,因此科研成果产出少,导致职称尤其是高级职称评定往往处于劣势[4]。科研管理人员普遍不愿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科研管理岗位流动性大,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良好的工作传承[2],影响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

(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科研管理是集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工作,不仅需要做好组织和指导学院一线教师的科研活动,还需要结合科研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为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出可行性建议。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麻省理工学院已开设科研管理硕士学位点(MasterofScience)[3],用以培养高层次科研管理人才,总结和提炼科研管理工作经验,为美国高科技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而我国至今为止仍没有专业化培养这类人才,国内大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科研管理人员与行政人员的区别,即便有意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也只是将研究生学历作为门槛,没有考虑到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专业性。同时,对于新入职以及在后期工作期间也很少进行专门、系统、全面的科研管理培训。这就导致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专业管理知识匮乏,整体工作发展后劲儿不足。

(五)高校科研管理流程不畅,奖惩机制不健全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日常工作量大,尤其是需要定期归纳整理数据资料,重复性工作多,工作流程僵化,缺乏创新性。为此,在互联网和自动化办公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大多数高校都开始引入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只是被动减负,要从根本上调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方法和考核奖惩机制。目前国内高校科研管理测评方法落后,评价指标片面[1],急需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工作考核奖惩指标体系,来约束激励科研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加强科研管理创新。

三、提升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建立培训机制,系统化加强科研管理人员职业能力

最全面、快速提高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是建立科研管理培训机制,制作系统的培训计划[5],实现培训常态化。从科研管理人员入职开始,经常性地组织科研管理培训,加强管理、专业、档案等方面知识的学习,着重解读、熟悉并掌握国家及上级项目管理部门最新的科研政策,从思想上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人”的理念,提高沟通交流能力,与时俱进,主动创新。其次,增加科研管理人员出差交流和去先进高校挂职锻炼的机会,开阔视野,借鉴经验,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二)加强经验交流,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协同办公

对于高校来说,校级科研管理部门想要做好科研创新工作,不仅需要加强自身能力,还需要在项目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校内发展规划、经费管理、审计等相关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制定相应完善的制度,明确权利和责任,分工合作、协同办公。同时建立校院两级科研管理人员协同管理机制,定期组织校级科研管理部门行政人员和学院科研秘书交流座谈,及时跟踪一线教师的需求,共同总结经验、分析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促进科研管理工作良性发展。必要时,组织科研秘书来校级科研管理部门短期轮岗锻炼,全面了解学校科研状况以及各岗位科研管理流程,加强与校级科研管理人员的协作配合,提高学校科研管理工作整体水平。

(三)精简优化科研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科研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繁复、重复性高,不仅有大量的申请或者统计表格需要填写[2],还需要一遍遍给一线教师重复科研项目中的细节,工作压力很大。迫切需要专人专管、分工明确,减去不必要科研行政工作,形成统一、规范、简明的流程性材料,方便一线教师快速了解科研项目管理细节及要求。同时,建立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和保存科研项目信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建立合理奖惩机制,激发科研管理人员活力

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参与科研管理却游离于科研奖惩之外,急需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奖惩体系来约束行为、激发活力、提升效率,营造良好科研氛围。通过科学的奖惩机制,明确科研管理的职责定位,量化考核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调动科研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服务能力,建设一支有活力、敢创新的正规化科研管理队伍,为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完善竞聘上岗机制,拓展科研管理人员晋升空间

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普遍待遇差,发展前景小,导致人员流动性大,而科研管理人员的稳定对高校科研发展又尤为重要。对此,应完善竞聘上岗机制,改善其在职称评审中的劣势地位,制定合理灵活的考评机制,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晋升空间和发展渠道,留住高校科研管理人才,推动科研管理工作更好地发展。

总之,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高素质科研管理人才队伍,不仅是高校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培养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人员,需要高校转变科研管理观念,实现科研管理培训常态化,配备完善的科研管理硬、软件设施,建立合理有效的科研管理奖惩机制,同样也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拓宽自身能力,发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全力以赴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为不断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梁婷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郭宁生.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测评层次分析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0):116-120.

[2]王志刚.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高校科技,2015(1):44-45.

[3]魏海燕.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模型构建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2(6):133-135.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 驾驶台资源管理 应用

1.引言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重视项目的选择、具体的成果展示、教师的评估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与实验手段,这是搞好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010年6月25日,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STCW78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并于2012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该修正案将原来列为建议性标准的《驾驶台资源管理》变成了强制性标准。为了履行国际公约,我国海事主管部门将驾驶台资源管理增加到船长和各级驾驶员适任考试的理论部分,并设置相应的适任评估实操项目,各个航海培训机构也相应地展开了《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工作。通过《驾驶台资源管理》的教学培训,使学生了解船舶的基本操纵性能;在船舶航行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值班,并准确地运用国际海上避碰规则进行有效避碰;掌握必要的驾驶台资源管理技能。为了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驾驶台资源管理》的培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学生的船舶驾驶水平。

在《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的项目教学过程中,按照课程项目化的思路,设计项目教学流程,将工作任务融入《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体系,分析探讨情境创设、项目实施、总结评价,教师随时予以指导,完成本门课程学习。

2.《驾驶台资源管理》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2.1确定项目训练任务

在进行正式训练之前,教师先进行讲解(brief),向学员作练习项目总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练习所用的海区及风、流、能见度等环境条件、练习的大概过程、培训的目标和场景介绍,并提出训练的要求。

2.2制订航次计划

项目教学法最普遍的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在确定单元项目任务之后,对所教班级的学生实施分组。根据《驾驶台资源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一般确定每组4~5位成员,分配在一个本船(own ship)内,学生按不同角色进行分工,有担任驾驶员的,有担任舵工的,根据练习项目的不同,还可能有担任引航员等其他角色的。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训练,各个角色之间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轮换。分配好角色以后,由学生制订通过指定水域航行计划、制订应急事件和偶发事件计划。

2.3进行通过指定水域的航行

《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项目教学法的第三个步骤是通过指定水域的航行,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由各本船指导老师对计划制订情况作检查评估,然后各本船向控制台报告,所有本船都准备好以后,进入练习的实际操作阶段。训练过程中要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救助落水人员的训练,练习使用英语向VTS报告,保持船位在计划航线上,合理运用避碰规则进行避免碰撞的操纵,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团队成员协作训练,保持良好的情境意识,等等。老师根据该练习的目标,对整个过程进行监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对每个学员在练习中的表现做好记录。

2.4讲评总结

项目教学法的最后一个步骤是进行讲评总结(debrief),首先由各个小组成员对训练情况进行总结,分别介绍练习中成功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以及在以后的练习和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集中讲评。通过讲评总结,老师和学生共同展开讨论,评价项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根据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致使出现评价差异的因素。

3.结语

《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模拟了真实的航行环境,合理设置了情景,每个实训项目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领会所学知识,学习目标也更明确,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培养出符合相关公约和法规要求的合格的远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永利,主编.驾驶台资源管理.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2013.7.

[2]刘永利,赵学军.关于驾驶台资源管理培训的几点建议.第25届航海模拟器会议交流论文,2014.11.

教师管理培训总结范文6

责任心是我们每一位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没有责任心无以做任何事情。病人生死攸关,生命相托,因此我们的责任重于泰山,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我们马虎,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操作程序,时刻具备“慎独”精神。

细心在我们的护理工作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被称为“白衣天使”,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我们比别人多了一点细心。病情的变化,尤其是危重病人,是需要我们时刻在观察中找到生命的火烛,让它越燃越旺。所以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三查八对,多留意病人的病情变化,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完成各项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及交接班工作,严防差错意外的发生。

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能是我们赖以工作的基础,虽然我们在读书期间,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临床基本的操作技能,但医学知识是不断发展更新的,这就需要我们多学习,多了解临床护理新进展。要善于总结归纳,灵活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有爱心,一视同仁,每一位来院的患者都或多或少具有担心、害怕的心理,在工作中病人或其家属难免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对我们护理工作者诸多挑剔,言语冲突,既然选择了护理工作,就必须接受工作带给我们的委屈和无奈,放平心态,在做好各项护理措施的同时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多宽慰病人,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另外,要尊重病人的隐私权,为他们的康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护理工作还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病人不仅只是独立的个体,他还是一个社会人,在患病期间,我们要满足他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他情感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在工作中学会护患之间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我们对病人实施护理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只是生硬机械的完成操作,我们还要与患者有情感的交流,为我们的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更好的服务病人,促进他们的康复。

在护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我们除了精于业务也要学会懂法。其实懂法和我们开展工作是互相关联的,只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每项护理工作,我们才能守法;只有懂法,我们才能时刻督促自己遵守原则,正确严谨地做好每项工作。

我们作为新人,在理论上还有很多知识需要学习巩固加强,在工作上还有很多的不足需要完善提高,希望领导、护士长、老师们多教导,多指点,我们自己也会勤于学习,多请教,多提问,努力完善自我,胜任工作。既然我们选择了护理工作,就要立志做一名合格的护士,做一名让患者信任的护士,做一名让家属放心的护士!

拓展培训感想之心态

拓展培训心得体会总结

家长《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培训心得体会

幼儿园安全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关于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3月消防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校车安全管理培训学习心得

优秀党员培训心得体会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心得:坚定信念  为做合格党员奠基

党员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2019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省委党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