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活动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1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
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
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2
【关键词】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探索;创新
脱离“做”的“说”,容易让学生走过场,造成眼高手低,“做”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所在,否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难以真正体现。课程与教学回到学生“说”与“做”的统一中,将学生想的付诸于实际行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开启学生的心智,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和生活融为一体,并且把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体现了实践出真知的教育理念。数学实践活动课要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思想方法去猜想,探索,分析,提炼。在整个过程中要立足于数学本身的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乐于实践,乐于探索。
一、追寻本真
(一)教师眼中的数学实践。
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学实践就是平时的数学课堂是。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时摆脱不了课堂教学中习惯用的教师讲授例题、学生只做习题的模式,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让学生主动通过自己动手做、动脑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种观点是数学实践课堂就是数学活动课,主要是以发展学生个性心里特征为首要目的。虽然它具有浅层次性,但是这些内容都是不确定的,它是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去安排不同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多元化。有数学游戏,有数学广角,有数学报纸。但是数学实践课不应该与课外活动相混淆。它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并应该严格的按照此规范实施教学过程。数学实践课它涉及的领域更为广泛,数学实践课要从数学角度去研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二)孩子世界里的数学实践。
在孩子们的眼里,数学实践是非常轻松的,他们是非常单纯的想法,几乎没有什么思维含量的,他们也都经历过猜想,分析探索和体验的过程,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是可有可无的。没有意识到数学实践的真正意义。
(三)课程视野里的数学实践。
数学实践课要在教师耐心的指导下,以一定的学习目标为标准,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成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这是对数学本身的延伸和拓展。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的基础要在数学实践课中体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力求探索精神与合作意思相结合。让学生的生活为背景。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
二、意义建构
(一)回归生活的实践。
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多媒体手段或实物等创设鲜明的活动情境,着重引导学生参与活动体验。也可以组织学生亲身到操场上、广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分析。还可以深入家庭、工厂、农村、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
数学实践课的题材要生动鲜活,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要密切的联系现实的生活。要始终保持生活的原来本色,数学实践活动课要注重知识与现实的紧密连接。注重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知识基础及实践空间,充分体现其独特的实践性。选取题材要有鲜活的现实性,强劲的挑战性和跨学科的综合性。要体现一个“新”字,要让孩子们收集大量信息去探索、分析、研究,经历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有效的利用已学过的全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一连串的复杂问题。让孩子们感到生动有趣、有理,有据,有信心。甚至叹息“相见恨晚”。
(二)回归儿童的实践。
在活动中,学生要亲自动手,动口,动脑。通过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想一想等不同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了数学的兴趣。数学实践活动课应该让学生人人参与活动,学生应该是数学活动课堂的真正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起到辅助作用。
(三)回归活动的实践。
在教学中,不能因活动而活动,不应该让活动流于形式。要让活动鲜活的体现在孩子探索过程中。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践中实践
(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心理学中表面,人们对身边的实物最为感兴趣,实践活动课要比一般的课更有趣。实践活动课要给学生提供美好的生活背景。让学生在他们自己所了解的情景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充分的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不仅要合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要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真正价值。
(二)提供自主探索实践的平台。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3
一、中小学要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在中小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效的常态实施,首要问题是学校能否规划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就如同建楼必先设计一张图纸一样,没有图纸楼房是无法建造的。同样没有实施方案,没有整体实施计划,年级和班级,老师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必然会陷入盲目的实验状态中,这不仅影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而且难于取得实效。
那么,学校怎样才能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方案呢?
1、由学校教科处牵头,从学校校级、中层领导以及骨干教师中,选择在教科研方面的精兵强将组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小组,组织小组成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进行专题研究。研究着重从学校实际出发,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安排、师资配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实施、课程管理、校本研训、课程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要充分考虑方案的目标性、实用性、计划性以及可操作性。另外还要注意方案要详实、具体,如,课时的具体使用,教师的人员安排等。最终集大家的智慧,形成实施方案。
2、将实施方案,发放给广大教师,甚至一些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关心学校发展的人士,广泛争求大家的意见,再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3、特别提一下,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发展目标、学校校情分析、课程的长远和短期实施目标、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详细计划(包括年级活动主题、指导教师安排、具体课时使用方式等)、课程的校本研训计划和具体实施措施、课程管理要求和管理办法、课程评价方法和要求等。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之所以把学校发展目标和学校校情分析放在方案前边,且必须要写,是因为这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制订的基础和背景,也是以下项目内容的制订依据。而这些内容都需要一一的详尽的完成。只有各个项目内容详实,才能便于指导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二、为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学校还须建立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光有方案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与课程相关管理配套制度,才能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这些管理制度,主要有:
1、教师任课制度。目前大部分学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是依赖学科教师兼职的。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做个合理的调配和安排,比如:学校规定每一位教师,在一学年中或两学年内,至少要独自或与他人合作承担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承担课时不少于9个课时(3周时间基本能完成一个小的活动主题)。先由教师填写申报表,申报活动主题,再由学校进行审定,最终确立年度或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教师。未申报成功或未申报的教师,要在下一学年或学期继续申报。这样用制度来保证教师既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任务,又不影响做学科的教学任务。
2、奖励制度。学校可对承担综合实践的教师,尤其是开展活动质量高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学校要对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而超出课时规定的教师,按课时量应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不能给于补偿的,能否在年底考核、评优评先中适当加分和给予奖励。用这样的奖励制度来鼓励教师承担课程的积极性,就会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许多教师还是很有积极性和能力的,就看学校的制度能否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研训制度。这一制度可以仿照学科教学再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适度修改,目的是为更好的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域的专业成长和指导能力的提高。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管理制度。规定从活动开始,由活动承担教师,注意整理并保留教师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资料,如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计划方案,学生搜集并整理和完成的各项信息资料,教师指导策略与做法,活动成果等,最终整理出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交给学校进行统一的管理。
5、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制度。制定出评价制度其目的在于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年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班级落实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等作出科学与合理的评价。
6、综合实践活动安全保障制度。安全制度可以在学校原有的安全制度基础上修改、补充和完善,努力使制度更好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服务。如可以制定综合实践校外活动报批制度,其制度,由教师提前申请,学校审定批准。活动组织制度,外出活动必须由哪些教师参与安全管理等等,以保证活动安全并正常开展。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4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实效性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第二,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
二、导致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原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开展了二十多年,许多高校积累了不少经验,为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部分高校在学生社会实践监督管理上的无力,而导致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现状的存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社会实践与专业联系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由于部分高校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单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观上没有将其和专业教学相结合,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差,活动设计没能和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相结合,缺乏系统的活动方案和全程的专业指导。学校与实践单位结合松散,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生没能落实到具体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没能结合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没能很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并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没能很好地与就业创业有机结合,社会实践往往采取参观、考察、走访等形式,不重视与实践单位的用人需求相联系,与实践单位缺乏就业合作内容,社会实践学生与实践单位没有建立用人机制。
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但相关调查结果表明,有40%的院校组织社会实践的形式过于呆板,流于表面,缺乏深度,针对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而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让大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空间,对于大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收效甚微。
2.社会实践活动缺乏有效的指导。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的指导缺乏力度,一些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中,没能充分发挥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据一项关于河南省的高校社会实践状况调查显示,仅有6.4%的社会实践是专业教师组织的,其余为院校组织或同学自发组织的;仅有5.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教师的指导,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实践是自己独立完成或与同学合作完成的;83.7%的实践内容由学生自定或学校指定,与教师商定的比例只占3.6%。学生的社会实践知识大多来源于听讲座和自学,仅有11.0%的同学认为自己得到过专业教师的指点。
专业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与教师评优并无任何关联,因此,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教师在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时,没有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学生对如何开展社会实践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确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主题,不知道如何具体实施社会实践,不知道如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目前,社会实践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缺乏具体的规划和统筹安排;社会实践过程缺乏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很多实践活动无法进行定性定量的考评;评价条目不具有可操作性,也没有针对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实际成效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功利化倾向明显,这是导致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当前高校实践评价体系的建立明显滞后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考核往往凭借一些形式上的指标如实践报告、群众意见调查表、感谢信等,再根据这些材料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优秀团队。这种评价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社会实践状况,影响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由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缺乏监督,容易产生造假行为,助长不良学风。据福建某高校的一次调查显示,有12%的学生承认假期下乡的社会实践报告是从网上复制粘贴的。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有些大学生虽然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但其实践却仅仅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不仅其实践作用十分有限,还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作保障,单纯从效益的角度来看,这种实践模式亟须改进。
三、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提升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
1.加强与专业的联系,与就业结合,提升综合能力。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提高专业技能、促进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应进一步更新育人观念,积极组织、引导大学生结合本专业知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与专业相结合,特色会更鲜明,也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与专业培养目标结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检验知识、巩固知识,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了对专业社会价值的认识和专业发展方向的了解,帮助自己找出差距、优化知识结构,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高,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面对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高校学生培养模式应作出新的调整。学校可以借助社会实践活动这个平台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工作,在选择实践项目、实践单位以及教师在进行实践指导时都要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要尽量考虑社会实践与毕业就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到专业相关单位进行顶岗实习,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流动性。大学生借助社会实践活动平台,通过各种切身感受和体验,深入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了解当前的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分析状况,评判自我,找到与自己知识水平、性格特征、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最佳职业结合点。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相互了解,相互选择,接受实习单位的考核,在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有利于最终实现直接就业。此外,要积极争取多方支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加强基地的建设。稳定的、健康的实践基地能够使社会实践活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规模化,这是有针对性地深入、持久、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一个保障。
2.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的长效机制。教师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形式,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丰富教学经验也有重要作用。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充分利用理论修养及业务水平较高的优势,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工作: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实践观。认识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激发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热情。消除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方面存在的种种错误的思想认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实践的意义。
第二,加强动态指导,搞好组织实施。指导、协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编制实践指导大纲、指导大学生制定具体的实践方案以及具体的实践方式方法,使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指导。指导教师应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的优势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引导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同时结合本领域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拓展社会实践的内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其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对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掌握并予以妥善解决。
第三,引导大学生搞好阶段总结。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每一个阶段结束时,指导老师都要引导大学生进行阶段总结。指导老师利用阶段总结对学生们所取得的成绩尤其是创新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加以指导;将实践单位对大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及时进行反馈,使他们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及应注意的问题。
3.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实践管理体制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有必要创新管理体制。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保证社会实践活动长期化、制度化开展下去,否则,社会实践活动只能停留在活动层面上,失去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
首先,社会实践是高校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把它纳入教学管理体系,规定学时和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时间要求等都作了充分、细致、具体的规划和统筹安排,以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有序、持久地开展。
其次,必须制定必要的检查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社会实践组织实施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并完善活动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社会实践信息反馈体系,及时了解、掌握社会实践活动各个阶段的进程和各项具体活动开展的详细情况,杜绝形式主义和造假行为。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5
一、在活动中展示自我,树立了自信心
我班韩xx同学平时成绩不好,在同学心目中没有什么地位,比较自卑。但自从参加这一活动后,他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去看看。为了菜长得好,他还特地拿来草木灰,因而他的菜种得挺好。他翻地、浇地都非常积极热情,同学们也都感受到他的进步了。因此,他获得了成功,树立了自信心。
二、在活动中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特别是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活动中,为了获取信息,要与人交往,要知道查询资料的途径,要懂得资料的处理如我所教学生刘xx不爱说话,她为了获取资料不得不与人交往、咨询,逐渐学会了与人交往。在种植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方法,并马上在实践中运用,以前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往往很少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综合实践则提供了场所、机会。在种植过程中,学生亲眼目睹了植物的生长、亲身感受了劳动的快乐,亲自发现问题、亲手解决问题。这一切都是他们真实的感受,切身的体验。
三、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1)要搞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事先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更有利于指导学生。
(2)学校要加大开放性:使学生能及时从学校的图书室、电脑房获取信息。建立校内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保障学生的活动空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3)活动要力争取得家长的支持,以保障活动的时间、安全。
学校活动意见范文6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开展了《网络环境下小学德育途径与方式创新机制的研究》。下面,就以《说网络语言》综合实践活动一课为例,谈谈实验组教师如何通过情境创设、现场体验、视频播放、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网络语言,找寻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同感。
一、精彩片断回放
1.创设情境,“说”网络语言。课前,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上网有利还是有弊”辩论赛的基础上,深情并茂地讲述网络语言版的《三打白骨精》,并组织学生畅谈感受。
2.微课教学,“知”网络语言。揭示课题后,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并进行梳理。借助微课,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引导学生开展“网络语言”的产生、概述、使用、涵义等探究。
3.引擎搜索,“找”网络语言。以比赛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语言,并填入“电子记录单”,同时明确比赛规则,渗透规则意识。
4.鼓励生成,“晒”网络语言。以小组为单位,教师组织学生展示“电子记录单”,并请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最得意的网络语言。
5.多方互动,“辨”网络语言。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自由重组,形成双方观点,收集材料为辩论做好准备,进一步深化认识。
6.回归生活,“用”网络语言。呈现生活场景,让学生尝试用网络语言说几句话。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学生不仅要选择好的网络语言,还要选择恰当的语言环境,才能让网络语言真正起到美化效果。
7.拓展延伸,“思”网络语言。在课结束前,教师鼓励学生带着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入下一阶段活动,如,“习作中如何使用网络语言”,“如何与手拉手朋友邮件沟通”,并引导学生恰当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
二、评析与升华
《说网络语言》是一节典型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网络语言作为人们在网络时空中进行交流沟通的工具,以生动风趣和个性化强的优势,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人们生活。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让他从繁杂的表象和形式中看到本质,能够提出问题,充满好奇心并有兴趣深入研究下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需要指导教师在活动质疑、探究过程中下一番功夫。
活动伊始,教师能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内心探究欲望。网络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既常见,却又空洞。怎么能引发学生对网络语言探究的热情,并能主动的提出问题,带着好奇带着兴趣研究下去,这是这节活动下大笔墨的地方。从网络版的《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兴趣,并提出想探究的话题;然后,教师整合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借助微课,了解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等;接着,以竞赛的方式,鼓励学生利用搜索引擎查找网络语言,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探究的深度融合;最后,通过辩论赛,使学生明白网络语言有利有弊,并在生活中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网络语言。整个过程,学生能认真观察,大胆猜测,运用方法,激起他们“想问,想做,愿做”的热情,用最浓缩的,最有代表性的情境,去碰撞孩子内心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起对问题研究的渴望。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虽不能“越位”,但本次活动教师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进行问题探究的有效指导。一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如“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上台板书这一举动”值得肯定;二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鼓励学生不断“生成”新的主题和目标,如在正确使用网络语言环节,学生提出“在习作中如何使用网络语言”这一话题,教师处理得就很有艺术;三是突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设计让学生自己创造。整个活动,无论是查找网络语言,还是组织辩论赛,教师始终都能做到将更多的操作机会留给学生,及时地把握关键时的引领,“形散神不散”,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样也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